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斯拉或年產50萬輛,這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多大的沖擊
隨著特斯拉三季度財報的發布,特斯拉年產50萬輛汽車,又被拿出來說事了。其實,這算不上什麼新聞,沒必要大驚小怪。年產50萬輛新能源汽車,是特斯拉今年的生產目標,這個目標他們去年就公布了,算得上眾所周知。
新能源汽車,應該是我們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國內新能源企業應該好好把握這機會,爭取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和其它新能源汽車同台競技,一較高下。特拉斯爭取年產50萬輛汽車,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要把這個視為一次警醒——我們應該更加努力。
Ⅱ 特斯拉銷量狂降24%,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這會使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加,有助於本土企業的發展。特斯拉的環比下降幅度是高於大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斯拉品牌在華增速放緩。
反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情況,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6.8萬輛,同比增長290.6%,環比12月下降20.5%。
Ⅲ 特斯拉強勢介入 國內新能源市場或加速洗牌
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剛過去的2019年迎來了產業變革調整的關鍵時期。伴隨著「燒錢裁員」「補貼退坡」「交付量低」等問題,2019年的新能源市場出現降溫。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去年11月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僅9.5萬輛,同比下降43%;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為104.3萬輛,雖然12月數字未出,但離實現1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相去甚遠。
放眼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以目前知名度較高的比亞迪為例,2019年全年汽車總銷量為46.13萬輛,同比下滑11.39%;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2.95萬輛,同比下滑了7.39%。再看造車新勢力目前的三家頭部企業,蔚來在過去一年交付汽車共計20565輛,位列銷售冠軍,威馬以16876輛的成績成為亞軍,第三名則是小鵬汽車。伴隨著增長的銷量,蔚來去年第三季度的凈虧損也達到25.54億元人民幣。當然,難過的不止蔚來一家,造車新勢力整體仍未走出虧損困境。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9年遭遇瓶頸,那麼2020年呢?1月7日,國產特斯拉Model3正式對外交付,而就在一年前,特斯拉的中國超級工廠才剛剛破土動工。僅僅一年時間,特斯拉就實現了工廠投產、交付客戶。來參加交付儀式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贊嘆「中國速度」,並啟動了中國製造ModelY的項目。除此之外,特斯拉官方宣布,國產Model3降價,補貼後售價僅29.9萬元,跌破30萬元大關,直逼國內新造車勢力的價格範圍。
特斯拉如此「神速」的布局及Model3的交付,不僅對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帶來極大沖擊,也將對傳統車企巨頭的電動化轉型帶來挑戰。
目前為止,「BBA」三大德系豪華品牌還沒有拿出和特斯拉Model3對標的電動車型。賓士EQC、寶馬ix3、奧迪e-tron等電動化產品的價格均達到了ModelS和ModelX的級別。但賓士EQC的電池能量密度為123.1Wh/kg;而特斯拉ModelS則達到了250Wh/kg,充電5分鍾可行駛約120公里,約15分鍾即可將電量沖到80%。
差異化競爭以及核心技術的領先,讓特斯拉擁有了「傲嬌」的資本。在北美市場,Model3正在跨界擠壓同級別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中信證券研究部的數據顯示,在北美市場,單一豪華品牌旗下的主力轎車銷量總和都不及Model3一款車型。
Model3出色的市場表現,刺激了特斯拉股價的上漲。今年第一周,特斯拉股價累計漲幅已達8%,目前上漲到450美元的歷史高位,市值突破800億美元,相當於福特汽車市值的兩倍還多。
另據特斯拉上海工廠製造總監宋鋼透露,目前國產特斯拉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按計劃將在2020年底提升到100%。這意味著隨著特斯拉供應鏈的快速本土化,Model3未來或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無論從品牌影響力還是價格來看,特斯拉都將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一隻「巨鱷」。
「特斯拉的國產化進程如此之快,令世界刮目相看,這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中國消費者報》原副總編輯李曉光表示,「特斯拉國產化將會充分發揮『鯰魚效應』,增強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與活力,並對未來的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滲透率看,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344萬輛,傳統燃油車保有量為2.5億輛,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僅僅不到1.4%。無疑,新能源市場依然是一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隨著特斯拉本地化采購的深入以及國產化率的進一步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鏈企業將會收獲特斯拉國產化的紅利,這也將進一步增強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廠商的技術實力和國際拓展能力,有助於整個新能源產業的集體向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新年伊始,特斯拉的降價行為,會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後果
你好,會產生優勝劣汰,將會敲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洗牌的鍾聲,哪些邊緣品牌都將進入瀕臨或陷入破產倒閉的困境,也會對比亞迪,蔚來,小鵬等企業造成強烈的沖擊,望採納,謝謝
Ⅳ 特斯拉反超比亞迪奪冠,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生變
蘋果的到來,改變了手機市場,而特斯拉的到來,也逐漸讓汽車市場「變天」。根據海外權威媒體EVSales最新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銷售新能源汽車約221萬輛,同比增長10%,遠遠超過了國內新能源市場同比增長3.6%的成績。其中特斯拉在2019年的銷量為367820輛,遠超比亞迪13.8萬輛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而日產聆風則以全年銷售6.99萬輛的成績擊敗比亞迪元EV獲得了第三名。而比亞迪元EV和寶駿E系列的銷量分別為6萬輛和5.1萬輛,分別位列第四、五位。而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僅剩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寶駿E系列三款車型進入銷量前十的行列,而往年中國品牌的產品都會占據一半以上。
此外,當前已經有不少合資傳統車企進一步加碼新能源市場,其中奧迪宣布到2021年將會在華推出9款新能源車型,其中近一半為純電動車型;寶馬更是將2020年定義為「新能源車之年」,今年將在國內推出6款新能源車型。隨著更多高端品牌純電動車型的到來,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的生存空間還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和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是否一家獨大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前10名究竟都有哪些車型?根據數據統計,在2019年全球共銷售了約220萬台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了10%。而在眾多新能源車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特斯拉Model3,銷量為300075台。緊隨其後的是北汽新能源EU系列,銷量為111047。第3名則是日產Leaf,銷量為67873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來看雖然特斯拉在美國市場一家獨大,但是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開始涉足其中。同樣以2019年10月份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為例,在前10名中日系純電動車型日產樂風就成功上榜,除此之外還德系高爾夫純電、奧迪e-tron、寶馬i3三款車型,雖然銷量較低,但是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對比特斯拉與中國新能源乘用車2019年數據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電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從業經驗,在電池系統、充電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方面有較深的認識和實踐,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開設《汽車電子設計》公眾號。
在拿到2019年12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合格證數目以後,我們對去年整體的情況有了了解。而特斯拉的全年交付和生產數據也出來了,今天我們把整體產業的情況與特斯拉的數據進行一下對比,再把國內各主要新能源車企單獨和特斯拉比比看。
12月的合格證數據
12月新能源乘用車合格證為12.1萬輛,同比下降29.2%。從補貼退坡以後,7月-11月同比增速分別為-18%、-23%、-27%、-41%、-43%,這一路就是退著在走。全年累計105.0萬輛,同比累計下滑0.5%。如下圖所示,上半年搶在補貼截止的節點早早的把車都生產出來,下半年根據需求情況來調整計劃,所以新能源乘用車整體的情況就基本是和去年持平。
圖62019下半年純電車型續航里程比例
小結:
2019年過去了,12月的新能源乘用車數據還算給力,給全年帶來一個持平的結果。我們可能需要等更全面的數據出來後,再看看接下來的形勢會怎樣。而要把量做大,目前在市場分散而且那麼多車企都對銷量指望的情況下,加上特斯拉也在家門口搶了一部分優質客戶,可能還是要通過不同的渠道在海外市場建立銷量。
文|朱玉龍
圖|朱玉龍網路及相關截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美國新能源車市場增長嚴峻,特斯拉有何動作
五月已經過去多時,國內的很多車企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公布五月銷量,如無意外的話,車市銷量下滑恐將繼續,新能源車銷量也會繼續扮演單騎救主的角色,在寒冬之中一枝獨秀,並且增長速度非常耀眼。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早早地公布了5月新能源車的銷量,上月累計銷售了2.8萬輛新車,其中純電動車型佔比75%,插電混動車型佔比25%。乍一看這個數據還是很吸引眼球的,但同比僅增長了16.8%,無疑讓這份成績黯淡了不少。要知道我國4月的新能源車銷量就已經達到了8.6萬輛,同比也是增長了24.6%。
車尾採用了溜背造型,剛好構成了一個小鴨尾的設計,下方滿眼都是超跑的影子,尾燈也要更加的流暢。確認過眼神,是一輛跑車無疑。
內飾還是原來的極簡設計,但方向盤上的虛擬按鍵和曲面中控大屏實在太有未來感,也讓該車能否在9月上市畫上了大大的疑問號。
至於性能方面,筆者則認為只要延續現款高配車型的動力表現即可,3.2秒破百和570公里的續航實在沒有對手,即使日後保時捷Taycan上市,筆者也不認為能達到這樣的水準。
Ⅸ 特斯拉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為何它能這么牛
首先,特斯拉擁有「頂級汽車公司」,這是製作「頂級汽車公司」的全球新權力,該公司已被新的強大電動汽車推廣,並推出了型號S,Model X,Model等先進模型3.在品牌附加值中,電動汽車研發的程度,自動駕駛成熟,產品設計,具有領先的行業前瞻性。
最後:
1.特斯拉擁有汽車行業的蘋果名稱,導致電動汽車的發展;為什麼特斯拉可以成為一個新的能源汽車龍頭
2,特斯拉的簡化設計,大膽創意,系統,更好的耐力,在電動車領域;
3,特斯拉的升級快速,類似於蘋果,電動車是連接未來智慧,智能城市的基本單位,承載未來生活的力量;
4,價格越來越靠近每個人,追逐高端氛圍,時尚,成本是可控制地,被每個人所追求;
5,此外,直觀的感情,酮龍距離,疲勞程度可以是至少一半。一方面,它是自動幫助,另一方面,沒有制動節流閥切換。
6,獨特的技術能量回收,能量回收步驟的制動效果在加速器踏板上,電機是耗電,釋放加速器踏板,電機不動,汽車使用慣性,拖動電動機轉子切割磁傳動。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電阻已成為對慢速汽車的抵抗力。不要使用制動器來激活能量回收,只要它略微釋放(加速踏板,只是習慣油門),就可以實現減速。簡單地說。如果你看到斑馬穿過30米,應該釋放汽油車,汽車是慣性的,然後右腳放在制動器上或將制動器拖到斑馬上。但是,如果使用能量恢復,它仍然放在加速踏板上,但輕輕地抬起,您可以感受到制動器上的光的感覺。
Ⅹ 怎麼看特斯拉想用一系列的價格舉措打開市場局面
近期特斯拉又宣布降價了,算上這一次,這已經是特斯拉在國內的第五次價格變動。看似「上漲下降」是因關稅浮動引起的,實則國內汽車市場的暗波涌動也不可避免的起到推波助瀾的「功效」,接下來在眾多國產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國際大廠的壓力下,特斯拉註定將迎來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競爭力,這都將是特斯拉首要提上日程的。
車市寒冬,「網紅車」難免打寒顫
對於特斯拉的頻繁調價,有出行領域專家對懂懂筆記表示:「關稅的調整肯定是特斯拉降價的原因之一,因為除了整車的關稅,目前特斯拉的各種零部件也需要從海外市場進口,這同樣需要承擔一部分關稅,因此特斯拉對於關稅的調整特別敏感。」
關稅之外,專家強調市場競爭同樣是促使特斯拉價格調整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對於特斯拉的生存空間肯定是有擠壓的,特別是這次Model 3預售價的調整。如果站在特斯拉的角度考慮,作為其最重視的『平價走量』車型,肯定是不願意價格出現頻繁波動,因為這樣會打擊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同時,Model 3即將國產的消息也讓不少潛在用戶目前仍持觀望態度。」
可以說,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態勢加劇,以及整體市場需求的降溫,共同引發了特斯拉汽車產品的連續降價。
過去十年,中國的汽車市場一直都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2009年,國內汽車產量為1379.1萬輛,銷量為1364萬輛。接下來的幾年,國內汽車市場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長,截止2017年,國內汽車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2901萬和2887萬輛。
但是,這一增勢在2018年戛然而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8年1-11月,全國汽車銷量2532.5萬輛,同比下降2.6%。其中,11月份全國汽車銷量249.8萬輛,同比下降了18.9%。這個下降趨勢,基本上是從2018年7月份開始並持續到了年底。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在去年的低迷中一枝獨秀。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僅有7.47萬輛,而在2018年則猛增至110萬輛。要知道,同期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僅有200萬輛。可以說一個中國市場,就佔了全球新能源車一半以上的銷量。這樣的增長速度,自然令無數車企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感到信心爆棚。
但是這條好消息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特斯拉而言,卻並不是一件高興事兒。
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很快,但目前這百萬輛級別的體量放到國內汽車市場的大餅裡面,依然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同時,隨著各大車企的逐漸入局,市場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
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特斯拉2018年第三季度在華銷量為3169輛,同比下滑了37%;10月份銷量僅211輛,同比下滑70%。其中,Model X同比下滑62%至161輛,Model S只賣出了50輛,同比下滑82%。
對此,特斯拉方面表示相關銷量數據並不準確,但同時也未披露相關官方數據。但是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10月進口純電動車為13970輛,整體同比下滑了7%。其中9月份進口純電動汽車為1393輛,同比下滑10%;10月份進口純電動汽車為73台,同比大幅下降61%。眾所周知,目前特斯拉正是國內進口純電動汽車的主力軍。
在這樣嚴峻的市場環境下,特斯拉的時間正越來越緊迫。
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正在加速推進在中國建設Gigfctory 3超級工廠的計劃。馬斯克近日在推特上回復一位中國車主時也表示:「感謝中國的特斯拉車主們!我期待著即將前往上海參加上海特斯拉工廠的動工儀式。」這些信息似乎也預示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啟動已經迫在眉睫。
國產化能否成為特斯拉的一劑「良葯」?
高昂的銷售價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特斯拉目前在華的銷量。而特斯拉旗下產品的定價策略採用的是美國售價加上相關關稅。如果按照美國市場的定價計算,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為3.5萬美元,約合24萬人民幣。
雖然國產化之後的Model 3可能依然無法達到類似其在美國市場的起售價,但是相比目前50萬元的價格一定會出現大幅下降,甚至可能會下探至30-40萬元區間。這一售價,已經和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蔚來ES8相重合。
但是特斯拉的國產化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按照規劃,特斯拉在上海的這座超級工廠預計建設工期為2~3年,建成後可達到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年產能。這也意味著,二至三年後特斯拉才能藉此降低國內產品銷售成本,並減輕自身的量產壓力。
但面對飛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國產化能彌補特斯拉「失去」的這3年嗎?
目前,不僅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相關傳統車企同樣在新能源方面加速入局。國產品牌方面,北汽新能源的年銷量已經達到了15萬台,並且在2018年9月正式登陸A股,成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整車企業;合資品牌中,2018年10月,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安亭舉行,工廠建成後將生產基於MEB平台打造的奧迪、大眾、斯柯達等品牌多款純電動車型;進口品牌中,日系兩大巨頭本田和豐田也在2018年先後宣布在國內市場引入純電動汽車。而寶馬也宣布首款純電動車型iX3將在2020年實現國產化,目前其生產動力電池的工廠在七個月前已經於沈陽動工建設。賓士旗下的首款純電動SUV——EQC也將由北京賓士實現國產,預計在2019年底前推向市場。
對此,有新能源車領域專家對懂懂筆記表示:「相較於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對特斯拉未來的威脅可能要更大一些。它們在產業鏈的整合以及整車生產方面的經驗大幅領先特斯拉,另外在核心的三電方面,從目前各家展示的技術來看也都不差。目前上汽榮威、比亞迪都有車型要對標特斯拉,而從續航、智能化水平來看差距不大,同時價格肯定低很多。」
在高端車領域,由於售價相對較高的Model S和Model X暫時不會國產,所以售價依然會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有專業媒體分析,在百萬元這個級別中,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國內用戶的認可程度相較於BBA、保時捷等傳統豪華車品牌,依然要弱上很多,而且在高端車領域,特斯拉的技術領先優勢也會大幅縮小。
這一點,從目前市場和用戶對於即將在2019年上市的保時捷純電動車型「Tycn」的關注度上,就能略窺一二。目前Tycn首年產量已被預訂完,而從保時捷官方公布的性能數據來看,Tycn的性能完全不落後於Model S和Model X,甚至在部分指標方面還要領先於特斯拉。
結束語
上海工廠的建設投產以及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將是未來馬斯克關注的重點之一。中國市場表現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華爾街對特斯拉的信心。或許對於特斯拉而言,唯一的好消息就是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將完全取消相關補助,屆時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很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在國產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國際大廠的多重壓力下,耀眼的「網紅車」特斯拉將會遭遇更大的挑戰,三年後這種碰撞和競逐也將水落石出。對於特斯拉而言,上海工廠建成投產前的這2~3年至關重要,其必須盡可能地擴展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提高自身品牌影響力。也正是在這種態勢下,特斯拉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