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500字以上
一. 調查背景
食品安全問題關繫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們五(4)班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1.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范市場秩序。
2.時間:3月20—3月26日。
3.地點:華聯超市,旺達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4.對象:食品安全。
5.方式:實地調查,上網調查。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1.過程:(實地調查)
(1)華聯超市
我們小組去了華聯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2)旺達超市
在旺達超市,我們的組員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3)學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表格:
地點
綠色商標
生產日期
保制期
質量安全標志
廠方地址
華聯超市
85%
95%
95%
90%
95%
旺達超市
80%
90%
95%
80%
80%
學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
街旁的地攤
15%
10%
5%
5%
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旺達、樂哈哈、笑哈哈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上網調查)
我們小組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狀況,就上網查了資料,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2.結果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市民高度關注食品安全,我們但是和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還是有距離。市民的食品安全防範意識加強,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
三. 結論與建議
(結論)
1.不要吃街頭小吃,注意衛生。
2.少吃學校附近小店裡賣的零食。
3.少吃沒有綠色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質量安全標志、產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類食品,比如:薯片,薯條,同學們最喜歡吃的「麥當勞」等。
5.不吃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型店鋪里銷售的「垃圾食品」。
(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學會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分工,學會了與他人交往,學會了綜合應用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還知道:要購買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綠色標志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還懂得了用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㈡ 蔬菜價格調查表(菜名 調查地點 每千克價格 質量)
這種東西。告訴你四個字,隨行就市。還有就是每天調查,季節,天氣。都是決定價格質量因素。
㈢ 【急求】幾個關於這次經濟危機的問卷調查
首先第一個問題,你說的物價不知道你具體指的哪一個,我就來對蔬菜在一下點評!
現在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幅度和上漲品類為歷年少見。專家分析認為,5大原因致使農副產品價格出現全面上漲。
省發改委5月上旬對我省農副產品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變動情況進行了信息與數據採集,並與4月下旬全省農副產品平均價格進行對比後認為,糧食、經濟作物、畜禽類、蔬菜、水產品和化肥農葯等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其中,小麥、玉米和薯干價格分別上漲4.67%、1.33%和44.44%。而大豆、綠豆、特一粉和特二粉價格下降,麵粉平均下降6%左右。
經濟作物及加工品中,花生果、花生油、烤煙等價格上漲幅度均超過20%,超過4月份漲幅最高的芝麻、花生果等平均16.4%的上漲幅度。
價格變動讓居民感受最直接的是豬肉、羊肉、兔肉、雞肉、鴨、雞蛋,分別上漲10%、13.43%、5%、24.51%、20.37%和23.6%。雞蛋價格自4月中旬出現小幅上漲後,近期又呈現出快速大幅上漲態勢,且漲價范圍遍及全省各地,初步估計全省雞蛋漲價的幅度在每公斤1元-1.3元之間。進入5月以來,豬肉價格開始追漲,濟南、青島等大城市漲幅超過了16%;全省各地的大小超市、專賣店、農村大集、農貿市場上的肉價上漲幅度一般在13%-8%之間,比重大節日期間的上漲幅度還高。
數據顯示,大白菜、小白菜、菠菜、油菜、黃瓜以及南瓜、胡蘿卜、綠豆芽和茼蒿等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蔬菜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專家認為,當季蔬菜價格一般是降,反季蔬菜價格偏高是正常的,今年出現的當季蔬菜價格上漲現象超出了常規,值得注意。
海產品中,小黃魚、大黃魚、青魚、草魚和鰱魚價格分別上漲4.09%、92.61%、90.54%、3.67%和20%;鯉魚、鯽魚、帶魚和紫菜價格分別上漲1.19%、28.59%、5.89%和54.68%,也是今年來少有的漲幅。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也是近期較高的。化學肥料中的國產尿素、碳酸氫銨、磷肥和復合肥價格分別上漲5%、6.12%、65%和7.95%;農葯中的敵百蟲、敵敵畏和氧化樂果價格分別上漲4.55%、10.84%和2.38%。
針對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現象,省發改委對市場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在全省的各類市場中,糧油、肉禽蛋、蔬菜、農用生產資料等貨源充足,購銷秩序正常,到目前為止沒出現過一例搶購風潮。此外,記者從有關方面得知,目前市場上供求平衡的商品佔六成,供過於求的達四成,基本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為什麼會出現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記者采訪的諸多專家分析,5大原因導致了近期農副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第一是惠農政策導致了糧食價格的「恢復性」上漲。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是我國農產品價格長期在低價位徘徊的正常復歸。現在農產品價格恢復性上漲,是對惠農政策的積極反應。
第二是農產品需求量大增帶動價格上漲。由於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玉米等農產品需求大增,導致玉米價格的上漲,帶動了飼料及其他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引起連鎖反應。
第三是人民幣升值引起農產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不僅使農副產品出口成本增加,而且引來大量外匯兌成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在農副產品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增加意味著農副產品價格的普遍上漲。
第四是全面上漲因素帶動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事實上,本輪價格上漲的不僅是農副產品,房價、股票、燃氣、油價等的上漲,帶動了其它產品的價格也普遍上漲;農用生產資料等的價格上漲,勢必帶動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第五是國際大市場與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有關。到目前為止,國際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已經連續幾個月大幅走高,從而帶動國內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當前市場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沒有消費過熱現象出現,絕大部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在合理區間。
二。金融危機的看法!基本上是這樣,明年確實會比較目前更嚴重.對皮衣這塊我不大懂,但我有個熟人是做手袋生意的,主要也是歐洲那邊的生意.自今年8月份以來生意就很淡,工廠里也辭退了過半的員工.但也不完全是沒有貸做,只是比平常少多了,只能勉強保本.
金融危機主要是使那些國家的人貨幣貶值了,相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人民幣升值了,與我們做生意就虧得多.
現在的建議是,節約開支,控制好投產數量,短期內不要擴大再生產.對一些熟的老客戶,爭取能保持交易.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這次美國經濟危機之前,美國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其實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帶動的,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投機過度.其現象可以用我們方便理解的一個比方來形容:
都說股票賺錢,我們全民去炒股票,錢都投進去了還不過癮,還想借錢生錢,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資繼續買入股票,而有的銀行連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給你融資.
如此一來,風險就大量的積累下來了.
一旦哪一天,瘋狂的炒股熱潮有了退燒的跡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還不上借款而割肉離場,又有很多人因還不上錢,抵押的財產被銀行收了去,還有很多銀行因為沒有留取足夠的抵押品,在貸款人無力還債的時候只好認賠.連鎖反應下來,個人破產,信貸機構破產,經濟蕭條,通貨膨脹.
美國政府是想抑制一下過於旺盛的投資,壓縮信貸規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價,所以採取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條,其他的還有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發行票據吸納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等等。
美國政治界經濟界其實都是一幫政客,他們對管理國家經濟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病患一點都不察覺,採取的快速連續升息政策其實正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貸款無法歸還,引發連鎖的壞帳反應,使美國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諾骨牌狀的倒下。
股票價值是紙上財富,他僅以交易價格為價值參考,並不代表事實資產的價值,他的升跌,損失的是交易參與者的「錢」,而沒有傷害到上市公司里的資產。
首次發行的錢進入到公司里,變為了資產,之後就沒有資產的交流了,除非是新配股增發和派發紅利等。
以後的交易中,全部是虛擬財富,比如公司每股凈資產是1.5元,市場上股票交易價格是10元,流通股東是在意淫般享有10元價格之下的1.5元資產。股票價格跌了以後,損失的錢是進了政府稅收、交易所傭金、倒數第二位持有股票的人,他們的手上。因為那三種人是手握現金的,兌現了。手上是拿股票的人,則繼續面臨升或跌的考驗。
總結,錢進了公司、政府、交易所、「倒數第二位的前股東」。其中公司是一次性的,政府和交易所是反反復復的抽水,股東是新與舊之間的賭博。世界財富還是那公司里的每股1.5元資產。
最後說一下錢是否真的沒有了。其實錢(現金)都還在,只是大家對危機的發展有恐懼和自保心理,都不拿出來,市場上缺乏流動性,各國銀行系統資金緊張,各國不得不用財政資金補充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所以出現各國向市場不斷投入數以萬億計的資金的現象。到了大家認為危機過去了,或者即將過去了,市場上的錢又會多起來,因為大家敢拿出錢來投資了。
由於世界所有金融機構都不會只把錢放在那裡不動,放貸只會放出一部分,不會都放出去,想都放出去也做不到,加上需要「分散投資」,所以他們總是在各國各金融機構之間互相投資,美國的國債、企業債和股票、不動產都是各國金融機構的投資目標,美國一旦發生危機,所有國外投資者也都跟著受損,於是就席捲全球了。
而中國企業的破產風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那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被動升值造成的.
人民幣升值,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就下降,隨之『中國的企業出口降低,企業效益下降,企業生存環境變壞,破產、失業,接踵而來』。
辦法只有一個,首先政府要態度堅決而強硬的停止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保護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要加大刺激國內消費,以內需消費來緩解對外出口減少對企業造成的嚴重壓力,這也就是緩解人民群眾的生存壓力.
三。對我國的影響!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席捲全球,成為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深思。
一、本次國際性金融危機對我國期貨公司的影響及啟發
本次金融危機的發生首先是輸入性的,是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為維持美元的地位而實施強勢美元政策,繼而引發包括商品在內的金融資產大幅跌價所引起的。在金融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金融資產互為組合,從而在各金融板塊間迅速傳導。這次金融風險的發生正好集中在我國的國慶長假期間,因我國市場的休市,導致在國慶期間,內外盤之間累積了巨大的價格落差,從而導致國慶後的市場風險集中爆發。總結本輪風險的發生,個人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作出調整:
1.以中國證監會保證金監控中心為主,各交易所參與,形成中國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監控中心,適時調整整個市場的基礎保證金水平。
2.長假前各交易所應統一上調期貨交易保證金率,以避免長假期間境外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價格風險的累積。
3.總結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本次風險處置方案的成功經驗,形成系統性風險的強減處置慣例,但所有的風險處置都應在當天完成執行。
4.在期貨市場採取和國際市場接軌的節假日制度,或者開通交易所電子盤,確保長假期間市場仍能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5.進一步修改完善明晰交易風控規則,以有利於市場風險的化解,同時防範被市場操縱行為惡意利用。例如,交易所收取的保證金水平應與交易規則相匹配,建議改為兩個停板之和,期貨公司的保證金水平建議設為交易所的基礎上增加第三個板的點數;授予交易所更大的風險處置的權力,允許在連續第二輪單向無量漲停或跌停行情出現時採用在第二個板強減的措施以及限制某方向開新倉及平倉交易的辦法等。
6.在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國內各交易所風險處置的思路及採取的措施要盡可能地一致,以幫助投資者在處置風險時降低不確定性,減少針對交易所糾紛的發生。
7.建議給予「當日無負債制度」更清晰的註解,盤中強平的執行需要更為明確的法規指引,以提高期貨公司化解市場風險的執行效率,減少糾紛隱患。
8.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增強投資者的資金管理能力,明晰入市動機,制定切實可行的入市計劃。
9.積極培育引導專業投資隊伍的形成,倡導理性投資,減少非理性沖動;
10.針對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情況,交易所要有隨時動用風險金的機制,以防範更大級別系統性風險發生的 可能性。
11.與中國銀監會協商,建立公民個人誠信系統,並向期貨公司開放查詢埠和數據報送介面,加強對投資者個體信用度的評估。
最後一個問題!我想應該屬於宏觀經濟學問題,我認為最大的那塊就是通貨膨脹貨幣的升值,這還和國際上也是接軌的,這里有太多的問題,可能需要一件一件解決吧,我想國家會控制的。
回答的就這么多 如果你還有需要可以直接和我聯系 我會幫助你
㈣ 問卷調查 八大菜系
1.在這八大菜系中,你最鍾情於哪一個呢,為什麼? *魯菜(魯菜即山東風味菜,由濟南、膠東、孔府菜點三部分組成。)川菜(風味包括成都、重慶和樂山、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粵菜(粵菜即廣東菜,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淮揚菜(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著名菜系。)閩菜(閩菜是以福州、閩南、閩西三地區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浙江菜(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點特色。)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徽菜(徽菜風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
其他的上網路找吧
㈤ 現在什麼行業最賺錢
現在動漫設計、原畫設計行業挺賺錢的。㈥ 農業 近十年的蔬菜價格表
全國的價格你去看看農產品成本價格調查這本書。河南蔬菜價格給你提供一個渠道,到河南蔬菜批發市場去要,他們肯定有。
㈦ 做市場調查需要注意什麼
計劃首重目標。你要調查什麼就是目標。如果你說我就想知道黃瓜的行情如何?這種目標和沒有一樣!目標一定是細分的,可數據表達和量化的。例如:我想要知道2016年截至到2月15日,本地(確定范圍)內黃瓜的進貨價格曲線,批發價格曲線,零售價格曲線,銷售數量,庫存數量,本地產量和田頭價格波動曲線,外地進入數量和價格佔比和曲線,零售數量和批發數量及它們的價格走勢與波動幅度。如果再深入:批發市場中黃瓜流出的方向和數量佔比;菜場規模與黃瓜銷售數據的收集與比較,家庭采購黃瓜的平均頻率和平均數量,食堂采購黃瓜的平均頻率和數量,飯店采購黃瓜的平均頻率和數量;庫存黃瓜的平均保質期和日平均損耗率……………可以無窮無盡的挖下去。但是,你沒有必要被嚇到,這些數據的選擇和你要做什麼事情是相關的。所以你要根據調查目的選擇相關的數據調查。
確認數據需求後開始製表。但記住,製表一定要站在被調查者的角度思考。盡可能把所有的數據濃縮為不超過10個問題,而10個問題涉及的都是最基礎的根數據。問題的問法不能帶有傾向性,而且問題文本中不能有轉折,必須簡單明了無歧義,讓沒文化一聽就明白。被調查者如果只用三分鍾做完調查,並不假思索的把他爛熟於心的數據報出來,這份表格就過關了。
然後確定被調查人群的樣本。這里要注意,調查結果的精確度和樣本數量無關,而和樣本分布有關。舉個栗子:你要調查某日黃瓜的零售價格曲線分布。你不可能本地菜場所有的蔬菜攤位問過去。你只能靠樣本採集。這個時候,你要知道本地有幾家可以賣蔬菜的商業機構?農貿菜場有幾家?生鮮店有幾家?超市有幾家?分布在市中心有幾家?分布在居民區的有哪些?分布在城鄉結合部的有哪些?服務人群數預估是多少?然後,你要根據地理位置的分布選擇4~5家商業機構,根據不同類型各選擇4~5家,根據大,中,小規模分別選擇4~5家,然後,把有重疊的商業機構合並,你就有了20~30個預訂調查目標。這樣調查出來的數據就比較精確了。
有了表格和目標人群,現在可以動手了。如果是實效性強的調查,你就必須有團隊,大家一起動手才來得及,請一些做社會實踐的學生比較便宜,但要做抽樣回訪,防止亂交卷,這是團隊管理的事情了,不再展開。如果實效性不強,你不捨得花錢的話,就自己跑吧。
但被調查者願意配合的不多,被拒絕是常事。為了提高他們的配合度,你有必要給自己找個身份。
㈧ 市場蔬菜行情調查表
單位:元/500克
產品名稱 采價點 零售價 比上周增減
青椒 魚洞 1.5 0
茄子 魚洞 1.5 0
西紅柿 魚洞 1.2 +0.2
黃瓜 魚洞 1.0 0
缸豆 魚洞 / /
萵筍 魚洞 0.5 0
藤菜 魚洞 / /
糯玉米 魚洞 1.8 -0.2
瓢白 魚洞 0.4 0
蓮白 魚洞 0.3 0
蓮藕 魚洞 0.8 0
冬瓜 魚洞 0.6 0
生菜 魚洞 0.8 +0.3
土豆 魚洞 0.6 0
蘿卜 魚洞 0.6 +0.1
本周13個蔬菜品種平均零售價0.892元,比上周平均價增加0.023元,增加2.65%。(巴南區農技站)
㈨ 怎麼做調查問卷啊,有關於飲品消費狀況的調查
「網題」在線調查抄系統襲 ( http://www.nquestion.com/)上有很多相關的問卷模板你可以去找找看用「網題」做在線問卷也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