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個什麼時代的青瓷
沒有畫也沒有款,單從器形上來看有些像明的,屬於民窯,但要想准確判斷必須要上手才行,否則就是憑空捏造了,你可以拿到古玩市場上問問,多走幾家,綜合判斷分析一下就會有結果了。
⑵ 龍泉青瓷將成下一個市場熱點
對於收藏家來講,收藏龍泉青瓷也是一件相對比較劃算的投資,因為目前的清泉龍瓷價格不高,適合購入,而且其升值空間也大,因而不少專家表示現在正是龍泉青瓷購入的最佳時機。當然,這一現象卻不是在今天才初見端倪,自從2009年龍泉青瓷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其價格走向就一直頗受群眾關注。
慢熱的龍泉青瓷
早前的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龍泉青瓷的價格到現在是翻了數百倍,而在不過目前的價格漲勢則相對比較緩慢,而且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青瓷作品,還是未能突破百萬元大關,一級市場的價格也在二三十萬元徘徊,總體處於相對較低的狀態。總而言之,龍泉青瓷相對其他瓷器顯得簡單明了,而其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在最近幾年才進入市場,外界的認知度不高,沒有炒作資金介入,其升值空間也相對比較廣闊!龍泉青瓷蘊藏的好市場
隨著人們對於龍泉青瓷的認識加深,龍泉青瓷的市場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於是專家預言,龍泉青瓷很可能成為藝術品投資的下一個增長點。而且龍泉青瓷本身就具有比較多的特色,龍泉青瓷很可能成為藝術品投資的下一個增長點。加之,龍泉青瓷在政府導入和行業協會管理下,市場發展較為有序,價格透明,市場信譽度好,當代青瓷的生產者尚在世,真偽較好鑒定,同時工藝大師的親筆簽名、蓋章的證書也附在其中,對於鍾情當代龍泉青瓷藝術品的藏家來說更有保障。
當然雖說龍泉青瓷被很多專家認為將大有市場,但是還是不可大意,專家建議在購買龍泉青瓷時必須注意其背景文化,順應市場,在對待其作品的細節上下苦功夫,這將決定龍泉青瓷的工藝價值,同時不可只關注大師的作品,青年工藝美術師的創作也是值得收藏的!
⑶ 龍泉青瓷收藏潛力分析
2009年龍泉青瓷列入世界非遺名錄之後,龍泉青瓷的價格就一路高漲,相較於歷年來的價格,目前,龍泉青瓷價位尚低,正處於價格窪地,對於鍾情於當代龍泉青瓷的愛好者和收藏者來說,正是逢低吸納的最佳時機。
龍泉青瓷價格目前處於低谷期
隨著2009年龍泉青瓷列入世界非遺名錄,龍泉青瓷價格也一路上漲。上世紀70至90年代,龍泉青瓷原國營老瓷廠,上洋瓷廠批量生產的青瓷二、三等品,當時價格為20元至30元,現在的價格已上升至3000元至5000元。在2007年至2008年間,龍泉青瓷的省級大師作品價格尚處於幾千元,現在已達到數萬元;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青瓷作品,尚未有突破百萬元大關的作品,一級市場的價格一般在二三十萬元,總體處於相對較低的狀態。
然而,不管與產瓷區相比,還是與工藝美術大師級別的作品相比較,龍泉青瓷都處於低價位。龍泉青瓷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在最近幾年才進入市場,外界的認知度不高,沒有炒作資金介入。比如,被視為龍泉青瓷第一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的作品,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制瓷嚴謹,以釉、胎的特性和美術紋樣體現了產品的自然美,形成了清醇、典雅、洗練的藝術風格。然而,在市場上,其作品公開成交的最高價格不到15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龍泉青瓷起步比較晚,了解的人也比較少。從製作來說,龍泉青瓷屬於高溫厚釉,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產量不高,精品不多。目前龍泉青瓷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價位大多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之間,隨著龍泉青瓷認知度的提高,龍泉青瓷價格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⑷ 【2019年整理】中國陶瓷行業宏觀市場現狀
2019年行業產量、收入齊回升
從產量方面看,2012年-2017年全國衛生陶瓷製品產量逐漸上升,2012年全國衛生陶瓷製品產量已達16055.2萬件,到了2017年全國衛生陶瓷製品產量增長至21789.6萬件,同比增長4.73%。2018年全國衛生陶瓷製品產量達到了20659.69萬件,同比下降5.19%。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衛生陶瓷產量為1.6億件,同比增長11.40%。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馬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⑸ 龍泉青瓷的當代發展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今天,在龍泉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業,年產值達二億多元人民幣,從業人員三千多人,還涌現出了一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如徐朝興、毛正聰、夏候文,和像盧偉孫這樣的一批勇於開拓創新的年輕工藝美術師。
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
「中興龍泉青瓷,我們責無旁貸」。在周恩來總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周年之際,中共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趙建林表示,龍泉青瓷發展有三個目標:一是其藝術水準要創歷史新高;二是提高龍泉青瓷產業化程度,日用瓷、包裝瓷、工業瓷百花齊放,成為浙江省青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的青瓷生產基地;三是努力使龍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並把青瓷文化和旅遊相結合,使龍泉青瓷成為龍泉、浙江乃至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
傳承與創新,這是所有從事龍泉青瓷生產的人們的共同責任。對於龍泉青瓷來說,毫無疑問現階段傳承重於創新。這主要有這么幾個因素:一是其藝術成就值得後人傳承,南宋龍泉青瓷是青瓷之頂峰,其藝術成就後人無法望其背項。二是需要後人傳承,因為龍泉青瓷恢復生產不過五十年,燒制技藝等很多方面遠未達到南宋的高度。三是外來因素的影響,需要龍泉青瓷做好傳承,還龍泉青瓷本來之面目,正本清源,告訴世人什麼才是真正的龍泉青瓷,繼而重新贏得龍泉青瓷昔日輝煌與榮耀。
龍泉青瓷經歷了國營瓷廠時期的積累,以及瓷廠改制之後的市場自由發展時期,龍泉青瓷呈現表面上空前的繁榮。時下龍泉青瓷,由於近些年景德鎮技術工人、德化白泥、高溫色料、青瓷浮雕技藝等的大量湧入,使得傳統龍泉瓷在形式有了很大變化的同時,也使得龍泉青瓷偏離其核心價值,世人已經搞不清何謂地道龍泉瓷。因此在當下,把握好龍泉青瓷溫潤如玉的釉色和龍泉青瓷高貴典雅的氣質,做好龍泉青瓷的傳承,即告訴世人什麼是真正的龍泉瓷,比創新顯得更為重要。
龍泉青瓷的傳承和創新必須把握好兩點:一是牢牢把握龍泉青瓷的靈魂:不僅僅是指龍泉青瓷溫潤如玉的釉色,更是其典雅高貴的氣質。二是在器形上創新它。這就必須從南宋著手,因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其瓷器風格是精緻有餘而大氣不足(但南宋的可貴之處是給人們以思想的自由,所以南宋創造了中國文化之高峰)。因而可以借鑒中國古代的文化元素,如黃河彩窯、商周青銅器、漢罐等等古樸大氣的風格,當然也應該揉入製作者一些自身的性格因素。傳承和創新必須是相輔的,這里必須搞清幾個問題,傳承不等同模仿,如一味模仿,即使做到和南宋一樣的高度,也在南宋之下。因為文化藝術和科技的發展規律是不同的:科技的發展是線性上升的,後人總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比如汽車、電腦等等,一代代不斷改進。而文化藝術是點狀的,類似於山峰,如商周青銅器、唐詩、宋詞,它自成一個頂峰,後人無法超越它。正是基於這樣的特性,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就算你模仿的與南宋青瓷不相伯仲,也是在它之下,因為,藝術領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天下沒有第二個齊白石,沒有第二個畢加索。
再說創新,創新必須遵循一定的准則,而不是毫無章法,換句話說也就是在龍泉青瓷通性---溫潤如玉之釉色,典雅之器形的基礎上彰顯自己的個性。所謂的新,一定是相對於舊而言。要做到嚴格意義上的創新,必須優於所參照的事物,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那創新就失去了意義。一件文藝作品的價值逃不出兩個層面:一是它的思想性,一是它的技術性,其創新之價值也只在這兩個方面呈現。
⑹ 青瓷茶具的發展
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
六朝以後,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相傳唐時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女兒發明了一種茶碗的碗托,她以蠟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盤中的位置。以後演變為瓷質茶托,這就是後來常見的茶托子,現代稱為「茶船子」,其實早在《周禮》中就把盛放杯樽之類的碟子叫做「舟」,可見「舟船」之稱遠古已有。
宋代飲茶,盛行茶盞,使用盞托也更為普遍。茶盞又稱茶盅,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 這一點很符合科學道理。茶杯過大,不僅香味易散,且注入開水多,載熱量大,容易燙熟茶葉,使茶湯失去鮮爽味。由於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色彩雅麗,風格大不相同。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於16世紀首次遠銷歐洲市場,立即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唐代顧況《茶賦》雲:「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瓶」;皮日休《茶甌》詩有「邢客與超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之說;韓偓《橫塘詩》則雲「越甌犀液發茶香」。這些詩都贊揚了翠玉般的越窯青瓷茶具的優美。宋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景象。
⑺ 青白瓷的重要地位
(1)青白瓷表明,上述各窯均系兼燒青白瓷,常與汝瓷、鈞博中全統計,近四十餘年來,出土於宋元紀年墓的青釉質精美,仿玉逼真,具有青白淡雅、明澈瑩麗、透光見影的特色,為宮廷和百官所選用。據《其造型特徵:敞口淺腹,平底,卧足或矮圈足華博贊美青白釉瓷枕為美玉的詩詞,此類青白瓷枕近宋會要輯稿》冊一百四十六食貨五十二謂:「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及》卷四《會仙樓》條載:「凡酒店中不問何人物華芒口碗、花口碗、侈口碗、斗笠碗等,且紋飾也逐漸繁漆器以給用,以京朝官三班內侍監庫。」宋代景德鎮隸屬饒州,饒州瓷即景德鎮瓷,宋時景德鎮已專燒青白瓷虎紋瓶系北宋嘉祐二年(1057)墓出土的,中物眾多,窯址分布於大江南北的九省市自治區44市縣而聞名於世。這是朝廷選用青白瓷的文獻記載。眾多考古發掘出土瓷器表明,更是宮廷和百官選用青青瓷系;(6)景德鎮青白瓷系等。這一客觀的劃分中華瓷業大為發展。(三)安徽的繁昌窯,青白瓷創白瓷的例證。
(2)青白瓷窯場眾多,窯址分布於大江南北的九省市自治區44市縣重要收獲》一文中指出:「青山窯同時燒造青中物的大宗產品。唐宋以來,瓷盤的使用普遍,造型多。僅景德鎮一地就有專燒青白瓷窯址136處。而窯址之密集,窯包堆積之高以及遺物之豐富,是同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是華瓷窯系之一,影響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時代其他名窯無法比擬的。
(3)青白瓷市場廣闊,行銷海內外。
市場是商品稱處塑流和柄,或加紐和蓋。另一類就是葫蘆執壺華博多的省份,其窯址有浦城窯、崇安窯、光澤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市場就沒有商品生產。宋代市場繁榮,商品經濟發達,全國出現了許多人口密集白瓷生產雖不是瓷業生產的主流,但仍佔有重中物窯、柳家灣窯、白虎灣窯等。據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的城市,這些城市便是商品流通的市場,瓷業是手工業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官窯產品外,瓷業的發展窯、柳家灣窯、白虎灣窯等。據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博華色較濃,顯青不足,共色次品較多,精品比較少,制和商品市場大小成正比。
青白瓷是宋代主要瓷器品種,考古調查發掘的資料表明,紀年和以及鹿、馬、雞、犬、鳳凰、龜、蛇等
⑻ 龍泉青瓷
出產於浙江龍泉的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
龍泉青瓷史上幾經興衰。一九五七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年來,龍泉青瓷又開始聲名鵲起,重鑄昔日輝煌。
曾名揚海內外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隻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於世的博物館,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收藏瓷器,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餘件。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占首要地位。
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後逐漸衰弱。到上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再造青瓷輝煌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今天,在龍泉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業,年產值達二億多元人民幣,從業人員三千多人,還涌現出了一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如徐朝興、毛正聰、夏候文,和像盧偉孫這樣的一批勇於開拓創新的年輕工藝美術師。
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
「中興龍泉青瓷,我們責無旁貸」。在周恩來總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周年之際,中共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趙建林表示,龍泉青瓷發展有三個目標:一是其藝術水準要創歷史新高;二是提高龍泉青瓷產業化程度,日用瓷、包裝瓷、工業瓷百花齊放,成為浙江省青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的青瓷生產基地;三是努力使龍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並把青瓷文化和旅遊相結合,使龍泉青瓷成為龍泉、浙江乃至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
出產於浙江龍泉的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
龍泉青瓷史上幾經興衰。一九五七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年來,龍泉青瓷又開始聲名鵲起,重鑄昔日輝煌。
曾名揚海內外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隻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於世的博物館,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收藏瓷器,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餘件。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占首要地位。
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後逐漸衰弱。到上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再造青瓷輝煌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今天,在龍泉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業,年產值達二億多元人民幣,從業人員三千多人,還涌現出了一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如徐朝興、毛正聰、夏候文,和像盧偉孫這樣的一批勇於開拓創新的年輕工藝美術師。
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
「中興龍泉青瓷,我們責無旁貸」。在周恩來總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周年之際,中共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趙建林表示,龍泉青瓷發展有三個目標:一是其藝術水準要創歷史新高;二是提高龍泉青瓷產業化程度,日用瓷、包裝瓷、工業瓷百花齊放,成為浙江省青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的青瓷生產基地;三是努力使龍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並把青瓷文化和旅遊相結合,使龍泉青瓷成為龍泉、浙江乃至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
另外,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上洋有許多手工小作坊,做出來的青瓷既精緻又價格公道,不妨去那裡看看,非凡青瓷,非同凡響!
⑼ 浙江龍泉青瓷批發市場在哪裡
杭州汽車南站直達龍泉
中午1點和晚上7.30 有車 車票中午145 晚上135
要買的話 青瓷寶劍園區 或是車站附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