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市場調查讀後感

市場調查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4-16 01:52:09

『壹』 二十二條商規讀後感(好的追加分數)

二十二條商規(里斯&特勞特著)

一、市場中的領袖法則(Law of Leadership)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許多人們都認為,市場的關鍵是說服他人自己擁有一件更好的產品或者能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這就錯了。如果你的市場份額較小而因此需要與大的公司進行競爭,那麼你的市場策略就需要深入考慮並作出調整了。因為,你已經觸犯了市場的領袖法則(Law of Leadership)。
在市場中最為本質的一點就是創造某一個類別的市場,使得自己能夠在該類別的市場中成為第一。這就是市場中的領袖法則:It is better to be the first than to be better. 這個道理是比較明顯的,當你擁有一件產品,並且占據市場中的領袖位置時,要比說服他人說你有一個比目前市場上第一的產品還要好的產品容易的多。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1) 誰是第一個單獨飛行穿越大西洋的人?
(2) 誰是第二個單獨飛行穿越大西洋的人?
顯然,大多數人都知道第一個單獨飛行穿越大西洋的人是Charles Lindbergh。但是大多數人卻無法記住誰是第二個人。第二個人是Bert Hinkler。他飛行所用的時間更少,耗費的燃料更少。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Bert Hinkler呢?
在當今競爭的環境中,一個Me-too的產品成為市場中更大的、更能夠贏利的品牌的希望很小。在許多類型的市場中,領袖地位的品牌往往是第一個進入該市場的公司。比如:在汽車租賃市場,是Hertz;在計算機市場,是IBM;在可樂市場,是Coca-Col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Heineken是第一個引入美國的啤酒。大約50年之後,在該市場上,誰是第一呢?事實上,當時美國啤酒市場上已經有425種品牌,它們中肯定有一些味道、口味比Heineken要好一些,但是Heineken仍然是啤酒市場的領袖,占據了大約30%的市場。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第一個進入市場的品牌都能夠成為領袖。比如Frosty Paws是第一個為犬製作的冰淇淋。雖然犬非常喜歡,但是養犬的人卻認為犬不需要冰淇淋,犬只要能夠能夠舔盤子或者啃骨頭就已經非常高興了。
領袖法則對任何產品、任何品牌、任何市場類型都是比較適用的。比如,你可能不知道美國第一個大學是哪一所?人們常常將該市場中處於領袖地位的大學認為就是第一個。那麼,哪一所是最為著名的大學呢?是哈佛大學。事實上,哈佛大學就是美國第一所建立的大學。
這里有更多的例子來說明第一個進入某一類型市場的產品或者公司往往會成為該類型市場的領袖。
Jeep是第一個四輪越野車型;
Acura是第一個豪華日本車;
IBM是第一個擁有Main Frame 計算機的公司;
Sun MicroSystems是第一個擁有Work Station的公司;
現在,Jeep、Acura、IBM、Sun在各自的市場上,都是領袖品牌。
還有:
第一個引入美國的微型車是Chrysler。現在Chrysler在車輛市場上佔有10%的份額,而在微型車市場上佔有50%的份額;
第一個桌面型激光列印機是HP公司引入的。現在HP公司在個人電腦市場上擁有5%的份額,在激光列印機市場,占據45%的份額。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Gillette是第一個安全剃刀品牌,Tide是第一個衣物清潔劑品牌;Hayes是第一個計算機調治解調器品牌。而現在,它們都是領袖品牌。
第一個品牌往往成為領袖品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第一個品牌名稱往往起到的是種子的作用。如Xerox,是第一個普通紙復印機的品牌。人們往往站在一個Sharp或者Ricoh的復印機前,說:我想得到一個Xerox復印件。同樣的,在Cola店中,他們會給你一個Cola,盡管他們銷售的都是Pepsi-Cola。人們往往使用第一個品牌的名稱來代表他們所希望得到的物品,盡管這些物品根本就不是他們所說的東西。比如人們還會說:Fedex這個郵包到東海岸。所以當你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新的市場類型時,首先請設計一個能夠起到種子作用的詞(種子)作為代表。
可以說,市場首先是感知(Perception)的戰爭,而不是產品(Proct)的戰爭。
Neil Armstrong是第一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誰是第二個人呢?
Roger Bannister是第一個一英里跑進四分鍾的人,誰是第二個人呢?
George Washington是美國第一位總統,誰是第二位呢?
Thomas's 是第一個英國松餅品牌,誰是第二個呢?
Gatorade是第一個運動飲料,誰是第二個呢?
如果你是第二個進入某一類型市場的,那麼是不是註定就會象Buzz Aldrin、John Landy、John Adams、一些不知名的松餅品牌或者一些不知名的運動飲料一樣,逐漸消失呢?不然。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其他市場法則。但重要的是,永遠記住:
It is much better to be the first than to be better

二、市場中的類別法則(Law of Category)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在Law of Leadership中,我們都能夠非常容易地說出誰是第一個單獨飛越大西洋的人,但是可能不知道誰是第二個?但是誰是第三個單獨飛越大西洋的人呢?
人們通常會想:如果連第二個都不知道,更加無從知道第三個人了。不然。很多人都知道第三人是Amelia Earhart。並非因為她是第三個,人們才記得;而是因為她是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女性。
因此,如果你不是第一個進入某一個類別的市場的,不要放棄。在該市場中創造出一個新的類別的市場,使得你成為第一個就行了。只要你盡心去想,你就可以做到。
舉例來看,在IBM在計算機市場上占據第一的位置後,大量的公司進入了這個市場,如Control Data、General Electric、Honeywell、NCR、RCA、Sperry、Snow White、the Seven Dwarf等。但是,許多公司並非努力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計算機公司」,而是在計算機市場中創建了一些新的類別,使得它們自己能夠在新的類別的市場上成為第一。比如IBM雖然是計算機中的第一,但是DEC卻在微型計算機市場上是第一;Tandem在容錯計算機市場上是第一;Stratus成為第一個容錯微型計算機的公司。Cray Research在高端,第一次提出了超級計算機的概念並生產出產品,Convex將高端和微型結合起來,第一個生產了微型超級計算機產品。
還有其他方式,來創造一個新的市場類別。比如Dell,是在計算機市場上,第一個使用電話銷售方式的計算機公司。Lear's不是第一個婦女雜志,但是第一個面向成熟女性的雜志。
因此,當你准備開發或者將一個新的產品投放市場時,首先應該問一問自己:該產品要是第一,應該是在哪一類市場,而不是該產品是不是比同類別的產品有哪些更好的地方。換句話說,該產品在哪一個類別的市場上是第一,而非第二。
當你已經確信你的產品在你創造的市場類別中是第一的話,那麼就去推動這個市場。DEC告訴人們應該去買一台微型計算機,而並非直接告訴人們,應該去買一台DEC微型計算機。同樣的,Hertz出售Rent-a-Car服務,Coca-cola出售飲料,而從未說,我們出售的是Hertz的汽車租賃服務或者是Coca-cola的飲料等。
事實上,你在這個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因為你在這個市場上是第一。
If you can't be the first in a category, set up a new category that you can be first in.

三、市場中的頭腦法則(Law of Mind)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計算機是MITS Altair8800。根據市場中的領袖法則(Law of Leadership),MITS Altair8800應該在個人計算機市場上成為第一品牌,但卻不是。
Du Mont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電視機。Hurley引進了第一台洗衣機,但是這些都沒有成為Leader。
難道說,前面市場中的領袖法則有錯誤嗎?不是。這僅僅是因為頭腦法則改變了它。在人們的頭腦中占據第一要比在市場中成為第一要有效的多。在頭腦中占據第一就能夠在市場上成為第一,但是在市場上成為第一隻是能夠使你較他人更容易地成為人們頭腦中的第一。
舉例來說,IBM在Main Frame計算機市場上不是第一個,Remington Rand是第一個Main Frame,但是IBM在人們的頭腦中就是Main Frame的第一,因此也贏得了這場競爭。
以後將介紹市場中的感知法則(Law of Perception)。如果市場是感知的戰爭,而不是產品的戰爭的話,那麼,首先贏得頭腦比首先贏得市場更重要。
可能某些人有一些想法或者概念,並且他們相信這些想法或者概念能夠帶來巨大的變革,或者實際上就是這樣。問題是如何將這些想法或者概念讓大家認可,也即讓這些想法或者概念進入並占據人們的頭腦。
傳統的解決方法就是Money。就是利用Money來建立產品生產和服務的機構,或者利用Money來舉辦新聞發布會、參加展覽會或者進行廣告宣傳等。不幸的是,這就會給人們造成更為深刻的印象,認為錢(Money)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式。
Xerox是復印機市場的領導者,但是它希望進入計算機市場。但是很不幸,25年之後,Xerox花費了20億美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Wang在字處理方面是第一,但是盡管它花費了幾百萬美金來推動自己的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市場時,Wang在人們頭腦中還是一個字處理公司。
如果你想改變計算機的一些東西,把它拆開並改變即可。但是如果你想改變人們頭腦中的一些東西,還是免了吧。一旦人們頭腦中已經形成一種印象,是很難改變的。在市場中最為耗費的一件事情就是力爭改變人們的印象。
如果你希望改變人們頭腦中的印象,是不能採用逐漸深化的方法來做的,你需要摧枯拉朽、秋風掃落葉般的方式,要改變,就在人們頭腦中,徹底地推翻舊印象,建立新的印象。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人們一旦對你形成了一種印象,那麼你在人們的頭腦中就是這樣一類人,而不是另外一類人。這種印象是很難改變的。
Apple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印象得益於該公司簡短、易記的名稱。而其他競爭者的名稱則相對復雜和冗長。早期,五大個人電腦品牌依次是:Apple II、Commodore Pet、IMSAI 8080、MITS Altair 8800和Radio Shack TRS-80。顯而易見,Apple II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記憶的。
It is better to be first in mind than in the marketplace.

四、市場中的感知法則(Law of Perception)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市場不是產品的戰爭,而是感知的戰爭。
許多人認為,市場是產品的戰爭,最優質的產品最終會贏得市場的勝利。事實上,這僅僅是一個幻想,沒有什麼事實依據。顯而易見,沒有最優的產品,優劣與否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大多數市場人員認為真理在他們這邊,他們認為自己的產品是最優的,力求通過比較產品的優劣來贏得市場的勝利。殊不知,較好的產品,也是因為由於人們的感知而稱其為較好的產品。
讓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說明,市場是感知的戰爭,而非產品。
在美國,三大暢銷日本車依次是HONDA、TOYOTA、NISSAN。許多人認為在這三大品牌之間的競爭是基於質量、車型、價格或者其他因素等等。不對。是人們對HONDA、TOYOTA、NISSAN的感知決定了哪一個品牌會贏得市場。市場是感知的戰爭。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和日本銷售同樣的車子,如果市場是產品的戰爭的話,那麼無論在日本市場,還是在美國市場,不同品牌的排序應該是相同的。畢竟,在日本和美國銷售的汽車的質量、車型、相對價格,乃至方方面面,都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在日本,HONDA並不是首位,排在首位的是 TOYOTA,HONDA僅僅排在第三位。TOYOTA在日本的銷量是HONDA的四倍。
所以這是什麼原因呢?無論是HONDA、TOYOTA還是NISSAN,車子是一樣的,但市場銷量卻不同?是產品的原因嗎?顯然不是,而是感知的原因。
如果你告訴你的朋友們,說你在紐約買了一輛HONDA,他們會問:「你買的是哪一種HONDA,Civic、Accord還是Prelude?」但是如果你告訴你的朋友們,說你在日本買了一輛HONDA,他們會問:「你買了哪一種MotorCycle?」因為,在日本,人們認為HONDA就是一個Motorcycle的生產商,顯然人們並不希望從一個生產MotorCycle的公司購買一個Car。
一些飲料製造商的頭頭們認為市場就是口味的戰爭。大家都知道New Coke在口味上是第一。Coca-Cola公司曾經做了一項200,000人的調查,對Coca-Cola、Pepsi-Cola和New Coke進行品嘗,認為New Coke的口味是最好的,Pepsi-Cola第二,Coca-Cola排名第三。但是誰贏得了市場呢?被品嘗是口味最好的New Coke排在了第三位,而被品嘗是三者之中口味最差的Coca-Cola在市場上是第一品牌。為什麼?
人們會相信他們希望相信的事情,人們希望喝他們希望喝的飲料。市場是人們感知的戰爭,而不是口味的戰爭。
使得這個情況變得更為復雜的是人們通常做出的購買行為常常基於二手的感知信息。這是「人家都這樣」的規則。
人們都知道,國內聯想家庭電腦是一個優秀的品牌,聯想電腦的服務是一流的。所以人們在購買電腦時,常常是基於「所有人都知道聯想電腦的服務是一流的」,而做出購買聯想電腦的決定。但是當問購買聯想電腦的人是否有關於聯想電腦服務一流的切身感受時,往往得到的回答是「沒有」。他們購買聯想電腦的決定是基於他人的感知做出的。
如果你恰恰購買了一台聯想電腦,並且無法得到滿意的服務,那麼你是很不幸運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聯想電腦服務是一流的。如果你購買了其他品牌的電腦,並且得到了滿意的服務,那麼你是幸運的,因為,其他品牌的電腦服務在他人眼中並非一流。
如果某人從甲、乙兩家牛奶飲品店中各購買了一瓶鮮牛奶,但是卻從乙家購買的牛奶中發現了一個很小的玻璃片,而因此通過媒體、起訴等方式將之公布於眾。可想而知,甲乙兩店以後的市場銷售情況會怎樣?盡管後來,乙店它可以通過大規模的抽樣、專家的評價、現場勘察等多種方式證明自己的牛奶飲品中不會出現玻璃片,但是有誰會相信呢,這樣做還重要嗎,會造成多大改觀呢?
不會,因為人們的感知已經認為,乙店的牛奶飲品中可能會出現玻璃片,而甲店卻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並且周圍很多人都這樣認為,人們的感知不會因為玻璃店的廣告、抽樣調查等而有所改變。
所以,市場是感知的戰爭,而不是產品的戰爭。
Marketing is not a battle of procts, it's a battle of perceptions.

五、市場中的焦點法則(Law of Focus)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如果一個公司能夠找到一個方法使得代表自己公司的一個詞彙能夠深深植根於人們的頭腦中,那麼這個公司就可能非常成功。這個詞彙可以非常簡單,也不需要特別創造。直接從詞典中找到的簡單的詞彙,效果則是最好的。
這就是焦點法則。公司通過將自己的業務或者范圍濃縮成一個詞彙,並將之植根於人們的頭腦中,詞彙就是焦點。
Federal Express能夠利用OverNight一詞來代表自己,省略了產品線等許多業務而將自己的業務集中於OverNight Package Delivery之上。
市場中的領袖在自己的市場類型中擁有自己的焦點——詞彙。比如IBM擁有Computer。通常人們會說,我要買一個IBM機器。他不需要說,我要買一個IBM計算機,一般人們就認為,他需要的就是一台IBM 計算機,而不是其他商品。這就是焦點的力量。
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個測驗來證實焦點對市場的重要性。當我們說起Computer、Copier、Chocolate Bar、Cola時,我們通常就把它們與IBM、Xerox、Hershey's、Coke聯系在一起。
最有效的詞彙往往既簡單,又與商業利益相關。無論公司的產品多麼復雜,無論市場的需求多麼復雜,將自己的業務或者市場集中於一個詞彙往往要比定位在兩個或者更多的詞彙上要有效的多。
當然,焦點往往會帶來連鎖效應。比如Safer往往意味著更好的設計和工藝,Thicker往往意味著更好的質量和濃縮程度等。許多著名的、成功的公司往往能夠將能夠代表自己的焦點植根於人們的頭腦中,下面是一些示例:
Crest ------ 齬齒
Mercedes ------ 工藝
BMW ------ 駕駛
Volvo ------安全
Domino's ------ 送貨到家
Pepsi-Cola ------ 青春
Nordstrom -----服務
詞彙可以針對多個方面,比如目標客戶(Pepsi-Cola面向年輕人),服務(送或到家),利益相關(防止齬齒)、銷售相關(更喜歡的品牌)等。
一旦某一個詞彙在人們的頭腦中紮根,要改變它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Lot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經理就能夠說明這一點。
在很長的時間里,Lotus都擁有SpreadSheet這個詞彙,實際上Lotus就是SpreadSheet和1-2-3。但是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利益增長空間也十分有限,Lotus希望進一步發展。
後來,Lotus購買了Ami Pro Word Processing Software,並通過擴展產品線引入了大量的新的軟體產品。接著Lotus將自己的產品重新定位,提出了GroupWare的焦點詞彙。可以說,Lotus是第一個開發GroupWare產品的公司,並且獲得了成功。Lotus成功地將自己在人們頭腦中的焦點SpreadSheet轉變為GroupWare。但也經歷了相當的時間和財力。
市場的關鍵是使得自己的業務越來越扁平化,一旦你壓縮了你的業務,你就在焦點所代表的范圍內更加強大。如果你希望能夠完全反映你的業務,實際上你也無法代表任何東西,你也就無法反映出任何希望反映出的東西。
在選擇你的焦點時,你不能選擇象「Quality、Taste」之類的詞彙。當你選擇一個詞彙時,你需要培養你的競爭者。顯而易見,沒有一個公司願意生產Un Quality的商品,也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生產Taste Bad的飲品。作為一個領袖,你需要有跟隨者。對於Lotus來說,如果後來有別的公司進入GroupWare這個市場,對於Lotus來說是一件有意的事情。它將使得Lotus所處的市場類型變得更為重要,當然,也更有利於鞏固Lotus在該市場上的領袖地位。
所以:
The most powerful concept in marketing is owning a word in the prospect's mind

六、市場中的排他法則(Law of Exclusivity)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當你的競爭者已經擁有一個詞彙時,企圖擁有同一個詞彙作為自己的焦點最終會導致失敗。
正象我們之前所說的,Volvo擁有Safety。許多其他的汽車製造商,包括Mercedes Benz和General Motors,也曾經希望基於Safety開展自己的 市場策略。但是,只有Volvo使得Safety占據人們的頭腦。
一旦人們頭腦中已經形成一種思想,是很難改變的。事實上,如果繼續這樣做只會不斷使競爭者的地位持續增強。
Federal Express曾經試圖從OverNight向WorldWide轉變,以從DHL Worldwide Express手中奪取市場。於是,Fedex之前的郵包上出現的「OverNight Letter」變為「Fedex Letter」,同時它的廣告也由「When it absolutely, positively has to be there OverNight」也轉變為充斥著「WorldWide」的廣告語。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Federal Express擁有WorldWide這個詞彙嗎?沒有。因為這個詞彙已經被DHL Worldwide Express所擁有。DHL宣傳的概念是:Faster to more of the world。因此,Federal Express只有通過將WorldWide扁平化來與DHL做對抗,而不能通過企圖擁有WorldWide這個焦點來實現。
若干年前,市場研究表明:對於快餐,最重要的特性是 Fast。所以Burger King決定以Faster作為自己的焦點發展快餐業。它的廣告語說道:If the world wants fast, our advertising should tell them we are fast。
但是在市場研究中卻沒有說明:Fast這個詞彙實際上是Mcdonald所擁有的。Fast屬於McDonald,McDonald就是Fast。盡管這樣,Burger King仍然開始了口號為「Best food for fast times」的市場運動。這幾乎是一場災難。隨之而來的後果是:廣告代理機構被解僱,管理團隊被解僱,公司被售出。
許多人們正因為觸犯了市場中的排他法則而付出代價。
Two companies can not own the same word in the prospect's mind.

七、市場中的階梯法則(Law of Ladder)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如果不能在市場上占據第一的位置,並不意味著最終的失敗。因為還有階梯法則來解決第二或者第三的問題。
任何產品產生時都是不平等的。在人們做出購買決定時,頭腦中總有一個產品次序。對於每一個類型市場,人們的心目中總有一個梯子對該市場中的各個產品進行排序,每一個梯階都一個品牌。以汽車租賃服務來說,Hertz是第一,Avis是第二,National是第三。
你的產品策略需要與你在該類型市場的階梯中的位置相對應。我們來看Avis這個例子。Avis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告主題是高質量的服務,如「Finest in rent-a-cars」等。但是人們看到這個廣告後,就會覺得奇怪,Avis怎麼會有最好的汽車租賃服務呢,它又不是No 1的汽車租賃公司。

接著,Avis改變了市場策略,它承認了自己的位置,廣告語也變成「Avis is only No 2 in rent-a-car, So why go with us? We try harder」。在長達13年的時間里,Avis損失了很多錢。但是當它承認自己的地位時,它就開始賺錢了,而且賺了很多錢。但是不久Avis出售給了ITT,廣告策略又變成了「Avis is going to be No 1」。
但人們說:不,它不是,Hertz才是。甚至很多人直接打電話給Hertz。顯然,這對Avis而言是個災難。
很多市場分析人員認為Avis的成功歸功於它的努力工作。這是不對的,Avis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將市場策略與自己在該市場中的地位相互關聯。
在人們的心目中,你的產品所在市場的階梯怎樣?這個階梯中有多少個梯階?這依賴於你的產品是高密度使用產品還是低密度使用產品。人們每天都會使用的產品屬於高密度使用產品,如香煙、可樂、啤酒、牙膏、食品等,這類產品市場階梯中的梯階較多;不經常購買的產品屬於低密度使用產品,如傢具、箱包等,這類產品對應的梯階較少。
能夠為人們帶來滿足感的產品屬於高密度使用的產品,如轎車、手錶、相機、球具等,這類產品對應的市場往往梯階也較多,盡管它們不被經常購買。
不被經常購買並且可能導致不愉快的事情相關的產品對應的市場梯階一般較少,如汽車電池、輪胎、生命保險等。
在市場佔有率和所處的梯階之間有很大的關系。一般地,如果產品X、Y、Z分別對應著同一類型市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梯階,那麼通常X、Y、Z對應的市場佔有率的比例在4:2:1左右。
那麼,在一個類型市場上,市場階梯上的梯階一般有多少個呢?幾乎是7。如果請人們列出他們所熟悉的某一產品市場上的前幾位商品品牌,很少有人能夠數到7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r. George A. Miller曾經說,人類智力通常不能同時處理超過7件事情。同時,7也是一個標志性的數字,如電話號碼一般是7位,世界的7大奇跡,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癌症的7個危險信號等。
有時侯,你雖然能夠主宰自己的產品對應的市場階梯,但是這個階梯太小。做一個大池塘中的小魚可能要比做一個小池塘中的大魚要好一些。換句話說,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上位居第三可能比在一個很小的市場上位居第一要更好一些。
階梯法則是很簡單的,但是非常有用。在開始一個市場計劃之前,首先請問自己幾個問題:在人們的頭腦中,我們到底處在哪一個梯階?第一、第二、第三,還是根本不在這個市場階梯上?
然後確認你的市場計劃與你在該市場上所處的梯階相適應。這就是階梯法則。
The strategy to use depends on which rung you occupy on the ladder.

八、市場中的二元法則(Law of Duality)
Abstract from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在一個新的市場類別出現的初期,對應的階梯上可能有很多梯階,也即有很多的品牌。從長遠來看,最終該階梯上將只有兩個梯階。
在電池市場,有Eveready和Duracell;在膠卷市場,有Kodak和Fuji;在汽車租賃市場,有Hertz和Avis;在嗽口水市場,有Listerine和Scope;在漢堡包市場,有McDonald's和Burger King;在運動鞋市場,有Nike和Reebok;在牙膏市場,有Crest和Colgate。
在1969年,Cola市場上有Coca-Cola、Pepsi-Cola和Royal Crown Cola三個主要品牌,分別占據60%、25%和6%。剩餘的分額由其他品牌的產品佔有。二元法則預示著將來將只有兩種品牌主導市場,並且,排名第一的品牌的市場分額將降低,排名第二的市場分額會增加。20年之後,也就是1991年,第一品牌的市場分額降低到45%,第二品牌的市場分額增加到40%,而排名第三的Royal Crown Cola則下降到3%。
了解市場從長遠來看是一個二元市場對於你制定近期或者中期市場戰略是非常有益的。當你是某一類型市場的第三品牌時,就需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市場策略了。合適的市場策略對你的銷售境況是起到關鍵作用的。
經常出現的是,在第二梯階的位置上,往往不止一個品牌。以膝上型電腦為例,Toshiba是第一品牌,占據21%的市場分額。但是排名第二的有五個公司,包括Zenith、Compaq、NEC、Tandy和Sharp,每一個公司大約有8-10%的市場分額。現在雖然膝上型電腦市場已經有大約130個品牌,從二元法則來看,將來只有很少的品牌會存在。我們將拭目以待。
再來看看汽車市場,在1904年,美國大約有61個汽車公司;10年內,增加到531個汽車公司,但是有346家倒閉;到1923年為止,只有108家繼續存在;到1927年,剩下44家。現在,Ford和General Motors主導著整個汽車市場。
成功的市場專家將會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和第二梯階上。General Electric的CEO傑克.?

『貳』 寫一篇讀後感

:讀「漁夫的妻子」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小故事,名字叫《漁夫的妻子》,我讀後深有感觸。
這個小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漁夫很窮,他和他的妻子住在一艘岸邊的破船上。他們靠漁夫打魚為生。有一天,漁夫去打魚。他打到一條小金魚,小金魚對他說:「放了我,我可以滿足你一切願望。」漁夫心腸好,就把小金魚放了。他回家告訴了妻子,妻子說:「你去找它要一間茅屋。」漁夫去找小金魚要,小金魚實現了他的願望。可漁夫的妻子又想要一座二層小樓。小金魚也滿足了她的願望。她又要了一座很豪華的房子。她還是不滿足,有想當皇上。她當上了皇上,許多人吻她的腳,給她磕頭。她居然還不滿足,又要當玉帝。當漁夫再去跟小金魚說的時候,小金魚只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說:「你回去吧。」漁夫回到家裡,發現他的妻子又坐在了那艘破船里。
為什麼他的妻子到最後連一間破茅屋也沒有撈到?因為她太貪心了,她一件又一件的要。如果她不那麼貪心,她可以安穩的住茅屋、住二層小樓。那樣,她就不會像現在一樣一落千丈。她最初的願望只是想生活得好一點。她最初的連想都沒有想到,她會從皇上變得一無所有。人們都會有貪心,目的只是想過得更好一點。可有升就會降,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http://www.oh100.com/a/201202/58665.html
當今社會上,也有許多人像漁夫的妻子那樣。他們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奢好,受賄行賄,觸犯了國家的法紀。雖然以前得到的很多很多,但紙包不住火,終有一日會東窗事發,那時候就身敗名裂。不是一樣也什麼都得不到嗎?
同學們,做人不要太貪心了。一定要記住,適可而止!

『叄』 求一篇讀後感,關於讀一本旅遊書籍的,2000字,急,謝謝

《2011中國自助游(第11版)(全新升級)》
第一,重新評估景點價值,刪掉135處已經無趣的景點,增加近100個新景點、路線和玩法。有自己獨有的「景點星級評選游探」體制,根據各位「游探」的實地遊玩考察,綜合讀者反饋,我們每年都會對本書提到的景點進行監察、評選,重新審定星級,刪除已經不值得遊客再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看的地方,添加更值得關注的新景點。
第二,推薦800多個新熱美食地。根據各位「游探」、特約編輯和眾多驢友的親自試吃,精心選出旅遊地最美味、評價最高、當地人最愛吃的美食與餐廳,讓你成為當地人也佩服的內行美食家。
第三,五大絕招、十大方法,揭秘旅行省錢寶典。根據「游探」們多年的親歷體驗和熱心驢友提供的資訊信息,總結了旅行中省錢省事的方法寶典,包括怎樣訂到特價機票、怎樣用超低的價錢住超豪華酒店等等。
第四,補充500餘條貼心小提示。根據編輯親身體驗、讀者提供及「游探」們反饋的信息,補充500餘條旅途中的貼心小提示,告訴你怎樣玩更有趣,哪些費用可以不必花,怎麼安排路線會讓行程更輕松。
第五,對原有信息進行調整、核實和修訂。對2010版中的景點、美食、住宿、交通、娛樂、購物、服務電話等資訊進行全面核實和修訂。比如,核查了所有景點的電話、門票價格、行車路線等,按最新的資訊進行了更新。
第六,獨家發布2011年旅遊趨勢報告。通過「游探」實地調查、市場調研等方式,我們總結並撰寫出2011年最新旅遊趨勢報告,告訴您大家都在玩什麼,幫您拓展遊玩思路,讓您的旅行更酷更潮更開心。

『肆』 關於調查報告的作文

1。對杭州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就杭州市大多數小學生而言,心理發展在總體上還是較健康的,他也有9.5%的小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盡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一、 調查目的:

為了檢測我校中高年級學生家庭在假期進行課外閱讀的情況,更有效地推廣家庭讀書活動。
二、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中高年級100名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我校學生家庭在假期課外閱讀現狀。
三、調查內容:
主要從學生家庭的「閱讀興趣」、「閱讀書籍類型」、「閱讀方法」、「家長重視程度」等方面了解、分析學生家庭在假期的課外閱讀情況。
四、 調查結果分析:
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不大。

假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統計

閱讀時間
1小時以下
2小時
3小時

人次
68
26
6

所佔比例
68%
26%
6%

調查表明:在調查的對象中,68%的學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內,26%的同學能經常堅持讀課外書2小時以上,只有6%的學生的平均閱讀時間為3小時左右。調查得知,大部分同學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只是偶爾讀課外書,因而學生總的閱讀量較少。

2、學生家庭閱讀面窄

假期讀書類型統計

書籍類別
童話故事類
科普知識類
卡通類
作文類
其他

人數
27
20
11
23
19

所佔比例
27%
20%
11%
23%
19%

調查顯示:47%的學生家庭讀的書籍集中於童話與科普類,11%的學生喜歡讀卡通類書籍;而閱讀作文類書籍的學生只佔了23%,其中多是在家長逼迫下才閱讀的。 50%的家長只是偶爾帶孩子上書店,14%的家長從沒有帶孩子到書城購書,學生家庭的藏書量不多。

3、學生閱讀方法不科學

假期讀書方法統計

閱讀方法
寫讀後感
做筆記積累
圈點讀
不做標記

人數
24
42
20
14

所佔比例
24%
42%
20%
14%

調查顯示:學生的閱讀方法不科學, 只有24名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的同學較多,佔了42%,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好詞好句的積累還是比較注重的。

4、家長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家長對假期課外閱讀重視程度統計

家長支持情況
重視幫助孩子閱讀
偶爾督促孩子閱讀
由孩子自己決定

人數
53
40
7

所佔比例
53%
40%
7%

調查顯示,只有半數家長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仍有半數家長對子女閱讀不夠重視,這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提高。
五、 調查建議:

1、家長和老師挑選一些精彩生動的兒童讀物給同學們欣賞。增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老師和家長可以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鼓勵他們購買或上圖書館借閱。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讀物,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的廣度。

3、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好習慣。利用好寒假和暑假進行大量的閱讀。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積極拓展課外知識,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3。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沒有說過謊,這是被大家公認的信條。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欺、詐、蒙、騙的現象層出不窮,社會誠信度成了令人最關心的話題。寒假裡當我閱讀了《播撒誠信的種子》一書後,「誠信」這兩個字,圍繞誠信所發生的事,時常縈繞在我腦海,而近期發生的幾起關於不誠信的事件更是讓我下決心了解一下,於是,我查閱了一些調查部門公布的資料,現將它公布如下:
No.1 名稱:「肯得基」(百勝餐飲集團)
願望:做全球最大的餐飲企業,並且向外星人「推銷」。
遭遇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人對「洋食品」的新鮮感逐漸淡化,中式餐飲企業異軍突起,競爭對手日益增加,消費者人數再難突破。
解決方法:在新產品「奧爾良烤翅」中加入致癌染料「蘇丹紅」,用色彩吸引更多的眼球,招來更多的生意。
結果:3月18日衛生監督部門查獲此事時,消費者大為震驚,除了表示不會再吃「肯得基」產品,還要動用法律,向百勝餐飲集團討說法。一家馳譽全球的餐飲企業名譽掃地,一時間各銷售店生意直線下降,公眾一直對百勝餐飲這樣的跨國集團持很高的信任度,發生這樣的事件,使人們比普通企業發生類似事件更為失望。政府部門將給予怎樣的處罰還難以預料。
No.2 名稱:西安市某彩票公司和承包者楊永明等人
願望:做一本萬利的生意,盡可能將彩民的錢占為己有。
遭遇問題:所賣彩票的收入與發放獎金額基本持平,無利可圖。
解決方法:通過掉包、造假等手法將大獎占為己有。
結果:西安小伙劉亮中獎後卻被告之他所中的獎票是假票,劉亮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和清白爬上廣告牌以死相爭,引起公安部門的介入,彩票中心承包者楊永明、公證員董萍等人的陰謀被揭穿,鋃鐺入獄,公眾嘩然,我國的體育彩票發行蒙受巨大損失,人民群眾對有關部門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No.3 名稱:蒼南等12家奶粉製造廠
願望:擊敗所有同行,獲取鉅額利潤。
遭遇問題: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不但不能擊敗同行,還有被擠出競爭行列的危險。
解決方法:以次充好,以假冒真,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利潤。
結果:阜陽、南昌、連雲港等地區的嬰兒食用這些劣質奶粉後,造成多人死亡,更多的嬰兒出現「大頭」等疾病,給這些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在社會上十分惡劣的影響,一時間使人們談「奶粉」色變。法網恢恢,疏而不露,這些罪惡行徑得到了法律的嚴懲。
No.4 名稱:青海平安一中老師王萍、劉佐忠
願望:讓親朋好友的子女「金榜提名」,顯示自己的「神通廣大」。
遭遇問題:如果按實際的能力,親朋好友的子女將「名落孫山」。
解決辦法:利用自己監考的便利為親朋好友的子女提供答案,以利於他們考取高分。
結果:因為幾人的答案雷同,被批卷老師發現,東窗事發,考生被取消資格,五名教師受到了黨紀政紀的處罰,這個案例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給純潔的校園抹上了一層陰影,
…………
望著這沉甸甸的資料,我深深感到:《播撒誠信的種子》這本書說到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內容,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關於誠信的話題要復雜得多,我想:一個人,除了金錢,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良心和誠信。社會就像一座大廈,我們每個人都只是這座大廈里的一塊磚,一粒沙,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就像大廈里的轉塊和沙子缺乏凝聚力,會有那麼一天,大廈坍塌的時候,也就是社會癱瘓的時候,當人們明白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時候,為時已晚。所以,讓我們去接受誠信,用誠信讓自己的心靈的充滿陽光吧。
最後,請允許我借用一下魯迅先生的話:救救缺乏誠信的人!

『伍』 《網路營銷》讀後感

[《網路營銷》讀後感]今日我又讀了幾篇關於馮英健老師的文章,《網路營銷》讀後感。是關於網路營銷的。什麼是網路營銷呢。網路營銷的概念、定義是什麼。沒有人能回答。因為沒個人對網路營銷研究的角度不同,對網路營銷的理解和認識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就像一句話。"一千個人看三國演義。就有一千個諸葛亮。也會有一千個曹操。"所以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結果、理解的知識也會是不一樣的。但是我讀馮英健老師的文章。他就給網路營銷下了一個定義。雖然定義比較於籠統些。但是還是非常的准確的,他給網路營銷下的定義是"網路營銷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以互聯網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的各種活動。"我感覺馮英健老師下的這個定義還是很准確的。也是很正確的。也很容易理解。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網路營銷。那怎麼才能做好網路營銷呢?其實做好網路營銷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只能通過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比較注重於注重操作方法和技巧,所以會給很多的人造成一種誤解,讀後感《《網路營銷》讀後感》。結果給人造成網路營銷缺乏系統性,這樣的話互聯網在企業中的價值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會對企業造成很大損失。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對網路營銷的認識還不夠。不能讓企業的網路營銷在互聯網里發揮很大的作用。馮英健老師給給了我們一些建議。就是"網路營銷的八大職能"什麼是網路營銷的八大職能呢?1網路品牌:顧名思義就是在網路上建立的企業品牌。這對每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這樣可以促進顧客對企業的認可。2網址推廣:我們知道,網站所有的發揮都是基於網站的訪問量的。網站的訪問量越高。就表示企業的潛在客戶就很越高。所有網站推廣可是很重要的。3信息發布:在網站上發布關於企業的信息。這樣可以有效的傳遞與其他人群的信息。4銷售促進:營銷的目的就是促進銷售,網路營銷可是同樣的道理。5銷售渠道:銷售渠道不僅僅是網站本身。也可以通過其他的商品交易平台(B2B),網上商店等。6顧客服務:對於顧客的服務也是很重要的。服務顧客也是很容易的。在網站上創建一個FAQ(常見問題解答)這樣能隨時的了解顧客的情況。這對網路營銷很有幫助。7顧客關系:調節好於顧客的關系可以有效的保留住原有客戶。8網上調研:通過在線調查表或者電子郵件等方式。都可以完成網上調研的目的。與市場調研相比。網上調研相對於容易很多。以上:網路品牌、網址推廣、信息發布、銷售促進、銷售渠道、顧客服務、顧客關系、網上調研。這八大作用也就是網路營銷的八大職能,網路營銷策略的制訂和各種網路營銷手段的實施也以發揮這些職能為目的。想要了解網路營銷的這八大職能,還是要靠企業自己的實踐。這些只不過是小小的建議而已。具體怎麼操作還是要靠企業本身。作者:孫虎首發:合眾優化站轉載請保留鏈接

〔《網路營銷》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陸』 創業故事讀後感

[創業故事讀後感]

誰說女子不如男,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成功的走進創業之門,創業故事讀後感。無本創業故事專家指出女性雖然在經營管理意識上不如男性,但女性細膩敏銳的商機意識是創業中的獨有優勢。
1、不要一開始創業就把自己定位定得很高,要慢慢來。比如先開個小商品店,店面找准位置,進的物品又符合市場口味,賺錢自然就不困難。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那眼光。

2、飾品永遠不過時。據我國權威機構對中國女性飾品市場的調查周大福珠寶官方網站,我國女性飾品市場均佔有率不足5%,而日本達到98.2%,泰國為68%,香港為54%,新加坡為48%,馬來西亞為47%。由此可見,飾品的發展前景是很廣闊的。飾品行業在金融危機下可以屹立是個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現在到處都是相似類型的小飾品,這樣消費群體限定了,這樣很容易走別人一樣的路,現在需要的是個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信譽度比較高的阿呀呀。阿呀呀是知名的飾品品牌,它的旗下品牌阿吚呀女孩時尚用品一直力求新穎,注重時尚,國際流行元素結合東方文化的特性,讓時尚個性發揮到極限,深受時尚女孩的歡迎。
3、獨特的審美和設計理念是經營銀飾店的重要基礎,無本創業故事這關乎個人天賦,敏銳的商機意識成功的根本,讀後感《創業故事讀後感》。
4、雖然是小成本投入,但是還是要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如,千萬不要以為小店投入不多,開個小店也許五萬就夠,要知道這只是初期投入,以後還需要一些持續投入,關鍵是房租貴。當然,小店鋪也會有大收入,要看資本有機構成,要看利潤率,不是單看規模的。
5、很多女人都有創業的夢想,但大抵只是做過一些調查,整理一些資料,然後都以缺少志同道合的夥伴、資金不足、精力不足、經驗不足等種種理由而夭折。成功,貴在持續的激情。
6、女子創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創意。打個比方說,清明上河圖即使你是把5萬塊用做旅遊,你也可以把它轉換成一種創業的途徑,比如你可以拍照片、寫游記,然後賣給時尚雜志的旅遊版換銀子,你還可以發掘當地的特產或好看的衣服首飾,然後在易趣開個店……
7、成功意識。創業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有沒有成功的慾望,這是成才與成功應具備的先決條件和內在素質,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士兵」。本就不是一回事。
8、即使你有資金,但如果你沒精力自己去做,還是不要投資的好,尤其是不了解的行業。
9、可以通過專業的職業顧問師為自己作一番診斷,清楚自己的創業興趣、無本創業故事創業能力和自己的性格特徵,這有利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

〔創業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柒』 讀書調查報告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那大家都喜歡什麼書呢?這都往往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伊索寓言……對於大家的課外閱讀情況,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
據調查顯示班裡有20%的人的課外讀物是童話故事,10%的人的課外讀物是科普書,26%的人的課外讀物是漫畫書,28%的人的課外讀物是作文,16%的人的課外讀物是其它類的書。我還了解40%的家長偶爾帶孩子上書店,5%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去書店。讀書時間調查顯示40%的同學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個小時內,30%的同學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20%的同學在兩個小時左右,10%的同學在3個小時左右。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發現同學們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極少,這全怪家長嗎?不。這也怪大部分同學們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極多。在讀書方法統計當中,有10%的人寫讀後感,20%的人做筆記積累,5%的人畫圈點讀,65%的人不做標記!可見同學們對讀書不是很重視,只是讀一兩遍就行了,沒有做任何標記,我覺得應該多做些標記,才能更加明白、理解這篇文章,對這篇文章才有所記憶。我還查了家長對讀書的重視情況,其中重視幫孩子閱讀的有25%,偶爾督促孩子閱讀的有20%,有孩子自己決定的有55%。從這個統計中我們可了解到家長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我覺得家長應該多抽時間去幫助孩子閱讀。
從上面這些統計中,我知道了看課外書,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外書,多多地積累運用,這樣對我們的作文與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我還希望同學們盡量利用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來多看課外書,並能做上筆記。我還要呼籲各位家長要多抽時間去督促、幫助孩子們讀書。有些同學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專門跟別人打架、談戀愛,從而走上了歪路。可見,父母的督促是多麼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媽媽的一個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幹活,對他的學習也不過問。因為學習差,學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獨,只能以看武俠小說作伴。他漸漸長大了,對武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書中的大俠一樣去打人,使一個人身受重傷,被判有期徒刑兩年。
我希望同學們應該有選擇的看課外書,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讀物。

我辛辛苦苦寫的 記得給我分!!!!

『捌』 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讀後感

[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讀後感]
漁樵談.駱永華
在中國做互聯網,大概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可參照的市場調研報告作為決策的依據,所以大多數人都在拍腦袋進行決策,拍了腦袋之後通過軟文營銷在小范圍內傳播和論證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正確性和長遠前途,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讀後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缺乏可參照的市場調研報告輔助決策和缺乏經過規范分析的商業計劃指導實踐又具有其合理性,畢竟中國發展太快了,互聯網發展太快了,而中國和互聯網一相結合就成了最為復雜和混亂的一個變化中的巨型系統。這樣一個系統,要進行准確全面的總結是很難的,而一切想清楚了再去做也是最不現實和最危險的方式。
但是摸著石子過河,畢竟風險好大,如果有一些數據的支撐,有一些模型的論證,哪怕有失偏頗,哪怕不盡可行,但至少能給自己起到打氣的作用也是好的:)
所以CNNIC的每一份報告,我們都還是要認真的去對待它,聊勝於無,爭取為我所用,增強自信、振奮軍心:)
這一期的CNNIC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總數從去年同期的11100萬人增長到現在的13700萬人,增加2600萬人,增長率為23.4%;網民人數佔中國人口的比例已經超過10.0%,達到10.5%。網民的增長數字看著沒啥感覺,反正年年在增長,也麻木了。但是這個比例超過了中國這么大一個人口大國的10%,實在是讓人感覺很震撼的。中國是個二元結構很明顯的國家,總體佔到10%,那麼在城鎮中,網民的比例估計應該已經到了20%。在我模糊的印象中,似乎有一個統計性的規律(Google不出來,看來搜商還不夠高)顯示:一個新事物的普及,當使用率達到20%的時候,也就到了通過口碑和流行走向市場爆發的臨界點了。整個中國還有90%比例的人口沒有被納入網民的范疇,這給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無窮的想像空間,再加上當前盤子已經足夠大的10%,可以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在發展不平衡的中國,在今天,投身互聯網實在也算是一種事業選擇上的幸福,讀後感《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讀後感》。
在90%的非網民中,目前不懂電腦/網路,不具備上網所需的技能仍然是妨礙中國非網民不上網的最主要因素。當然如何爭取90%其實是要三思而後行的,是費心費力的去爭取包括農民、老人(當然幫助他們學會電腦和網路具有減少數字鴻溝的公益價值,那另當別論)在內的非網民人群,還是抓住現在的網民,然後盯住下一代網民,通過時間的沖刷來實現佔領剩下的90%,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讓不懂電腦/網路,不具備上網所需的技能的IT文盲一族掃盲就成了一個作為商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迴避的難題,但是已經用上電腦已經在互聯網上沖浪的IT用戶就不存在教育和培訓的問題了嗎,這種個人信息化相關的教育和培訓中是否也存在商業機會呢,值得有心人關注和思考。
看完這份報告之後,特意搜索了一下調查方法的關鍵詞,畢竟調查方法決定調查結果和結論的可信度和可用性。據報告所言:依據統計學理論和國際慣例,在前18次調查工作基礎之上,本次調查採用了計算機網上自動搜尋、網上聯機、網下抽樣、相關單位上報數據等調查方法。其中與網民行為習慣有關部分的調研大概是通過將問卷放置在CNNIC的網站上,同時在全國各省的信息港與較大ICP/ISP上設置問卷鏈接,由網民主動參與填寫問卷的方式來獲取信息。和電話調查等手段,總感覺在當下這樣的手段並不是那麼的科學和完美,當然世上也從來沒有完美的銀彈,就如同舶來的Alexa排名以及當年風行一時的CNNIC網站排名也始終爭議不斷一樣。中國網民的持續增長、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會產生對真正了解中國市場和中國網民群體的第三方調查和排名服務的需求,這種服務的需求首先是來自於網民群體的,而不是媒體、網站、風投、從業人士這樣一個互相欣賞的小圈子。這種調查能否更深度的利用互聯網本身的特性,能否將真正為用戶的服務和對用戶行為的調查結合起來(和用戶使用行為分離的使用行為習慣調查恐怕不那麼准確)。和用戶隨時隨地的使用行為相結合,基於對用戶行為日誌分析的調查報告可能更具有深度的價值吧。在我眼裡,Google和網路的搜索排名榜(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的搜索排名信息)就是遠比CNNIC調查可信盡管數據不夠全面的一種,那還有沒有其他創新的形式出來呢,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玖』 讀後感和研究性學習報告

《復活》讀後感 初次讀復活是在初中時,那是的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和天真,認為世界是美好的完美的。對於復活中的很多都不能理解,以至於看倒一半便停了,看不下去。並不是我沒耐心而是我不能理解自然讀不下去。而今我再次捧起這本書,卻覺得它的分量很重,看完後有種大石頭堵住的感覺。但不由自主地要為托爾斯泰的精彩描寫和直接對現實的批判而叫好,敬佩。

小說的主人公是卡秋莎和聶赫柳多夫。使我最感動的是聶赫柳多夫,他原本是貴族,但卻是一個有位青年,可是社會卻把他一步步逼向死亡的絕路——精神死亡,成為只為揮金如土的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瘋魔狀態。而卡秋莎就是這種狀態下的受害者。最後他即使清醒認清社會的丑惡,無恥,並厭惡這種生活,從新做會了真的自我。這樣的勇氣在那個時代是不容易的,使我敬畏。我並不責怪聶赫柳多夫年輕是犯的錯和墮落的卡秋莎。我怪19世紀的俄國社會,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把好的當丑的,把正義的看成傻的可笑的。讓我最觸目驚心的就是13章,托爾斯泰在敘述聶赫柳多夫怎麼從一個有理想的青年變成一個整天只會喝酒、吃飯、舞會、劇院、女人等等的腐敗貴族。通過托爾斯泰的描寫我知道了俄國軍人的腐敗、墮落。不止這些可以說是整個貴族,整個帝王,整個俄國。可是由什麼造成這樣的社會風氣的呢?是人。整個社會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錯就如托爾斯泰說的「人吃人的行徑並不是在原始森林裡開始的,而是在政府各部門、各委員會、各司局裡開始的。」「法院無非是一種行政工具,用來維護對我們的階級有利的現行制度罷了。」這么多麼被冤枉的犯人被關在勞中,真理何在?他們的對待真的是豬狗不如,讓我心寒,讓我發問:俄國的政府到底在干嗎?最苦的是那些底層老百姓和農民。還好聶赫柳多夫早日明白了這個道理並用自己的實際的行動用來償還,並拯救了卡秋莎(雖然是他造成的)。並認識到這個社會的腐朽和無恥。可以說人們更偏向無恥的行為。顧炎武的《廉恥》里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在聶赫柳多夫對卡秋莎作出了如此無恥,下流的事後,沒有人責備,反而有些人贊賞。他把自己的土地送給農民,並救那些受苦的犯人,是一種對靈魂的救贖,所以他感到無限的快樂。但被人們笑話。不過這次他堅持了自己的信念沒有動搖。我特別欣賞他的靈魂清理工作,它可以使人回歸到自我,不受世俗的影響。我們有時也可以學習他的這種方法,不會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也許在那樣一個社會里聶赫柳多夫在貴族裡是一個異類但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高尚,而不像從前那樣不知所獲,所做,更不了解他人而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利為目的生活著跟行屍走肉沒有區別。

作者在最後還提出「精神的人」和「獸性的人」認為如果「精神的人」占上風人則向善。反之則像惡。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觀點。人的獸性也許不能減少,那就讓我們增加精神上的領悟,做一個「精神的人」,不要和野獸沒有區別。

這本書非常深奧現在我的領悟不一定對,但求日後重溫時又是新的一番感受。===《中學生手機消費調查》報告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圍也開始擴張,還記得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還是大人們的事而已,大學生、中學生.....想也別想!但是20世紀的今天,卻不同了,在學校里,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接著是中學生,小學生,父母為了跟兒女得到第一時間的聯絡,紛紛給兒女們買起手機來,有得學生身上還有兩部手機呢,那更不用說手機電話卡了。從以前的「水壺」到現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機,無論從功能到外表都是一個大飛躍,但是,價格卻成反比,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買機好時期,所以不少學生趕上了這好時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而且越來約年輕化。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簡訊服務的開通和各種手機SIM卡的出現,手機不再是一種高身份的象徵或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成為一種較為普及的通訊工具。
這次調查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就購買手機的心態、中學生擁有手機的總體利弊以及校園實現手機普及這一社會現象的正常與否和影響中學生購買決策的因素等。調查採用問卷形式,在翠園中學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別構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佔52%,女性所佔比例是48%。經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其結果分析如下。
調查分析:調查中發現,80%的同學已經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就算暫時還沒購買手機的同學,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在學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機。其理由是:首先,便於聯系,這既包括自己聯系親人,也包括同學朋友聯系自己。1、手機的品牌、價格、檔次及考慮因素調查發現中學生所購買的手機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倍受中學生青睞,三者共占調查總數的55%。而國產手機問津者很少,如國產王牌 TCL、波導,所購者也不多,兩者共佔12%,可見中學生在手機品牌上基本傾向於洋品牌。中學生所購手機價格基本在2000——3000元之間,約占總數的76%,高於3000元和低於2000元共佔20.30%,1000元以下的低檔手機則無人問津。調查還發現決定中學生購買手機的主要因素是手機的質量,其次是價格和外觀。 2、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約為71.19%,8.26%的中學生是自己打工掙的錢,11.23%是勒緊褲腰帶從生活費中擠出來的,9.32%是別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別人借錢或銀行貸款購買手機的現象。
3、 忽如一夜春風來——校園里的手機消費情況調查顯示,選用充值卡在大學生中仍佔大多數,這樣可以保證每月的話費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圍內,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間。簡訊費所佔月通話費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學每月簡訊費都超過了話費總額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學每月的簡訊費占話費總額的60%以上。簡訊息已經成為目前大學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購機目的及交往對象中學生購買手機有36人是為了通信需要電子商務資料庫828;")!:22"*!"#,占總人數的38.70%,是因為社會發展的趨勢,有6.45%的人是因為受別人的影響,23人是因為看中了手機的功能;而另有21人,約佔22.58%購買手機是沒有原因的想購買就購買了,約有7人選擇其他,約佔7.53%,中學生購買手機主要用於同學朋友之間交流的約佔64.1%,而用於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23.56% 學生是追求個性的群體,在手機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學生中意拍照手機,34.0%的學生使用下載的流行音樂作為鈴聲。隨著彩屏和攝像手機的普及率上升,學生也開始更多的使用下載圖片或者自己拍攝的圖片,甚至自己製作的圖片作為待機圖片。

閱讀全文

與市場調查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通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33
花店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9
車行車展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9
企業如何做系統的培訓方案設計 瀏覽:680
網路營銷實訓背景是什麼意思 瀏覽:695
國際市場營銷組織結構的主要類型 瀏覽:869
長安汽車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908
北京優一網科電子商務 瀏覽:555
娃哈哈廣告視頻策劃方案 瀏覽:956
廣告策劃公司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882
上海蘇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83
熊來了電子商務 瀏覽:46
大學生植樹節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42
98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5
市場營銷求職應聘技巧 瀏覽:104
洗衣液超市的促銷方案 瀏覽:749
刮痧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717
市場營銷熱門行業 瀏覽:47
地理新教師上崗培訓方案 瀏覽:854
對網路營銷主體的認識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