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養老服務在養老保險中的現狀和定位
養老服務,和養老保險根本不挨著,養老服務,是民政部門管理,主要是養老院,敬老院,社區管理等等,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部門管理,是依法繳納養老保險,達到規定年齡,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兩回事啊
2. 養老院的市場定位分析
人口老齡化這一最開始主要涉及發達國家的問題,如今在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突出,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會深深影響所有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國家。
人類社會老齡化趨勢已經相當顯著,未來二三十年額全球市場將有1/3的目標群是面相老年人群體,老年人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中。
當前形勢下,養老機構能夠維持正常的盈虧,實現良性運作已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益。而想取得良性的經營,養老機構的定位非常的重要。
養老機構的定位就好比你要拿出什麼樣的產品,能夠實現適銷對路。養老機構是為老人提供晚年養老服務的產品,不是蓋一棟房子,招聘幾個下崗職工就可以了事。相反,服務的無形性,差異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及不可貯存。
更多資料建議你找 中國敬老院網, 有比較全面的,希望能幫到你!
3. 中國養老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中機院產業規劃所研究員分別從養老模式和產業發展趨勢兩個方面對我國養老產業進行了研究,認為,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就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龍頭企業,領跑者正在凸顯。
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正在不斷加深,養老產業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正吸引著全球的眼光。截止目前為止,我國老齡人口已經突破2億,形成了一個極富潛力的老年消費市場。2014年,養老產業當之無愧於國內最熱門的產業之一。
一、養老模式探索
在與養老相關的眾多話題中,養老模式的選擇是大家格外關注的。
目前,我國有三種基本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
1、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反饋模式。在經濟供養上,家庭養老是代際之間的經濟轉移,以家庭為載體,自然實現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過程。父母養育兒女,兒女贍養父母,這種下一代對上一代予以反饋的模式在每兩代之間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單位內形成一個天然的養老基金的繳納、積累、增值以及給付過程。
2、機構養老
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3、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
在具體的實踐中,除以上三種模式外,我國各地還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以房(地)養老、醫養結合、異地養老、公建民營、日間照料中心等多種衍生的養老方式,毋庸置疑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居家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格局預計也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二、養老產業趨勢
2014年的老年產業發展開始告別青黃不接的發展階段,呈現了產業多元化發展並正形成細分市場、社會資本大量進入、養老基地建設迅速、外資全面進入、投資並購積極踴躍等五大趨勢。
1、產業發展多元化,細分市場正在形成
今年的養老市場熱鬧非凡,險資、地產商、基金以及醫療類產業資本的進入,使得這個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市場也趨於細分化,出現了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護理、老年療養、老年娛樂、教育等多種養老服務及配套服務業,部分項目開始市場化進行成本運作,養老產業正在向產業化方向良性發展。
2、社會資本大量進入
近年來各地紛紛出台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力度最大的當屬土地供應、金融服務等領域。
養老服務業不同於其他實業,它的前期投入較多、專業人才需求大、回報周期也比較長,但與之相悖的是,現階段老年人的實際消費支付能力有限,這種現實造成了進入這個領域的社會資本以大資本居多,企業的逐利性也較強。
3、養老基地建設迅速
就今年而言,新的養老基地不可謂不多。主要有三種:國家級的示範基地,最典型的如「國家智能化養老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多個地區的項目獲得批准,主打「智能」牌;第二種是地方政府自己建設的示範基地,如不久前剛剛揭牌的珠海市養老服務示範培訓基地,這是珠海政府今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第三種為企業自己打造的示範基地,比如修正葯業新建的貴陽養老基地。
4、外資全面進入
缺口巨大的中國養老市場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的進入。政策的東風更是頻頻吹向這一市場,自國家政策允許外資進入後,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吸引外資。比如山東和江蘇兩地今年就首次出台相關政策,吸引外資進入養老產業。
5、投資並購積極踴躍
2014年養老產業的火爆還表現在投資和並購積極踴躍。
以移動醫療為例。從國內的投資案例來看,移動醫療大多數投資均和老年群體相關,主要集中在在線醫療咨詢、臨床信息咨詢服務、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領域。尤其是針對老人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和平台式醫療服務,投資熱潮一直居高不下。
通過以上的分析,中機院產業規劃研究員認為,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就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龍頭企業,領跑者正在凸顯。
『小能伴』老人平板,專註解決老人親情陪伴,身體健康和娛樂悠閑的養老服務需求,和您一起探索智慧養老產業市場。
4. 養老產業園區的市場應該如何去定位
規模化的大型養老產業園區建設,按照全齡化服務型養老社區的市場定位,遵專循孝文化的道德理念,不外屬乎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一、按消費人群定位
二、按老年需求定位
三、按園區功能定位
四、按盈利模式定位
五、按訴求取向定位
5. 養老服務行業前景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近年來出台政策推進養老產業的發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數量逐年增長。2015年2月,我國發布《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房地產開發商和保險機構紛紛跨界布局養老產業,打造高端養老機構。
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
根據聯合國規定,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以上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超過10%的屬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我國從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我國老齡化進程在不斷加快。2019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2.6%,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8.1%。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 社工,在養老產業中,如何定位,價值何在
社工在養老產業中的作用,作用機制就是根據老年人群的需求,之後將有效的政策、環境、系統、資源、服務進行分析和連接,來開展服務。目的就是希望讓老年人正常而安全的生活。
社會工作的專業人員能通過這樣一種專業的手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提高養老機構的品質。
社工是不是就是做活動?社工帶著做小組活動跟其他活動不一樣。社工做的小組活動一定是有目的性的,他帶有一種治療性的。
7. 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哪些趨勢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離退休幹部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作報告時說,我國老年人越來越追求物質生活的好品質、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會生活的深參與,其服務需求從簡單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層次、多樣性、個性化需求轉變,社會角色從過去被動接受照顧型向主動尋求社會參與型轉變。
「老年人更加渴望豐富多彩、富有尊嚴的晚年生活。」王建軍說,這些新變化要求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加快提質增效,向現代服務型轉型提升。王建軍表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端良好,但養老服務業發展仍不充分。下一步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實現多元主體辦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產品和服務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8. 養老保險的市場定位
近年來,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老年產業被稱為銀色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養老公寓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正處於探索初期,各方社會資本積極進入模式。2025-2040年期間,我國約有5000萬老年人需要通過專門的養老機構來養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萬元的養老費用計算,整個市場產值有2萬多億。
前瞻產業研究院老年健康服務行業研究小組表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的身體機能在不斷退化,老年人的患病率和人均醫葯費用明顯高於年輕人,老年人是醫療服務的高消費群體。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將持續增長,醫療、照料、護理問題日益突出,老年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老齡社會的到來,與老年人相關的消費需求也將呈現跳躍式增長。由於老年群體是保險業的重要市場,所以我國當前老齡化將直接影響著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定位,且目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市場尚未進入成熟階段,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低水平廣覆蓋」的特徵依然存在較大的問題,而隨著老齡社會的逐漸到來,使得養老保險市場呈現出巨大需求,這也就迫切需要商業保險參與到社會保障中,通過商保社保的結合機制,分流社保養老壓力,建立起全社會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可見,未來我國壽險行業市場空間較大。
老年產業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傳統老年產業如服裝、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設施以及現代老年產業如娛樂、旅遊、住宅、社區服務業、老年教育等多種行業,不知道你具體指的是哪方面,更多的信息可以上前瞻網了解一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