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腫瘤葯的分類
吃海參多肽。
海參多肽里邊有一種成分叫做海參皂甙,海參皂甙對來腫瘤的術後和放化療後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海參皂甙,在 海參的體壁、內臟和腺體等組織中含量很高。海回參皂甙是一種抗毒劑,能抑制某些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具有很強的源抗黴菌作用。海參中所含的硒,能抑制癌細胞及血管的生長,具有明顯知的抗癌作用。海參對抗癌有明顯療效,對惡性腫瘤的生長、轉移具有答顯著抑製作用。
三七可以抗癌。
現代研究證明三七所含成分當中的人參皂甙Rd有增強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癌細來胞成長。而其中的人參皂甙Rh2促進癌細胞轉化為非癌細胞。所以三七自對癌症是有效果的。
三七的抗癌作用在臨床早有應用,在日本,把三七當作抗癌的聖品稱為「三七人參」。三七之所以具有抗癌的作用,與其出色的造血功能有著直接的原因。
三七皂甙Rd能使培養的腫瘤細胞92%受到抑制,Rd對培養的瘤細胞也有明顯抑百製作用。皂甙Rhl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長,使癌細胞再分化誘導逆轉成度非癌細胞。另外三七中的多糖體在體內能明顯抑制小鼠肉瘤-180。
三七總皂甙可提高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三七中對免疫功能有影響的成分主要是三七總皂甙和三七多糖。此外,三七水浸液能縮短家兔凝血時間,並使血小板數增加而知有止血作用;對大鼠實驗性關節炎道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道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
『貳』 什麼是抗腫瘤葯物舍力丹好嗎
現在的抗腫瘤葯物很多,不要太注重葯品的治療效果,多注重了解葯品的治療思路,如果治療思路正確,結果就正確。「抗腫瘤」這個詞,多和以毒攻毒有關。或者是影響癌細胞分裂合成的物質較多,比如化療葯品也叫抗腫瘤葯品,毒性很大。你說的東西不了解,不好評論。
但是你可以學會問幾個問題
1.葯品是否有毒
2.治療思路、原理、理論基礎是什麼
很多人只說「葯品可以抗腫瘤,用了就好了」。對於治療原理,作用機理談的很少,這樣的要麼對方對葯品的性能不了解,要麼就是副作用太大,和化療葯物差不多,怕患者不接受。相對來說中葯是比較安全的。
『叄』 抗腫瘤葯物有哪些
抗腫瘤葯物有很多啊
1.鉑類:奧沙利鉑,卡鉑,奈達鉑等
2.干擾轉錄過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葯物:阿柔比星、多柔比星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米托蒽醌注射液等
3.抗生素類:博萊黴素注射液、平陽黴素、絲裂黴素注射液等
4.抗訊號轉導葯: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伊馬替尼、達沙替尼等
5.抗腫瘤輔助葯:阿立必利、阿扎司瓊、昂丹司瓊、氯磷酸、美司鈉等
6.抗腫瘤抗體葯:利妥昔單抗、替伊莫單抗、西妥昔單抗、貝伐單抗等
7.調節體內激素平衡類:阿那曲唑,氨魯米特,福美坦,依西美坦片糖衣等
8.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替尼泊苷、依託泊苷,噴司他丁、伊立替康等
9.烷化劑:白消安、氮芥、卡莫斯丁、羅莫司丁等
10.抑制蛋白質合成與功能:高三尖杉酯鹼、門冬醯胺酶、培門冬酶等
11.影響核酸生物合成的葯物:阿糖胞苷注射液、氟脲苷、吉西他濱、卡莫氟等
12.影響微管蛋白的葯物:多西他賽注射液、長春地辛、長春新鹼、紫杉醇等
13.其他:索拉菲尼、地西他濱、丙卡巴肼等
腫瘤葯物很多,要對症下葯才能發揮作用,還有一些中葯抗腫瘤葯,效果也很好
『肆』 臨床上常用的抗腫瘤葯物有哪些他們怎麼分類
臨床抗腫瘤化療葯物很多,目前一般有三種分類方法:
一是傳統分類方法:根據葯物的來源和化學結構,分為烷化劑、抗代謝葯、抗癌抗生素、植物類、激素類和雜類等。
二是根據葯物對細胞增殖動力學的影響的不同分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和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
『伍』 求論文.論述中國腫瘤的臨床用葯發展趨勢,並對地區性用葯的特點做分析
1.傳統抗腫瘤葯物[2]
根據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腫瘤葯物的作用機理,可以大致將其分
為四類:直接作用於 DNA,破壞其結構和功能的葯物;干擾 DNA 合成
的葯物;抗有絲分裂的葯物;基於腫瘤生物學機制的葯物。
1.1 直接作用於 DNA 的葯物
1.1.1 烷化劑類
作用機制。 從有機化學的角度看,烷化劑和 DNA 之間的反應,實
質是親核取代反應。 烷化劑上有較好的離去集團,能在體內形成缺電
子的活潑中間體或其他具有活潑親電性集團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
富電子的集團(如氨基、巰基、羥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應
時,烷化劑或通過生成正碳離子的途徑與 DNA 發生 SN2 反應,或直接
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進行烷基化,從而影響或破壞 DNA 的結構和功
能,使 DNA 在細胞增殖過程中不能發揮作用。
1.1.2 金屬鉑絡合物
作用機制。 順鉑絡合物進入腫瘤細胞後水解成水合物,該水合物
在體內與 DNA 的兩個鳥嘌呤鹼基 N7 位絡合成一個封閉的五元螯合
環, 從而破壞了兩條多聚核苷酸鏈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間的氫鍵,擾
亂了 DNA 的正常雙螺旋結構,使其局部變性失活而喪失復制能力。 反
式鉑絡合物則無此作用。
1.1.3 博來黴素類
作用機制。 博來黴素類抗腫瘤葯物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糖肽類抗腫
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的 DNA,使 DNA 鏈斷裂和裂解,最
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1.2 干擾 DNA 合成的葯物
1.2.1 作用機制
干擾 DNA 合成的葯物又稱為抗代謝抗腫瘤葯物,通過抑制 DNA
合成中所需的葉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謝途徑,從而抑制腫瘤細
胞的生存和復制,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1.2.2 葯物分類
葉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1.3 抗有絲分裂的葯物
作用機制:
葯物干擾細胞周期的有絲分裂階段 (M 期), 抑制細胞分裂和增
殖。 在有絲分裂的中期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復制後的染色體排列在
中間的赤道板上,到有絲分裂的後期,這兩套染色體靠紡錘體中的微
管及馬達蛋白的相互作用向兩極的中心體移動。 抗有絲分裂葯物作用
於細胞中的微管,從而阻止了染色體向兩極中心體的移動,抑制腫瘤
細胞的分裂和增殖[3]。
有絲分裂抑制劑與微管蛋白有很強的親和力,這些抑制劑大多數
是從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產物及衍生物。
2.新型抗腫瘤葯物
傳統抗腫瘤葯物都是通過影響 DNA 合成和細胞有絲分裂而發揮
作用的,這些腫瘤葯物的作用比較強,但缺乏選擇性,毒副作用也比較
大。 人們希望能提高抗腫瘤葯物的靶向性,高度選擇地打擊腫瘤細胞
而不傷害正常組織。
隨著生命科學學科的發展,有關腫瘤發生和發展的生物學機制逐
漸被人們所認識,抗腫瘤葯物的研究開始走向靶向合理葯物設計的研
究途徑,產生了一些新的高選擇性葯物。
葯物分類及作用機制:
靶向葯物。 從抗腫瘤葯物靶向治療的角度看,可將其分為三個層
次:
第一層次:把葯物定向地輸入到腫瘤發生的部位,如臨床上已采
用的介入治療,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療,亦稱為被動靶向治療。
第二個層次:利用腫瘤細胞攝取或代謝等生物學上的特點,將葯
物定位到要殺傷的腫瘤細胞上,即細胞靶向,它帶有主動定向的性質。
如利用瘤細胞抗原性質的差異,制備單克隆抗體(單抗[4])與毒素、核素
或抗癌物的偶聯物,定向地積聚在腫瘤細胞上,進行殺傷,效果較好[6]。
第三個層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分子生物學
上的差異,包括基因、酶、信號傳導、細胞周期、細胞融合、吞飲及代謝
上的不同特性, 將抗癌葯定位到靶細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
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最後使其死亡。
血管抑制劑葯物的發展。 腫瘤生長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在癌
發展和轉移的過程中新的血管生長是必要的條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
及到多種環節, 例如在血管內皮基底膜降解時金屬蛋白酶活性增加。
血管內皮細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時有許多生長調
節 因 子 參 與 , 包 括 纖 維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內 皮 細 胞 生 長 因 子
(VE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轉化
生長因子(TGF)。 它們能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
一些調節因子能抑制血管內皮的生長,如血管抑素、 內皮抑素、干擾
素 α 和干擾素 γ 等。 針對上述不同的環節及有關靶點,已研發出多種
血管生成抑制劑,例如對金屬蛋白酶有抑製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
管內皮生長的內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識別的 Vitaxin 抗體
及非特異性抑制劑反應停等。 此類新葯進入臨床試用的已有數十種,
對多種腫瘤及腫瘤轉移顯示出治療效果,它們與常用抗癌葯合用時能
提高療效,但其確切療效仍需臨床驗證的最後報告。
3.抗腫瘤葯物的發展前景
3.1 靶向抗腫瘤葯物將繼續不斷發展
3.2MDR(多葯耐葯)逆轉劑
MDR(耐葯性)是導致腫瘤化療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腫瘤化療
的一大難點,因此尋找發展 MDR(多葯耐葯)逆轉劑是非常必要的,或
者加用兩種或更多種抗腫瘤靶向葯物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傳統細胞毒
化療方案的抗腫瘤效果[4]。
3.3 抗腫瘤轉移葯物
臨床診斷的腫瘤患者大約有 50%以上的已經發生了轉移,而大部
分癌症患者最後都死於轉移,因此研究開發抗腫瘤轉移葯,如腫瘤轉
移多肽抑制劑、腫瘤細胞水解酶抑制劑也是必須的。 呂彥恩等人通過
對 IL-2 基因修飾的細胞毒 T 淋巴細胞抗腫瘤效應的研究得出如下結
論:IL-2 基因轉染的 CTL 過繼回輸,可直接殺傷和誘導激活機體特異
性抗腫瘤免疫反應,使體內抗腫瘤效果顯著增強,有效抑制實驗性肺
轉移瘤的生長[5]。
3.4 基因治療
2002 年 10 月 7 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的發現項目是:「細胞
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這項發現使得人們認識到,隨著基因導
入系統、基因表達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療基因的發
現,人們可以通過導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殺基因、抗耐葯基因及反義
寡核苷酸、腫瘤基因工程瘤菌等來治療癌症[3]。 基因治療將會成為綜合
治療惡性腫瘤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
4.總結
傳統抗腫瘤葯物雖然作用比較強,但是特異性較差,毒副作用較
大, 因此, 它在今後的抗腫瘤葯物市場中所佔比列將會日益下降;同
時,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腫瘤葯物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占據市場很
大的份額;而基因治療手段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陸』 什麼是抗腫瘤葯物
簡單說來有化療葯物、生物制劑。化療葯物根據作用分為一、干擾核酸生物合成的葯物⒈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葯: 甲氨蝶呤(MTX)
⒉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葯:氟尿嘧啶(5-FU)
⒊嘌呤核苷酸互變抑制葯:巰嘌呤(6-MP)
⒋核苷酸還原酶抑制葯:羥基脲(HU)
⒌DNA多聚酶抑制葯:阿糖胞苷(Ara-C)
二、直接影響DNA結構和功能的葯物⒈烷化劑
⒉破壞DNA的鉑類化合物
⒊破壞DNA的抗生素類
⒋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三、干擾轉錄過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葯物放線菌素D(更生黴素,DACT)、多柔比星、柔紅黴素
四、抑制蛋白質合成與功能的葯物⒈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劑:長春鹼類、紫杉醇類
⒉干擾核蛋白體功能的葯物:三尖杉生物鹼類
⒊影響氨基酸供應的葯物:L-門冬醯胺酶
五、調節體內激素平衡的葯物:適用於某些與相應激素水平有關的腫瘤 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睾丸腫瘤等
應用激素或其拮抗葯來改變激素平衡失調狀態,以抑制這些激素依賴腫瘤的生長,且無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
常用葯物:雌激素類、雄激素類、甲羥孕酮酯、他莫昔芬、糖皮質激素類、安魯米特(AG)
六、其他如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
化學預防腫瘤葯物:非甾體類抗炎葯物
激素與抗激素
維生素A類化合物
蛋白酶抑制劑
硒
維生素E
鈣
生物制劑種類分類:
⑴細胞因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細胞壞死因子和造血生長因子
⑵單克隆抗體
⑶細胞分化劑:類維生素A
⑷免疫細胞: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激活的殺傷細胞
⑸a.非特異性:卡介苗、左旋咪唑
b.特異性:腫瘤疫苗(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
⑹基因治療
『柒』 腫瘤葯物市場現狀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總人口60億中腫瘤患者2000萬,發病率約為3.3‰ ,腫瘤患者的年均死亡率為12%。我國衛生部的統計資料也表明:我國現有腫瘤患者450萬,每年還約增加200萬人。腫瘤的全國發病率約在1.64‰。我國每年因腫瘤死亡的人數約有130萬人,死亡率為23%,高於全球腫瘤年均死亡率12%。另據中國腫瘤網最近公開統計報導,不到20年的時間,我國腫瘤發病率上升69%,死亡率增長了29%,前者大於後者,導致現有腫瘤人數將年年遞增。預計2010年中國腫瘤患者人數將達600萬人。腫瘤已成為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重要病種之一。
『捌』 求臨床常用的抗腫瘤葯物
臨床上常用的抗腫瘤葯大多屬於針對腫瘤細胞直接殺傷的細胞毒性的葯物,以及應用內分泌治療影響激素平衡,發揮抗癌作用的激素的葯物,比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和肌拮抗葯。
近年來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措施不斷發展,隨著惡性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發展,已開發出一些新型的非細胞毒性抗惡性腫瘤葯物,比如細胞因子、干擾素或者是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等。單克隆抗體,比如利妥昔單抗、尼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等等。
還有些葯物,比如伊馬替尼、尼羅替尼、拉帕替尼、舒尼替尼、吉非替尼等等,多吉美抑制葯,索拉菲尼等等,細胞凋亡誘導葯亞硝酸,這些葯物很多都是具有靶向性的,只針對腫瘤細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