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消費人群及定位是什麼
首先,大眾的車系在中國來說是覆蓋范圍最廣的了,各種車型的覆蓋群體也不一樣。
從低到高說起,
大眾品牌的a級車包括,polo,捷達,高爾夫,速騰,這幾款車屬於覆蓋群體比較大的車型,但也不都是一樣,polo和高爾夫屬於兩廂車,受眾相對較小一些,而polo和高爾夫屬於高低搭配,polo的定位相對於高爾夫要低,價格在10萬左右,主要是面向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年輕人,而高爾夫的定價則要在20萬左右,不算低,主要面向的是追求個性的而且經濟實力不錯的年輕人,總的來說,就是年輕人。而捷達和速騰其實算是垂直車型,它們都是三廂車,捷達又是換代之前的車型,比較老了,所以定位上來說就比速騰要低,主要適合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而速騰則是經濟條件更好一些的家庭了。
還有一個特例就是桑塔納了,這款車其實是大眾現在的b級車的長輩,但是精明的大眾通過一次次的拉皮小該款使得這款爺爺級的車型在中國經久不衰,但是現在的桑塔納已經屬於實質上的a級車了,個頭要比捷達大一點,定位也稍微高一點。
大眾的b級車包括b5、新帕薩特、新邁騰、新領馭、邁騰車型,其中b5、邁騰、新邁騰屬於垂直車型,也就是一個車型的不同的換代車型,定位當然是新邁騰最高,不算豪華車,在中國是定位最高的b級車了,定價大約在18-30萬之間,商務氣息濃重,屬於小有成功的老闆車型了,其次,邁騰、b5的定位依次越來越低。然後是新領馭,這據說是一款上海大眾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研發的車型,定位和b5一樣或差不多。
大眾在中國沒有c級車。
大眾的d級車是輝騰,現在在售的是新一代的輝騰,外觀大氣,非常不錯,定位高端人群,是和賓士s級一樣的車型,小眾,但高端。
以上是大眾品牌下的轎車序列。
『貳』 在國內推出一個新的高爾夫服裝品牌有市場嗎 怎樣的定位有市場空間
怎麼會找到我了?很奇怪。
簡單給你說說吧,高爾夫目前在中國是一項很特殊的運動,除了專業人士以外,打高爾夫的人主要是富貴人士,以及一些有點錢,喜歡(或者希望)附庸風雅,或者談生意的人。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高端的消費人群,一定要定位高端。
至於定位的具體表現,你可以看看BMW的高爾夫商店怎麼做的。
前期的費用會很大,市場打開以後利潤也不錯,但是,打開市場這個過程很難。
如果你沒有經驗,我的建議,你還是跟著別人做的,或者說,出錢,但不參與經營
『叄』 高爾夫GTI的產品定位
GOLF高爾夫是大眾汽車最經典的車型之一。高爾夫的定位是普通家用車,為了不使自己骨子裡原本就非常運動設計的顯得過於平庸,彰顯動力性與操控性的版本GTI應運而生。第一代高爾夫GTI自1976年推出至今已經跨越了30餘年的歷史,到如今已經發展到第6代。那麼,這款獨一無二的經典「小鋼炮」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歷程,下面我就來一同了解下。
『肆』 高爾夫,有關本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更好的推動高爾夫事業的發展
我在這里先發表一下自己對每個方面的看法,希望大家也能一起討論。
1,高爾夫這個行業非常小,從業人員也不是很多。現在高爾夫發展最好,最成熟同時球場也最多的當數廣州。而球場最便宜的地方就是北京了。上海因為他特殊的經濟位置,上海可以占上球場價格最貴這個塊。廣州上海北京三地不通的發展路線和發展階段讓我們更期待著在未來的幾年裡看到他們最後較量的結果。
2,高爾夫人群,這點在中國人看來,只有那些高端收入者,金字塔尖上人群的交際活動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利用這個平台去結識高端朋友,發展自己的關系網。可喜的是,現在在北京這個特殊情況的城市裡,由於土地審批很難,所以,出現了很多游離在球場之外的練習場,這個特殊的現象反而對高球運動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很多白領甚至還有一些白領之下的人,都可以從事其中,愛上高爾夫。
3,中國未來的市場總體上看來非常光明,其原因有以下幾條。首先,經濟發展,除了吃飯買房買車以外,用於娛樂和交際的費用增多。其次,認識度增加。現在幾乎各個體育頻道都有關於高爾夫球賽事的報道,並且還有很多民間的高爾夫賽事不斷舉辦推斷高爾夫人群的擴大。接著,意識在改變。貴族運動的觀念逐漸在消失。再次,高爾夫本身的魅力。高爾夫本身的娛樂性也吸引了很多人參與其中。最後,目前沒有更好更適合35-60歲人群從事的體育運動。
4,推動高爾夫事業發展,不光靠球場,還要靠更多的行業聯合起來一起推動,比如媒體、旅遊、國家體委、民間組織等。
不管高爾夫如何發展,一個健康完善的行業規范是非常必要的,大家都要在一個共同的行業規范中運行,偏出或者不遵循找個行規將會導致非常可怕的後果。 另外學草坪和銷售都可以在高爾夫領域發展
『伍』 高爾夫用品市場現狀,其實只需要高爾夫用品銷售數據
沒有預想的那麼好,畢竟高爾夫在中國才剛剛起步不久,只有一部分上層社會的人才能接觸到的東西,而且很多人都是打打好玩,一年打不了幾次,你認為他們會去為一套幾萬元的球具買單嗎?下面是我在(高爾夫)雜志上找到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用,寫的累死了,希望能給分啊,謝謝
「蛋糕」遠沒有想像的大
近幾年來,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不可謂不快。然而,由於高爾夫在中國起步較晚,打高爾夫的人基數實在太小,短短幾年時間,在絕對數量上不可能發生級數增長。因此,當高爾夫用品鋪天蓋地而來時,出現買方市場就不足為奇了。那麼,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打高爾夫的人呢?中高協秘書長崔志強今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最樂觀的估算不過20萬。而且,怎樣的人能算「打高爾夫的人」?美國一家權威高爾夫調查統計機構,把「每周至少下場一次」定為「打高爾夫的人」的最低標准。道理很簡單,你能指望一個每年下場不到20次的人掏幾萬塊買一套球桿嗎?如果按照這個標准,20萬這個數字可能仍有水分。
另一方面,「打高爾夫的人」與花錢買高爾夫用品的人也不能劃等號,至少在目前的中國是這樣。據筆者了解,不少初學者的球桿來自兩個渠道:其一,朋友給的舊桿;其二,低價購買的假桿。願意掏錢買一套初學者球桿的只是少數,而且,現在國內真正意義上物美價廉的初學者球桿品種也非常少。
第三,具體談到北京市場,還有其特殊性。北京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在打高爾夫的人群中,外籍人士、涉外企業管理者、涉外政府工作人員等所佔比例遠遠大於其它城市。這些人雖然有很強的購買高爾夫用品的實力,但他們不一定會選擇在國內購買。
第四,高爾夫用品總體上來說仍屬於耐用品。一套鐵桿,即使天天打,至少也能用上兩年。而且,在目前我國打球的人當中,以「談生意、交朋友」為目的的人所佔比例仍然很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會對球桿有太高的要求。
由此看來,高爾夫用品的這塊蛋糕雖香,但目前的份量卻沒那麼足。而且,指望這塊蛋糕在三五年內迅速膨脹似乎也不太現實。雖然不少經濟學專家認為,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有大量的「中產階層」產生,他們其中的大多數人將選擇高爾夫作為第一運動。但別忘了,這一論斷的前提是:專家們對「中產階層」的定義是「家庭年薪在12-15萬以上」。而由於國內高爾夫球場的門檻奇高,會員卡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即使進入所謂的「中產階層」,全家人也得3年不吃不喝方能湊得起一張入場券。因此,「中產階層」的壯大並不一定會帶來高爾夫愛好者的激增,除非高爾夫能真正脫下「貴族」的外衣。
市場成熟需要細化的定位
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應該是階梯式的。我國目前高爾夫用品市場的不成熟,很大程度表現在定位沒有細化。隨手翻翻我刊6期刊登的「2004球桿測試」,不難發現其價位拉得很開,一套鐵桿最貴的超過1100美元,而最便宜的不到400美元,而且這還不包括美國的全部產品。但在國內,一支開球木桿,5000元以上的比比皆是,3000元以下的卻很難找到。如果只打算花2000元,除了處理品或假桿似乎別無選擇。究其原因,球桿本身屬於高消費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代理商有意選擇知名品牌或有意挑選高端的產品卻是首當其沖。
另一方面,一個成熟的市場還應該形成合理的產品鏈。例如,10年前做汽車生意的似乎只知道買汽車賺錢,但如今,從銷售、金融、租賃到售後,個個賺得缽滿盆盈。可是,目前中國的高爾夫用品商絕大多數仍然處於10年前汽車商人的狀態。例如,「量身訂做」服務在美國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不少品牌的球桿有半數以上都是以這種方式售出的,但到目前為止,在國內推出這種服務的只有MIZUNO一個品牌,而且僅在上海一地。
總之,高爾夫用品業的蓬勃發展還需要整個行業及所有相關人士共同努力。只有市場定位拉開了,價格體系透明了,質量和售後服務有保證了,才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高爾夫運動中來,才會有更多高爾夫愛好者選擇國內的高爾夫用品店,無論它們開在江南還是江北。
高爾夫用品業投資過熱
也許沒人數過京城的高爾夫用品店到底有多少家。從燕莎商圈到整個CBD地區,再到各個球場的專賣店;從十幾平米的小店,到上千平米的賣場,北京的高爾夫用品店數量似乎已經超過了汽車店。可是,打球的人幾乎百分之百有車,開車的人卻可能不到百分之一打球。
毫無疑問,用品市場是整個高爾夫市場中最誘人的一塊蛋糕。據美國體育經濟學家統計,在整個體育產業的市場中用品類的市場份額約佔23-25%,而高爾夫運動對器材用品的要求更高,所以,在高爾夫市場中,用品所佔的份額可能更大。廣東是目前我國高爾夫用品商最集中的地區,由於其起步早於北方,經過數年發展市場已經基本飽和,競爭也更加激烈,因此,廣東球具商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新興的北方用品市場。記得去年年底,一位初到北京做球具生意的南方朋友曾感嘆:「在北京賣球桿,的確比在廣東容易多了!」
作為國家的首都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北京高爾夫市場近兩年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它地區。某知名高爾夫球具品牌的亞洲區負責人告訴我,據其市場部門的分析,目前北京打高爾夫的人約佔全國的3成(除台、港、澳地區),這個數字與其它品牌商的分析也十分接近。
於是,短短半年時間,已有十餘家球具代理或經銷公司在北京紛紛行動——或組建辦事處,或將原來的辦事處改為分公司,有的甚至直接開起了專賣店。於是,京城的高爾夫用品店越來越多,店面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每家用品店的光顧者也越來越少。上百平米的店,一天只賣出兩支推桿或幾件T恤,已經算不得什麼怪事。
『陸』 高爾夫球場市場部職責是什麼
市場部主要負責會籍的銷售,會員的年費收取,發展潛在客戶,賽事接洽,接待團隊等工作
『柒』 大眾高爾夫6品牌定位
一汽大眾高爾夫6是款很棒的家用兩廂車,
排量是1.6L和1.4TSI,售價118800元-166800元,還有高爾夫GTI售價235800元
高爾夫是目前全球銷量最多的一款車,上市以來全球銷量超過25000000輛,在歐洲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過一輛高爾夫。
這款第六代高爾夫配有兩個排氣量,1.4TSI和1.6L,高爾夫GTI是2.0T的排量。
全系都裝配了側安全氣囊,全系標配ESP電子穩定程序,全長28米的激光焊接,自動擋配有7速DSG雙離合變速器,前後獨立懸架,使這款車擁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和操控性能。
高爾夫的定位就是展示大眾品牌安全性能、操控性能、動感設計的一款緊湊型轎車,
高爾夫6就是提升大眾品牌形象的車型。
『捌』 高爾夫的發展前景如何
高爾夫市場無疑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驗證,所以當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起來之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高爾夫行業規范的完善,高爾夫運動會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並必將呈現出加速度的趨勢。 1.高爾夫具有競技與休閑的雙重特徵,迎合當今休閑潮流。 高爾夫運動量適中,適合於各年齡段的消費人群。此外,2.高爾夫球被譽為充滿「綠色(G)、氧氣(O)、陽光(L)、友誼(F)」的「休閑、徒步運動」。當人們漫步於綠草之上,融入於自然之中,瀟灑揮桿,忘卻都市的喧囂,身心得到了無限的放鬆和快慰。因此高爾夫運動符合當今健康文明休閑的消費需求。 2.高爾夫比賽形式多樣、靈活。 高爾夫比賽不僅有個人賽團體賽,更有差點賽,使得不同水平的選手可以同台競賽,這是其他運動所不能及,這也是高爾夫可以成為商務社交的場所的重要原因之一。 3.高爾夫運動講究技巧、策略,具有挑戰性。 打高爾夫球的不單單是簡單的體力鍛煉,更是心靈智力的一種考驗和鍛煉。打球的過程就是一種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過程。可以說,高爾夫運動是對自己的最好鍛煉,包括身體和智力。 4.高爾夫運動的尊貴定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大眾眼裡,高爾夫無疑是一種紳士的運動,是尊貴身份的象徵,這對高爾夫消費人群是一種極大的肯定和鼓勵,對高爾夫的亞消費人群更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四.加快產業化進程,推動中國高爾夫地發展 高爾夫市場潛力巨大,不因為單純是高爾夫運動的發展空間大,更因為高爾夫是個關聯性大、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以高爾夫運動為龍頭,可以帶動起諸多行業的發展,如:製造業、草坪業、旅遊業、房地產業、賽事業、會展業等等,最終形成一個高爾夫產業。下面,筆者將從與高爾夫緊密聯系地十一個行業進行分析: 1.高爾夫製造業。 主要包括生產高爾夫球、球桿、球車,球衣、球袋、球鞋,手套、坎肩、風雨衣、護腕飾品還有一些打球小用品。現在,中國的打球人數約100萬,並且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再加上價格較高,利潤空間較大,與高爾夫相關的製造業前景也非常看好。據北京INFO調研公司數據顯示,其中有高達47.5%投資人表示會採取開設GOLF用品專業賣店的形式介入這個行業,因為這個選擇是因為賣店是最為直接並與市場最終消費者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平台。它依靠真實的產品的走量回籠資金,並且直接接觸最終客戶,那麼賣店最終的目標一定是經營到一定時刻,這些最終客戶的資源便可以被更大程度更高效率的運用。 目前,高爾夫用品也很大部分依靠進口,既是是國內生產地也因為貼上了外國地牌子而價格昂貴,增加了打球成本,如果中國可以開發出自己知名地品牌,那將有力地推動高爾夫運動地發展。 2.高爾夫草坪維護和研究。 包括草種研發、日常護理、肥料、土壤研究以及護理所需的工具,如剪草機等。高爾夫離不開綠草,目前,我國大多數草種、肥料等都需要進口,這也是導致高爾夫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人說:中國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姑且不管這是不是事實,但是中國研發自己的草種、肥料等勢在必行,如果成功研製,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促進高爾夫的發展,高爾夫的發展又反過來刺激這一行業的發展,達到良性循環。 3.高爾夫設計業。 主要指為高爾夫球場、會所設計施工,也包括了為球手的用品的做個性化設計等。好的球場、會館設計,可以提高球場的吸引力,也可以提升了地區品位和知名度,美化了環境,把原來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當今社會主張個性,為選手量身定製地設計用品也將受到人們地關注和追捧,市場前景看好。 4.高爾夫賽事業。 包括賽事籌劃、組織、設計等。中國經濟發展很快,高爾夫運動正在中國興起,職業化的進程正在向前推進。在這種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中國的高爾夫運動。一項成功的賽事可以吸引大量的觀眾,對球場聲譽的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是吸引贊助商的根本。例如,2001年深圳觀瀾促成了伍茲的中國觀瀾之行,吸引了近萬人前來觀看挑戰賽。通過組織中國高爾夫職業賽,邀請國際球星參加,可以加快中國的高爾夫運動與國際接軌,成為有影響力的品牌,同時以此為契機發現和培養有潛力的中國選手。例如台灣青少年高爾夫運動推廣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 5.高爾夫廣告業。 為高爾夫運動、用品、賽事等提供宣傳業務的就是就是廣告業了。隨著高爾夫的發展,競爭加大,與高爾夫相關的廣告業前景也非常樂觀。 6.高爾夫餐飲業。 餐飲部是球場經營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其收入的來源之一。打一場球一般需要四個小時甚至更多,而且高爾夫是現代休閑度假、商務洽談的主要場所,其潛在市場足以支撐它的餐飲經營。與一般餐飲場所相比,球場餐飲在環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吸引到球手以外的客人。加之球場餐飲有消費檔次高、利潤空間大等特點,所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7.高爾夫旅遊業。 高爾夫運動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國高爾夫運動旅遊的發展對於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吸引外來資金,擴大對外交流,活躍地區經濟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現在,旅遊開始由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過渡,高爾夫運動是一項在陽光下、綠地上、氧分充足的強身健體休閑運動,適合各種年齡、性別的人們參考。它對維護生態,保護自然環境非常有益,不僅起到了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是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而且是外來投資者和往來客商工作之餘的最佳去處。高爾夫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是高層次匯展、投資等商務活動的重要軟環境要素。如:世界高峰會議(SUMMIT),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高爾夫是其中一項必要活動內容。據專家估計,全世界商務、貿易成交量的20%是在高爾夫球場達成的協議。所以,高爾夫旅遊前景很好。 8、高爾夫會展業 展覽會一直被商界公認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洽談貿易平台」。同樣,專業高爾夫展覽會在從很多方面反映一個地區或是一個國家高爾夫的發展狀況及前景下,也能為高爾夫界的商家搭建交流舞台。 高爾夫球會如果利用展覽會這一平台,在向來自海內外經濟界的人士傳播高爾夫文化的同時,也能刺激商界人士對高爾夫運動的興趣。就能夠迅速發展會員,更有效地推廣高爾夫運動。 9.高爾夫房地產。 改革開放後,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中國企業家鍾情於高爾夫這一「紳士運動」、「時尚運動」。於是,高爾夫運動在中國颳起了一股旋風。有人說,SARS讓高爾夫運動在中國提前了五年。現在,隨著國內高爾夫球場的不斷增多。與自然、綠色、健康無限貼近的高爾夫, 不僅僅是一種鍛煉的方式,更成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交友平台,甚至是選擇生意夥伴的途徑。於是,看準高爾夫運動的自然健康,靠近高爾夫球場的房地產項目也應運而生。一般國外的高爾夫球場,一次公開賽收入就可以維持員工一年的薪水,但在中國,這樣的賽事很少,所以作為短期投資,國內的發展商通常選擇用別墅項目盡快收回投向球場的巨額成本,同時球場還能促進別墅的銷售。有人說:這是中國高爾夫發展的偏門,但由於它上述的重要作用,還是被很多球場和房地產開發商所選擇,加之目前中國的許多高爾夫球場融合了英國的古典和日本的精緻,其優美的自然環境也吸引了眾多的購房者,被人們所接受。 10.高爾夫教育。 中國擁有13億人口,現已有195個高爾夫球場,超過40萬會員,但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消費人群每年仍以10%的比例增長。不久的將來還將有500至1000個高爾夫球場投入建設,中國無疑在高爾夫相關投資方面具有巨大潛能。 業內人士介紹,現在許多高爾夫場地上的工作人員基本沒有經過正規培訓,高爾夫人才目前在我國算得上奇缺。高爾夫的人才教育在中國商機無限。 以上十項與高爾夫運動有之緊密的關聯,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也與高爾夫運動有之聯系,比如交通、裝修等等,由於它們不是由於高爾夫運動而帶動的,所以暫且不做仔細探討。但是這些行業互相促進和發展,共同形成了高爾夫產業。 當前,高爾夫球場在短期內走出高投入,高消費,高稅收的局面是不現實的,也不利於高爾夫市場的發展,而是應該有效地整合資源在生產、旅遊、貿易、房產、教育等相關行業尋求突破,撐起一個高爾夫產業鏈,以求獲得乘數效應,推動中國高爾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