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市場調查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市場調查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發布時間:2021-05-21 12:41:52

A.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區別

1、作用不同

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獲取經濟效益,而採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也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於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質量保證是指為使人們確信產品或服務能滿足質量要求而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實施並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

2、適用不同

質量保證一般適用於有合同的場合,其主要目的是使用戶確信產品或服務能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

在企業領域,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現場管理,它與有否合同無關,是指為達到和保持質量而進行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動。

3、內容不同

質量保證就是按照一定的標准生產產品的承諾、規范、標准。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產品質量技術標准,即生產配方、成分組成,包裝及包裝容量多少、運輸及貯存中注意的問題,產品要註明生產日期、廠家名稱、地址等,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這個標准後,公司才能生產產品。

質量檢驗從屬於質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活動。在國際上,質量控制對象根據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監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設置「見證點」或「停止點」。

B. 質量管理、質量保證、質量控制,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質量管理是關於質量的一切管理活動,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相似,都是對質量的監控,只不過質量保證一般用於檢驗的手法控制 如MSA,而質量控制在於生產過程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從生產源頭開始控制各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合格的。

C. 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報告要怎麼寫啊

公司通過ISO9001認證,給張證書,給本手冊就行。

D. 實施質量保證和控制質量的區別

質量風險管理跟質量體系管理制度程序 職責同目致 質量體系管理制度、程序 、職責體現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改進主要方式也避免和大程度降低葯品質量風險保障 質量風險管理指對葯品經營各環節能存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控制、溝通和審核系統過程對葯品經營質量管理過程制度、程序、崗位職責制定否完善否有效執行等管理行所引起質量風險因素及缺陷原因、缺陷、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和控制風險採取管理措施對能發生質量風險採取或達:風險迴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風險自留目 何做--主要從:采購環節、質量檢查驗收環節、儲存養護環節、銷售環節、出庫運輸環節、葯品退貨環節、售服務環節等能存:風險因素、缺陷原因、缺陷加分析做出風險評估並提出管理措施

E. 質量保證\質量控制\質量管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1、從屬不同:

實施質量保證屬於執行過程組,而控制質量屬於監控過程組。

2、活動不同:

實施質量保證是審計質量要求和質量控制測量結果;執行項目質量管理計劃中所定義的一系列的行動和過程,屬於一致性工作的范疇;關注的是與質量活動相關的制度,流程,規則。另外,實施質量保證過程包含由獨立第三方(組織的質量保證部門)進行質量審計。控制質量則是監督並記錄質量活動執行結果(表現為可交付成果物的質量),並評估績效,推薦變更。

3、目的不同:

實施質量保證是為了過程改進, 預防defect的發生和建立對未來的deliverable的信心。而控制質量則有兩個不同的作用:

1)識別過程低效和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推薦變更;

2)確認可交付成果的是否滿足干係人的既定要求,以便在確認范圍過程中進行驗收。很明顯的一點是過程改進計劃是實施質量保證過程的輸入之一。

聯系:共同保障產品的過關,確保產品的良好品質。

F. 質量控制 質量保證 質量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官本誠

質量管理:是指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在質量方面的指揮和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
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質量保證定義的關鍵詞是「信任」,對達到預期質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夠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在訂貨前建立起來的,如果客戶對供方沒有足夠的信任則不會與之訂貨。質量保證不是買到不合格品以後保修、保換、保退。
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質量要求。
作為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質量控制適用於對組織任何質量的控制,不僅僅限於生產領域,還適用於產品的設計、生產原料的采購、服務的提供、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的配置,涉及組織內幾乎所有的活動。質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質量,滿足要求。為此,要解決要求是什麼、如何實現(過程)、需要對哪些進行控制等問題。

G. 調研技術方法與質量控制

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研是通過抽樣統計完成的,其技術方法主要包括:環境單元劃分、野外調查、采樣設計、樣品採集、樣品測試、數據處理和環境背景值確定等。其中,正確劃分地下水環境單元和確定采樣點的代表性是前提條件,采樣和測試的質量保證是關鍵環節。調研程序及質量控制體系見圖6-2。

研究項目共47項,其中重點研究項目16項:Cu、Pd、Zn、Cd、Cr6、Ni、Hg、As總Fe、Fe2、Mn、Co、V、Mo、Se、F;一般研究項目31項:溫度、pH、Eh、電導率、DO、COD、總硬度、總礦化度、K、Na、Ca2、Mg2

、Cl

、B、

、Br、I、H2SiO3、Li、Sr、酚、氰化物、六六六、DDT、有機磷。

一、地下水環境單元劃分

地下水的化學物質組成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有其特定的分布和變化規律,環境相同的水文地球化學單元,其地下水化學成分含量數列應具有相同的總體分布。分類隨機抽樣的實質是科學分組與抽樣原理相結合,即通過劃分環境單元,按照一定的統計模式,在單元內隨機布點,從而確定背景值。

圖6-2 調研程序和質量控制體系圖

環境單元的劃分是依據水文地球化學作用的總體一致性為前提,全面考慮影響地下水化學成分的主次因素而劃分的。本區大部分地處黃河沖積平原中上游主流相帶,尉氏縣西部分布有古黃河沖積平原及小面積雙洎河沖積平原。地下水的化學成分主要與含水介質、水動力條件、氧化還原環境及地形、地貌有關,所以,將本區淺層地下水劃分為4個環境單元,中深層地下水劃分為2個環境單元,深層地下水(300~600米)劃分為1個環境單元。具體劃分如下(圖6-3)。

圖6-3 環境單元劃分圖

I1:黃河沖積平原淺層淡水環境單元;

I2:黃河沖積平原淺層鹹水環境單元;

I3:古黃河沖積平原淺層地下水環境單元;

I4:雙洎河沖積平原淺層地下水環境單元;

1:古黃河沖積平原中深層地下水環境單元;

2:黃河沖積平原中深層地下水環境單元;

Ⅲ:黃河沖積平原深層地下水環境單元。

其中,I1、I2是本次研究的重點單元,Ⅱ1、Ⅱ2、Ⅲ單元作一般了解。各環境單元地質環境特徵見表6-1。

表6-1 下水環境單元地質環境特徵簡表

二、野外調查

(一)野外調查的准備

在已有1:20萬水文地質普查成果的基礎上,充分收集井孔地質和水質資料,並進行必要的現場踏勘,以獲取對工作區地質、地貌及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的總體性認識,了解和掌握地下水水質及環境污染狀況,為野外調查工作做好准備。

首先,把有關井孔資料在室內進行初步篩選,將初選水點標定在1:5萬地形圖上,有關資料填寫在調查卡片上。其調查點選擇原則是:

(1)水點所屬含水層組清楚;

(2)水質狀況與環境地質條件相吻合,

含量不超過20mg/l;

(3)受人為污染的可能性小,與公路距離適當;

(4)考慮隨機、均勻分布的原則。

其次,要准備總溶固、

野外快速測定儀器和試劑,以及井深、水位等調查用品。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調查採用路線穿越方式進行。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地質背景、人為環境、采樣可行性方面。

1.地質背景調查

重點了解水點的基本情況及水點在環境單元中的代表性。查明或核實:

(1)水點的基本情況:如位置、井深、水位埋深、動態變化情況、出水量、建井時間及使用年限等。

(2)水點的井孔結構及開采層位,開采利用情況。

(3)地下水的物理性質,現場測定總溶固,以了解其礦化度。

(4)水點所處的地形、地貌特徵、周圍的土壤,植被狀況。

2.人為環境調查

重點是了解水點作為背景點的自然程度及污染狀況,需查明:

(1)周圍環境狀況,與居民點的位置及距離,是否受廠、礦及排污河、溝的影響。

(2)水點的衛生防護狀況。

(3)現場測定

含量,了解水質狀況。

(4)查明開發利用史及使用過程中有無異常情況或地方病。

3.采樣可行性調查

主要了解水點的交通條件及采樣條件。

(三)采樣點的選擇

采樣點的選擇是在水點調查的基礎上現場確定,其數量應多於實際采樣點數,選點的原則如下:

(1)工作人員應熟悉區域環境地質條件,按照總體設計的要求,在統一的方式下進行。

(2)采樣點盡量選在居民點上游,城鎮、廠礦及排污河、溝等易受到污染的地段不得布點。

(3)水點所屬含水層(組)清楚,在環境單元中有較好的代表性。

(4)選擇地下徑流條件較好、經常使用的水點,不選長期廢置不用的井。

(5)地下水中

含量小於20mg/l。

(6)考慮交通方便及采樣便利因素。

(7)考慮隨機與均勻的原則。

野外調查結束後,對野外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劃定地下水環境單元界線,為采樣設計,制定采樣方案提供依據。

三、采樣設計

(一)采樣點的布設原則

(1)采樣點的布設必須在環境單元中具代表性,避開污染源及污染地段。

(2)按隨機均勻的原則布設采樣點,同時,對不同環境單元具有控制性。

(3)采樣點數量應滿足數理統計要求,對地質條件復雜、水化學成人變異程度大的重點研究單元,適當增加采樣點的數量。

(4)對非重點研究單元和目的層(中、深層地下水),從實際出發,僅布設一定的控制性樣點,其數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5)考慮技術合理、經濟可行和因地制宜的原則。

(二)抽樣點數及采樣數量的確定

1.確定抽樣數的數學模式

按下列套合方差分析系統進行采樣設計:

yij=u+Δyij,yij=Qi+βj+Cij

式中:yij——第j個單元,i個水點某元素的測定值;

u——地下水中某元素的含量平均值;

Δyij——抽樣誤差;

Qi——元素真值與均值的離差;

βj——抽樣系統誤差;

Cij——抽樣偶然誤差。

因此,抽樣總數應滿足對抽樣誤差的控制及所含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分析的需要。

2.各環境單元采樣點數的確定

根據抽樣理論,抽樣單位數與研究總體的變異程度、允許極限抽樣誤差及抽樣推斷的信度有關。一般來講,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異程度是一定的,常用控制抽樣誤差的方法估算環境單元所需的基本抽樣點數。即利用已有水化學資料,根據某些分析精度可靠而且變異程度較大的研究項目的允許誤差統計求得。計算公式如下:

當總體分布為正態時:

,引進變異系數

所以

河南省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研究

3.樣品類型及數量

本次研究布設普查樣、對比樣、內檢樣、過濾試驗樣四種地下水樣品。

(1)普查樣:各采樣點同期採集的樣品,是調研的主要樣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均勻性、隨機性和控制性。其樣本容量滿足了環境單元數量統計所需的最少抽樣點數。根據地下水的動態變化規律及其他地區的經驗,普查樣定在平水期採集。

(2)對比樣:在普查樣中採集的重復樣。於普查樣後1個月採集,用以評價系統誤差,其數量根據環境單元抽樣點數確定。

(3)內檢樣:是與各類樣品同時採集的質量控制樣,以檢查采樣及測試過程中的偶然誤差,其數量按普查樣的5%布設。

(4)過濾試驗樣:為了解不同環境條件下地下水物質組分的存在狀態而布設的試驗樣品。

4.其他樣品

為了解和研究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的形成與其他環境要素的關系,適當布設了一定數量的地表水樣、土壤樣和糧食樣品。各環境單元樣品類型及數量見表6-2。

表6-2 各環境單元樣品類型及數量一覽表

四、樣品採集

樣品採集工作是環境背景值調研的關鍵環節之一。除嚴格執行有關地下水樣品採集規程外,針對環境背景值調研的要求,特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了采樣質量。

(一)采樣准備工作

(1)選用材質均一、化學穩定性好的高壓低密度聚乙烯塑料桶和硬質磨口玻璃瓶作為盛樣容器。

(2)所有盛樣容器均在實驗室內進行洗滌處理,經檢合格後,裝入潔凈塑料袋中密封待用。

(3)准備好采樣所需的物品,如保護劑、采樣用品、封口石蠟紗布、塑料袋、包裝箱、采樣記錄卡片等。

(4)專門配備了輕便式的抽水機一台、汽車兩部,確保采樣工作的連續、順利進行。

(5)所有采樣人員經過必要的培訓熟悉采樣的規程和技術要求。

(二)地下水樣品的採集

1.水源預處理

其目的是抽出井內滯水,保證采樣條件的一致性。機井一般在抽水30分鍾後,手壓井在抽取10分鍾後,待新鮮地下水流出後再進行采樣。若機井正在連續抽水時,可直接采樣。

2.樣品採集與保存

采樣前,盛樣容器及采樣工具應用原樣水沖洗3次至5次。采樣時,一般用容器在出水口直接接取,現場加入保護劑,現場進行編號及填寫送樣單。普查樣採集數量及保存條件見表6-3。

表6-3 普查樣採集數量及保存條件一覽表

3.樣品運輸及送檢

每采2天為1批樣品,用專車於48小時內送到實驗室,特殊情況不超過72小時。實驗室設專人接收樣品,認真辦理送檢手續,發現不合格樣品要及時通知補取。

4.采樣過程中質量保證措施

(1)參加采樣人員分工負責,熟練掌握采樣的技術要求。指定專業人員添加保護劑。

(2)采樣時,發現水點有污染跡象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采樣時,應更換采樣點,並按照有關原則就近現場選定。

(3)對於個別較長時間不用的井,要延長抽水時間,直至符合採樣要求後方可採集。

(4)配備專用抽水機,統一采樣條件。不得直接從井中提取。

(5)采樣時,注意天氣變化及周圍環境影響,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6)采樣過程中,防止采樣用品及盛樣容器的污染,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7)采樣時禁止吸煙和使用化妝品。

(8)認真填寫采樣卡片,防止樣品錯亂。

(三)其他樣品的採集

1.地表水樣

採集要求及步驟同地下水相似,采樣深度控制在0.5m 以下。

2.土壤樣

採集時,先剝去表層土,然後按深度要求採集。每個樣品採集2組,深度分別為0.1~0.3m和0.4~0.6m。採集用竹器,禁用鐵器,採集後,裝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後再裝入布袋中。

3.糧食樣

在土壤樣採集處,採集當年小麥顆粒干樣2.5kg。

五、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就是對獲取的大量分析數據進行統計檢驗及計算,並正確確定地下水環境背景值。除了部分數據預處理外,整個數據處理均在計算機上完成,形成了一個由原始數據輸入、編輯定型、建立資料庫、統計檢驗及計算到結果輸出的處理系統。

(一)數據預處理及質量檢驗

1.污染點的判定

本區為農業區,

含量大小是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的主要標志。當地下水中

含量大於20mg/l時,視為受到明顯污染的水點,統計計算時,微量元素可參加統計,常量組分予以剔除。

表6-4列出了淺層地下水中

含量的分布狀況。從表可以看出,所定抽樣點

含量絕大部分小於5mg/l,也就是說,本區大部分淺層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本次抽樣調查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表6-4 淺層地下水

含量分布統計表

2.數據的選用

按下列原則對分析數據進行處理選用:

(1)以同期採取的普查樣品的分析數據作為一次性數據參加背景值統計。

(2)對於同期多次分析數據進行方差分析,誤差不大者,確定一個為使用值或取其平均值。誤差較大者,分析原因後,確定使用值。

3.當元素含量低於檢出限時的情況處理

(1)報出率<50%,取元素最小值作為背景特徵值;

(2)報出率為50%~80%時,取樣本中位數作為背景特徵值;

(3)報出率為80%~100%時,取元素最小值的0.7倍參加背景統計;

(4)宏量組分檢出為0時,按「0」處理。

4.數據可利用程度檢驗

根據對比樣分析結果,對數據進行了雙因素方差分析,檢驗結果見表6-5。從表可以看出,測試數據系統誤差和偶數誤差較小,F 檢驗表明,大部分數據可利用程度較高,誤差變化對元素真值的影響不大,可以滿足背景值的統計要求。對於個別元素誤差較大者,查明原因後,經適當處理後使用。

表6-5 方差分析結果統計表

(二)建立資料庫

根據課題要求和調研結果,建立了抽樣點基本情況資料庫、原始分析數據資料庫和環境背景特徵值資料庫,各庫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為數據的分析、計算及查詢使用提供了方便條件。

1.抽樣點基本情況資料庫

該庫主要包括抽樣點的基本情況,如編號、所屬環境單元地下水類型、地理位置、井深、水位埋深等基本情況。

2.原始分析數據資料庫

該庫是本次調研的重要成果,內容包括了各域、單元、水點的地下水46項化學組分的實測含量,共4500多個數據。每個樣點作為一個記錄,並確定相應的分類代碼,以實現多向分檢。

3.地下水環境背景特徵值資料庫

本庫集中反映了本區地下水環境背景特徵值,包括淺層地下水和中、深層地下水兩個全域、7個地下水環境單元地下水中46項元素組分的分布類型、集中值、算術均值、標准差、變異系數、幾何均值、幾何標准差、幾何變異系數、中位數、中位數、眾數、背景區間、含量范圍等特徵值,是調研成果的綜合反映。

資料庫採用DBASⅢ數據管理系統及BASIC語言程序編制:具有速度快,易操作等特點。配備了數據檢索、匯總、列印、顯示等多種使用功能,建立了相應文本文件。整個資料庫信息貯存在360K B軟盤上,為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的查詢、計算及使用提供了快捷便利條件。

(三)異常值及分布類型檢驗

1.異常值檢驗

盡管在布點、采樣、測試等過程中已採取了多種控制措施,因人為或自然因素,個別分析數據仍可能是異常值。數據異常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文地球化學異常,即客觀存在;另一種是因人為等偶然因素造成的。前者予以保留,不參加統計,以高含量或低含量表示。後者予以剔除。

異常值檢驗方法採用GUBBS法、T-M 法和DIXON,以GUBBS法為主。一般取α=0.01確定異常值。異常值的剔除應充分考慮環境地質條件,無論是保留或剔除都要慎重,以少剔除為原則。

2.分布類型檢驗

本次分布類型檢驗採用以下方法:

(1)Visetivs置信帶法:適用於容量為10~30的樣本,該方法精度較高,是主要的檢驗方法。

(2)W 檢驗法:適用樣本容量為10~50個,也是主要的檢驗方法。

(3)偏度、峰度法:適用於容量大於10的樣本。

(4)Kolmogorv.Smirnov法:適用容量大於10的樣本。該方法檢驗寬容度大。

(5)x2檢驗法:適用於容量大於50的樣本。

分布類型檢驗顯著性水平取α=0.05。確定分布類型時,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N<10時不進行分布類型檢驗。

3.背景特徵值計算

為了較全面地反映環境背景值特徵,共計算了算術平均值、算術標准差、變異系數、幾何標准差、幾何平均值、幾何變異系數、對數平均值、參數標准差、對數變異系數、中位數、眾數、百分位數等統計特徵值。

六、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的確定

(一)統計單元劃分

以地下水環境單元為基本統計單元,分別計算確定各環境單元的地下水背景值。在此基礎上,將各淺層地下水環境單元視為一個總體統計單元,確定淺層地下水全域環境背景值。將中深層和深層地下水作為一個總體統計單元,確定中、深層地下水全域環境背景值。

(二)環境背景特徵值的確定

對於不同的統計樣本及分布類型,選用不同的特徵參數來表示。

(1)當統計項目為正態分布時,用算術平均值(X)和標准差(S)反映總體的背景特徵參數,用算術平均值表徵統計對象的集中值,用X±αS表示背景分級值。

(2)當統計對象為對數正態分布時,用幾何平均值(X n)和幾何標准差(Sn)反映總體的背景特徵參數,用幾何平均值表示統計對象的集中值,用X n×Snα或X n÷Snα表示背景分級值。

(3)統計項目為偏態分布時,用中位數(Me)表徵統計對象的集中值,用一定樣本概率下的百分位數(Pp)表示背景分級值。

(4)統計對象樣本數小於10時,用中位數表示其集中值。

(三)背景區間的劃分

為了反映各元素組分在全域中的分布特徵,將背景區間劃分為高背景、較高背景、背景、較低背景、低背景五級。背景為95%置信限。背景區間以外的含量為高含量或低含量。背景分級取值見表6-6,各背景級樣本概率取值見圖6-4。

表6-6 元素組分背景區間劃分表

H. 分析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一)分析前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采樣的質量保證
包括:采樣,
樣品處理,
樣品運輸和樣品儲存的質量控制.
(二)分析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分析中的質量控制包括
發報告等.
實驗室質量保證
實驗室內質量控制
(三)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1.常規質量控制的基礎實驗
2.質量控制圖
3.
分析後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數據處理質量保證4.
質量控制的標准化操作程序
5.
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

I. 分析質量保證的內容是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定,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分析質量保證的內容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定,它具體包括很多方面

J. 質量控制制度與質量保證措施的區別

質量控制制度是指期望質量所達到的目標,包含的是硬性的數字化的框框。質量保證措施主要是如何保證這些硬性的數字化的框框達到的具體手段和人、財、物上的配合。

個人見解,希望對LZ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市場調查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