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糖尿病怎麼做市場調查
問題好大,兩種常見: 1,醫院,適合針對特定患者進行了解產品功效了等調查內容。 2,抽樣,適合進行普遍性的調查訪問。
『貳』 誰能提供一份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流行病學的調查表
gaoya
高血壓病能徹底治癒嗎?
高血壓病是否能徹底治癒,這是許多高血壓病患者比較關心和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回答是目前尚達不到這個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病因不明 對高血壓病雖然目前很多學說,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如精神 神經學說,內分泌學說,腎源學說,遺傳學說,攝鈉過多學說等,這些學說都有充分的理論和事實根據,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高血壓發病機制的某些側面,而不能全面闡述,所以,治療起來多缺乏病因治療。
治療要做到對症下葯,不要一犯病就吃降壓葯,那樣會當勿最佳的治療實際,俗話說:3分病7分養,很多高血壓是吃出來的,所有也能通過改善飲食結構調節過來。
(2)誘因較多 高血壓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如高鈉、高脂飲食、吸煙、酗灑、肥胖以及有遺傳家族史等,而我們目前治療高血壓的一些措施,包括葯物治療和非葯物治療,多為針對高血壓病的某些病理生理特點進行用葯和針對產生高血壓的誘因,力圖使其消除或降低到最低點,卻不是病因治療,因此,只能控制高血壓,但不能治癒,需要長期治療。
改善飲食結構,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是非常必要的!
(3)症狀隱匿 高血壓病的早期和中期,患者的症狀往往不明顯,常被患者和醫生忽視,待發現後,血管早已硬化和其他並發症已經發生,治療方法只能是降壓,然而即使血壓得到控制,也不等於徹底治癒。
控制住了就要好好的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健康是多麼的重要!
(4)病程較長 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病情進展緩慢,時間較長,且易復發。所以多需長期堅持治療,想一下子治好也是不現實的。長期有規律地治療,是防止高血壓發展的有效措施,並能減少和延緩並發症的發生。因此,高血壓病人應長期堅持不懈地治療,決不可血壓一降就停止用葯。
同事要注意自己的保健和生活規律。
由於高血壓病是一種發病原因復雜,病情進展緩慢,病期較長,且需終生治療的漸進性全身性疾病。因此,大多數患者明確診斷後,不定期的經門診檢查和用葯治療,或是由基層醫療單位的醫務人員觀察隨訪和進行康復指導,尤其是臨界性高血壓和輕度高血壓患者,更無須住院,甚至連服葯治療都不是主要手段。應該針對血壓增高的不利因素,長期堅持並實施綜合性的非葯物療法,達到治療的目的。那麼,哪些情況下需要入院治療呢?高血壓患者如何掌握呢?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原則:
(1)梵谷血壓病的診斷不夠明確,需要入院進行系統觀察,進行一系列的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時。
(2)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出現了其他臟器受到損害的症狀和並發症,需要住院進行詳細檢查,了解臟器受損程度和並發症的病情,並接受系統治療者。
(3)凡繼發性高血壓,原發病病情需要住院治療時,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妊娠中毒症。另外,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如嗜鉻細胞瘤,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
(4)高血壓患者經服葯治療,血壓持續不降,且患者自感不適症狀明顯,需住院治療觀察並進一步篩選有效葯物時。
(5)高血壓急症,包括了急進型惡性高血壓、高血壓腦病等,都需立即入院搶救治療。
(6)高血壓引起的各種嚴重並發症。如高血壓合並急性左心衰竭,腦血管意外,高血壓合並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都需送院搶救,治療和監護。
完美清調補配合健怡茶,沙蒜膠囊 。對高血壓有很好的康復效果,完美的產品不是要,但是具有排除人的體內毒素, 增強人的體質, 提高免疫力。從而達到自己自愈的效果。
『叄』 求一篇關於糖尿病的專題報告,不少於5000字。
報告還是你自己寫,現提供思路供你參考:一、標題、二、序言,簡單摘要地描述全報告內容,中心思想,三,報告主體內容:(有二種內容、一種是糖尿病住院治療的情況。二種是、社會發糖尿病的情況),不管你寫那種情況,它的要素是:1、糖尿病發病的病因,病理,症狀,2、對人群危險,3、時間,地點,人員,人數,4、治療情況,5、調查結果統計,用統計學處理,6、人民群眾對糖尿病的看法,7、你的看法和分析,四、你的建議,怎樣治療和預防的措施。
滿意請採納
『肆』 關於糖尿病的論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進展
摘要:糖尿病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者幾乎成為了中國患者的主流。而糖尿病的危害也在日趨嚴重,它可能會導致以酮症酸中毒為代表的急性並發症和慢性並發症,包括整個視網膜的病變和神經病變,有血管病變引起的下肢截癱等嚴重後遺症。本文從糖尿病的病因切入,了解糖尿病的爆發原因以及臨床症狀,社會發展糖尿病的分類的具體化,不同類型的不同表現與原因。普及糖尿病臨床的治療方法與注意事項,更是強調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對此,我們對於糖尿病未來的預防和治療,要更加的努力鑽研。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分類、防治方式、未來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ecent years, diabetes patients have almost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patients. The harm of diabe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may lead to acute complications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ketoacidosis, including retinopathy and neuropathy, paraplegia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 serious sequela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diabet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diabetes, different types of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To popul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of diabetes,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care of diabetes patients. For this, we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diabetes class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uture prospect
目錄
1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3
2.11型糖尿病....................................4
2.22型糖尿病...................................5
2.2.1遺傳易感性....................................5
2.2.2胰島素抵抗(IR)和B細胞的功能缺陷.............5
2.2.3糖耐量降低(TGP)和空腹血糖.....................5
2.2.4臨床糖尿病....................................6
2.3妊娠糖尿病等等...............................6
3非科學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舉和糾正..........7
3.1認識錯誤.....................................7
3.2飲食問題.....................................7
3.3 運動問題.....................................8
3.4 心理健康.....................................8
4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9
5糖尿病自我管理不當對老年人的生活響..........10
老年人是指步入65歲之後的群體,不同於青壯年時期的身姿矯健,老年人在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出現了難以逆轉的損傷,生理機能逐漸退化,列如消化系統和代謝功能的衰退。由於老年人身體素質的羸弱,增大了老年人患病的幾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體中高發病率的糖尿病患病率首當其沖,每年患糖尿病的老人人數占老年人總人口數量的26%,且這個數據近幾年不斷上漲,更加醒目的數據是每年大約有近130萬老年人由於糖尿病去世。
隨著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運動量的減弱,糖尿病的患病率[1]不可小覷,況且糖尿病對不少的老人造成了極大的身心痛苦,也對這些家庭有著不小的經濟負擔。然而糖尿病此類慢性病,一蹴而就的治療方式並不存在,它更大程度上要求老年人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控,需要長此以往的進行與糖尿病的斗爭。
一、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群,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絕對不足或者相對不足,引起的機體血糖升高的一系列代謝性疾病。患有糖尿病之後具有一些典型特徵:多尿、多飲、多食與體重減輕之類,這些方法是判斷老年人是否患糖尿病的一個參考方法。准確的檢驗和判斷老年人是否換糖尿病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連續檢測兩次老年人空腹靜脈血糖,觀察是否大於等於7.0mmol,第二種是觀察老年人餐後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 / l ,最後一種是老年人血糖不論任何時候都大於等於11.1mmol / l 。老年人一旦出現以上三種檢測結果,應立即就醫,謹遵醫囑,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胰島素是從胰島素原分解的,每當一個胰島素分子產出,同時一分子的C-肽也應運而生。C-肽能夠檢測自身胰島素分泌的情況,對鑒別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有極大的幫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報告,2019年全世界約有3.82億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就有1.144億,位居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數之最。2008年我國的成人中糖尿病患者占據了9.7%,2010年上升至11.6%,多麼觸目驚心的證據,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人數仍然日趨增長,基於此數據,有眾多學者預測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高達5.784億,2045年繼續上漲,最有可能達到7.002億,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就2019年的數據計算大約11人中有1 人為糖尿病患者,而就2030年數據計算大概每9 人中將有1名患有糖尿病。2045年呢?長此以往糖尿病的可怕性不言而喻。而我們更應該清楚的知道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治療的難纏的會對患者家庭造成多大的經濟困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由於糖尿病這個惡魔漸入困頓,甚至於分崩離析。糖尿病除去其自身病因的侵擾,不可忽略的是它多樣的並發症,涉及之廣小到糖尿病神經病變,大到心血管疾病等等,無法徹底根治。據現有資料分析、可得出結論,糖尿病患者中最終會由於各種原因,約15%的糖尿病患者將患發糖尿病足病,在這其中約8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由於此病導致截肢,而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險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2]杜絕此類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本遍論文的研究重點和意義即糖尿病的全面認識和自我管理方式方法。
二、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是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一類統稱。實際上糖尿病的分類可以大概分為三類。
(一)1型糖尿病
該類型的病因是由於胰島B 細胞的破壞或者功能不完善造成的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產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是由於機體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所以治療1型胰島素口服葯物完全無效,只能通過終生注射胰島素來對人體進行胰島素的補充。對1型胰島素二次分類存在自身免疫性與特發性,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又因為發病時間的遲早分為急發性和緩發型。急發性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就已見端倪,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緩發型又稱成人晚發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常在20-48歲之間發病。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類中發病率最高的糖尿病類型,高達95%的發病率。其發病基礎具有明顯遺傳基礎、胰島素抵抗和B 細胞分泌異常。但究其病因主要可以從遺傳、飲食不當造成的身體負荷加重、運動量過少、生活壓力過大,過量飲酒分析,該類型糖尿病發病階段分為四個階段[3]:
①遺傳易感性:在遺傳特性的基礎下,它更多的發病誘因是環境因素。可以從人口老齡化,人體肥胖症、運動量減少、壓力驟增等等因素入手,迫使糖尿病的遺傳基因進行激活。
②胰島素抵抗( IR ) 和B 細胞的功能缺陷
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是一個長此以往的誘因,作為2型糖尿病病發的兩個主要因素,它們在糖尿病病發之前已經潛伏多年,尋找機會伺機而動。
③糖耐量降低( TGP )和空腹血糖調解受損( IFG )
一般 TGP 更多的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具體為葡萄糖不受耐的類型之一;IFG 是一類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通過其血糖濃度高於正常值,但低於糖尿病的判斷值。這兩者均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穩態和糖尿病的高血糖之間的代謝狀態,表明其調解受損。
④臨床糖尿病
在該階段糖尿病對機體的侵蝕速度加快,但由於各自機體情況不同,有的機體無明顯的症狀,有的或伴隨出現代謝紊亂症侯群,還有甚著出現糖尿病的並發症。此期,胰島分泌功能漸漸敗下陣來,分泌功能降低,胰島素抵抗能力加強,外周組織器官列如脂肪組織、肌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著明顯的降低,葡萄糖攝入利用量不足,胰島素對肝臟葡萄糖輸出抑制減弱,葡萄糖外輸情況嚴重,從而引起餐後血糖升高,及空腹、餐後持續高血糖。嚴重時或出現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基礎胰島素分泌不足患酮症[4]。
(三)、妊娠糖尿病等等
此類糖尿病的發病期集中在妊娠期,孕期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即可避免[5],即使此類糖尿病在分娩期之後就會恢復,但存在22%-50%的孕婦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且當孕婦再次妊娠時有50%的可能性復發[5]。妊娠糖尿病的另一方面不得不強調說明,孕婦在孕期如若血糖控制不良,極有可能使得孩子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謝綜合征[6]。
三、非科學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舉和糾正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必須依從於一個科學合理的防治計劃,合理的計劃將在糖尿病的防治行動中事半功倍,但一個不合理的自我管理必將使患者墜入深淵,加重病情,導致糖尿病的並發症發生[7]。因此,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誤區進行整理,並加以指導和糾正,能大大避免非科學性糖尿病自我管理,對患者以及家屬將起到極大的幫助[7]。
(一)認識錯誤
據2017公布的一組數據而言,在中國平均每30秒就會有一個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個人由於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所以這也造成了另一個局面,一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屬介懷,對糖尿病存在認知誤差 ,認為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是被判了死刑,從而放棄治療,導致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抑制,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段[8]。另一部分患者由於自身糖尿病無明顯症狀,覺得「沒關系」,「我沒病,吃嘛嘛香」因此在糖尿病初期不甚在意,延誤治療。更有患者在使用過葯物後,糖尿病在短期內得以控制,就放棄繼續治療,認為自己已經痊癒,殊不知這樣做將面臨更嚴重的後果[9]。
(二)飲食問題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搭配合理,患者每天攝入的熱卡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供能物質提供[10],除此之外,人體內另一部分物質:水、微量元素、維生素、礦鹽等作為輔助物質用以均衡機體營養。但部分悲觀患者認為餘下的時光所剩無幾,從而大吃特吃,認為不應該「虧待」自己;也有患者採用飢餓式療法,造成營養缺失,其實以上兩種心理認識都是不全面、不正確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控制攝入量但並不意味著糖尿病患者要背負節食的枷鎖[11]。
由於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熱卡要基本維持不變,部分患者為了不出錯的或許會選擇一成不變的飲食物質,忽略飲食的多元性[12],一味的盯住一樣,造成患者的厭煩情緒,在糖尿病的飲食管理中在保障攝入熱卡不變的條件下,可以對患者飲食進行變動[13]。同時不應該對飲食時間沒有規劃,進食時間和進食量不規律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極大不利。糖尿病患者要捉到少食多餐,餐餐定時定量,戒煙戒酒[14]。
運動問題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難以經受高強度的運動量,所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了居家休息,但科學調差顯示適當的運動將有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對於糖尿病人呢?2018年5月9日昆明新華社報道:中科院科學家通過四年時間進行了獼猴實驗,此實驗最終數據結果揭示了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罪魁禍首,印證了糖尿病發病的獨立且危險要素是糖尿病。該成果已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發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斌如是說道,肥胖與糖尿病的關聯簡而言之就是由肥胖轉為糖尿病過程中,人體肝臟能量代謝出現了轉變,脂肪積累到支鏈氨基酸降解」。由此建議糖尿病患者運動要進行運動,比如一些強度小的有氧運動,散步、太極、空竹、廣場舞等運動,相比較蝸居在家,外出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幫助[15]。但一部分患者對自己的身心素質有著很大的自信,可能會選擇引體向上、俯卧撐等一類力量性運動,但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據醫學數據分析,力量性運動通常會對患者的心臟負荷在短時間內會有明顯的加強,極有可能引發心臟病[16]。
心理健康
據科學分析部分糖尿病患者由於患有糖尿病之後,心理上產生抑鬱傾向,且精神病患者患抑鬱症的幾率遠大於普通人,這一點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為明顯。特別是由於病情出現反反復復,患者可能出現疲於人際交往,疲勞嗜睡,食慾不振甚至於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更多的由於我們不能與患者感同身受,所有我們很難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變化,繼而忽略。患者一旦出現不遵醫囑、抵觸治療的傾向,其家人往往難以理解,造成患者與家人的矛盾,使患者的情緒雪上加霜[17]。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療中,可以適當加入心理治療,減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負擔。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與家人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這兩者齊頭並進能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內心世界了深入的了解,繼而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18]。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
迄今為止糖尿病的發病率和傷殘率仍舊只高不低,難以根治,但一個合理、可行性高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體系將有效的抑製糖尿病的發病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一套基於患者層面的社會生態模式,其目的在於控製糖尿病畫著的血糖,以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防治糖尿病並發症。通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數[19]。
目前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分為四類,飲食管控、運動管控、心理檢查和葯物管理。基於葯物管理,即謹遵醫囑的條件下,對患者展開自我管理。經由科學研究證明自我管理系統的完善與否直接於患者生命時長掛鉤。因此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更多取決於生活中的自我管理[20]。
糖尿病的治療過程我們一定要積極動員身邊的一切社會資源,為糖尿病患者營造一個高效便利的方式,使患者有足夠的空間與醫療水平去完善自我管理[21]。在醫療層面上,應當分配更多的資源給予糖尿病患者,加強治療糖尿病新葯的研究和臨床試驗,將中草葯、西葯混合研究,探索道路,也要考慮到人工智慧,或許它也能幫助我們攻克糖尿病,避免未來糖尿病成為困擾中國社會的疑難雜症;在社會層面上,給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幫助,對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進行幫扶、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同時,加大對糖尿病的宣傳,讓普通民眾對糖尿病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到及早發現、及早防治[22]。而且為一些有患者的家庭提供了一些自我管理參考,避免由於知識盲區對患者的管理出現偏差。隨著全球乃至我國的醫療水平發展日趨上升,對糖尿病的治癒方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通過患者家庭的積極監督和患者的自我管理,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糖尿病患者創造良好的醫療條件,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治療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下,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未來可期[23]。
五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當對老年人的生活影響
對於長期患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自我管理的水平決定著生活質量的高低。在糖尿病易患高發群體[24]中老年人是占據主要地位的,所以說老年人對於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護理是起著關鍵作用的。從社會層面上來說,這項任務並不簡單。因為現在的社會基本是空巢老人比較多,兒女都外出務工,自我管理的完善性並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證。[25]①老人對於糖尿病的認識有所欠缺,以至於很多的自我管理的要點不能完全掌握,對自己身體的健康程度不能完整正確的評價。包括家裡人對於糖尿病知識[26]的混淆,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生活的舒適度下降,出行一時受到限制,盲目的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糖尿病惡化。②在基本知識了解的基礎上,自我管理開始對飲食和運動量進行控制,老人的身體本來代謝下降,運動耐力差,在自我管理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並發症如酮症酸中毒[27],糖尿病性腎衰竭以及血管病變引起的呼吸衰竭或下肢截癱,加劇了老年生活的悲劇。面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更是在老年人所剩無幾的短暫時光里雪山加霜,所以老年人在做好自我管理[28]的同時,享受美滿的晚年。
參考文獻:
[1] 王憶黎 為什麼老年人易患糖尿病[J]. 養生月刊 2001,(02) 期刊
[2]劉建琴,許樟榮。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患者的自我管理[J]. 中國醫刊,2017,(02):14-17.
[3]劉艷,孫勇,姚華。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Meta分析[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04):530-534.
[4]殷榮平,王琪,王麗麗,汪小華。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的知信行調查分析[J]. 護理學報,2017,(02):11-13.
[5]朱遠,張愛霞,徐桂華。 妊娠合並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17,(09):1025-1028.
[6]劉竹韻,高玲玲。 基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護理研究,2017,(09):1108-1111.
[7]趙麗華,張宇,王詠梅,王麗華。 一日多餐飲食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 中華護理教育,2017,(01):65-68.
[8]袁曉丹,姚平,劉超,樓青青。 個體化行為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1年效果評價[J]. 護理與康復,2017,(03):212-216+220.
[9]馮小芬,韋玉和,邵雪景,趙志勇,印永,羅春媛。 微信群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觀察[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02):149-153.
[10]王君,王愛民。 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現象研究進展[J]. 護理學雜志,2017,(03):23-26.
[11]鄧開琴,何仕蓉,彭露瑤,陳青青,王璉,胡慧。 同伴支持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教育,2017,(02):116-118.
[12]孟朝琳,程嬋嬋,崔軼男,王媛媛,吳小彬,沈興平。 自我管理網路支持模式在初發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2017,(01):22-25.
[13]劉霞,楊貴雲,張泓,李芸。 動機性訪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01):202-204.
[14]倪雲霞,劉素珍,李繼平,刁永書,董婷,陶琳。 護士主導的管理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醫行為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7,(02):222-227.
[15]於鵬,溫肇霞,胡新林,尹雪燕,張凡,劉紹。青島市不同等級醫院護士糖尿病飲食管理認知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1)1498- 1502.
[16]展恩欣,宋歡,柳韋華。 中文版糖尿病與吸煙信念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護理研究,2017,(01):39-42.
[17]趙正清,張渭芳,錢進軍,江萍,隆衛娟,於德純。 PDCA循環結合手測量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7,(01):45-48.
[18]呂莉慧,丁淳,王穎。 延伸護理服務對軍隊老幹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復的影響[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7,(02):186-189.
[19]溫桂敏,孫田傑,趙宏,馮會玲。 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行為階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17,(03):7-11.
[20]薛亞男,尚國愛,呂倩,翟春娟,侯月穎。 健康自我管理對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 實用預防醫學,2017,(02):137-140.
[21]高晨晨,周蘭姝。 國外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熱點和趨勢分析[J]. 護理學雜志,2017,(03):18-22.
[22] Li Hui.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linical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community physician, 2014, 30 (22): 143-143145.
[22] Li Xia.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service in diabetes care [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Study, 2016, 14 (1): 95-96
[23] Zhang Yal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application, 2015, 9 (21): 231-232.
[24]LiMeimei.LiuHongmei.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ated endocrine hormon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thyroid cancer after operation.
[25]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Influence of diabetes nursing home on health ec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2018.Issue 17 .
『伍』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糖尿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目前主要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這一類型的患者具有胰島細胞破壞、引起胰島素絕對缺乏,呈酮症酸中毒傾向,包含免疫介導糖尿病和特發性糖尿病兩種亞型。
免疫介導糖尿病:這一類型一些患者,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可以以酮症酸中毒作為疾病的首發表現。而其他一些患者僅有輕度的空腹高血糖,但在感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迅速惡化,發展為嚴重高血糖,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在另一些患者(多為成年人)可以多年內不發生酮症酸中毒,大多數患者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才能生存。
特發性糖尿病:這一類患者較少,頻發酮症酸中毒,主要來自非洲或亞洲某些種族,遺傳性強。
(2)2型糖尿病
多數患者為肥胖者,肥胖本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有些患者雖然用傳統的體重標准方法去衡量不能定為肥胖,但可能存在著脂肪分布異常,例如腹部或內臟脂肪分布增加。本型患者很少自發性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在應急情況下如感染等,可誘發酮症酸中毒。由於高血糖發展緩慢,許多患者早期因無典型症狀,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多年未能診斷為糖尿病,卻有發生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的危險性。這一類型糖尿病的危險性隨著年齡、肥胖以及缺乏體力活動而增長。在以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婦女及有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的患者中更容易發生。在不同人種/種族之間,其患病率有很大差異。2型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較1型強,且更為復雜。
(3)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目前已知一些類型的糖尿病與B細胞功能中的單基因缺陷相關聯,有代表性的是青年人中的成年發病型糖尿病。遺傳因素引起胰島素作用異常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胰腺外分泌疾病、一系列內分泌疾病、葯物或化學物質引起者,實際上為繼發性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在確定妊娠後,若發現有各種程度的葡萄糖耐量減低或明顯的糖尿病,不論是否需用胰島素或僅用飲食治療,也不論分娩後這一情況是否持續,均可認為是妊娠糖尿病。
『陸』 求一份糖尿病發病原因報告
網上搜下不就有了。
與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有關:
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因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 胰腺結構
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遺傳因素:和1型糖尿病類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病的特點。因此很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這種遺傳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個有40%的機會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遺傳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樣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體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餘脂肪集中在腹部,他們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與大腿上的人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 年齡:年齡也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歲以後發病。高齡患者容易出現糖尿病也與年紀大的人容易超重有關。 現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熱量的食物和運動量的減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認為這也是由於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樣,在那些飲食和活動習慣均已「西化」的美籍亞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為普遍。
與妊娠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激素異常:妊娠時胎盤會產生多種供胎兒發育生長的激素,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卻可以阻斷母親體內的胰島素作用,因此引發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這些激素的高峰時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發時間。 遺傳基礎: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將來出現2型糖尿病的危險很大(但與1型糖尿病無關)。因此有人認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與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關。 肥胖症:肥胖症不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樣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希望能幫到你。
『柒』 糖尿病患病率權威數據是什麼,出自於哪裡 請專業人士幫助一下,謝謝
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在2010年3月25日出版的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中國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國,總糖尿病患病率(包括既往診斷的糖尿病和既往未診斷的糖尿病)9.7%(其中男性為10.6%、女性為8.8%)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別為15.5%(男性為16.1%、女性為14.9%)。
據此推算,我國有9240萬成年人有糖尿病(男性5020萬、女性4220萬),1.482億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男性7610萬、女性7210萬)。
這是中國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最權威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