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市營銷策劃報告
以下內容從原文隨機摘錄,並轉為純文本,不代表完整內容,僅供參考。
的優勢.2001年底,排名全國連鎖業100強的第20位,其連鎖超市業已躋身上海第四,全國第六的地位.由於擁有煙酒專賣權,所以捷強超市在煙酒及飲料方面所佔據的價格優勢相對比較明顯.捷強目前主要朝中型超市和便利業態方向發展,中型超市主要以多樣化的服務和相對低廉的價格來滿足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生鮮及熟食會比較受歡迎.捷強的完善的配送系統,總體的價格較低,有些商品的價格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等為捷強的此次促銷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由隨機問卷調查結果可顯示,居民一般會選擇聯華,華聯,農工商等超市購物,以及一些新興崛起的大賣場.
捷強的主要競爭對手便為聯華,華聯,農工商等.聯華超市公司是目前我國零售業的龍頭,其門店數以近千家並不斷在全國擴大銷售網路,其2000年的銷售總額已突破100億大關.聯華積極實行全國采購,有效降低成本,採用全方位的促銷策略;與聯華一樣,華聯也是國內實力雄厚,成立較早的超市公司.它最近開始發展大賣場和便利店等優勢業態.具有良好的企業形象,採用有效的營銷策略,使其成為與聯華抗衡的國內第二大超市.而全國超市零售業的後起之秀農工商已成為全國第三的超市行業,其門店營業面積居各超市之首,具有「規模大,品種全,價格廉」的競爭優勢.
此外,大賣場勢頭發展迅速.麥德龍,家樂福,易初蓮花,好又多等大賣場對假日的銷售具有重要影響.它們以營業面積大,商品價格低廉,品種齊全,服務多樣化和完備的銷售體系及豐富的營銷經驗,成為零售業市場的一股重勢力.而且大賣場的促銷方式新穎獨特,如推出「******商品」等促銷方式,都是捷強的不足之處.
針對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捷強應立足自身競爭優勢,增加商品種類,加快更新速度增加生鮮量.改善貨架陳列方式,加強促銷策劃,增強促銷亮點,提高公司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影響,吸引消費者,以順利完成此次雙節促銷活動的任務.
?
三、促銷主題的確立
主題:舉國慶佳節,捷強奉真情
中秋節,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且之後馬上迎來祖國華誕,捷強在國人「雙喜臨門」的時節,以促銷來回報社會,奉送給廣大消費者捷強的一片真情.
?
四、促銷方案(詳見附表)
1、? 特價促銷 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在促銷手段中最具吸引力的還是特價促銷,要佔到61%左右,且購物時女性佔到60%,所以一些對價格敏感的日常生活用品,推出特價促銷,效果尤佳.一般可將價格下調1
⑵ 超市營銷策略分析論文怎麼寫啊 (具體)資料
2.5銷售贈品定價法
對於利潤較高的產品品種,可以採用銷售贈品的定價方法。即向消費者免費贈送或購買達到一定金額時可獲得贈送禮品的方法。具體有三種方式:一是免費贈送,只要進店即可免費獲得一件禮品,如氣球、面紙、開罐器、鮮花等;二是買後送,購物滿一定金額才能獲得禮品如醬油、色拉油、洗潔精、沐浴露、玩具等;三是隨商品附贈,像買咖啡送咖啡杯、買生鮮食品送保鮮膜、買手機贈電話費,等等,由此刺激高利潤商品的銷售。
以上提及的連鎖超市的定價策略是商家經常採用的。隨著連鎖超市的不斷普及,新的定價策略也會層出不窮。經營者一定要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價格這把金鑰匙的作用,使連鎖超市的經營更上一層樓。
3促銷策略
促銷是超市的一項重要工作,促銷成功與否決定超市的成敗,尤其是在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零售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據統計,在上海的連鎖企業中,有50%~70%的銷售額是由促銷商品直接產生的。商品降價促銷,是當今商企競爭的一大利器,無論是家樂福還是沃爾瑪都在使用。
3.1進行顧客關系管理
現代商業企業競爭格外激烈,如何把握顧客,建立忠誠的顧客群體是商業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有利武器。20世紀90年代以來,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CRM)得以廣泛運用。客戶關系管理是企業為提高核心競爭力,達到競爭制勝、快速成長的目的而制定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CRM系統的宗旨是為了滿足每一客戶的特殊需求同每個客戶建立聯系;通過與客戶的聯系來了解客戶的不同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通過CRM系統的實施,企業將實現由「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的轉變,同時,企業關注的焦點也將從內部運作轉移到對客戶的關繫上來。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研究資料表明,在客戶滿意度方面,5%的提高率將使企業的利潤加倍。
CRM系統通過與客戶之間互動式的接觸建立客戶信息跟蹤。其一方面以此來了解原有客戶的意見和新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斷獲取新客戶的基本信息以及其它需求信息。客戶服務部門對這些客戶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將其結果提交到銷售管理部門,銷售管理部門經過對商機、競爭對手、產品信息、銷售績效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向企業高層提供有助於決策的各種建議。最後,企業決策者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整個商業過程進行相應的調整。
國內外超市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為了能夠爭取穩定的顧客群,往往以會員製作為一種促銷方式。具體做法為:在某一超級市場組成一個俱樂部,當消費者向俱樂部繳納一定數額的會費後,就成為該俱樂部的成員,以後在該超級市場購買商品時可享受一定的價格優惠或折扣。關鍵會員成為企業長期的、穩定的顧客群,有利於在維持現有市場佔有率的基礎上進行市場開拓,為超級市場節省了大量的促銷費用。設立會員制也便於進行顧客調查,使超級市場能夠取得相對真實的資料,把握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賣場內的商品結構和品牌結構,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3.2在超市經營中運用體驗營銷技巧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對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帶來多方面深刻變革,使消費需求結構、內容、形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消費結構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消費者在注重產品質量的同時,更加註重情感的愉悅和滿足;從消費內容看,大眾化的標准產品日漸失勢,對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從價值目標看,消費者從注重產品本身轉移到注重接受產品時的感受;從接受產品的方式看,人們己經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的誘導和操縱,而是主動地參與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這一切使體驗營銷得以快速發展。
3.3注重特殊事件營銷
超市經營中標准化管理固然重要,但中國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消費者人數眾多,56個民族匯合的中華大文化區域,再加上各種外來文化的融合與借鑒,文化營銷也是格外重要。諸如,春節、元宵節、情人節、母親節、重陽節、中秋節、聖誕節等各種節日氛圍的創造,特殊的產品構成以及消費需求的刺激與開發也是超市營銷的重要課題。還可藉助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注重綠色營銷。
4供應鏈管理
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供應鏈管理,通過對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全面規劃、協調與控制,有效提高了企業運作效率,越來越成為當今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法寶。所謂供應鏈,是指在生產與流通過程中,將產品及服務提供給最終客戶所涉及到的上游與下游企業之間形成的網鏈結構。而供應鏈管理則是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又對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全面規劃以及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在企業的實際運營當中,有兩個行之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一個是以沃爾瑪與紡織企業合作,最先採用的快速反應系統為代表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另一個是以美國零售業與快速消費品廠商合作,最先採用的有效客戶反應系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在採用快速反應系統進行供應鏈管理方面,絕大多數企業認為,企業不應該儲備「產品」,而應該准備「要素」,在客戶需要的時候,能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要素」、及時「組裝』,向客戶提供所需的產品及服務,這才是現代企業經營的最佳模式。在採用有效客戶反應系統進行供應鏈管理方面,很多企業認為,以滿足最終客戶需求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過程費用為原則,通過對提供產品及服務的流程進行最優化處理,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准確地反應,這才是現代企業經營的核心競爭力。
⑶ 如何做超市的市場分析
第一章 中國零售業概況
一、中國零售業態狀況
1、百貨商店
2、超市市場
3、倉儲式商場
4、專業店
5、便利店
6、其他業態
二、中國零售企業經營狀況
1、中國零售業發展趨勢
2、中國零售業特徵分析
3、外資零售企業發展狀況
第二章 中國超市業概況
一、發展歷程
二、經營狀況及規模分析
1、中國超市發展效益與速度
2、超市競爭狀況分析
1)國內超市中不同區域企業的對抗
2)大型綜合超市與中小普通超市的對抗
3) 超市、便利店業界競爭現狀剖析
三、中國超市地區性分布及趨勢差異
1、華北地區
2、華東地區
3、華南地區
4、東北、西北、西南地區
四、中國城市超市飽和度評價
第三章 中國超市業市場分析
一、中國超市業宏觀市場環境
1、社會消費品市場零售總額
2、居民家庭收入、可支配收入
3、居民消費結構變化
1)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狀況
2)高收入群體消費狀況
3)低收入群體消費狀況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
二、消費者調查
1、調查內容
1)基本情況
2)數據整理及分類
2、問卷分析
1)商品種類分析
2)顧客對超市購物價值的感知
3)購物考慮因素分析及期望
4)北京、上海、廣州常去的超市排名
5)顧客對超市的投訴及超市的投訴處理
第四章 中國超市企業經濟類型競爭分析
一、外商投資與中國超市企業的競爭
1、2002年沃爾瑪在中國的擴張、評述
2、2002年家樂福在中國的擴張、評述
二、內資超市的競爭力分析
1、中國超市企業發展策略
2、中國超市企業進入整合時期
3、聯華和華聯對比分析
第五章 WTO與中國超市業
一、中國超市業的開放與改革前景分析
1、分銷權方面的開放
2、電子商務發展
3、外貿體制改革和外貿行業的對外開放
4、其他服務業的開放
二、中國對連鎖超市業開放的限制
三、入世對中國超市行業的影響
第六章 主要結論
一、 中國超市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規模化連鎖經營亟待提高
2、超市商品管理水平,還沒有真正的主動經營
3、商品結構不合理,主力商品不突出,造成超市與其他業態雷同
4、亟待開發超市自有品牌
二、中國超市業發展趨勢
1、連鎖超市代表流通體制改革方向,將成為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
2、規模化、組織化程度提高,是連鎖超市發展的基本取向
3、重質量,提高連鎖超市管理水平是當務之急
三、中國超市業發展預測
1、從中國超市經營理念發展的角度分析
2、從中國超市業態發展的角度分析
3、從中國超市營銷策略發展的角度分析
4、從中國超市管理技術創新發展的角度分析
四、外商涉足中國連鎖商業領域應注意問題
1、盡快實施資本運營戰略
2、明確經營定位
3、提高科技含量
4、加強地方與政府的交流對接
附相關文章
一、超市術語解釋
二、數字解讀「沃爾瑪:1小時、50%折扣、70萬紅利
三、沃爾瑪如何實現E化價值
四2002年中國十大商業新聞
⑷ 超市銷售分析怎麼寫大哥大姐,幫幫忙!
首先,超市營運者心中要有「三個價值」的銷售理念,即:渠道價值、消費價值、品牌價值。
渠道價值:在供應商營銷戰略中,渠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出業績的方式,就超市而言,除了關注賣場消費者終端,也要關注渠道價值,即團購客戶。尤其是節慶旺季時期,各個事業機關單位,金融教育機構,工廠醫院等大型單位都會給職工發放節慶福利物品,對於超市而言,建立外聯公關營銷部門(團購部),通過渠道進行業務,如果開發好這些團購大客戶,建立長期信任的合作方式,相信會很大幅度拉升銷售了。
消費價值:眾所周知,超市行業以零售消費群為主,賣場硬體要做好商場藝術陳列展示等,運用商品管理,軟體上做好顧客服務,不斷提升商品力、企業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樹立良好的影響,要記住,想要提升銷售,最終「得民心者得天下」。
品牌價值:不管哪個行業,樹立品牌影響力總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在經營超市,管理者就要以這個理念做指導,堅持不懈,始終如一,明白做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努力去完善商品結構,改進服務,為每個消費者提供具備良好性價比的商品,良好的增值服務,將賣場從心智上推進至消費者心中,產生品牌效應,使消費者用良好的口碑相互宣傳,從而產生重復購買、提高銷售。
其次,提升銷售的「三個主力」武器,即:商品力,價格力,促銷力。
商品力:超市行業,商品本身就是一個提升銷售的競爭力,根據周邊的消費習慣制定合理的商品品類,拓展優秀的供應商資源,運用商品三零七零管理法則,搞好主力商品、輔助產品、關聯商品,高、中、低檔商品的組合。節慶時期尤其注重節慶主力商品的陳列,一定要排面整齊,貨源充足。制訂合理庫存,合理訂貨,盤活滯銷商品資金,做好商品的各項工作,也是為銷售的提升做了最基本的鋪墊。
價格力:近幾年因通貨膨脹,物價一直上漲的厲害,因此造就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更加的敏感,消費更加理性化。「貨比三家」式的購物習慣正逐漸在全球蔓延開來,因此,商品的價格又是提升銷售的一個競爭力。通常除了給消費者做好商品「一物一簽」的標識外,更要多做敏感性商品(油、奶、蛋、肉、糧)的市調工作,多了解競爭店的價格動態,供應商貨源方面運用談判技巧,增大銷量,爭取到好的價格,從各方面讓自己店的價格優勢更為主動。
促銷力:顧名思義就是促進銷售,促銷實質上是一種溝通活動,即營銷者(信息提供者或發送者)發出作為刺激物的各種信息,說服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以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在當今營銷策劃滿天飛的年代,促銷的創新性更為重要,就中秋節日促銷而言,超市168網編輯已在《借勢中秋超市促銷要點》一文中做了要點的闡述,可以說一個有創意的促銷主題,加上合理的商品選擇及強勢的價格,做好評估預算,那麼,提升銷售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最後,不要忘記,超市品牌的最直接傳導者,提升銷售真正的執行者,你的員工。
員工是一個企業的中堅力量,是企業的細胞,是建設品牌,整合企業形象的基石。指導好員工做好理貨與促銷及顧客服務,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去實現制定的銷售目標。顧客是零售企業利潤的源泉,但他們往往是由企業最基層的員工(如營業員、收銀員)直接提供服務。企業是否有崇高的使命,管理人員有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企業的管理機制是否完善,這些東西對於企業來說固然非常重要,但顧客不一定感受得到,他們也不一定在意。顧客想要的是在這家店裡是否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服務。所以說,基層員工的管理直接關繫到業績的提升。
人力資源絕對不容忽視,除非想放棄銷售的增長。所以說,超市內部更應加強底層員工的培訓,制定合理的制度化流程,更好的規范員工的工作,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與企業產生一種和諧歸宿感,員工各個是企業的主人,還怕銷售不提升嗎?
綜上所述,全面系統化的提升銷售,是一個堅持不懈,共同創新的過程,停止空談一切,現在開始吧!
⑸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應該如何入手從數據怎麼樣看到問題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銷售額分析
從每日的銷售額在本周總銷售額中所佔的比率,看出一周中銷售是好的時間段在哪幾天,這樣有助於安排門店員工的工作與休息,但是也須在分析報表的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節假日、突發性的集團購買、發工資日(主要是在大型廠礦機關的門店,銷售主要來自於此)。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銷售要高於其他時段,故應該在繁忙時段到來前,備足商品,並減少員工休假,以增加服務人員等舉措
毛利率分析
從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門毛利率的高低。現在大型賣場的綜合毛利率在13~18%,標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會在22%左右。其實綜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節假日的到來而隨之提升。一般來說,節假日時,高毛利的商品會有較大提高,從而對門店的毛利有一定的補充,這樣就有助於超市的管理人員合理補貨和安排利潤計劃。
貢獻毛利率分析
部門的貢獻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的排列為:文具、塑料五金、針織品、休閑食品、曰化、煙酒、肉食、副食品、糧油。管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調整單品價位和普通商品與利潤商品的結構,促使其在綜合毛利貢獻率上減少差距。對於貢獻毛利率較高的部門應加大要貨的力度,對於貢獻毛利率較低的商品部門應加大調整力度,了解目標顧客群的消費需求。例如:肉食品會因夏季的到來而銷售下滑.就應通過增加夏季的暢銷品來轉移定位。某一部門可能會因利潤商品的斷貨,而使整個部門的貢獻毛利率下滑(有時即使是銷售額不變,但是利潤率卻下滑很多),這就要求超市根據自身的情況,重視利潤商品的庫存,合理提出要貨需求單以便配送中心配送。
提高毛利率
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於預計指標,就可以對各部門的毛利率和銷售構成比進行人為調整。例如:一周的整體毛利率為13%,低於預計毛利率15%,而其中休閑食品的銷售構成為13.71%,但是毛利率為11%,為了提高總體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閑食品的品種和數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進銷售,提高這一部門的銷售構成比,從而達到提高整體毛利率的目的。
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為:
(1)提高高毛利率商品部門的構成比。應當注意的是:a.毛利率雖高,可能季節性商品(如雨季到來,雨傘銷售增加)較多;b.毛利率雖高,但是易成為損耗高的商品;
(2)降低低毛利率部門的構成比;
(3)提升高銷售構成比部門的毛利率;
(4)若有構成比相同的部門,應發展高毛利率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絕對為了提高綜合毛利率,而使銷售構成比下降。要對不同個性、特徵、用途的商品進行有效的組合,能夠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使綜合毛利有所增長。
經營指標
超市情況設定經營指標及達成率,以決定商品的庫存。各部門商品的庫存是否適當,庫存是否能有效發揮效率等,這種商品成績判定的指標我們謂之交叉比率。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率最少也要確保在200。如果為100,是指得到與商品投入資本相同數額的毛利,如果將風險負擔、滯銷商品及損耗計算在內的話,就談不上效益了。各部門的目標交叉比率先由公司總部統一設定,然後各門店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設定各部門的目標銷售額,計算其應有的庫存量。計算方法:假設有一部門銷售目標a為154萬元,銷售佔比b為15.7%,交叉比率c為133%,目標毛利率d為15%,那麼貢獻毛利率為e=b×d=15.7%×15%=2.355%,目標周轉率f=c/d=133/15=8.87次,目標庫存g=a/f=154/8.87=17.36萬元。
營運部門重點查詢及分析的數據:
⑴ 日銷售數據
⑵ 月銷售數據
⑶ 銷售明細數據
⑷ 未銷售商品數據
⑸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銷售數據
⑹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⑺ 貢獻率數據:類同單品銷售數據,但增加了百分比
⑻ 變價數據:對應變化商品,檢查是否已更換便簽和POP
采購部門需查詢和分析的數據:
⑴ 供應商變動數據:新增、終止交易的供應商和單品促銷。
⑵ 按主供應商匯總每天的銷售金額。
⑶ 單品進銷存數據
⑷ 含應付款的供應商進銷存數據。
⑸ 結算匯總數據
⑹ 日銷售數據
⑺ 月銷售數據,促銷商品銷售數據
⑻ 銷售明細數據
⑼ 未銷售商品數據:標准時段積壓商品庫存的清單。
⑽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單品銷售數據
⑾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⑿ 貢獻率數據
⑹ 超市零售業態分析
超級市場
(一)超級市場一詞來源於英文supermarket,常簡稱超市,是指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食品、家庭日用品為主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超級市場是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又稱自選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主要商業零售組織形式。
超級市場於20世紀30年代初最先出現在美國東部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50、60年代,超級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較快的發展。在超級市場中最初經營的主要是各種食品,以後經營范圍日益廣泛,逐漸擴展到銷售服裝、家庭日用雜品、家用電器、玩具、傢具以及醫葯用品等。超級市場一般在入口處備有手提籃或手推車供顧客使用,顧客將挑選好的商品放在籃或車里,到出口處收款台統一結算。
超級市場的特點有:
(1)超級市場規格統一。超級市場的商品均事先以機械化的包裝方式,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規格包裝好,並分別擺放在貨架上,明碼標價,顧客實行自我服務 ,可以隨意挑選。
(2)超級市場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和其他現代化設備。便於管理人員迅速了解銷售情況,及時保存、整理和包裝商品,自動標價、計價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銷售數量。
(3)超級市場內的商品品種齊全,挑選方便 。人們可以在一個商場內購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絕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許多麻煩。自動標價、計價、結算效率高,也節省了顧客的時間。而且由於商場的經營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價格相對也較低廉,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二)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Hypermarket)
中國目前主要的大中型城市中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 Hypermarket)是現代超商業態中最主力的業態,其在市場上的份額也逐步占據主力地位。以全國大型綜合超市發展最快和最多上海市為例,可以說大型綜合超市是中國現代零售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業態,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大型綜合超市是食品超市和折扣百貨的綜合,那麼它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在百貨類商品上用價格打壓中國零售業過去的老大——傳統的百貨商店,二不但在價格還可以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綜合度上打壓中國剛剛發展起來的小型超市;
第二,大型綜合超市進入中國城市市場的時間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中國城市居民特別是大城市居民消費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時代,城市進入了「大眾消費時代」,這一時代的消費特徵——一站式購齊和購物的廉價需求,恰恰是大型綜合超市最主要的經營特徵。同時這一業態當時在競爭上還沒有出現競爭對手,不管是同一業態不同的品牌公司,還是不同的業態;
第三,大型綜合超市的高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城市的大型化的進程,城市規模不斷地擴大,不斷地向郊區和遠郊發展,城市居民也大量地向郊區和遠郊搬遷,對大城市的郊區和遠郊來說,百貨商店在那裡沒有立腳之地,小型超市又不能滿足大量消費觀念新潮的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唯有大型綜合超市能夠適應城市大型化發展的商業需求;
第四,大型綜合超市的快速發展還在於它體現了城市商業物流的特有的規模性和經濟性。由於大型綜合超市每一個商品部門其銷售規模都相當於一個同類型專業商店,實行天天平價的價格政策,使得商品周轉加快,每一批訂單對供貨商的送貨都是有規模和經濟的,這樣廠商直送門店的物流模式由此產生。
目前中國大型綜合超市在一類城市和二類城市中的發展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
第一,在中國連鎖業中目前最主力的發展業態大型綜合超市上,外資已佔了絕對的主力和主導地位,而且這一地位和佔比將繼續擴大。以上海市為例,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共開設了連鎖性的大型綜合超市114家,其中外資60家佔52%,中外合資20家佔18%,國內企業國外融資16家佔14%,內資18家佔16%。
第二,大型綜合超市之間的惡性競爭真的已經出現,在上海浦東已出現了兩家國際性的連鎖公司的大型綜合超市的開設只相差700米。大型綜合超市的惡性競爭除了價格戰之外,突出地表現在爭奪客源的競爭戰中,目前上海市的各大型綜合超市公司共投放了700多輛免費班車,開設了715條線路,發車班次6715班,停靠站點40290個,對正常的商業競爭秩序和交通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2006年在中國各大中心城市中大型綜合超市的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惡性化,這種惡性競爭主要來自兩個動因,一是國際性連鎖公司的擴大市場份額的競爭(在有些城市將成為商業競爭的主導力量和主流趨勢);二是國內連鎖公司之間以及國內連鎖公司與外資連鎖公司之間的競爭(國內的連鎖公司如果在大型綜合超市的發展上沒有作為也就沒有中國零售業的地位了)。與我們過去的預計不同,2006年外資的大型綜合超市將迅速向中心城市周邊的二、三類城市發展,這就會把惡性競爭區域擴大化了。因為對二、三類城市而言外資的進入不會由於市場過小這家進了那家就不進了,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中出現的大賣場惡性競爭的局面同樣會翻版在二、三類城市,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只要我們沒有好的城市商業規劃、沒有好的商業競爭環境和秩序、不能從戰略上和長遠的民族利益上反思引進商業外資的得失,有些跨國公司就不會遵守國際的商業規則(哪怕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和其他國家是遵守這些商業規則的模範)。
第三,大型綜合超市在整個中國的發展沒有國家的規劃控制,還以上海市為例,至2005年底上海市大型綜合超市將達到130家以上,如不加規劃控制3年以後將達到近200家。大型綜合超市沒有規劃的無序發展不但對中小商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同時也會惡化商業的競爭環境,對中國現代商業的持續性發展是不利的。
第四,在大型綜合超市出現競爭更趨惡性化和擴大化的形勢下,大型綜合超市在高強度競爭中會出現「百貨化」發展的變革。大型綜合超市百貨化的變革除了在生鮮食品上向精品化、包裝化和規格化方向發展外,主要是在賣場內引進百貨類商品的品牌廳和品牌櫃(如有些大賣場已經在進口處與百貨公司一樣布局化妝品櫃台和金銀首飾櫃台),因為只有百貨類商品的品牌化經營才較容易凸現企業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才能走出低價競爭的怪圈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與百貨經營品牌化相適應大型綜合超市將大力度地改善購物環境,在裝修裝潢、布局陳列、設施裝備、燈光色彩的等視覺形象上進行大的改變,在指示牌和POP等設計上力求更加的人性化。必須明白大型綜合超市的百貨化的動因不僅僅是激烈的競爭所致,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改變了,消費者追求差異和個性化、追求購物環境和服務質量提高的需求遠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快和猛。在中國大型綜合超市的百貨化還有一個動因就是增加百貨商品的品類以此來增加消費者選擇度,中國消費者對商品選擇性的要求遠比外國消費者來的要高,因為中國的人口多,人口的基數大,需求的差異化就大,當收入水平提高並出現收入差距拉大時,消費需求的差異也就拉大了,需求的寬度和深度也拉大了,這種需求特點必須在目前零售業的主力業態大型綜合超市裡得到體現。
第五,大型綜合超市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的二、三類城市市場尤以外資連鎖企業為主,這是因為在二、三類城市市場已經出現了非常符合大型綜合超市發展的消費者條件,按照一類大城市消費者的消費支出排序來看,住房、子女升學、保險和旅遊等排在了前列,吃可能已排在了後面,這是造成一類城市大賣場食品客單價下降的原因,又由於在一類大城市中商業業態細分清晰目標顧客確定性強,消費者對大型綜合超市中的百貨尤其是個性化百貨商品的選擇性會下降。如果大型綜合超市向二、三類城市發展而那裡的消費支出排序可能是吃穿在前,這種消費支出排序可能是最有利於大型綜合超市的現有的商品結構的完善。
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 要向集約型經濟轉變 , 要躋身全球經濟強國之列 , 必然會越來越強調零售環節在原料采購、製造、產品設計、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等 7 個環節中所佔的比重。超市零售是零售的一種有效方式 , 零售環節的膨脹必然會帶動超市的發展。這是一種由宏觀落實到微觀的簡單傳遞效應。
⑺ 請問超市零售經營情況的分析怎麼寫
個人認為實際就是流水賬的匯總分析,把近幾個月的銷售收入匯總,最好是商品分類銷售總收入,商品銷量變化一目瞭然,針對這樣的變化,產生你自己的經營策略調整,那些貨物屬於積壓滯銷的也就明了了,這樣一份數據報告不就是一份經營情況分析
⑻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應該如何入手從數據怎麼樣看到問題求解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銷售額分析
從每日的銷售額在本周總銷售額中所佔的比率,看出一周中銷售是好的時間段在哪幾天,這樣有助於安排門店員工的工作與休息,但是也須在分析報表的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節假日、突發性的集團購買、發工資日(主要是在大型廠礦機關的門店,銷售主要來自於此)。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銷售要高於其他時段,故應該在繁忙時段到來前,備足商品,並減少員工休假,以增加服務人員等舉措
毛利率分析
從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門毛利率的高低。現在大型賣場的綜合毛利率在13~18%,標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會在22%左右。其實綜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節假日的到來而隨之提升。一般來說,節假日時,高毛利的商品會有較大提高,從而對門店的毛利有一定的補充,這樣就有助於超市的管理人員合理補貨和安排利潤計劃。
貢獻毛利率分析
部門的貢獻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的排列為:文具、塑料五金、針織品、休閑食品、曰化、煙酒、肉食、副食品、糧油。管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調整單品價位和普通商品與利潤商品的結構,促使其在綜合毛利貢獻率上減少差距。對於貢獻毛利率較高的部門應加大要貨的力度,對於貢獻毛利率較低的商品部門應加大調整力度,了解目標顧客群的消費需求。例如:肉食品會因夏季的到來而銷售下滑.就應通過增加夏季的暢銷品來轉移定位。某一部門可能會因利潤商品的斷貨,而使整個部門的貢獻毛利率下滑(有時即使是銷售額不變,但是利潤率卻下滑很多),這就要求超市根據自身的情況,重視利潤商品的庫存,合理提出要貨需求單以便配送中心配送。
提高毛利率
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於預計指標,就可以對各部門的毛利率和銷售構成比進行人為調整。例如:一周的整體毛利率為13%,低於預計毛利率15%,而其中休閑食品的銷售構成為13.71%,但是毛利率為11%,為了提高總體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閑食品的品種和數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進銷售,提高這一部門的銷售構成比,從而達到提高整體毛利率的目的。
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為:
(1)提高高毛利率商品部門的構成比。應當注意的是:a.毛利率雖高,可能季節性商品(如雨季到來,雨傘銷售增加)較多;b.毛利率雖高,但是易成為損耗高的商品;
(2)降低低毛利率部門的構成比;
(3)提升高銷售構成比部門的毛利率;
(4)若有構成比相同的部門,應發展高毛利率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絕對為了提高綜合毛利率,而使銷售構成比下降。要對不同個性、特徵、用途的商品進行有效的組合,能夠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使綜合毛利有所增長。
經營指標
超市情況設定經營指標及達成率,以決定商品的庫存。各部門商品的庫存是否適當,庫存是否能有效發揮效率等,這種商品成績判定的指標我們謂之交叉比率。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率最少也要確保在200。如果為100,是指得到與商品投入資本相同數額的毛利,如果將風險負擔、滯銷商品及損耗計算在內的話,就談不上效益了。各部門的目標交叉比率先由公司總部統一設定,然後各門店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設定各部門的目標銷售額,計算其應有的庫存量。計算方法:假設有一部門銷售目標a為154萬元,銷售佔比b為15.7%,交叉比率c為133%,目標毛利率d為15%,那麼貢獻毛利率為e=b×d=15.7%×15%=2.355%,目標周轉率f=c/d=133/15=8.87次,目標庫存g=a/f=154/8.87=17.36萬元。
營運部門重點查詢及分析的數據:
⑴ 日銷售數據
⑵ 月銷售數據
⑶ 銷售明細數據
⑷ 未銷售商品數據
⑸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銷售數據
⑹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⑺ 貢獻率數據:類同單品銷售數據,但增加了百分比
⑻ 變價數據:對應變化商品,檢查是否已更換便簽和POP
采購部門需查詢和分析的數據:
⑴ 供應商變動數據:新增、終止交易的供應商和單品促銷。
⑵ 按主供應商匯總每天的銷售金額。
⑶ 單品進銷存數據
⑷ 含應付款的供應商進銷存數據。
⑸ 結算匯總數據
⑹ 日銷售數據
⑺ 月銷售數據,促銷商品銷售數據
⑻ 銷售明細數據
⑼ 未銷售商品數據:標准時段積壓商品庫存的清單。
⑽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單品銷售數據
⑾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⑿ 貢獻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