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產品市場調研要問什麼問題
首先要確定的是你們的調研目的是什麼,是調查蔬菜價格的走勢、市民對蔬菜價格的滿意度、市民對蔬菜市場的滿意度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詢問對象,更有不同的問題需要問,你先確定了調查目的再說吧!
B. 農作物生長,農民豐收的調查報告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分析人員6月16日上午,與蚌埠市糧食局、市農業委員會和糧食購銷企業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討論了糧食增產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和市場放開後糧食企業如果面臨經營風險等問題。
一、「老天幫忙、措施得力、價格刺激」,蚌埠市小麥產量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蚌埠市農委的負責同志介紹,今年全市冬小麥播種面積達到290萬畝,單產為316公斤,總產量預計達到18.2億斤,較去年9.6億斤產量提高8.6億斤,增幅達到89.7%,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產量。她分析今年小麥產量增加,主要取決於以下的幾點原因:首先是小麥生長期間氣候條件良好。去年雖然播種期推遲,但是緩冬的出現,以及在小麥生長的返青、拔節和分櫱等重要階段,出現了幾次及時的降雨,小麥長勢越來越好。蚌埠地區小麥種植的幾個主要品種,每畝產量達到八九百斤。其次是去年蚌埠地區夏秋兩季農作物產量因災大幅度下降,如果今年糧食生產得不到恢復,農民的收入將受到嚴重影響。在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之後,各方面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積極採取促進農業生產的各項措施。第三是去年下半年小麥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國家糧食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明顯刺激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夏季糧食大豐收,小麥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種糧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3年6月份,小麥收購價格為0.50元/斤。今年夏季糧油增產,按目前的小麥收購價格計算,蚌埠市農民因此平均每人增加收入達到了250元。討論中有同志分析,農民對小麥銷售價格期望值並不是很高,當前0.70-0.75元/斤的價格水平,農民可以接受。
三、糧食產量繼續提高的潛力很大,但應該採取更加有效的保護糧食主產區的生產積極性。
蚌埠市綠衣種業公司的負責同志認為,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表明,增加糧食產量,應該在良種化種植方面下功夫。農委的同志講,明年繼續實現小麥增產,有著很大的潛力。在蚌埠市有的地方畝產量不高,提高單產的潛力很大,只要提高種糧的科技水平,短期內小麥畝產可以提高100斤。
在討論中有的同志提出,除了考慮明年的糧食增產問題之外,也應該考慮更長時間的糧食供給問題。在糧食主產區,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的價格和政策的刺激作用具有階段性特徵,隨著經濟的發展,糧食主產區早晚也會進行生產結構的調整,糧田面積總要減少,如何保證糧食產量,使國家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需要早做考慮
C. 農業市場調研
農業市場調研
的問題,你可以
直接上網查一下
D. 農業經營主體制定生產經營計劃為什麼要進行農產品市場調查
1、農產品溯源體系來的源建立為農產品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利於提升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信任;
2、溯源系統對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產品信息進行跟蹤與追溯,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有效追蹤到食品的源頭,及時召回不合格產品,將損失降到最低;
3、農產品溯源系統的建立,有利於真正建立農產品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
E. 農產品安全性調查
(一)農產品種類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選擇了調查區內種植面積廣的主要糧油作物、效益高或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特色優質經濟作物,以及重要果品、蔬菜、茶類作物作為調查對象,開展了農產品安全性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水稻(早、晚稻)、油菜(油菜籽)、茶葉(春茶、夏秋茶)、主要蔬菜(包心菜、西紅柿、茭白、蘿卜、毛豆、青菜、四季豆、西蘭花、蒲瓜)、重要果品(柑橘、胡柚、梨、葡萄、楊梅)五大類農產品、20多個品種。
(二)調查區部署
調查工作採取重點部署、全面覆蓋的原則。農產品安全性調查重點部署在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區域,以各類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基地為重點區。全面覆蓋是指在以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產區作為重點調查區的同時,在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區域內盡可能擴大其覆蓋率,以研究地質背景、地球化學環境對農產品安全性的影響。
根據浙江省農產品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確定嘉興市、杭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台州市6個地區及平湖市、諸暨市、泰順縣、新昌縣、安吉縣、德清縣、開化縣、江干區、慈溪市等18個縣(市、區)作為農產品安全調查的重點地區。
1)糧油重點在浙江省各平原縣,以金華、平湖、諸暨等為重點縣(市)。
2)茶葉重點在浙南及其他特殊品種產區,主要在新昌、泰順、開化以及安吉等地。
3)蔬菜重點在杭州、寧波等城郊蔬菜區、沿海海塗蔬菜區、高山蔬菜生產基地,主要在杭州市、嘉興市、紹興市、寧波市等地。
4)果品調查以浙江省特色水果產區為重點,包括臨海、衢縣、黃岩市、慈溪市、奉化市、常山縣、金華婺城區、嘉興秀城區。
各類主要農產品調查共計1300餘個點位,控制面積佔全省相應農產品種植面積的15%~80%。
(三)樣點布設
(1)樣品數與采樣密度
各類農產品采樣密度及樣品數按照其所屬的調查區類型——重點縣或非重點縣,調查農產品的類型、品種及其種植面積,按表4-1給予確定。
表4-1 不同農產品樣點數/密度控制
註:①1畝=0.067公頃。
(2)布點操作流程
第一步,根據各地調查作物的面積,初步確定采樣點數量。
第二步,項目主管部門會同當地有關部門,根據當地農產品分布、品種和預定采樣點數量,初步確定大體采樣位置。
第三步,在1:5萬地形圖上確定具體采樣點位,選點原則為:①采樣點周圍應有該類農產品的較大種植面積;②采樣點應避開交通線,距公路、鐵路線100m以上。
現場定點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避開局部污染影響。采樣點應距主導風上風向煙囪高度15倍以上,且不受污染水排放的直接影響;②采樣點不應設在田邊、路邊、灌水口、肥堆附近,一般應距田邊2m以上;③采樣點農作物生長正常,農產品體征無異常,遭受化學傷害、機械損傷、生長畸形的植株不能作為樣品。
(四)樣品採集
1.采樣季節與時間
采樣時間應為該種農作物大面積採摘期或收獲期。其中:糧油為此類作物的收獲期;茶葉為採摘期;蔬菜、果品為成熟後採摘、收獲、上市時段。
2.採集部位/器官
採集作物食用部位/器官作為農產品樣品。為研究農產品安全質量與土壤環境質量的關系,在採集農產品樣品的同時,採集其根際土壤樣。
3.樣品採集及野外處置
(1)土壤樣
用鐵鏟、土鑽、竹片等工具採集土壤樣,裝入布樣袋。採集耕作層土樣時,以竹片颳去表土層(1cm)再采樣。不採與鐵鏟接觸面上的土壤,去除雜草、樹根、礫石、磚塊等雜物。茶園、果品深層土壤樣用土鑽採集。
糧油類採集0~20cm耕作層土壤。蔬菜類採集0~15cm耕作層土壤。茶葉採集0~40cm茶園土壤。果園土壤分2層採集,表層為0~40cm,深層為40~80cm。
各點土樣均為混合樣,每個混合樣重量不少於1.5kg。果園各層土樣,也為混合樣。
混合樣以梅花形布設樣點採集。中心點應和農產品采樣區中心一致,用GPS定位。以此中心點為交叉點,依田塊形狀作交叉線,在4個象限距交叉點25m左右設4個採集點,連同中心點在內共5個點,每點採集1.5kg左右土樣組成混合樣。
採集的混合樣,置於潔凈塑料布上混合均勻,採用四分法縮分,取不少於1.5kg混合樣裝入布樣袋。
(2)茶葉樣
春茶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採集,夏秋茶在7~9月採集。
在生產管理正常的茶園,選擇生長正常的植株,不採過大、過小、遭受病蟲害或機械損傷、田頭路邊的茶葉。
以人工採摘方法採集一芽二葉及相等嫩度的對夾葉。樣品鮮重2kg。
採集的茶葉樣品裝入布袋內,在野外駐地(有條件時)的烘箱或烘乾機中烘乾,送至實驗室再烘至足干。
(3)稻米樣
選擇生長正常的田中植株,不採遭受病蟲害或機械損傷、田頭路邊、生長過旺或生長不良的水稻植株。
採用平行間隔多點采樣法採集樣品,組成混合樣。取成熟稻穗,用不銹鋼剪刀剪取每叢水稻全部稻穗,樣本不少於10叢,稻穀重量1000g左右,裝入布袋。
(4)油菜樣
選擇生長正常的田中植株,不採遭受病蟲害或機械損傷、田頭路邊、生長過旺或生長不良的油菜植株。
採用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組成混合樣。采樣時選擇不少於20枝的成熟植株,在每個采樣植株上隨機選取一個分株,用不銹鋼剪刀剪取全部油菜籽莢,脫去莢殼取菜籽,油菜籽重量1000g左右,裝入布袋。
(5)蔬菜樣
青菜: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用剪刀剪取除根以外的全部莖、葉,采樣植株不少於20株。注意防止土壤污染,去除黃葉,裝入樣品袋中。
包心菜、西蘭花: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組成混合樣。用小鐵鏟鏟取除根以外的整棵植株(全部莖葉),剝去黃葉和外層老葉。采樣植株不少於7株。包心菜、西蘭花因體積較大,可用網袋裝樣。
毛豆: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用剪刀(或手)採取豆莢,每株上取1枝,採摘枝上全部豆莢,采樣植枝不少於20枝。採摘樣品剝去殼裝入塑料袋中。
蘿卜:平行間隔多點采樣。視品種手拔或用小鐵鏟挖取,去莖、葉,僅保留根部(可食部分)。采樣棵數視品種而異,小而圓的蘿卜不少於10棵,大而長的蘿卜不少於5棵。所有樣品刷去泥巴,裝入塑料袋中,大而長的蘿卜可裝入網袋。
茭白: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用手或剪刀采樣,從每叢中選取適中樣本,總采樣叢數不少於10叢,用手剝去葉,取其肥大花莖即茭白肉為樣品。採集樣品裝入塑料袋中,為防止樣品污染,現場可連葉一起采,待樣品預處理時再剝去葉。
西紅柿:平行間隔多點采樣。採摘成熟的西紅柿果實,采樣植株不少於10株,每株上採摘適熟的果實1~2個,果實個數不少於20個,樣品裝入塑料袋中。
四季豆、蒲瓜:平行間隔多點采樣。用剪刀(或手)採取,采樣植株四季豆不少於20株,蒲瓜不少於5株。
(6)果品樣
應選擇生長正常、未遭受病蟲害或機械損傷的植株,不採田頭、路邊、生長過旺或生長不良的植株。所選植株的樹齡大體一致,最好為盛果期。
用手摘或剪刀剪取適熟果實,梨、胡柚應在果園內選擇5~10株為代表,梅花狀分布,從每個樣本植株上選擇向陽、背陽,大小適中的2~4個果實,組成混合樣。楊梅應選擇10株以上,每個樣本植株上取20個以上果實,裝入塑料袋。葡萄應在葡萄園內選擇采樣區塊,採用平行間隔多點採集,保證有10棵以上植株,每個植株採集200g左右樣品。
采樣量分別為楊梅、葡萄等為5kg;柑橘、胡柚等為4kg;梨等為5kg。
4.采樣記錄
在每個農產品採集地點同時採集作物和土壤樣品。先採集農產品樣品,後採集土壤樣品。
使用GPS定位,讀取經緯度值(精確到秒)。同時,使用數碼相機拍攝采樣點及周圍地形、作物、景觀環境。
樣品標簽一式兩份,一份隨樣品裝入樣袋中,一份拴在樣袋(布袋)或粘貼在樣品袋上(塑料袋)。標簽內容包括:樣品名稱、采樣時間、采樣序號、采樣地點、采樣人姓名,土壤樣品還需填寫采樣層位。
分別填寫作物和土壤采樣登記表。登記表樣式見附件二。
F. 關於農產品批發市場調查問卷
不知道你要問什麼,如果你要現成的問卷那是不可能得到的。建議你先了解批發市場,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問卷。
G. 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調查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農產品進入國際市抄場之前,要首先了解國際市場供求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找出發展規律,尋求進入機會。一般的市場調查包括以下內容:
(1)世界上對某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
(2)世界潛在市場的份額和開發潛在市場的可能。
(3)競爭者的情況和競爭情況。
(4)國際市場經營的機會情況並與國內的機會做比較。
這些資料可從實地考察獲得,也可從聯合國資料、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局以及行業記錄等資料中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