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第一時間普洱茶市場調查

第一時間普洱茶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4-17 17:12:49

⑴ 普洱茶市場現狀

其實市場很亂的!加上馬幫這種概念和、普洱有降血脂、降血壓功能、三年為茶、十年為參等等的炒作!使得前些年普洱的價格虛高!馬幫每次去馬連道所帶的茶一個餅敢要幾千上萬!說是沿途環境使茶變得非常好,其實噱頭!結果其他的普洱也水漲船高。其實一杯好茶除了茶葉本身因素外,和用的什麼水,水溫怎麼樣,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手法,泡茶的時間等等有關!茶老闆泡出的茶很好喝!於是可以賣高價,幾十一個的餅賣你幾百,你還覺得值,但你泡不出那種口感的!此外,普洱分的很細,除了生茶和熟茶的分別,做茶餅時用的是葉子還是梗,區別也很大! 不過去年好像回落了,七兩的餅幾十就可以了。 我主要喝鐵觀音,普洱喝的不多,所以觀點僅供參考!

⑵ 求關於普洱茶的調查報告

對原產地普洱茶生長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喝普洱茶你放心嗎?——對原產地普洱茶生長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普洱茶種植過程中農葯、化肥的使用狀況及其影響普洱茶根據茶樹不同分為野生普洱茶、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野生普洱茶是沒有經過人工馴化的,不施肥、不噴農葯,屬於自然生產的茶葉類型,目前野生茶樹數量非常稀少;而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是由人工種植的,但二者的區別在於,台地茶是茶農通過不斷修剪限制台地茶樹的成長,使其不斷發芽,一發芽即被採摘製成茶葉,而喬木茶則不被限制茶樹高度。台地茶的面積大、產量大,但是價格低。我們這次真對喬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農葯、化肥使用情況做了細致的調查。在調查過程結束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了解茶農在對茶樹使用農葯、化肥的情況,可以根據所種植的茶樹種類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茶農獨立經營的台地茶。在勐海縣勐宋鄉勐短拉鄉、曼邁村以及勐海鎮曼襖村曼板小組的茶農種植的是台地茶,屬於茶農獨立經營的茶園,不屬於任何茶廠的基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這些地方,農業技術人員對於農戶使用農葯、化肥的指導力度不夠,另外,在保持土壤的肥力方面需要增加施用有機肥(如農家肥--牲畜糞便等),使這些地方的茶葉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從以往的年份來看,茶園里的病蟲害主要發生在4~5月份,如蚜蟲、小綠葉蟬以及薊馬等害蟲,按照往年的茶葉價格,像這樣的台地茶,要保持高的產量,需要適時打農葯來控制這些病蟲害。但由於今年茶葉價格不好,導致大部分茶農放棄對茶園的管理,沒有及時採摘鮮葉,使得茶葉的發芽輪次減少並且產量降低。今年,有82%的茶農為了降低茶葉種植成本、提高經濟收入,對茶園實行不打葯、不施肥,因此盡管茶價很低,但茶葉受化肥、農葯污染的幾率很小,而茶葉的品質要好於往年。而且春茶過後,雨季來臨,小綠葉蟬等蟲害基本上消失了,這個時候就不需要任何農葯,所以一般不會出現農葯、化肥污染超標的情況。。2、集約經營的台地茶。在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附近的曼噴竜村、曼真村和曼賀村種植的是茶科所研究的優勢品種,也屬於台地茶類型。由於這幾個村寨離茶科所比較近,經常有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包括該使用什麼農葯和化肥以及使用量的多少,或者在病蟲少的時候該採用什麼方式進行適當控制等。在使用農葯時以高效少污染和低成本為目標,正確選用對目標害蟲敏感的農葯,堅持控制葯劑濃度和用量,控制用葯次數和合理輪換,控制安全間隔期,同時注意講究施葯方法。因此茶葉生產是符合標準的,也不會出現農葯化肥超標的情況。3、喬木古茶樹。在勐海縣南糯山半坡老寨竹林小組種植的茶葉品種以古茶樹(喬木普洱茶)為主,其中最古老的已有八百多年,遇到乾旱和雨季交替的季節,偶有少量的小綠葉蟬發生,但隨著雨季的來臨這種蟲害大大減少,古茶樹生長的環境非常好,茶樹生長在林中,利用生物多樣性來控制病蟲害,使得病蟲害的數量比較少。所以古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打農葯。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調節保持穩定。另外,古茶樹也不需要施肥,這是因為茶樹生長在樹林中,地上有豐富的枯枝落葉,形成腐質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而且由於遮陰度高,土壤水分散失率低,茶樹的芽葉碩壯,內含物質豐富,不易老化。今年茶葉市場價格不好,對古茶樹採摘較少,對古茶樹資源起到了休生養息和保護作用。古茶樹既不打農葯也不使用化肥,無任何污染並且品質優良,是制普洱茶的上等原料。4、生態茶園和有機茶園。在勐海鄉「雲茶源」、巴達鄉西里村以及勐海茶廠巴達基地,主要品種是台地茶,而且大部分是生態茶園,還有一小部分是有機茶園。可以說在品種質量上(特別是有機茶園)都是很好的。在防治病蟲害方面:生態茶園盡量杜絕使用化學農葯和化學除草劑,即使使用,也要在國家相關規定范圍之內。有機茶園完全杜絕(禁止)使用化學農葯和化學除草劑,一般採用農業、生物的措施來防治茶園病蟲草害。例如,針對春夏之交會發生的小綠葉蟬,出現危害後及時採摘和修剪茶樹,可以改變病蟲生長的適應環境條件,並把部分病蟲枝葉帶出茶園,當雨季來臨,這種蟲害就會自動減少或消除;適時鋤草與耕作減少那些與雜草、土壤發生聯系的病蟲為害,同時減少雜草與茶樹爭肥、爭水和爭光。適當間作增加茶園生態系統生物的多樣性,減輕病蟲為害;合理施肥提高茶樹抗病蟲的抵抗力及補償能力。生態茶園雜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而是使用物理與機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慮到雜草的有害、有利的兩重性,對茶樹危害較大的如白茅草、蕨類、肛板歸、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徹底清除,而對一般雜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雜草不會對茶樹生長構成影響,反而有利於保持水土。在施肥方面,生態茶園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劑外,還必須遵循生態茶生產施肥原則對各種有機肥進行無害化處理。逐漸達到有機茶園的標准。茶園的採摘和加工很及時,使茶葉正常生長,這里的茶園通過規范化的管理,這樣就保證了普洱茶的品質。勐海縣茶葉生產的工業與生活污染情況普洱茶的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只有具有良好的茶樹生長的環境,才能為優質的普洱茶生產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對勐海縣進行實地的調研,我團隊對勐海縣茶葉生長的工業污染情況進行了很好的了解,現介紹具體情況如下。在調查走訪的過程中,對茶園周邊的環境做了細致而深入的調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茶園周邊的工業污染情況。所謂的茶園的工業污染主要是指在茶園周邊是否存在具有工業污染的生產企業,工廠日常生產的污水是否經過處理而作到達標排放,工廠的生產是否有廢氣排出,排放的氣體是否會影響普洱茶的生長和質量,工廠是否有亂丟棄廢氣物的現象,如有,這些廢氣物是否會影響普洱茶的生長,如果有影響,給普洱茶的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二是茶園周邊的生活垃圾的污染情況。主要調查茶園茶樹生長過程中茶園周邊環境是否受到人類的生活垃圾的污染,如果有,是否會對茶葉的生長狀況和茶葉的品質造成不利的影響。經過與環保局科技人員座談、對茶農的問卷調查和對茶園周遍環境的實地考察,發現勐海縣的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對普洱茶生長的環境造成大影響和破壞,普洱茶的生長狀況優良。工業污染的影響方面:雲南省政府、西雙版納州政府和勐海縣政府對普洱茶的生長環境特別重視,制定了各種環境保護政策和節能減排措施並積極實施,把勐海縣三家能源消耗高的企業(雲南西雙版納英茂糖業有限公司景真糖廠、勐阿糖廠、雲南省黎明農工商聯合公司糖廠)作為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監測、檢察對象,簽訂了節能減排責任書,在企業的大力配合下,各企業在節能減排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政府還進一步治理大氣污染,加強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削減SO2排放量。進一步治理水污染,嚴格治理監控超標排放的污水企業,使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對那些在鄉村的小型制磚廠雖然不能時時刻刻的監控,但政府部門也會不定期的對其進行考察,以確保工業生產的合理與安全。通過政府工作的大力投入和企業的積極配合,勐海縣環境治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勐海縣的空氣質量優良,植被覆蓋率較高,茶樹的生長環境很好,工業污染沒有對普洱茶的生長狀況和普洱茶品質造成不利影響。生活垃圾的影響方面:勐海縣種植茶樹的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由於雲南地勢主要是山地,所以各個少數民族聚集生活在山區和壩區,由於茶園幾乎都建立在山坡上,而村莊的生活區又在這些山坡的下方,所以生活垃圾往往不會向上去影響茶樹的生長環境。茶葉是勐海縣茶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當地已經有幾千年的種茶歷史,普洱茶文化底蘊濃厚,人民愛茶、珍茶、惜茶,對普洱茶非常的關注和重視,特別注重普洱茶的生長和保護,加之政府對普洱茶生長環境的重視和宣傳,農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煙塵和氣體,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微小的。由於當地的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保存良好,環境的自凈能力很強,且勐海縣的雨水充足,所以茶樹的生長只是利用天然降水,不會出現水污染的現象,同時,充足的降水也增強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總之,通過對普洱茶原產地——勐海縣進行調查走訪,我們對普洱茶原產地的茶樹生長狀況有了更加深入而細致的了解。茶園基本都建立在海拔800~2000米以上的山上,茶園周邊的自然環境狀況極佳,沒有受到當地的工業生產的污染,在政府的努力監管下,勐海縣的工業生產沒有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卓有成效,實現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茶農也特別關注普洱茶的生長環境和茶葉品質,人民的生活沒有對普洱茶的生長環境造成污染。

⑶ 求一篇,普洱茶文化的調查報告,字要多一些的。 拜託了 求速度

前言
茶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除了它是受人們歡迎的一種好飲料外,還因為它對人體能起一定的保健和治療作用。正如宋代詩人蘇軾所言:「何須魏帝一丸葯,且盡盧仝七碗茶。」盧今是酷愛喝茶的文人,蘇軾認為經常飲茶勝過服葯。事實也是如此。翻開茶時史料,有關飲茶與健康的記載很多很多,這些記載把茶葉的效用描繪得十分神妙,就是一些古代名醫在著述中對此也有不少闡述。現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研究證明,在茶葉的化學成分中,有機化合物約有450種以上,無機礦物營養元素不少於15種,由此可見,茶葉對人體既有營養價值,又有葯理作用,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現在就帶大家進入普洱茶的神秘世界,開始探究普洱茶的文化!
結題報告: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這個是白居易的一首詩,叫《琴茶》。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所以說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是人類茶文化的搖籃,我現在帶你進入神秘的茶世界,普洱茶的世界!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不但有保健減肥作用還有葯理作用,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一,普洱茶的種類(有兩大類)①、歷史上的普洱茶種類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說》中有「二月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茶;采而蒸之揉為茶餅,其葉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於三四月者名小滿茶;采於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的記載。由此可知,普洱茶在歷史上即分為散茶(即毛尖,粗葉)和緊壓茶(芽茶,女兒茶)兩大類。②、(一)依製法分類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後,以自然方式發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單寧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後,茶性才會轉為較為溫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種製法製成,並利用時間的延伸,產生越陳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利用人工陳化工藝,通過調配合適的溫度,濕度,加速茶葉的發酵過程,使茶性變得溫和,茶味得到改變。(二)依保存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茶:是指茶葉存放在干凈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具有樟樹香。如果經過自然陳放10-20年並妥善保存,就能越陳越香,成為珍品。 濕倉普洱茶:是指將茶葉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較濕熱不通風的地方,加快其發酵的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喝起來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謂「濕倉」,是指投機商將年份比較短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利用高濕度或潑水,使新茶快速陳變,外觀上可以偽充陳年茶以應市。用這種方法催化,加工出來的茶品容易產生霉變,而且禁不住高溫沖泡,更對人體健康不利。(三)依外形分類 茶餅: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g,每7個為一筒,每筒凈重2500g,故名「七子餅」。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g,250g,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g-5g. 磚茶: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運輸方便。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g到數千克均有。 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每條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張茶葉製成的條索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類,我們就會很容易發現,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二、生普與熟普的加工步驟

⑷ 現在普洱茶的市場前景如何

聚寶龍專業人士提示:毛料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雲南連年乾旱、物價及人工上漲等等。目前普洱茶市場正在穩步增長,雖然2011年成品茶的批發價上調了約30%-40%,但這樣的上漲是良性的。現在的問題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茶,雲南連續三年旱災,很多好茶出不來,廠家唯有以次充好,JS唯有以假亂真。

⑸ 現在雲南普洱茶的市場銷售情況怎樣

07年下半年到現在普洱茶一直在降價,為什麼呢,因為「普洱」被人抄的太高內,各種各容樣的假茶(福建毛峰)流入市場,這樣導制了普洱價格下降,品質及低,今年我個人認為,普洱茶要好起來了,因價格的回歸,加上雲南今年乾旱無水,普洱原料產量低,目前原料價格也低,所以感決會有所上升空間

⑹ 雲南普洱茶問卷調查1

普洱茶我覺得要百年老樹喬木是最好的。而且口味還帶有其他古樹的香氣。味中而且奇香,哇。。。我愛普洱茶!雲南這邊的比較正宗一點。。又一次在淘寶上被一個賣家忽悠買回來全扔了。。。好像有一家叫普茶匯,還不錯。。。老闆是個女的哈哈。。還挺熱情。。叫我去她家玩。。。。

⑺ 普洱茶在中國市場佔有多少的市場配額

一、生產情況2014年,全國干毛茶總產量209.2萬噸,同比增加19.5萬噸;黑茶總產量28.04萬噸,增產5.84萬噸;普洱茶總產量11.4萬噸,增產1.84萬噸。
回顧近五年雲南普洱茶生產情況,可以看到以下四個特點:
1、面積、產量、產值同增普洱茶種植區域分布在雲南省的11個地州,75個縣,639個鄉鎮,主要產茶區為:普洱市、臨滄市、西雙版納州、保山市及德宏州。
據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推算:2014年,雲南普洱茶種植面積約為480萬畝,較2013年增20萬畝,增幅4.3%;產量11.4萬噸,增1.71萬噸,增幅17.6%;產值101億元,增31.4億元,增幅45%(註:產量、產值不包括普洱茶原料即曬青毛茶數值)。
據我國海關統計,2014年1-12月,我國普洱茶出口量額齊跌:出口量3385噸,成交金額3915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4.99%和9.63%。多個普洱茶主銷市場大幅下降,其中以日本、韓國和台灣省最為明顯。2014年普洱茶對日出口41.66噸,金額170萬美元,分別降低35.72%和36.36%;對韓出口6.11萬噸,金額162萬美元,分別下降了45.79%和39.68%;對台灣省出口25.53噸,金額401萬美元,分別降低74.73%和75.4%。與此同時,普洱茶出口均價上漲為11.56,同比上漲20.5%。
茶葉出口量減少的原因為:一是茶葉出口價格漲幅較大,抑制了市場需求,貿易量下降;二是歐盟、日本等茶葉農殘檢測標准嚴苛、檢測方法多變;三是日本市場持續不景氣;四是台灣地區嚴查以普洱茶名義出口的綠茶,造成出口受限。

⑻ 普洱茶09年的市場現狀

2009普洱茶:分化的一年

一、市場的底部與退出之年
2009年,是普洱茶產業轉折的一年。在2009年不要期望行業的春天,相反2009年可能是最冷的一年,因為這是市場真正的底部。很多企業與經營者的老本在08年漫長的冬天裡可能消耗得差不多了,它們很可能會在2009年選擇退出。因此2009年不但是市場的底部,而且是行業的從業者紛紛退出之年。2009年很殘酷,所有的行業都將在這一年進行抉擇:適應還是不適應,退出還是不退出。
二、分化的一年
出廠價格將穩定,波動不大。但零售價格將會下調,因為網購將成為趨勢,傳統銷售的中間環節水分將被逐步扭干,直銷價將成為主流。
老茶客的存在會提升普洱茶的附加價值,能迎合老茶客需求的產品,利潤空間比較可觀。
大眾市場將是殘酷的價格戰,有遠見的企業將把目光轉移到小眾市場。這里的小眾市場跟以前的所說的小眾市場不一樣,不是指高端市場,而是指細分市場、個性化市場。普洱茶的市場將變得進一步零碎,只有善與整合這些小眾市場的企業才能勝出。
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口感需求,怎樣滿足這些細分群體的口感需求,是關鍵問題。企業必須轉型,不能什麼都做。而要選取一個比較窄的領域,爭取成為專家.同時銷售渠道必需扁平化,否則產品不具備價格優勢。
細分市場、注重細分產品的質量與口感、銷售渠道扁平化、產品的價格優勢、注重互聯網、信息透明、實證宣傳等等,將是09年的趨勢。
雖然,09年茶行業冷到極點,但這是針對大眾市場而言的。很多企業將有意識或被迫地走向小眾市場,這是行業由粗放經營到精耕細作的轉折點,也是行業的希望所在。產品的口感價值將被重新重視,這是普洱茶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小眾市場的劃分要務實,要從產品的本質特點出發,茶葉作為一種飲料,最本質的東西莫過於口感。口感應該是消費者最感興趣的,應該是劃分不同消費群體的依據。勐海茶廠有勐海味,下關茶廠有下關味,這些成功的品牌都是建立在產品的獨特口感基礎上的,相反那些什麼熱銷生產什麼產品的企業是很難建立品牌的。
總體來看,這是穩中有升的一年。但實際情況要看企業怎麼理解了,思路對的,可能在經營方面上路了;不對的,將非常被動。
08年是迷茫的一年,09年是分化的一年。

⑼ 普洱茶 茶葉市場的行情

2009年中國茶業市場的五大趨勢 趨勢一: 觸底反彈,普洱茶「大亂之後有大治」 2007年,普洱茶市場泡沫被擊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接踵而來。「參加茶博會,說實在的,我們都不抱多大希望」許多茶商都有這個心理准備。廣州茶博會讓眾多茶商「沒想到」。 雲南大益集團銷售部副部長白泉說,「銷售情況遠遠超乎預期」,他介紹,帶來的幾種新產品很受歡迎。每天零售額最少40萬元。 普洱張茶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智明對參展情況表示非常滿意:「成交情況比去年至少好了3倍。」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如是形容普洱茶市。 雲南省農業廳副巡視員李冀告訴記者,2008年,雖然普洱茶的的產量、銷量均有「壓縮」,但銷售區域卻明顯擴大了。「消費行為更趨理性。普洱茶的國內銷售區域擴大了近一倍,大部分大中城市都設立了銷售點,消費群體增加了三成多。南方普洱茶的傳統銷區,熟茶銷售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且東北、西北等新興市場擴張較快,消費目的正從以收藏為主向以品飲為主轉變。」李冀稱,普洱茶已經進入依靠品飲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 來自全國的各地的經銷商對普洱茶也由改變了以往的「迴避」態度,開始「抄底」。 隨著12月1日,普洱茶國家標準的實施,普洱茶市場將逐步步入良性發展軌道。2009年,普洱茶經過多年的起起落落之後將進入相對平穩期。普洱茶已現「觸底反彈」跡象。 趨勢三:品牌為王,中高端茶葉消費向品牌集中 雲南大益集團銷售部副部長白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帶來的1940元的高端「大益」牌普洱茶,3天時間就將1000多套銷售一空。 不僅僅是「大益」,記者調查發現,雲南黎明茶廠的「八角亭」普洱茶,廣西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的「多特利」牌六堡茶、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茶牌」紅茶系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滇紅」工夫茶、 星願茶業有限公司的「武夷星」牌岩茶、台灣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的「凍頂烏龍茶」等知名品牌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並吸引了大批采購商、經銷商。 近幾年, 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有一定能力的消費者對於茶葉的消費越來越看重品質和品牌。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更加註重茶葉的品牌和包裝,買茶葉奔品牌的現象己日漸普及。散裝的、無牌無名的茶葉市場份額將逐步縮小。 近年來,各主要品牌企業都加快了擴張的步伐,大家都在搶占終端市場。這場搶占終端市場的競賽最終會給國內茶葉市場格局帶來深刻的變化,也標志著茶葉品牌化經營時代真正到來。 可以預見的是,品牌建設將是今後中國茶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各大產茶區,各大茶類都將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綜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有關茶葉信息機構對2006年茶葉市場行情預測,近幾年來全球茶葉產銷穩步增長,但由於全球茶葉消費增長幅度低於產量增長幅度,因而全球茶葉供給充足,茶價呈小幅波動,欲升乏力;由於市場拓展力度的加大和茶葉對人體保健作用日益深入人心,國內茶葉消費銷量穩步增長,其增幅大於全球平均增幅,國內綠茶的銷量從南到北在全國范圍內上升幅度較大,其中質量頗具特色、品牌響亮、歷史悠久的名優綠茶在大中城市最為適銷;烏龍茶的銷售區域明顯擴張,消費勢頭強勁;普耳茶在南方區域欲興起銷售熱潮。跟蹤近幾年我國茶葉出口與內銷現況,預計2006年茶葉市場平穩,與上年相比,市場格局繼續呈現「五大」基本特點:一是內銷好於外銷;二是名優茶好於是大宗茶;三是綠茶、烏龍茶、普洱茶好於其它茶類;四是品質優異、歷史悠久、品牌響亮的名茶將主導內銷市場;五是有機茶銷售繼續走俏。 綠茶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已從1990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2%。我市屬優勢綠茶產區,與我市有關的綠茶市場信息表明,2006年的針形茶、扁形茶與高香型半烘炒(如我市的清心三綠)仍然適銷對路,其中,(春季)高檔銀針茶、(手工製作的)中高檔龍井茶、清心三綠比較好銷,但均要求質量過硬,其質量共性表現在:乾燥充分、色澤綠潤、大小勻齊、香高味純、純凈無雜;白茶銷售仍然看好;值得一提的是,用作出口原料的大宗炒青(眉茶)市場有可能回升。

⑽ 雲南省普洱茶產業調查了些什麼

「這幾年普洱茶行業的消費端正在發生『裂變』,線上買茶和關於茶的時尚、文化消費崛起,給行業帶來很大挑戰,茶產業提檔升級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資深茶人周重林告訴記者。今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讓從業者備感振奮,如何提檔升級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我國茶葉產量去年達243萬噸,剩餘茶葉加上收藏茶總量估計達60萬噸,再加上中西部茶園的擴張,供大於求使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3月初,雲南產茶重地西雙版納州召開分析會,州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汝碧認為,今年春茶價格走勢是「兩平一升一降」,即古樹純料、稀少古樹茶價格與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態茶園)價格將有所上升,而台地茶價格可能穩中略降。他建議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機茶園建設,發展優質原料基地。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卻出現棄采現象。茶農說,一公斤干毛茶才賣10多塊錢,還不夠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費。台地茶賣不上價,對茶農傷害大。分析認為,這和一個地方的茶葉有無龍頭加工企業、品質和口碑如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經過植株疏鬆並控制化肥農葯使用的「生態茶園」,由於兼顧了產量和品質,逐漸成為茶園中的翹楚。

在「千年茶鄉」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茶農劉紅德家有50多畝生態茶園。去年,他家茶葉加工收入有6萬多元。劉紅德介紹,現在茶園里都是人工除草,沒人打除草劑。如今來收購茶的人都要現場開湯試茶,甚至帶著儀器檢測,茶葉農殘超標肯定賣不出去了。溫泉鎮是保山市第一茶葉大鄉,鎮黨委副書記禹曉寧介紹,鎮里重點在質量安全上下功夫,讓消費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溫泉茶」。

如今,雲南省的茶園面積已經超過600萬畝,與全國一樣,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近年來,普洱市堅持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成效明顯。如普洱祖像茶園通過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多項有機認證,茶園不使用任何農葯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條蟲就獎勵茶農五分錢」。除了傳統茶園的生態改造,對茶園綜合開發也在探索。楊紹巍認為,對許多品牌茶企而言,發展茶山游等融合發展的路子,將一舉多得。

消費更時尚——茶店「變身」,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讓茶農錢袋子更鼓

在許多人眼裡,茶店或者茶樓還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離年輕人有點遠。大益茶庭,將徹底顛覆這個印象。在昆明長水機場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為主題的星巴克:時尚簡約的裝修風格,裡面售賣「金普芮」系列茶飲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餅系列茶食,甚至還有西雙版納一絕甜品「泡魯達」!其一次性沖泡普洱茶的茶飲機,更讓人大開眼界。茶庭的商業系統,使茶空間連鎖經營一下子站到了時尚消費的前沿。

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介紹,茶庭項目自2012年就開始准備,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區域進行商業試水,為的是摸索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計劃開遍世界各大城市。」吳遠之相信,「茶除了在家裡、寫字樓里喝,還可以在茶庭里喝。」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坐落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銷售額有上百萬元,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找上門來的旅遊散客。一位來自廣東的先生告訴記者,就在這家店裡,他們一行幾家人買了20多萬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為當前普洱茶時尚消費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陳皮結合起來「混飲」,因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飲而受青睞。吳遠之說,普洱茶市場熟茶的價值發現和柑普等單品的熱銷,都是消費新趣味和產品創新合力推動的結果。而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關乎茶農的錢袋子。吳遠之告訴記者:「茶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產業,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動了各民族茶農增收致富。」

據統計,2016年,雲南省茶農人均來自茶產業收入達2900元,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長11.5%。

回味更美好——茶產業發展要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結合

弘益大學堂「掌門人」李樂駿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條信息:學堂的生活美學課程受邀走進雲師大附小;春節後,這門課程陸續收到昆明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邀請。

在昆明北部雄達茶城「錐子周文創」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進他的「茶書館計劃」。很難用既定的商業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麼,用他的話說,是文化變現和知識付費養活了自己,「沒想到茶書會這么好賣」。

到2020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左右,高產優質茶園面積佔到七成;茶葉產量穩定在35萬噸,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葉綜合產值將達800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一面是「千億產業計劃」,一面是產能相對過剩的現實,周重林透露,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曾主動上門,「聽聽茶人的意見」。王敏正表示,茶產業要走出一條新路,必須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相結合。

當前,「互聯網+」、融合發展、消費升級等潮流,早已把茶葉從農副產品里「點石成金」。周重林判斷,茶葉消費正由「柴米油鹽醬醋茶」,轉向「琴棋書畫詩酒茶」。推動和完成這場轉變,關鍵的是高知群體的加入。目前,雲南一大批受過正規高等教育、視野開闊、創新力強的「茶界80後」開始嶄露頭角,周重林、楊紹巍、李樂駿都是「80後」。吳遠之介紹,為了便於延攬人才,大益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大數據中心,在廣州設立了營銷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總部。「大益對人才的需求如飢似渴。」他說。

閱讀全文

與第一時間普洱茶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艾維森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75
南航的微信營銷 瀏覽:675
證券公司營銷人員考核方案 瀏覽:929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促銷活動方案2017 瀏覽:406
綜合體商業推廣方案 瀏覽:71
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內容 瀏覽:527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
展會促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公司員工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