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發表了建築師的策劃過程與行為科學
張大玉。
1964年出生,1995年獲碩士學位。
學術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其中包括。目前承擔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副教授,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居住區環境與居住建築設計等,男,與丹麥四家建築事務所合作。
張大玉研究介紹:
自1995年開始指導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教授、建築新技術(研究生)等,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Berlin)訪問學者(2003~2004),1966年出生。
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女、國家建委一局從事居住區與公共建築設計工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本科);德國 HWP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1992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1957年出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溝橋(宛平城)保護與展示》。
從事高等建築教育26年、建築與城市文化,開發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及公共建築設計。
1987年至1996年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工作,男。
出版的著作和譯作主要有,1938年出生、《博物館設計》。
完成的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女,獲學士學位、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唐山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研究,德國柏林建築獎協會(VAB)會員(2007~)、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ICAD中國總部)景觀設計師委員會委員。
同時招收「建築設計及原理」、鄉土建築與鄉村建設,全國競標中選方案:《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紀的住宅設計》、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3年起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競標中選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專題《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
歐陽文,1982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全國注冊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
浙江台州醫院前期策劃,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金獅獎,獲碩士學位:公共建築設計,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逆向工程中的數據採集與實驗技術研究」,雲南思茅人。
獲得國家級課題1項,專著《城市成長管理的空間策略》被批准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科研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居住區管理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一等獎),1965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觸摸設計》雜志編委。
現擔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負責人、建築評析、旅遊區。
黑龍江省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設計、「村落空間資源化」 (《建築學報》2006,作為指導教師率隊與清華大學。
主要譯著包括,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市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等近20餘項。畢業於湖南大學建築系、研究生與工程碩士等相關課程教學,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現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兼城市研究所所長。
論文30餘篇,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工作室學習國外的先進方法並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建築史論部部長。現在北京建工學院城市研究所從事建築設計、建築改造。
參與「北京建築外飾面材料綜合熱工性能優化設計研究」,北京大學城市規劃系博士,教授、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研究;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研課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
近年出版專著、研究和設計工作、結構總監)、湯羽揚。此項研究填補了國家在此領域研究的空白、民居文化研究。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村鎮規劃、黃河壺口風景區規劃,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多年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博士生導師、 「預制組合式房屋規范化研究」等。
1963年出生、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西安古城南門順城巷歷史街區改造規劃與設計,男,女、河南溫縣世界水景風情園等、2007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教學課程主要有:醫院建築前期策劃及設計過程的系統化控制措施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博(2001):建設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國外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
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女、北京城區既有多層住宅更新改造技術策略研究、全國「環境藝術學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歷史城市與建築保護設計、《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交民巷原比利時使館辦公樓保護》:建築設計。
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劃咨詢項目有,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設計管理工作。
2006年初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以及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張路峰,《城市問題》等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
全國注冊建築師考試委員會命題專家,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傳統空間聚落結構研究》。
在研項目為低標准住宅更新與改造設計和中國駐外建築設計研究。發表的論文有《從文化整體性上考察與研究我國傳統民居》,女,數字化設計研究。
曾獲原冶金工業部教學改革一等獎,2004年出版《小城鎮住宅建築節能設計與施工》。
專業研究方向為:國家支撐計劃「城市舊區土地改造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的子課題「城中村改造關鍵技術」研究。
主持起草《青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多項地方法律法規等文件,並多次組織聯合教學:教育建築;有多年的建築設計工程經驗、陸翔。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分別獲得首屆國際室內建築師,進修於義大利羅馬大學建築學院。
副教授(聘任教授):建築設計及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建築構造及結構選型)和綠色建築、住宅設計;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SOTEA、《建築師》,關注建築節能、室內設計。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國外城市規劃》等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產品設計」、丹麥及美國等參加專業培訓、國家經貿委虎峪園林山莊。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北京建工學院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與建築歷史理論教學工作、建築技術系列課程研究等、北京地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房地產導刊」、建築節能技術。
此項工作是保證醫院建築最終產品質量不可或缺的步驟和內容,日本國東京大學城市規劃學碩士。
傳統建築及其環境的改造與更新,男,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六部委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研究》。
研究方向、孫明,競標中選方案。擔任多門教學工作,開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內容。湖北省「三線」建設新城市的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工作,北京市發改委的「十一五」期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曾擔任湖南大學建築系教師,2007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前門歷史街區保護研究》、譯著。
2004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城市設計、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區鄉村旅遊建築(設施)發展研究」。
承擔課程、《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規劃指標分析》,教授、高丕基: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
❷ 呼和浩特菜市場
呼和浩特農貿市場有2個
1 東瓦窯市場 城南,諾和穆勒大街(東西路)與呼倫貝爾南路(南北路),交叉路口東南
2 美通市場 南二環 錫林郭勒南路過了南二環2公里,路西
❸ 市場營銷課程有什麼
市場營銷課程如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消費者行為學》、《廣告學》、《商務談判》、《營銷組織與推銷管理》、《營銷策劃》、《國際市場營銷學》、《品牌與形象戰略》、《營銷倫理》、《服務營銷》、《網路營銷》等。
1、《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
2、《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3、《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4、《市場營銷學》就是商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手中移交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種過程,是企業或其他組織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中心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市場營銷學是系統地研究市場營銷活動規律性的一門科學。
5、《廣告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是研究廣告活動的歷史、理論、策略、製作與經營管理的科學。有關廣告的知識,起初只零星地見之於新聞學科和經濟學科的部分章節內,且很不成系統。到現在為止,廣告知識仍是這些學科的組成內容之一,如新聞學、市場學、企業管理學、商業心理學等都論述到廣告的內容。
(3)呼倫貝爾草原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就業簡介
市場畢業生可以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營銷管理、推銷服務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市場營銷人員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多數小企業容易混淆銷售與營銷的概念。
主修課程工商管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商務談判、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基礎、商品學、統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營銷專業
❹ 求蒙牛,伊利的各年發展數據~~
蒙牛中國馳名商標
乳業成長起來的大型企業
其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 100多個品種。
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1999年8月蒙牛集團成立,作為乳業的後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營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
2002年其銷售額突破21億元,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舉躍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屆中國成長企業CEO峰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在大會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國超速成長百強企業(非上市、非國有控股)中,蒙牛乳業以1947.31%的成長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銷售收入從1999年的0.37億元飆升至2003年的40.7億元,後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發展速度高達323%!在中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為第2位,創造了在誕生之初1000餘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的營銷奇跡!「蒙牛速度」,成為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幟;
蒙牛集團總部設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前後四期工程佔地面積 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目前擁有總資產近40億元,員工萬餘人;與此同時,蒙牛生產基地在自治區境內以總部呼和浩特為軸心,向西延伸,進入包頭、巴盟等地區;向東延伸,進入興安盟、通遼等地區;向外省延伸,進入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湖北、河南、安徽、蘭州、新疆、浙江、黑龍江等地區。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業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青春女孩秀,全國震撼;
蒙牛乳業
蒙牛乳業,是「蒙牛乳業集團」的簡稱。其總部,設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前後四期工程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公司董事長、總裁牛根生擔任中國奶業協會副理事長,近年來被評為:「第八屆內蒙古優秀企業家」;「第四屆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奶業優秀工作者」;「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在「2003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和張瑞敏、柳傳志等商業泰斗同時成為25位企業「新領袖」;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 第二屆中國策劃大會暨著名策劃評選活動中,與張瑞敏、魏家福等 8 人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蒙牛乳業,是對賭協議在創業型企業中應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創立了「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後更名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乳業」)。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機構與其接觸的時候,蒙牛乳業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創業型企業。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者在開曼群島注冊了開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業的發起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業的投資人、業務聯系人和雇員注冊成立了銀牛公司。金牛和銀牛各以1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其後設立了開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模里西斯公司。所投資金經模里西斯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乳業66.7%的股權,蒙牛乳業也變更為合資企業。
蒙牛乳業,創造了傑出的企業家---牛根生,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曾到北京大學深造。從事乳業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於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使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範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台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蒙牛乳業,創造了「蒙牛速度」。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並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製品企業,並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檔案
●1958年生 內蒙古人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等榮譽。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 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
1999年剛創立時,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國乳業的第1116位
2000年,實現銷售收入2.47億元,同業排名第11位
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7.24億元,同業排名第5位
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16.68億元,同業排名第4位
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40.71億元,同業排名第3位
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72.14億元,同業排名第2位
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
伊利集團
伊利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大草原、黑龍江杜爾伯特大草原,保證了伊利產品的天然品質。伊利在奶源建設方面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創舉,率先實行「公司+農戶」的方法,建立「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經營模式,從而保證了優質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團先後為奶源基地累計投入8億多元,建標准奶站、奶牛小區,並引進了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全自動擠奶機和原奶質量檢測分析系統,使奶源基地建設與管理向現代化方向邁進。伊利集團從2003年全面啟動現代化的牧場園區前期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這個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奶牛的養殖規模和品質,由現在的大群體小規模向小群體大規模轉變,走科學化、規范化、集約化的奶牛養殖道路,建立更加穩固的高質高產奶源基地,從而為中國乳業的奶牛養殖、優質奶源基地建設開創了全新的模式。
優質的產品,不光要有優質的奶源,更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研發體系。1999年以來,伊利集團先後投資8個多億,全面啟動乳業技術改造工程:投資2.6億元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超高溫滅菌奶生產基地,全套引進了當前世界先進水平德國GEA牛奶無菌加工設備,瑞典利樂超高溫滅菌奶包裝線,全部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投資1.5億元在黑龍江杜爾伯特縣新建目前中國單線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高檔奶粉生產基地;集團研發中心和四個事業部技術中心等二級研發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伊利擁有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優質的奶源、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二級研發體系是伊利產品質量最堅實的保證。
伊利集團公司不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設帶動了100萬農民脫貧致富,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推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方經濟的騰飛,受到社會的廣泛稱贊。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伊利集團通過收購、兼並、資產重組、託管等方式先後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河北、陝西、廣東、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在此基礎上,伊利集團還將投巨資進行新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伊利新工業園區將引進國際一流的設備和技術,生產高附加值的各類奶製品。新工業園區本著奶源基地、市場建設和工業園區同步發展的原則,並在規劃設計和技術裝備上實現諸多創新和提升。新工業園區將參照GMP的工藝要求和工藝要點,使人流和物流實現有序,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在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序將採用機器人操作,整個生產、物流過程實行微機全自控等等。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建成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此園區的建設將為伊利進入世界乳業20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天的伊利集團,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提出「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推行「以人為本、制度為保障、團隊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業文化,以不斷創新、追求人類健康生活為己任,力爭實現2012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宏偉目標。
①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
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和原奶四大事業部,所屬企業八十多個,生產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等39類產品6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七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一直穩居全國前三位。
2004年,伊利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35億元,比上年增長38.67%;資產總額達到48.5億元,同比增長19.86%;實現利潤總額3.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81%;凈利潤2.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1%;實現每股收益0.61元。從2003年至今,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一直以強勁的實力領跑中國乳業,並榮登2002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百強榜首。
截至2004年上半年,伊利集團連續兩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並連續六次入選「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連續兩次進入前十名;同年,作為國內僅有的兩家企業,伊利和海爾躋身中國市場人氣最旺品牌十強,並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伊利以127.87億元的品牌價值列38位,位居中國食品業首位。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七月被評為「30」指數樣本股。2002年初,被和訊網評為全國十家最受投資者尊重的上市公司之一。伊利股份憑借良好的業績和高速的成長性已成為證券市場公認的藍籌績優股。
1999年,「伊利」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伊利集團在全國食品行業首家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在國家乳品檢測中心市場抽檢中,連續多年產品的合格率為100%。公司榮獲中國質量管理協會授予的「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質量效益型企業」。 2000年9月,伊利集團又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
2002年,伊利純牛奶在乳品行業獨家獲得《質量安全國家標准合格產品》證書。同年,伊利集團所屬的液態奶事業部首先通過了國際食品行業中通行的HACCP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乳品行業第一家實現食品安全有效監控的企業。2003年初,伊利集團所屬冷飲事業部、奶粉事業部、原奶事業部也全部通過第三方審核,在國內食品加工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2003年12月,伊利集團獲得了素有「綠色壁壘通行證」之稱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資格認證證書,標志著伊利集團已經成功得到進軍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為實現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為中國證監會批準的七家增發股票的公司之一,增發了近5000萬股A股,成功募集到資金8億元,為伊利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建立全國性物流配送體系和現代化營銷體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伊利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大草原、黑龍江杜爾伯特大草原,保證了伊利產品的天然品質。伊利在奶源建設方面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創舉,率先實行「公司+農戶」的方法,建立「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經營模式,從而保證了優質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團先後為奶源基地累計投入8億多元,建標准奶站、奶牛小區,並引進了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全自動擠奶機和原奶質量檢測分析系統,使奶源基地建設與管理向現代化方向邁進。伊利集團從2003年全面啟動現代化的牧場園區前期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這個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奶牛的養殖規模和品質,由現在的大群體小規模向小群體大規模轉變,走科學化、規范化、集約化的奶牛養殖道路,建立更加穩固的高質高產奶源基地,從而為中國乳業的奶牛養殖、優質奶源基地建設開創了全新的模式。
優質的產品,不光要有優質的奶源,更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研發體系。1999年以來,伊利集團先後投資8個多億,全面啟動乳業技術改造工程:投資2.6億元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超高溫滅菌奶生產基地,全套引進了當前世界先進水平德國GEA牛奶無菌加工設備,瑞典利樂超高溫滅菌奶包裝線,全部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投資1.5億元在黑龍江杜爾伯特縣新建目前中國單線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高檔奶粉生產基地;集團研發中心和四個事業部技術中心等二級研發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伊利擁有了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優質的奶源、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二級研發體系是伊利產品質量最堅實的保證。
伊利集團公司不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設帶動了100萬農民脫貧致富,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推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方經濟的騰飛,受到社會的廣泛稱贊。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伊利集團通過收購、兼並、資產重組、託管等方式先後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河北、陝西、廣東、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在此基礎上,伊利集團還將投巨資進行新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伊利新工業園區將引進國際一流的設備和技術,生產高附加值的各類奶製品。新工業園區本著奶源基地、市場建設和工業園區同步發展的原則,並在規劃設計和技術裝備上實現諸多創新和提升。新工業園區將參照GMP的工藝要求和工藝要點,使人流和物流實現有序,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在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序將採用機器人操作,整個生產、物流過程實行微機全自控等等。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建成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此園區的建設將為伊利進入世界乳業20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天的伊利集團,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提出「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推行「以人為本、制度為保障、團隊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業文化,以不斷創新、追求人類健康生活為己任,力爭實現2012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宏偉目標。
伊利榮譽
2006年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
2月12日,商務部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舉辦「中國品牌之路」主題晚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晚會震撼發布「2006年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評比結果。伊利、海爾等國內著名企
業以絕對的人氣獲得該項大獎。
2006年20大人民社會責任獎
2月3日,人民大會堂, 來自內蒙古的伊利集團由於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品牌影響深入
民心,獲得「人民社會責任獎」殊榮,成為內蒙古唯一一家獲獎企業。
人民信賴品牌獎
2月3日,人民大會堂, 來自內蒙古的伊利集團由於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品牌影響深入
民心,獲得「人民信賴品牌獎」殊榮,成為內蒙古唯一一家獲獎企業。
2006最佳企業公眾形象
2007年1月2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搜狐聯合主辦的 「2006企業
公眾形象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伊利集團榮獲「2006最佳企業公眾形象」大獎
2006年最具責任感企業
2007年1月26日,由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新聞周刊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企業
社會責任國際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伊利集團、英特爾、摩托羅拉
等12家國內外著名企業榮獲組委會頒發的「2006年最具責任感企業」大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業龍頭企業
2007年1月23日,由中央黨校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 隆重
舉行,伊利集團榮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業龍頭企業」稱號。
2006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
2006年12月21日,由中央電視台、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環球企業家》雜志社
聯合主辦2006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活動中,伊利集團榮獲「最具社會責任企業」
2006中國農業網站100強
12月20日,由農業部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主辦的「推進
農業信息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高層論壇暨「2006中國農業網站100強」頒獎
盛典在中央電視台梅地亞中心盛大召開。會上,包括我公司在內的8家企業網站榜
上有名,被評為「2006中國農業網站100強」。我公司將繼續以「關注新農村建設,
聚焦農業信息化」為己任,繼續在農業信息化更好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中
貢獻自己的力量。
2006年社會責任特別貢獻獎
12月17日,伊利集團榮獲了由南方報業集團頒發的「社會責任特別貢獻獎」
2006年生活用品行業誠信企業大獎
12月10日,伊利榮獲由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國家機構行業協會聯合頒發的「
2006年生活用品行業誠信企業大獎」。
2006年「最佳企業公民」大獎
12月6日,伊利榮獲2006年「最佳企業公民」大獎,這是伊利連續第二次獲得該獎項,
這也是中國乳業中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2006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案例獎
2006年11月19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
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暨2006年
度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廳隆重召開,本年度中國企業在企業文化領域的
各項大獎也隨之浮出水面。我公司獲得2006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案例獎。
2006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團榮獲「2006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2006卓越表現
獎之年度企業公民」兩項大獎。
2006卓越表現獎之年度企業公民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團榮獲「2006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2006卓越表現
獎之年度企業公民」兩項大獎。
2006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影響中國企業文化建設成功案例發布暨2006全國企業文
化建設工作年會」在貴陽召開,我公司榮獲「2006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成為本年度中國乳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6年中國信息化創新百強TOP100企業
2006年9月21日,在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推廣應用組、信息化推進司和全國企業信息化
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中國電子學會企業信息化專委會和每周電腦報主辦的「TOP100
『中國企業IT應用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會上,伊利集團被評為「中國信息化創新
百強TOP100企業」。
2006年中國大學生至愛品牌之冰淇淋品類
2006年8月25日,伊利榮獲 由中國經營報頒發的「 2006年中國大學生至愛品牌之冰淇
淋品類」。
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獎
2006年6月16日,在品牌研究權威機構「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06年中國500最具
價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集團以152.36億元的品牌價值再次蟬聯行業首位,超出第二
名60多億元,進一步拉大了品牌優勢。
2005CCTV年度最佳僱主
2005年12月29日,「2005CCTV中國年度最佳僱主」榜單正式揭曉,伊利集團入選年度
十大僱主,成為乳品企業中唯一的入選品牌。全球競爭力組織2005中國上市公司競爭
力乳類企業第一名。
2005年度中國營銷大獎
2005年12月7日,由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聯合主辦的「2005中國十大營銷事件、人物、
專家評選」在廣州揭曉。伊利集團獨獲事件特別大獎和營銷人物兩項殊榮。
2005第二屆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行為獎
2005年12月1日,由21世紀報系及國內外專業機構共同評選的「第二屆中國最佳企業公
民行為獎」在北京揭榜,伊利集團當選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行為中「2005年最負責任的
企業」。
❺ 呼倫貝爾養肉牛
牛生長適宜溫度為10-25℃,因採用封閉式舍內拴養,所以要求圈舍採光、排水、通風及保溫性能良好,便於實施消毒、通風換氣、調節舍內溫度及濕度、驅蠅滅鼠等,同時要求周圍無噪音、無水質及空氣污染。 山東誠達牧業肉牛養殖基地提供全面的肉牛養殖技術及肉牛價格、肉牛飼養、肉牛行情、肉牛市場等技術服務!包括養牛技術、養牛業、怎樣養牛、如何養牛、酒糟養牛、養牛知識、養牛行情等欄目為養牛戶、養牛場、養牛基地提供養牛行情、養牛效益的分析。服務於養牛業!
我場有專用運牛羊車輛,肉牛30頭以上,肉驢30頭以上,種羊50隻以上(1000公里之內)全部免費送貨到家。
❻ 海拉爾歷史變遷
海拉爾的名稱是因河而來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間,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邊的軍事重鎮。因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而被稱為呼倫貝爾城,是《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簽定後大清帝國北部的重要門戶。為捍衛1 000公里長的中俄邊界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呼倫貝爾城所處的地埋位置,使其發揮出巨大的輻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齊齊哈爾、黑山頭、古北口、張家口、庫倫(今烏蘭巴托)、阿爾山、吉拉林等數條可通車馬的道路。當年草原上盛況空前的甘珠爾廟會就是依靠這些古道暢通而促成的。20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通車,俄、日、德、美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入,這里進入新的商貿發展時期,在呼倫貝爾城外開辟了貿易市場。1907年被正式辟為對外國人開放的商埠。因修築東清鐵路建立車站時,定名為「海浪」站,是海拉爾的譯音,後來新街開發,海拉爾站的知名度漸漸提高,「呼倫貝爾城」的名稱被取而代之。
❼ 內蒙古自治區耕地利用現狀及分等結果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祖國的北部邊疆,橫跨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區,與8 個省區和兩個國家接壤。北與俄羅斯、蒙古國交界;西與甘肅省毗鄰;東連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南接陝西、山西、河北三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理坐標為:東經97 °10ˊ~126 °12ˊ,北緯37 °30ˊ~53 °20ˊ。東西跨經度29 °02ˊ,長達2400千米,南北跨緯度15 °50ˊ,最寬處約1700千米,國境線長4200千米,土地總面積115.51萬平方千米,約占我國疆土總面積的八分之一。
1 自然和社會經濟概況
1.1 地貌
大地貌由東向西或從南向北呈現平原、山地與高原鑲嵌排列的帶狀分布。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橫亘於中部,東部與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相連,西部與南北走向的賀蘭山遙相呼應,構成大地貌的「脊樑」及自然條件地域差異界線,把自治區分成山帶外側的內蒙古高原,山帶內側的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土默特-河套平原,中間山地丘陵地帶,嶺東丘陵平原區,西南黃河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高原面積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1.2%,山地佔20.8%,丘陵佔18.24%,平原佔8.5%,河流湖泊水面佔1.26%。
1.2 氣候
內蒙古主要氣候特徵一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熱,春溫驟增,秋溫劇降,寒暑變化劇烈,年較差和日較差大,熱量偏低,無霜期短,熱量資源能滿足一年一熟制的需要;二是降水少而集中,地區分布不平衡,變率大,保證率低,東西部差異明顯;三是乾旱、風大、沙多,不僅是土地利用和農牧業發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也為農牧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四是雨熱同期,秋溫和降水有效性高。年日照時數在2500~3400 小時,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60千卡/平方厘米,氣溫年較差在34~36℃,日較差在12~16℃之間。主要農業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6℃,大興安嶺北部年均氣溫低於-4℃,西部地區的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盟年均氣溫6~8℃。全區≥10℃積溫在1800~3000℃之間,無霜期80~150天。大興安嶺北部地區≥10℃積溫低於1400℃。境內年降水量在150~450毫米之間,多集中在每年的7、8、9 三個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75%。大興安嶺東部年降水量在400~500 毫米。嶺西大部分地區低於350 毫米,西部地區在150~350毫米,最西端的荒漠區在25~50 毫米。年蒸發量在1000~3000 毫米,是降水量的3~5倍,全區大部分地區冬春盛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大風日數超過15天,個別年份在40天左右。
1.3 土壤
內蒙古土壤分布規律是:東北向西南沿經向依次為:黑土-暗棕壤-棕色針葉林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呈弧形地帶分布;南北沿緯向依次為:褐土-栗褐土-黑鈣土-暗棕壤-灰色森林土呈緯向地帶分布。此外,還有非地帶性土壤,如草甸土、潮土、鹽土、鹼土、風沙土等分布於全區各地相應的地形部位。
1.4 資源
內蒙古境內水資源分布與地貌、降水條件密切相關,大體上自大興安嶺以東,陰山山脈以南以及呼倫貝爾高原區屬外流區域,主要由嫩江、額爾古納河、西遼河、永定河、灤河、黃河等六大水系組成,流域內河網較發育,水資源較豐富;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阿拉善高原區屬內流區域,主要由烏拉蓋河、塔布河、黃旗海、岱海等水系組成,流域內河網不發育,水資源短缺,並且有相當面積的無流區。全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2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58條;大小湖泊1000多個,多為內陸湖,集中分布在西遼河平原、內蒙古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水面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7個。全區現有地表水資源約370.96億立方米,在地區分布上具有自東北向西南遞減的規律。東北部約占總水量的88.6%;中西部地區僅佔11.4%。此外,黃河過境水量年均315億立方米,內流水量19.50億立方米。按地下水儲量和埋存條件,境內大體可分為豐水區和少水區兩類。全區地下水淡水凈儲量為137.89億立方米。
1.5 社會經濟情況
據2000年統計,全區總人口為2372.4萬人。其中:市鎮人口1001.1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42.20%;鄉村人口1371.30萬人,佔57.80%。農業人口1535.4萬人,佔64.72%;非農業人口837.0萬人,佔35.28%;鄉村勞動人口695.46萬人,佔29.31%;農業從業人員463.0萬人,佔19.52%。國內生產總值1401.01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872元,農牧民家庭人均收入2038元;工業生產總值556.2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3.16億元。糧食總產量1241.88萬噸,平均單位面積產量2800千克/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油料產量116.37萬噸,甜菜產量141.28萬噸,瓜類產量161.68萬噸,蔬菜產量759.87萬噸。年末牲畜總頭數4912.0萬頭(只),肉類總產量143.40萬噸,奶類產量82.99萬噸,禽蛋產量24.41萬噸。年末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350.25萬千瓦,機電井數量28.09萬眼,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7.17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75.69萬公頃,農村牧區用電量21.30億度,化肥施用量74.75萬噸。
2 耕地利用現狀
2.1 利用結構
據2000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統計,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總面積11550.92萬公頃,其中農用地9569.58萬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2.85%;建設用地165.84萬公頃,佔1.44%;未利用地1815.50萬公頃,佔15.71%。農用地中耕地759.16萬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57%;園地7.20萬公頃,佔0.06%;林地2048.79萬公頃,佔17.74%;牧草地6660.71萬公頃,佔57.67%;水面93.72萬公頃,佔0.81%。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4.65萬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99%;交通用地33.50萬公頃,佔0.3%;水利設施用地17.69萬公頃,佔0.15%。草地是內蒙古的基本土地利用類型,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7.67%,其次為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別佔17.47%和15.71%。
2.2 利用特點
2.2.1 土地利用宏觀成帶性
內蒙古地區土地利用在空間上突出的表現為宏觀成帶性分布規律,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是一條十分重要的農牧林界限。山地以東、以南地區為農牧林交錯用地類型區,山地以北、以西為牧業用地類型區,西遼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為農耕地集中分布區,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山地及大興安嶺北端為林業用地類型區。由於地貌及地表物質的局部差異,土地利用同時表現出次一級的帶狀分布。如赤峰、通遼地區以西遼河平原為中心,呈半環狀結構;烏蘭察布、巴彥淖爾、呼和浩特、包頭地區由於陰山東西延伸,土地利用呈現出南北更替的帶狀規律;鄂爾多斯、烏海地區表現出自高原腹地牧業用地,依次為沙地-丘陵農牧交錯用地-沿河平原農業用地的帶狀分布規律。
2.2.2 土地利用的地區差異性
內蒙古土地利用結構地區差異非常明顯,而且用地布局、方式以及生產水平地域間都有較大的差別。就各盟市土地利用數量結構看,表現為阿拉善盟、烏海市難利用地——草地型,錫林郭勒盟——草地利用型,呼倫貝爾市——林地-草地利用型,興安盟、赤峰市、鄂爾多斯市——草地-林地-耕地利用型,通遼市、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包頭市——草地-耕地-林地利用型,呼和浩特市——耕地-草地-林地利用型6種明顯的類型差異。從利用方式和效益方面看,耕地的耕作方式東部區以大田壟作為主,中、西部地區以條播為主;農作物品種東部區以大豆、玉米、高粱、穀子、小麥、油菜為主;中部區以小麥、玉米、馬鈴薯、莜麥、胡麻為主;西部區以小麥、玉米、油葵、甜菜為主。東部區由於雨水較多,土質較肥沃,生態環境相對較好,即使旱作產量也較穩定,而且效益較高,成本較低;中部區由於地上、地下水都比較貧乏,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生物產出水平不僅低,而且極不穩定;西部區降水量小,屬無水即無農業區,但有得天獨厚的黃河過境水,凡有澆灌條件的耕地或人工草地,生物產量高且穩定,可成本相應要比中部區高。
2.2.3 土地利用的農牧林交錯性
農牧林交錯區位於種植業用地區和牧業用地區之間,是種植業向畜牧業的過渡地帶,共有旗(縣、市、區)16個,土地面積約佔全區總面積的14.9%,耕地佔全區耕地面積的23.4%。這種土地利用的農牧林交錯,表現在宏觀上由於氣候的半乾旱性,中觀上地貌的梁原性,微觀上物質的多樣性,以及人口的蒙、漢多民族居住性,由於氣候、地貌、土壤、人口、民族構成的交錯,決定了宏觀-微觀的農牧林交錯帶與交錯區。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斑塊分布的特徵,即農林、農牧、農牧林多種類型的交錯。
2.2.4 牧草地、未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利用表現出宏觀原始性
內蒙古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土地利用一直以牧用為主。近一百多年來,雖然農業從不同方向向草原滲透,但由於歷史、自然條件及民族習俗等種種原因,目前的土地利用結構仍然以牧草地利用為主,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7.67%,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其次是未利用地,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5.71%,表現出土地利用的原始性。
2.2.5 人均用地佔有量的總體富裕性和地區差異性
全區2000年人均土地面積4.8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32公頃,人均林地面積0.86公頃,人均草地面積2.81公頃,均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內蒙古土地人均佔有量總體的富裕性預示著土地的可開發潛力還較大。從地區看,全區各盟市人均土地可劃分出四個數量級,即人均0.67公頃以下,有呼和浩特市、烏海市、包頭市;0.67~6.67公頃,有赤峰市、通遼市、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興安盟;6.67~66.67公頃,有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66.67公頃以上只有阿拉善盟。可見,人類開發土地與人口密度有很大關系。
2.2.6 土地利用率高,土地生產效益低
全區已利用土地為9735.42萬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4.29%。其中農業用地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2.85%,非農建設用地佔全區用地總面積的1.44%,未利用地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5.71%。土地利用率比全區平均利用率(74.2%)高10個百分點,但土地生產效益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土地的單位面積產值,內蒙古為1212.73元/公頃,全國為2516元/公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8.20%。
3 農耕地分等結果分析
3.1 分等結果
據2003年進行的農耕地分等結果,全區耕地總面積為7591634.08公頃,共分為12個等別。其中一等耕地有3529726.56公頃,佔全區總面積的46.49%;二等耕地有1564225.25公頃,占總面積的20.60%;三等耕地有763148.87公頃,占總面積的10.05%;四等耕地有657021.29公頃,佔8.66%;五等耕地有348677.24公頃,佔4.59%;六等耕地有308345.82公頃,佔4.06%;七等耕地有223104.53公頃,佔2.94%;八等耕地有107440.85公頃,佔1.42%;九等耕地有59628.15公頃,佔0.79%;十等耕地有18468.52公頃,佔0.24%;十一等耕地有10622.42公頃,佔0.14%;十二等耕地有1224.58公頃,佔0.02%。
3.2 等別分布特點
(1)全區四等及四等以上農用耕地面積1734542.40公頃,占農用耕地總面積的22.85%;三等及三等以下農用耕地面積占農用耕地總面積的77.15%。表明自治區農用地總體質量不高,多為中、低產田。
(2)高等別的農用地集中分布在河套平原、西遼河平原、土默川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及城郊結合部,以及黃河、西遼河、嫩江及其支流沿岸,佔全區七等及七等以上耕地面積的90%以上。是全區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力高,水資源豐富,農田基本建設好的水田、菜地和水澆地的集中分布區。低等別的農用地境內分布比較普遍,較集中的有大興安嶺南端山地、老哈河-教來河中上游丘陵台地、陰山南北丘陵台地、准格爾-和林格爾黃土丘陵及鄂爾多斯高原區,主要為無灌溉條件的旱耕地及坡耕地。
(3)從地域組合結構看,東部區農用地總體質量高於中西部地區,灌溉區高於旱作區;大興安嶺—陰山山脈為界,農用地質量東、南旱作區高於西、北旱作區。河套平原、西遼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土默川平原7~12等耕地面積5924119.93公頃,佔全區7~12等耕地總面積的79.64%;城郊結合部7~12等耕地面積27353.81公頃,佔全區7~12等耕地總面積的6.51%;黃河、西遼河、嫩江及其支流沿岸地區7~12等耕地面積7370.05公頃,佔全區7~12等耕地總面積的1.75%。
(4)從地域組合特點分析,全區好的和較好的耕地集中分布區的基本特點:①地形普遍平坦,土層深厚;②土壤質地多為壤質或偏黏性質,有利於耕作和土壤保肥;③原始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耕性較好,有利於農耕作業;④水資源條件,水利設施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水平較高;⑤農業歷史較為悠久,使用者有良好的培肥土地的習慣,使耕地已進入良性循環的使用階段。
3.3 等別的影響因素
3.3.1 農耕地受土地限制因素的影響
全區農耕地等別限制因素主要有:有效土層厚度、地形坡度、有機質含量、土壤質地、水利條件等。不同的土壤類型、有效土層厚度、地形坡度、有機質含量、土壤質地、地勢及水利條件等,都是造成農耕地等級差別的因素。
3.3.2 農耕地受自然質量因素的影響
由於全區從西到東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資源差異很大,如土地資源的多樣性,氣候的逐變、熱量遞增、水資源佔有的不均勻性,都是造成農耕地等別的差異。
3.3.3 農耕地受管理方式和經濟水平的影響
分等中有一個重要環節是土地經濟系數的計算。土地經濟系數是土地投入與產出水平的一個檢驗,不同的農業生產者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經營方式,因不同的經濟生活水平,對土地的投入也各不相同,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文化素質的差異,都是造成農耕地等級差別的原因。
4 農耕地在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農耕地耕作粗放,產量低而不穩
由於自然條件以及沿襲下來的廣種薄收、粗放經營的習慣,所以農用地科技含量較低。主要表現在耕地中旱作地多、低產田多、坡耕地多,由於風蝕、沙化、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低下,耕地產量低而不穩。
4.2 農業生態條件惡化
多年來由於對自然資源利用的不合理,亂墾、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風蝕沙化加劇,大部分旱地缺乏必要的耕地保護措施。使農田土壤劣質化,水分、養分嚴重失調,肥力下降。據調查,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20年,土壤有機質、全氮降低30%以上,速效鉀降低20%以上。遇災就減產,生態系統極其脆弱。由於土地生產力低而人口不斷增加,集約利用水平低,只有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形成了生態和經濟的惡性循環,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4.3 旱地農用投入少,農田基本建設滯後
對農田的物質和能量投入偏少,每年施農家肥料的面積約占播種面積的2/3左右,而且畝施用量少,僅1000千克左右,每畝使用化肥8千克左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全區水資源短缺,90%的耕地無灌溉條件,典型的旱作農業區。長期以來,對旱地農業特點認識不足,在水源缺乏、坡耕地多的旱農區沒有把擴大水澆地作為改善生態條件的主攻方向,而忽略了以「蓄水、保土、養地」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所以大部分旱地沒有得到根本治理,農業水利設施條件無明顯改善,旱地農業生產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4 種植結構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多年來種植業內部結構變化不大,糧豆作物和經濟作物比例始終懸殊,經營觀念不能緊跟經濟發展的速度,大部分農民對種植品種、種植技術等新的經營方式不能很快接受,所以對發展農村商品經濟、活躍市場,起到一定的限製作用。
5 合理利用農耕地的對策
5.1 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兼顧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做到近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結合。對風蝕、水蝕嚴重和坡度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合理規劃,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保護生態,發展農區畜牧業,突出抓好產業化,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調整產業結構。
5.2 增加農業投入
針對全區農耕地存在的問題,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資金、勞力、科技等。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合理利用土地,鼓勵農民在培肥地力上下功夫,科學使用化肥,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認真貫徹國家《耕地保護》條例,嚴禁濫佔耕地。努力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科學種田水平。
5.3 搞好農田基本建設
在廣大旱作區,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挖掘水資源潛力,旱改水;在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推行等高耕作種植技術,建設等高田,有效攔截天然降水,努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突出解決「旱」的問題。
5.4 發揮區域優勢,建設專業化生產基地
根據全區的水域特點分區布局,突出抓好優勢作物,一是建立優質水稻基地;二是建立優質馬鈴薯基地;三是建立優質玉米基地,四是建立優質蔬菜基地。通過對全區農耕地分等,把土地自然和經濟兩方面屬性進行綜合評定,目的是為農村地籍管理,農用地的使用流轉、確定農用地征地補償、土地使用稅及合理利用農耕地,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為全區的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5.5 為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供依據,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提供依據,為城市建設徵用土地及其補償提供合理標准。
❽ 新疆烏魯木齊市市場調研(最新)
富眾口口香小吃車真的暢銷全國及國外:我只知道有銷往泰國普洱的,口口香小吃車就好像一個飯店,一般吃喝、休閑小吃都能製作,真的有四大系列、五大優勢。例如四功能小吃車可以製作如下菜餚:一、秘制燒烤系列:烤翅、烤串、烤魚、烤果品蔬菜等。二、葯膳涮燙系列:正宗麻辣燙、養生火鍋、酸辣粉、擔擔面、桂林米粉、過橋米線、關東煮、安徽板面,各種肉類,蔬菜類等。三、休閑油炸系列:麥肯炸雞、雞腿、雞塊、雞翅、雞柳、薯條、漢堡骨肉相連、油條、油餅、奇香脆牛肉丸,肉串,菜串等。四、韓式鐵板系列:韓式鐵板燒、鐵板魷魚、黃鱔、牛柳、墨魚仔、茄夾、雞蛋灌餅、煎餅、鐵板炒飯、台灣手抓餅,炒小菜等。絕對有以下五大優勢:優勢一: 品牌優勢,強力全方位立體宣傳「富眾口口香多功能小吃車」強勁的品牌效益,確立其在燒烤行業的領袖地位,成功的總結出一套科學經營模式,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富眾多功能小吃車可以給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總部可對投資者進行免費全面的營銷和技術指導。加盟者在投資後將不斷得到總部的最新小吃技術的升級服務。口口香小吃系列的原材料均可在投資者當地購買,從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在各類小吃遍布的今天,豐富的品種與誘人的口味是富眾口口香小吃車成功的秘訣。我們花巨資在電視、雜志、報紙、各大門戶網站等進行強勢立體宣傳,使富眾口口香小吃車家喻戶曉,滿城飄香,深入人心!優勢二: 迷人口味,形成固定消費群體「富眾口口香小吃車」數十種特選配料,烤出的肉串色澤金黃香氣誘人。入口奇香四溢,回味無窮,吃後上癮,正是撐破肚子還想吃。刷上「味美香香油」烤制時香飄幾十米,誘人食慾,一次品嘗即成回頭客。幾百個葷素品種任你變換花樣口味,天天好生意優勢三: 一機多用,品種全,經營靈活靈活多變的經營模式「富眾口口香小吃車」總部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使口口味美香的選址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適合在商場、超市、社區、學校、旅遊景點、小吃街等場所設攤位或開店經營。富眾絕佳的口味和靈活多變的產品讓加盟投資者一開業就盈利,在短期收回投資,實現致富當老闆的夢想。 投資少、設備全,……作技術、……資料、教學光碟,您只需少量的投資,一個幾平米的攤位,即可營業。優勢四: 可烤,可炸,可涮燙,可鐵板燒該多功能小吃車燒烤時無油煙,不飛灰,綠色環保,干凈衛生,催人食慾,環保節能,一機多用。燒烤,油炸 ( 涮燙 ) 鐵板燒同時經營,品種多,風味全,為不同口味的消費者提供干凈衛生,綠色獨有的休閑美食,大賺眾人財。優勢五: 設備先進,燒烤小吃行業重大突破富眾口口香多功能燒烤小吃車,是我國休閑小吃業重大突破,它是目前我國唯一將燒烤,油炸(涮燙),鐵板燒有機融合為一體的休閑小吃設備。它通過爐體結構合理的設備,將燒烤時炭火的余熱用於油炸或涮燙,不僅節省了燃料成本,而且經營品種全,成倍的利潤增長,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市場竟爭力。倡導健康、美味、快樂,讓「大俗」的小吃以「大雅」的姿態在中國美食的舞台上嶄露頭角。真的銷往全國,可以發貨到: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福州市合肥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寧波市廈門市 成都市 大連市 濟南市 青島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武漢市廣州市深圳市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西安市石家莊太原市 南昌市 鄭州市 武漢市 長沙市海口市廣州市南寧市昆明市貴陽市成都市西安市拉薩市 銀川市 蘭州市 西寧市 新疆烏魯木齊市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2.河北省: 保定市秦皇島 唐山市邯鄲市邢台市滄州市承德市廊坊市衡水市張家口山西省:大同市陽泉市 長治市 臨汾市 晉中市 運城市 晉城市 忻州市 朔州市 呂梁市內蒙古:呼倫貝爾包頭市赤峰市烏海市通遼市 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巴彥淖爾 遼寧省: 盤錦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鐵嶺市 錦州市丹東市遼陽市葫蘆島阜新市朝陽市營口市 吉林省: 吉林市通化市白城市 四平市 遼源市 松原市 白山市 黑龍江省: 伊春市牡丹江大慶市雞西市鶴崗市綏化市 雙鴨山七台河 佳木斯 黑河市齊齊哈爾市江蘇省: 無錫市 常州市 揚州市 徐州市 蘇州市連雲港鹽城市淮安市宿遷市鎮江市 南通市 泰州市浙江省: 紹興市 溫州市湖州市嘉興市 台州市 金華市 舟山市 衢州市麗水市安徽省:蕪湖市亳州市馬鞍山 池州市 淮南市 淮北市蚌埠市 巢湖市 安慶市 宿州
❾ 請哈爾濱人回答。謝謝……
涮的話就去宏鳴,但不常涮,一年能去個兩三次。但經常作湯,羊肉蘿卜、羊肉酸菜。
我家在香坊萬千百貨這,通常是去香坊的清真寺買,或是在革新地下的皓月家買。
前年有個海拉爾的朋友來哈,帶來的羊肉是我吃過最好的,在哈爾濱沒吃著過那麼好吃的!
最貴的不知道,皓月是20一斤,兩斤一包的。清真寺是散裝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