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中國茶葉市場調查

中國茶葉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5-06 01:34:31

❶ 中國北方有多少個茶葉批發市場

北京有,天津,沈陽 哈爾濱,山西 大連 都有 每個省有3個左右 北京有上10個左右

❷ 關於中國茶葉出口問題

顏盈盈 劉學忠
(青島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顏盈盈,青回島農業大學經濟與答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農產品國際貿易。通訊作者:劉學忠,青島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產業經濟。
摘要:利用商務部、FAO 、UNCOMTRADE等統計數據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品種結構和市場機構進行了分析, 得出結論:中國茶葉出口的品種結構與國際茶葉進口市場的品種結構相差較大;中國茶葉出口市場主要是非洲,其次是亞洲,亞洲及歐美茶葉市場特別值得中國開拓。中國應區別世界不同地區分別開拓紅茶和綠茶市場,對於英國、俄羅斯等高緯度的茶葉消費地區,應在保持傳統的綠茶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紅茶市場;對於阿聯酋、沙特等中東富裕的產油地區,應積極宣傳綠茶的功效,大力開拓綠茶市場。

❸ 現在國內的茶葉市場如何,利潤空間還有多大

利潤肯定有,不過質量是取決利潤多與少的前提,如果只注重暢銷禮品盒這個方面,而不去調查市場,不去貼合消費者的喜好,消費取向,做的可能都是些賠本生意,現在的消費者對茶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做茶葉生意也應該這樣,以消費者的消費為根據,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然後多找些業內專家入股,風險變小,然後從最基本做起,畢竟茶葉現在是廣大群眾的普遍消費品,不愁賣不掉,只要質量好

❹ 求2008年至2011年中國茶葉出口情況

年來,中國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出口數量和金額屢創新高。2008年中國茶園種植面積和茶產量均居世界第一,茶葉出口居世界第三。茶葉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提高中國茶產業的水平和競爭力、增加茶農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國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60萬公頃,茶產量124萬噸,佔世界總量的1/3。2008年中國茶葉出口29.7萬噸,出口金額6.82億美元,僅次於肯亞和斯里蘭卡。金融危機會對茶葉貿易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不會使茶葉出口產業遭到致命打擊,2009年下半年出口形勢將會好轉,樂觀估計2009年全年出口會與去年同比持平。面對2009年嚴峻的經濟形勢,出口企業應加強國際市場拓展力度,研究消費者的飲茶習慣、偏好,生產適銷對路的茶葉產品。另外,企業要強化出口茶葉質量安全,強化自律意識,規范自身行為,避免惡性競爭。據海關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茶葉出口29.7萬噸創歷史新高,出口創匯6.82億美元。其中主要產品為綠茶,2008年出口22.3萬噸,同比持平,金額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3%。不過,中國茶葉出口結構層次低、質量低仍是當前茶葉出口的短板。

2008年全球茶葉的銷量上漲而產量下降,2009年全球茶葉市場可能依舊會繼續這樣的趨勢,預計供需的不平衡會使茶葉價格出現快速上漲。2008年全球茶葉銷量同比增加了4.8%,而茶葉產量卻出現了1.2%的下降。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即便有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全球茶葉的銷量仍會有所增加,同時由於氣候及地區政治因素茶葉的產量依然會出現下降。市場的供需矛盾可能會將茶葉價格進一步推高。數據顯示,全球茶葉市場上紅茶佔到七成多,而近兩年來由於供應緊張紅茶價格出現了快速上漲。在全球最大的紅茶市場肯亞,2009年年初其每公斤紅茶的價格升至3.4美元,創下了近10年多以來的新高,接近3.5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在茶葉生產方面,前五大茶葉生產國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70%左右。摩洛哥是中國茶葉出口第一大市場,也是中國綠茶出口傳統市場。摩洛哥從海外進口的茶葉逐年提升,其中98.3%來自於中國。我國對摩洛哥出口存在嚴重的品質下降問題,已威脅到該市場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茶企應加強對出口品質的管理,維護摩洛哥茶葉市場穩定和發展。日本是我國茶葉的第二大出口國,中國以52%的佔比穩居日本茶葉第一大進口貨源地。中國茶在美國進口茶市場上佔比18%,略高於阿根廷。我國對美茶葉出口將繼續呈穩定增長態勢。俄羅斯是世界主要茶葉消費國和進口國,但該地區茶葉消費者總體對我國茶葉缺乏感性認識,我國茶葉的聲譽遠遠低於斯里蘭卡、印度的產品。但隨著俄羅斯的經濟快速增長、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俄茶葉出口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雖然歐盟對茶葉進口農殘檢驗越來越苛刻,但我國企業經過多年努力,積極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已逐步適應歐盟標准要求,使輸出到歐洲的茶葉開始止跌回升。我國對歐盟茶葉出口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只要我國茶企措施應對得當,我國對歐茶葉出口將呈快速增長態勢。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海關總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茶葉學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茶葉商情、中國行業研究網以及國內外多種報刊雜志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茶葉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對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需求、市場競爭格局、細分市場以及行業主要產區發展等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報告還重點研究了我國茶葉行業相關領域市場的發展狀況,以及茶葉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和營銷策略。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茶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准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報告同時對於行業研究規律、行業政策制定和欲進入的投資集團提供了准確的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

●行業研究咨詢報告(推薦指數★★★★★★)

《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報告》是中研普華依託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提供的最新行業運行數據為基礎,驗證於與我們建立聯系的全國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組織的權威統計資料。憑借中研普華在其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建立起的完善產業研究體系,一整套的產業研究方法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是目前國內覆蓋面最全面、研究最為深入、數據資源最為強大的行業研究報告系列。

《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報告》充分體現了中研普華所特有的與國際接軌的咨詢背景和專家智力資源的優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行業為主線,全面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等多層面信息源,依據權威數據和科學的分析體系,在研究領域上突出全方位特色,著重從行業發展的方向、格局和政策環境,幫助客戶評估行業投資價值,准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尋找最佳營銷機會與商機,具有相當的預見性和權威性,是企業領導人制定發展戰略、風險評估和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

我們的優勢:

豐富的專家資源和信息資源:中研普華依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信息中心系統豐富的數據資源,建成了獨具特色和覆蓋全面的產業監測體系。同時,與國內眾多研究機構和專家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報告》全部由國內一流經濟學家、行業專家作為顧問,由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資深研究員撰寫,他們長期專門從事行業研究,掌握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加上我們嚴格的審稿制度,使報告的質量都有充分的保證。

行業覆蓋范圍廣、針對性強:中研普華《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報告》的入選行業普遍具有市場前景好、行業競爭激烈和企業重組頻繁等特徵。我們在對行業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還對其中重要的細分行業或產品進行單獨分析。其信息量大,實用性強是任何同類產品難以企及的。

內容全面、論述生動:中研普華《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報告》在研究內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報告以本年度最新數據的實證描述為基礎,全面、深入、細致地分析各行業的市場供求、進出口形勢、投資狀況、發展趨勢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業的運營狀況,提出富有見地的判斷和投資建議;在形式上,報告以豐富的數據和圖表為主,突出文章的可讀性和可視性,避免套話和空話。報告附加了與行業相關的數據、政策法規目錄、主要企業信息及行業的大事記等,為投資者和業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動的行業全景圖。

深入的洞察力和預見力:我們不僅研究國內市場,對國際市場也一直在進行職業的觀察和分析,因此我們更能洞察這些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准、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症結所在。我們有100多位專家的智慧寶庫為您提供決策的洞察這些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准、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症結所在。

有創造力和建設意義的策略:對行業或具體產品的投資特性、市場規模、供求狀況、行業競爭狀況(結構與主要競爭企業)、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和論證,尋求規律、發展機會、現存問題的解決方案、做大做強的對策等等。

❺ 2013-2018年中國養生茶市場調查與發展預測報告

喝茶已成為多數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日常生活七件事包括:柴、米、油、鹽鹽醬、專醋、茶,茶仍屬居其一。茶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飲品和精神飲品,而且,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和追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常潤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每天有3 億多人在飲茶,如果發展到一半人飲茶將達到近7 億人口。如果有80%的中國人喝茶那就有10多億人消費。但是我國人均消費茶葉還比較低,僅0.61kg,而世界年人均消費2.21kg以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人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

❻ 中國茶葉大量出口國外,為什麼外國人卻普遍不喝中國茶呢

茶葉呢,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源於中國茶葉最早的是被作為祭祀品來使用的,在春秋之後就被人作為菜食。後來經過不斷發展,在西漢時期的時候作為葯用,而到西漢後期的時候逐漸成為了高級的飲料。自此茶葉就被作為一種高級飲品流傳下來。
茶葉在我國有的幾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不論是官宦世家還是普通平民,他們都能喝得起茶葉,因為茶葉從幾元錢一斤到幾萬元一斤不等,並且有著非常多的類型。比如我國非常著名的10大茶葉以及很多地方的小茶葉,以及隨著不斷的發展,我們如今喝。很多人喜歡喝的果茶花茶等等,這都是茶葉的衍生品。從以上幾點綜合來說,這就是國外人為什麼不太喜歡喝茶的原因,我國茶葉之所以每年大量出口到國外,是因為茶葉作為我國一個非常著名的代表產品,出口國外既能夠傳播我們國家的茶文化,同時又能給國家帶來財政收入,因此我國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茶葉到世界各地。而國外的人越來越多地了解了我國的茶文化,從茶文化上也就越來越多的了解了我們國家,所以說出口茶葉到國外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了解我們國家的茶葉,進而了解我們國家的文化,進而對中國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❼ 中國的茶產業有發展前景嗎

目前我國的茶類主要可分為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2012年,在全國各類茶葉產量中,綠茶茶葉產量最大,達到了124.78萬噸,佔比為69.72%;其次是青茶,產量為21.79萬噸,佔比為12.17%;紅茶和黑茶產量佔比分別為7.40%和4.46%,其他茶葉產量佔比相對較小。2012年全國分茶類茶葉產量結構如下圖所示。

紅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紅茶的主要生產地集中雲南、福建、湖北、湖南、廣西、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江蘇、浙江、廣東、貴州和海南等地區,其它省(區、直轄市)也有少量生產。2012年,我國雲南地區紅茶產量最高,達到了3.07萬噸,佔全國的比重約為23.21%;其次是福建省,產量為2.74萬噸,佔比為20.67%;湖北、湖南以及廣西省產量分別為2.17萬噸,1.59萬噸和0.87萬噸,佔比分別為16.42%、12%和6.59%,其他地區產量佔比相對較小。

綠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綠茶的主要生產地集中雲南、四川、浙江、湖北、福建、安徽、貴州、湖南、河南、陝西、廣西、江西、廣東、重慶、山東、江蘇等,其它省(區、直轄市)也有少量生產。2012年,我國雲南地區綠茶產量最高,達到了19.98萬噸,佔比為16.01%;其次是四川省,產量為17.16萬噸,佔比為13.75%;浙江省和湖北省產量分別為16.87萬噸和16.50萬噸,佔比分別為13.52%和613.22%,其他地區產量佔比相對較小。

烏龍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烏龍茶的主要生產地為福建省,2012年,福建省烏龍茶產量達到了17.27萬噸,佔比為79.26%;其次是廣東省,產量為3.01萬噸,佔比為13.83%;其他地區產量相對較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百強企業中有87%的企業已開展了電子商務,上述百強企業2012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為19.46億元,佔百強企業2012年總銷售額的5%,較2011年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53.67%,明顯高於百強企業綜合銷售額和其他銷售模式的年度增幅。另外,電子商務企業2012年的總投入為4.94億元,較2011年增加0.9億元,由此可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產品銷售平台和渠道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點,盡管目前其整體規模還不大,尚未發展成為企業銷售的主要支點,但發展潛力巨大。

❽ 今年全國茶行業整體行情如何呢

近年來,隨著禮品茶市場的萎縮,茶消費客單價降低,利潤空間縮減,大到知名茶品牌,小到一家茶葉店,都能感受到市場的變動,頗有一種“蕭條”感。

以前“賣一天茶可以撐一個月”“一年不開單,開單吃一年”的熱潮已過去。

各地行業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行情不好。生意不好做了”。

舊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取代,是進步發展的過程。只要茶市場的需求還在,那麼茶行業就能繼續發展,只是傳統模式不再適應市場需求。

總體而言,茶市場是向好發展,但更要把握時機,做出改變,真正讓茶走向大眾。

茶店千千萬,一年倒一大半,有舊人出去,當然有更多新人進來,在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利用網路平台,如何深入市場調查,挖掘潛在消費。如何提升茶葉品牌的價值,如何改變消費體驗。。。是差行業轉型革新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❾ 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

歷史發展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級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文學家王心鑒作《詠茶葉》一詩稱: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君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明代顧炎武的《日 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為隔著千山萬水,「蜀道」險阻,種茶、飲茶局限於四川一帶。

最古老的茶葉:

2015年中國科學院正式證實,從陝西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這些茶葉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而近日,漢陽陵出土的茶葉又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茶葉對外傳播:

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中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中國茶葉蒸青綠茶的制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制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某家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中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制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來訪中國采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中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中國學習茶葉產制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中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中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中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制茶始於特羅氏。學習中國武夷岩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中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中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喬治亞。1900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中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9)中國茶葉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挑選茶葉,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也講究「望、聞、問、切」,需要一定的茶葉知識。以下給各位茶友介紹一下茶葉的鑒別方法,幫助你挑選到好茶。首先,要規避以下4點。

忌買「茶名」

有的茶葉市場上,到處有名優茶,凡烏龍類即「鐵觀音、或大紅袍」,凡扁炒青即「龍井」,其實就是利用茶小白對茶認識不夠全面,用一些出名的茶來吸引茶友,讓茶友覺得一定是好茶。之前小葉子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包裝上寫的是小青柑,但打開卻是大紅柑。所以提醒各位茶友, 買茶要清醒。

忌買「包裝」

忌買「包裝」的意思是不要看包裝來買茶葉。很多茶友看到茶葉包裝顏值高,就忍不住想買。有的茶葉包裝很華麗,但品質並不好。所以要提醒各位茶友,如果想買到自己喜歡的好茶,茶質最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包裝漂亮。

忌買「大全」

有的商家會把各類茶葉整合包裝出售,讓茶友覺得一次性可以品這么多好茶,很劃算,但這時也需要提高警惕,因為有的是把品質不佳的茶也整合包裝,命名為「五大名茶或八大名茶」等。所以茶友若想品全各類名茶,得留心尋找。

忌買「地名」

到茶鄉,尤其是旅遊景點,會有很多賣茶葉的商鋪,這時也要仔細挑選,因為有的商家會利用「茶鄉」這個點來「炒作」,讓茶友誤認為,茶鄉的茶肯定都是好茶,可是好茶除了要有好的生態環境,還要有精細的製作工藝,所以買茶時,茶友們要學會辨別。避免挑到以次充好、或價格不實的茶葉。

閱讀全文

與中國茶葉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小學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778
招財的電子商務商行店名 瀏覽:462
辯論社策劃方案 瀏覽:659
中專市場營銷單招想換專業 瀏覽:749
山東市場營銷考試題及答案 瀏覽:390
綿陽電子商務培訓 瀏覽:644
廣州品牌營銷策劃 瀏覽:304
嬰兒品促銷方案 瀏覽:801
明一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62
企業微信做讓紅包飛營銷案例 瀏覽:907
大學校園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早教開班策劃方案 瀏覽:813
2018年新黨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62
過年策劃方案 瀏覽:785
全國2015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506
天然氣工程開工儀式策劃方案 瀏覽:730
黨建工作現場會策劃方案 瀏覽:555
電子商務盈利模式ppt 瀏覽:395
關於醫療新品的推廣方案 瀏覽:200
邳州市電子商務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