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麥當勞市場營銷環境
你沒給麥當勞在什麼國家的市場營銷環境,我就以中國來分析了。
市場營銷環境分為宏觀和微觀倆方面。宏觀是指會對企業營銷活動造成市場機會或環境危險的主要社會力量,包括人口,經濟,自然,政治,法律等因素。關於麥當勞的宏觀環境主要分析:
一。人口環境:中國就有14億人口,越多的人口代表著越多的消費者,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不段提高,中國已經被視為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所以麥當勞這樣的企業也選擇進入中國市場,並且越來越看重中國市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加速,這樣會引起市場細分的變化,23.32%的老年人是一個很大的消費人群。人口分布自然以北多南少為特徵,並且收入差距也較大。
二。經濟環境:僅僅有消費慾望,並不能創造市場,既有消費慾望,又有購買力,才就有現實意義。(分析GDP,個人收入支出等影響)
上面都是自己寫的,才5分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給你個提綱,你按著我這樣的思路寫就可以了。
三。政治法律環境(政治局面的安定,政治沖突的影響,政策的影響,法律的影響)
四。社會文化環境(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消費習俗,消費流行)
微觀環境的分析:
一。營銷渠道企業(供應商,中間商)
二。共總(融資公眾,媒介公眾,政府公眾,社團公眾,社區公眾,一般公眾,內部公眾)
三。競爭者
四。顧客
2. 請用SWOT分析麥當勞在中國的情況。
S-品牌,低價,玩具
W-炸雞類少,深度特色產品缺乏
O-KFC越多品牌老化越快
T-把握事件營銷,看準出拳
3.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肯德基和麥當勞哪個在中國做得更好
在中國的大陸市場KFC更勝一籌。
人群定位之毫釐之差
兩者雖在目標人群的選擇上,均為城市家庭,但在構成家庭的三大群體(即孩子、年輕父母、年輕男女)上卻有所偏倚:麥當勞在2004年變臉之前,一直堅持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然後才是兼顧父母與年輕男女;而肯德基則是以年輕男女為中心,然後兼顧孩子與年輕父母。兩者似乎雖僅存毫釐之差,但這毫釐之差卻決定了兩者的經營重心,影響了兩者在餐廳的裝修與布局、產品與選址等諸多環節上的細微差別。
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洋快餐的消費,16~25歲的年輕人無論是在消費人群比重還是消費金額比重上,均在60%以上。而佔30~40%的兒童與家長市場,消費權則基本由已成人的家長決定。可以說,洋快餐的消費決策者基本為成人,絕非兒童,尤其是在「快餐健康危機」頻頻的今天。
產品定位之大同小異
大家知道,早先肯德基和麥當勞在產品定位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麥當勞以漢堡為主打產品,較為適合歐美人(這從美國食品業界研究機構對2002年和2003年全美快餐銷售額和餐廳數量的統計可以看到,連續兩年排在前三位分別是麥當勞、漢堡王和溫迪,而它們都是以漢堡為主打產品的快餐連鎖集團)。而肯德基以雞肉類的產品為主,與麥當勞相比更適合於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的口味,因此更容易為中國消費者接受。近年來麥當勞雖也強力推出與肯德基類似的「麥辣雞」、「雞腿漢堡」,然而肯德基六十年烹雞經驗無法在短期復制,其「烹雞專家」的形象更是無從模仿。比口味比感覺的餐飲市場,產品的細微差異就很大程度上使麥當勞處於不利的競爭位置。
在產品的本土化上,肯德基更是不遺餘力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肯德基就決意要為中國人打造一個合乎中國人需求的品牌。
我們在研究肯德基與麥當勞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這兩家彼此都視對方為最重要、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但也都在中國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沒有陷入同質化進而互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去,卻各以各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競爭的結果是實現了雙贏。這也許更值得中國本土企業思考和借鑒。
老實說,從全球范圍看,麥當勞與肯德基不屬於同一重量級的對手,無論是發展歷史還是整體規模與實力,乃至品牌資產,肯德基均落後於麥當勞。但為何中國市場能成為肯德基壓倒性對抗麥當勞的「大本營」?
肯德基在中國的飛躍首先應該歸結於決策層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理解和重視,尤其是對跨文化管理的融合之道更是深領其中真諦,選擇合適的將才才能避免失誤。其次,我們應該歸結於肯德基在中國市場所實施的差異化的三大競爭戰略(「瞄準高增長市場、先發制人、加速擴張」)、戰略性連鎖經營的多品牌整合協同和靈活的兩種連鎖模式(「直營連鎖」與「特許連鎖」),這種體系的保證為獲取競爭優勢奠定了基礎。
對於麥當勞,通過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曲線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發展戰略具有「滯後遲鈍」與「游歷搖擺」的兩大特徵,並長期一味堅持「直營連鎖」策略(遲至2003年8月方在中國實施「特許連鎖」模式,而肯德基則早在1999年就先行一步,且在2003年業已發展了40多家特許加盟店),從麥當勞的全球市場定位來看,中國市場更是成了其支持在其他市場發展的「造血機」的功能,尤其。
長期組織決策機制上的遙遠與遲緩,在對於戰略性的關鍵選址決策上,麥當勞往往偏執於「價格合適」的穩健保守原則,在諸多城市(如上海)的戰略性店鋪設立上為肯德基搶得先機,也影響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擴張。
肯德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目標消費者。推廣的重點是較容易接受外來文化、新鮮事物的 青少年,一切食品、服務和環境都是有針對性地設計的。這是因為青年人比較喜歡西式快餐 輕快的就餐氣氛,並希望以此影響其他年齡層家庭成員的光臨。另外肯德基也在兒童顧客上 花費大量的精力,店內專門辟有兒童就餐區,作為兒童慶祝生日的區域,布置了迎合兒童喜 好的多彩裝飾,節假日還備有玩具作為禮品,一方面希望培養小孩子從小吃快餐的習慣,另 一方面也希望透過小孩子的帶動,能吸引整個家庭成員都到店中接受溫馨的服務。兒童長大了,肯德基可能會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以說,正是由於兩者對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重視程度不一致,導致了在戰略決策幾個主要因素的分野,由此決定了兩者在中國市場連鎖店的擴張速度與發展數量。
肯德基一直想要營造的是一種全家一起用餐的歡樂氣氛,強調的是這種附加的價值。這 會給人留下一些較深的印象。他們有很多的美好記憶是在肯德基發生的。客人到餐廳里,首 先感到吃的味道。東西不好吃,再便宜都沒有用的。服務再好,裝修再漂亮,客人也不會喜 歡。肯德基的市場優勢為其雞類食品的獨特口味,定位在「世界著名烹雞專家」,「烹雞美味 盡在肯德基」,這也是肯德基與麥當勞定位上的最大的差別。其六十年烹雞經驗烹制而出的炸 雞系列產品,原味雞、香辣雞翅、香脆雞腿漢堡、無骨雞柳等,外層金黃香脆,內層嫩滑多汁□以其獨特鮮香口味廣為顧客稱許。肯德基在各種廣告宣傳里也不斷強化其「烹雞專家」 這一賣點。
中國人愛吃雞,雞鴨魚肉中雞是排第一位的,與其他洋快餐相比,雞肉類的產品也更符 合中國人的口味,更容易被中國人接受。從麥當勞悄悄打破其在全球市場統一的「牛肉漢堡」 的菜單,在中國市場推出與肯德基類似的「麥辣雞」和「雞腿漢堡」,更可以看出這一點。
肯德基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功,而是不斷以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去尋找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肯德基的什麼產品是他們喜歡的,他們為什麼會喜歡肯德基等等。去調整服務,調整食品, 甚至推出新的產品。
3.成本價格上之據高起伏
眾所周知,作為快餐,穩定的產品價格一直其經營持續穩健的象徵之一。肯德基與麥當勞兩者在同類產品的定價上,在很長的時間里是基本持平的。但時至2003年6月,麥當勞開始揮起了價格利器,首先是迫於全球業績與成本控制的壓力,實施全面的逆勢漲價;而在距離整體產品漲價8個多月後(既2004年3月),麥當勞將近十種主打產品全部砍到五元之內,最高降幅達50%,造成不少地區一時搶購脫銷的窘困,而這一切均是在降低了產品容量乃至品質的基礎上實施的。而肯德基卻少有如此價格反復,一直堅持走「合適的價格與合格的產品」路線。
據悉,麥當勞產品的成本控制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產品的采購供應上,麥當勞傾向其美國國內企業為中國提供貨源,而肯德基則更鍾情於在中國本土發展供貨商。加上其與必勝客等品牌的供應鏈協同共享效應,肯德基在產品成本的控制上也是略勝一籌。
4、 選址策略上之執行高下
實事求是地說,麥當勞與肯德基在選址策略上,各有各的聖經。無論是其選址的嚴謹流程與考量標准,均難辨其高下。麥當勞中國華東地區總裁曾這樣宣稱,「麥當勞連鎖店之所以開一家紅火一家,究其原因,第一是地點;第二是地點;第三還是地點。」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其高下卻可見一斑:肯德基的選址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麥當勞卻常有難言之隱的閉店事件(2002年12月1日,麥當勞成都雙楠店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麥當勞在中國內地關閉的第一家分店。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四川麥當勞共有10家分店,除總店一直贏利,另兩個店偶爾贏利外,其餘的基本上都處於虧損狀態。就在麥當勞成都雙楠店關閉的餘波尚未完全平息時,2003年5月底,在南國廣州又傳出了關店的消息)。
我們在研究肯德基與麥當勞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這兩家彼此都視對方為最重要、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但也都在中國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沒有陷入同質化進而互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去,卻各以各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競爭的結果是實現了雙贏。這也許更值得中國本土企業思考和借鑒。
仔細觀察一下城市裡,到底是KFC和McDonald哪家餐廳的數量更占優勢?
從營業收入和年擴張速度來看,在中國大陸市場,KFC也是遙遙領先
多年來,KFC與麥當勞的戰火不斷。去年麥當勞採取價格戰,肯德基卻一直保持著以前的價格,還有蘇丹紅事件也讓麥當勞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我想這不僅僅是意外事件,還有記得去年的時候麥當勞推出了十元套餐,還引來了一場與消費者之間的官司,還有前些天的楊丞林關於麥當勞的事情,又該如何解釋呢?
飲食業走進另一個國家的時候,重要的是本土化的飲食文化的發展,我想說的是,KFC做的也確實不錯。很多不錯的產品不勝枚舉,還有它的產品覆蓋了多種年齡段人的需求,也有兒童套餐,如果您注意的話,看看你附近的KFC每個月有一些由小朋友的活動,還會給在KFC過生日的小朋友送上一份生日禮物。我想這更好的滿足和發展了潛在的顧客
關於肯德基和麥當勞要說的還很多,但我想說的是,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快餐才能趕上他們?
4. 麥當勞在中國和美國的營銷環境
你直接告訴老師等你去美國考察完了再告訴他。你們老師太好奇了,這個也要問,明明是鼓勵你編瞎話嘛,你又沒去過。
5. 麥當勞的內外部環境分析,需要從企業資源和能力分析、市場份額和市場地位分析作答
麥當勞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麥當勞品牌擁有超過32000家快餐廳,分布在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的麥當勞按照當地人的口味對餐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麥當勞公司還掌控著其他一些餐飲品牌,例如午後濃香咖啡(Aroma Cafe)、Boston Market、Chipotle墨西哥大玉米餅快餐店、Donatos Pizza和Pret a Manger。
大多數麥當勞快餐廳都提供櫃台式和得來速式(drive-through的英譯,即指不下車便可以購買餐點的一種快餐服務。顧客可以駕車在門口點菜,然後繞過餐廳,在出口處取餐)兩種服務方式,同時提供室內就餐,有時也提供室外座位。得來速餐廳通常擁有幾個獨立的站點:停車點、結賬點和取貨點,而一般而言後兩個站點會並在一起。麥當勞在全球快餐連鎖領域是冠軍。迄今為止,麥當勞在中國共擁有1000餘家餐廳,2013年餐廳數量預計達到2000家。麥當勞公司每年會將營業額的一部分用於慈善事業。創始人雷·克洛克在去世時,用他的全部財產成立了麥當勞叔叔慈善基金。
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410位。
麥當勞成功的原因:
麥當勞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懂得怎樣向顧客提供適當的產品和服務,並不斷地滿足不時變化的顧客需要。
麥當勞採用的產品策略:
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是指企業向全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市場都提供相同的產品和服務。而實施產品標准化策略的前提是市場全球化。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的優點有很多,一是可取得生產的規模效益,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可以節約研究與開發的費用;三是可以簡化經營方式,減少市場研究和廣告的費用,節省營銷開支;四是有利於樹立統一的產品形象,擴大品牌和知名度。國際產品的標准化策略卻不能滿足不同市場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國際化的品牌,本土化的經營,一直是麥當勞的全球策略。麥當勞一直以本土化的經營方式來經營他們的產品,只是在各個國家擴展當地市場的同時,針對產品做了一些修改,而往往也因此成為全球化新產品的來源
一、實施全球營銷必須處理好全球化營銷和本地化營銷的關系。 1全球化營銷
在全球化營銷方面,麥當勞公司主要是在統一的經營原則的指導下,通過統一的品牌形象、標准化的分銷管理來獲取規模效益,降低營銷成本。在追求品質(Q)、服務(S)、清潔(C)、和物有所值(V)的經營原則的指導下,麥當勞公司在營銷時使用了她全球統一的品牌名稱和品牌形象。麥當勞公司正是通過其產品、分布在全球的訓練有素的員工、人物偶像及游樂場、麥當勞店的實體設施、口碑、廣告展示著麥當勞的品牌形象——顧客腦海中形成的對麥當勞的產品和服務的印象,那就是:高品質的產品、方便快捷的服務、清潔溫馨的進餐環境與氛圍。 2營銷本土化
快餐業營銷屬於服務營銷范疇。在本土化營銷方面,麥當勞公司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本土化服務營銷組合策略。
1)產品在標准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本土化。 2)制定本土化的促銷組合策略。 3)實行本土化的定價策略。
4)通過整合營銷溝通,建立起了中國顧客對麥當勞的品牌認同。
二、國際產品修正化策略
國際產品修正化策略國際產品修正化策略國際產品修正化策略是指企業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提供不同的產品,以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特殊需求。 *國際產品修正化策略的優點:
1是能夠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是能夠擴大市場佔有率;
3是能夠促進消費者產生需求偏好; 4是有利於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5是有助於企業做大做強。 *缺點,是效率比較低。
麥當勞採用的目標市場營銷策略:
集中性營銷戰略,是將整體市場分割成若干細分市場後,只選擇其中一個或少數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開發相應的營銷組合,實行集中營銷,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發揮最大優勢,大大節省營銷費用增加盈利,又由於生產銷售渠道和促銷的專業化,可以更好的滿足特定消費者的需求,易於擴大市場份額,去的優越的市場地位。 市場細分
在麥當勞的品牌構成中,餐廳的布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麥當勞的目標消費群是年輕人、兒童和家庭成員,其布點藝術可以歸納為五點:
一是選擇人潮湧動的地方,如地鐵、廣場、車站等交通集散點周邊;
二是年輕人和兒童經常出沒的地方,比如兒童用品商店、青少年用品公司附近,以方便兒童就餐;三是在商廈和大賣場開店中店,吸引逛商店的年輕人就餐;
四是著眼於明天,重點考察是否符合城市規劃發展,是否會出現市政動遷,凡進入城市規劃中的紅線的,堅決不設點,老化的商圈和純住宅區不設點;
五是講究醒目。麥當勞布點都選擇在一樓的店堂,透過落地玻璃櫥窗,讓路人感知麥當勞的餐飲文化氛圍,體現其經營宗旨———方便、安全、物有所值。
由於布點醒目,因而吸引顧客,也便於顧客尋找。為了選好店址,麥當勞甚至動用直升飛機,然後再乘汽車進行實地考察。對每個選點的開設,一般要經過3-6個月的考察,再作決策評估。黃金地段黃金市口,業主往往要價很高。當要價超過投資的心理價位時,麥當勞不急於求成,而是先發展其他地方的布點。通過別的網點的成功,讓「高價」路段的房產業主感到麥當勞的引進,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身價,於是再談價格,重新布點。麥當勞開「店中店」選擇的「東家」,都是信譽較高的百貨店。知名百貨店為麥當勞帶來客源,麥當勞又吸引年輕人逛商店,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 麥當勞的產品策略:
特點:營養豐富,新鮮可口,質量優越,服務至上,清潔衛生,快捷方便等。 產品組合:
麥當勞向國外市場進行擴張時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擴張的主要難題是走本土化還是堅持西式化,以及多大程度的本土化以便更好的服務於外國市場。主要解決措施:因該對他們的菜單進行分析,做出一些適合國外消費者口味的細微改變。
麥當勞快餐屬於典型的西式食品,但現在卻在素有「飲食王國」美譽的中國得以推廣並迅速流行起來,這個現象說明了:
麥當勞在中國的流行說明中西文化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吸引,只要市場策略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所有的地區差異,風俗習慣差異,完全可以被掩蓋。 中國快餐存在問題 麥當勞在中國的流行以及中國本土餐飲業的困境說明中式餐館的發展存在弊端。 (1)中國的快餐沒有自己的代表性認知。一個快餐品牌應該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代表某種特定的認知。
(2)菜單過於龐雜,增加菜單上的選擇會削弱品牌的認知,並且降低食物質量。
(3)缺乏有力的定位,沒有一個焦點,而有一個明確的焦點從內部上幫助提升運營能力,在外部上可以幫助將信息植入消費者心智。
6. 市場環境對麥當勞有哪些影響
「肯德基的炸雞,麥當勞的漢堡」,前者全美第七,後者全美第一。但在中國,麥當勞和肯德基被視為了類似「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這樣一對競爭對手,並且中國市場正成為跨國公司贏得全局的關鍵。
在10月13日由商務部等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餐飲新百強企業名單」,連續幾年排名第二的麥當勞居然不見蹤影,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等業務的百勝集團則名列第一。據《京華時報》報道,以往排名過程中麥當勞始終都不願意公布自己的銷售額,排榜方最終只能以一個大概估算數字60多億將麥當勞列上榜單。今年商務部要求各企業提供其銷售額,不公布數據的麥當勞只能被從新百強名單中剔除。麥當勞不願主動公開數字,業內相信是由於其銷售數字低於其老對手肯德基,肯德基剛剛在中國開出了其第1500家店,而麥當勞目前只有700家。
在西方國家,西式快餐巨頭的生存環境備受挑戰,銷售業績近年來持續下滑,而在中國市場,作為中國市場舶來品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其銷售業績漲勢強勁。這兩個西式快餐巨頭都在積極博取中國這個消費人口巨大的東方國家的好感,它們在你追我趕中展現全新的競爭生態。
健康策略不分伯仲
「反西式快餐」的聲音在西方國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如果連續30天一日三餐只吃西式快餐,人會變成怎樣?美國的年輕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就這樣大膽地拿自己當了回白鼠。在這部名為《Super size Me》(「超碼的我」)的紀錄片里,摩根用親身的實驗證實了西式快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這個身高1.9米、體重185磅的健康男子在飽嘗一個月的麥當勞後終於渾身是病。
在美國,麥當勞和肯德基們甚至還遇到了法律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比爾.洛克耶爾日前對麥當勞、肯德基等9家著名連鎖快餐店和食品製造商提起訴訟,要求法庭強制它們用警告性標簽標明其炸薯條、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醯胺的含量,這是美國檢察機關首次就炸薯條含致癌物問題提出訴訟。
中國消費者健康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變化,他們對西式快餐食品營養的疑慮諸如不健康、不營養、易導致肥胖等開始出現。不過,激烈的反對聲音還沒有凸現出來。
現在,西式快餐公司都已經不遺餘力地強調自己的健康策略,防患於未然。最近,一組肯德基的全新電視廣告片在CCTV等各大電視台播放,廣告片以普通消費者、肯德基供應商、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詢委員會營養學家、醫學家等人的現身說法,來傳達肯德基一直以來為打造健康食品而努力的決心。
和健康策略緊密配合,肯德基開始了運動營銷。2004年,體操名將李小鵬、雅典奧運會網球冠軍李婷和孫甜甜都成為了肯德基「體壇群英」計劃的領軍人物,同時肯德基推出全國范圍內的三人籃球賽。百勝中國餐飲集團公共事務資深總監王群表示,這些體壇精英身上的健康朝氣融入到肯德基的品牌精神中,而且還豐富了肯德基的品牌內涵。
贏取消費者的信賴成為西式快餐巨頭們都在認真思考的迫切問題。作為快餐業老大的麥當勞在此策略上也絞盡腦汁,腳步與肯德基一前一後。
2004年3月,繼全球麥當勞開展「我就喜歡」的品牌活動,續簽贊助奧運會合約至2012年以及宣布與NBA明星姚明開始全球性合作後,麥當勞又與中國跳水名將郭晶晶合作,這是中國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第一位體育明星代言人。
今年3月,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均衡生活方式」系列活動,拉來了當今體育界紅人郭晶晶、申雪、趙宏博、張琳等人,力推「吃得巧,動得好,我就喜歡」的健康均衡生活方式。均衡生活方式的活動與肯德基如出一轍。
品牌延伸麥當勞搶風頭
「你知道麥咖啡嗎?」對於這個問題估計許多人都回答說「不知道」,而且他們也許還會反問一句「什麼?賣咖啡?」北京李小姐的答案則是「知道,它就在我辦公的東方廣場里。」
的確,在北京東方廣場一層有一家名為「McCafe」的小店,該店提供咖啡等飲品和小食。麥咖啡(McCafe)1993年誕生於澳大利亞,以經營各式咖啡和別具特色的歐陸小食品為主,經過七年多的發展,現已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店,成為麥當勞家族中風味獨特的一員。中國最早引入麥咖啡的是香港,北京、深圳等地的麥咖啡是在麥當勞進入中國十年時即2000年成立的。目前,麥咖啡在中國的規模還不算大。
除了這個有趣的成員,麥當勞2004年時更是宣布旗下的服裝玩具品牌McKids開始進軍中國市場,第一家McKids的門店已經在上海開出。McKids主要是為兒童提供服裝、鞋類、玩具、錄像、書籍等產品,在經營上與麥當勞餐廳獨立分開,擁有自己的門店,採取生產、銷售外包模式。這個品牌創立於1987年,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美國的沃爾瑪設立專賣出售,這個品牌目前只在美國本土有單獨門店經營。
McKids這一品牌延伸顯然是借用了麥當勞在兒童心裡已經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象,紀錄片《Super size Me》里,被測試的兒童在人物圖片中能夠指認出的全部是「麥當勞叔叔」。
但是McKids似乎又和2003年麥當勞的全球「變臉」悖論,那場被廣告界普遍認同的轉型活動中,麥當勞叔叔不再是帶著孩子們玩兒童樂園的形象,笑眯眯的他竟然唱著RAP跳起了街舞,個性十足唱起了「I'm Lovin' it」(「我就喜歡」)。
在品牌延伸上,一直都被人們相提並論的對手肯德基沒有動靜。
開店數字懸殊繼續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全球的競爭態勢和我們在中國體會到的並不相同。二者在全球范圍看並不是一個重量級,麥當勞當仁不讓是老大,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據美國食品業界研究機構Technomic對2003年全美快餐銷售額和餐廳數量的統計顯示,麥當勞以全美13609家餐廳、銷售額超過221億美元的業績排名榜首;而肯德基則以全美5524家餐廳、銷售額49.36億美元排名第七。
而在中國,肯德基餐廳總數將近1500家,是麥當勞的兩倍。
肯德基年近70%的高速擴張速度也讓它遠遠甩開了對手。這一點與兩者截然不同的擴張策略密切有關。肯德基在連鎖經營模式上實施「直營連鎖」與「特許連鎖」並排走的經營模式,1999年它就開始實施了「零起點加盟」的特許經營,自2004年底,1200家餐廳中有5%即60家以上的特許加盟店。然而,麥當勞在2002年才開始這樣的經營模式。
對於未來的發展目標,麥當勞計劃在2005年共開出100家餐廳,到2008年,要使內地麥當勞餐廳數量達到1000家,其中特許加盟店將佔20%.而肯德基則表示,在2005年將保持高速開店策略,並把網路伸展至三四線城市,僅2005年便新開300間餐廳。
本土化產品一多一少
本土化產品似乎能夠說明它們在中國市場的決心。這個較量中,數字上的比較又是一個明顯的一多一少。
麥當勞本土化產品當屬2004年11月推出的「珍寶三角」。據說,這款產品研發時間長達一年,是在中國市場上第一款使用大米的食品,更是首款除漢堡以外的主食。
相比之下,肯德基為滿足中國消費者口味開發的系列的長短期產品則十分豐富,從最早的芙蓉鮮蔬湯到後來的老北京雞肉卷、十全如意沙拉、玉米沙拉、嫩春雙筍沙拉、和風刀豆沙拉、番茄蛋花湯、川香辣子雞、香菇雞肉粥、海鮮蛋花粥、枸杞南瓜粥、雞蛋肉鬆卷、豬柳蛋堡等等。
對此,麥當勞中國的一位負責人曾經這樣評價過:「中國消費者喜歡家禽類勝於牛肉,因此麥當勞也在中國推出很受顧客喜歡的新產品,如麥辣雞翅、麥辣雞腿堡、板燒雞腿堡等,這些都是只有在中國才有的產品,也是積極的本土化。」
不過,在中國消費者的眼裡,肯德基那些符合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的中式快餐如飯、湯、粥,以及具有中國地域特色的新產品,如京味老北京雞肉卷、川味川香辣子雞、粵味咕嘮肉等,已經讓他們感受到「真的很中國」,而且肯德基中式口味的產品數量與推陳出新的速度確實勝於麥當勞。
憑借著中國消費者對於肯德基在中式口味努力嘗試的肯定,今年5月,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乾脆在中國推出了自己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東方既白」。
在本土化上,肯德基的這一步走得更為徹底,但是麥當勞所分析的或許也有其道理,「中國消費者進入西式快餐店,還是希望選擇到更多代表西方元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