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場營銷策略中如何重新定位
怎樣定位或再定位呢?概括起來可以分成下列四步:
(一) 市場調研
通過認真的調研,了解實際和潛在的顧客需求、興趣、愛好及這些方面的變化,是市場調研的主要目的。市場調研做得好,以下四個問題應該能得到明確、具體的回答:1.對目標市場來說,重要的是什麼?目標市場怎樣看待旅遊目的地(或某一特定旅遊企業)?3.目標市場對自己的競爭者怎麼看?4.旅遊目的地(或某一特定旅遊企業)應該利用自身的哪些特徵(或屬性)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並使自己有利於他人?以這里的第一個問題為例,《美國運通旅遊年鑒(1992年)》曾發表貝利先生的調查,顯示訪美的日本旅遊者把以下十項視為重要活動(按重要性排列):(1)城市觀光;(2)購物;(3)外出就餐(以上三項最重要);(4)隨導游參觀游覽;(5)參觀重要建築物、紀念碑;(6)攝影;(7)海灘活動;(8)去主題公園游覽;(9)游泳;(10)去美術畫廊參觀。
貝利先生的調查並不到此為止。他在調查中發現,日本人赴美旅遊,一般起初並無特定的目的地;目的地的確定往往有以下考慮:(1)別人去過;(2)價格合理;(3)一次旅遊能去的地方越多越好;(4)和當地百姓盡可能少接觸;(5)完美無缺的日本式服務;(6)美味佳餚;(7)絕對自由。把上述7項考慮與前述十項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便可大致預計一般日本旅遊者真正感興趣的旅遊目的地和活動。市場調研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這一點對於我國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尤為重要,因為閉塞造成的夜郎自大常常使我們聽到這類吹噓:「我們這里的沙灘(或別的什麼)世界第一。」毫無疑問,這種態度不利於正確定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人的這句話對決策者和營銷人員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里的「知彼」,就是前面的三個「正確認識」。加上認真求實的自我分析,我們就可能找到自己產品的獨特處,而「有效定位的首要原則之一是獨特性。」
舉例來說,處於初創階段的三亞度假旅遊在許多方面尚比不上夏威夷、芭堤亞或巴厘,但是,香港近在咫尺,是三亞的優勢和獨特性。三亞在向港、澳促銷時應充分利用這一情況。找到了自己產品的獨特性,刻意宣傳促銷,從而使旅遊者對該產品產生興趣,願意購買。如果消費之後期望得以滿足,產品便會在旅遊者心目中樹立起明確的地位。旅遊者對產品認同它,贊揚它,成為它的忠實顧客。這正是定位的全部意義。
(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指旅遊目的地或旅遊企業對自己進行的SWOT分析,即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分析。筆者管見,SWOT分析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優勢和機遇,因為旅遊目的地或企業若能集中自己的優勢於機遇———地平線上剛剛出現、尚未為眾人察覺的機遇,則他們的成功是必然的。有人把優勢和機遇看成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
它們也是促使旅遊目的地或企業取得成功的兩個輪子。SWOT分析雖然由旅遊目的地或企業的決策者和營銷人員自己進行,但是他們必須時時、處處把自己放在顧客即旅遊者的位置上看待一切。換言之,優勢不應只是決策者或營銷人員看來是優勢;只有旅遊者看來是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機遇也不應只是決策者或營銷人員看來是機遇;只有大量旅遊者爭相購買某一新產品、新服務,才是真正的機遇。這就是前面所說「正確認識旅遊者的看法」的意思。舉個簡單的例子:早些年由於交通管理不力,汽車出入北京王府飯店相當困難。那時王府飯店雖然把「飯店坐落在市中心,交通方便」作為優勢加以宣傳,但在好幾年中,許多在該飯店停留過的旅遊者並不這樣看;實際上,他們把出入不便看作王府飯店的劣勢。這種情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變。
(三)確定目標市場
企業在對整個市場進行分析之後,有可能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找到最合適的購買者,換言之,找到自己能最好為之服務的顧客。這里重要的是,一家企業不應企圖滿足一切購買者的一切需求,而應努力地去滿足一部分購買者(有時甚至是很小一部分人)的各種需求。所以有人指出,確定目標市場是一個聚焦的過程;定位的實質是放棄。我們不妨將中美兩國的一些旅行社進行比較。它們的一大區別在於:中國的旅行社往往什麼旅行者都接(或都想接),而美國的許多旅行社———如在美國工作多年的國家旅遊局駐洛杉磯辦事處主任所言———卻各有自己的目標市場。如人們熟知的美太企以團隊為主;捷威(Jetway)以小包價和赴西藏團隊為主;Elderhostel只做老年旅遊者;MTS僅對探險者。
(四)確定定位方式
確定定位方式,指在找到產品的獨特性以後,用聲像或文字強化旅遊目的地或企業最突出的長處,用簡潔的語言(常常只是一句話)傳遞信息(常稱廣告信息),使顧客了解購買產品或服務之後所能獲得的好處。好的廣告信息既是正確定位的結果,同時又能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定位效果。具體地說,定位方式可以指在廣告信息中強調:
1產品特性。如無錫的旅遊宣傳口號「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既突出了無錫人的好客,又強調了城市多水的特色。
2價格/價值。如馬來西亞宣稱「Malaysiagivesmorenaturalvalue(馬來西亞提供更多的自然價值)」,既突出物有所值,又強調自然風光。
3用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在中國的宣傳廣告中說「Singapore,your gateway to the world(新加坡,你通向世界的門戶)。」
4使用者,如香港對獎勵旅遊市場的宣傳口號為「Whenthey』re reached the top,send them to the peak(他們到達山頂時,把他們送上頂峰去(VictoriaPeak)。」
5產品類別。這一方式最適合唯我獨有或唯我獨優的產品,如海南航空公司推銷豪華6座包機及急救飛行時,聲稱「「,flexibly,andcomfortably(我們可以把你送往中國的任何角落。專用,靈活,舒適。」)
6針對競爭者。這一方式在旅遊業中很少使用,以避免說及痛處,激怒競爭者
Ⅱ 什麼是目標市場定位
經營者決定進入的細分市場稱為目標市場。
選擇目標市場的有效方法是產品/市場網目分析專法。即以「屬行」代表所有可能的產品,以「列」代表細分市場。例如,某大型工程機械製造廠,發現汽車製造業有利可圖,它對汽車工業的產品及市場進行了如下分析:
圖中包括三種不同的用戶類別、四種不同產品共有12個細分市場,企業根據自身能力,確定工廠用載重卡車是最有利的市場。
Ⅲ 小郎酒定位也升級了,這對市場有什麼影響嗎
講市場,就從我們平時賣酒看,最好的就是新定位強調濃醬兼香。目前市場上的濃醬兼香型酒本來就不多,但這個品類在消費者挺受歡迎,新定位一打出來,就直接明了,不止小郎酒,郎酒其他兼香品類都受益,尤其是順品郎的。
Ⅳ 企業的市場定位除了重新定位戰略外還有
市場抄定位:是企業做產品規劃襲時就已經做的定位。
市場重新定位:說明現市場情況對企業不十分有利,或是產業結構有了變化,或是產業中有了新的產品市場,重新定位不是戰略,是應對現狀所採取的行動敏銳否而已。
重新定位後的戰略有可能有許多,最多的三種:成本為導向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聚集戰略。
Ⅳ 請問,市場再定位是指重新選擇目標市場這句話正確嗎
市場再定位是指重新選擇目標市場這句話正確嗎?
答案是:否定的
市場內定位包括哪些內容呢容?
1、價格定位
2、區域定位
3、競爭定位
4、客戶定位
5、形象定位
6、渠道定位
那麼,市場再定位就單是只定位目標市場了
其實,營銷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過程,做一個企業,牽一發動全身,目標市場變了(再定位),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
價格、區域、競爭、客戶、形象、渠道等均需要重新考慮
談到這里,你應該知道
市場再定位是指重新選擇目標市場這句話正確了嗎
Ⅵ 市場定位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隨著市場的迅速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活動或項目的開展目標,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企業越來越重視定位咨詢。定位咨詢體現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定位,還是企業產品品牌的定位,又或者是企業產品的營銷定位,都少不了定位咨詢的身影。這些定位簡單概括就是企業定位的方向。
企業定位方向之一:競爭定位
競爭定位的核心就是差異化定位。只有通過選擇企業自身的差異化優勢,才能使其在市場上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從而得以生存。競爭定位一般分為四個步驟,即感知繪圖、定位、發展選項和測試,直白來講,就是根據現有市場的調研分析確定產品的定位,根據產品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可能存在的市場空間。
企業定位方向之二: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創造企業的品牌核心價值,從而形成企業的無形資產,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的穩固的關系,為之後企業的產品研發和營銷提供方向。品牌定位講究創新,即要求品牌定位能夠在與其顧客的腦海中留下獨特的印象。品牌定位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別是3C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品牌定點陣圖法。3C分析法是通過研究消費者、競爭者、企業自身三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對比分析獲得品牌定位的;SWOT分析法是綜合考慮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系統評價比較之後獲得頻偏定位的方法;而品牌定點陣圖法則是通過分析市場已經具備的競爭品牌的定位尋找細分市場的空當,並迅速建立自己的品牌的定位。
顯然,品牌定位帶來的效益是明顯的,比如見效速度快,可以拉動即時銷售,且長遠來看可以建立強勢品牌,提升自身競爭力。
企業定位方向之三:營銷定位
營銷定位是指在消費者心中確定產品與眾不同的位置,通過對市場環境的分析,奪得市場的先機。營銷定位的最終目的則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銷售量,促進企業營銷的發展,在反之影響企業自身的管理和發展。因此企業的營銷定位也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
定位作為市場活動的重要要求,尤其是制定戰略、提升競爭力的基本要求,在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保證定位的准確性,並及時完善調整定位。
Ⅶ 市場定位是什麼
市場來定位是指為使產品在自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相對於競爭產品而言占據清晰、特別和理想的位置而進行的安排。因此,營銷人員設計的位置必須使他們的產品有別於競爭品牌,並取得在目標市場中的最大戰略優勢。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是市場營銷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市場上常見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如MBA、EMBA等均對「市場定位」有詳細介紹。
(7)定位市場重升級擴展閱讀
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有以下四點:
(一)根據具體的產品特點定位
構成產品內在特色的許多因素都可以作為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
(二)根據特定的使用場合及用途定位
為老產品找到一種新用途,是為該產品創造新的市場定位的好方法。
(三)根據顧客得到的利益定位
產品提供給顧客的利益是顧客最能切實體驗到的,也可以用作定位的依據。
(四)根據使用者類型定位
企業常常試圖將其產品指向某一類特定的使用者,以便根據這些顧客的看法塑造恰當的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定位
Ⅷ 農貿市場為什麼要升級改造
農改超:思維方式的反思
農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難和資金補貼放在了原有農貿市場的善後清退上,忽略了生鮮超市的市場生存和環境適應能力,對農改超的困難和後續問題估計不足,當諸多現實問題撲面而來時,令各方始料不及,應接不暇;當這一輪熱潮的泡沫逐漸散去,又有些手足無措。把農改超放在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們不難發現農改超思維上的局限性,而這些誤區深刻地影響著農改超的走向和結果:
1、核心目的反思——為什麼要農改超?
筆者曾考察過一些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有些還是政府扶持的試點項目,生鮮超市賣場無論是商品保鮮、陳列方式、設備配置和管理水平遠遠達不到提供高質量農產品終端銷售的要求,面對這樣農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慮,什麼是農改超?如何評價農改超的實際效果呢?
「所謂『農改超』,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支持,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要求的原城市農貿市場,按照超市的經營業態、經營理念對城市農貿市場進行生鮮超市化改造,使其成為經營主體組織化、經營產品標准化、經營方式超市化及服務規范化,以經營生鮮農副產品為主的超市。」(《福建省「農改超」的實踐總結與理論思考》作者陳清)關於農改超的目的,從初期農改超的有關規劃文件可以看到相關描述:一是商貿流通現代化;二是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絕餐桌污染。
一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業界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而農改超作為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來越清晰地定位於:通過優化、改造農產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信息管理體系,最終解決食物安全問題。而對於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只是達到這個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無可否認,通過農改超推進了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提高,但是在農改超三年的熱潮中,也確有相當部分投資者為了爭取政策扶持,抱著明顯的投機心理;借農改超之名,變相炒賣商業鋪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農改超更不在少數;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農改超准入制度和評價標准,以及後續問題應對措施,對農改超過程中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經營成本增加,盈利無望,商家難以為繼;而農改超的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水平提升有限,加價不增值,農改超的目的難以體現,消費者很難為這樣的農改超買單。
「本」之迷失,「標」將焉附,失去市場落腳點的農改超就這樣步入了尷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麼是農改超?
就當前農產品的流通形式而言,農改超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改超是基於對原有的城市農貿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它是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種形式;而廣義的農改超則是基於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集合,既包括農改超,農加超,也包括各種果蔬、肉類等農產品專賣店,以及原有連鎖超市生鮮區經營,同時也不排斥通過升級改造,能夠達到農產品安全標準的農貿市場,廣義的農改超是多種模式並存,建立於多元化之上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應把廣義的農改超進一步理解為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
從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角度來看,多種銷售渠道會同時並存,並由於消費群體的變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長,卻很難以一個銷售方式取代另一個銷售方式,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農貿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廣州黃花肉菜市場和東川路市場,經過改造升級之後的傳統街市(農貿市場),也擁有著可觀的顧客群;而香港傳統街市的質量信息快速反應機制也十分有效,更何況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本身也因時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一些城市「農改超」試點大起大伏可清楚說明這一點。
當農改超興起之時,妄言以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而農改超發展不順利時,又對農產品進入超市經營之路疑問多多,以狹義農改超的嘗試來評判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敗,視野未免狹隘,觀點也有失偏頗。
從農產品流通的終端模式來看,無論是農改超,還是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都存在著多種橫向經營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對農產品經營的衡量標准則是統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與控制應該覆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的所有方面,並在儲運、加工、銷售過程中確保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衛生,因此應具備必要的冷鏈和其它軟硬體條件;
——所有產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們的溯源,在需要情況下,可為有資格的機構提供溯源相關信息。當食品發現存在危害時,可以及時從市場召回,避免流入市場;
——參與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市場定位和目標消費群體清晰並有利可圖。
3、思維反思——單點思維還是系統思維?
三年農改超實踐,現實令我們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要從源頭抓起,要從整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的多環節入手,齊抓共管;而農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強大的上游供應鏈的支持。農改超作為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後段零售終端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寄希望於農改超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單一思維不免顯得有些幼稚。這種思維方式忽視了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環節的影響,也正是導致農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於農產品銷售渠道改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思維方式的更新,以系統思維代替過去的單點思維,從農產品大流通系統的角度看待農改超:
首先,農改超需要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環節的協調支持;需要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產業規劃與綜合改造;需要政府農業、交通、商業和衛生監督的等部門協調運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設和舊有渠道清理整頓提升並重;
其次,由於農產品經營的質量和保鮮要求的特殊性,農產品經營對冷鏈的依存度較大,缺乏冷鏈為核心的硬體環境,這是目前國內除及時有效的農產品監督監測手段之外欠賬較多的環節,而冷鏈系統建設則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獨立承擔的;
第三,作為復雜系統改造的一部分,農改超應是一個漸進的渠道優化過程,如果忽視其復雜性,不考慮其中的綜合配套措施,甚至採用革命式推進手段,則勢必事倍功半。
三、農改超——未來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後,農改超的泡沫逐漸消散,農改超的話題已成雞肋,但是在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矚目的時候,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環節之一,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長期課題。
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發展方向:不是農改超,我們在零售終端環節還有其它選擇嗎?
回顧農改超走過的路,無論是從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體系,還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改超或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就目前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農貿市場和農改超是同等重要的兩條道路。問題在於戰略上認識不夠充分,戰術上規劃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農改超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提高市場認識和運作水平,重新規劃,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說:「要加快「農改超」和「超改連」步伐,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銷售,大力發展安全放心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櫃。我們將以連鎖食品超市為切入點,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出500家綠色市場。」
重新定位參與者的角色:農改超參與者應有更明確的角色分擔
政府
工作原則: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規律的關系,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越俎代庖,過多的以行政推動代替市場運作,避免捨本逐末。
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農改超重點環節的投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力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工作重點: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業發展的系統研究規劃;
農改超後續發展要有流通環境配套,特別城市農批市場的規范管理,農改超企業的農產品直采直配,要關注農產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間的產業協調,鼓勵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產業;
充分考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結構,建立農改超企業的登記審核制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減少投機性以確保實效;
注意農改超的試點和扶持,做好布局規劃引導,避免農改超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導致的低成活率;
在農產品加工配送等重點環節,加強政府在難點攻堅上的政策協調和投入。
企業
慎重決策:零售業的門檻低但是經營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行業認識和專業化,因此對於每個農改超的投資者,特別是新跨入零售行業的投資者,應當注意行業風險,慎重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准確定位:達到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經營方式,其成本會有所提高,目標消費群應以中高端顧客為主,所以農改超企業在消費群定位,超市選址和業態選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體系:農產品經營由於行情變化快,容易出現損耗,所以在國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為「成本部門」,農產品經營的盈利狀況有賴於嚴謹高效運作的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是對每個農產品經營企業的挑戰。
消費者
提高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質量意識,消費者有權獲得清晰的食品質量、構成成份、營養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執行應在公開、透明、互動的方式下進行。
未來食品市場的關注焦點:社區建設與農改超發展策略
隨著城市新建社區住宅持續性大量投放市場,農村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確立,龐大的社區消費市場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五花八門的社區消費將會不斷層次細分和具體化。而其中白領和中產階級作為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將是食品安全體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費者,在生鮮消費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農改超應從這個消費階層及其社區尋找市場落腳點,當生鮮超市脫離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市場定位,具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和農產品才會擁有能夠生存的市場空間。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請參考!
Ⅸ (市場營銷知識)市場重新定位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應該選。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是接觸到了瓶頸,沒辦法突破了,如果不重新定位,能突破這個瓶頸嗎?
Ⅹ 急求市場定位的案例啊:迎頭定位、避強定位、重新定位各一例,幫忙啊,急!!!我找不到。
迎頭定位比如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兩者實力相當,競爭多年,避強定位比回如英國設計師答喬安娜抓住機遇開了家租賃禮服的店,從一名設計師變成了富豪,從新定位王老吉從新定位從最初的葯從新定位為飲料:「預防上火的飲料」---在飲料行業中開創一個新的品類,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