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智能手機市場選擇與定位

智能手機市場選擇與定位

發布時間:2021-05-21 18:28:27

A. 小米手機的市場細分與定位

小米的市場目前主要還是錢不是很多,又希望可以得到主流手機體驗的初級用回戶,這類用戶的主要追求是低價答高配。
小米的定位是快速建立龐大用戶群,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然後可以像QQ一樣實現軟體盈利(目前看來還沒達到目的)。

B. 華為nova系列手機目標市場選擇 nova系列市場定位

定位是年輕時尚,主打性價比,符合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所以買華為沒錯。

C. 華為手機的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

華為手機的目標市場主要還是手機市場這一塊,他是以研發手機為主的

D. 目前手機市場常用的定位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定位方式就是開啟查找手機。
開起茶樓手機之後,就可以在其他手機上使用手機賬號來查找定位。

E. 你所使用手機品牌的目標市場選擇模式和定位點選擇是什麼

要不然定位選擇可能是大眾化,而且性價比比較高一點,質量信得過

F. 手機市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市場策略

首先你要了解整個手機市場現狀,才能更好的進行目標市場定位。

下圖為2015年中國手機生產量及其同比(單位:萬部)

相比於2014年,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增長步伐大幅放緩,國內市場全年出貨51810萬部,僅實現15%的同比增長;年度上市手機機型數量1496款,較上年同期下降27%。品牌市場活躍度不斷下滑,其中國產品牌數量從1906下滑至1419,降幅達26%。此外,全年智能手機份額從86%小幅上升至88%,功能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下降,預計2016年功能手機市場份額跌破10%。


過去,國內手機市場高階機型以三星和蘋果為主,牢牢占據絕大部分高階市場,2015年競爭局面發生明顯改變,國產品牌華為不斷推出旗艦智能手機,如Mate系列(Mate S、Mate 8)和P系列(P8)產品,高調進軍高階市場。同時,以「飢餓營銷」為著稱的互聯網品牌小米調整戰略,「不甘心」在千元檔次徘徊,也相繼推出中高端系列,如小米Note。國產手機品牌正日益搶占高階市場,逐步侵蝕三星和蘋果在高階領域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表明國產手機品牌的興起和品牌影響力的大幅上升。產業整體發展來看,加快提升產品品牌形象和價值正在成為國產手機企業的新追求。(以上數據摘抄自OFweek顯示網《2015年中國手機終端品牌市場深度分析》)


從上面的信息我們知道,國內手機市場越來越激烈,不管是低端市場還是高端市場都有知名品牌在做。目標手機市場策略應更細分,有一撮目標受眾群體。

G. 華為手機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

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司介紹

在競爭激烈的通信設備市場上,華為堪稱是中國成功通信廠商的代表。該公司成立於1988年,由退役軍人任正非創立於深圳,是由員工持股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在全球通信業具有領導地位的供應商之一,從事通信網路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專門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固定網、光網路、移動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路解決方案從事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創新的、客戶化的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實現客戶的潛在增長,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

二、業務領域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

1

1/5頁

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同時做出業務架構調整,形成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架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路、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方便人們的溝通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業務范圍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2、固定接入;3、核心網;4、傳送網;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8、OSS; 9、安全存儲;10、華為終端。(手機市場)

三、華為的市場細分

(1)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中的市場細分

「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正是華為早期的細分市場策略。華為進入通信市場的時候,中國的電信市場非常廣闊,但競爭也比較激烈,尤其面對強大的國外和合資品牌廠商。華為作為市場後入者和挑戰者,不可能在市話市場上與強大對手硬碰硬,所以華為選擇了對手的薄弱環節——農村市場作為突破口。這時華為細分市場的基礎是地理細分。

隨著華為實力的增強,華為以接入網逐步切入市話市場,面對競爭對手的遠端接入模塊,它細分市場的依據是「標准

2

2/5頁

差異」,一個產品可應用於多個市場,即強調「V5介面有利於建立靈活而相對獨立於各製造廠商的接入網體系」,從而贏得崇拜這一技術的用戶需求。 當華為以接入伺服器進入數據通信產品市場時,它細分市場的依據是「需求差異」,即根據自身對中國電信網路的了解,滿足國內運營商對適合國情的接入伺服器的需求。

當華為提出「寬頻城域網」概念時,它細分市場的依據則是「地理差異」、「需求差異」、「心理差異」綜合考慮的結果。寬頻城域網能順應城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能滿足運營商網路改造的需求,能迎合國內運營商因擔心國外運營商競爭而「先下手為強」的防禦心理。

(2)華為在企業市場業務的市場細分

2011年初,在電信設備市場觸頂的情況下,華為宣布正式進軍企業網。如今,在企業網一年有餘的華為,在技術和產品方面與思科的差距已經不大。形成了包括數通、UC&C、IT、服務、垂直行業在內的五大企業業務平台,產品覆蓋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通一通信等,能夠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其以太交換機和路由器等已廣泛應用於政府、電信、金融、交通、電力、教育、石油等各個行業,承載全球20億人。

華為在企業市場是採用的差異化營銷策略,實現選擇專門化,不同產品針對不同市場,

H. 急求《手機市場定位與競爭策略》開題報告範文!!

(以下是新聞報告文,你得自己改)
定位:
手機市場定位態度不一 發展有賴產業合作
近來,「手機定位」這個關鍵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幾天前,全球知名的SiRF公司宣稱,「5年內大多數手機將裝上全球定位晶元。在未來5年內,它將成為大多數手機一個必備的原件,除了那些非常低端的,只能用來語音通話的手機之外。」今年年初,中國移動決定在北京、天津、遼寧、湖北四個省市進行「手機地圖」業務的試點運行。

市場接受意見不一

現在在美國和亞洲等通訊市場,許多手機都正在配備GPS定位器,因為它們可以為確定一個人的位置帶來方便。除了手機產業需求不斷增長之外,GPS也將被使用在汽車甚至消費電子產品中。「整個市場的潛在需求非常巨大,在中國將存在更大的潛在市場。」中國網通北京分公司技術部負責人陳先生接受采訪時表示。

記者4月2日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隨機采訪中發現,市民對手機定位的看法褒貶不一,而女士對這一服務顯得特別感興趣。市民劉女士聽說此項服務可以告知她孩子是否安全時,連聲說好。她認為,這去了她的心病:孩子每天去上學,她都擔心孩子不注意安全;放學時,她又擔心孩子貪玩,不按時回家。某單位一位領導則告訴記者,有了這項業務,他就可以監控下屬的行蹤。

在采訪中,不少人擔心這一功能是否會侵犯個人隱私。對此,移動和聯通的有關負責人都指出,除非得到機主本人的有效授權,否則任何人都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查詢到機主所在位置。因此,用戶大可不必擔心。如果擔心自己的活動會被他人了如指掌的話,也可以關掉定位功能。

倍受運營商關注

如今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也是導致競爭不斷升級的原因。以中國手機市場為例,目前市場上總共有600多款產品,其中大部分型號的產品配置雷同、應用功能類似。只有出現新的殺手級應用,才能為整個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在簡訊、彩鈴等業務趨於飽和的狀態下,手機定位被視為無線增值新業務的重要突破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不確定。

這種移動性和不確定性給手機定位業務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手機定位被業界認為是移動增值業務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增長點。近幾年來,手機定位在日本、韓國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在國內,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對手機定位業務也十分重視,相繼推出了手機定位業務。

這套手機定位軟體主要由GIS瀏覽器、引擎和電子地圖三部分組成。現階段,我國可選擇的試用服務包括「我在哪裡」、「城市搜索」、「行車探路」、「你在哪裡」、「城市熱點」、「特約商戶」等。事實上,中國移動很早就對手機定位業務進行了探索。早在2001年5月,北京移動就基於移動夢網推出位置服務,隨後各省陸續推出。

中國聯通也早在2003年7月就推出了手機定位業務,用戶在使用這項服務時,只要在手機上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到開車路線;如果用語音導航,還能得到實時提示,該項業務還能夠實現5米到50米的連續、精確定位,並已經實現了全國漫遊。為了能實現這一系列的功能,聯通做了很多前期准備工作。從2003年開始,歷時一年多針對定位模式的網路優化,對全國4萬余個基站進行了測試、改造、優化和升級。目前,中國聯通的網路已經能夠全部滿足手機導航的需求。據稱該公司目前除西藏拉薩外的省會城市均已具備開通位置服務的條件。

產業合作才能共贏市場

「國外手機定位已經發展成熟,尤其是韓、日在手機定位上有很多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縮小差距、彌補不足,使我國手機定位快速發展。產業合作將是手機定位發展及市場共贏發展的最快途徑。」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研究專家王成虞表示。在目前國內的移動位置服務大環境下,手機定位的發展還處於成長階段,要想在短期內獲得突破並不容易。

首先,我們應該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提高定位精度。其次,聯合SP建立移動位置門戶,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服務。為推動位置服務業務的發展,韓國和日本的運營商建立了門戶網站,吸引眾多SP,推出豐富的位置服務內容。如NTTDoCoMo推出的基於i-Mode品牌的定位服務"iArea",提供的內容包括WNI氣象信息、iMapFan電子地圖、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攜帶式地圖以及住宿信息6項服務;KDDI推出的定位業務已達100多種,如電子地圖、餐館指南、火車時刻表、城市指南、天氣和緊急信息等。最後,應注重與終端的配合。日本KDDI很好地團結了終端製造商,甚至晶元製造商,為位置服務提供了豐富的終端選擇。截至去年6月,在KDDI發售的所有手機中,就有高達70%的手機支持GPSOne移動定位技術,而且價格普遍在200美元以內。

總之,手機定位產業鏈由移動運營商、系統設備提供商、終端廠商、GIS開發商、應用提供商、中間件提供商等多個環節組成。而且,手機定位綜合運用了移動通信、衛星導航、互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綜合信息服務等多方面的技術和應用,是多個產業、多項技術融合的產物。在移動定位產業合作中,運營商應當解決好各環節的利益分配問題,確保產業各方在合作中獲得共贏。

策略:
「手機市場,我主沉浮」--諾基亞競爭策略全面解析

無論全球還是中國,諾基亞仍是2007年手機市場最大的贏家。2007年,諾基亞在全球銷售了4.37億部手機,銷售額為510億歐元,利潤率15.6%,市場份額從去年的約34%上升到40%。與競爭對手相比,2007年三星電子銷售1.61億部手機,銷售額約221億美元;摩托羅拉手機全年銷量為1.59億部,銷售額為190億美元,虧損3.88億美元;索尼愛立信銷售1億部;LG電子銷售0.8億部。2007年,諾基亞在中國地區(含香港和台灣)手機銷量達7070萬部,年增長率為38.6%。2007年,諾基亞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出口總額超過120億歐元,其中,銷售額達64億歐元(包括2007年4月1日成立的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的收入和此前諾基亞網路業務集團的收入);出口額達62億歐元,較2006年增長30%。諾基亞已連續4年居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中國成為諾基亞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銷售額占諾基亞全球的13%,員工數占諾基亞全球的12%。

諾基亞的成功沒有秘訣,只是能夠「做好自己」。手機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眾多手機廠商處於困境,老牌勁旅摩托羅拉業務虧損,而諾基亞卻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常勝將軍表面看沒有什麼突破性的創新,像當年摩托的V3或者今天蘋果的iPHONE,只是始終如一地奉行「科技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堅持滿足客戶對於手機基本價值的訴求,扎扎實實做好產業鏈整合,做好研究、做好設計、做好產品、做好質量、做好供應鏈,做好渠道、做好品牌,這是諾基亞基業成功的根本,也是我們國內眾多品牌手機要從諾基亞學習的精髓。中國手機企業困境在於其業務盈利能力降低,贏利空間大幅縮水。主要原因是產業鏈建設先天不足,忽視了手機的研發、設計、質量等核心環節的建設,上游利潤被晶元、手機設計、模具等企業控制,下游的利潤被渠道商剝奪。做低端,虧損;做高端,賣不出去;做大眾化的,競爭又太激烈。當諾基亞高、中低手機檔手機全線覆蓋,當黑手機以更新快、價格低的產品充斥市場時,中國的品牌手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加強產業鏈建設,提高盈利能力,不是一朝一息的事情,諾基亞在中國市場已經耕耘二十幾年,而我們的企業呢?大多不超過十年,還因為各種短期利益的誘惑或者盲目的多元化,錯過了做強產業的黃金期。

諾基亞在手機產業鏈上控制整機和關鍵核心環節。諾基亞自己做研發、晶元研究、設計、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與品牌;諾基亞不自己做操作系統軟體,但控股;諾基亞與手機晶元廠商和其他零部件廠商是供應鏈合作關系,但控制基帶晶元的核心環節;諾基亞外包製造環節給富士康、偉力創、比亞迪等企業。

諾基亞核心價值觀始終如一。諾基亞的核心價值觀,婦孺皆知,「科技以人為本」,二十幾年沒有變過。

諾基亞業務單元緊緊圍繞專業化戰略。諾基亞原有業務單元包括行動電話、多媒體、企業解決方案和網路設備。諾基亞的網路設備業務部門和西門子的通信部門合二為一組成新公司,總部設在芬蘭。2008年,諾基亞將加快向互聯網公司轉型的步伐。從一家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傳統通信手機公司,向以增值和服務為主的全新互聯網公司轉型。為配合此次轉型,諾基亞首先在公司組織架構上做了全面調整,將原有五大事業部——行動電話事業部、多媒體事業部、網路事業部、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客戶及市場運營部,調整為終端部、服務與軟體部、市場運營部3個部門,其中主要體現互聯網增值部分的服務與軟體部門史無前例地被提升為一個獨立部門,並和終端部門成為並行重要的位置。

諾基亞的研發投入巨大。在諾基亞,研發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30%,在11個國家設有研發中心,全球有20882個研發人員。其中,其中1097名是研究人員,占研發人員的5%。研究重點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手機新技術,一個是互聯網和無線的融合。

諾基亞的設計追求精益求精。諾基亞總部擁有設計部門,負責從概念化到產品開發各方面的設計工作,設計部有來自很多領域的人才,包括工業設計、用戶界面與交互作用設計、人機工程學、通訊設備設計、包裝設計、顏色與用料設計、感測技術、消費者透視以及設計管理等。諾基亞全球有6個設計中心,負責進行5-10年產品的設計。諾基亞設計追求的是對品牌核心、恆久價值的訴求,不跟風,不落俗。諾基亞是始終把設計控制在自己手裡,而我們國內很多企業既無研發也無設計。

諾基亞的產品系列滿足不同客戶品味追求。諾基亞有四個產品類別,一是關於時尚類的Live (「至尚」)產品;第二是Connect (「樂享」)產品,即關於快樂分享,強調產品的易用性,給你一攬子簡單實用而又剛好夠用的功能;第三個是Achieve (「智成」)產品,通過這個智能手機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讓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第四,多媒體事業部專注於一個叫Explore(「前銳」)的產品系列。

諾基亞的星網工業園模式打造手機產業生態體系。星網工業園已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手機產業生態體系,諾基亞與星網工業園內合作夥伴一起在北京打造了集研發、銷售、市場、服務、生產、物流和地區總部於一體,世界一流的通信產業基地。就近完成研發、設計、開模、采購零部件、產品組裝。

諾基亞手機製造外包。諾基亞的製造環節基本外包給了富士康、偉力創、比亞迪等公司,聯合進行設計、開模和製造。

諾基亞晶元供應抓高端放中間。從手機通信晶元來說,需要基帶晶元、射頻發送晶元、射頻接收晶元與電源管理晶元等,晶元的集成是趨勢。諾基亞芬蘭總部調整晶元發展戰略,以前的模式是在手機通信晶元上多由諾基亞自行開發設計再交由德州儀器(TI)定製的模式,現在採取的是「在其晶元戰略中引入授權許可和晶元來源多樣化模式」,其主要精力放在通信晶元中最核心的基帶IP部分研發與授權,並與4家晶元供應商合作,德州儀器(TI)仍是涵蓋所有協議技術的供應商,博通(Broadcom)成為諾基亞EDGE技術的供應商,英飛凌被指定為GSM技術的供應商,意法半導體是諾基亞3G技術的供應商。

諾基亞控制手機操作系統開發。諾基亞的智能手機採用Symbian系統,Symbian是專門研發手機操作系統的一家獨立的盈利性合資公司,諾基亞既是Symbian公司最大的股東,同時也是Symbian公司的用戶。目前,Symbian操作系統在手機市場上的佔有率已達7%。

諾基亞採取多元化渠道策略。諾基亞有全國分銷商、省級直控分銷商、全國和省級的直供商、運營商平台等多種渠道。對全國分銷售策略是精簡總代理的數量、改進對總代理商的管理,包括蜂星、中郵普泰、長遠通信、神州數碼、首信、愛施德等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體系,有效地擴大在二、三級城市的分銷渠道和鋪貨面,增強了渠道滲透能力;直供模式利用直營店的銷售網點、規模、售後服務、大量客流等,來迅速增加諾基亞手機銷售量,直供的零售商包括手機專賣連鎖店如迪信通,家電連鎖商場如蘇寧、國美等; "省級直控分銷"混合渠道模式,目標指向是當時仍未完全滲透的三線以下的城鎮市場,「省級直控分銷」渠道中,諾基亞全權負責和零售終端接觸,省級分銷商只提供物流和資金流平台;運營商平台也是諾基亞重要渠道。

諾基亞向互聯網公司戰略轉型。2008年,諾基亞將加快向互聯網公司轉型的步伐。在此進程中,塑造全新的互聯網公司文化和互聯網公司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有助於整合全體員工的力量、加速公司願景的實現。諾基亞收購了數字媒體發行商Loudeye、媒體共享站點gate5、數字地圖供應商Navteq等,推出了一個名為Ovi互聯網服務品牌,作為開啟互聯網的大門,它包括音樂商店、地圖和N-Gage游戲,同時也是開啟網路社區的大門,用戶可由此從諾基亞手機或個人電腦直接接入互聯網內容、社區和聯系人。

未來手機市場的競爭可能發生在諾基亞、微軟、谷歌、蘋果這些廠商之間,但諾基亞一貫的競爭戰略將使得諾基亞能夠一直笑傲江湖!

閱讀全文

與智能手機市場選擇與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