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海水晶的交易市場
1、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全國文明市場);2、水晶匯;3、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國家AAAA級旅遊購物景區);4、天成國際水晶珠寶城;5、曲陽水晶街;6、水晶博物館
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營業面積達35500平方米,營業人員5000多名,年交易額已達30億元,其中進出口額佔30%以上。水晶城內配備高科技技術堅定器,滿足人們購買的需求。
於2006年興建的(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總建築面子達40000平方米。城內設有水晶珠寶精品區、水晶工藝品區、水晶原石區、人工合成水景區、珠寶飾品區等區域,並特別設置餐飲區、休閑區、商務服務區、等配套空間,購物、餐飲、商務功能一應俱全,讓消費者享受「一站式」的便利。 新建的(天城國際水晶珠寶城)與2011年5月以投入使用;
位於水晶城東邊的(水晶匯)以基本完工,即可投入使用;
建立於東海新城區西雙湖景區旁的(東海縣水晶博物館)也基本完工,這里將匯聚東海品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工藝,向世界展示東海,展示中國的特色。
2. 東海水晶市場現在狀況如何哦
東海縣是全國最大的水晶原石和成品集散地,這是眾所周知的。原料來源主要靠進口,本地出產已經很少了。偶爾有農民從自家田地里挖出水晶。也是一些普通的白水晶!
3. 水晶市場
水晶市場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不過一些珍貴的品種價格還是會達到一定高度的,比如發晶,紫黃晶,但透明水晶已經很低價了
4. 連雲港東海水晶的介紹
有著「水晶之都」美譽的江蘇省東海縣,東海水晶,以蘊藏量大,質地純正而著稱於世。東海水晶的開發利用可追溯到19世紀,但真正普及為人們所熟知是近幾十年來的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當年政府水晶節的連續成功舉辦,許多人通過水晶認識了東海,許多企事業單位通過對水晶的需求認識了東海的水晶企業。巨大的貿易量使東海事實上成為了世界水晶的集散地。
中國東海水晶城由東海縣供銷合作總社主辦,始建於1992年,總投資5000多萬元,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營業面積35000平方米,內有精品房500多間,櫃台700多節,有經營人員2500多名,是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交易市場。一樓經營各種水晶工藝品及水晶原石,並設有兩個水晶精品展館;二樓為經營各式傢具;三樓為水晶加工。
東海水晶城已成為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每年從巴西、南非、俄羅斯等國進口的水晶原料近千噸,我縣的水晶及其製品又遠銷歐、美、日、韓和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建成以來,市場交易額超過60億元, 2004年已突破8億元,上交各種稅費1200多萬元,其中進出口額已佔交易額的30%以上。水晶產業成為東海經濟的一大支柱。水晶城憑借其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經營方式,使「水晶之旅」已成為連雲港市乃至江蘇省的一大旅遊項目,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25萬人次以上。
東海水晶城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被授予「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全國文明市場」、「江蘇省樣板市場」、「江蘇省十大市場」和「全國供銷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東海水晶的質量、儲量和產量都位居全國首位: 純度達99.99%,素有「東海水晶甲天下」之美譽;儲量為30萬噸,佔全國的70%以上;年開采量在1000多噸,佔全國的一半以上。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水晶棺,就是精選東海水晶熔煉而成的,現存於中國地質博物館的3.5噸中國水晶大王也產自東海。全縣水晶及硅資源加工企業有2000多家,年產值已超過20億元。2003年我縣被授予「中國水晶之都」稱號。
主要經營品種有:
水晶原石類:紫晶礦石、紫晶洞、晶簇、水晶菊花石、天然水晶單晶體、合成水晶單晶體等;
水晶飾品類:項鏈、手鏈、手鐲、胸花、鈕扣、戒指、耳釘、耳墜、掛墜等;
水晶收藏品類:各種奇石、異石、孤品、絕品等;
水晶工藝品類:水晶雕件、水晶畫、屏風、水晶觀賞球、水晶鼻煙壺、水晶招財樹等;
水晶日用品類:近視鏡、老花鏡、墨鏡、酒具、茶具、印章、枕皮、枕墊、枕席、象棋、圍棋等;
水晶法器類:佛像、觀音、佛球、念珠、生肖等;
仿水晶工藝品類:各種禮品、辦公用品、燈具等。
5. 什麼是東海水晶
說說東海水晶
七八年前,我和朋友乘火車一同到了著名的水晶產地----江蘇東海縣。東海作為水晶之鄉,據說其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現存於國家地質博物館的重達4.35噸的「水晶大王」即出自東海縣;毛澤東的水晶棺也主要是由東海的原料製成。下車後天色將晚,我們先物色好了一家小旅館,隨後到附近的一家餐館就餐,這家餐館的老闆娘是個三十來歲快說塊笑的人,招呼我們坐下後就問我們到此地幹嘛,當她知道我們是到水晶市場後馬上說:「盡假貨,真的也不值錢」!大家都笑了。菜端上來,幾乎所有的菜都有加了辣椒,吃了幾口就辣出一身汗來,我們趕緊聲明:那條魚可千萬不要加辣椒了,待到那條魚上來後,上頭還是有一層鮮紅的辣椒,老闆娘道歉著說:做菜的師傅忘了,又加上一點辣椒。在他們看來,菜里加辣椒就像炒菜要用油一樣。大家勉強吃了幾口,一條很好的魚就這樣浪費了。
第二天就是東海的水晶集市,這一天東海境內所有的商人、農民都到這兒交易。每月的陰歷逢四、九都是集日,也就是說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九、十九、二十九都是集日。除了集日,東海也搞所謂的「東海水晶節,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搞一些宣傳工作以擴大影響。
東海水晶的開采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初康熙年間所修的《江南通志》中有:「牛山,在海州西南七十里,產水晶石」的記載。建國初,東海水晶每年開采500公斤左右,現全縣水晶製品廠有數百家,年產水晶眼鏡10萬副左右、水晶項鏈5萬件以上,另有其它各種水晶工藝品。
距今幾千萬年前,東海一帶還是山島岌峙的大海,後來海水東退,山崗在風雨的剝蝕下被削平。地球造山運動時形成富含石英礦脈的溶洞中,生成了不少水晶礦體,在地殼變動、水流的沖擊下,質地比較軟的泥沙被水沖走,剩下堅硬的水晶被泥沙埋入地下,於是就形成了東海的水晶礦。
根據宣傳和當地人的誇耀:東海地下到處是水晶。但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就錯了,其實,當地人從地下掘出有點經濟價值的水晶,也是要碰運氣的,有經濟價值的水晶是極少的,多數是一些含有雜質,塊徑很小的水晶「渣子」,但這些渣子也被農民仔細的撿起來,這是做各種項鏈的原料。
東海水晶按其貯存狀態可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砂礦,其分布特點被稱為:「星星到處有,月亮難得見」,這里所說的星星就是細小的水晶渣子,月亮就是含有大塊晶體的晶洞。東海現所發現和開採的水晶均為距地表30米以內的淺層礦。
在平面位置上,自東海縣境內小官莊、朱溝、新莊等一線為北帶,范圍較窄小,石英脈的含晶率較低,單個晶洞(礦體)也較小;南帶自陳集、池庄、曹林、牛山、八湖、紅土山等一線,南北寬15公里,東西長40公里的范圍為主要產區,產量佔全縣的90%左右,尤以紅土山周圍為最集中的產區,產量佔全縣的1/3。水晶次生礦存於第四紀底部的碎石層中,其分布較原生礦廣而散,難以富集成礦,但埋藏較淺,適合民采。
東海水晶由於分布廣而散,地質勘探程度低,無法用正規方法計算其儲量,只能根據石英與水晶不可分割的關系約略算出,據說,對縣內歷年來石英、水晶的收購量進行統計分析,進而估算出境內水晶總儲量約2.554萬噸。
東海水晶原石大者如座鍾,小者如鉛筆錐尖,有的群生成簇,宛若波瀾起伏的群峰,少數在漫長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特大塊晶體。水晶的顏色有紅、黃、綠、紫、茶、黑等色,以無色透明者居多。水晶的包裹體,按其形態可分「發晶」、「鬃晶」、「雲晶」、「水膽晶」等。東海產的一種紫晶很名貴,但幾十年來未見達到雞蛋大小質地純凈的紫晶出現,20年前曾見到清代東海產紫晶鼻煙壺,大小猶如鵝蛋,紫中透紅,通體晶亮,是紫晶中難得的珍品。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紫晶幾乎都有柳裂,紫色深淺不一價值很低。
有句土話稱為「河裡沒魚市上見」,天剛亮,當我們幾個人到了市場一看已經到處都是攢動的人頭,地下堆滿了各種水晶。集市上除了當地政府有計劃的建造了交易廳外,還有不少個體的門店,門店裡出售製成成品的各種水晶製品。四里八鄉的農民雲集附近的露天市場,將水晶從麻袋裡傾倒
回過頭來看看剛才所說的那位老闆娘說的話:「盡假貨,真的也不值錢,這可是當地人的肺腑之言,如果你沒有水晶的鑒別知識,或是有常識但經驗不足,要聽信水晶工藝品商人的介紹和推薦,那位老闆娘的話確實值得參考,那個時候確實多數水晶項鏈是人造的光學玻璃,也有不少用人工水晶充作天然水晶。直到現在,東海市場上布滿各種各樣的「水晶」不少是用玻璃做的,有的還做上水晶特有的所謂「綿」,外行隨時有被「朦」的可能。
就算是好的天然水晶其價值和其它寶石相比並不高,名貴的寶石論克拉計價,除了少數是按塊計價外,多數水晶是按公斤計價,從這方面來說老闆娘說的十分正確。用天然水晶做成的首飾,無論這水晶多美妙,價值也不 會高,這是水晶和貴寶石的產量相差極大造成的。目前在東海市場上買一串上等的天然水晶項鏈也不過幾十塊錢,市場上更多的是廉價的低檔產品。過去一串天然水晶項鏈成百上千,現在隨著製作工藝的進步以及本地廉價的勞動力,水晶製品的價格已經降到最低。
但你也不要誤以為水晶的產量很高,它只是和名貴寶石相比顯得高,我走過東海的田野和布滿礫石的溝坎,也在連雲港布滿石英脈的山坡上到處巡視,沒有發現像棗核大小的一塊水晶;我也在其它山區細心觀察,也沒有發現一塊天然水晶,可見水晶雖然不名貴但也不是垂手可得的東西,當地 農民如果採挖到一塊雞蛋大小的水晶,能夠賣到幾十塊錢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隨著市場化不斷的深入,東海的水晶商人早已不滿足當地農民那一點產出了,許多人聯合到全國各地采購水晶,進而發展到從巴西、南非、俄羅斯等一些國家進口水晶,現時東海的水晶已經成「掛東海名頭,賣別處肉」的市場了。有些商人們千里迢迢從外地搞來水晶,他們本小人多,為了盡快的返回本錢,加價很低,如果遇到品種稀少的水晶,這個時候有眼光的可以多買一些貯存,等他們賣完存貨後一定會升值的。前些年有人從中國的東北購回幾十公斤綠發晶晶體(含綠色絲狀包裹體的水晶),當時每塊也就千八百塊出售了,水晶售完後他們發現產出地點再也沒有出現綠色發晶。我當時買了幾塊做成鼻煙壺隨便出售了,現在想起來十分惋惜。
從那次去東海後,我後來幾乎每年要去數次,家裡人認為我事必躬親,不相信別人,其實我購買水晶也和運動員要時常鍛煉一樣,我常去的目的就是要觀察市場動向、選擇自己滿意的水晶、看看市場上有沒有新科技的產物,這些完全要自己掌握。比如當你購來的水晶是高價,但這種水晶後來又發現了大礦藏,你手裡的東西還要奇貨可居就是失誤;有時新的科技產品使某種水晶真假難分,需要多比較才能分辨。搞工藝的人常說的一句話「因材施藝」,如果有自然紋理的水晶,如利用好這種紋理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達到這種效果身價頓增數倍。有時在出售人看來是殘次品但利用好了也許是塊寶物。總之,購買水晶一定要自己上陣,別人是不可取代的。
經驗是通過無數次的「交學費」取得的,我被東海搞水晶的人騙過多次,有時候被騙的經驗也造成「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上次到一個青年家中看水晶,這青年拿出半臉盆鈦金絲發晶,金絲閃閃發光,我當時懷疑:「這是不是人造的?」我看到有兩塊可以做很好的鼻煙壺,就試探著問價錢,這人回答說每塊至少x千,我心想不能他要多少就給多少吧,我鼓了鼓勁按他的價格八折還價,沒有想到這傢伙連推帶搡將我轟出門來,我心裡實在喜歡那兩塊水晶,連忙說你說的價錢也行,這傢伙一聲沒吭。最近又去東海,發現有人出售那種水晶,品質和我原來看到的差遠了,棉柳多的簡直是「呲牙咧嘴」,但價格比那青年的水晶高出幾倍。
就是專家也容易上當,前些年我在一家工廠時,當時我們用光學玻璃生產了項鏈,對外也稱為「水晶項鏈」,由於沒有合適的機械,幾乎多道工序用手工製作,這樣出來的產品歪七扭八,很不不規范,後來看到西安生產的水晶項鏈菱角分明,晶瑩透徹,我們覺得無法達到人家的質量,就放棄了生產,後來拿著我們生產的所謂「水晶項鏈」到天津一家很有名氣的收購站出售,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多年從事寶石鑒定行業的老專家,看了我們拿去的項鏈後大聲招呼他的徒弟們:「你們快來看,這才是真正的天然水晶項鏈」,隨後他拿出上海西安產的真水晶項鏈對徒弟們說:「這是假貨。」我們幾人目瞪口呆,又不好說破,那幾十串項鏈隨後被這位專家收購了,而且價格不菲
水晶的價值根據品質、塊徑的大小、美感、產量多少相差極大,和購買股票一樣,遇到好的天然水晶要敢於下手,但好的水晶一般人家也是玩命的要價,值與不值,這要看你的經驗了。隨著水晶市場越來越成熟,人們趨於理性交易,內行的越來越多,「賺錢」的「機遇」也越來越少。
6. 關於江蘇東海水晶批發市場
我是東海人,來說說吧,東海有兩個比較大的水晶批發市場,其實也兼有零售,一個是在老城區的叫中國東海水晶城,到本地就說老水晶城,一個新的叫晶都廣場,這個也有三四年了,兩邊的產品都差不多,但是老水晶城那邊人氣旺,生意好,但是有些批發商欺負生人,對外地人經常報高價,所以你如果去了一定要多跑跑,每家都比比價格,這樣才不會上當,做批發生意,價格還是很便宜的,另外哪裡也有不少做配套配件生意的,你也可以順便看看,祝你生意興隆,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鼓勵鼓勵熱心人~~~~~~~~~
2014-10-23
1.2k
其他回答 4條回答
匿名用戶
東海水晶市場和水晶匯連在一起,據行內人士介紹,年底的時候水晶老市場將要搬走,搬到西雙湖那裡新建好的水晶博物館裡面去,東海在奔牛那裡也有一個水晶市場,不過,建議如果開實體店的話,還是去老水晶市場去。集市的話,主要集中在老水晶市場和新水晶市場周圍,其實還是建議開個網店,像:冬姐姐的工坊啊,都不錯的哦。這邊的話,批發最好去廣東,因為東海的好多貨也都是從那裡拿的,做生意嘛,還是要多跑幾家才能比得到自己心裡滿意的價格,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你,不過,最後,還是要祝您財運滾滾、開業大吉。
地址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商圈
東海水晶甲天下。水晶,這一大自然的慷慨恩賜,不僅成就了東海「中國水晶之都」的美譽,也讓東海117萬民眾有了狂歡的節日
名稱 東海國際水晶批發市場
網址 http://pf.53shop.com/
商鋪數量 3000 成立日期 1992年
咨詢電話
連雲港市東海縣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素有「中國水晶之都」美譽。東海水晶,以蘊藏量大、質地純正而著稱於世。東海水晶的開發利用可追溯到19世紀,但真正普及為人們所熟知是近幾十年來的事,特別是這幾年,隨著當年政府水晶節的連續成功舉辦,許多人通過水晶認識了東海,許多企事業單位通過對水晶的需求認識了東海的水晶企業。巨大的貿易量使東海事實上成為了世界水晶的集散地。
東海水晶甲天下。水晶,這一大自然的慷慨恩賜,不僅成就了東海「中國水晶之都」的美譽,也讓東海117萬民眾有了狂歡的節日,兩年一屆的「中國東海水晶節」打響了東海水晶品牌,擴大了東海的知名度,促進了廣泛的經貿交流,推動了東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今全縣有三十萬人從事水晶採集、加工、銷售等相關工作。
7. 東海縣水晶礦()
東海縣水晶礦位於東海縣中部約700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范圍廣但不夠集中,著名水晶產地有紅土山、柘塘、張谷、和堂、董馬庄、白塔埠、南榴村、房山鎮、安鋒及新沂市阿湖鎮。隴海鐵路橫貫本區中部,聯結連雲港市和徐州市的307公路在本區北側通過。各水晶產地之間都有公路相通,白塔埠機場有客機定期飛往北京及上海,交通方便。
東海縣水晶礦有原生礦和砂礦兩類,分別產於東海群變質雜岩內之含晶石英脈和第四紀殘坡積、沖積層中。含晶石英脈型原生礦,沿榴輝岩、各種片麻岩的節理、破碎帶或接觸帶產出,形態多變,產狀一般為走向15°—35°、傾向南東(或北西)、傾角50°—70°,長一般5—20米,最長可達70米,寬1—2米。沿走向及傾向厚度變化很大,膨脹處最大可達8米,主要由乳白色—無色緻密塊狀石英組成、常有少量雲母、金紅石、綠簾石、綠泥石、鏡鐵礦等伴生。含晶脈兩側圍岩遭受強烈蝕變,常見的有蛭石化、綠簾石化,其次有黑雲母化、綠泥石化、鏡鐵礦化、硅化、鈉長石化、高嶺土化等,蝕變范圍一般不超過10米,近脈處強烈,為石英脈含晶標志。晶洞一般位於脈膨脹處、脈的尖滅端、脈之下部及脈交叉處,以單晶洞分泌式小晶洞為主,產大型水晶晶體的溶解式大型晶洞很少。晶體一般為無色,少數為黑色、煙色、茶色、紫色,短柱狀或長柱狀,多歪晶,有道芬雙晶和巴西雙晶,節瘤、裂隙發育,有包裹體,礦床成因類型屬中溫熱液礦床。砂礦是含晶石英脈遭受後期構造破壞和風化剝蝕後,水晶晶體脫離晶洞母體而殘留原地或被搬運於第四紀殘坡積和沖積層中成為砂礦,因此又可分為殘坡積型和沖積型兩種。
東海縣水晶礦的發現相傳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06—1916年期間,鄉民們利用冬春農閑季節進行採掘,最初在東海南榴鎮西端挖到了水晶,後來挖到水晶的地點越來越多。1945年日寇亦曾采過水晶,鄉民們從挖到水晶之日起,至今從未停止採掘,已知水晶採掘地點不下180多處。
東海縣水晶找礦地質工作始於1936年,張祖還在錦屏磷礦工作時,曾提到該區有不規則石英脈和偉晶岩脈。1944年日本人筱田恭三對紅土山水晶礦進行過調查,著有《東海縣紅土山純石英礦床調查報告書》。1952年張啟祉對該區水晶礦進行過調查,但未作深入工作。1955—1957年在蘇聯專家阿爾莫佐娃指導下,華東地質局三〇四隊派出沈楫君、張大起、劉寶田等人(後來組建為地質部華東地質局東海水晶隊),使用槽探、井探及坑探對本區董馬庄、房山、和堂、馬小埠、牛山、蔡塘、安營、石湖、紅土山、白石山、芝麻坊等十多處水晶產地進行了普查工作,1957年2月提交了《江蘇東海水晶礦勘探報告》,結論是本區水晶礦不宜進行正規勘探工作,作為壓電水晶不具工業意義,作為工藝品及特種玻璃原料,具有一定的工業價值,可進行地方性邊采邊探,以後的地質工作都沒有超出這個結論。
1958年8月17日,東海縣房山鄉柘塘村鄉民苗福青、周士德、王萬景等人採到一顆重達3.5噸的大「水晶王」(現存中國地質博物館),滕洪山、穆道俊為此譜寫了《「水晶大王」出土追記》,刊載於中國地質礦產報1993年8月18日第三版,該水晶王是苗福青等人在縣、鄉、村各級領導大力關懷和廣大村民支持下,經過4個多月採掘,從挖石英塊開始,幾經周折,終於從地下將近8米深處,由200人和牛車一起拉上來的。後來又調動3000多勞力大幹三天鋪起從水晶王誕生地至鄉政府駐地的運輸公路,才運到火車站。同時還挖出水晶15噸,其中不足50千克的有1000多塊,100多千克重的3塊,250—500千克重的6塊,750千克重的2塊,約1.5噸重的1塊,共挖出18.5噸水晶。全部水晶都獻給了國家,廣大群眾說:「幾萬斤水晶全部獻給了國家,大家都不覺得惋惜,只覺得自豪,很光榮」。
1959年,徐州專署地質局第一地質隊賴敏鴻、鍾啟寶、高德有等人,先後用槽探、井探和坑探進行普查,重點檢查了紅土山、柘塘水晶礦。於1960年7月提交了《江蘇省東海縣紅土山水晶礦普查報告》,找到了8條含晶石英脈,其中5條曾經開采過,對周圍的水晶砂礦亦進行了評價,共獲得紅土山水晶礦儲量529噸。於1960年11月提交了《江蘇省東海縣柘塘水晶礦區地質工作簡結》,發現含晶脈10條,其中重3.5噸「水晶王」產於74號脈內,其他含晶石英脈晶洞太小,晶體質量亦差,砂礦的品位及質量亦達不到工業要求。
1960年,徐州專署地質局東海縣地質隊技術負責人姜信順和張才良、賴敏鴻等人,在東海西北部約75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水晶礦普查,重點檢查了張谷礦區和芝麻坊礦點,投入了大量槽探、井探和手推鑽工作量,在張谷礦區發現了13條含晶石英脈,取出水晶81千克。於1961年提交了《東海水晶礦普查檢查報告》。提交可供利用的熔煉石英儲量255噸,礦區的水晶砂礦已基本采完。
自1906年至今,鄉民們一直利用農閑時間挖掘水晶,見到比較大的晶體3處,除上述3.5噸「水晶王」以外,1965年紅土山又採到一個1.5噸重的水晶,1966年和堂村挖到80千克重的水晶等。從1955—1988年,東海縣105礦水晶收購量共計7686噸,其中熔煉水晶7612噸、壓電水晶7噸、光學水晶約7噸、工藝水晶60噸。自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以來,確切的水晶收購數字已難以統計,但東海水晶仍然是源遠流長,以「水晶之鄉」載譽全國,東海水晶這筆巨大的天然財富,正源源不斷地為人類作出貢獻。
另外,不含晶石英脈及長石石英脈分布十分廣泛,大量的乳白色石英,SiO2含量在98%以上,是極好的玻璃原料,也是一項很可觀的礦產資源。
8. 水晶市場調研
直接奔水晶市場,再到水晶生產廠。熟悉產品分類,直接找熟悉的人談談。就可以了。這個很好做的,記得去采訪幾個大的廠,直接找廠長,會熱情招待你的。
9. 東海水晶為何不便宜
你是去商場里看的吧?那裡面租金不便宜,當然會比較貴了。而且那裡的消費對象主要是以遊客為主,所以很多店賣得都是比較高檔的水晶。當然那裡也有主營批發的店,不過不太多,建議你去看看半成品批發,這個比較便宜。還有那裡每逢農歷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三、二八,在老水晶城有集市,都是在街邊擺攤交易,有原石、雕件、擺件、墜子、半成品、手鏈、水晶球等,消費對象主要是以當地和外地的批發商為主,價位不會太高,如果早起去淘,能淘到比較劃算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