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幫我分析一個案例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開拓美國市場
1983年8月,豐田汽車公司召開了一次意義重大的董事會。它是雷克薩斯汽車的起點。這次董事會以一些無關痛癢的討論話題向外界掩飾著豐田汽車的雄心,當媒體和公眾以為這又是豐田例行公事的總結、表態和發表鼓舞人心言論的會議時,會議室的門突然封閉了,因為他們要開始這次董事會真正的也是絕密的話題。這個話題圍繞著字母F進行的(F就是F1計劃,F還暗指英文單詞Flagship旗艦,1暗指第一輛)。會議的氣氛不再像以往那樣平靜沉默,董事會出現了少見的爭論。對於豐田來說這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項目。董事會主席豐田英二向公司的高層主管、設計師、工程師和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們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可以創造出一輛豪華汽車去挑戰頂級市場嗎?
沒有想到的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可以」。「可以」這個詞充滿著疑惑和憂慮。但是豐田必須進行這次賭博,豐田汽車發展到1983年需要再來一次突破,就像二戰和五十年代那兩次一樣。事實上,除了豐田英二之外,沒有什麼人從一開始就認同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號角。豐田公司創辦者的兒子、後來繼承豐田英二董事會主席和總裁職務的豐田章一郎就是猶豫不決者。他認為豐田應該將他們做的最好的事情變得更好——為每個人生產可以負擔得起的汽車。但是豐田章一郎和其他表面贊許而心中憂慮的人一樣,最終還是改變了腔調。「你們將這個問題推給我,為什麼豐田在美國已經有30年的成功,我們還要投資十億美元、投入上萬小時的研究和設計來投產一款全新的高檔汽車呢?可能,你們知道,我不喜歡乘坐別人牌子的高檔汽車。」豐田章一郎在雷克薩斯在美國上市後不久對美國經銷商開玩笑地說:「從此我不用被迫去坐凱迪拉克或者林肯或者梅賽德斯—賓士了。」
豐田英二也很清楚當時豐田的狀況,他不想登上諾亞方舟進行一次徒勞的思想旅行。他認為,豐田一旦涉足豪華車市場,他必須以這一領域的頂級對手為敵,豐田要面對梅賽德斯—賓士S級,要競爭寶馬的頂級7系轎車。如果豐田自降身份,那麼投資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要生產頂級的豪華車,豐田必須投入巨資開發新的發動機和底盤,然而豪華車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取向對於豐田來說又太過陌生。就算豐田將發動機罩下的一切都做到完美,豐田還需要考慮乘坐的舒適性、內飾和外部的美感一一這些都不是豐田的強項。 最讓豐田為難的是雷克薩斯的名氣。豐田沒有銷售過豪華車。你能想像去勸說消費者購買一輛與廉價的花冠(花冠是美國市場入門級汽車)出自同一公司但是價格卻要數萬美元的豪華車,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嗎?豐田在豪華車市場的主要對手憑借他們的品牌名字就可以賣車了。因為它叫梅賽德斯—賓士,所以我買它;因為它叫寶馬,所以我喜歡它。但是,消費者會願意拿出接近一輛梅賽德斯—賓士S級的錢去買豐田汽車,甚至去買一輛豐田生產又不叫豐田的車嗎?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豐田生產雷克薩斯?豐田是生產千萬輛級汽車的基地,而雷克薩斯與之格格不入。這種做法就如同在麥當勞店裡銷售惠靈頓牛排。」這是《財富》雜志當時對豐田汽車公司的挖苦,不過他們的評價也確有道理。豐田的研究發現,市場正在不露聲色地發生變化。美國的Babyboomer們(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到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這批人被稱為Babyboomer,中文的意思就是生育高峰時出生的嬰兒。他們與飽經戰爭風霜的父輩們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價值觀)正在長大,他們很快將要進入仕年,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年輕時,他們是豐田忠實的消費者,但是現在他們想要購買更高檔的汽車。豐田嗅到了豪華車市場的機遇。當時的豪華車生產品牌正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開心、更加自信。因為他們迎來了更新一代的奢侈品消費者。豐田英二的「野心」是巨大的,他不願放過每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命令也就隨之下達。6年的時間,5億美元的投入,雷克薩斯誕生了。1989年雷克薩斯上市,他們擁有兩個未經市場考核過的型號,旗艦LS和入門級轎車ES,當年銷售了16,302輛。兩年後,它們成為在美國銷量最好的進口豪華品牌,並推出了第三個型號SC古貝。2000年,雷克薩斯篡奪了凱迪拉克北美最暢銷豪華車的寶座。從那一年起,雷克薩斯再也沒有離開這個位置。
2003年,雷克薩斯的銷售量達到25.9萬輛,並擁有8個不同型號,其中3種是運動型豪華車。目前大約有130萬輛掛著雷克薩斯L標志的車在美國的公路上賓士著。然而,雷克薩斯只能說在美國獲得了初步成功,但在豪華車雲集的歐洲,它還較難得到有錢人的認可。由於歐洲豪華車市場在全球市場中更為重要的地位,雷克薩斯在走出北美拓展全球的步伐中,將准備更多地把戰略中心放在對於日系豪華車來說幾乎是噩夢的歐洲市場。 在歐洲這塊豪華車的發源地,賓士依靠斯圖加特的風水寶地已經頑強地生存了100多年,來自巴伐利亞慕尼黑的寶馬汽車在匡特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也已經站立在全球豪華車市場之巔;依靠大眾集團的全線復興,新興的豪華貴族奧迪也向全球發出要進軍豪華車老大的誓言,「德國三劍客」開始聯袂出擊全球豪華車市場。然而,這三大德國汽車豪華品牌在德國本土的銷量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下,這與雷克薩斯85%的北美市場份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雷克薩斯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因此首先攻下全球豪華車品牌的堡壘——歐洲。
從2002年開始,雷克薩斯就開始試探著幾次進入歐洲市場,雷克薩斯計劃用50億美元輪番轟擊歐洲市場,這個預算是當初雷克薩斯進入北美的2倍多。但是雷克薩斯歐洲之路異常艱辛,2005年雷克薩斯在歐洲的銷量不足2萬輛,2006年雖然增幅不錯,但仍只能徘徊在3萬輛左右的銷量同賓士和寶馬超過50萬輛的銷量相去甚遠。雷克薩斯的歐洲之路任重而道遠。
㈡ 豐田汽車在中國的營銷策略
到豐田的官方網站上.
㈢ 急求一汽豐田轎車銷售模式與案例分析的開題報告!非常感謝!!!
一汽豐田轎車銷售模式與案例分析的
wo ky gado
㈣ 案例分析:豐田汽車初入美國市場時遇到的最大的的阻礙是什麼
1983年8月,豐田汽車公司召開了一次意義重大的董事會。它是雷克薩斯汽車的起點。這次董事會以一些無關痛癢的討論話題向外界掩飾著豐田汽車的雄心,當媒體和公眾以為這又是豐田例行公事的總結、表態和發表鼓舞人心言論的會議時,會議室的門突然封閉了,因為他們要開始這次董事會真正的也是絕密的話題。這個話題圍繞著字母F進行的(F就是F1計劃,F還暗指英文單詞Flagship旗艦,1暗指第一輛)。會議的氣氛不再像以往那樣平靜沉默,董事會出現了少見的爭論。對於豐田來說這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項目。董事會主席豐田英二向公司的高層主管、設計師、工程師和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們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可以創造出一輛豪華汽車去挑戰頂級市場嗎?
沒有想到的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可以」。「可以」這個詞充滿著疑惑和憂慮。但是豐田必須進行這次賭博,豐田汽車發展到1983年需要再來一次突破,就像二戰和五十年代那兩次一樣。事實上,除了豐田英二之外,沒有什麼人從一開始就認同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號角。豐田公司創辦者的兒子、後來繼承豐田英二董事會主席和總裁職務的豐田章一郎就是猶豫不決者。他認為豐田應該將他們做的最好的事情變得更好——為每個人生產可以負擔得起的汽車。但是豐田章一郎和其他表面贊許而心中憂慮的人一樣,最終還是改變了腔調。「你們將這個問題推給我,為什麼豐田在美國已經有30年的成功,我們還要投資十億美元、投入上萬小時的研究和設計來投產一款全新的高檔汽車呢?可能,你們知道,我不喜歡乘坐別人牌子的高檔汽車。」豐田章一郎在雷克薩斯在美國上市後不久對美國經銷商開玩笑地說:「從此我不用被迫去坐凱迪拉克或者林肯或者梅賽德斯—賓士了。」
豐田英二也很清楚當時豐田的狀況,他不想登上諾亞方舟進行一次徒勞的思想旅行。他認為,豐田一旦涉足豪華車市場,他必須以這一領域的頂級對手為敵,豐田要面對梅賽德斯—賓士S級,要競爭寶馬的頂級7系轎車。如果豐田自降身份,那麼投資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要生產頂級的豪華車,豐田必須投入巨資開發新的發動機和底盤,然而豪華車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取向對於豐田來說又太過陌生。就算豐田將發動機罩下的一切都做到完美,豐田還需要考慮乘坐的舒適性、內飾和外部的美感一一這些都不是豐田的強項。 最讓豐田為難的是雷克薩斯的名氣。豐田沒有銷售過豪華車。你能想像去勸說消費者購買一輛與廉價的花冠(花冠是美國市場入門級汽車)出自同一公司但是價格卻要數萬美元的豪華車,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嗎?豐田在豪華車市場的主要對手憑借他們的品牌名字就可以賣車了。因為它叫梅賽德斯—賓士,所以我買它;因為它叫寶馬,所以我喜歡它。但是,消費者會願意拿出接近一輛梅賽德斯—賓士S級的錢去買豐田汽車,甚至去買一輛豐田生產又不叫豐田的車嗎?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豐田生產雷克薩斯?豐田是生產千萬輛級汽車的基地,而雷克薩斯與之格格不入。這種做法就如同在麥當勞店裡銷售惠靈頓牛排。」這是《財富》雜志當時對豐田汽車公司的挖苦,不過他們的評價也確有道理。豐田的研究發現,市場正在不露聲色地發生變化。美國的Babyboomer們(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到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這批人被稱為Babyboomer,中文的意思就是生育高峰時出生的嬰兒。他們與飽經戰爭風霜的父輩們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價值觀)正在長大,他們很快將要進入仕年,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年輕時,他們是豐田忠實的消費者,但是現在他們想要購買更高檔的汽車。豐田嗅到了豪華車市場的機遇。當時的豪華車生產品牌正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開心、更加自信。因為他們迎來了更新一代的奢侈品消費者。豐田英二的「野心」是巨大的,他不願放過每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命令也就隨之下達。6年的時間,5億美元的投入,雷克薩斯誕生了。1989年雷克薩斯上市,他們擁有兩個未經市場考核過的型號,旗艦LS和入門級轎車ES,當年銷售了16,302輛。兩年後,它們成為在美國銷量最好的進口豪華品牌,並推出了第三個型號SC古貝。2000年,雷克薩斯篡奪了凱迪拉克北美最暢銷豪華車的寶座。從那一年起,雷克薩斯再也沒有離開這個位置。
2003年,雷克薩斯的銷售量達到25.9萬輛,並擁有8個不同型號,其中3種是運動型豪華車。目前大約有130萬輛掛著雷克薩斯L標志的車在美國的公路上賓士著。然而,雷克薩斯只能說在美國獲得了初步成功,但在豪華車雲集的歐洲,它還較難得到有錢人的認可。由於歐洲豪華車市場在全球市場中更為重要的地位,雷克薩斯在走出北美拓展全球的步伐中,將准備更多地把戰略中心放在對於日系豪華車來說幾乎是噩夢的歐洲市場。 在歐洲這塊豪華車的發源地,賓士依靠斯圖加特的風水寶地已經頑強地生存了100多年,來自巴伐利亞慕尼黑的寶馬汽車在匡特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也已經站立在全球豪華車市場之巔;依靠大眾集團的全線復興,新興的豪華貴族奧迪也向全球發出要進軍豪華車老大的誓言,「德國三劍客」開始聯袂出擊全球豪華車市場。然而,這三大德國汽車豪華品牌在德國本土的銷量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下,這與雷克薩斯85%的北美市場份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雷克薩斯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因此首先攻下全球豪華車品牌的堡壘——歐洲。
從2002年開始,雷克薩斯就開始試探著幾次進入歐洲市場,雷克薩斯計劃用50億美元輪番轟擊歐洲市場,這個預算是當初雷克薩斯進入北美的2倍多。但是雷克薩斯歐洲之路異常艱辛,2005年雷克薩斯在歐洲的銷量不足2萬輛,2006年雖然增幅不錯,但仍只能徘徊在3萬輛左右的銷量同賓士和寶馬超過50萬輛的銷量相去甚遠。雷克薩斯的歐洲之路任重而道遠。
㈤ 汽車營銷案例分析
競爭的原因。
主要從你的售後和全方面的服務要超出別的公司,現在是消費者一般版是要新權穎的服務,不要太素就行。但還要切記,對待一般的市民和一個企業的知名老闆就不能一樣了,還要注意,要了解對方用車的地方或經常在什麼樣的地形,商務還是家用之類的等。和對放談價格的時候,自己不要主動說出詳細的價格,當然高了為好,然後還要降低,降低當然不要太直接了,那樣誰也不會相信。好比什麼零件是耐磨和什麼功能是按出廠價,把價格提高在降低,最後還得做消費者的思想工作,如貸款買車,或現金,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本人才學孰淺,不的見笑。
㈥ 豐田汽車的客戶關系管理案例分析
豐田的創始人叫豐田佐吉,是靠生產織布機起家的,兒子叫豐田喜一郎
豐田在07年超過通用,成為汽車行業的NO.1,08年全球500強排第5,09年排名第10.在汽車行業排名第一。高端品牌:雷克薩斯
在國內的分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
豐田有專門的E-CRB系統,是維護客戶關系的一個系統,很全面,裡麵包括好幾個小塊兒。只能給你說這些
㈦ 豐田汽車的營銷策略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產品貼近消費者:如車身輕,省油,外觀時尚
2 GOA車身安內全不容錯,保險杠吸能,關注對行人的保護,人性化不錯
3 內飾精緻
4 價格便宜(相對歐美車)
5 生產管理:精細化管理
6 市場反應迅速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豐田的營銷策略,都可以做參考
建議再重點闡述豐田的危機公關與管理,如美國的剎車事件,差點毀掉豐田,這是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