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做一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各位大蝦幫忙給些建議
呵呵,不感當,在下只是中學生
1是哪一類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2為什麼能流傳至今?
3主要特點?
4文化沉澱?
5當代面臨的現狀?(如端午節)
6世界上以有的非遺
你可以看看《中國國家地理》04年6期
資料
2003年10月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項目: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公約》並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中的非物質性的涵義,是與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生產相對而言的,是指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的精神生產這層涵義上的非物質性。所謂非物質性,並不是與物質絕緣,而是指其偏重於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精神領域的創造活動及其結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的外部圖形為圓形,象徵著循環,永不消失;內部圖形為方形,與外圓對應,天圓地方,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空間有極大的廣闊性;圖形中心造型為古陶最早出現的紋樣之一魚紋,魚紋隱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魚生於水,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圖形中心,抽象的雙手上下共護「文」字,意取團結、和諧、細心呵護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中 央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內蒙古 遼 寧 吉 林 黑龍江
上 海 江 蘇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東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廣 東 廣 西 海 南 重 慶 四 川 貴 州
雲 南 西 藏 陝 西 甘 肅 青 海 寧 夏 新 疆 香 港
澳 門 台 灣
類 別:
民間文學 民間音樂 民間舞蹈 傳統戲劇 曲 藝
雜技與競技 民間美術 傳統手工技藝 傳統醫葯 民 俗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中國項目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中國文房四寶將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昆 曲
發源於江蘇崑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中國的崑曲藝術入選,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中國古琴藝術
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入選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木卡姆音樂現象分布在中亞、南亞、西亞、北非19個國家和地區,新疆處於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最東端,得益於橫貫歐亞的古代陸上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維吾爾木卡姆作為東、西方樂舞文化交流的結晶,記錄和印證了不同人群樂舞文化之間相互傳播、交融的歷史。2005年11月,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入選第三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蒙古族長調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草原、與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蒙古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志性展示。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一種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2005年11月,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第三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Ⅱ 最近在做調查,請幫忙回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年所得扶持經費為多少,在線等待!!
根據「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文化廳關於下達2010年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的通知」,附件3中的內容「2010年度中央財政補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資金明細表」,是年國家級傳承人中央財政補助均為8000元,每個傳承人沒有差別。此通知文件公開,可以在江蘇省文化廳網站上進行下載。希望對你能有一定的幫助。
Ⅲ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Ⅳ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報告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承擔以下義務:(一)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文化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二)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三)採取收徒、辦學等方式,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後繼人才;(四)積極參與展覽、演示、研討、交流等活動;(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Ⅳ 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的主體有哪些
在2009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筆者對偃師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進行了調查,其結果讓人有喜有憂。偃師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56個項目,其中「河洛大鼓」在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偃師銀條的種植與烹飪」、「薛氏石刻」、「宋氏通背拳」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黃大王的傳說」、「洛神的傳說」、「玄奘信俗」、「牛心山信俗」、「二鬼扳跌」、「東蔡庄高抬故事」、「糖塑藝術」等入選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偃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不容樂觀,雖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傳承人每年有一定的補助經費,省、市級公布的非遺項目名錄卻沒有具體的保護政策,傳承人銳減的問題更為嚴重,筆者和周邊縣、區的非遺保護單位同志曾經在一起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同樣困擾著他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護體系,偃師市在今後的時間里需要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觀察:河洛大鼓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落寞河洛大鼓在上個世紀中後期幾乎遍及整個河洛地區,那個時候河洛大鼓普及性非常強,現在的老人談到河洛大鼓,都會饒有興趣的品味兒時的情景,以......(本文共計2頁) [繼續閱讀本文]
Ⅵ 非物質文化遺產入哪個圖書分類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圖書分類時,屬於G類文化、科學、教育。細分時,需要具體看是講世界還是中國,總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遺產普查,搶救與保護)放在G112,中國則放在G122.
Ⅶ 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的論文題目是「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報告」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種財富
Ⅷ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出版背景
配套圖書彩色印刷,中英文對照,精選300餘幅精美圖片,100餘處知識鏈接,在展現東方文化藝術魅力的同時,側重於向外國人詮釋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