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產營銷現狀
房地產現在營銷手段更加單一:其實很簡單,要想營銷有效果,有轟動效應,就必須有強內硬的資金鏈作容支撐!可現在很多房產企業資金鏈是捉襟見肘。所以只會越來越差!沒錢營銷,只是瘋狂的發送傳單 發垃圾簡訊等等!這些很難讓人接受,就如在珠寶店裡價格燒餅攤位一樣,格格不入!O(∩_∩)O~
❷ 房產銷售行業的現狀如何相關從業人員的發展前景如何
總的來說這幾年房地產行業不是很好做, 但主要還是看個人.
現在很多城市限購已經停止了,對房地產的成交量應該會有一定的影響.
發展前景怎麼說吧, 你把中國的總人口在把已經建設基本完善的城市對比一下,就可以知道發展前景怎麼樣。 中國還有這么多一線城市,2線城市等待開發,市場肯定還是有的, 以後的市場肯定也只會對有準備有能力的人開放.
❸ 當前房地產銷售現狀
房地產現在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如果你問的是銷售狀態,金九銀十之後北方處於一個比較冷的狀態里,成交率不高。
❹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現狀求詳細
金融貨幣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需求有著決定性意義,貨幣金融政策是決定房地產市場冷熱絕對的推動力。貨幣擴張將降低利率,降低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購房者的融資成本,從而提高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利潤提高,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規模也上升,從而拉動總產出上升。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市場出現購銷兩旺的局面。
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2010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並用,從抑制需求、增加供給、加強監管等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控,與往年不同,2010年的房地產政策緊盯市場變化持續出台,政策力度不斷加強並一直延續到2011年。
調控政策密度、嚴厲程度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明確提出「房價控制目標」,加上限購措施的大力度、大范圍執行,將大大改變參與各方預期,特別是購房者(包括投資者)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將因此得到顯著抑制。另一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營業稅徵收從嚴、加息等政策也將大大增加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和未來的交易成本,也將增加投資性購房的獲利風險。
一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前景看好、市場輻射力強,在當前全社會貨幣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仍將擁有強勁的市場需求。然而在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大幅上漲、購房負擔明顯高於二三線城市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正是由於一線城市各方面的壓力和政策的調控,同時未來中國城市化重心將更多轉向二三線城市及中小城市,住房市場的發展空間也會相應轉移,所以曾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為主「戰場」的中國房地產,將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使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進一步受限,難與少數央企爭地的開發商加快向中小城市轉移。此外,由於高鐵等大大改變了交通格局,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提速,也為房價上漲打開了新通道。相對於一線城市發展已較為成熟穩定的市場,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正處快速的上升周期。隨著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城市化進程加速,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二、三線城市房地產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空間。
中國行業信息研究網發布的《2010-201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概況,接著從政策環境、土地市場供需、市場運行及發展前景幾個方面深入分析,相信能夠解答您的問題,有需要可以去網站看看。
❺ 對面前房地產行業的一些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房地產營銷的涵義、現實意義進行闡述,並按照營銷學中的4P理...
兩限房的出現是當初沒有重視保障房建設的結果,也是地方稅收需求的結果。
保障房的集中出現是平衡商品房的必由之路。
房價從來就不是市場所能決定的。
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主要以穩為主。近幾年房價以緩漲為主基調。
房地產營銷就是把合適的房子以合適的方式賣給合適的人。
4P理論沒聽說過。我也不太相信什麼理論。
❻ 銷售房地產 未來趨勢和前景
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增速放緩 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2019年3月以來,上市房地產企業密集發布2018年年報。從數據來看,多數房企在營收、利潤方面業績理想,但受調控政策影響,銷售額增速趨緩,一些房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龍頭房企銷售額創新高 漲幅趨緩
2018年,房地產交易規模再創新高,萬科、恆大、碧桂園的全年銷售額紛紛突破6000、5500、5000億元大關。
年報數據顯示,萬科實現營業收入297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7億元,同比增長20.4%;恆大營業額4662.0億元,凈利潤722.1億元,同比增長106.4%;碧桂園總收入3790.8億元,凈利潤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對42家企業年報數據進行統計發現,70%的企業利潤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其中,A股的27家企業平均利潤上漲了22.6%。
但在調控政策從緊的背景下,房企普遍出現業績上漲乏力的現象。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萬科銷售額同比增長14.5%,恆大合約銷售額增長10.1%,增速較2017年均有所放緩。2018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增長31.25%,2017年碧桂園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為78.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7億平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
2017年低6.4個百分點;銷售金額15.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2017年低1.5個百分點。
2018年,在「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政策導向下,行業調控持續深化,市場也經歷了由熱轉冷的變化。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房企銷售業績增速放緩,進入2019年後,這一趨勢更為明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2018年全年為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2%,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5.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3.6%。——商品房銷售額12803億元,增長2.8%,增速回落9.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5%,辦公樓銷售額下降6.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9.4%。
2018-2019年1-2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1-12月金額同比為12.2%)
「頭部房企的增長速度變緩,但絕對增量依然可圈可點。」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一些房企的發展戰略開始出現變化,從偏重規模化發展到規模和質量並重,尤其是負債水平較高的大型品牌房企則更為謹慎,不再過分倚重「高周轉」戰略。
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從年報來看,2018年,龍頭房企繼續發揮規模優勢,銷售業績上漲幅度超過市場平均漲幅。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2018年,百強房企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千億房企數量達到30家,創歷史新高。
測評報告指出,前四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佔比從2013年的6.93%上升至2018年的14.17%。龍頭房企憑借在拿地、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快速進入相對活躍的市場。通過合理的業務布局,保證業績的穩定性。
「此外,在因城施策的宏觀背景下,中小型房企依然舉步維艱,成長空間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500強房企中銷售額小且呈現負增長的企業不在少數。」報告稱。
萬科在2018年年報《致股東》信中表示,行業集中度上升,已經不再是趨勢,而是事實。現在處於「白銀時代」,白銀時代是一個更多變的時代,是一個更細膩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更激烈、需要更高技術含量的時代。
「行業集中度仍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19年千億房企的規模將擴大到40家左右。」張波說,需要關注「千億」本身的含金量,步子邁大了,基礎不牢固,風險也會隨之增大。無論是兼並還是搶地,都離不開資金杠桿,雖然2019年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如果不注重風險、只看中規模,就可能倒在千億的跑道上。
張波認為,中小型房企的生存在2019年將愈加困難,目前放鬆的流動性多傾向於大型品牌房企,更多的中小房企資金鏈承壓現狀難以得到改善,合作開發和並購將在2019年頻繁上演。
多元化布局全面開展
面對激烈的競爭,除了注重發展的質量,多元化業務布局也一直是房企關注的重點。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出現「去地產更名潮」。萬科房地產、保利房地產、恆大地產、方興地產、遠洋地產、朗詩綠色地產、時代地產、中航地產、龍湖地產、大連萬達商業地產等逾10家房企去掉了名字中的「地產」二字。
從年報來看,2018年,除主營業務之外,萬科在物業、物流、教育甚至冰雪等小眾領域都有發力。碧桂園在機器人產業和鄉村振興領域,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金茂在城市運營方面,越秀地產在養老項目上均有布局。
「2018年,TOP30房企70%發布了多元化戰略,TOP100房企97%布局了多元化業務。」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張燕說,2018年房企多元化投資已接近千億,和2014年相比翻了7倍。
關於房企尋求多元化業務布局的原因,張燕認為,有些是因為主業強大,做到一定程度順勢而為,看到了天花板。另外一類控股公司,企業先天具有多元化布局的優勢和基因,當主業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多元化布局優勢就會顯現。
不過,在張波看來,目前房企的多元化或轉型非常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類是向主業相關或上下遊行業衍生,例如以住宅開發為主的房企,開始轉向養老地產、租賃住宅、小鎮開發、商業地產等領域拓展;另一類則是全新轉型,逐步弱化開發屬性,而轉向物流、倉儲、電子商務等和房地產無關聯的行業。
「兩類方向並無優劣之分,需視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願景而定,但總體來看,全面轉型的成功率往往不高,因此房企上市公司的轉型節奏一般會較為緩慢。」張波說。
❼ 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入榜門檻均同比降低
2020年1-4月,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入榜門檻均同比降低。截至月末,TOP10和TOP2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的入榜門檻為466億元和273.1億元,分別同比降低10.2%和28.8%。銷售操盤榜TOP100房企入榜門檻則為36.1億元,同比下降31%。
目前,雖然我國新冠疫情已基本被遏制,但房地產市場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房企們要達成之前的銷售目標尚需努力。中房研協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二季度房地產行業仍然承壓,短期政策主要在企業端支持恢復行業平穩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方面。多數房企資金主要來源銷售回款和市場融資,疫情對房企資金鏈產生沖擊,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加速退出市場,頭部房企並購增加,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高層近期重申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明確了不會改變房地產調控的基本方向,不會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增長壓力下,把鼓勵房地產投資投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
本次疫情考驗了房企營銷能力、融資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也使得居民更加註重居住品質,而產品類型、配套設施、建築質量、物業服務將成為未來房企的核心競爭力。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