A. 福特探險者銷量略有提高,它可能會成為「黑馬」嗎
長期以來,國內大中型SUV市場以大眾旅行車為主,常年占據同檔次銷量第一,其他品牌難以與之抗衡。但面對消費升級的趨勢和國人對7款大空間SUV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主流車企開始了新一輪的產品布局。在國內探險者到來之前,夏普擔起了家庭責任,挺身而出對抗豐田漢蘭達等主要中型SUV。在大中型SUV領域,仍然缺乏稱職的人員。銷量突破3000台,唯一40萬級縱向後驅!探險家會是黑馬嗎?
在一定程度上,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競爭轉變為股票博弈。但對於中小規模的大中型SUV市場,整個市場板塊已經基本固化,國內探索者的到來勢必會從競爭車型中瓜分部分蛋糕,造成競爭環境更加激烈。但是,當涉及到國內探險者是否會達到可與大眾相媲美的高度時,就無法進行評估了。屠昂依靠大的市場讓步來增強綜合競爭力,激發消費者此時的購買沖動。目前國內的探險者還沒有做出大的市場舉動,能否成為福特手中的黑馬,還有待觀察。
B. 新福特探險者和其他廠商同價格SUV相比是好是壞
福特探險者自從1990年推出至今,已經連續28年獲得美國SUV銷量王的稱號,同時在國內也有不錯的口碑。在50萬級大中型SUV中更是一款實力極強的車型。如今,探險者已經推出到了2020款車型並在不久後國產,這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豐富的配置、超大的空間以及充沛的動力,如果價格定位合理,那麼勢必會對途昂產生強大的沖擊。至於最終它戰況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C. 福特探險者成功幾率市場競爭大,問題棘手!
一說到7座SUV,大多數首先會想到如漢蘭達、途昂這類較為常規的選手。的確,這兩台車沒什麼亮點,但憑借著出色的品牌溢價率,無論是漢蘭達還是途昂,都活得十分滋潤。強悍的銷量著實讓人羨慕不已。在這其中,偏偏有人選擇另闢蹊徑,選擇了福特的探險者。
然而,探險者也不是沒有缺點,得益於福特品牌的調性,後期的小故障、小問題肯定無法避免。而這,也是極度影響二手車殘值率的因素。所以,在一開始福特探險者便需要面對諸多的質疑以及猜測。畢竟大多數消費者對車一無所知,畢竟誰也不想把數年的收入,砸進一個無底洞。
寫在最後
福特探險者的產品力的確很強,但在強手林立的7座SUV市場上,所需要承受的壓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拭目以待吧。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何曙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長安福特探險者競爭力分析,產品優勢明顯,品牌力或成最大挑戰
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了換車階段,從前追求運動個性的年輕消費者已經長大,不得不將目標轉移向更適宜居家使用的6/7座中大型SUV。然而在國內市場,這一領域還多是進口車型,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前不久,長安福特首次國產了全新一代探險者,原汁原味的引入方式與超高性價比,為這一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比於對手,長安福特探險者經過此前進口車型的長期鋪墊,市場口碑與認同已經達成,這一代車型產品力更是大幅優於競品,取向也更契合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擁有後發制勝的機會。但是,由於近些年市場表現下滑,長安福特影響力受到了不小影響,想要支撐一款起售價超過30萬元的車型,仍存在一定壓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福特探險者好不好性價比方面與大眾途昂比誰更好
當今社會人們對大的追求較為「狂熱」,手機屏幕要大,房子面積要大,車子當然也不例外。市場中SUV車型正處於熱銷狀態,消費者對於七座車的需求愈發強烈。近期大眾途昂高調上市,無論是車身尺寸還是定價定位,都和福特探險者有著一較高下的趨勢。當然福特也不是坐以待斃,在較大尺寸的SUV領域,他們有相對的話語權,福特探險者到底怎麼樣?和大眾途昂相比,誰才是「險」中得勝?
經過對比,福特探險者這個大塊頭到底怎麼樣?和途昂相比到底哪款車更受追捧?相信消費者心裡已經得出了答案。
F. 2020款福特探險者缺點是什麼
缺點是內飾設計比較的單調,中控大屏稍微有違和感了,起步慢,性價比不是很高,方向盤輕重遊戲不適合。舒適性達不到價位水準。
動力不足,換檔不暢順,隔音效果非常差,六座後排座位太矮,不舒服,異味太重,下車後頭暈,不舒服。
(6)新探險者市場定位分析擴展閱讀:
2020年4月8日,長安福特通過視頻網路直播的方式發布了全新探險者Explorer(也是第六代探險者),新車未來將成為長安福特在國內的旗艦SUV車型,預計將於6月中旬正式上市,屆時探險者(Explorer)將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進行國產。
長安福特全新第六代探險者於2020年6月16日正式上市,作為長安福特最新的旗艦SUV車型,新車定位於大型SUV,基於福特新一代CD6縱置後驅平台打造,使其擁有了更強的公路屬性,新車共推出5款車型,分別提供6/7座版本,預售價區間為30.98-39.98萬。
G. 聯合引擎|福特探險者競爭力分析,國產配方後的「美」味
一說到美系,或許很多人都能夠第一時間想到「粗獷外觀、肌肉式線條、大個頭、大排量自吸」等固有印象。再伴隨美劇、《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熏陶,也成功讓不少人成為了美系車的粉絲。那種為了追求純粹駕駛的爽快而迸發出的激情,讓喜歡的人不會去考慮太多其他的因素。
在日系噴香不斷的近幾年,美系也從未停止過自己的大塊頭車型。就在眼下,福特的第六代探險者也終於迎來國產並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30.98-39.98萬元。
總結:探險者的國產版到來,讓國內消費者在中大型SUV這個級別的選擇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憑借著更大的車身尺寸、更豐富的配置表現以及更高規格的動力讓探險者更有機會成為該細分市場的明星車型。或許對於美系的「死忠」而言,國產的探險者來自美系的那種「肌肉感」不夠純正。但正是因為「入鄉隨俗」的國產,讓探險者變得更精緻,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這也印證了「更福特,更中國」的戰略方向。
經過改良之後的探險者,對於廣大國內消費者而言,或許才更加「美」味。?聯合引擎|福特探險者競爭力分析,國產配方後的「美」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猶記得2016年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高光時刻,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其中長安福特貢獻了95萬輛,與福特近年來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分別為383485輛、232555輛,2019年同比2018年驟降39.35%。業內人士指出,福特在中國市場銷量暴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包括經典產品福克斯、福睿斯在內的車型大面積被三缸機「禍害」、二是福特產品更新迭速度太慢,逐漸喪失了其市場競爭力。
寫在最後
如今全球市場都不景氣,很多車企都計劃將重心轉移至中國市場,曾經作為一線品牌的福特,市場份額隨著市場整體縮水減掉一部分、又被其他強勢品牌侵蝕掉一部分,現在的品牌影響力和從前相比也小了不少,就這樣看來、探險者要「探險」成功,可能會比較艱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福特探險者競爭力分析:推薦四驅風尚版 與途昂/漢蘭達誰更強
除了漢蘭達之外,大眾途昂也是探險者的主要競爭對手,在主動安全配置水平方面,探險者EcoBoost285四驅風尚版要高於官方售價35.99萬元的途昂380TSI四驅豪華版,前者的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中低配車型配置水平與競爭對手頂配版或中配版相當,這也是探險者官方價格門檻較高的原因。
小貓心藍觀點: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豐田漢蘭達是30萬元級別大7座SUV市場的領導者,除了自身不錯的產品力之外,缺乏直接競爭對手也是終端售價堅挺且銷量不錯的重要原因。大眾途昂原本是一個有實力挑戰漢蘭達的選手,但國產後將美版車型的8速自動變速箱縮水為7速雙離合,嚴重影響到它的競爭力;福特銳界是一款價格不貴的7座SUV,但它由5座跨界SUV演變而來,且在北美市場福特用於對抗漢蘭達的車型是剛剛國產的探險者。
展望長安福特探險者未來市場走勢,雖然價格門檻要高於豐田漢蘭達、大眾途昂,但因為整體配置水平較高,讓它依然具有較強競爭力。據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漢蘭達2019年銷量為98506輛,途昂售出84003輛;在產品力、性價比方面均有一定優勢的探險者,月均銷量超過5000輛是可以完成的目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市場營銷策略中如何重新定位
怎樣定位或再定位呢?概括起來可以分成下列四步:
(一) 市場調研
通過認真的調研,了解實際和潛在的顧客需求、興趣、愛好及這些方面的變化,是市場調研的主要目的。市場調研做得好,以下四個問題應該能得到明確、具體的回答:1.對目標市場來說,重要的是什麼?目標市場怎樣看待旅遊目的地(或某一特定旅遊企業)?3.目標市場對自己的競爭者怎麼看?4.旅遊目的地(或某一特定旅遊企業)應該利用自身的哪些特徵(或屬性)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並使自己有利於他人?以這里的第一個問題為例,《美國運通旅遊年鑒(1992年)》曾發表貝利先生的調查,顯示訪美的日本旅遊者把以下十項視為重要活動(按重要性排列):(1)城市觀光;(2)購物;(3)外出就餐(以上三項最重要);(4)隨導游參觀游覽;(5)參觀重要建築物、紀念碑;(6)攝影;(7)海灘活動;(8)去主題公園游覽;(9)游泳;(10)去美術畫廊參觀。
貝利先生的調查並不到此為止。他在調查中發現,日本人赴美旅遊,一般起初並無特定的目的地;目的地的確定往往有以下考慮:(1)別人去過;(2)價格合理;(3)一次旅遊能去的地方越多越好;(4)和當地百姓盡可能少接觸;(5)完美無缺的日本式服務;(6)美味佳餚;(7)絕對自由。把上述7項考慮與前述十項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便可大致預計一般日本旅遊者真正感興趣的旅遊目的地和活動。市場調研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這一點對於我國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尤為重要,因為閉塞造成的夜郎自大常常使我們聽到這類吹噓:「我們這里的沙灘(或別的什麼)世界第一。」毫無疑問,這種態度不利於正確定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人的這句話對決策者和營銷人員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里的「知彼」,就是前面的三個「正確認識」。加上認真求實的自我分析,我們就可能找到自己產品的獨特處,而「有效定位的首要原則之一是獨特性。」
舉例來說,處於初創階段的三亞度假旅遊在許多方面尚比不上夏威夷、芭堤亞或巴厘,但是,香港近在咫尺,是三亞的優勢和獨特性。三亞在向港、澳促銷時應充分利用這一情況。找到了自己產品的獨特性,刻意宣傳促銷,從而使旅遊者對該產品產生興趣,願意購買。如果消費之後期望得以滿足,產品便會在旅遊者心目中樹立起明確的地位。旅遊者對產品認同它,贊揚它,成為它的忠實顧客。這正是定位的全部意義。
(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指旅遊目的地或旅遊企業對自己進行的SWOT分析,即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分析。筆者管見,SWOT分析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優勢和機遇,因為旅遊目的地或企業若能集中自己的優勢於機遇———地平線上剛剛出現、尚未為眾人察覺的機遇,則他們的成功是必然的。有人把優勢和機遇看成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
它們也是促使旅遊目的地或企業取得成功的兩個輪子。SWOT分析雖然由旅遊目的地或企業的決策者和營銷人員自己進行,但是他們必須時時、處處把自己放在顧客即旅遊者的位置上看待一切。換言之,優勢不應只是決策者或營銷人員看來是優勢;只有旅遊者看來是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機遇也不應只是決策者或營銷人員看來是機遇;只有大量旅遊者爭相購買某一新產品、新服務,才是真正的機遇。這就是前面所說「正確認識旅遊者的看法」的意思。舉個簡單的例子:早些年由於交通管理不力,汽車出入北京王府飯店相當困難。那時王府飯店雖然把「飯店坐落在市中心,交通方便」作為優勢加以宣傳,但在好幾年中,許多在該飯店停留過的旅遊者並不這樣看;實際上,他們把出入不便看作王府飯店的劣勢。這種情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變。
(三)確定目標市場
企業在對整個市場進行分析之後,有可能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找到最合適的購買者,換言之,找到自己能最好為之服務的顧客。這里重要的是,一家企業不應企圖滿足一切購買者的一切需求,而應努力地去滿足一部分購買者(有時甚至是很小一部分人)的各種需求。所以有人指出,確定目標市場是一個聚焦的過程;定位的實質是放棄。我們不妨將中美兩國的一些旅行社進行比較。它們的一大區別在於:中國的旅行社往往什麼旅行者都接(或都想接),而美國的許多旅行社———如在美國工作多年的國家旅遊局駐洛杉磯辦事處主任所言———卻各有自己的目標市場。如人們熟知的美太企以團隊為主;捷威(Jetway)以小包價和赴西藏團隊為主;Elderhostel只做老年旅遊者;MTS僅對探險者。
(四)確定定位方式
確定定位方式,指在找到產品的獨特性以後,用聲像或文字強化旅遊目的地或企業最突出的長處,用簡潔的語言(常常只是一句話)傳遞信息(常稱廣告信息),使顧客了解購買產品或服務之後所能獲得的好處。好的廣告信息既是正確定位的結果,同時又能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定位效果。具體地說,定位方式可以指在廣告信息中強調:
1產品特性。如無錫的旅遊宣傳口號「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既突出了無錫人的好客,又強調了城市多水的特色。
2價格/價值。如馬來西亞宣稱「Malaysiagivesmorenaturalvalue(馬來西亞提供更多的自然價值)」,既突出物有所值,又強調自然風光。
3用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在中國的宣傳廣告中說「Singapore,your gateway to the world(新加坡,你通向世界的門戶)。」
4使用者,如香港對獎勵旅遊市場的宣傳口號為「Whenthey』re reached the top,send them to the peak(他們到達山頂時,把他們送上頂峰去(VictoriaPeak)。」
5產品類別。這一方式最適合唯我獨有或唯我獨優的產品,如海南航空公司推銷豪華6座包機及急救飛行時,聲稱「「,flexibly,andcomfortably(我們可以把你送往中國的任何角落。專用,靈活,舒適。」)
6針對競爭者。這一方式在旅遊業中很少使用,以避免說及痛處,激怒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