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買櫝還珠市場營銷分析

買櫝還珠市場營銷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07 17:19:32

A. 買櫝還珠這個成語用市場營銷原理來看說明了什麼

買櫝還珠
拼音:
mǎi

huán
zhū
簡拼:
mdhz
近義詞:
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
去粗版取精
用法:
連動權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例子: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B. 買櫝還珠對營銷有哪些借鑒

買櫝還珠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這個故事當中的鄭人被作者認為只注重外表而不顧實質,舍本求末,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被作者認為可笑。
當然,這個故事有一定的諷刺意義,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並非杜撰,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依然發生著,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我想從營銷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故事。
營銷的本質是通過交換滿足他人之需。故事中的鄭國人和楚國人實現了通過交換滿足各自所需,鄭國人買到了心儀的珠寶盒,楚國人賺到了錢。如果從營銷心理學角度分析,鄭國人並沒有錯,他所欣賞的是珠寶盒而不是珠寶,他認為珠寶盒的價值高於珠寶的價值,那麼此次交換滿足了他的需求。一件物品價值幾何不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在交換過程中體現。比如一件古畫,如果沒有收藏家的追逐是不會顯現出其高價值的。在古代由於冶煉技術的局限,曾出現過銅比銀貴的現象。現代有因供求關系變化和囤積居奇出現綠豆比肉貴的現象等。
從楚國人的角度看,他是一名高超的營銷高手,因為他學會了通過過度包裝提高商品價值的技巧。正是由於他對珠寶盒的精緻包裝,才獲得了超過同行的高額利潤,因為留下的珠寶依舊價值不菲。過度包裝現象在現如今非常普遍,比如月餅和粽子的過度包裝,遠遠高於裸月餅和裸粽子,過度的包裝也迎合了部分送禮消費者好面子的心理。新聞媒體曾報道過天價月餅,原因是月餅盒裡放有金條,價格自然不菲,購買這種月餅的消費者恐怕就像那個鄭國人一樣,買的不是裡面的月餅,而是月餅以外的東西,留下月餅肯定也不心疼。正比如現在炒得非常熱的學區房,買房者買學區房的目的不是房子,而是買房能夠讓自己的子女進入名校就讀,房子以外的東西更有吸引力,所以最近太原某家樓盤和實驗中學合作,開發商向購房者承諾,買房子送名校教育,很有吸引力。
生活當中你我可能也像那名鄭國人一樣,為了商品的包裝而購買商品。有一次看到超市某品牌牛奶搞活動,買牛奶送喝啤酒的杯子。當時正值夏季,為了幾個杯子我一口氣買了五包牛奶,結果牛奶因為沒有及時喝掉壞了,最後我看著幾個杯子傻笑自己,買櫝還珠啊!還有一次,我到姨姨家竄門,看到櫃子上擺了一個非常精美的花瓶,正贊賞姨姨眼光的時候,她說那個花瓶實際上是一個白酒瓶,因為她覺得這個瓶子不錯就買回家了。我問酒哪去了,姨姨說擦玻璃用了,我甚是惋惜,如果是我就把酒喝掉瓶子扔掉。但事後想想也有道理,姨姨認為瓶子的價值高於白酒,她的行為沒錯呀!看來商家精明啊,白酒不僅搶佔了男人市場,女人市場也兼顧到呀!高明,實在是高明!看來姨姨也是那位鄭國人。

C. 《韓非子》中所記的買櫝還珠的典故,運用營銷理論分析「貨賣一張皮」的深刻寓意

做人要精

D. 分析一個成語的意思,要足夠另類的邏輯 成語買櫝還珠,從它是褒義和扁義,從買家和賣家兩方面進行分析,

1、人的眼睛只盯著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則就會像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2、商人過分注重外表,使裝飾外表的價值高於珠子的價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廠商為了獲得利益,過份
裝飾外表,使得外表的價值高於商品的價值,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許多.
3、現代還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資本取得了更少的回報,賣櫝的人用一個「櫝」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淺,取捨不當的人.
5、美麗是可以營造的,但真正的美麗卻不應有絲毫的人工雕琢,它應是真實的沃土中盛開的鮮花!
如果一個事物真正美麗,那麼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來襯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捨
8、買櫝之人應是一位注重欣賞藝術的人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所欣賞的「價值」是盒子的藝術美,而不是世俗認可的價值.所以他應該是一位非凡的現代藝術家或藝術收藏家.
9、賣珠的商人為了顯示珍珠更有價值,做了超值「包裝」結果是喧賓奪主,反而淹沒了珍珠的價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用華麗的「包裝」掩飾自己真正「用意」這是魔術和軍事里常用的方法

E. 買櫝還珠現象

一場突如其來的宏觀調控,使我國一大批小鋼鐵廠陷入停產,進口到岸的鐵礦沙總量大約有幾千萬噸,堆放於沿海各個港口,銷不出去,造成積壓。原材料價格劇烈起伏,不少進口商和生產商蒙受損失。江蘇鐵本項目已經將20多個億扔進去了,半途而廢,如何收拾殘局。中國如此大起大落的宏觀經濟調控,所影響的已經不是國內經濟,還有大洋彼岸正在准備投資上新項目的礦主、船主以及一系列供應商。中國經濟下一步怎麼搞?本人在這里談點看法。首先是提出土木鋼鐵經濟這個概念,中國目前正處在土木鋼鐵經濟發展階段,甚至連石油經濟階段還沒進入。在這樣一個階段,中國經濟就是一個重量經濟,投資經濟,不能繞過,也不能超過。目前國內對中國經濟一系列的批評和評論,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關鍵是大家沒有認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點。

一、中國真的走過「買櫝還珠」的歷史階段了嗎?

我在2001年全國掀起網路經濟熱、知識經濟熱的時候,就迎頭潑了一盆涼水,當時我寫文章說,「今後10年,中國仍然處於土木鋼鐵經濟時期,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不會在吃穿住行基本需求還沒滿足的時候就去上網玩高科技」。這句話在網上廣為流傳,一搜索可以找到幾百處。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我也主張多進點我國普通百姓所需求的大宗商品,少進點趕時髦的奢侈產品。我的這種觀點引起了學界一些學者的批評,例如身在加拿大的徐滇慶教授就曾寫了一篇題為《切莫買櫝還珠》的文章來批評我的進出口貿易觀點。徐教授的批評或許是對我觀點片面性的一種平衡,但我還是要指出:之所以有人買櫝還珠,是因為中國還有一大批只要「櫝」不要「珠」的人,珠寶對於他們可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因此,他們寧肯要有用的木盒子而不要那漂亮好看的東西。這種現象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均衡造成的。吃洋飯的先生可能對此沒有深刻的理解。

我們要對中國的經濟情況做進一步的分析,看看在目前這一歷史階段我們對「櫝」更需要還是對「珠」更需要。假如我們把木材、鐵礦石、銅、鋁一類的原材料稱為「櫝」,把高科技一類產品稱為「珠」的話,那麼通過最近一年多來的進出口價格表現,人們可以看到越是那些土得掉渣的東西,越是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商品。進口鐵礦石的現貨價格上漲了一倍,所有與土木鋼鐵石油有關的產品價格都在上漲。而那些高科技的產品價格卻沒有這樣大幅度地波動。

價格反映了需求的程度,什麼東西漲幅越高,什麼東西在市場最需要。這就是中國經濟當前的現實。你說高科技最重要,通脹偏偏出現在生產資料和能源領域。離北京市不遠的河北省一個縣的農民莊稼不種了,樹林砍光了,幾乎把地面都扒開了,就是為了挖那點能賣錢的鐵礦石。從來沒見過礦產資源在中國這么值錢。這個縣位於北京的西北部,北京市本來還指望靠這個縣的樹林植被來防風固沙呢,沒想到辛辛苦苦栽了那麼多年的樹林,當地農民為了幾個鐵塊塊,一夜之間就把樹林砍得精光。

中國到底需要什麼?看一下活生生的事實,還不明白嗎?也許你北京人看著那一片片被砍過的露著樹樁的林地痛心疾首,而對於當地農民來說,他所需要的與你就根本不一樣。對於那些溫飽都沒解決的農民來說,綠化、自然景色沒有任何意義。這件事最能反映中國當前大量發生的「買櫝還珠」的現象。

二、正視中國所處的工業化歷史發展階段:

土木鋼鐵經濟階段,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歷史階段!

中國的確還需要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學者們的觀點之所以出現那麼大的偏差,主要是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有問題。中國的確有少數城市人已經過上與發達國家人民差不多的生活,但至少有80%的人口還處在初期工業化和現代化階段。在這一時期,人民最需求的還是滿足基本的吃穿住行。如果說經過80年代和90年代20年間的努力,中國人民已經在吃和穿上獲得了滿足,那麼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建設的主要目標開始進入住房和交通工具上面來,房地產和汽車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我國經濟的主導產品。

然而房車時代的經濟與吃穿時代的經濟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那就是:這一時代的經濟是一個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經濟。這一歷史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能源產品,一句話,土木鋼鐵經濟是靠大量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木材、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堆起來的。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想發達都要經過這一階段。土木鋼鐵經濟階段就是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的硬體階段,沒有硬體的建設就根本不可能有軟體發揮作用。

我在《這一波通貨膨脹的代價誰來支付?》一文中已經說了,吃穿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就是住房問題。人均住房如果達不到30平方米,中國的房地產熱就退不下去。現在有些城市的人均住房已經達到18平方米了,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因為中國社會發展得不均衡,富人的住房人均能達到100平方米,仍有大批的窮人沒房住和缺房住。因此,中國城鎮和農村的房子還要蓋。這一波住宅熱至少還要持續10到20年。

住宅小區建起來後,還要修路、通電、通水、通車、通氣等一系列配套設施來相配合,住戶買了房子後還要搞裝修,買傢俱和家電等一系列物品。因此,以房地產為龍頭的這一波土木鋼鐵經濟建設估計至少需要持續15到20年。

為什麼這么說?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沿海發達地區飽和了,土木鋼鐵經濟會向內地轉移。特別是我國還是一個城市化嚴重滯後的國家,80年代和90年代留下來的欠帳需要21世紀來還。我國如果早打破戶籍樊籠,從80年代便注意轉移農民進城,今天的城市化率不會這么低。正因為計劃經濟傳統觀念的強大慣性,使我國的城市化任務至今仍然艱巨地擺在面前。如果今後20年內能將2億農民轉變成城市居民,中國的城市面積和住宅面積就要增加出今天面積的1/3。這需要大量的鋼鐵、木材和混凝土。中國的確還需要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中國土木鋼鐵需求量如此之高的第二個原因是國際產業分工。我國已成為一個世界加工廠,並且是一個初級產品加工廠,我們所從事的加工業和製造業,都是高耗能、高耗材的產業。發達國家把這樣一些產業統統都轉移到我國來,這樣就加重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盡管我們消耗了佔世界30%的鋼材、煤炭,只產生了3.5%的世界GDP,但這一按匯率統計的GDP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中國每出口一美元的商品到國外,最終產生的銷售值估計要放大到10幾倍。那就是說,去年中國出口了4500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最終發生的銷售額估計要在4-5萬億美元之間。這一數字佔全球GDP的比例就高多了。按這種方法計算,我國經濟的發展成本並不象有人描寫得那麼高,那麼嚇人。

因此,中國的土木鋼鐵經濟任重道遠,方興未艾!中國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和耐心來迎接這場挑戰。

F. 分析成語"買櫝還珠"所含的商品學原理

買櫝還珠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示例】: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寓意是諷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顧實質的人,也用它比喻取捨不當、輕重倒置的情景;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顛倒,不能做出捨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來,不要太過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G. 買櫝還珠用市場營銷分析

買櫝還珠主要是客戶對於產品價值的差異性造成的。

我們在進行產品營銷和產品銷售的時候,要找到客戶的需求點,也就是客戶最在意的價值點在哪裡。不同的客戶,對於產品的價值點是不同的。

比如蘋果手機,客戶的需求點可能是:

  1. 有面子或者虛榮心,拿著蘋果能夠給自己高大上的感覺

  2. 使用的舒適度,蘋果的系統比安卓的就是要好用,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3. 安全,蘋果是封閉的,所以它更安全,商務人士會更喜歡

  4. 美觀,外形好看

  5. 拍照,比如女生喜歡拍照,她更像要一個拍照效果好的。

所以,不同的客戶,他的需求點不同,導致他的關注點不同。買櫝還珠中,客戶可能更喜歡那個盒子,那麼盒子才是他的關注點。

當然,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客戶可能不知道產品的價值,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告訴客戶,某個產品的價值是什麼。比如一台空氣凈化器價格都在五千多以上,很少會有顧客去購買。但如果我們告訴客戶,有了空氣凈化器,可以讓你更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會讓你節省很多醫葯費,而且讓你的生活體驗更高。這就是告訴客戶價值,讓客戶認識到價值。所以在買櫝還珠這個故事裡,銷售沒有告訴顧客產品的價值點在哪裡,這個也是需要注意的。

H. 買櫝還珠與唯物辯證法五大范疇對應的是

唯物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法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內容,文武,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矛盾分析法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方法論上的體現,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居於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矛盾分析法的具體表現。

I.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分析買櫝還珠這個故事

一個楚國人打算出售一顆珍珠,他用名貴的木蘭、上等的熏香和翠鳥的羽毛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如此華貴的盒子吸引了一個鄭國人。鄭國人對盒子愛不釋手,高價買了下來。可第二天鄭國人回來將珍珠交給楚人說:「我買的只是盒子,不要這顆珍珠。」楚人十分尷尬和困惑,他求助於營銷能手和創意大師,「我到底怎樣才能把我的珍珠賣出去呢?」

里克·卡什說,「在需求商業模式背景下,你應該比你的對手和你的客戶都具有前瞻意識。去媒婆那裡打探消息,把珍珠提供給適婚年齡的中產階級男子,他一定會需要這樣一份聘禮的。」

赫蘇斯·維加另有高見,「你為何不搭配魅惑的廣告、讓溫柔美麗的售貨小姐來售賣這顆性感的珍珠呢?」

馬丁·戈德法布則有個有趣的想法,「讓你的客戶認同產品,他才有可能願意購買。不如為你的珍珠安排一場走秀,讓客人覺得,哦!多麼可愛的珍珠。它怎麼搭配都這么美麗。我也要這么美麗!」

B.約瑟夫·派恩說,「你應該給客戶提供試戴珍珠體驗服務,讓他親身感受到,佩戴你出售的珍珠,他將成為人群的焦點。」

史蒂夫·哈里森反問,「為何不售賣精雕仿古首飾盒然後在盒子里放一張這個盒子里盛放珍珠的漂亮圖片,暗示顧客產生對珍珠的期待呢?」

市場的膨脹和推進會讓競爭格外凸顯,而這種復雜和高速來自於信息爆炸、交易途徑激增和資本飛速流通,這是時代的特徵,不可避免也無法逆轉。市場中的個體只能在適應中求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營銷將不僅僅是針對產品,更是針對企業本身的一種調整。

里克·卡什在《贏的力量:如何從需求商業模式中贏利》一書中清晰地將這樣的需求商業模式大背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傳統供給驅動模式下的利益鏈將不再牢固,轉變思維方式迫在眉睫。走在對手甚至客戶的前面,就像佳得樂針對「又熱又出汗」這一現象研究功能飲料的案例一樣,讓客戶在認識到自己需要之前被滿足,將會是未來營銷的重心。

在企業了解這個背景之後,吸引客戶便成為了第一要務。赫蘇斯·維加在其著作《性感的公司:如何吸引並贏得客戶員工及股東的芳心》中獨辟蹊徑地指出,公司吸引客戶其實和性感美女吸引注意力異曲同工。用吸引力抓住客戶,用善解人意和愛留住客戶—人性化的方式將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然而吸引客戶還遠遠不夠,要讓企業獲利就要成功推銷自己的產品。《認同力:超越品牌的秘密》對此有切中肯綮的分析。這本書認為,在研發產品初期就要做好調查工作,了解客戶的需要,用產品迎合客戶的認同,讓客戶願意想像自己使用上產品之後的美妙,便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體驗經濟》則對產品研發後期的營銷提出了「增加客戶體驗機會,優化客戶體驗感」的觀點,並建立了一系列模型來證明這一營銷模式的可行性。

縱觀這四本書的內容,已經涵蓋了商品流通的整個過程。而史蒂夫·哈里森的著作《創意的秘密》則為這個過程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這位半路出家的創意總監在總結了傳奇的廣告生涯之後,出了這本實用的小書,該書將他所做過的案例變成一堂堂創意課。對於營銷新手,這本書可以直指廣告的重心,對於老手,這本書更可以拓寬思路,融會貫通。

就這樣,買櫝還珠的故事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被時代喚醒,引發人們新的思考。認識、吸引、認同、體驗,再加一點創意,營銷新時代的利潤就像櫝中的珍珠,等待著營銷高手去獲取。

閱讀全文

與買櫝還珠市場營銷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洞悉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78
茶具店做促銷活動語言 瀏覽:728
試課稿市場營銷 瀏覽:291
銀行團委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8
教育培訓方案實施步驟 瀏覽:307
病毒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44
北京網路營銷公司有多少家 瀏覽:76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653
哈根達斯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407
傢具品牌營銷方案 瀏覽:942
啤酒銷售營銷方案 瀏覽:158
公益活動捐書策劃方案 瀏覽:26
汽車營銷渠道系統規劃方案 瀏覽:860
2014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793
結合公關原理為求職策劃方案 瀏覽:785
市場營銷實訓報告自我總結報告 瀏覽:225
2015網路營銷案例ppt模板 瀏覽:312
電子商務專業求職意向 瀏覽:283
在國際市場營銷的演進過程中 瀏覽:320
派諾電子商務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