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小鎮
1、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尋找小鎮的文化制高點
尋找旅遊小鎮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遊小鎮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特質,以此為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周邊旅遊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這是最難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項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進行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找到項目獨特的文化精神核心。找到了魂,項目的精氣神才能清晰。並且才能在萬千小鎮中樹立自己獨特的旅遊品牌形象。換一句話說,這個魂就是小鎮的文化圖騰、精神向心力,是小鎮最重要的旅遊吸引核。如果這個文化之魂正好與市場的大勢能夠契合,這個小鎮項目基本上可以確定建成後的市場成功。確定整個項目的靈魂後,一切後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點進行展開延伸,包括建築設計,景觀打造,商業業態呈現,活動舉辦等,都是為了充分呈現這個文化主題,這個精神內涵,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堆砌。
2、健身——充分立足本地的特色產業,為小鎮注入強大產業支撐點
很多文旅小鎮,不論是歷史遺存的小鎮還是新建小鎮,一般都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如果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合理嫁接,利用旅遊帶來的消費力,發揮其產業效應,對該項目乃至本地的經濟發展往往有引爆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環境好、適合養生,有的地方漁業資源豐富,有的地方美食豐富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文旅小鎮為其提供平台功能,進行產業鏈的深化,形成產、供、銷、研發一體化。而文旅小鎮也通過特色產業形成自身特色的文旅功能價值,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也強力支撐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的發展。
3、布點——規劃適宜市場的小鎮旅遊產品體系,引爆旅遊市場
根據旅遊小鎮的市場客群定位,規劃相應的層次化確定旅遊產品的結構,如哪些是面向度假客群,哪些是面向休閑客群,哪些是面向觀光客群;確定核心旅遊產品、引爆性的旅遊產品;針對不同的產品體系、不同的游覽主題和不同的客群、不同的游覽時間確定不同的游線等。延伸一點來說,布點還包括景觀設置、廣場遊憩點設置、街道尺度、以及後面展開的業態布局等等。在規劃定位前期這些都必須要全盤考慮清楚,瞭然於胸。以此指導後續的建築規劃、景觀設計、建設等,這些方面本篇不做詳細展開。
從商業業態定位來看,其中有以下八個方面要注意。
1、文旅小鎮業態調整改造的背後是深刻的社會變革
古鎮、古村在中國新興城鎮化浪潮的推動下,迎來了一波巨大的變革。不僅僅是傳統建築空間、商業業態的變革,更是其內在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乃至傳統文化基因潛移默化的質變。如果只是僅僅就業態而業態,那註定這個小鎮的商業是膚淺的,並可能造成業態定位的偏離。
2、遊客需求層次的提升,需要文旅業態同步提升
近20來年旅遊的大發展,已經從原有的觀光旅遊逐步向休閑和度假游轉型,但轉型期觀光、休閑和度假不同需求的旅遊形態將會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並且不同區域的文旅小鎮項目會在旅遊需求層面方面的側重點還會不同,不同的旅遊需求層次所對應服務的旅遊業態是不同的,在此背景下,不僅原來很著名的古鎮古村業態需要進行提升,改造,一些新邁入開發的小鎮項目也將更加復雜。
3、移動社會、智慧社會的到來帶來文旅業態的改變
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打破了城市辦公人員固定辦公的工作形態和地域界限,可以隨時隨地辦公與他人開展工作合作。旅遊小鎮因為其濃厚的文化環境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引來很多大城市的人群前來創業辦公、邊度假邊辦公。這些會促使對住宿以及休閑娛樂業態需求的提升,而移動時代網路購物的方便,也會造成對單調零售業態需求的減少,對體驗型零售業態的增加。
4、旅遊業態和城鎮化業態的融合
旅遊小鎮配套設施無論是從種類還是數量,都高於普通小城鎮的標准,因此服務設施指標的選取不能完全按照《鎮規劃標准》確定,要綜合考慮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包括旅遊人口及因旅遊發展吸納的外來就業人口等),進行科學的計算。旅遊小鎮生態為基,小鎮旅遊人口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小鎮的生態承載能力,旅遊設施的配置科學合理,適當留有餘量,杜絕浪費。並且從實際的眾多案例來看,文旅商業業態的面積不宜過大,要根據遊客量的消費結構進行縝密核算,才比較合理的結果,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小鎮業態面積往往過大,其後果就是在運營中產生很多空鋪,死鋪。
5、傳統旅遊六大要素的提升
長期以來,旅遊業已經形成了基於旅遊服務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也基本是按照這幾個方面進行構建的,但是隨著旅遊市場的變化,一些創新的業態開始呈現,或者說需要對原來的六大要素進行重新創新性認識和闡釋。比如從原來簡單的吃飽、睡著,購物等變成對當地美食文化、居住文化、當地手作文化的深度體驗。這對業態定位的面積、量級等都會產生重要的改變。
6、文旅小鎮的商業是文化風景
未來的文旅小鎮的商業設施除了承擔基本的吃飯、購物、住宿功能,還承擔文化展示、文化體驗、互動交流、游覽體驗等復合的功能。每一個店鋪,都是一個風景點,每一個店鋪都是文化體驗點,純碎的商業功能會弱化,旅遊價值和文化價值逐步凸顯,讓遊客在閑逛中產生消費慾望,在歡樂中產生消費行為,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文旅商業業態。當然,這些會對前期招商、商戶的引進培育、商業的運營要求很高。
7、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招商需要具有「個性」的商戶
文旅小鎮的商業招商對象不是普通的商戶,甚至不是連鎖的商戶。除了立足本地化之外,還要招一些對吃、住、購、娛、文等有特殊研究和追求的「發燒友」。特別是有文化情懷的發燒友,最好是在某一行業有一定影響力,比如可以讓一些文化人過來開茶館、開特色客棧,讓著名的烹飪師傅過來經營文化餐館等等。特色化招商、不走尋常路的招商這就是未來文旅小鎮的招商趨勢之一,也是考驗一個文旅商運營服務商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准。
8、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需要考慮旅遊淡旺季、周末與工作日等特性
旅遊商業的一大特點是經營的季節性,即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季節性是大多數旅遊地的典型特徵,旺季欣欣向榮,淡季門可羅雀。中國大部分景區,冬季的幾個月,幾乎無遊客來訪,商鋪開業率不足50%。這就要求旅遊產品的設置和後期運營盡量延長旅遊旺季,並設置可行的四季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是周末人氣很旺,周一到周四人氣不濟,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業態規劃定位就開始研究設置能夠吸引遊客淡季旅遊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並且在商業業態中如何呈現落地,這樣就把商業業態——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淡旺季一條線的進行整體解決。
文旅小鎮及文旅商業業態的規劃定位是一個復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涵蓋旅遊、文化、商業、地產,涉及到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活動,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
文旅地產開發的七大經典模式
一、「高爾夫庄園」模式
實踐表明,將生地變成熟地的最佳辦法,就是建設高爾夫球場,其對於休閑地產的帶動作用極其明顯,除了球場本身擁有極好的景觀資源外,更為主要的原因是高爾夫球場是重要的高端政務商務休閑交流的平台,能夠引發高端休閑人群的聚集,凸顯品質性,從而帶動了休閑地產的價值提升,並為休閑地產的銷售創造優越基礎,國內形成了以觀瀾湖高爾夫、富春山居高爾夫、春城高爾夫為代表的多個經典案例。
由於地塊規模與政策壓力的限制,高爾夫庄園模式未來的趨勢,已經不再是球場規模的比拼,而在於主題化的創新,即賦予球場一種獨特的文化主題,並圍繞這一主題營造一種獨特的景觀意境,使球場不僅具有一般的功能與景觀,更有不可復制的特色文化內涵,其吸引力與競爭力必定超越常規球場,從而為休閑地產創造更大的附加值,如富春山居高爾夫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意境打造藍本,形成了國內少有的文化型高爾夫,在亞洲市場也頗負盛名。
二、「溫泉會都」模式
溫泉,是最具帶動力的休閑引擎,已經成為全國休閑開發的超級熱門,它對休閑地產的開發具有突出的作用。
「以特色溫泉水療產品為吸引,以會議度假酒店為核心,帶動先售後租的溫泉地產開發」的「溫泉會都」模式在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
一是溫泉本身具有養生與休閑的雙重特性,可以提升地產的附加值;
二是溫泉可以解決酒店經營的冬季問題,並對會議經營有極大帶動作用;
三是如果有觀光景區在周邊,則可以成為休閑消費的核心平台。
三、「文化度假酒店綜合體」模式
悅榕庄酒店、安縵酒店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正以穩健的速度持續擴張。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如此受青睞?文化的魅力!以生態別墅或古村落為載體,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種獨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時尚度假的奢華體驗,這種低調的奢華獲得了世界范圍內許多高端休閑人群的極大認可,造就了一批忠實的「全球粉絲」。
盡管這兩家酒店的重點不在地產開發,但綠維創景認為,這些具有鮮明文化主題的精品度假酒店,其文化意境的地域性、其低調奢華的特色性、其時尚浪漫的品質性,一定對休閑地產的開發有著突出的帶動作用。
四、「休閑Mall」模式
通過將品牌餐飲美食街、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家電商場、大型電影院、量販KTV等不同的業態整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獨具吸引力的區域性休閑消費中心——休閑Mall,以此帶動寫字樓和住宅地產的開發,此種模式稱之為城市中心區休閑地產模式。這種模式一般位於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區的地塊,如萬達廣場。
五、「主題文化小鎮」模式
主題文化小鎮,主要是古鎮、古街區,或者新打造的小鎮。其核心是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凸顯獨特主題風情的文化小鎮,以小鎮為載體,構建文化休閑平台,提升吸引力,進而帶動小鎮外圍的休閑地產,如麗江大研古鎮、成都寬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鎮、成都芙蓉古鎮、楚雄彝人古鎮。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古鎮進行休閑化升級與城鎮化發展的主流途徑。
六、「特色景區綜合體」模式
這里所說的特色景區,包括主題公園或休閑景區。
主題公園帶動模式,以華僑城和迪斯尼為代表,以游樂園帶動休閑地產開發,已經成為業界經典,但需要強大的開發資金、品牌效應與運營管理等多方位支持,進入門檻較高,並非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操作。
休閑景區帶動模式,以安徽某木屋村度假區為代表,通過中國最大的珍稀鄉土樹木園的打造,以木屋為特色,帶動木屋休閑地產的開發,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此類模式,以稀缺性資源的佔有或者打造為前提,投入相對較大,然而一旦開發成功,其開發效益回報將會非常可觀,並對城市總體休閑水準也是一個巨大提升。
七、「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
除了以上幾種模式外,還有許多大型項目往往將幾種模式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東部華僑城立足生態基礎,以多元文化為內涵,將特色景區、高爾夫球場、主題文化小鎮、溫泉水療SPA、文化度假酒店以及大型演繹項目綜合起來,構築了一個綜合休閑的饕餮盛宴,最終有力帶動休閑地產板塊——天麓大宅的開發,使之成為南中國品質最高、售價最高的休閑地產產品之一。此模式是大型綜合性地產項目值得借鑒的重要模式。
㈡ 旅行社以爬山和瀏覽古鎮主要是針對哪一類型的遊客
論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調整的目標模式
1978年以來,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從發展初期的寡佔行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壟斷競爭行業,行業規模已經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許多學者和業內人士所注意的那樣,與我國旅行社市場結構變遷過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漸入困境,現行旅行社經營體系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與此同時,《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最終達成和我國政府對加入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在內的世界貿易組織的堅定態度,決定了我國旅行社業終將直接面對由外國旅行社的進入而對我國旅行社的發展所形成的挑戰。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旅行社行業特徵和現行經營體系的系統分析,提出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調整的目標模式,以使我國的旅行社行業未雨綢繆,更為有效地迎接挑戰和參與國際競爭。 一、我國旅行社業經營體系剖析
我國旅行社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並在行業法規、行業制度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徵:從我國旅行社業的類別結構[1]來看,三類社占壓倒優勢;從我國旅行社業的規模結構來看,小規模旅行社占絕對多數;從地理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旅行社在全國的分布基本合理;行業利潤逐年下降,我國旅行社業正逐步成為一個低利潤行業。
我國旅行社業現行經營體系是行業政策法規、傳統經濟體制和現行市場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盡管這一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國旅行社業發展的實踐和趨勢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和不斷惡化:
(1)大型旅行社沒有實現規模經濟,其規模優勢得不到發揮。
大型旅行社在經營中具有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采購、旅遊市場拓展、旅遊接待以及資金、信息、人才和抵禦風險等多方面的優勢,因此易於實現規模效益,而在我國旅行社行業中,大旅行社的規模效益並不明顯,優勢也遠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我國旅遊業近幾年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市場持續擴大,旅遊收入尤其是國際旅遊收入增長很快。而在此情況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業務發展緩慢,在競爭中面對眾多新的商業機會,自身卻處於保市場或無奈於市場份額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遊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場的過度競爭,未能起到引導和穩定市場的作用,致使市場的混亂無序成為困擾我國旅行社業發展和造成旅行社資源浪費的頑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這種市場混亂所帶來的負面效應。③在旅行社的內部管理方面,一個突出現象是一些大社內部普遍實行部門承包或變相部門承包,強化部門權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實際上成為一些業務上相對獨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體,在這種格局下,大旅行社當然發揮不了應有的優勢,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發展可謂舉步艱難。
就目前我國中小旅行社的總體情況而言,其特點集中表現為有限的接待數量和低下的利潤水平。在接待數量方面,近年來我國許多小旅行社處於發展無望而又能勉強支撐的境地。自1995年1月國家旅遊局在旅行社行業實施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以來,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負,紛紛退出行業。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了眾多小型旅行社的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另一方面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業主對行業和自身未來發展的理性預期。在利潤率方面,我國以經營國內旅遊業務為主的眾多中小旅行社多為二類社和三類社。根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資料,1994年這兩種類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潤率不足8%,1995年約為5.4%,而為數眾多的三類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潤率更是下降到4.24%。這些資料反映的還只是稅前利潤,如果再扣除所得稅,則這些旅行社所剩凈利潤更是微乎其微了。
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潤率現象的並存充分說明了當前中小旅行社經營的艱難局面。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從旅行社自身因素來看,絕大多數中小旅行社人、財、物力有限,而其經營活動卻涉及從產品設計開發到旅遊接待的各個環節。這種經營的多環節必然造成每一經營深度的不足。淺層次的產品開發直接影響其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促銷的乏力使得很多國內遊客對旅行社的服務缺乏了解,對利用旅行社能獲得的價格實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終使得國內旅遊者對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場范圍狹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強化了社會公眾對旅行社的不良印象,減少了回頭客和其它顧客來源。旅行社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求生存,必然舉步艱難。
(3)旅行社業惡性價格競爭盛行,市場秩序混亂。
國家旅遊主管部門1985年對旅行社類別的劃分和對旅行社業務范圍的規定,其初衷或許在於通過這種形式的分工來起到規范市場和保證產品質量的作用,而在我國旅行社業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一、二類社比例失調造成二類社業務量明顯不足,致使許多二類社為謀求生存而違反國家規定超范圍經營,直接在海外招攬客源。在此期間,國家主管部門在執法方面的
㈢ 我要寫一篇關於成都古鎮的考察報告,可否推薦一篇 主要去了安仁古鎮、平樂古鎮、街子古鎮
平樂古鎮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平樂鎮基本概況
平樂鎮位於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崍市西南18公里處,距國道318線9公里,東接臨邛、成都,西連雅安、康藏,與水口、油榨、孔明、臨濟、道佐、火井等鎮鄉毗鄰,轄6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2萬人(其中集鎮區1.30萬人)。幅員面積69.94平方公里(其中集鎮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平樂鎮是國務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國重點鎮 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鎮之一,也是成都市30個重點鎮之一。
平樂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所轄邛崍市西南部,是邛崍市轄最大的建制鎮,素有 「一平、二固、三夾關」之美譽。平樂古鎮歷史悠久,古稱「平落」,其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前蜀王開明樂時期,平落這塊四面環山的平坦綠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興農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北宋開寶三年,火井縣治設在平落達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後屬邛州直隸州,民國29年建置平落鄉,新中國成立後沿用此名。1950年鎮、鄉分置,1983年4月撤鄉建鎮,稱平落鎮,實行鎮管村體制,1993年3月更名為平樂鎮,2004年9月,邛崍市實施區劃調整,撤消緊鄰平樂的下壩鄉建制,將原下壩鄉行政區域並入平樂鎮,統稱平樂鎮。
二、平樂鎮的歷史機遇
平樂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但由於長期以來的這里交通條件閉塞,缺乏與外界足夠的交流與發展,千年古鎮一直以一個沉睡者的姿態被掩映在青山綠水中。鎮區僅有兩三條明清時期延續下來的古街道,這里逢集是附近鄉鎮村民購置農資、買賣農產品的場所,平時則清閑得像個小村寨;農村地區則是泥濘的村道、土木結構的農房和一望無際的農田。人們辛苦一年只能勉強過上溫飽生活,而生活在廣大山區的人們長期在溫飽線上掙扎。
改革開放以來,國道318的修建讓這個曾經的偏遠小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鎮區與縣城邛崍的兩條公路相繼實現了路面硬化,同時鎮區也在逐漸擴張、發展,特別是迎賓路的修建讓這個古老的集鎮增添了別具城市風格的建築元素,鎮上的居民第一次有了生活在城裡的感覺。隨著一輪又一輪的街區建設的完成,整個鎮區逐漸形成依託沿河舊街區背河道放射形擴張的格局。
整個平樂鎮的發展黃金轉折點還得從古鎮建設開始。自2004年以來,平樂鎮堅持實施 「旅遊立鎮」的發展戰略,以旅遊開發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以政府引導撬動民間資金,就地盤活資源要素,就地集聚人才資本,就地實現群眾增收,就地轉變農民身份,創造了兼顧古鎮保護、建設、開發的「平樂速度」,有效推進了「三個集中」,促進了平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發展旅遊業給向來依靠傳統農業和重污染企業的小鎮帶來的不僅是面貌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每年遊客潮水般涌來,猶如給沉睡中的小鎮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一輪蓋過一輪的改造建設、街道規劃,帶來了可謂翻天覆地的變化。
諸如農貿市場、濱河公園、污水處理廠以及伴隨旅遊業而生的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發展古鎮建設最直接的受益人群當屬鎮上居民,古鎮良好的發展契機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促進了商業資源的利用、人員的成功創業和就業,原本僻靜的場鎮迅速成為了人氣旺盛、充滿商機的寶地。
在農村,首先是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實現了危舊房的改造,實現了水泥路面、有線電話的「村村通」,接踵而來的又是建立聚居點,實行集中安置;農業生產方面也由過去的繳稅到免稅,再到現在的國家發種糧補貼。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從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生產環境的優化方面切實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發展古鎮建設令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了長足的飛躍,平樂鎮四年以來旅遊人數及收入統計:
2004年旅遊人數為8.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50萬元;
2005年旅遊人數為68.6萬人次,創旅遊收入5500萬元;
2006年旅遊人數132萬人次,旅遊收入為1億元;
2007年旅遊人數17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億元。
2008年截止7月份旅遊人數11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3億元。
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的同時也離不開艱辛的付出,其中最直觀的便是巨大的經濟投入。近年來的旅遊項目資金投入:
2004年旅遊開發總投入2000萬元;
2005年旅遊開發總投入3000萬元;
2006年旅遊開發總投入6000萬元;
2007年旅遊開發總投入8000萬元;
2008年截止7月分份旅遊開發總投入5000萬元。
三、旅遊推動平樂鎮經濟快速發展
通過連續幾年的投資,完成了旅遊環線繞場公路、茶馬大道、河濱生態走廊、生態攔水壩、客運站、生態停車場、安置小區一期工程、日產5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1500噸污水處理廠、黃金堰綜合整治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啟動了安樂堰綜合整治工程、安置小區二期、蘆溝繞場線延伸線、邛名高速等項目。三年累計新增道路8公里,完善雨污管網3800多米,常住人口增加0.37萬人,城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鎮輻射聚集能力明顯提升,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2004年2月,平樂鎮被國家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環境優美鎮,2005年被建設部、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成都市旅遊「十佳」景區及成都市(九個)旅遊文明鎮之一。2007年成功申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平樂鎮花楸村被列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始於宋代、被乾隆皇帝欽點的花楸貢茶也是名聲在外。2008年又申報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並已通過驗收程序。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通過政策引導,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該鎮先後投入1600萬元完成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的創建工作,修復完善古鎮2萬多平方米古民居、古戲台、興樂橋等,建成天工應物風情園、引水入鎮一期、生態攔水壩、平落堂、遊人接待中心、「水上人家」農家樂休閑帶等旅遊項目。建成客棧200多家,餐館、茶莊120餘家。發揮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鞏固提高酒業、電纜、農產品加工業,突出抓好竹編、旅遊產品、制茶、食品加工業發展。三年來,培育規模以上企業3家,新增個體工商戶360餘家,二、三產業創業人數達1.3萬餘人。竹麻號子、瓷胎工藝竹編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孔明燈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特色活動方面,應對節假日調整的新特點,積極調整思路,舉辦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聚斂人氣,舉辦了首屆「平樂清明河燈會」系列活動,同時舉辦和承辦了水中啤酒節、麻辣情人節、國際南絲路旅遊文化節等系列活動。
同時,旅遊業廣闊的市場也給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長足的機遇。而且,隨著旅遊業發展的不斷成熟,本土農業和手工業也將迅速發展成為旅遊業的配套產業。
對接 「五龍出海」農業發展,結合平樂鎮鄉村旅遊的發展,探索「六化合一」現代農業模式,建成西南最大的集養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黑天鵝繁育基地;建成集品茗、觀光、體驗為一體制1500畝新花茶主義園區。
先後組建東山村生豬養殖合作社、馬流村集中養殖示範區、花楸茶業合作社、花楸村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蘆溝竹海聯營協會等5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完成馬流村土地整理項目,整理土地7000餘畝,新增耕地1537畝,實現土地規模流轉2000餘畝。
四、平樂未來的旅遊新篇章
震驚中外的汶川5.12特大地震,令古鎮的旅遊業短期內受到影響,但因古鎮區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或全木結構構造,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川西古民居經受住了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並在災後利用傳統節慶活動,在短短的100餘天內,迅速恢復了旅遊業,並創造了平樂古鎮旅遊新的高潮。
在堅持「南方絲綢之路民俗風情第一古鎮」的形象定位,以旅遊總體規劃為先導,以民俗文化、山鄉休閑和生態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立鎮戰略引導下,平樂古鎮抓搶成都市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歷史機遇,將通過項目建設、旅遊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突破,打響文化旅遊品牌,構建一個產業發達、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新平樂。
㈣ 文旅夜遊項目應該如何選址和定位
選址
關鍵詞:大城市近郊景觀城市是未來熱點
國家規定的旅遊資源分為五級,頂級的國家名勝區一般不允許開發。有些分級比較低的地方,拿地成本低,又有怡人的生態環境,更適合做文旅地產的項目。
除此之外,大城市的市郊臨近一線人口密集區,客群得以保障,也適合做文旅地產。比較典型的就是華僑城歡樂谷主題公園模式的成功,而未來隨著大城市周邊旅遊資源的消耗,位於一線城市周邊1-2小時左右的景觀城市將成為旅遊產業熱點,契合5+2的流行生活趨勢。
2.定位
關鍵詞:找准客群是關鍵
1、城市觀光娛樂為主:城市主題公園+酒店。以城市觀光娛樂為主的項目,通過將城市主題樂園與品牌餐飲美食街、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大型電影院等不同的業態整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獨具吸引力的區域性休閑消費中心——休閑Mall,以此帶動寫字樓和住宅地產的開發,這種模式一般位於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區的地塊,比如華僑城歡樂谷。
2、休閑度假為主:旅遊景區+酒店。以生態別墅或古村落為載體,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種獨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時尚度假的體驗,這種適合短途休閑度假,強化了過夜以及居住功能。
3、高端人居為主:旅遊景區+酒店+高檔住宅。在城郊的風景優美之地,建立簡單的觀光、游樂、休閑產品以及酒店、餐飲、購物等,形成高檔人居旅遊社區。旅遊功能偏弱,主打居住。比如觀瀾高爾夫項目,其對於休閑地產的帶動作用極其明顯,除了球場本身擁有極好的景觀資源外,更為主要的原因是高爾夫球場是重要的高端政務商務休閑交流的平台,能夠引發高端休閑人群的聚集,凸顯品質性。
4、復合型:旅遊小鎮。主題文化小鎮,主要是古鎮、古街區,或者新打造的小鎮。其核心是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凸顯獨特主題風情的文化小鎮,以小鎮為載體,構建文化休閑平台,提升吸引力,進而帶動小鎮外圍的休閑地產,如麗江大研古鎮、成都寬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鎮、成都芙蓉古鎮、楚雄彝人古鎮。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古鎮進行休閑化升級與城鎮化發展的主流途徑。
㈤ 旅遊策劃該學習些什麼
多看點實際的案例最有好處,去書店買來看吧。
這里推薦如下:
案例一:青島奧帆中心後奧運時代實戰旅遊品牌營銷策劃項目
案例二:宜賓市城市營銷和旅遊市場整體營銷策劃項目
案例三:4A景區樂島全程貼身營銷實戰項目
案例四:深圳歡樂谷旅遊品牌保鮮項目
案例五、重慶古鎮產業旅遊整體策劃項目
案例六:北京房山某大型國有企業旅遊地產項目
案例七:世界地質公園四川興文石海旅遊事件行銷活動策劃項目
案例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川宜賓蜀南竹海旅遊策劃項目
案例九:河南建業集團開封水系項目旅遊小鎮和旅遊地產策劃項目
案例十:西安城市戰略定位和旅遊營銷案例
旅遊策劃是依託創造性思維,整合旅遊資源,實現資源、環境、交通與市場的優化組合,實現旅遊產業發展目標的創造性過程。
旅遊策劃的基本任務
針對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形成遊憩方式、產品內容、主題品牌、商業模式,從而形成獨特的旅遊產品,或全面提升和延續老旅遊產品的生命力,或建構有效的營銷促銷方案,並促使旅遊地在近期內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旅遊策劃必須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
旅遊策劃的重要性
旅遊產品的深層次開發和對市場需求的滿足較多依賴於旅遊策劃,旅遊行為的特殊性是靜態的旅遊要用動態的方法來進行推廣。
旅遊規劃前的旅遊策劃--總體旅遊策劃
在規劃之前導入總體旅遊策劃,可以解決深度研究,准確定位市場、定位主題、定位形象、確立核心吸引力;擬合資源與市場,形成表現吸引力的產品形態;落實戰術和行動計劃。
旅遊規劃後的旅遊策劃―深度旅遊策劃
旅遊規劃完成了,需要進一步進行旅遊策劃,來將規劃的大理念,轉變為產品、項目、行動計劃。依託旅遊策劃報告,就可以編制詳細規劃,進行建設了。
旅遊策劃的落地策劃
針對單個旅遊產品,旅遊策劃要比規劃切實、有力!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也決定了規劃一個景區而其生命力還沒有它的規劃期長,旅遊策劃能立刻帶動經濟效益的增長,當遊客口味發生變化時,旅遊策劃又能靈活的調整,是旅遊策劃的優勢所在。
旅遊策劃的營銷策劃
品牌規劃、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口號、整合品牌傳播是當前旅遊企業策劃缺失的種種表現。
旅遊策劃的招商融資策劃
旅遊規劃不針對單個項目,無法真正招商引資。有了單項旅遊策劃對規劃的分解,使投資者有了投資的機會點,而旅遊策劃追求商業化盈利的目標,符合投資者利益目的,旅遊策劃的創造性思維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旅遊策劃中的定位
旅遊策劃的定位是旅遊策劃的核心步驟,是抓綱的動作,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 旅遊策劃的主題定位:項目按照清晰獨特、引人入勝主題進行整合打造;
2. 旅遊策劃的目標定位:決定將項目獨特吸引力提升到何種程度,才具備實現目標的基礎
3. 旅遊策劃的市場定位:按照細分結構,形成重要性、營銷時序、區域劃分、類別劃分四維構造的綜合形態。
4. 旅遊策劃的功能定位:圍繞六要素、結合遊憩方式,構建系統的綜合功能結構。
5. 旅遊策劃的開發戰略定位:確定開發中輕重緩急、先後時序、結構配合投資分配等重大問題的綱領與方針。
旅遊策劃分類
旅遊策劃的產品策劃包括產品的整合、產品的盈利模式的設計、遊憩方式的設計、核心吸引力的打造、投入產出分析、營銷模式設計等等
旅遊策劃的管理與企業文化咨詢策劃:旨在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後勁和高效運作、價值協同的組織團隊而進行的咨詢策劃。
旅遊策劃的投融資策劃:投資咨詢策劃是企業與政府在資本運作和資金運作中的謀劃。
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的區別?
旅遊規劃,是一個地域綜合體內旅遊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方式的整體部署過程。規劃經相關政府審批後,是該區各類部門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規劃要求從系統的全局和整體出發,著眼於規劃對象的綜合的整體優化,正確處理旅遊系統的復雜結構,從發展和立體的視角來考慮和處理問題。
旅遊策劃,最核心的就是解決旅遊項目的核心吸引核和盈利模式(光華卓策定義),是依託創造性思維,整合旅遊資源,實現資源、環境、交通與市場的優化擬合,實現旅遊業發展目標的創造過程。策劃強調的是通過創造性思維,找出資源與市場間的核心關系,建構可採取的最優途徑,形成可實施的明確方案,並對近期的行動進行系統安排。
㈥ 特色小鎮旅遊規劃中都具備哪些策略特點
艾肯弘揚認為特色小鎮旅遊規劃應該充分利用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的優勢,確定某個
特色小鎮的特色主題,可以從小鎮所在地、更大尺度范圍的區域角度入手,梳理、提煉、總
結小鎮具有的特徵,體現整個小鎮的文化靈魂的主題特點。通過項目地自然文化環境的挖掘,
找到亮點,從而以此為切入點為項目確定主題特色。
㈦ 田州古城的文化定位和部分產品簡介
田州古城文化定位是深挖當地的壯族文化,以壯文化為項目靈魂,發揚和傳承文化的同時,最大化的轉化資源優勢,推動田陽旅遊業發展,實現田陽城市現代化進程。
田州古城的旅遊產品設計和旅遊項目開發應緊緊抓住田陽「布洛陀文化、瓦氏土司文化、壯族歌圩文化、舞獅文化、紅色文化」五張文化王牌,深度挖掘其文化內涵,並將文化元素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開發出具有文化亮點和市場賣點的旅遊產品。 從功能上來說,田州古城規劃大致分為九大功能區:
Ø 以居住為主的民居文化展示區;
Ø 合院住宅區;
Ø 養生居住區;
Ø 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客棧接待區;
Ø 餐飲街區;
Ø 以觀光為主的水文化區;
Ø 布洛陀文化區;
Ø 以商業旅遊為主的綜合商業區;
Ø 古城核心區。 1、布洛陀文化公園:田州古城布洛陀文化公園是一座濃縮地集中展示布洛陀文化、壯民族文化精髓的文化公園,公園內將通過雕塑小品浮雕牆等展示壯族人民的圖騰崇拜文化,讓遊客對壯族的圖騰崇拜、神話傳說文化等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同時將展現壯族傳統生產、生活場景,讓遊客能實地體驗壯族人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文化;此外,布洛陀文化公園內還將建設有傳統民俗舞台表演區域,供遊客觀賞、體驗,讓遊客對布洛陀文化、壯文化有著更深入、更系統的了解和體驗。
2、田州土司府:土司曾統治田陽800年之久,歷時29代人,考證之後,現今留存有完整的《田州岑氏土司族譜》,田州古城將根據此歷史文化背景建造:土司府衙門、岑氏宗祠(供奉岑氏歷代土司牌位供後人祭拜)、土司文化長廊(將土司族譜和民間故事、傳說等,以碑文或是浮雕的形式貫穿於長廊的牆壁)。通過以上建築及文化景點設置,有效展示壯族土司的悠久歷史與文化。
3、田州古城牌坊:田州古城牌坊採用壯族風雨橋的建築形式搭建,並融合壯族文化元素。通過彩繪的形式展現了我國古代四大名錦之一「壯錦」的樣式,同時通過在四個石柱上浮雕展示壯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描述壯族人們對歌、鼓舞,舞獅、豐收、祝酒等生活場景,讓遊客在田州古城牌坊前便對壯族文化、布洛陀文化有了真切的了解和體驗。
4、瓦氏夫人廣場:瓦氏夫人是田陽著名的歷史人物,田州古城將瓦氏夫人的治政和帶兵抗倭的故事以壁畫、雕塑呈現出來,將瓦氏出兵抗倭的路線圖和戰役製成沙盤,並打造一台具有一定故事情節,集合聲、光、電科技和實體布景的半景式電影《瓦氏夫人抗倭傳奇》對遊客展示,讓更多的遊客了解壯族女英雄抗擊倭寇的英勇事跡。
5、陽明書院:明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王陽明曾到過古田州治理兵亂,執政期間「降府為州」,上設田寧府,田州因此有古諺「田寧平,田州寧」。期間,王陽明還在南寧和田州創辦書院,並親自登台講學,這對於廣西文化教育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田州古城將據此歷史事實在田州古城內打造陽明書院,用場景陳列、人物蠟像等手段展現歷史典故,讓遊客對田州的歷史發展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驗,同時起到藉助歷史文化名人增加古城文化內涵和文化氣韻的效果。
6、田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黃治峰、冼恆漢、歐致富、潘憲甫、李漢生等都是田陽縣革命抗戰的先烈,在古城內以「紅色的記憶」為主題,打造當地的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
7、民族競技博覽園:田陽當地有壯、瑤、苗、回、彝、仡佬等七個少數民族,田州古城將挖掘各少數民族的民間競技項目,形成旅遊產品。比如,壯民族有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和體育習俗,如號稱「中國式橄欖球」的搶花炮體育競技項目;壯族青年男女傳遞愛情的載體和傳統娛樂活動「對歌」、「拋綉球」;又如鬥牛、斗雞、踩水車等民間體育項目。
民族競技廣場可搭建設置對歌台、拋綉球場地、舞獅雲梯及梅花樁訓練鬥技場等,平時可用於常態文化活動的開展場地及演出節目的表演場地,也可策劃開展大型節慶活動或是承接專業賽事。
8、古戲台:壯劇,是深受壯族人民喜歡的戲劇,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田州古城將建設古戲台,主要用於壯族戲曲的表演和舞台的展示,定期舉行壯族戲曲的展演,讓人們在這里可以聽到更多的、悠遠流長的壯族戲曲,領略壯族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9、布洛陀國際養生文化園:田陽縣常年平均氣溫為21°,負氧離子平均都在2000到3000個以上,高於其它地區十倍以上,所以田陽縣具備了優越的休閑養生的條件。田州古城項目將深挖布洛陀文化的精髓,結合壯族養生長壽文化和習慣,並充分利用田陽布洛陀文化發源地、人們尋根祭祖的普遍心理以及廣西東盟橋頭堡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等,實現跨區域甚至跨國的養生文化旅遊招商引資和旅遊推廣。
10、祖公塔:布洛陀在壯族神話傳說中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老人,是壯族的智慧祖神。千百年來,布洛陀在壯民族的心目中享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每年大年初一、農歷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會有來自四方的壯族子孫在祭拜布洛陀,田州古城項目將根據田陽縣民俗文化,深度挖掘布洛陀文化,並建造祖公塔。祖公塔的建造將為壯族人民祭拜始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祭祖平台,也為遊客體驗和了解布洛陀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場地,並將帶動布洛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該項目為田陽未來3—5年內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田州古城文化旅遊總體開發建設項目旨在充分發揮田陽縣的歷史文化、交通、環境等優勢,挖掘壯族文化內涵,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業和商貿服務業,將田州古城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推動田陽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活舒適、環境優美、文化旅遊發達、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現代化人文宜居城市,並以此為契機,為實現田陽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堅強動力。
項目完成後,田州古城將是5A級國家旅遊景區,會給當地人民提供不少於10000個就業崗位,項目帶動的商業包括餐飲、酒店和旅遊商品以及和旅遊相關的周邊產品的銷售,每年可以帶動至少1個億的經濟收入。
本項目把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相整合,形成集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為一體的文化精品項目,成為特色鮮明、層次多樣、內容豐富、功能齊備、綜合型、高品質的文化旅遊新區。項目建成後,將力爭吸引周邊成熟線路的30%-50% 的遊客到田州古城觀光旅遊。
㈧ 旅遊小城鎮實證分析應該怎麼做
1 引言 旅遊小城鎮是指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在發展旅遊業的基礎上,使旅遊業在該地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產業地位的小城鎮。「旅遊小城鎮」的發展有利於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國家對此在政策上給予較大支持,各地在實踐上付諸有力行動。但就學術研究這方面而言,國內旅遊小城鎮的系統性研究進展緩慢,必須加快對旅遊小城鎮的研究步伐。 2 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內涵 發展模式是指在制度約束這個前提下怎樣合理、有效地實現發展所經過的路徑和軌跡,它是一種範式。旅遊發展模式指旅遊目的地由旅遊開發的初期轉向本地的旅遊業發展較為成熟的過程中,不停根據現實需求變化來選取較為具體的旅遊發展方式。它的具體應用在旅遊目的地不間歇發展的情況下漸漸提升,其研究和旅遊目的的演進階段比較一致。 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內涵可以理解為,旅遊小城鎮根據其具備的不同種類的旅遊資源,由於市場需求力所推動而形成的一定階段內的旅遊發展方式以及路徑。 3 我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分類研究 3.1行業依託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博鰲模式 行業依託型指發展某種特殊行業而形成的旅遊小城鎮。博鰲鎮是個集鎮,半漁半農,在瓊海市東部的海濱之地。從2001年開始,這里成為永久性會址之地,由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所定位,它因此聞名於世。到了旅遊跨越式的發展階段,這里就已經建有博鰲水城、博鰲旅遊風景區等旅遊項目。這是屬於行業依託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 3.2接待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黃山湯口鎮模式 一般情況下,這種小城鎮為遊客提供住宿服務,相應提供食、購、娛等服務。它自身不是景區,但是自然生態環境很好,它是旅遊集散地,區位優勢獨特,最有利於開發旅遊房地產,又可開發旅遊商業和度假房地產。而黃山湯口鎮具備這些特徵,因此發展旅遊接待型模式。 3.3生態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長子營鎮模式 長子營鎮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東邊。這里畜牧業、農業發展較快,林地條件好。這里有國家「九五」重大產業項目北京高科技蔬菜示範區、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留民營。這里的旅遊發展模式為生態型。 3.4資源主導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浙江烏鎮模式 構建這種開發模式,是因為這里的傳統古建築依保存較好,歷史文化豐富,可以感受到傳統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大大吸引了遊客。烏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該地旅遊發展模式為資源主導型。 3.5企業參與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束河模式 雲南束河,當地經濟發展較好,其旅遊業較出名。這里屬於企業參與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運用這種模式對束河古鎮進行開發,充分發揮了它的獨特的資源優勢,使其在國際上具有重大的影響。 不過,這些不能體現我國旅遊小城鎮所有的發展模式,比較常見的是復式開發,這些分類是一種宏觀上的提取劃分,並不是嚴格地在理論意義基礎上進行的劃分。 4 個案分析:密雲古北水鎮發展模式分析 4.1密雲古水北鎮發展模式概述 該城鎮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投資,在北京市密雲縣古北水鎮,這里山水城自然結合。景區著重打造歷史文化景區,將長城戍邊和華北民居建築風貌完美融合,它仿烏鎮而建,注入了新的理念。古北水鎮匯聚了北方和南方的獨特優勢。市場發展方向圍繞著散客展開,企業為市場活動主體,是「烏鎮模式」再一次創造與升華的體現。但古北水鎮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在旅遊發展過程中,古北水鎮有其諸多優勢。首先是產權和社區優勢。在開發之初,古北水鎮就全額買下了所有住家以及原商鋪的房屋產權,使得這里出現開發主體一元化的現象,有可能實現統一規劃、經營管理古鎮。其次是規劃和產品優勢。古北水鎮對街區風貌進行整體打造,而不是單體修復。另外,重構了它的歷史建築內部空間,使其更加符合現代都市人的風格、品味。最後是經營和管理優勢。古北水鎮實行統一、完全專業化的管理,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極大提高了旅遊小城鎮的服務質量以及素質,有利於當地旅遊軟實力的提升。 但是,古北水鎮的發展模式很大程度借鑒、復制與「烏鎮模式」。在未來發展之路上,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創新,將不利於長遠發展。季節性因素對當地的旅遊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何降低影響,對古北水鎮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古北水鎮採取高投入,高收入的模式,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將影響其持續有力的發展。 基於上述分析,北京密雲古北水鎮屬於企業參與型旅遊發展模式。 4.2密雲古水北鎮發展模式的特徵 第一,旅遊業的發展方向與當地旅遊開發公司密切相關,因此,投資開發公司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城鎮旅遊業的發展。 第二,在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可持續發展觀為開發理論基礎 第三,該城鎮的旅遊發展很大程度上借鑒與「烏鎮模式」,因此旅遊產品的創新是長遠發展的關鍵。 5 結論 我國旅遊小城鎮需要分析自身獨特的風格,以其優勢為基礎,採取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鑒於筆者的研究能力和視野存在局限,本文對中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以期其他學者逐步完善。
㈨ 打造觀光小鎮、度假小鎮的社會價值何在
發展旅遊小鎮的意義
1.從宏觀層面看。旅遊小鎮建設是我國城鎮化進程與旅遊業協調發展的新型模式,是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建設旅遊小鎮,有助於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是破解「三農」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同時,建設旅遊小鎮,有利於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2.從中觀層面看。推動旅遊小城鎮發展,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推動村容村貌的整治和農村落後面貌的改變。旅遊小城鎮建設把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民致富;發展旅遊與發展小城鎮相互結合,推動了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和資源環境保護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機制。
4.從旅遊發展看。旅遊小鎮是綜合發揮旅遊產業功能的重要體現。有利於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繼與建設,把小鎮建設成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強小鎮對遊客的吸引力。通過建設旅遊小鎮的方式,把過去單純的保護變為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保護,是在新形勢對歷史、文化資源有效保護的創新探索。將形成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互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