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火鍋市場發展前景好嗎
一、火鍋發源地,核心競爭力強
重慶火鍋是火鍋的起源地,歷史悠久,傳承了不同時代的味道記憶,在歲月的洗禮中歷經一年又一年的創新優化,各方面都發展得十分成熟,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實力遙遙領先。特別是對於愛吃辣的消費者來說,重慶火鍋可以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更是為重慶火鍋的擴張提供了機會。
三、歷史悠久,扶持保障更完善
據市場調查顯示,開重慶火鍋店失敗的大多數都是毫無餐飲經驗的小白,而加盟重慶火鍋則可以大大降低失敗的風險,畢竟重慶火鍋歷史悠久,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完善的經營模式,專業的扶持團隊做後盾,開店更有保障。
❷ 重慶火鍋的資料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由於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格爾木到冬海之濱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市,都布滿了重慶火鍋館,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真可味是重慶火鍋紅遍大江南北,魅力無限。但正宗的重慶火鍋一直的發展可味是保守的,大型的重慶火鍋技術向來不外傳,一向以加盟形式在發展。加盟費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且店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店面少則百十平米,多則幾千平米,不談裝修款,光是店面租金和加盟費就讓居社會絕大數的中小投資者望火鍋而心嘆,-----只有有錢人才敢想,才能做,才能加盟重慶火鍋,才能賺火鍋帶來的滾滾財源。
重慶華飛食品技術推廣服務有限公司在廣大咨詢者及加盟商的強烈要求下,經過三年數以百次反復研究,終於將重慶各有名火鍋店的湯鹵調配熬制及配料的製作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重慶火鍋的口味更加地霸道,更加完美,把火鍋消費引向更廣闊的市場,並推動重慶火鍋事業的不斷發展,讓重慶火鍋經營更科學化,也更加的人性化,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
據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馬氏兄弟開辦了重慶第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開始出現毛肚火鍋。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餐飲有較大發展,大街小巷遍開火鍋店,其中著名的有雲龍園、述園、一四一、不醉無歸、橋頭等等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為現代重慶的火鍋。
重慶火鍋文化積淀深厚,獨具特色。其一是表現了中國烹飪的包容性。「火鍋」一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一。其二是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採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其三是普及性。
重慶火鍋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白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重慶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於人們說:「到重慶不吃火鍋,就等於沒來重慶
❸ 求成都重慶兩地火鍋店數量統計數據
只有一個大概數據吧,沒有具體統計。
重慶火鍋協會會長李德建介紹,目前,重慶市內火鍋店數量已經超過兩萬家,從業人員上百萬人,在全國的連鎖店超過5萬家,占據中國火鍋市場的三分之二。2014年1月數據
❹ 火鍋的市場分析:需求分析:人們對該產品的需求程度
(一)、對火鍋市場的影響因素:
1、經濟發展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括了消費者對火鍋需求的增加、現有火鍋存在著各檔次火鍋店的結構性矛盾、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措施為餐飲行業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客觀環境的變化和消費的不不亂性等幾大方面的因素。
2、傳統因素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含了火鍋的歷史性、廣泛性、文化性、獨特性等。
3、周邊環境對火鍋的影響,包括政策環境,如開辦地的治安狀況、職能部分的效率等;基礎舉措措施,如道路交通、泊車位置、水電氣供給、通訊網路、采購途徑、消費人群、金融、衛生、勞動等與經營緊密親密相關的配套舉措措施;措施優惠,如稅務、各類收費、房錢、人才引進等方面是否有優惠政策。
(二)、客源的調查分析:
1、服務對象分析:
(1)、消費者的職業特點:一般學生、民工、普通工薪階層,與高級白領階層、公務職員,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檔次是不同的;
(2)、消費者的年齡特徵:如老年人喜愛平淡型,年青人偏好味重味厚型等等;
(3)、消費者的性別特徵:女性和男性往往在對於火鍋的鍋品、口味輕重、菜品類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
(4)、消費者的地區和民族特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對於火鍋的鍋品要求千差萬異,應當加以區別。
當然,因為火鍋的相互滲透滲出性、交雜性,良多火鍋已經被改良、立異,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具有共性了。但是對於消費者的分析必不可少。
2、顧客消費行為分析:
消費是一個綜合概念,消費行為包括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等。
(1)、消費水平和顧客的經濟承受能力有直接的關系,體現了顧客的支付力和這種支付力相相宜的需求知足,直接表現為顧客選擇火鍋店的檔次和類型;
(2)、消費結構是顧客各種消費支出的比例,其開支與職業、年齡、性別、地域民族等因素有緊密親密聯系;
(3)、消費方式有個人、家庭、商務、集團等,不同的消費方式在選擇檔次與品種方面各有不同;
(4)、消費習慣體現在,對就餐環境、氛圍、品牌、風味、經濟等方面形成的習慣。
3、顧客消費特徵分析:
(1)、不確定性:大部門顧客是活動的,小部門是確定的,因此選址要公道。
(2)、隨機性:顧客數目多、差別大,對火鍋的消費具有選擇性,因此要掌握火鍋發展動態,及時調整口味,改進立異。
(3)、靈活性:這是由成功的品牌所決定,以顧客就餐的頻率和回頭率為標志。
(4)、引導性:調整經營策略、成功的廣告運作等,都會對顧客的消費產生一定引導。
❺ 調查重慶火鍋為什麼深受人們喜愛的調查問卷
第一:和四川的氣候有關系;第二:就喜歡吃海椒;第三: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慢慢體味生活。
❻ 關於重慶火鍋的市場調查 (營銷學觀點)
酷鍋重慶火鍋乃是專業的
❼ 重慶火鍋行業全線飄紅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今年十一假期,應該是大家一直都非常期盼的。不僅是因為今年中秋和國慶假期重疊,放假時間更長;還是因為由於上半年的疫情影響,這次的十一假期顯得尤為珍貴。
而在今年假期中,各地迎接旅客的人數都達到了高峰。重慶,作為一個有眾多網紅打卡地的城市,更是榜上有名。洪崖洞、解放碑、磁器口、李子壩、川美等等,都是大家到了重慶一定要打卡的地方。除了這些地標性的建築之外,重慶的火鍋也是遠近聞名。川渝的火鍋可以說是一絕,不僅僅是川渝當地,現在全國各地的火鍋店都數不勝數,火鍋早已經成為了美食分類里一個特別突出的獨立門類。
之前說到火鍋,老北京的銅火鍋總是第一個被提起。當川渝的熱辣慢慢開始蔓延開來之後,成都重慶的火鍋開始逐漸占據火鍋的主流。也希望越來越多特色、衛生、地道的火鍋店出現,給大眾帶來美妙的味覺體驗。
❽ 想開個火鍋店,市場調查 附近人群的流量 消費能力怎樣調查
我覺著要開火鍋店,調查消費能力不是主要的。目前大多數火鍋店人均消費50-80這樣,人人都消費的起。主要還是調查附近的人群屬性,針對主流人群選擇不同風格口味的火鍋店。祝你成功!
❾ 火鍋消費人群有哪些 火鍋店市場調查
火鍋消費人群其實是老少皆宜的!
選址定位
選擇在小區面對的就是一些內居民為主,容選擇商場就是人流量多為主,因此火鍋店地址定位了消費群眾,決定你的店鋪走的是哪種水平,如果在一個低檔社區開一家高檔火鍋店,選址定位就非常的不精確,火鍋店虧損率是百分九十以上。
❿ 重慶餐飲市場發展分析分析下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重慶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中西部惟一的中央直轄市和長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擁有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經濟基礎,被列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熱點城市。重慶的餐飲發展在全國首屈一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餐飲旺城。
2006年重慶市餐飲業持續快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餐飲業連鎖經營發展勢頭強勁,餐飲消費繼續成為拉動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6年全年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94.28億元,同比增長20%。餐飲從業人員71.16萬人,新增從業人員42261人,餐飲網點8.4萬個,比上年新增7000個。2006年重慶的連鎖餐飲業,在全國的排位從第三升為第二,連鎖餐飲業憑借營業額78億元、增幅39.8%的驕人成績甩開北京,僅次於內蒙古。
2007年是重慶市餐飲住宿業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全市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74億元,餐飲網點8.5萬個,從業人員67.87萬人。2008年,重慶餐飲業發展良好,餐飲業零售額突破280億元。
2008年下半年起,在擴大內需的大環境下,商務部提出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方面,將大力發展餐飲業。以消費促發展,在三方面大力發展餐飲行業。首先,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其次,重點關注和解決餐飲行業的放心消費問題,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第三,積極推進節能環保工作,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縱深發展。這對於重慶餐飲業的發展來說是利好消息。
從2008年起,重慶正式啟動「中國火鍋城」建設,並重點發展渝派川菜、重慶火鍋、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風味小吃和社區餐飲,欲將重慶打造成「美食之都」。
到2012年,重慶餐飲營業總額將實現500億元,餐飲網點新增1萬個,從業人員達到75萬人,並建成中國火鍋美食城、10條中華美食街、20條市級美食街;評定100個國家級酒家,爭創3-5個馳名商標,15個著名商標,初步形成中國「美食之都」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建成彰顯重慶餐飲特色、薈萃天下美食、展示多元文化、滿足不同需求的中國「美食之都」。
中投顧問2009-2012年重慶餐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