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應如何分析市場營銷環境
環境分析有很多模抄型參襲照,
比如pest模型,從宏觀方面,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科技、技術等方面展開
再比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從微觀方面,包括供應商、客戶、替代品、潛在新競爭者、行業競爭情況等方面展開
基本上都是參照上述模型 從大到小進行企業營銷環境的分析
B. 誰能給一篇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報告的範文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不完全統計,自行車生產企業2007年1-6月份電動自行車總產量484.98萬輛,與去年同期累計331.19萬輛相比,增長46.44%;1-6月份銷售電動自行車482.32萬輛,與去年同期累計332.86萬輛相比,增長44.9%。
一季度生產電動自行車218.66萬輛,去年同期為147.31萬輛,同比增長48.44%;銷售電動自行車219.48萬輛,比去年同期147.38萬輛,同比增長48.92%;二季度生產電動自行車266.32萬輛,去年同期為183.88萬輛;增長44.83%;銷售電動自行車262.84萬輛,與去年同期148.98萬輛相比,增長76.43%。
針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動自行車絕大多數超標的情況,2007年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就車速、車重、車寬等方面進行了修改,以更好的促進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此舉將改變電動自行車企業的生產情況。此外,《自行車安全要求》改進了閘皮材料構成、制動性能的要求和試驗方法,對騎行的速度和制動距離也都進行了修改。
從去年開始頻繁發生的油荒對電動車這一新型能源代步工具行業無疑是頻傳的福音,這種情況在今後的歲月里會更加頻繁的發生,畢竟石油這一不可再生資源在地球上的儲量以現有使用水平在150年內即將枯竭,換句話說就是每年世界將會有1/150的油井會枯竭,比如說中國石油的儲量佔世界的1/50,那麼以世界石油如此用度三年時間中國所有油井都將枯竭,市場規律是物以稀為貴,以現有的用度每過一年石油的供應和價格都會給現有的用油群體一份沉重的壓力,但對電動車行業卻是一片商機。
本研究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經貿委、國家海關總署、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全國及海外1100多種國內外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各省市相關統計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電動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競爭格局、進出口情況等進行了分析,並對國際電動自行車市場及加入WTO後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是電動自行車企業、電動自行車經營企業以及相關企業和單位、計劃投資於電動自行車的企業和個人等准確了解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發展動態,把握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制定市場策略的必備的精品!
《2007-2008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研究報告》目錄:
第一章 2007-200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電動自行車的定義
一、電動自行車工作原理及分類
二、電動自行車基本性能介紹
第二節 電動自行車的特徵
一、電動自行車類型
二、電動自行車的主要優點
第三節 2007-2008年宏觀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一、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分析
二、2008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預測
第四節 政策發展環境分析
一、國外關於輕型電動車的立法和標准制定
二、我國電動自行車相關法律和標准
三、電動車新標準的回歸
四、國家頒布實施《自行車安全要求》新標准
第五節 技術發展情況分析
一、全球電動自行車用燃料電池技術分析
二、我國電動自行車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三、我國輕型電動車技術發展分析
第二章 全球電動自行車行業現狀與特點
第一節 國際市場發展概況
一、國外電動自行車市場發展狀況
二、國際電動自行車發展動向
三、全球電動車市場再度繁榮
第二節 世界電動車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能分析
二、市場需求狀況
三、主要產品分析
第三節 主要國家電動車發展概況
一、日本
二、美國
三、歐洲國家
第三章 2007-200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分析預測
第一節 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我國電動車產業化期待系統集成商
二、電動自行車消費者購買行為和需要分析
三、2007年中國電動車進入重新洗牌時代
第二節 2006-2007年電動自行車市場現狀與特點
一、2006年中國電動車市場視點分析
二、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及電池需求量
三、2007年上半年中國電動車市場產銷狀況
四、2007年電動車市場淡季分析
五、2007年電動車市場遭遇寒流
六、2007年中國十大電動自行車及車用電池排名
七、2008年中國電動車展望
第三節 2007-2008年電動自行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
一、中國電動車產業「高調」發展
二、電動自行車價格戰的分析
三、電動自行車市場的變革機遇與挑戰共存
第四節 2007年電動車行業發展預警白皮書
一、2007年電動車行業發展趨勢
二、行業發展預警
C. 休閑食品行業分析報告
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自稱一天當中在正餐外還要吃三到四次零食的消費者的比例從2010年的19%提升到2013年的31%。消費需求的提升,並沒有改變傳統消費觀念中,休閑零食是垃圾食品的印象。為了將零食從垃圾食品的隊伍提升至健康食品的行列,越來越多的食品公司推出以營養價值無可挑剔的原料,比如黑豆、糙米、紫菜和歐洲蘿卜製成的休閑零食。
以美國市場為例,加州沃森維爾(Watsonville)的Wonderfully Raw Gourmet最近推出了名為「Snip Chips」的脫水歐洲蘿卜片(有乳酪香草松露風味、干辣椒酸橙香菜風味和加蒔蘿的腌黃瓜風味),以及名為「Brussel Bytes」的脫水球芽甘藍片(有羅望子蘋果脆和辣椒南瓜子脆風味)。而諸如以紫菜、豆類、豌豆、花椰菜和羽衣甘藍葉等為原材料生產的零食,正受到崇尚健康的消費者的普遍的歡迎,目前市場需求量增長迅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休閑食品行業消費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休閑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4556家;實現銷售收入6921.88億元,同比增長13.21%;實現產品銷售利潤957.66億元,同比增長17.57%;實現利潤總額為586.10億元,同比增長18.64%。行業銷售收入自2007年以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7%,顯示出了行業良好的增長態勢。
但目前,我國休閑食品行業的整體研發投入有限,產品推陳出新力度不夠,造成了行業產品種類單調,消費者的選擇范圍有限,市場潛力並未得到完全開發。若相關企業能夠增加產品研發投入,加大健康休閑食品產品的市場推廣,隨著我國居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升,未來健康休閑食品有可能成為企業佔領市場先機的有效手段。
D. 誰有關於食品市場現狀的分析報告
中國食品發展趨勢
中國食品工業進入新世紀以來,始終保持著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2001年比上年增長10.5%,2002年增長16.6%,2003年增長19.8%,2004年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6163.86億元,同比增長25.2%。共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529.8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4.30%,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0.09%。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克服了禽流感等突發事件的影響和食品生產原材料價格較大幅度漲價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2004年食品工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食品生產與市場銷售保持了同步增長;食品安全工作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食品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實現利潤總額915.90億元,同比增長31.80%;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食品工業企業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去年食品工業百強企業利潤達482.33億元,佔全國食品工業利潤總額的52.66%,食品行業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食品出口形勢嚴峻。
食品工業運行中的新情況
近10多年來,食品工業始終處在快速發展狀態,滿足了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促進了食品消費結構變革和發展。但從去年食品工業的發展情況分析,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需要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乳品製造業的發展顯現疲態
近10年來,中國乳品製造業的超高速發展一直是全球乳業生產的一大亮點,在世界奶類生產以1-2%的速度緩慢增長的同時,中國乳品製造業卻以超過30%的速度高速發展。去年中國乳製品產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而乳品消費的增幅開始放緩。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認為,乳品製造業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拐點。
提高肉類生產水平確保食品安全刻不容緩
中國是肉類生產、消費大國,畜牧業資源和肉類生產在全球佔有重要位置,肉製品加工業也是我國的優勢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肉食消費水平己經與歐洲國家、日本相當,甚至比日本的肉食消費水平還要高。但是,肉類工業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加快大型肉類食品企業的發展步伐,逐步推廣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裝備和工藝技術,從整體上提升肉類生產水平,確保食品安全是今後幾年刻不容緩的任務。
食品工業發展與居民營養健康需求不相適應
2004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居營養與健康現狀》的調查報告,發現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城市居民畜肉及油脂消費過多,谷類食物消費偏低;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攝入普遍偏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及肥胖率均較高並呈上升趨勢。調查報告還特別指出,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
這一狀況充分表明食品工業發展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缺乏按營養平衡要求生產的早、中、晚餐的製成品,也缺乏滿足特殊人群需求的製成品;許多食品企業並沒有按照居民營養與健康要求進行合理配方,也沒有做到採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對原料成分進行合理搭配;食品製造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原料營養素的保護和利用,加工技術、方式和設備利用不當造成營養素大量流失;營養強化食品生產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大豆能減少冠心病風險,纖維類(水果、蔬菜、谷類中)和可溶性纖維(燕麥、psylium種皮)也能減少冠心病風險,而食品工業對大豆、蔬菜、水果、燕麥等富營養食品的研究開發遠遠不夠。
食品工業發展趨勢
我國經濟正在向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各地都在進行「十一·五」發展戰略的研究。當今食品消費己經由量的追求轉向對質的追求,向著質量、營養、方便、安全的目標轉變,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加劇,對食品製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牢牢把握新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變化趨勢,順應消費市場的需求,制訂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
今後幾年食品工業生產和消費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方便食品的發展和產品的多樣化是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特徵
當前我國食品工業主要還是以農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程度較低,食品製成品水平低。市場上缺乏符合營養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滿足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的食品。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簡便、營養、衛生、經濟、即開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場潛力巨大。消費群體結構的變化,也對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預測到2010年城鎮人口將超過5億,城鎮居民對食品消費的數量、質量、品種和方便化必將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各種方便主食品,肉類、魚類、蔬菜等製成品和半成品,快餐配餐,穀物早餐,方便甜食以及休閑食品等和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需求的個性化食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大有文章可做。方便食品的發展是食品製造業的一場革命,始終是食品工業發展的推動力。
重視食品營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食品工業的重要任務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處於溫飽到小康的轉型期,對營養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食品生產要注重開發營養搭配科學合理的新產品,開發營養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既要為預防營養缺乏症服務,又要為防止因營養失衡造成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服務。
發展營養強化食品減少營養缺乏性疾病。目前己知最廉價、最長遠的解決方案是在居民普遍消費的食品中添加普遍缺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麵粉和大米營養強化工作應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計劃,麵包、餅干、方便麵、掛面、速凍主食品等食品生產原料都應逐步使用營養強化麵粉和米粉。要繼續做好牛奶、醬油、食用植物油的營養強化工作,改善居民普遍缺乏鈣、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狀況。乳製品生產要繼續增加嬰幼兒配方奶粉和中老年專用奶粉的比例,同時要發展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液體奶製品生產也要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營養強化,逐步提高營養強化奶的比例。
開發大豆等富營養食品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大豆蛋白質中氨基酸組分比較完全,賴氨酸含量高,不含膽固醇,可作為心血管病患者的蛋白質營養食品。大豆磷脂可促進脂肪代謝,大豆皂甙可降低膽固醇,促進脂肪分解,大豆異黃酮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大豆多肽可清除體內自由基。開發大豆食品是「十一·五」食品工業發展中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首先要發展傳統豆製品生產,以此增加居民豆製品的攝入量;其次要在發展牛奶的同時,提倡居民消費豆漿、豆奶、豆奶粉、酸豆乳。大豆粉較大程度地保留了大豆的功能因子,而且更經濟,可以把它當作「營養素」添加到各種食品中去,如蒸煮麵食、焙烤食品、嬰幼兒食品、快餐、冷食等等。第三是適當發展分離蛋白、組織蛋白、濃縮蛋白,滿足食品生產需要。還有蔬菜、水果、谷類,橄欖油、山茶油、紅花油等可減少冠心病風險,應該優先發展。
重視功能(保健)食品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A)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全世界亞健康人口的比例己經佔到75%。現在公眾最為關心的健康領域是控制體重、增強免疫、抗氧化及營養補充劑。未來10年全球功能食品產業將以年均10%的速度發展,功能食品是21世紀食品工業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按照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人水平分析,功能食品發展有著較大的空間,預計到2010年功能食品的銷售收入至少應占食品工業銷售總額的3%以上。
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要務
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現,近年來已經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使得食品安全形勢日漸趨好。盡管如此,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因此,為確保食品安全,企業應當加強自我檢驗檢測,充分發揮食品業主自主進行檢測的積極性。要對食品供應鏈進行全程監控。同時,要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加快培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專門技術人才,提高食品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
先進技術將在食品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食品工業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產業規模不大,企業規模不經濟,生產集中度低,小而散的情況比較突出,食品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所以,企業要在競爭中贏得主動、處於不敗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加快技術創新。
食品企業的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將成為企業增強產品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首要條件。電子技術、生物技術、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冷凍乾燥技術、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及無菌包裝技術等高新技術,將在食品工業生產和產品開發中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改變傳統食品工業的面貌,提高食品的科技含量,加快食品工業的發展進程。
「循環經濟」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的新型模式。如果說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的第一階段,那幺生態工業則是在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提升和延伸了環境保護的內涵,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最終全社會要實現可持續消費。食品企業應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在生產過程中防治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力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在資源發展中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棄資源,變無用為有用,變小用為大用,變一用為多用,實現農產品的深度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來源:榮格雜志)
主要內容有食品科學及其發展,食品的品質、化學成分與營養,食品與健康,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糧油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果品蔬菜加工,糖果食品加工,軟飲料加工,水產食品加工,果品蔬菜儲藏保鮮,食品微生物與發酵,食品腐敗與保藏,食品衛生與安全,食品添加劑,食用菌生產與加工,食品感官評價與偽劣食品鑒別,食品包裝,食品科學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術,食品標准與法規,內容基本涵蓋了食品科學與技術的各個方面。
這個學科是非常基礎的應用學科,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未來的發展需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展,與生物學和化學等學科是分不開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吃的東西越來越講究,這個學科肯定會有很大發展的,比如許多生產企業不達標的生產方式都要改善,找工作應該也是很容易的。說到找工作的問題,你要了解層次越高的人才,找工作的層次也會越高,所以你要對此感興趣,就努力去讀博士吧,出來後進個大企業是絕對沒問題的
E. 營銷環境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營銷環境分為外抄部環境分析和市場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包括:
一般環境分析:所處經濟體相關的經濟形勢、政策導向、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導向(如人們的價值觀、產品使用習慣等)還有人口統計變數(如男女比例、年齡分布、教育程度分布等);
產業環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產品生命周期(具體可以在網上搜一下)。
運營環境分析:主要是分區域銷售情況和渠道分布狀況。
F. 如何分析食品企業采購內外部環境
食品企業采購流程的難點和風險
1、食品企業采購流程的環節較多,關系復雜。要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采購的完成還牽涉到多個部門,由各部門提出采購申請,由供應保障部對供應商的生產能力進行評定,簽訂合同,此階段需要公司管理者進行審核簽字,並由質檢部對樣品進行質量檢驗,最終收到貨物由倉庫保管。
2、采購的內部控制環境要求較高。采購涉及人財物的相互關系,食品行業采購部門的員工職業道德操守如何、企業是否建有既有利於采購工作開展又有利於監督考評采購工作的機制、企業管理者是否重視采購工作並帶頭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采購控制氛圍等等內部控制的環境因素決定著采購工作的質量。
3、原材料供應的持續性風險。食品價格企業資金鏈都是很緊湊的,一旦進入生產,就要確保原材料的供應的持續性,否則會影響生產進程,引發財務風險。
4、原材料質量風險。食品價格企業對原材料的質量要求較高,如果原材料質量出現問題,那加工出來的產品必然質量不合格,所以質監部門要把好質量關。
G. 企業營銷環境分析與對策
從營銷4p,產品、渠道、促銷、價格四個方面來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用6w法則來細分,6w是我是誰(who)、我在哪兒(where)、我要去哪兒(where to go)、我要做什麼(what)、我該怎麼做(how)、我堅決不能做什麼,在考慮競爭對手的4p和6w,綜合起來做個對比,就是分析,就會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