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季節最適合去攀枝花旅遊
攀枝花旅遊冬季最適合。
攀枝花市春季乾熱、夏季濕熱,秋季涼爽、冬季溫暖、四季不分明,以宜人的氣候成為冬季避寒的勝地。當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千里冰封時,「太陽城」攀枝花卻是艷陽高照、到處奼紫嫣紅的景象。其冬季94%以上的時間都是碧空無雲,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3—20攝氏度之間,比成都、重慶、昆明等臨近城市高出7—13攝氏度,是冬季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Ⅱ 攀枝花有哪些旅遊景點
1、格薩拉生態旅遊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角,是黃金旅遊線路—攀枝花至瀘沽湖的必經之地,景區景觀由原始森林,高山風光、天坑地漏和彝家風情等組成。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2、二灘風景區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成都-峨眉山-西昌-昆明這條旅遊熱線上。 公園規劃面積達60多萬畝。其中二灘庫區形成的丁字型湖面15萬畝,林地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可達50%以上。
3、攀枝花長江國際漂流基地
攀枝花長江國際漂流基地簡介漂流所經之處是攀西大裂谷,地質活動頻繁,地貌變化萬千。景色最為壯觀,民風最為淳樸的地段。在這段漂流線上一級灘25個,二級灘13個,三級灘7個,最長灘1000米,絕對刺激但有驚無險。
4、迤沙拉村
迤沙拉村迤沙拉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稱,位於四川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處,居住著600餘戶人家,其中有400多戶人家高度集中在一處小山坡上,修建著相似風格的蘇皖民居木瓦房,錯落有序,高牆深巷,彷彿置身於江南小鎮。
5、大雅苴卻硯研究所
攀枝花市大雅苴卻硯研究所是市裡為綜合開發苴卻石,提高苴卻硯的檔次和創作更好的精品而由政府批准,分管市長親自授牌成立的專業研究苴卻硯的科研機構.擁有多名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制硯師和省級優秀工藝美術員。
6、攀枝花蘇鐵林
攀枝花蘇鐵林簡介 在攀枝花市西區所屬的的巴關河右岸,分布著一片十分珍貴的天然蘇鐵林。 蘇鐵亦稱鐵樹,最早出現在在距今約2億8千萬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迭紀。它歷經滄桑,幾度盛衰。現存的蘇鐵類植物,僅一科10屬約110種,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
7、攀枝花大黑山森林公園
大黑山森林公園是四川省級森林公園,日照充足,天空睛明,空氣清新。汽車從埡口順著往東,當走到三棵松樹的小山包,順著山脊望去,是隆起的菩薩岩。
8、攀枝花青龍洞
攀枝花青龍洞簡介一個神奇的地下溶洞――青龍洞,象一座奇異非凡的地下宮殿,隱沒在鹽邊縣江西鄉蒼蒲村的青龍山下。在青龍洞附近,便有幾股終年常流不斷的地下水。
9、攀枝花箐河瀑布
Ⅲ 攀枝花地理位置及旅遊優勢
地理位置
攀枝花是全國惟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東北面與會理、德昌、鹽源3縣接壤;西南面與華坪、永仁2縣,寧蒗1自治縣為界。攀枝花北距成都749km,南接昆明351km,是四川通往華南、東南亞沿邊、沿海口岸的最近點,為「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旅遊優勢
攀枝花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走向近於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攀枝花是一個既有壯麗山河奇景,又有亞熱帶旖旎風光;既有現代人創造的偉業,又有遺存古樸風貌的理想的旅遊勝地。
旅遊資源獨特,集溶洞、石林、瀑布、溫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壩、象牙微雕鋼城為一體;擁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多處,被稱為植物學家的天堂,其中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原始蘇鐵林,這里鐵樹年年開花,被譽為奇觀。還有植物立體分布的大黑山;有號稱「中華奇洞」的米易龍潭溶洞;有稀有的氡氣溫泉;有舉世驚嘆的攀鋼和雄奇的二灘高峽平湖;有奇趣橫生、有驚無險的「萬里長江第一漂」。熱帶水果、水產品及水晶、瑪瑙、翡翠等寶玉石和稱為「硯中奇品」的苴卻硯等旅遊商品豐富多彩。開辟了桃花節、陽光之旅、潑水節、龍舟節和風箏節等旅遊項目和節慶活動。
Ⅳ 四川攀枝花資料
二灘,格薩拉,紅格溫泉,攀鋼,金沙灘,,,,還有很多記不到名字咯
Ⅳ 四川攀枝花市的旅遊業發達嗎
四川攀枝花市的旅遊業發達嗎?
眾所周知,中國有眾多省份,可以說是數都數不完。畢竟是排名靠前的國家,再加上土地面積大,所以說中國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一直都是比較強的。在很小的時候,筆者便經常聽別人提到一個省份,它就是四川。一開始是因為“汶川地震”,後來我便對四川有了很深的印象,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呢?在長大了以後,筆者也有認識到一些川妹子,並且聽說四川的女孩子顏值都會比較高。不難發現,很多明星其實也是四川人,比如謝娜等,她們也都是比較出名哦。
當筆者在看四川省份的地圖時,其實很容易就可以注意到攀枝花,因為它距離成都比較遠,所以說地理位置不太優越。從整體來進行分析的話,我們會發現攀枝花受到的經濟輻射最少,交通也最為困難,再加上它偶爾會發生一些自然災害,所以說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以上僅是筆者個人觀點,歡迎您評論補充。
Ⅵ 攀枝花旅遊資源
二灘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遊 攀枝花機場 攀枝花望月樓 攀枝花蘭家火山
攀枝花長江國際漂流 攀枝花箐河瀑布[圖] 攀枝花蘇鐵保護區 攀枝花格薩拉生態旅 攀枝花白坡山[圖] 攀枝花海塔[圖] 攀枝花紅格景區[圖] 攀枝花漁門[圖] 攀枝花仁和岩神山 攀枝花大黑山 攀枝花公園 米易龍潭溶洞風景區
Ⅶ 作文:社會調查1000字左右攀枝花
關於環保的社會調查報告 一、課題提出: 這也許是一個老掉牙的課題,可是這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課題。曾經優美的環境已不復存在,曾經的調查結果也已不符和現在居民的想法,況且目前龍灣區確實面臨著環境質量普遍下降的問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居民的環境意識到底如何,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舊思想占上風嗎?因此,作為地理調查組組員的我們針對龍灣區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處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調查與分析。二、研究內容:1、了解永強一帶的環境質量,垃圾筒及清潔工人的狀況;2、根據存在的問題,列表調查(附後)三、研究的目的意義:1、敲醒環境意識正處於「朦朧」狀態的居民,從而提高他們的警覺性:2、讓居民了解有關單位的工作情況,從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時也讓單位人員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見,進一步改進工作制度、措施;對提高龍灣區的環境質量和居民素質有一定的幫助。
四、研究過程:(一)調查步驟:1、走訪附近街道並取景拍照2、設計問卷,發放填寫3、訪問環保局職能部門4、分析並總結調查結果(二)調查方法與調查對象:1、調查方法 設計問卷(共15題)發放204張並全部收回具體方法:在龍灣區踩點永中、狀元、永昌、瑤溪五個街道的部分居民採用現場答題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當面填寫並收回。2、調查對象 我們調查的對象為龍灣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經商者,另外還有學生、農民、工人、醫生等。 (三)問卷調查及分析: 我們的調查內容主要有居民對周圍環境的滿意程度,對當前環境問題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對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建議等等。 本次我們調查的居民為204人,從被調查者的態度來看大部分居民還是對環保問題感興趣的,而且在調查過程中也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填寫了問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對環保問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當前的環境狀況視若無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從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有49%的人對亂扔垃圾的行為感到氣憤,而且69.6%人對自己亂扔垃圾感到慚愧,如此看來,環境問題已經日益喚起了廣大居民的重視。 現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為重要的污染源。為什麼白色污染如此嚴重呢?從調查結果中不難得出答案。問卷上有這么一道問題:你上街買菜是否會帶上籃子?有86.8%的人回答沒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針對這一現象,有人就提出應該在菜市場口擺放籃子,以減輕白色污染。
對於生活污染的處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會將垃圾丟於垃圾箱,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然而在令一個問題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圍找不到垃圾筒;他們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數目。據我們組成員的走訪調查,確實發現這一問題,如永興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紀興路等均無垃圾筒,而有些所謂的垃圾筒也早已經面目全非。所以,我們覺得環保部門應該多深入了解群眾的生活,對居民提出的好建議要採納並付諸行動。 清潔工是我們城市的美容師,僅龍灣區人數就有1000多人,很多人對清潔工都抱感謝的態度,但也有大約半數的人對政府的環保工作不太滿意,認為太過於形式化。 問卷的最後一道民意題「您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今後的環保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很多人都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力度,將口號落到實處! 但是把環境污染的原因全都歸咎於政府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政府畢竟只是一個以行政為職能的機關單位,居民的實際行動才是主題,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質和環保意識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比如問及對自家門口的河道被污染後的反映,雖然有38.2%的居民表示會自覺監督,組織附近居民進行保護,但持「與我無關、愛理不理」的態度竟佔19%,據前述情況來看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迫在眉睫。 總體的居民調查結果顯示,龍灣區居民已初步形成環保意識。但這只是單方面的結論。為更好的對此次課題進行深入了解,我們小組成員一同走訪了龍灣環境衛生局,與那裡的負責人婁長貴婁主任交流了近一個小時。時間:2009/5/7PM3:4:00~4:40 (時間自己改)
地點:龍灣區環衛局3樓 對象:婁主任問:您認為龍灣區哪部分的環境較好?答:就目前是狀元鎮搞的較好,永強及其他地區還是較差。問:龍灣區的居民環保意識又如何?答:還是比較差的。但已有所進步。問:談談你對某些地方綠化帶被拆用於道路建設的看法?答:拆掉的綠化帶是為了拓寬道路,而且我們政府提倡綠化建設,他不單單指公共場所的綠化,更在於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己居住的周圍環境都能搞綠化,這樣才達到他的真正目的—美化環境。問:針對目前的不法廠商違法排污卻沒有遭到有關部門的制止的現象,許多的居民認為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只是拿納稅人的錢做表面工夫,比如河道污染,你能談談自己的觀點。答;這主要於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有關。我們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而目前龍灣區的工廠尚未達到小污染甚至無污染的水平,可我們又無法完全的扼殺。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適當地予以整治。至於河道工人每天的河道清理,絕對不是表面工夫,而是非常有必要的,龍灣區每天的垃圾量很多,若這項工程不實施,那樣會更臟更亂。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河道周圍居民能夠理解並且支持這項工作。問:對於小攤小販,機動三輪車,為何沒有部門進行徹底的整治?答:對於這方面涉及的部門太多,大家懂得分工又不清晰,以致於這項工作不能細致、完美的完成,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大失誤。問:目前的垃圾處理的方法是什麼?答:主要是焚燒和填埋。而我們比較贊成的是填埋,就是將垃圾堆於一處,再蓋上七層土,種上樹木。這種方法相對於焚燒更環保。問:龍灣區的清潔工有多少,他們的待遇又如何?答:大概1000多人,我們正努力提高他們的待遇,但基於種種原因,能做到的只是對他們精神上的支持。不過,近幾年也有些日子,帶他們出去旅遊,不過數量有限。 根據該部門的反映,龍灣區部分居民對環境保護意識是欠缺的,人們大都只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對公共場所的環境保潔意識不強。正因為沒有很好的重視,致使生活環境受到污染。整個龍灣除狀元還算不錯,大部分地區不容樂觀,由於現在龍灣正處於經濟建設高峰期,對今後的環保問題考慮欠佳,環境污染程度還在進一步加深。政府自身也正在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比如安排清潔工每天分時間段對各大街幹道進行清掃,整潔,並將垃圾運到指定地點處理;派出技術人員進行大氣污染的治理;河道上漂浮的生活垃圾也經常僱人打撈以防止更嚴重的污染;適時地作宣傳工作。如此看來政府部門顯然已經在採取一定的措施了。但也有不足之處,對機動車及汽車圍氣排放的管理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就是為擴建道路而被拆掉的綠化帶沒有及時重建。對此,負責人的回答是他們要搞的是大綠化,是人均綠化帶的比分,並非我們平時看到的小綠化場地。 五、總結: 經過這次的調查,結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文化程度與環境意識明顯地呈正比關系,文化程度越高,環境意識越多,環境意識越強。居民環境意識比農村強;青少年環境意識比成年人強。多年來在學校開展的各種環境教育活動,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青少年環保知識來自於學校課堂,他們在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自然觀和參與環保活動等方面都明顯高於成人;公眾的環境意識呈「依賴政府型」,公眾對於自身及其他社會組織應該做的和能夠做的環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認識,可見,「誰污染,誰治理」的環保責任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公眾環境意識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宣傳教育活動和新聞媒體傳播,大部分人主要是從電視、廣播中獲得環保信息的。環境宣傳教育要在公眾中的認同程度在調查中得到多方面的顯現。看來要想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需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而我們攀枝花居民的環境意識正在逐步加強,但是面對未來任務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沒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對政府所做的工作沒有給予一定的關注,以致錯誤的認為政府一直沒有進行管理;而政府雖然抱怨居民環境意識差,也同樣有不周之處。所以我們希望兩者能夠相輔相成,共同努力,為攀枝花今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盡一份力!
Ⅷ 寫一篇攀枝花的環境調查報告
對大多數人而言,攀枝花是一座鋼城,一個工業城市。
其實,攀枝花市還是一座被陽光、鮮花、水果所包圍的城市,這個曾經被鄧小平稱為「這里得天獨厚」的地方,在川渝滇黔的交匯處,不僅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乾爽的陽光氣候、多元的民俗文化和現代的城市風格。
但作為一座資源性工業城市,空氣質量一直是攀枝花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而當地人說,攀枝花的空氣質量好不好還要看西區。那麼,西區為何成了攀枝花空氣質量的晴雨表?西區的空氣質量和環保到底如何?隨著國家加強對釩鈦資源的戰略規劃,西區又將獲得怎樣的新生?那座神奇的工業城市又是如何留住碧水藍天?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攀枝花西區。
西區位於金沙江攀枝花段上游,15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全市所有的火電、建材等主要污染企業。攀鋼巴關河渣場和多個煤矸石、粉煤灰堆場,堆放的工業廢棄堆放物有1億多噸,是攀枝花市最大的工業垃圾堆放地。各類堆場在物料堆存、轉運、裝卸中產生大量揚塵,道路年起塵量達373噸/年,「一區兩段不同天」是環境現狀真實的寫照。
2004年攀枝花戴上了「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西區理所當然地成為這頂黑帽子上「閃閃發亮的黑珍珠」,甚至有人認為,西區污染已經無可救葯。
「黑珍珠」何以變成「白珍珠」?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西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如何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摘掉「黑珍珠」的帽子,作為西區環保一直思考的命題。」西區區政府主抓環保的負責人秦福貴告訴記者,2004年9月,西區率先在攀枝花三區兩縣中成立環保局。2005年5月成立西區環境監察大隊,環境監察大隊加大了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察執法力度,對違法排污企業堅決進行查處,除白天的常規監察外,夜間分上下夜兩班加強夜檢、突檢力度。秦福貴說,目前,環境監察執法大隊的硬體設施齊全,現有執法專用車輛7台,攝像機5部,照相機8台,林格曼儀1台,聲級計1台,酸度計1台,電腦12台等,並與攀枝花市監察支隊12369指揮系統和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相連,極大地加強了西區環保局的執法監察能力。2010年1月26日西區環境監測站正式掛牌。2012年5月最終通過綜合評分,西區環境監測站順利通過了資質評審。
在北方,雖然已是深冬,但由於攀枝花獨特的地理位置,卻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工業集聚的西區山坡上,一半開滿了藍色的小花,一半卻是石漠化非常嚴重,寸草不生。秦福貴告訴記者,這種開滿藍色小花的藍花楹是當地煤老闆為了挽救西區嚴重的石漠化而義務種植的。為了種植藍花楹,煤老闆從外面拉來土,把厚厚的土層鋪在石頭上,然後買樹苗、栽種、澆水、施肥,頗費了一番周折。他說,過兩年,當大家再來西區的時候,會看到漫山遍野的藍花楹。
在加大環境監察和改善生態工程的同時,按照攀枝花市環保局的統一部署,西區還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調查工作,對格里坪鎮10個村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發現這些水源全為地下井水,未受任何污染。現在,金沙江水質常年保持在3級以上,昔日「一江黑水向東流」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曾經聞名遐邇的「黑色珍珠」,如今已「換了人間」。
為了讓老工業城市留住碧水藍天,西區明確了科技治污理念,堅持以新型、先進、實用的環保技術和環保設備引領西區環境綜合整治。」秦福貴說,2012年,西區推廣了高強度聚酯纖維網擋風抑塵、微米級干霧抑塵、遠程射霧抑塵等一大批先進環保科技,在攀枝花三維發電公司四號鋼灰庫布袋除塵、攀煤矸石電廠自動投加石灰、攀鋼石灰石礦破粉大樓除塵等項目上應用,成效不錯。同時,西區將取締的非法工業堆場集中到攀青工貿、鑫鐵物流等規劃和建設中的大型煤炭物流及電煤儲備基地。還要求涉煤企業採用干霧抑塵技術和擋風抑塵網技術,此技術能夠減少堆場90%以上的揚塵。
秦福貴介紹,針對道路運輸揚塵,西區還探索皮帶、管道運輸資源新方式,完善全區資源運輸體系。在考察了雲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管道和皮帶運輸方式後,目前已委託雲南省冶金設計院對西區格里坪工業園區洗煤集中區至格里坪火車站採用皮帶運輸煤炭、焦炭、鐵精粉和球團方式進行論證和初設。
由於西區所在的法巴路是煤礦運輸專用快速通道,通過該道路的運輸車均帶有大量的煤灰和粉塵,並隨之帶入主城區,產生嚴重的揚塵污染,所以西區還建設了法巴路洗車場,對進入主城區車輛進行清洗,有效控制車輛揚塵、減少線源污染。
富含鈦資源的高爐渣也是攀枝花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在「釩鈦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對攀枝花含鈦高爐渣的綜合利用,不僅具有緊迫的環保意義,更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鈦具有超輕、堅韌、耐高溫等眾多遠超其他金屬元素的優秀品質,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