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故宮營銷數據分析

故宮營銷數據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6 00:04:24

1. 故宮的中軸線

自北往南為:神武門、御花園(包括正殿欽安殿)、坤寧宮、交泰殿、乾清宮、乾清門、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門、午門

2. 從大數據分析遊客來北京最愛看什麼

7月5日,暑期到來,首都北京再度迎來一年中的旅遊旺季。旅遊對北京這座大都市的經濟貢獻如何?遊客來北京最愛看什麼?最愛吃什麼北京小吃?5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大數據意義上的答案。

除此之外,報告稱,品嘗北京「特色小吃」、「酒吧夜店」休閑和北京「地鐵體驗」等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些新旅遊活動的興起代表的是新一代旅遊市場主體的需求,是北京游覽體系的有力補充,它們將與傳統景區共同構建完整的北京旅遊活動體系。

3. 故宮今起正式實行全網售票了嗎

隨著故宮端門售票處的牌匾緩緩摘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從2017年10月10日起,故宮正式實行全網售票,每天8萬張門票全部網上銷售,現場售票窗口關閉。


單霽翔院長還表示,未來故宮博物院將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基於大數據分析,計劃明年試行分時段售票,屆時觀眾可以選擇當天的某個具體時段入院,避免出現「上午門庭若市,下午門可羅雀」的場面,給觀眾營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間和參觀體驗。

4. 主題公園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分析

〔摘要〕旅遊地生命周期現象一直是困擾旅遊地發展的重大難題。國內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的研究還只停留在對產品本身的分析,對決定旅遊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討,對旅遊規劃的指導意義不是很大。本文從旅遊產品和旅遊市場兩方面深入分析旅遊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揭示「生命周期」這一旅遊地「癌症」的病理,供專家對症施葯。
〔關鍵詞〕旅遊區生命周期;形成機制;旅遊規劃

旅遊地生命周期現象一直是困擾旅遊地發展的重大難題。九十年代國內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又如秋風掃落葉般飄零的主題公園讓人更為深刻地認識到旅遊地生命周期的短暫,認識到旅遊地生命周期對旅遊開發的巨大威脅。
國內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較遲,但與國外的研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不過一般只停留在對產品本身的分析,對決定旅遊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討,對旅遊規劃的指導意義不是很大。本文從旅遊產品和旅遊市場兩方面深入分析旅遊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揭示「生命周期」這一旅遊地「癌症」的病理,供專家對症施葯。
應該說明的是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是旅遊地的生命周期,為了使分析更加清晰、問題更為突出、更具典型性,這里從分析旅遊區的生命周期入手。當然一般而言旅遊區是旅遊地的核心,旅遊區的生命周期規律基本可以准確反映旅遊地的生命周期規律。

一、國內外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研究現狀
旅遊地生命周期概念最早是由W.Christaller在研究歐洲的旅遊發展時提出的。但目前被學術界公認並廣泛應用的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是由加拿大學者R..W.Butler提出的。〔1〕
(一)R..W.Butler的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2〕
Butler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將旅遊地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即探索期、參與期、發展期、穩定期、停滯期、衰退或復甦期。如圖1所示。
1、探索期:這是旅遊地發展的初始階段,特點是旅遊地只有零散的遊客,沒有特別的設施,其自然和社會環境未因旅遊的產生而發生變化。
2、參與期:隨著旅遊者人數增多,旅遊逐漸變得有規律,本地居民開始為旅遊者提供一些簡便的設施。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廣告開始出現,旅遊市場范圍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來,旅遊季節也逐漸形成,有組織的旅遊開始出現,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機構增加、改善旅遊設施和交通狀況。
3、發展期:在大量廣告和旅遊者的口碑宣傳下,一個成熟的旅遊市場已經形成,外來投資驟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簡陋膳宿設施逐漸被規模大、現代化的設施取代,旅遊地自然面貌的改變已比較顯著。
4、穩定期:遊客增長率下降,但總遊客量將繼續增加並超過常住居民數量。旅遊地大部分經濟活動與旅遊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擴大市場范圍和延長旅遊季節,廣告無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別是那些沒有參與旅遊業的常住居民對大量遊客的到來和為遊客服務而修建的設施會產生反感和不滿意。
5、停滯期:在這階段,遊客量達到最大,旅遊環境容量已趨飽和或被超過,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隨之而至。旅遊地在遊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時興,旅遊市場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重遊遊客、會議遊客等。接待設施過剩,保持遊客規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6、衰落或復甦期:在衰落期,旅遊地市場衰落,無論是吸引范圍還是遊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遊地相競爭。隨著旅遊業的衰落,房地產轉賣率很高,旅遊設施逐漸被其它設施取代,更多的旅遊設施因旅遊地對遊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這個階段本地雇員和居民能以相當低的價格購買旅遊設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遊業的程度大大增加。賓館可能變為公寓、療養院或退休住宅。最終,原來的旅遊地可能變為名副其實的「旅遊貧民窟」或完全失去旅遊功能。
另一方面,旅遊地也可能進入復甦期,要進入復甦期,旅遊地吸引力必須發生根本的變化。達到這個目標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人造景觀吸引力,但如果相鄰具有競爭力的旅遊地也如法炮製,這種效果就會降低。二是發揮未開發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的優勢,重建市場。

遊客量

停滯期 復甦期
接待容量飽和域 穩定期 衰退期

發展期

探索期 參與期
時間
圖1 旅遊地生命周期示意圖
(二)其它學者的研究〔3〕
Gray R.Hovinen認為旅遊地的位置、產品多樣性和規劃的有效性對旅遊地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的影響。Cooper和Jackson認為旅遊地生命周期也依賴於經營者的決策和旅遊地的環境因素。Benedetto和Bojanic用對數函數建立遊客人數模型證實政策和環境因素對旅遊地生命周期有明確的影響。
國內學者在這方面以保繼剛教授研究較深,對國內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基本認可Butler的理論。國內學者楊森林則提出反對看法,認為:「旅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在理論上不能自圓其說,缺乏有力的事實證據。

二、旅遊區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水庫理論
Butler的旅遊生命周期理論主要從供方即旅遊產品方面去分析旅遊地的生命周期,其它學者則從旅遊地的區位、環境、政策以及規劃和經營決策等方面分析了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的影響。整體而言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的產生機制未進行深入的剖析。因為對旅遊地而言,盡管環境、社會、經濟、經營決策、規劃等因素對旅遊地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質因素。隨著政府、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都可以得以緩和甚至解決。另一方面旅遊地吸引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如後文所介紹的錦綉中華等主題公園)也不是一種必然,世界級的旅遊區不必說,如美國黃石公園、尼亞加拉大瀑布,埃及金字塔,國內的長城、故宮、黃山、張家界、九寨溝等,很難想像它們的吸引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顯著的下降,國際旅遊一百多年的歷史和國內旅遊二十多年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甚至一些區域性的旅遊區也是如此,如上海城隍廟、紹興魯迅故居等,也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吸引力顯著下降。
筆者認為旅遊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遊地本身及其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形成的。更明確地說是由旅遊產品和市場變化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旅遊產品方面主要體現在產品吸引力的強弱變化。而旅遊市場是旅遊產品的鏡子,旅遊產品吸引力的變化最終以其市場變化體現出來,所以研究旅遊地生命周期應該從旅遊市場入手進行分析。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由於旅遊產品的不可移動性、生產消費不可分割性等特點形成旅遊市場具有與有形產品市場完全不同的特點。為此提出「水庫理論」,即將旅遊客源市場類比為一個動態的水庫,以此解構旅遊區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
(一) 基本概念:
旅遊區市場與水庫的概念對應:
1、水庫——某旅遊區的旅遊市場。水庫是一個動態的水庫,對應動態的市場。
2、水庫原始水容量——原始市場規模,即旅遊區正式對外開放時的潛在市場規模。原始市場規模的大小是由旅遊產品吸引力、商圈內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競爭者的市場分割、旅遊區價格門檻等因素決定的。
3、上游水流——客源市場增速,即單位時間內由於人口發展與更替、經濟發展、重遊者、品牌形象的變化等因素帶來的客源市場規模的變化量。
4、出水量——遊客接待量,即單位時間內旅遊區的遊客接待量。旅遊區遊客接待量是由旅遊區的原始市場規模決定的,但受旅遊區的價格、促銷力度、市場距離影響也非常明顯。
5、剩餘水庫容量——剩餘市場規模,即衰退期,當遊客量下降到維持旅遊區經營的門檻遊客量時的客源市場規模。它是由旅遊區的門檻遊客量決定的,而門檻遊客量又是由旅遊區的經營成本、旅遊區人均消費額(主要是門票價格等)決定的。

表1 旅遊區市場與水庫的概念對應表
序號 水庫理論概念 對應的旅遊區市場概念 構成或影響因素
1 水庫 某旅遊區的旅遊市場
2 水庫原始水容量 原始市場規模 旅遊產品吸引力、商圈內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競爭者的市場分割、價格
3 上游水流 客源市場增速 人口發展與更替、經濟發展帶來的需求者的增加、重遊率、品牌形象的變化
4 出水量 遊客接待量 原始市場規模、價格、廣告等促銷手段、市場距離
5 剩餘水庫容量 剩餘市場規模 門檻遊客量(即旅遊區的經營成本、旅遊區人均消費額)

進水口

出水口

圖2 「水庫理論」示意圖

(二) 「水庫」的運行——旅遊區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
1、探索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滲水,對水庫的水量影響微不足道。對旅遊區市場而言該旅遊區還沒有知名度,對市場的影響微不足道,只有零散的遊客光顧,旅遊接待處於被動狀態。
對於國內新開發的旅遊區而言,探索期是沒有研究價值的,因為這階段政府和旅遊開發商還沒有介入旅遊區的開發和經營管理,對投資的回報也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如果從規劃的角度出發主要研究後面五個階段。
2、參與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已有細小的水流流出,對水庫的水量影響很小,水庫水位仍在升高。對旅遊市場而言該旅遊區有一定的知名度,對市場有一定的影響,政府和旅遊企業開始介入旅遊區的經營管理,有組織的旅遊開始出現。
3、發展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已有完整的出水通道,出水量在不斷增大,對水庫原始水容量影響已很明顯,且影響正在逐漸增大。對旅遊市場而言該旅遊區有較高的知名度,而且知名度在不斷提高,一個成熟的旅遊市場已經形成,旅遊發展勢頭強勁,遊客接待量迅速增大。對旅遊區而言,原有的自然面貌已經明顯改變,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產品逐漸成型。在旅遊經營方面,各項管理制度已逐漸形成,廣告等促銷手段已大量實施,旅遊區效益不斷提高。
4、穩定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出水量增加速度已逐漸下降,但出水量仍在增大,對水庫原始水容量的影響已很明顯,水庫出水量超過上游水流,水庫水位開始明顯下降。對旅遊市場而言,旅遊區有很高的知名度,旅遊市場發展勢頭開始減弱,原始市場規模降低,遊客接待量超過客源市場增速,遊客接待量仍在增長,同時客源市場增速也在提高。對旅遊區而言,旅遊設施已經完善,旅遊產品已經成型。
5、停滯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出水量已達到最大,對水庫原始水容量影響最大,水面面積縮小,水位繼續大幅度下降,水庫原始水容量已有明顯的減少,但上游進水量有一定的增長。對旅遊市場而言,旅遊區達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旅遊市場發展勢頭已到強弩之末,遊客接待量明顯超過客源市場增速,達到最大值。對旅遊區而言,設施已顯陳舊,服務質量下降,但旅遊效益最高。一些國際級或其它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旅遊區將長期停留在本期,而不會進入衰退期。
6、衰退期:該階段相當於水庫庫存水量已消耗殆盡,水面面積最小、水位最低,出水量接近上游水流。對旅遊市場而言,旅遊區的知名度很高,但美譽度下降,原始市場規模幾乎消耗殆盡。遊客接待量逐漸下降到旅遊區維持經營水平的門檻接待量,主要靠重遊遊客、經濟發展和自然人口更替帶來的新增群體。旅遊區效益逐漸降低直至難以維持正常經營,接待設施大量空置。
復甦期:旅遊區要進入復甦期,必須在產品吸引力方面有根本的改變。這就相當於形成一個新的水庫,接入新的水源,可見這有多困難。

(三)旅遊區生命周期與主要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
為利用生命周期理論更好地指導旅遊規劃,這里盡可能採用簡化的數學模型來揭示旅遊區生命周期與主要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
旅遊區生命周期 Tl=(V-Vn+Vc*Tl)/Vg (1)
由(1)式推導出:Tl=((V-Vn)/(Vg-Vc) (2)
Vg=(V-Vn)/Tl+Vc (3)
原始市場規模(水庫原始水容量)V,剩餘市場規模(剩餘水庫容量)Vn ,平均客源市場增速(上游水流)Vc,遊客接待量(出水量)Vg ,旅遊區生命周期Tl(為提高模型的規劃指導價值,簡化算式,在這里出水量Vg 取旅遊區維持正常經營所要求的門檻遊客量值)。
由(2)式可以看出:
1、旅遊區生命周期與旅遊區原始市場規模V正相關。而旅遊區原始市場規模又受多項因素影響。
根據L.J.Crampon的引力模型:
Tij=G(PiAj/Dijb) (4)
Tij為旅遊客源地I與旅遊目的地j之間遊客量的某種度量,在這里可以作為旅遊區原始市場規模,Pi為旅遊客源地i人口規模與財富的量度,Aj為旅遊目的地j吸引力或旅遊容量的某種度量,Dij旅遊客源地I與旅遊目的地j之間的距離, G與b為系數〔4〕。
由此可見旅遊區生命周期與旅遊客源地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與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強度正相關,與旅遊客源地的距離負相關。
2、旅遊區生命周期與(Vg-Vc)即客源市場增速與旅遊區遊客接待量之差呈負相關。即兩者之差越小旅遊區生命周期越長,當兩者相等,則旅遊區生命周期趨於無限長。

(四)案例分析
1、自然風光旅遊區:以黃山為例
黃山對國人一點也不陌生,從筆者掌握的黃山近幾年的接待情況看,與「水庫理論」非常吻合。見表1
表1 黃山近幾年旅遊接待分析表 單位:萬人次
年份項 目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接待人次 78.9 84.73 107.8 100.15 119.09 117.29 134.42
增長率(%) 7.4 27.2 -7.1 18.9 -1。5 14.6
總增長率 70.4
平均增長率 9.3
(數據來源於黃山市黃山區旅遊局)
從上表可以看出,已發展數十年的黃山仍處於旅遊區的發展期末期和穩定期的初期,而且可以預見,黃山旅遊接待人次的增長速度將下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率。因為從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長率看,與國內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非常接近,從絕對值看,黃山作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作為國際級的旅遊區,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可以基本肯定,黃山的年接待人次與客源市場增速相近,即(Vg-Vc)接近於零,一般而言黃山的生命周期不會進入衰落期,將永葆青春,除非人類的審美習慣發生根本改變。
2、人文旅遊區
人文旅遊區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符合「水庫理論」,其中以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現象最為明顯,這里以深圳錦綉中華、杭州宋城為例來進行分析。
◆深圳錦綉中華
表2 錦綉中華1990-1995年遊客量分析表 單位:萬人次
年份項 目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遊客量 323.73 291.58 314.57 274.99 159.89 122.34
增長率(%) -9。9 7.9 -12。6 -41。9 -23.5 -62.2
(數據引自保繼剛教授的論文《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5〕
據世界之窗的抽樣調查,深圳華僑城的遊客構成中,國內遊客約佔九成,其中以本省為主,本省以珠江三角洲為主。國內遊客中廣東佔71.06%,湖南4.21%,湖北1.99%,北京1.91%,其它省市區20.83%。可見華僑城(含錦綉中華旅遊區)的市場屬區域性市場。〔6〕
由此可見,錦綉中華的商圈並不是很大,與黃山、故宮、長城等不可相提並論,由於強力促銷,開業初期大量遊客蜂擁而至,年接待遊客量大大超過市場的增長速度,原始市場規模被迅速消耗,所以年接待量迅速下降,所以錦綉中華的生命周期較短。但另一方面由於主題公園投入大,經營成本高(促銷費用尤為突出),所以景區運營的門檻接待量較高,這又要求經營者必須強力促銷,這是主題公園的主要矛盾,也是主題公園生命周期普遍不長的主要原因。當然,新景區的競爭和產品吸引力的降低也是錦綉中華生命周期短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不是主題公園的宿命。美國本土的迪斯尼歷數十年而不倒就說明主題公園並非都是短命的。關鍵是如何緩和其矛盾,即一方面盡量增強主題公園的吸引力、提高其知名度,同時又能盡可能降低投資、降低運營成本。迪斯尼盡管投資很大、運營成本也很高,但它的吸引力也非常強,已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區,而且定期更新項目、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使原始市場規模V足夠大、客源市場增速與遊客接待量非常接近,這樣也能永葆青春。
◆杭州宋城
表3 杭州宋城1997-2003年旅遊接待分析表 單位:萬人次
年份項 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接待人次 167 131 156 149 152 148 113
增長率(%) -21.6 19.1 -4.5 2.0 -2.6 -23.6
(數據來源於杭州市旅委)
杭州宋城是杭州第一個大型主題公園,以宋文化為主題,1997年開業。從上表可見,除1998年特大自然災害、2003年非典影響導致較大幅度的遊客量下降,宋城並未象國內其它主題公園一樣開業以後遊客量迅速而持續下滑,而是基本保持在150萬左右浮動。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宋城已被納入西湖一日游旅遊線,已成為杭州這個國內著名旅遊目的地的組成部分,它的客源市場就是杭州旅遊的客源市場,這就等於小水庫接入了上游一個更大的水庫,上游水流有了充分的保障。自然宋城的生命周期將主要由杭州的旅遊生命周期所決定,隨杭州的旅遊市場而變化。這是把旅遊區的生命周期產生機制歸結於產品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而「水庫理論」可以充分解釋這一點。
當然這並不是說產品對旅遊區生命周期沒有影響,而是產品與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樣在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另一個大型主題公園——杭州未來世界的接待情況就與國內其它主題公園相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產品方面。因為宋城是以宋文化為主題,杭州曾是南宋國都,在杭州建設以宋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吻合杭州的地方文脈,是對杭州地方文化的挖掘,能形成較強的個性。而杭州未來世界卻是個四不象,既有大量西洋建築,又有許多史前動物,還有各式現代娛樂,文不對題,與杭州文脈毫無關系,對遊客吸引力遠不如宋城。同屬宋城集團公司開發的杭州樂園走的是與未來世界相同的路,經營情況也只能是與未來世界相近。

三、「水庫理論」在旅遊區規劃中的運用
針對「水庫理論」所揭示的旅遊區生命周期形成機制,旅遊區開發與規劃應從幾個方面入手,緩和旅遊投資中存在的矛盾,延長旅遊區的生命周期。
(一)科學選址
從(4)式可見,旅遊區市場規模與市場距離呈負相關,而且與客源市場的人口、經濟水平等呈正相關,同時其它旅遊區的競爭也會分流客源,所以對於以資源為依託,以規模資金為主營造吸引力的旅遊區的開發建設應足夠重視選址的重要性。主題公園尤其如此,國內主題公園的發展歷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大型主題公園應盡可能選址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在著名旅遊目的地內。同時要求直接或間接競爭的旅遊區要少。杭州樂園的重大失誤就是選址失誤。杭州樂園當初定位的市場是長三角市場,但是在長三角范圍內與杭州樂園性質相近的旅遊區已經有蘇州樂園、上海錦江樂園等,顯然上海、蘇州及其以北的長三角市場已經被分割,杭州樂園最多隻能搶占浙江省內市場,另一方面如果想依託杭州這一國內著名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市場,則杭州樂園的選題明顯錯誤,它的西洋文化和娛樂主題與杭州文脈關聯度低,不能體現杭州的文化特質,而且杭州范圍內旅遊區數量已經很多,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杭州樂園的失敗並非偶然。
(二)規模控制
在旅遊規劃中都非常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不僅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也要考慮市場的規模,以市場規模來決定旅遊區的投資規模,並要求兩者互動。大型主題公園失敗多、成功少,短命多、長命少,就因為只考慮旅遊區吸引力的營造,忽視規模控制。誠然,投資規模與旅遊區的吸引力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由於旅遊區投資越大,運營成本越高,維持經營要求的最低遊客量也相應較高,另一方面由於距離衰減原理,要拉動遠距離市場難度很大,即主題公園等以規模資金營造吸引力的旅遊區必須充分考慮吸引力半徑、考慮客源市場的規模,在增強吸引力與降低投資規模兩方面尋求最佳均衡點,提高投資資金的邊際效用,求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

(三)強調吸引力:
從式(2)、(4)可知,旅遊區吸引力是影響旅遊區市場規模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旅遊區吸引力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1、主題恰當、特色強烈、內容豐富
主題決定了旅遊區的方向,所以在主題選擇上應強調主題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足夠的開發空間,而且這種文化對遊客有足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主題應盡可能與地方文脈有很強的關聯度。
特色是旅遊的生命,這一點已引起業界的足夠重視。特色是重要的,但如何營造特色主要決定於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題的選擇新穎,一個是手法創新。兩者必取其一。表現手法老套、陳舊是目前規劃界最嚴重的問題。
豐富的內容自然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關鍵是豐富的內容要與主題相吻合,內容豐富但又非常雜亂的旅遊區是沒有吸引力的。
2、對文化的揭示要深刻
人造旅遊區的開發說到底是對文化的開發,那麼對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響旅遊區吸引力的強度和吸引力的衰減速度。這也是應該引起規劃人足夠重視的。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是旅遊規劃界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不僅將嚴重威脅旅遊區的生存,同時也是對旅遊文化資源的嚴重浪費。

(四)市場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新的旅遊區開業往往投入大量廣告進行強力促銷、迅速炒熱市場,這是旅遊區營銷普遍採用的策略。所以旅遊區開業初期往往車水馬龍、顧客盈門,但隨時間的推移迅速衰落,呈現大起大落、暴飲暴食的現象,國內主題公園大抵如此。學術界往往把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於主題公園產品吸引力的迅速衰弱。當然產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缺乏對市場的可持續開發意識是其根本的原因。量入為出,控制促銷,但又能充分拉動市場、炒熱市場,保證旅遊區的正常運營和較高的投資回報,這才是理性、積極的市場拓展策略。
(五)提高二次消費,提高人均消費額
豐富旅遊區內容,提高餐飲、購物、娛樂等主動消費的比重,降低門票等被動消費的比重,科學合理提高人均消費額是旅遊區規劃和經營工作的永恆主題。這也是市場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前提。但提高主動消費比重不能靠提高物價,而是靠增強其消費的吸引力,高物價是以犧牲旅遊區的品牌形象為代價的,絕非長久之計。
(六)提高重遊率
這一點早已為業界所重視,但是除了常規手法外,針對近距離市場主推休閑度假產品,針對遠距離市場主推觀光產品應該成為旅遊區規劃的一項重要技術。
(七)科學定價
市場規模與當地經濟水平正相關,但經濟水平又與旅遊區的門票價格負相關。所以旅遊區門票定價要科學、慎重。理論上最佳選擇是開業初期採用高價策略,進入穩定期後適當降價。但是降價對旅遊區的品牌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容易導致旅遊區遊客量迅速下降,對停滯期、衰落期的旅遊區有火上加油的作用,要非常慎重。

四、結語
由於國內旅遊統計制度不夠完善,而且有些數據還是企業的機密,各旅遊區的相關資料收集難度很大,所以本文所採用的數據不是特別充分,有些數據甚至頗為陳舊。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窺探旅遊區生命周期的形成機制。另一方面由於數據缺乏,旅遊區生命周期與各影響要素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也還非常粗糙,需要專家學者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筆者此文僅作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保繼剛,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建築師,1998,(85):41-50。
〔2〕保繼剛,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建築師,1998,(85):41-50。
〔3〕保繼剛,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建築師,1998,(85):41-50。
〔4〕保繼剛,引力模型在遊客預測中的應用。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31(4):133-136。
〔5〕保繼剛,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建築師,1998,(85):41-50。
〔6〕保繼剛,深圳市主題公園的發展、客源市場及旅遊者行為研究。建築師,1996a,(70)。

5. 分析紀錄片《故宮》的光影表現急!!!

這個……可以寫論文了……資料庫里搜搜

6. 急求北京故宮論文

北京故宮可持續旅遊調查研究

摘要:可持續旅遊已成為旅遊界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特別是以遺產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等)為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旅遊。更是眾多國際學者研究的重點。奉文以北京故宮的旅遊服務調查為切入點,從旅遊服務的角度分析了遊客對景點服務的態度和需求,同時也探討了服務與可持續旅遊的關系,並給出了一個解決此問題的工具—— 服務質量。同時對故宮的旅遊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其目的是從社會、環境和經濟等方面的均衡發展來達到故宮的可持續旅遊。
關鍵詞:遺產;可持續旅遊;服務質量;容量;過度擁擠

l 問題的提出與理論回顧
盡管2O世紀9O年代,中國民眾已經開始出現了自費旅遊現象,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大眾旅遊應該起始於1999年開始的「十一」黃金周7天長假。此後,中國政府又將7天長假擴展到「五一」和春節,構成了中國民眾1年內3個黃金周假期。但是,作為大眾旅遊的必然結果,很多世界遺產旅遊地都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嚴重問題:遊客的過度擁擠。中國現在有31個世界文化遺產地,與德國並列世界第三。北京故宮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古代皇宮之一,則是中國的世界遺產地中最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它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每年平均人數達到700萬,平均每天就有2萬人前來觀光。特別是在第一個黃金周期問,最大的Et接待量甚至達到12.8萬人。
如此龐大的遊客群體,使得遺產旅遊地的承載能力日益成為旅遊地管理的重要問題。謝爾貝(Shelby)和赫伯列恩(Heberlein,1984) 把旅遊地的容量分為4種指標:生態容量(生態系統參數),物理容量(空間參數),設施容量(發展參數),以及社會容量(體驗)。作為遺產旅遊地的一個服務管理機構,必須要考慮遊客體驗(社會容量)、空間限制(物理容量)、遺產的保護與發展(設施容量)、對環境的保護(生態容量)相互之間的綜合包容度。只有確定了這些容量,才能合理分配資源(人力和物力)去滿足遊客需要。
根據鰣爾貝(Shelby)和赫伯列恩(Heberlein)的容量定義,將過度擁擠現象解釋為:當遊客人數超過旅遊地的生態、物理、設施和社會容量時出現的超載現象。很顯然,過度擁擠必然帶來一些負效應。正如布萊默威爾(Bramwell,1998) 』指出的,作為經濟和社會活動,旅遊具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它對社會、經濟、環境和其他資源有著不利的影響,如旅遊活動的消費者必須到旅遊地進行實際的體驗,這意味著旅遊行為具有明顯的冒犯性,消費者活動的結果可能會以不同方式損壞當地的環境。沙科利(Shackley,2001) 將遊客對旅遊勝地的影響大致分為了兩個范疇:對旅遊資源的物理性影響和對遊客體驗質量的影響(但對旅遊物質資源沒有物理性影響)。
總之,大眾旅遊對遺產地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影響:自然磨損,亂塗亂畫,藝術品的丟失,由於污染對資源的損壞,事故的發生,如盜竊、擁擠造成的死亡,環境污染引起的不適和安全威脅。
2.精神影響:指遊客心理感覺到的危險、恐嚇,極少的欣賞全景的機會。
3.經濟影響:遺產資源的損壞和丟失,這些是不可再生的,所得的收入彌補不了資源的損失。
4.服務質量影響:大眾旅遊對服務質量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直接影響是服務的能力不能滿足遊客的需要,會干擾服務傳遞的功能,如遊客線路管理,員工也會由於遊客過多感到無法適從而影響服務態度。間接影響則體現在,由於景區的損壞和被盜竊,使得遊客不能欣賞完美的景色和藝術品,勢必導致心理的不滿現象。
近幾年來,國際旅遊研究的興趣正從供應方— — 景點的管理,轉向了需求方—— 遊客體驗。其中,具有代表的作品有:吉莫斯(Gyimothy)H 在2000年出版的「遊客體驗的質量:對歐洲周邊地區旅遊的案例研究」和卓夢得和友曼(Drummond&Yeoman)在2001年編輯的「遺產地旅遊的質量問題」。這兩本書比較系統地研究了遺產地旅遊的服務質量問題。他們都認為服務質量在遊客體驗方面作用非常重要,它已經成為了發展可持續旅遊的一個重要手段。正如卓夢得(Drummond)所強調的:「在21世紀,質量正被看作是與競爭力和旅遊發展相關的一個主要因素」。
世界旅遊組織給可持續旅遊下的定義是:在滿足當代旅遊者和旅遊地的需求的同時,保護並增加給後代旅遊的機會。即實現經濟、社會和美學的需求,同時保留文化遺產,保留其實質性的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存支持系統。根據布萊默威爾(Bramwell,1998)的研究,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維度包括環境,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管理和政府職能方面。很顯然,可持續旅遊是必須全面考慮旅遊需求的這些方面的。然而,很遺憾的是,國內對可持續旅遊的理解大多數放在一種旅遊產品的開發概念上,而不是認真地研究它的內在特徵與本質。如同一般商品的需求具體體現為消費者效用的滿足,而旅遊需求的具體體現則反映在遊客的體驗過程與滿意程度上。根據朗曼詞典(LongmanDictionary,1994)的定義,體驗是遊客「親身的情感性的接觸、經歷或度過的事情」。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遺產旅遊地去尋找這種體驗。沙科利(Shackley,2001)認為,這種體驗包括:去旅遊地的行程;景點的特色和氛圍;景點員工和管理者的影響;真實性和遊客服務;以及特殊活動及節日等等。
在我們本次對故宮進行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有26.9%的遊客游故宮是為了體驗,其中:外國遊客47.5%的人是為了追求體驗,中國遊客的比例則相對少一些,僅有l9%的人是為了追求體驗。然而,即使遊客沒有在調查中清晰地表達出這種體驗的意願,但實際上他們仍然在無意識地體驗著旅遊的內容。
對旅遊體驗的追求反映了旅遊消費者的日趨成熟,這也導致了旅遊供給方的供給方式的轉變。如吉莫斯和瓊斯(Gyimothy,Johns,2001)E6]指出,「旅遊熱點的一個根本性轉變,就是旅遊正在從銷售物質產品開始向提供旅遊體驗的轉換。遺產旅遊內容不再被看作靜態產品(如歷史建築和老式的博物館),它必須是活生生的體驗,因此,質量概念已從展品轉移到供展方,遊客的體驗將來自高科技設備或訓練有素的前台員工。」由此可見,服務質量在旅遊體驗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愛德華森、托馬森和伍特維特(Edvardsson, Ovretveit,1994) 對服務質量的解釋是:質量是顧客、員工和所有者的期望和需要的實現。好的服務質量是指顧客、員工和所有者三者都能夠達到滿意。
如果從遊客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期望是根據他們的需要、他們以前對此服務的體驗以及這一服務在市場的聲譽而形成的。正如澤薩默爾、帕拉瑟門(Zeithamal,Parasuraman) 和貝瑞(Berry,1990) 指出,顧客對某一服務的滿意度可以通過比較顧客對服務的期望值和其具體感受到的服務來定義,它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7. 誰能幫我做個調查問卷啊,關於故宮的!!就這兩天就要,請大家幫個忙!答了就有財富值

1.1
2.1
3.4
4-1.4
4-2.2
4-3.1
4-4.4
4-5.3
4-6.3
4-7.4
4-8.5
4-9.4
4-10.4
4-11.4
4-12.3
4-13.4
4-14.3
4-15.5
4-16.2
4-17.4
4-18.3
4-19.4
4-20.4
4-21.4
4-22.4
4-23.4
4-24.5
4-25.5
4-26.4
4-27.5
4-28.4
4-29.5
4-30.3
4-31.4
4-32.4
4-33.5
5.2

8. 故宮博物院都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這是標准答案:,你能不能給我多加幾分啊!!!!!!
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閱讀全文

與故宮營銷數據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小學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778
招財的電子商務商行店名 瀏覽:462
辯論社策劃方案 瀏覽:659
中專市場營銷單招想換專業 瀏覽:749
山東市場營銷考試題及答案 瀏覽:390
綿陽電子商務培訓 瀏覽:644
廣州品牌營銷策劃 瀏覽:304
嬰兒品促銷方案 瀏覽:801
明一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62
企業微信做讓紅包飛營銷案例 瀏覽:907
大學校園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早教開班策劃方案 瀏覽:813
2018年新黨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62
過年策劃方案 瀏覽:785
全國2015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506
天然氣工程開工儀式策劃方案 瀏覽:730
黨建工作現場會策劃方案 瀏覽:555
電子商務盈利模式ppt 瀏覽:395
關於醫療新品的推廣方案 瀏覽:200
邳州市電子商務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