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書籍裝幀設計市場調查問卷的內容應該有哪些
對於書籍的薄厚度、紙張類型、排版、以及包裝和受眾的數量(現在已經開始版流行電子書啦,這一點要加進權去)還有價格和收藏價值。再上述的幾個方向上,逐一給予合理的可選項,以及必要的說明。我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主要方向還是要把控在這封問卷的重點目的上,你們的側重點我就不知道了,希望多少幫上你點。
❷ 請問哪裡有英語的市場調查問卷以及報告
我有做一個,在悉尼做的
是關於澳洲本地人對於亞洲文化流入澳洲社會的看法和認知度
你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發給你
但請註明是引用於我們團隊
❸ 文化市場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問卷
級別:新手
2004年12月15日 我覺得你是想說文化產業吧……要麼是產業發展或是整合????
尋找文化產業的中國論說認為:新世紀的一切並不都是新的,然而,盡管不大可能像上一個世紀初那樣醞育出一場"五四"運動,但由新的社會情境和技術手段所帶來的產業化趨勢確實預示了中國文化的新動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是"文化產業"是當代中國最為扎眼的文化場景,其通俗性、商品性和可復制性正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體制和生產/消費方式,它不僅要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政治緊身衣中掙扎出來,也要叛離歷數千年之久的"文人"傳統。理所當然地,也引發了無數的肯定與否定的議說。對於當代中國文化界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論說此一在中國正在崛起而在西方早已說了千言萬語的新型文化。
一
其實,在建設市場經濟的中心任務和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面前,發展文化產業已不是要不要、應不應當的問題,而是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的問題。迄今為止,幾乎全國各省、各大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有的甚至把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作為當代文化系統的一種類型,文化產業的生產與銷售可以從潛在的大眾市場獲取利潤,對它來說,投入產出、供求關系、消費市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直接與盈利這一可見的目的相關;同時文化工業以高新技術為生產手段和傳播媒介,電視、電影、廣播、報紙、書刊、錄音、錄像、光碟、電腦網路、信息高速公路等傳播媒介建立起以都市為中心的范圍幾乎不受限制的傳輸網。巨大的經濟效益與高新技術的參與,使文化產業擁有自我擴張的內在動力和勢頭,可以突破任何延擱與約束而擁有一個廣大的前景。
然而,這決不意味著有關文化產業的一切都是自明的,無需討論的。至少有兩個問題,就緊緊纏繞著中國文化產業:
第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或直接或隱晦地具有價值與政治意義。原則上,它並不一定與現行的政治規范相沖突,但因為它取得了一般商品的形式,因而與長期以來以文化為意識形態、以文化為政治服務的觀念及一整套與之相應的文化體制、文化政策有尖銳沖突。從而,在現行的制度框架下,文化的產業化應當不應當受到一些限制?意識形態的規范與文化市場的要求是否會通?近年來有不少文章是從政治上、意識形態上批判文化產業的。比如1998年《文藝報》開展的有關文化工業的討論中,劉潤為《文化工業論》一文就把文化產業與美國資產階級的腐朽生活方式聯系起來。這種觀點或許極端,但對文化產業的持疑慮和謹慎態度的人卻比較普遍。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說說是:"大眾文化是通俗文化,它是由大批生產的工業技術生產出來的,是為了獲利而向大批消費公眾銷售的。它是商品文化,是為大眾市場而大批生產的,它的成長意味著:任何不能賺錢,不能為大眾市場而大批生產的文化,都很少有地位,如藝術與民間文化。"(1)我們不能說這樣的判斷沒有學理和事實的根據,我們不能用思想僵化、觀念落後來打發這些論者。
第二,與傳統文化相比,文化產業的復制性、模式化的生產方式及其商品性、市場性必獎顛覆我們長期以來建立的文化標准和結構。面對文化產業的強勢擴張,以個體創造為特徵、以文學藝術為範例的文化觀念和行為至少在規模和效益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文化領域發生著空前的結構重組和理想置換,這理所當然地引起以人文精神的護衛者自居的知識界的批判。而且,從近年來的不少翻譯論著來看,當代西方文化理論的主題之一就是對文化產業的批判,它把大眾文化帶進學術和思想的視野時,又將其作為問題重重、價值可疑的對象來處理。比如有人指出:"大眾文化是一種標准化的、公式化的、重復和膚淺的文化,它贊美淺薄的,多愁善感的,當下和虛假的快樂,犧牲了嚴肅的理智的,時代賦予的和本真的價值。"(2)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當然不僅只有這樣的產品,但就目前中國不少文化產品的現狀看,我認為絕不能說上述評價是精英分子的保守偏見。因為文化產業確實需要通過媚俗來擴擴展市場,商品邏輯之於它顯然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認為文化的某些領域、某些形式是不可能產業化的,那麼它們之間如何劃界、劃界之後又如何保護受到文化產業挑戰的文化領域和形式等等,就是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不認真對待的。 全面建設市場經濟必然導致文化的產業化,文化的產業化又必然引起從價值觀到人文精神方面的反彈,這就是文化產業遭遇中國的症結所在。可以肯定,隨著文化產業的蔚然發展,有關文化工業的爭論在中國還會繼續下去。我的看法是,進一步的討論要有一個論說方式和思維境域的轉換,從對文化產業的外部評價轉移到文化產業的內部批評,即以文化產業的合法性為前提進行文化產業時代的文化批評?quot;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為當代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在獲得政府認可並支持的背景下,全面否定、拒絕文化工業的觀點至少是越來越沒有市場。而文化資本的內在動力、文化工業的巨額利潤,都會成為文化工業強力發展的保證,使文化工業在不久的未來實際上成為中國文化領域的霸主。在文化工業肯定會急劇擴張的現實情勢下,對文化工業的合理的批判、審慎的矯正,反倒是難能可貴、相當需要的了,這是一種有意義的對抗而不是簡單的拒絕。要健康地發展中國文化工業,就必須注意反對的聲音,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3)簡言之,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政府應加快文化立法和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把文化生產的很大一部分交給市場,給文化產業以必要的通行證;文化生產單位也應以市場為生產導向,徹底打破依賴思想,在競爭中尋求自我發展。雖然目前還遠離這一目標,但照發展的勢頭看,這只是時間問題。真正困難倒是另一方面:如何通過正常的文化批評來校正產業化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偏至,以維護文化應有的精神關懷和價值導向,保護文化系統中不能直接商品化/產業化的文化行為和產品。也就是說,不能因為文化產業在目前還受到限制就拒絕對文化產業的批評,重要的是通過文化領域的內部批判而不是外部的權威壓制來達到政治要求與市場訴求、精英標准與大眾導向的平衡。
二
然而,中國文化產業還缺乏這方面的理論資源,因為有關文化產業的批評從來就不是純粹的文化批評。20世紀有關文化產業(有時被稱作"文化工業"、"大眾文化"、"通俗文化""媒體文化"等等,此處暫不加區別)的理論,最重要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起點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和以伯明翰學派為代表的英國文化研究,雖然它們的思路、方法、結論有很大差別,但它們據以觀察、分析文化產業的視角卻有驚人的一致,概括地說,不是政治的,就是美學的。 首先是強烈的政治意識。法蘭克福學派人物眾多,但除本雅明外,包括扭轉了批判理論的"大拒絕"態度和悲觀主義的哈貝馬斯,都對文化工業都持嚴峻的批判態度。正如該學派的領袖霍克海默說的:"家庭逐漸瓦解,個人生活轉變為閑暇,閑暇轉變成為連最細微的細節受到管理的常規程序、轉變為棒球和電影、暢銷書和收音機帶來的快感,這一切導致了內心生活的消失。"(4)在另讀者熟悉的阿多諾和馬爾庫塞等人的論述中,文化工業產品具有同質性和可預見性,比如電影一開始,有經驗的觀眾就可以猜到它的結局;只要聽到通俗歌曲的前幾個音符,聽眾就可以想到隨之而來的旋律。文化產業的可復制性、平面化、模式化等通過提供一定的滿足手段,把大眾的視野局限在那些能夠在現存體制內獲得實現的政治和經濟目標上,阻礙大眾政治想像力的形成,為現存秩序再生產"順從一致"。在他們看來,文化產業基本上等同於法西斯主義那種控制大眾意識的效果,阻礙著社會生活中導向自由和幸福的潛力能。
英國文化研究的起源較為復雜,它對通俗文化的"細繹"來自其老師利維斯,其意識形態概念來自馬克思主義。伊格爾頓評論說:"它審視物質媒介和意義之間的關系,並因此人間從意識形態批評家對形式的關注中學到東西,它把唯物主義直接帶入敵入的領域,也就是說帶入首先被看作唯心主義建構的'文化'之中,因為辯護者們把文化看作這個墮落的世界的最後一個精神'堡壘'。這樣就使馬克思主義批評更加銳利。"(5)早期的湯普遜、威廉斯、霍加特等人都特別強調通俗文化中的"感覺結構"是如何與統治階級的文化觀念對立的。湯普生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中具體論證,工人階級的出現不再是經濟力量的消極反映,而是積極的、富於反抗的"文化過程"。20世紀70年代後,法國新馬克思主義者阿爾都塞的影響波及英倫。據阿爾都塞看來,意識形態既不是某一階級特有的信仰系統,也不是與真實、科學的知識相矛盾?quot;虛假意識",而是"個人同他所存在於其中的現實環境的想像性關系的再現。"是人們可以藉以"闡釋、感知、經驗和生活於他們置身其中的物質條件裡面"的思想構架。也就是說,意識形態是我們意識與經驗的基礎,它從外部建構了我們的"本質"或"自我",所謂"主體性"不過是意識形態塑造的結果。此一觀點迅即被伯明翰學派運用於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關於意識或主體性的歷史形態的,或者是我們藉以生存的主體形態,甚或用一句危險的壓縮或還原的話說,是社會關系的主觀方面。"(6)比如廣告就被認為是意識形態,它不斷地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為基礎的階級差別,而是在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費方面所形成的差別,因此社會身份就不是我們生產什麼的問題,而是秩消費什麼的問題。廣告產生了各種主體,這些主體又反過來隸屬於廣告的各種含義以及廣告的消費模式。
雖然以意識形態為分析大眾文化的基本模式,但在如何評價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上,英國文化研究又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變化。阿爾都塞的觀點象一切結構主義一樣,過分強調"結構的整體"而犧牲了過程和具體經驗的復雜性,忽視了文化生活中的人的作用。注意及此,"葛蘭西轉向"隨之發生,它一方面避免德國批判理論以及法國結構主義的中難以忍受的對大眾文化的傲慢態度;另一方面又克服了初期文化主義的大眾主義。葛蘭西的"文化霸權"概念所欲描述和解釋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文化與饈緞翁
❹ 市場調查問卷模板
很簡單,去問卷星網站注冊個號,就可以了,還有其他網站,網路搜一下調查網站都有的,不過我覺得問卷星這個比較好。
我記得這個網站有個導出word文檔的功能,可以把問卷保存在電腦上。其實你可以做一個問卷頁然後發鏈接給人家做,這樣網站才會給你統計分析結果,下載到電腦上發的話,到時就要自己統計了。
❺ 求一份英國商科碩士畢業論文的調查問卷
英國商科碩士畢業論文的調查問卷
你具體調查問卷格式,還有想問的內容是什麼
還是要我們幫你設計
❻ 哪個市場調查問卷平台最好用,包括國外的
國外的有surveymonkey,國內的就是問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