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餐飲業的市場調查報告怎麼寫
交幾千塊就可以了
Ⅱ 健康飲食 綠色消費 一篇體現飲食或消費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 小學作業 2000字左右
「健康飲食,綠色消費」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不知不覺已經接近尾聲了,回想一下,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過得很快,但是著實讓人受益匪淺。一個月,原來可以過的很充實,很有意義。
首先,我們迅速組成了總體協調組,該組成員是我們班的班委,如此一來,接下去的工作分配會顯得更加迅速和簡單。並且在總體協調組成立後,我們又將本班其他同學分別分成外部調查組、系統分析組、資料整理組、應急處理組,並選出組長。我們又將各班委分派到各組去協調各組組長落實下一步的工作。而我則負責幫助外部調查組的組長以及組員出去調查以及回收問卷。
我們的課題是「健康飲食,綠色消費」,因此我們社會調查的方式有二種,從調查范圍方面來說,一是到超市調查,二是到貿易市場調查,三是到學校設點進行調查;從調查方式方面來說,一是問卷調查,二是口頭訪問。
從這次訪問當中,我看到了也聽到了一些情景與一些聲音,我看到了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在我們訪問的人群中,許多人都表明他們支持環保而且還會以身作則來告訴其他人,從而做到人人環保……在超市裡,我看到了人們已經開始並習慣使用環保袋了,這是人們值得感到欣慰的。當然,我們有聽到反對的聲音,當然那隻是小部分。我相信,時間長了,他也會同意我們的。
本次在超市中進行消費調查,向消費者發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回收率在95%。基本情況如下:人均消費問題, 31.2%的被調查者接受人均消費在50元以下,30.8%的被調查者能接受人均消費在50元——100元之間;餐飲浪費,39.4%的調查者認為現在的浪費現象尚可,32.7%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嚴重,具體落實在打包問題上,36.5%的認為吃不完會打包,39.4%的認為不會打包;收取開瓶費問題上,82.2%的被調查者認為不該收取;5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允許消費者自帶酒水;68%的人認為茶水、小毛巾、米飯不應該另外收費;對有無制定年夜飯、婚宴餐標的相關格式合同這一問題,60%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必要的,23.2%的認為不必要,16.8%的覺得無所謂。海鮮計量,50%的被調查者對海鮮計量不滿意,42%的感覺放心。餐飲環境和服務,55%的被調查者覺得現在市區的就餐環境和服務質量一般。
下面我講解一下關於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的概念是廣義的,它有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未被污染或者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改變公眾對環境不宜的消費方式。在目前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倡導綠色消費不僅可以創造新的消費熱點,拉動消費,更重要的是處於買方市場的消費需求會更有效的引導綠色生產。
80年代後半期,英國掀起了「綠色消費者運動」然後席捲了歐美各國。這個運動主要就是號召消費者選購有益於環境的產品,從而促使生產者也轉向製造有益於環境的產品。這是一種靠消費者來帶動生產者,靠消費領域影響生產領域的環境保護運動。這一運動主要在發達國家掀起,許多公民表示願意在同等條件下或略貴條件下選擇購買有益於環境保護的商品。在英國1987年出版的《綠色消費者指南》中將綠色消費具體定義為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費:
(1)危害到消費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
(2)在生產、使用和丟棄時,造成大量資源消耗的商品;
(3)因過度包裝,超過商品本身價值或過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費的商品;
(4)使用出自稀有動物或自然資源的商品;
(5)含有對動物殘酷或不必要的剝奪而生產的商品;
(6)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不利影響的商品。
歸納起來,綠色消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消費無污染的物品;消費過程中不污染環境;自覺抵制和不消費那些破壞環境或大量浪費資源的商品等。
目前消費領域危及健康的問題主要有:食品遭遇各種污染;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等原因而形成的不健康飲食方式;日常生活中過度使用高效的人工合成化學品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家庭裝飾材料中化學污染嚴重;一些廠家故意隱瞞產品所含的有害成份,使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大量接觸有毒物質,健康權益受到侵害。
當人類進入新世紀的時候,正面臨著由於環境污染和資源浩劫所造成的生存危機。讓我們想一想,我們每個消費者在這樣的時刻負有怎樣不可推卸的責任?當脆弱的生態難以維系,人類的消費將如何持續;當地球母親患了絕症,她的兒女們又能生存多久?
我們,意識到對環境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願意選擇對健康有益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消費方式。
綠色消費是一種權益,它保障後代人的生存和當代人的安全與健康;
綠色消費是一種義務,它提醒我們:環保是每個消費者的責任;
綠色消費是一種良知,它表達了我們對地球母親的孝愛之心和對萬物生靈的博愛之懷;
綠色消費是一種時尚,它體現著消費者的文明與教養,也標志著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作為綠色消費志願者,我們每個人都是市場上的綠色選民。讓我們把手中的鈔票變成綠色選票,選擇可持續的消費模式,選擇綠色的生活,
從而推動發展我國綠色的技術和綠色的經濟。
因此,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關於綠色消費,我們一定要深入自心。
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增進了本班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同時,班級凝聚力也得到了改善,大家攜手互助,把這次的社會實踐弄得更加完美。
Ⅲ 大學生日常飲食調查報告
大學生在飲食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多數大學生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目前,未有1名學生說自己學校的食堂飯好吃);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
Ⅳ 春節飲食調查報告
關注自我,從健康開始——大學生飲食營養健康調查報告
大學時代是學知識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促進生長發育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於當代大學生,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要我們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具備熱血青年的朝氣蓬勃,才能成為國家棟梁,那麼,關注自我,關注健康就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於是,為了解大學生在飲食營養方面的情況,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護理·營養·健康」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1194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院部,能夠真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據調查統計如下:
(一)營養的攝取
據統計,在校生對一些營養食物的攝取狀況如下:
種類 每日 偶爾 無規律 幾乎不吃或喝
牛奶 25.4% 53.2% 22.4%
雞蛋 48.3% 47.4% 4.3%
水果 37.2% 58.2% 4.6%
其實,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個水果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的合理搭配,但從表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營養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識。「一杯牛奶可以強壯一個民族」不無道理,對於它的營養價值,95.4%的同學表示了解其含有優質蛋白和豐富的鈣等元素,但每日規律性飲用牛奶的人卻不到一半,原因何在?據統計顯示,主要原因是消費水平的制約,近一半的同學認為每天喝牛奶的支出在生活費用中回佔去很大比例,故只作為一種營養品偶爾補充一下而已。對於水果、雞蛋,調查中看出這兩種營養豐富而價格低廉的食品較受重視,但是2/5左右的人沒有形成一個生活規律,只是想起來才吃。
另外,水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但調查表明大家對每天所需的飲水量並不清楚,只有27.9%的被調查者認為日飲水量應在1000ml以上。其實,人要保證每天新陳代謝的正常需要,維持體內水分出入量平衡日飲水量應在1000ml-1300ml之間才為合理。水能夠促進物質代謝,調節體溫,並有潤滑作用,是生命之源,不可忽視。
(二)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們對在校生的早餐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校區 每日按時吃 從不吃 吃,但無規律
南區 61.8% 6.6% 30.7%
東區 75.6% 1.5% 22.9%
西區 90.3% 0.8% 8.9%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人對飲食重視程度不盡相同。南區和東區在這個問題上比較接近,而西區學生則較為重視早餐,這與西區醫學專業為主不無關系,且據調查得知: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起床晚來不及,而這種無規律的生活習慣勢必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後,及時補充營養是一天中腦力、體力恢復的重要保證,尤其對於學生,不吃早餐將直接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滯後,所以早餐要吃好是不無道理的。
(三)健康知識的學習
在校生獲得健康知識的途徑,調查顯示如下:
對飲食健康知識講座的態度 很必要 83.1%
無所謂 5.4%
完全沒有必要 11.5%
對報刊、書籍關於健康知識的態度 很重視 24.1%
稍瀏覽 68.2%
不關心 7.7%
從這一項調查中可以看出:健康知識的完善有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健康,但只有83.1%的人意識到健康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只有24.1%`的人願意去認真學習這方面知識,大多數人只是被動地去涉獵而已。但隨著生活水平和知識層次的提高,人們將對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
另外,調查統計,有85%以上的人意識到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飲食及運動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其中生活環境也體現了現代人對健康新的認識。
針對此次調查,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有了一定了解,在我國的生活現狀下,我們更多人開始有意識去突破傳統的飲食結構,去嘗試更科學更合理的飲食方式。隨著國民素質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一輪的健康革命將會再次掀起。關注自我,關注健康,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SOSO用戶 回答採納率:20.8% 2008-12-03 19:24
如今絕大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往往不清楚怎樣吃好三餐,而且很多同學本身就存在著一些不太好的飲食習慣,長此以往將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影響自身發展。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的同學在下沙高教園區進行了「大學生飲食習慣的調查」。本次調查抽取了6所大學的300名同學作為樣本。
通過調查,反映出大學生在飲食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多數大學生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在被調查的大二和大一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66.7%的學生一周會去食堂吃夜宵2-3次;男生吸煙現象較為嚴重,66.7%的大二男生表示自己平時有吸煙的習慣;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有減肥的想法,其中女生居多。
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一周至少吃兩種以上的水果;多數同學都選擇了葷素搭配作為配菜,這些都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
針對以上的問題,調查者希望大學生要重視三餐固定用餐,盡量養成早起早睡的習慣,保證每天用早餐;學校可適當延長中、晚餐的開放時間,使同學們都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去吃飯。另外,吃零食方面要適可而止;學生要認識到吸煙的危害,自覺遠離煙草;不要盲目減肥,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等等。
調查結果統計
1 西北大學(本部)在校男女大學生的身高,體重,營養素,熱量攝入總量等,按每人每日攝入量的平均數(人日數)。
2 凡是膳食調查中,所填寫表格及計算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或錯漏的,一律不得計算在人日數內。
3 對於我校學生的早餐情況重點做評價。
4 對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和每人每日熱量的攝取量重點做評價。
5 對於鈣、鐵、磷的攝取量重點做評價。
6 對於幾類重要維生素的攝取量做簡要評價。
7 對於我校學生膳食構成比例做簡要評價。
三 如今絕大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往往不清楚怎樣吃好三餐,而且很多同學本身就存在著一些不太好的飲食習慣,長此以往將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影響自身發展。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的同學在下沙高教園區進行了「大學生飲食習慣的調查」。本次調查抽取了6所大學的300名同學作為樣本。
通過調查,反映出大學生在飲食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多數大學生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在被調查的大二和大一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66.7%的學生一周會去食堂吃夜宵2-3次;男生吸煙現象較為嚴重,66.7%的大二男生表示自己平時有吸煙的習慣;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有減肥的想法,其中女生居多。
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一周至少吃兩種以上的水果;多數同學都選擇了葷素搭配作為配菜,這些都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
針對以上的問題,調查者希望大學生要重視三餐固定用餐,盡量養成早起早睡的習慣,保證每天用早餐;學校可適當延長中、晚餐的開放時間,使同學們都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去吃飯。另外,吃零食方面要適可而止;學生要認識到吸煙的危害,自覺遠離煙草;不要盲目減肥,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等等。
Ⅳ 餐飲市場調研報告範文
一、調查目標、方案設計及組織策劃
(一)調查目標
總目標: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黑大各代表性學生樣本的餐飲消費結構現狀、需求特點、顧客滿意度等,以及走訪現有經營商家,了解日常經營問題、顧客消費偏好、競爭狀況等,綜合分析黑大餐飲業市場的總體格局與需求趨勢。
分目標:
1.全面搜索黑大餐飲業消費需求現狀
2.開展全校各代表性的學生消費者對北黑大餐飲業的滿意度的調查
3.適量走訪食堂經理和黑大現有經營商家了解經營現狀和需解決的問題
4.分析黑大餐飲市場營銷現狀及需解決的問題
(二)調查對象及形式
根據對黑大餐飲經濟的總體分析及對黑大附近餐飲業的整體把握,本次調查以在校大學生及經營商家為重點調查對象,以消費者需求現狀與趨勢為重點調查方向。採取區域分組調查的形式,集中3天左右的時間進行顧客深度調研和市場掃描及分析,調查方式以問卷調查為主,訪問調查及市場觀察為輔,間或幽靈實驗調查,並收集相關經濟與市場的第二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對象抽樣:
1) 在校大學生消費者 抽取樣本150個,抽取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收入、不同口味偏好的代表性樣本。
2) 校食堂工作人員 抽取樣本20個,其中食堂經歷、采購人員、廚師、一般工作人員各分配一定的數量。
3) 黑大附近現有經營商家 抽取樣本20個,其中傳統中式餐館、快餐店、奶茶咖啡吧、特色小吃店、火鍋店、糕點店等各佔一定比例。
調查方式:1)問卷調查 2)訪問調查3)市場觀察4)電話網路調查5)幽靈實驗調查等
調研的主要內容:
1) 在校大學生消費者調查主要內容:現有市場消費品牌及顧客滿意度,市場消費數量及層次,消費者對現有品牌的認知與評價,餐飲消費的心理,影響消費者餐飲選擇決策的關鍵因素,餐飲消費的新需求等。
2) 校食堂工作者調查的主要內容:從食堂原料的采購體系,到食品的製作工藝,到食品安全衛生的把關,再到銷售的菜色價格,最後到食堂的服務情況,進行大概的了解,並分析其優勢、劣勢和現面臨的問題。
3) 現有經營商家調查的主要內容:經營的餐館類型、風味,產品的渠道體系,主要經營支撐點,主導產品的促銷手段,為顧客服務的原則,經營者現實滿意程度,經營者的營銷心理,經營者的期望值與要求等。
4) 訪談調查內容:主要了解消費者對小資再現主題餐廳的品牌和產品的理解、評價、建議,以及對他們的偏好進一步掌握。
5) 幽靈實驗調查內容:切身的感受2—3家餐館的產品、口味,就餐環境,服務水平,衛生狀況等,然後分析評價,去粗取精。
(三)調查組織實施過程
調查組共有3人,進行為期7天的黑大附近餐飲業市場調查。
二、調查的主要統計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的在校大學生消費者調查問卷137份、校食堂工作人員訪談筆錄20份、學府四現有商家訪問筆錄20份,通過對上述問卷和訪談筆錄的統計處理,輔以調查小組的小結報告,獲得黑大餐飲市場調查結果如下:
1. 黑大餐飲經濟發達,消費水平較高,消費量大。
首先,從實地調查的結果來看,黑大外有正規經營店鋪及攤位的餐飲店約有101家,其中中式快餐店,傳統中餐館,特色小吃店,西式餐館,火鍋店等等,具體如下表1所示。其次,黑大餐飲也得迅猛發展主要依託黑龍江大學的學生消費者,據有關資料統計,黑大在校師生約3萬,消費群體龐大,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每天都出北門吃飯;最後,從黑大所處的地理環境位置來看,位於南崗區,消費水平還是較高的。通過問卷調查,黑龍江大學在校學生月平均消費在1500左右,又細分為5個消費段,如下表2所示。
圖表1
北門餐飲類型及分布情況
類型 中式快餐店 中式傳統餐館 特色小吃店 西式餐館火鍋店 糕點面點店奶茶咖啡吧
數量 16 26 35 3 3 6 10
表2
黑大在校學生的月平均消費分布情況
消費層次 500~800 800~1100 1100~1600 1600~2000 2000以上
所佔比例 7.1% 42.9% 45.2% 2.4% 2.4%
2. 主要消費類型、口味偏好明顯,重復消費普遍
大多數學生喜歡中式快餐,快捷方便,口味喜歡多樣,但比較大眾,喜歡在一定時期內重復選擇一家消費,基於習慣因素
3. 消費的時間分散,餐飲服務趨於全天
4. 消費主體一般趨於2—4人,消費能力較高
5. 黑大餐飲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各經營商家之間日趨同質化
6. 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缺乏營銷創新
(二)黑大附近餐飲消費者滿意度及需求現狀分析
1. 食品安全衛生是消費者選擇就餐地點的首要因素。
2. 消費者的口味習慣和偏好主要傾向於家常菜,大眾口味中又偏辣
3. 產品質量及服務是影響消費者選擇就餐地方的主要因素。
4. 消費者對產品的價格認知理性,學生消費水平較高,也比較穩定
5. 消費者對就餐的食品衛生安全的滿意度低
6. 消費者經常光顧的餐館比較集中,如快餐店溫州飯攤,傳統中餐館有得意樓、三合緣等
7. 大多數消費者對餐館提供的直接而實惠的促銷方式感興趣
8. 宣傳優惠單是消費者了解餐館信息的主要渠道
9. 大學生消費者一般以小群體消費為主,對新鮮時尚的事物感興趣
(三)黑大附近餐飲店經營現狀及分析
1. 不斷有新的商家參與黑大餐飲市場競爭,同時也有商家的退出,形成當前相對平衡而又微妙的關系。
2. 眾多餐館的環境、規模、菜餚種類、價格及服務差異不大,趨於同質化
3. 在目前國內物價水平上漲的情況下,各餐館包括校內食堂,部分菜品價格有所上浮,漲價的菜式一般以肉類為主,平均漲幅約20%~25%,成本有所增加
4. 黑大餐飲行業缺乏規劃引導,在快速發展中存在盲目、無序和低水平發展的現象。缺乏系統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強制性標准,餐飲企業的標准參差不齊,內容不全面、技術知識含量低,食品安全衛生得不到保障
5. 無品牌意思,只關注於現盈利狀況
三.本次調查活動總結
總的來說,本調查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較為全面地了解了黑大的餐飲業情況。餐飲業市場競爭激烈,難免由於利益問題出現食品質量問題,請消費者在有消費需求是一定保證安全。黑大餐飲業的消費主力人群是學生,合理消費是必要的。總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學生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餐飲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將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Ⅵ 對18人進行的膳食的調查報告
關於中學生合理膳食的調查報告
健康飲食,美麗人生
——關於中學生合理飲食的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正處於身體發育關鍵時期的中學生來說,合理而健康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更為重要。但是,由於種種外在和自身的原因,大多數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在飲食的選擇與搭配上存在誤區。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經過調查和思考,追根溯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與建議,提供了合理飲食的相關知識,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關鍵詞】 飲食 健康
中學階段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正處於求知與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就顯的尤為重要。但是,恰恰是在這個階段,由於學習的壓力及相關知識的匱乏,同時,社會、學校、家長也缺少必要的指導與引導,所以,中學生容易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食、偏食、過分節食或暴食,不但損害了自己的身體,而且降低了學習效率。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小組組織了這次調查。我們希望通過調查數據更科學和真實的反映我校學生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經過歸納分析,探究發生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我們的合理化建議。
當前中學生膳食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根據有關方面的調查,目前,我國中學生營養狀況並不是太好。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而相應的營養未跟上;同時,一些家長和學校在學生膳食的安排上存在一些問題。
根據對一些中學集體食堂膳食進行調查的資料顯示,每日中學生膳食中的熱量的供給量僅達到標准供給量的80%左右;蛋白質僅為70%左右;鈣、核黃素和維生素A也明顯不足。
從蛋白質的來源看則問題嚴重,中學生膳食中的蛋白質主要來源於豬肉食品,但是豬肉的蛋白質含量不如牛肉和其它一些禽類,而脂肪的含量卻比這些食品高,盡管豬肉也是不錯的蛋白質食品,但是單一的蛋白質來源,會使中學生需要的其他一些營養素的攝入量會減少。因此應適當增加牛肉、魚類、奶類和動物血、豆類及製品的攝取,以補充全面均衡的營養。
此外,膳食單調,烹調不考慮色、香、味、型,不能增進學生的食慾,也影響了營養的攝取。
因此,為了讓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家庭膳食應有計劃地調配,盡量使飯菜多樣化。即使食物品種不能更換,也應在烹調方法上多做文章。在選購食品時還應注意,凡營養價值低而價格貴者可以不買或少買。
每日膳食中每千克體重的供給量
年 齡
每千克供給量/g
10歲
男 2.43 女 2.26
13~15歲
男 1.90 女 1.89
16~17歲
男 1.66 女 1.66
18~44歲
男 1.43 女 1.50
吐魯番地區實驗中學一天的飲食結構表
早 餐
午 餐
晚 餐
包子.雞蛋.卷餅.海帶絲.土豆絲.豆漿.稀飯.牛奶.麵包.菜夾饃.肉夾饃.水果.方便麵
米飯.面.油炸豆腐.油白菜.葫蘆瓜.冬瓜.西紅柿炒雞蛋.蘑菇炒肉.油白菜.胡蘿
炒米飯.牛肉麵.菜<肉>夾饃.稀飯.饃饃.菜面條.油炸食物.
分析:
1、 雞蛋中含有卵磷脂,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A、D、B等,每天需吃1-2個雞蛋
2、 胡蘿卜、蛋黃、牛奶、魚、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裡面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缺少維生素A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容易波動、煩躁、還會出現食慾不振,胃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甚至有的血壓增高,神經衰弱。
3、 西紅柿、馬鈴薯、肉類、乳類,富含維生素B、C
4、 大豆含有40%的優質蛋白質,脂肪中85%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預防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Ca、P、Fe,這些物質對於大腦營養很重要,大豆及其芝麻含有多量的磷脂,有益於智力發展,應該適量多吃。
5、 奶類、牛、羊奶是學生的好食品,營養價值與雞蛋相近。
6、 水果能供給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及其有機酸和食物纖維,有機酸能刺激胃液分泌,食物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住於幫助消化和排泄。
7、 不要吃太多的甜食精製米和面,因為這些食品使血液不成酸性,消耗大量維生素,容易引起疲勞、健忘和焦躁等。
此次調查,我們以實驗中學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抽樣,樣本容量為170人,男女均有涉及。以下即為我們的問卷內容及調查結果。
1、你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滿意嗎?
A、滿意(21%)B、還可以(47%)C、不合理(32%)
2、你是否經常吃水果?
A、經常(56%)B、偶爾(42%)C、不愛吃(2%)
3、你是否愛吃零食?
A、經常(26%)B、有時(66%)C、不愛吃(8%)
4、你每天按時吃早餐?
A、每天(62%)B、有時間就吃(33%)C、不吃(5%)
5、你經常吃那些種類的食物?
A、蔬菜類(44%)B、麵食類(41%)C、油炸類(14.7%)D、其他(0.3%)
6、你的飲食有規律嗎?
A、有規律(55.4%)B、餓了就吃(44.6%)
同時,我們還設計了一道問答題:「你覺得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合理飲食?你有哪些好的方法?」對此問題,同學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了各種回答:一日三餐有規律;要均衡營養,不吃含大量脂肪和糖類的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素菜;葷素搭配,少吃腌制食品;不挑食,不厭食,不節食;睡前喝牛奶;周末適度改善飲食等等。
取得調查數據後,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同學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1、對於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同學們已有了初步的概念。例如已有32%的同學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合理,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自我意識的關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相當部分的同學尚未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竟乎一半(44.6%)同學一日三餐無規律,餓了就吃;雖有61.5%的同學按時吃早餐,但33%的同學早餐有時間才吃,5%的同學根本就不吃早餐。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要求早餐必須含有充足的熱量,否則第三、四節課就會出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影響正常的學習。早餐攝取的熱量應佔一天總熱量的1/3。為保證精力充沛地學習,早餐可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雞蛋、牛奶、花生、大豆等;
3、大部分同學對於食品的選擇趨於理性,但仍有部分同學仍根據個人愛好存在挑食和偏食現象。56%經常食用水果,44%的同學長吃蔬菜,喜歡吃零食的同學只有26%,同時,另一面,偶爾吃和不愛吃水果的也有44%,僅有8%的同學不吃零食,油炸類食品和腌製品經常食用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中油炸類食品、腌制類食品排名前兩位,前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油炸澱粉);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後者導致高血壓、腎負擔過重,導致鼻咽癌;影響粘膜系統(對腸胃有害);易得潰瘍和發炎。但仍有15%的同學經常食用。
4、對於如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同學們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對於我們問答題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給出了許多合理而科學的建議,但在實際中,同學們並沒有很好的執行,這說明,中學生的飲食問題是一個關乎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的復合難題,僅憑學生一己之力難以徹底改善。
從以上的歸納我們欣喜的發現,我們同學對於合理飲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飲食結構的選擇也趨向合理,但是,形勢仍不容樂觀,部分同學在飲食的選擇與搭配上問題仍舊不少,為了能從根本上認識問題,並提出徹底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探究其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1、社會、家長、學校缺少對學生飲食方面相關知識的宣傳、指導和教育。中學生的涉世未深,知識面單一狹窄,飲食的選擇與習慣的養成都帶有一定的被動性,如果不及時引導和教育,容易走入誤區;
2、地區性的文化差異與生活差異對中學生的飲食結構和習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北方喜麵食,吐魯番地區又是民族聚居區,肉類消費在食品消費中所佔比例偏大,蔬菜、水果、蛋、奶攝入不足,高脂肪的肉類卻又攝入過量,常此以往,難免行成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習慣;
3、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強,飲食無規律,過分追求食品的口感而不計其營養成分和危害,「管不住自己的嘴」,挑食、偏食,這也是形成不好的飲食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中學生目前的飲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加以優化和解決呢,對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對策:
1、社會、學校、家長應該加強協作與溝通,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社會加強宣傳,家長經常督導,學校穿插相關知識的講授,三管齊下,才能標本兼治;
2、吐魯番地區的同學應該對我們地區的飲食習慣的及各主要日常食品的優劣有清晰而理性的認識,去其短,揚其長,善於搭配,合理補充。按照營養學家的總結,日常飲食的一般原則為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吃清淡、少鹽的食物;經常吃適量的禽、魚、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3、加強自身自律精神的養成,不要因為貪圖口感和一時之口欲,而去食用營養單一、質量低劣的食品,不挑食、偏食,人體消耗的熱量主要來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質。因此,中學生應首先吃好3頓正餐,同時要多吃魚、瘦肉、蛋、牛奶、豆製品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要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科學而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飲食,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4、中學生應在課堂之外,通過各種介質和途徑,主動加強飲食方面知識的學習,用科學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合理飲食,增強識別能力,培養健康的飲食消費觀念。
5、建議中學生多吃瓜類蔬菜? 我們經常用流火七月來形容蟬躁蛙鳴的炎炎夏日,的確,在夏天即使我們不動也會感到赤日當頂、汗流浹背,何況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看書學習,所以,對於考生來說,多吃瓜類能達到消暑、防病的目的。黃瓜是瓜類蔬菜中最常見的品種,生吃、涼拌、熟吃均可。它除了含有多種糖類及氨基酸等營養素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鉀鹽,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黃瓜的纖維素對於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的作用。鮮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體內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因此,對於中學生來說,多吃黃瓜不僅可以消暑,還有解膩、增進食慾的作用。
冬瓜也是中學生夏季較好的時令菜,有利水消炎、清熱解毒之攻,對於中學生的主要作用在於治療暑熱煩悶、清心利嗓。
苦瓜含有特殊的苦瓜甙、苦味素,故有獨特的苦味。它雖然有苦味,但夏天食用後可祛暑清心、除煩熱,同其它瓜類比較,苦瓜除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的含量較多外,其中抗壞血酸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達84毫克,居瓜類之冠。
民間常用木瓜魚尾湯消暑健胃,對於中學生促進消化和食慾有較好的效果,不妨一試。
6、怎樣吃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中含有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多巴胺、乙醯膽鹼等幾十種神經遞質。它們在腦中保持著一定的濃度和平衡,使大腦具有正常的智力。但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和平衡與大腦營養素的供給有密切的關系。某些食品可提高腦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效率,使腦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更加集中。
(1)有助於記憶的食品。胡蘿卜具有提高記憶力的作用。因為胡蘿卜能加速大腦的新陳代謝。菠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並含有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錳,而且含熱量低,經常食用,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2)提高學習效率的食品。常吃白菜能減輕人的疲勞程度;檸檬富含維生素C,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
(3)有助於精力集中的食品。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現在的腦黃金、深海魚油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4)有助於激發人創造力的食品。生薑含有辛辣素和揮發油,使血液得到稀釋、流動更加暢快,以便向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從而使人的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荷蘭芹菜(西芹)所含的揮發油能刺激人的整個神經系統,能激發人的靈感和創新意識。
醫學家認為,中學階段注重孩子的增智食品的供應,對其大腦的發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飲食中應給他們常吃瘦肉類、牛奶、蛋類、魚、動物內臟、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而且要注意調配得當、搭配合理,以保證考生營養平衡以及大腦和智力的發育需要。有家長會認為孩子在18歲左右大腦發育已經定型,現在補充已經是亡羊補牢,其實科學營養對於任何年齡階段提高學習效率都是有益的。
7、不利於中學生智力發展的飲食習慣有哪些?
(1)飽食。由於一日三餐頓頓飽食,致使血液過久地積存於胃腸道,從而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妨礙腦細胞發育,降低智商。更嚴重的是飽食可誘發大腦中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蛋白質大量分泌,促使血管細胞增殖、管腔狹窄、供血能力削弱、加重腦缺氧。加上目前尚無有效葯物限制這種傷腦物質的分泌,只有靠適當減少食量來預防,故不宜讓孩子三餐吃得過飽,有利於大腦發育。
(2)素食。一些父母用成人的所謂低脂膳食標准來要求孩子,使孩子不吃或少吃葷菜,導致脂肪攝取量太少。科學家指出,脂肪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亞於蛋白質,尤其是DHA這種深海魚油中的主要成分。這些物質在孩子的智能發育中尤其重要。因此,有葷有菜的食譜才符合孩子大腦發育的需要。
(3)甜食。適量吃一些糖類食品,有助於孩子大腦發育,但並非多多益善。因為糖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為帶陰離子的酸根,過多可使體液改變其鹼性的正常狀態,成為酸性體質,引起腦功能下降,如精神不振、記憶力渙散、反應遲鈍,重者可導致神經衰弱,給孩子智能發育蒙上陰影。
(4)厭食。厭食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如果三餐進食太少,甚至處於半飢餓狀態,也可傷腦。研究表明厭食的孩子體重較正常低30%,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和計劃能力等也相應降低,大腦形態也有一定的萎縮。
(5)炸食。油條、煎餅、油炸花生、煎雞蛋等油炸食品口感好,對孩子有較大的誘惑力,偶爾吃一點倒也無妨,但長期大量食用則有害。一是此類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含鋁的發酵粉,而鋁被證明為腦細胞的一大「殺手」;二是高溫烹調可產生大量有強烈致癌作用的苯丙芘等毒性物質;其三,尚含有較多的過氧化脂質,可促使腦細胞早衰,故不宜多食用。
(6)鹹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吃入過多可致使體內鈉離子濃度升高,不僅使高血壓、胃炎、感冒等疾病的發生率增高,也有害於腦。從生理角度講,一天的吃鹽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對於保護大腦有積極的意義。
(7)零食。常吃零食,使胃腸道老是處於緊張狀態,集中大量血液致使腦缺血,而且零食又多為油炸類或膨化食品等,前者含鋁較多,後者含鉛相對較多,都對腦細胞不利,因此應盡量少吃
以上就是我們小組對於中學生合理飲食問題的調查結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查,能讓我們自己和社會、家長、學校客觀而真實的了解中學生的飲食現狀,正視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引起各方面的重視,進而採取有效措施,逐步的加以引導和解決。中學階段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時期,我們更希望同學們能從這篇調查中得到反省,有所領悟,健康飲食,定會創造出美麗的人生。
在我們的調查中,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日常飲食是不太合理,科學的,離科學的飲食結構還很遠,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提高學習的關鍵,沒有好的身體又怎麼能去專心的學習呢!
我們的調查研究還是很有收獲的.能條理的參加這個活動對於我們提高預見性和發展我們對某個事情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是很有幫助的。
你可以改一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