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SWOT的分析方法來說航空運輸市場
因為我不是從事相關的行業的,我只用簡單的事項說明一下SWOT的分析方法:
優勢:專運輸屬時間短 劣勢:運輸費用高
機會:快速增長的物流運輸行業,對於時間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給航空運輸帶來了新的挑戰
威脅:高鐵事業快速發展,在成本上給航空運輸帶來潛在的威脅
如果熟悉相關的航空運輸行業,可以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SWOT分析
❷ 我國航空運輸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
在此我想從三個方面就中國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首先,中國民航發展現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民航事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間發展還是比較迅速的,在十五期間的發展可以用8個方面概括:
1、航空運輸保持了較為快速的增長。在去年全行業航空運輸總生產量達到261億噸公里,十五期間年增長是15.3%,比九五期間加快了3.9個百分點,旅客運輸1.83億人次,年增長13.1%,比九五增加9.9個百分點,貨運總數307萬噸,年增長13.8%,與九五基本持平。十五期間通用航空生產累積33.7萬小時,年均增長11.7%,比九五期間加快了7.4個百分點。
2、安全質量穩步提高。十五期間運輸飛行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0.29%,比九五期間降低了0.39%,通用飛行萬小時事故率是0.06%,比九五降低了0.12%。2005年航班正常率為82%,比2000年的時候提高了4.6個百分點。
3、經濟效益可以說基本良好。在十五期間全行業利潤總額100億左右,比九五增長156%,在這期間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包括非典和美國9.11以後受到一些影響。05年正班客座率達到70.5%,載運率76%,比03年增長10.3%和7.7%。
4、基礎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十五期間,完成機場建設項目73個,2005年末運輸機場142個,比2000年增加21個,空管系統運行保障能力明顯增長。2005年保障飛行245萬架次,比2000年增加140萬架次,航油供應290萬噸,儲油能力達到160萬立方米,03年230萬噸,增加了38萬立方米。航線網路不斷擴大,從這個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國民航已經通航33個國家75個城市,國際航線達到233條,在國內通航132個城市,一共1024條,包括兩個特別行政區,運輸機隊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我們國家航空運輸機隊527架,到05年達到863架,中國運輸機隊已經到了900多架。機隊基本構成62%是波音飛機,另外空客以及其他公司的飛機佔到38%。
5、科技教育取得較大的進展,科研體系初步形成。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特別是中國民航業信息化八大工程建設進展比較順利,計算機離港系統基本覆蓋全國的機場,特別是在加入世貿之後,計算機服務系統怎樣履行中國方面的承諾,同時進一步改善整個計算機服務系統,下一步發展和建設當中進一步加強。在去年年底統計數字,05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規模達到2.7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增加比較快,技術水平明顯提高。
6、管理體制平緩轉型。十五期間實現行業體制改革,基本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經濟要求的新型管理體制,經濟性管理政策進一步放鬆,我們現在和國際方面,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進行一些交流,在經濟監管和安全監管方面逐步在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安全監管,包括安全、技術、標准方面的管理進一步加強,確保公眾的安全和航空運輸企業與機場規范有序的運行。在經濟監管方面隨著市場化進一步推進,在經濟監管方面逐步採取放鬆的態勢。
7、國際地位提升。運輸總周轉量在民航國際締約國中的地位由9位提高到第2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機場地位有所提高,我國以高票當選國航組織第一類理事國,航空大國地位不斷確定。
8、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國與98個國家簽訂民航協定,與美國等國家簽署擴大航權方面的協定,在利用外資方面共利用外資7.47億美元,作為民航業是比較小的行業,外資利用力度下一步要加強,基礎設施方麵包括飛機方面。
中國民航業未來發展的展望。十五期間我國民航業發展進入難得的機遇,具有很多有利條件。十五期間社會、政治環境基本穩定,城鄉消費水平快速增長,城鎮化步伐加快,對外貿易和旅遊業持續快速增長,對我國航空運輸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振興,中部崛起和東中西互動,全方位發展戰略實施,交通運輸發揮更大的作用。祖國統一大業,兩岸三通不斷推進,北京、奧運、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重大活動的舉辦,對航空運輸產生旺盛的需求。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將會促進中國通用航空的快速發展和結構的優化。
民航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對航空運輸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十五期間我國民航業還面臨著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空域資源緊張,基礎設施滯後,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和矛盾,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切實加以解決。從初步情況來看和分析,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從十五期間來看是短缺的,機務人員可能需要0.5萬人,機隊人員需要1.5萬人,現在採取相應的措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十五期間中國民航將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轉變增長方式,將確保航空安全為前提,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科技促進民航事業又快又好的發展,提高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的能力。實現實施新一代航空民用系統的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求,為實現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國民航業的發展方向有這么幾年,持續快速的發展,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航空運輸較快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發展解決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以科教興業和人才強業,提高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的保障能力,改善發展環境,積極推進通用航空發展,作為發達國家通用航空可以說是量還是比較大的,美國的飛行人員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儲備,通用航空方面的飛行員美國達到60萬人,對航空運輸有很大的支撐和後備,我們在這方面下一步採取相應的措施,在通用航空進一步發展,為運輸航空做基礎,為整個社會的需求進一步滿足社會的需求和提供更多的服務,在結構方面做了相應的調整。
2、確保安全發展,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民用航空的全過程,堅持安全第一。安全的問題可以說是全球民用航空業永恆的主題,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保證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的安全,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以較高的安全水平保持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3、全面協調發展。優化民用航空結構,統籌國際與國內、干線與支線,以及旅客運輸與貨郵運輸的發展,統籌航空運輸與通用航空的發展,統籌民航事業的發展,統籌航空公司、機場和空管、協調發展。統籌科技教育與生產建設的發展。
4、轉變增長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資源投入、擴大規模轉變為更加註重提高航空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航空運輸的供給,通過轉換機制和改進管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轉變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增長方式。
5、實施科教興業,深入實施科教興業和人才強業的戰略,加強教育培訓和科技創新,在十一五期間要重點解決民航的人才瓶頸問題。重點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創新的能力,為民航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證和科技的支撐。
6、深化改革開放,民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航空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以改革和開放促進我國民航業的發展。以上是民航發展基本的取向。
民航9個方面的目標:1、航空運輸要快速發展。2、通用航空總量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結構要趨於優化。3、基礎事實建設得到加強,保障能力顯著增強。4、體制和法制要基本完善,民航2002年改革以來,包括行政監管體制和政企分開有一個基本的雛形,不是說機場放了,航空公司脫鉤了,我們有一個政府機構就完了,整個航運運行機制和行政監管體制要進一步優化調整。游戲規則,行業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以及法律監管體系,進一步建設和完善。5、基本建成現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前幾年全球因為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和指揮的問題造成空難事情是比較多,在這方面特別是中國民航業如何進一步盡快建成現代化的空中現代化交通管理系統,在「十一五」期間要加快建設。6、信息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7、飛行、空管和維修等專業技術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得到緩解。8、新的航空運輸系統建設展開。9、到2010年末,中國民用航空業在國家交通運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從未來五年的發展預測來看,總周轉量到2010年達到500億噸公里,增長速度14%,旅客運輸量達到2.7億人次,增長速度14.4%,貨郵周轉量達到570萬噸增長速度,13%。
到2020年做預測,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翻兩一番,年均增長7.2%,對航空運輸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大,中國民用航空運輸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後十年,也就是從2010年到2020年,仍將保持11%左右的年增長速度。
在「十一五」期間,我們要這樣幾個方面加強建設,首先要加強機場建設,「十一五」期間以及2020年機場布局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是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樂器和發展紅色旅遊戰略,遵循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規律,按照東部提升,中部加強,西部加密的方針,進一步加強民用機場基礎設施建設。
在建設當中未來五年要堅持改造、擴建和新建機場相結合,擴充大型機場,完善中型機場,增加小型機場。航班運行的機場總數從05年年末142個增加到2010年年末190個,機場布局規劃同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研究當中。民航機隊的發展,機隊結構要得到明顯的改善,適當提高大座機飛機的比重,適應主幹線客流量增長的要求。2大力支持發展貨運和支線航空,根據需要配置貨機和支線飛機,在飛機增加方面,包括引進的手續方面要進一步簡化,特別是在貨運發展方面,中國民航總局也採取一些相應的政策,從04年發布關於發展我國貨運航空政策措施,在去年年末中國民航總局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支線航空運輸發展政策措施,下一步關於國家的政策措施,國家綜合部門會同航空部門正在抓緊研究。
2、加快完善法規和標准體系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第一,飛行標准試行審定,空中標准、航空保安等法規和標准建設,從民航法規體系來看,從安全監管方面和國際方面基本接軌,在經濟監管方面的法規有待進一步加強、補充和完善。第二,進一步加大政府安全監管的力度,從目前來看,監管體制特別是監管的框架已經形成了,民航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各省及城市的監督管理辦公室,最近國家非常重視這方面的監管的力度,從機構規格編制有一些支持。三是大力家加強安全審計工作,安全審計工作會同國家民航總局和相關的機構對航空業內機構包括機場和航空公司進行了安全審計,安全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在安全審計方面民航總局也加大力度。
3、進一步加強宏觀的建設。首先提高管制的能力,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增強氣象服務,四是要推進新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氣象服務方面,中國民航總局准備在這方面進一步投入和改善,特別是在整個預報系統方面,使公眾盡快得到信息,飛機不好的時候,不要到機場,涌到機場,是信息沒有和旅客及時溝通。
4、加強信息化建設。一是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二是研究啟動行業綜合性、公共信息網路平台建設,使旅客火主、運輸和通用航空運輸人、機場等用戶方便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三是推動電子商務和電子客票應用的發展,電子客票推進水平比較快,甚至有的達到70%,推進速度比較快,有些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5、完善航空市場體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制度,最近成立航空公司比較多,作為一個市場准入制度來講,有一定保有量,另外有一定的競爭淘汰率,將來既要有一個良好的嚴格的規范的市場准入制度,透視我們還要建立規范的嚴格的市場退出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價格改革總體趨向由市場進行調節,將來有一個過渡期。四是放鬆航空流量和航空運輸地面服務市場准入。航空燃油服務大部分機場用中國航空燃油集團公司負責提供保障服務,有一些機場用航油公司和外國的石油公司以及中國石油石化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為機場航空公司提供服務,隨著下一步市場競爭的放開,特別是放鬆准入以後,相應的一些運營主體進入到航空燃油服務隊伍裡面來,另外航空地面的服務市場准入規則也正在抓緊制定,使航空公司選擇地面服務代理商方面更加靈活,更加有選擇,使服務能夠有所改善。
6、加快科技和教育培訓。一是大力加強民航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訓,特別是民航的人力資源的平靜2問題,在「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得到緩解,比如飛行員從多方面渠道解決緊缺的問題,民航的院校,培訓的機構加大培訓的力度,同時我們也利用其他境外的資源,比如說航空公司送到國外的飛行機構進行培訓,最近採取了吸收外籍飛行員加入到中國民航隊伍中來,幾個方面緩解人才方面的壓力。二是構建民航科技創新體系,加快信息化建設。
7、積極開展對新的航空運輸系統的研究。一是應對市場對我國民用航空系統更高的要求,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速度,最近新航行系統列入國家863計劃,抓緊這方面的研究。前一段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組織美國七部門研究美國下一代航空運輸系統,解決未來發展問題,中國民航業也在抓緊研究這個問題,到2020年,根據我們的預測,我們的發展和運輸的量可能回答道美國現在的水平,中國民航業整個系統,包括監管機構,包括我們的航空營運,包括我們現在運營機制和現在的基礎設施,能不能滿足和支撐發展需求,我們能盡快在這方面著手進行研究。二是在空管和航空氣象系統率先啟動新的民用航空運輸系統的建設。空中交通管制運行方面首先要率先在這方面加快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統的建設,從「十一五」開始,現在研究工作在十五末期已經開展了,特別是民航總局和美國聯邦航空局以及美國相應航空企業合作研究課題,在中國怎樣率先啟動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氣象系統的建設。
8、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一是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提升管理和技術水平。二是積極推動雙邊和區域航空開放。三是積極採用國際標准,實現和國際接軌。四是加大利用外資的力度,鼓勵外商參股國內民航企業改組改造。航空公司通過境外上市IPO吸收一些外資,機場方面有一些合作的項目,總體來講項目不是特別多,都停留在一般的合資合作和利用國外政府貸款方面下一步還要進一步拓寬渠道,包括把基礎設施逐步推向資本市場,把航空運輸企業進一步重組,吸收國外戰略合作夥伴,參與民航企業改組和改造。
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實現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歷史性跨越關鍵時期,也是建設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的重要起步時期。我們民航的發展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採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改造和優化,提升現有民用航空體系,使我國航空運輸不僅在質量上有較大的增長,在質量上有較大的提高,一定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立足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突破瓶頸制約,如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制約,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由民航大國向強國堅實邁進,真正做到由大到強的發展。
❸ 中國航空業現狀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喔,我國航空目前發展算比較緩慢的了,且周圍全是星光聯盟等大型聯盟,而中國本身航空並沒有最大限度的進行發展,所以就光亞洲來說,中國的航空算弱的了。目前各地都向省委提交要在本地造機場的申請,但按中國的國情和物流、客流情況來統計,到處造機場只會造成資源浪費,且某些機場造好後一直處於困難境地,因為航班少,貨郵少,旅客少。
所以國家一面再加大樞扭機場的擴建,一面要求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機場
❹ 支線航空的中國市場現狀
2002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16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594萬人,旅客周轉量1269億人公里,分別增長15.4%、14.2%和14.8%。中國支線城市對航線共631條,約占國內航線總數的39.6%;完成總旅客周轉量100億人公里,占國內旅客周轉量的10.3%;旅客運輸量1575萬人,占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的20.3%。
2002年,中國100座級以下的支線飛機68架,約占國內運輸飛機總量的11.3%;支線飛機旅客運輸量257萬人,佔3%;旅客周轉量20.4億人公里,佔1.6%。中國民用機場140個,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小於10萬人次的機場73個,約占機場總數的52%。 1.1999年民航總局正式提出將支線航空作為民航經濟增長點後,逐步出台相關配套政策。
2.支線航空市場運輸工具逐步由1998年以前以渦槳飛機為主轉向以渦扇飛機為主,機隊機構得到改善,支線飛機運輸量大大超過民航運輸量增長速度,支線飛機運營量占支線市場比重大幅度提高,支線飛機運營的發展空間很大,目前支線飛機旅客周轉量僅占支線市場的20.3%。
3.渦扇支線飛機加入,運輸能力增強。例如支線飛機旅客運輸量近三年年均增長29.45%,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44.82%,盡管支線飛機數量沒有出現很大變化,飛機機隊結構和飛機性能得到改善,運輸能力大大提高。500公里以下航線經營成本壓力大,增長緩慢。支線市場增長的主體在500-800公里之間,增長速度低於中國民航運輸增長速度。但是2002年支線市場開始曾現快速增長態勢,旅客運輸量增長19.7%,超過國內旅客運量13.5%的增長速度6.2個百分點,應引起充分重視。
4.支線機場數量進一步增加,正在建設和新建一批支線機場,支線航線市場覆蓋面將逐步擴大,國內開始逐步構築有利於支線航線的樞紐工程。 E系列,是面向21世界採用了電傳操控、新一代航電和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具有高效率、經濟性的特點,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的產品,成為目前世界支線航空承運的主流飛機。該系列飛機由四款機型組成,E170(70-78座)、E175(78-88座)、E190(98-114座)、E195(108-122座)。截至到目前,E系列有超過650架飛機在全球39個國家56個航空公司服役,累計飛行時間超過440萬小時。
E190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所研製的面向21世紀的、E系列的飛機中的其中一款。E190客機長36.24米、翼展28.72米、高10.28米,載客98-114人,最大航程4448千米,續航時間在5小時30分以上。其動力裝置採用了2台通用電氣公司的GE CF34-10E發動機,並採用了電傳操控、新一代航電和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由於飛機設計無中間座位,其舒適性也優於干線飛機。
E190客機獲得457架確認訂單和373架承諾訂單,總數量達830架,是E系列中獲得訂單最多的產品。加拿大航空公司和美國藍色噴氣公司一次性簽訂數量最多,分別簽訂了88架和200架的E190訂單。另外,美國GE航空金融服務公司、英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法航、荷蘭皇家航空公司也都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190的主要客戶。
E-190型飛機於2008年開始在中國國內服役。
- 海南航空50架確認定單,已交付26架,由旗下天津航空運營。2008年5月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向海南航空交付首架其定購的E-190飛機。
- 河南航空5架確認定單,全部已交付使用。2008年8月,向鯤鵬航空公司(即河南航空)交付其定購的首架E190飛機。
- 天津航空的E-190運行的可靠性,簽派可靠率在全球的E-190客戶中居領先地位。天津航空E190客機自引進以來上座率持續走高,整體穩定在85%左右。截至2010年8月24日,天津航空公司運營的E-190飛機飛行時間達65,695.43小時,飛行循環總計52,261次。 ARJ21是中國第一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支線飛機ARJ21是70~90座級的中、短航程渦扇支線飛機,採用每排五座雙圓切面機身、下單翼、高平尾、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尾吊兩台發動機布局。所選裝的發動機具有低油耗、低雜訊、可靠性高、維修方便的特點。駕駛艙採用兩人制,航電系統採用匯流排技術、LCD平板顯示並高度綜合化,機械繫統採用國際成熟的先進技術。
中國2002年批准立項研製的ARJ21飛機由上海飛機製造廠總裝,2007年12月21日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線飛機ARJ21「翔鳳」完成下線。按照計劃,將於2008年3月試飛。 新舟60飛機是中國首次按照與國際標准接軌的中國民航適航條例CCAR-25進行設計、生產和試飛驗證。在飛機的研製過程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多種國際合作方式,包括向波音公司技術咨詢、引進成品的技術培訓、聘請烏克蘭飛機設計專家咨詢、特邀加拿大試飛員協助試飛等。西飛按照CCAR-142部標准建立了新舟60飛機飛行訓練中心。
❺ 中國航空貨運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2019年我國民航運輸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19年貨郵運輸量超過750萬噸
隨著中國民用航空業的發展,尤其是民航貨運的進步,我國民航貨郵運輸量不斷提高。2012-2019年,民航貨郵運輸量復合年增長率約4.7%。據民航局統計快報統計,2019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753.2萬噸,同比增長2.1%。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航空物流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❻ 國內市場調研公司哪家比較好公司想做航空交通領域的市場調查,有好的推薦么
市場調研領域,「匯調研」、「尼爾森」都是頂級專業的公司。
❼ 中國航空市場去年客運量達多少億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2017年全球航空業旅客總量為40.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7%。明年,預計旅客人數將增加5.6%,達到43.11億人次。其中,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市場是今年乘客增長最強勁的地區,增長率為10%。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航空市場,盡管去年中國4.88億的客運量,與美國的8.23億還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而在全球最大航空公司(按可用座位公里數(ASK)排名)的榜單上,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仍占據前三位置,阿聯酋航空列第四。中國南方航空已上升到第六,東方航空列第10,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則排名第12名。
❽ 中國的航空運輸企業是怎麼樣的
航空運輸企業是利用航空器從事運輸生產的企業。
中國政府在1985年頒發了《關於開辦民用航空運輸企業審批許可權的暫行規定)。《規定》指出:開辦航空運輸企業,應當具備相應條件——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持有民航局頒發執照的空勤人員、航空器維修人員,有必要的經營管理人員;有與所經營業務相適應的、經民航局登記注冊、發給適航證件的航空器;有必要的經營資金;所使用的機場能夠保證運營安全;航空器的維修設施能夠保證適航要求。當上述條件符合後,凡申請經營國際航線業務的,由中國民航局審查報國務院批准;凡申請經營省際航線的,由民航局審查批准;凡申請經營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航線業務的,由各該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報民航局備案。企業經審查、批准、備案後,向民航局申請經營許可證,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持經營許可證,按照《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相應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方可開始經營運輸業務。
航空運輸企業的特點:(1)確保飛行安全是航空運輸企業的首要任務;(2)投資大,高技術人才需要多;(3)不生產有形產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提高飛機的利用率、客座率和載運率。為此,必須發展航空運輸企業的合作,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按隸屬關系不同,中國的航空運輸企業分為民航局直屬企業和非直屬企業。非直屬航空運輸企業即地方和其他部門所屬的企業。
1.中國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家全民所有制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著中國絕大部分國際航線和國內主要干線及通用航空業務,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國際國內航空運輸網路。公司正式成立於1988年7月1日,現為中國國際航空集團(1993年12月成立)的核心企業。現經營103條航線,其中國際和地區航線42條,國內航線61條。國際航線連接28個國家和地區的39個城市。機隊自1955年建立以來,一直保持安全飛行記錄。公司下設內蒙古、天津兩個分公司。1994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6.5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536.5萬人,實現利潤5億元。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合資的Amoco是中國民航較大的一家航空維修公司。
機隊:總數63架。16架B747(B747-SP4架、B747-combi3架、B747-4008架、B747-2f10F1架)、9架B767、20架B737、4架BAl.46-100、2架L-100-30、1架An-12、4架Y-7,另有7架Y-5。
總裁:殷文龍雇員:8300
總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00621)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是在原中國民航華東管理局的基礎上,於1987年成立的一家以航空運輸為主、相關產業配套;多元化經營並舉的國內骨幹航空公司,現為中國東方航空集團(1993年10月成立)的核心企業。不僅建立了以上海為中心的國內航線網,而且開辟了上海至洛杉磯、布魯塞爾等數條遠程國際航線。公司下設安徽、江西兩家分公司,並控股浙江、齊魯和江蘇三家地方航空公司。1994年公司完成總周轉量8.9億噸千米,運送旅客561萬人,貨郵運輸15.9萬噸。公司兼營航空維修、飯店、航空食品、旅遊等業務。
機隊:總數歷架。5架MD-11、1架MD-11F、8架A300-600、14架MD-82、10架福史100、3架BAl46-100、3架An-24、9架Y-7、4架肖特360、3架沖-8,另有18架Y-5。
總裁:王立安雇員:6291
總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00335)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成立於1993年10月)0日,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目前經營著184條國內航線、36條國際和地區及包機航線,以廣州為中心,通往馬尼拉、曼谷、香港等東南亞城市。下設河南、湖北、湖南、深圳、海南、珠海、汕頭,廈門,廣西10家分公司或控股公司。公司與美國洛克希德、香港和記黃浦合營Garaeco飛機維修公司,同時兼營航空食品、飯店等。194年旅客運輸量990萬人,運輸總周轉量10.07億噸千米,貨郵運輸量18.49萬噸,分81j比上年增長25%以上。
機隊:總數102架。6架B767-300、20架B757-200、12架B737-500、X架B737-300、2架An-24、5架Y-7、3架肖特360、4架Saab-340、18架-5、4架BELL214ST、1架M20T、4架S-76、1架「海島人」。
總裁:於延恩雇員:8032
總部:廣州市白雲國際機場(510406)
中國北方航空公司組建於1990年6月,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以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為基地,下轄長春、哈爾濱和大連三家分公司,還在海南三亞與當地政府合營北亞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經營121多條國內、國際航線,其中國際、地區航線5條,並承擔著至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的不定期包機飛行業務。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4.8億噸千米,運送旅客359萬人,貨郵運輸量5.3萬噸。公司兼營航空維修、房地產開發、旅遊、航空食品等。
機隊:25架M1)-82、5架A300-600、11架An-24/Y-7、25架Y-5、9架Mi-8。
總經理:王開元雇員:4721
總部:沈陽東塔機場(110043)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成立於1989年12月6日。以陝西咸陽機場為基地,下轄蘭州分公司。目前已開辟國內和國際航線74條,通達全國多數大中城市及日本名古屋等。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2.4億噸千米,客運量210萬人,貨運3.2萬噸。
機隊:總數42架。2架A300-600、3架A310-200、10架Tu-154、3架BAl46-100、3架BAl46-300、1架An-24、7架Y-7、11架Y-5和安-2。
總裁:高俊岳雇員:4124
總部:西安市勞動南路(710082)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7年10月15日,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我國第一家骨幹航空運輸企業。目前經營著以成都為中心的148條航線,連接22個國內外城市,並開辟了拉薩至加德滿都的國際航線。公司下屬一家重慶分公司。1994年客貨運輸量分61j比上年增長31%和26%。
機隊:總數39架。11架B757-200、19架B737-300、1架B707、5架Tu-154、3架Y-7。
總裁:周正權雇員:4000
總部:成都雙流機場(610202)
中國新疆航空公司組建於1985年1月1日,是中國民航直屬航空運輸企業。現轄11個航空站,開辟有35條國內航線和4條國際航線。現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典型的樞紐一輻射式營運網。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2.3億噸千米,客運量106萬人。客貨運輸量分別比1984年增長13倍和15.4倍,逐漸成為中國西北開放的門戶。
機隊:總數23架。7架Tu-1MM、3架IL-86、2架737-300,2架An-24、2架DHC-6「雙水獺」、7架Y-5。
總裁:張瑞甫雇員:4597
總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830016)
中國雲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是中國民航直屬航空運輸企業。基地設在著名的旅遊勝地昆明,現已開通34條國內航線和3條國際航線,新加坡、泰國航空公司有航班直達昆明。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1.5億噸千米,旅客運輸:145萬人。
機隊:7架B737-300。訂貨:3架B737,3架B767。
總經理:薛孝明雇員:2300
總部,雲南省昆明市巫家壩機場(650200)
中國通用航空公司於1989年由中國民航工業航空服公司改名,是中國民航直屬企業,中國一家大型通用航空業。以山西太原為中心,連接34個城市,58條航線,為客提供攝影、探礦、石油勘探、測繪服務。有太原、石家莊個運輸基地。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0.5億噸千米,運送旅46萬人。
機隊:總數70架。5架雅克42、3架Y-7、6架雙水獺5架LL-14、3架An-30、5架Y-12、8架Y-5、2架「空中王」、2架BO-105、9架BELL、10架Mi-8以及C-130等。
總裁:張長景雇員:3791
總部,山西太原武宿機場(030031)
中國長城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21日,是由中民航飛行學院創辦的以經營國內客貨運輸為主的航空企業陸續開通10條國內、省內航線。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0.億噸千米,載運旅客11萬人。
機隊:總數5架。2架Tu-154、3架Y-7-100。
總經理:黃明順雇員:150
總部:四川重慶江北機場(618307)
2.非中國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
上海航空公司成立於1985年12月,是我國第一家自主經營國內干線客貨運輸的地方航空公司。現已開辟了上海至北京、廣州、深圳等57條航線,通達城市28個。1991年8月8日成立上海航空企業集團,使公司逐步走向多元化經營的道路。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12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108萬人。
機隊:6架B757-200,1架B767-300。已訂購4架B767-300,2架B757-200於2000年前交付。
總經理:孫仲理雇員:1300
總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00335)
四川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9月,是一家地方性航空運輸企業。現已開通以成都雙流機場為中心,通達全國及省內的48條航線。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0.7億噸千米,載運旅客85萬人,均比上年增長20%以上。
機隊:6架Tu-154M,5架Y-7。已訂貨3架A320。
總經理:杜定歡雇員:850
總部:四川成都一環路南三段9號(610041)
廈門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3月,是我國地方航空:公司中較大的一家,前身是1984年由福建省、廈門市合作成立的廈門航空公司。現已形成了以廈門為中心通達全國的55條航線。1994年1月兼並福建航空公司。1994年運輸總轉量1.91億噸千米,客運量214.59萬人,貨郵運量3.79萬噸。
機隊:4架B737-200,4架B737-500,4架Y-7。已訂貨2架B757-200。
總經理:吳榮南雇員:2000
總部:福建廈門高崎國際機場(361009)
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於1993年1月8日,是我國第一家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由海南省政府與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光大信託投資公司、交通銀行海南分行、海南東亞房地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參股。基地設在海南省港口機場,現已開通海口至北京、廣州、上海等地18條航線。1994年利潤1.14億2元。
機隊:4架B737-300。2架Metr023,已訂貨1架Learid55。
總裁;陳峰雇員:810
總部:海口市海秀大道9號海航發展大廈(570206)
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12月25日,是軍隊與國內部分省、市、企業合辦的一家經營航空客貨運輸的企業。現已在各地建立30個分公司,通航51個城市,每周有144個航班。基地設在北京南苑機場。
機隊:8架Tu-154、2架An-24。
總經理:楊康琪雇員:96
總部:北京西三環南路14號(100073)
中國新華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8月,是一家客貨兼營的航空公司。下設天津、深圳兩個分公司,並在上海、廣州等地設有8個辦事處和業務代理。基地設在天津張貴庄機場。現已開通國內25條航線,通航16個城市。
機隊:5架B737-300。
總經理:蔣伯約雇員:5印
總部:北京左安門外左安東路1號(100021)
武漢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4月,是一家主要經營湖北省及相鄰省市客貨運輸的地方性航空公司,基地設在武漢王家墩機場。
機隊:4架Y-7、3架LL-14、2架Y-5、1架P-650。訂購3架B737-300。
總經理:程耀坤雇員:200
總部:武漢航空路230-1號(430030)
深圳航空公司是由中國旅行總社、國際航空公司、中銀信託投資公司、深圳市南方通發公司共同參股組建的股份制航空公司。現已開通13條國內航線。基地設在深圳黃田機場。
機隊:4架B737-300。
總經理:段大揚雇員:368
總部:深圳機場凌霄花園凌天閣(518128)
中原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5月,是河南省地方航空公司,經營省內及省際航空客貨運輸,開通了鄭州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19條航線。基地設在鄭州機場。1994年旅客運量7.2萬人,貨郵565噸,總周轉量590萬噸千米。
機隊:3架B737-300,2架Y-7。
總經理:謝永亮雇員:300
總部:河南鄭州金水大道106號(450003)
福建航空公司成立於1993年8月,原是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現由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控股。1994年完成周轉量268萬噸千米,運送旅客12萬人。基地設在福州義序機場。
機隊:4架Y-7
總經理:候振山
總部:福建市五一路鐵道大廈(350005)
浙江航空公司成立於1990年9月,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東方航空公司合營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經營省內外十餘條航線。
機隊:3架沖-8,2架Tu-154。
總經理:羅強
總部:浙江杭州與塍路7號
貴州航空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貴州省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現已獲准經營省內及相鄰省市的客貨運輸業務。基地設在貴陽磊庄機場。
機隊:3架Y-7,1架Y-12。
總經理;馬永興
總部:貴州貴陽市省府路20號
長安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底,是陝西省地方航空客貨運輸公司,現已開通西安至漢中、榆林、銀川、敦煌等多條省內、省際航線。基地設在陝西咸陽國際機場。
機隊:3架Y-7-100。
總經理:折益寧雇員:250
總部:西安勞動南路2號信箱(710082)
中國飛龍專業航空公司始建於1981年初。是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和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資組建的專業航空公司。它是國內第一家地方專業航空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農業航空、航空物探、航空遙感、人工降雨、海洋環境監測及短途客貨運輸和各類包機飛行。基地設在哈爾濱平房機場。
機隊:8架Y-12、14架Y-11、3架Z-9、8架AS350B2「小松鼠」直升機、4架DHC-6-300「雙水獺」。
總經理:吳財寶雇員:610
總部:哈爾濱平房區友協大街15號(150066)
中國海洋直升機專業公司1983年3月成立。該公司是一家地方性民用航空服務公司。公司為國內外用戶提供開發海洋石油及其他方面的飛行服務,同時還隨時提供緊急救護飛行服務,開辟不定期旅遊包機航班,提供專業飛行服務。基地分別設於深圳、湛江、上海、天津塘沽直升機場。
機隊:5架「超美洲豹」及「海豚」直升機。
總經理:王兵雇員:400
總部:深圳市紅荔路四川大廈14樓(518028)
翼華航空公司成立於1987年4月,隸屬於航空工業總公司石家莊飛機製造廠。主要業務包括:航空探礦、空中照像、農林牧作業、有限度游覽飛行。基地位於石家莊大郭村機場。
機隊:6架Y-5。
總經理:吳風霞雇員:85
總部:石家莊機場路164#-95
雙陽通用航空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西南地區第一家地方通用航空公司。隸屬於航空工業總公司雙陽飛機製造廠。經營范圍包括:航空播種、航空護林、航空化學處理、農林航空規劃視察、資源調查,空中拍照等。基地設在貴州安順機場。
機隊:4架Y-12、3架Y-110
總經理:范月民雇員:37
總部:貴州安順8#信箱(561018)
江南通用航空公司成立於1990年5月,是華東地區通用航空公司。隸屬於航空工業總公司常州飛機製造廠。主要經營華東地區農林業飛行和江蘇省內工業飛行及有限游覽飛行。基地設在常州洪庄機場。
機隊:4架Y-11,2架Y-5B,3架Y-5。
總經理:駱鎮錫
總部:常州西郊機場機場路23號(213016)
山西省航空公司是一家地方航空公司,成立於1991年1月。主要經營華北地區通用航空業務,包括航空攝影、航空遙感、航空護林、人工降雨等。基地設在太原武宿機場。
機隊:3架Y-7-100。
總經理:秦建明,雇員:33
總部:太原迎澤大街36號(030001)
荊門聯合通用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中南地區一家地方通用航空公司。由宏圖飛機製造廠、中國民機開發公司、荊門人民政府投資組建。主要經營中南地區農林業飛行及工業飛行,經營有限游覽飛行。基地設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
機隊:3架Y-5B。
總經理:吳傳榮
總部:荊門市305信箱(434534)
中飛通用航空公司是經中國民航總局批準的專門經營通用航空業務的航空公司,隸屬中國試飛研究院。主要從事航空攝影、航空遙感遙測、機場航道校準、科研試飛等科技服務。基地設在西安閻良機場。
機隊:3架CITATION「獎狀Ⅱ」,1架Y-12,1架Y-5。
總經理:程敦濱雇員:75
總部:陝西西安市乃#—90(710089)
龍墾通用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化學除草,防治病蟲害、護林防火、磁測、航磁和旅遊觀光等通用航空業務。基地設在牡丹江海浪機場。
機隊:2架PLI-T400,1架NSA,5架M-18A,9架GA-200,2架-Y-11。
總經理:洪軍
總部:佳木斯市昇平路86號(154002)
南京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7月,是由南京市政府和中國西北航空公司合資經營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現已開通數條省際航線。1994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2萬噸千米,旅客運輸量1.4萬人次。
機隊:3架Y-70
總經理:江和平
總部:南京大校場機場
山東航空公司成立於1994年11月5日,由山東省地方政府投資興辦。
機隊:1架Y-7
總經理:孫德漢
總部:濟南遙牆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