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山東食用油市場調查

山東食用油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3-24 18:54:30

㈠ 中國一年能消耗多少食用油

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農貿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據這位一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並非故意要倒胃口,但是親愛的朋友,當你揣著幾根油條,坐上清晨第一列地鐵上班的時候;當你站在街頭大嚼羊肉串的時候;當你給孩子點上一盆香噴噴的水煮魚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正處在危險之中呢? 危險來自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裡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卻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質。 「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樣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糧油標准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據他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 在一個注重食品安全的時代,理想的狀態是,你下館子,隨手掏出一張試紙浸到菜里,過一會兒拿出來跟譜表比比,然後大叫:「掌櫃的,換油!」但現實是,截至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手段。 一次影響食慾的科學調查 新學期伊始,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9名大四學生就接到了他們的新課題——調查武漢三鎮的地溝油狀況。 「這是一次影響食慾的調查。」調查小組組長江山說,因為采樣是他們的核心任務。於是,這群大學生換上舊衣服,戴上手套,每天趴在餐館飯店附近的下水道邊上。好在是冬天,低溫把油脂冷凝為半固態,下水道也沒有夏天那麼臭不可聞。學生們就用鏟子挖出那些「紅的、白的」漂浮物,往塑料袋裡裝。不過,干這些事得小心翼翼,因為導師們多次提醒,「要當心那些回收地溝油的,他們會揍人」。 與大學生的「偷偷摸摸」相比,那些地溝油的職業回收者確實是「正大光明」的。他們只需要一把鏟子、幾個破舊鐵桶,外加一輛電動車就可以滿載而歸,頂多是天黑的時候多帶一把手電筒。 有時候狹路相逢,學生們挖油的舉動難免會引來一些敵視的目光,也曾有人過來盤問「干嗎的」。學生們很緊張,支支吾吾地說是要「帶回去喂狗」。 在調研的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人民幣左右。在他們看來,利益驅動是地溝油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有人告訴學生們,在這一行,就是打雜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資。 由於注重煎炸炒燉的飲食文化和鋪張浪費等習慣,大量的餐廚垃圾和由此衍生的地溝油成了中國特有的現象。在調查中,學生們發現,在武漢,即使只是賣魚湯糊粉的小攤,每天也要產生15公斤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估算,武漢市內有大小餐飲店6萬余家,每年產生餐廚垃圾約25.2萬噸、廢棄油脂約12.6萬噸。 於是,在這樣的城市裡,掏地溝油就成了暴利行業。有人壟斷了某些餐館的餐廚垃圾,每天派專人收購。一座城市通常會被劃分為好幾片勢力范圍。 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競爭環境」下,調查小組的學生們通過「明偷暗奪」的方式,搞到了60多個樣本。這些玻璃瓶裝的地溝油樣本,如今被存放在實驗室的冰櫃里,上面貼著「川菜館」、「水煮魚」等標簽。盡管瓶蓋緊塞,還是不時傳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氣味,據說這是「不飽和脂肪酸酸敗後產生的醛」。 完成了采樣工作後,調查小組的學生們順帶考察了武漢的餐飲市場,結果發現,有的早點攤子上赫然擺著兩個壺,一壺是貼著標簽的好油,另一壺沒標簽的,″明顯渾濁不堪″。還有在大學城外賣羊肉串的,總是拿一個雪碧瓶裝油,那些「色澤過於金黃的油」,裡面都是沉澱物。 「武漢只是一個縮影。」江山說,在中國數百個城市中,但凡有餐飲業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溝油的。反過來,因為價格低廉,這些地溝油最終又迴流到餐飲業,從街邊小鋪到五星級飯店,無一得免。 醫學研究的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並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麴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個問題是倫理上的。「別人吃過的油,在下水道里變質,再撈上來,人能吃得下去嗎?」一位調查小組的成員皺著眉說。那段時間,他衣服上總有「洗不掉的餿味」。調查只用了10天,但他這半個月都沒了胃口。 油摻油,神仙愁 自從餐飲業誕生之日起,地溝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不過當它最初被稱作「泔水」的時候,通常只是用來喂豬,最近20年才開始給人吃。 在科研工作者看來,治理地溝油的難點在於,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後,單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區分地溝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販通常還會把地溝油摻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較少,更是難以檢測。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話:「油摻油,神仙愁」。 何東平教授從事地溝油的研究已經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同時承擔著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課題——「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夠檢測鑒別地溝油的有效手段。 在何東平看來,傳統的檢測方法只抓住地溝油中的某個特性,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同時有效檢測不同來源的地溝油,導致有時檢測誤差較大,更有誤判的可能。如果地溝油摻入含量較少時,也檢測不出來。 比如電導率檢測法。因為油脂在烹飪過程中接觸了洗滌劑、金屬器皿,或長期停留在重金屬環境中,因此地溝油的電導率值明顯高於普通食用油。在武漢工業學院,一名姓劉的本科生曾經找到一種30分鍾內檢測地溝油的方法。他通過檢測油的電導率,得出地溝油電導率是一級食用油的5~7倍的結論。這種方法對於「泔水油」的檢測相對有效。然而它的缺陷在於,僅僅適用於地溝油添加量在20%以上的食品油檢測。 另一種是膽固醇檢測法。因為地溝油是多種動、植物油脂的混合物,其中動物脂肪中普遍含有膽固醇,而在人們食用的正規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只含有極少量的膽固醇。利用這一特性可以鑒別出某些地溝油,但同樣要求地溝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在武漢工業學院的老師指導下,一名叫王樂的研究生曾經研製出一種藍色試紙,隨著地溝油所摻比例不斷增加,藍色試紙會呈現出黃綠色、淡黃色和亮黃色等顏色變化。這是依據油的「積性」來檢測油的純度,當油中有氯化鈉(食鹽)時,其積性大,反之則小,而正規渠道生產的食用油中通常沒有氯化鈉。但這一方法同樣受到地溝油的添加比例的限制。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專門生產「地溝油快速檢測試劑盒」的公司。但從該公司提供的說明書來看,「對於一些未經純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此方法容易產生假陽性」。 「未來地溝油的檢測方法,一定是集合以往經驗的綜合評判法。」何東平說,單一的手段將不能作為鑒別的「經典方法」納入未來的《標准》中。 政府管理才是關鍵 身為一名從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東平卻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准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管理。 他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每1萬人每天可以產生1噸食品垃圾,而這些食品垃圾在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流程後,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農貿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麼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15億~20億元。 然而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卻長期處在「無政府」狀態,這就給某些不法商販提供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灰色產業」空間。因此何東平的設想是,「必須由政府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 在何東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倡導下,自今年起,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將分別建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在處理垃圾的同時,每天還能生產25噸生物柴油和40萬立方米沼氣。 「經濟效益第二,社會效益第一。」何東平說,只要這個城市存在,這些廠就應該存在。按照他的設想,全國600多個城市,只要建成3000多個這樣的工廠,不但能緩解「垃圾圍城」,同時也能徹底解決地溝油問題。 實際上,在國內某些地區已經有相關的政策出台。浙江省寧波市早在2006年就實施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寧波市區飯店、食堂的餐廚垃圾將實行統一收運、集中無害化處置,以便從源頭上封殺地溝油。何東平曾赴寧波考察,發現效果顯著。 最近,北京市也出現了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把餐廚垃圾製作成有機飼料和有機肥的企業,這些清潔技術受到了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 由何東平等科研工作者參與制定的《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准》也有望於2011年出台。「例如,未來要加強流通領域的管理,要求散裝油也必須有標志。」何東平說。據這位一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滿意請採納。

㈡ 最多中國人吃的食用油是花生油嗎

那個具體的沒找到依據
只找到了這個……
發現地溝油其實最多……
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農貿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據這位一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並非故意要倒胃口,但是親愛的朋友,當你揣著幾根油條,坐上清晨第一列地鐵上班的時候;當你站在街頭大嚼羊肉串的時候;當你給孩子點上一盆香噴噴的水煮魚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正處在危險之中呢?
危險來自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裡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卻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質。

「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樣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糧油標准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據他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

在一個注重食品安全的時代,理想的狀態是,你下館子,隨手掏出一張試紙浸到菜里,過一會兒拿出來跟譜表比比,然後大叫:「掌櫃的,換油!」但現實是,截至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手段。

一次影響食慾的科學調查

新學期伊始,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9名大四學生就接到了他們的新課題——調查武漢三鎮的地溝油狀況。

「這是一次影響食慾的調查。」調查小組組長江山說,因為采樣是他們的核心任務。於是,這群大學生換上舊衣服,戴上手套,每天趴在餐館飯店附近的下水道邊上。好在是冬天,低溫把油脂冷凝為半固態,下水道也沒有夏天那麼臭不可聞。學生們就用鏟子挖出那些「紅的、白的」漂浮物,往塑料袋裡裝。不過,干這些事得小心翼翼,因為導師們多次提醒,「要當心那些回收地溝油的,他們會揍人」。

與大學生的「偷偷摸摸」相比,那些地溝油的職業回收者確實是「正大光明」的。他們只需要一把鏟子、幾個破舊鐵桶,外加一輛電動車就可以滿載而歸,頂多是天黑的時候多帶一把手電筒。

有時候狹路相逢,學生們挖油的舉動難免會引來一些敵視的目光,也曾有人過來盤問「干嗎的」。學生們很緊張,支支吾吾地說是要「帶回去喂狗」。

在調研的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人民幣左右。在他們看來,利益驅動是地溝油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有人告訴學生們,在這一行,就是打雜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資。

由於注重煎炸炒燉的飲食文化和鋪張浪費等習慣,大量的餐廚垃圾和由此衍生的地溝油成了中國特有的現象。在調查中,學生們發現,在武漢,即使只是賣魚湯糊粉的小攤,每天也要產生15公斤左右的餐廚垃圾。經過估算,武漢市內有大小餐飲店6萬余家,每年產生餐廚垃圾約25.2萬噸、廢棄油脂約12.6萬噸。

於是,在這樣的城市裡,掏地溝油就成了暴利行業。有人壟斷了某些餐館的餐廚垃圾,每天派專人收購。一座城市通常會被劃分為好幾片勢力范圍。

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競爭環境」下,調查小組的學生們通過「明偷暗奪」的方式,搞到了60多個樣本。這些玻璃瓶裝的地溝油樣本,如今被存放在實驗室的冰櫃里,上面貼著「川菜館」、「水煮魚」等標簽。盡管瓶蓋緊塞,還是不時傳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氣味,據說這是「不飽和脂肪酸酸敗後產生的醛」。

完成了采樣工作後,調查小組的學生們順帶考察了武漢的餐飲市場,結果發現,有的早點攤子上赫然擺著兩個壺,一壺是貼著標簽的好油,另一壺沒標簽的,〃明顯渾濁不堪〃。還有在大學城外賣羊肉串的,總是拿一個雪碧瓶裝油,那些「色澤過於金黃的油」,裡面都是沉澱物。

「武漢只是一個縮影。」江山說,在中國數百個城市中,但凡有餐飲業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溝油的。反過來,因為價格低廉,這些地溝油最終又迴流到餐飲業,從街邊小鋪到五星級飯店,無一得免。

醫學研究的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並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麴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個問題是倫理上的。「別人吃過的油,在下水道里變質,再撈上來,人能吃得下去嗎?」一位調查小組的成員皺著眉說。那段時間,他衣服上總有「洗不掉的餿味」。調查只用了10天,但他這半個月都沒了胃口。

油摻油,神仙愁

自從餐飲業誕生之日起,地溝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不過當它最初被稱作「泔水」的時候,通常只是用來喂豬,最近20年才開始給人吃。

在科研工作者看來,治理地溝油的難點在於,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後,單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區分地溝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販通常還會把地溝油摻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較少,更是難以檢測。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話:「油摻油,神仙愁」。

何東平教授從事地溝油的研究已經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同時承擔著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課題——「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夠檢測鑒別地溝油的有效手段。

在何東平看來,傳統的檢測方法只抓住地溝油中的某個特性,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同時有效檢測不同來源的地溝油,導致有時檢測誤差較大,更有誤判的可能。如果地溝油摻入含量較少時,也檢測不出來。

比如電導率檢測法。因為油脂在烹飪過程中接觸了洗滌劑、金屬器皿,或長期停留在重金屬環境中,因此地溝油的電導率值明顯高於普通食用油。在武漢工業學院,一名姓劉的本科生曾經找到一種30分鍾內檢測地溝油的方法。他通過檢測油的電導率,得出地溝油電導率是一級食用油的5~7倍的結論。這種方法對於「泔水油」的檢測相對有效。然而它的缺陷在於,僅僅適用於地溝油添加量在20%以上的食品油檢測。

另一種是膽固醇檢測法。因為地溝油是多種動、植物油脂的混合物,其中動物脂肪中普遍含有膽固醇,而在人們食用的正規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只含有極少量的膽固醇。利用這一特性可以鑒別出某些地溝油,但同樣要求地溝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在武漢工業學院的老師指導下,一名叫王樂的研究生曾經研製出一種藍色試紙,隨著地溝油所摻比例不斷增加,藍色試紙會呈現出黃綠色、淡黃色和亮黃色等顏色變化。這是依據油的「積性」來檢測油的純度,當油中有氯化鈉(食鹽)時,其積性大,反之則小,而正規渠道生產的食用油中通常沒有氯化鈉。但這一方法同樣受到地溝油的添加比例的限制。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專門生產「地溝油快速檢測試劑盒」的公司。但從該公司提供的說明書來看,「對於一些未經純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此方法容易產生假陽性」。

「未來地溝油的檢測方法,一定是集合以往經驗的綜合評判法。」何東平說,單一的手段將不能作為鑒別的「經典方法」納入未來的《標准》中。

政府管理才是關鍵

身為一名從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東平卻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准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管理。

他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每1萬人每天可以產生1噸食品垃圾,而這些食品垃圾在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流程後,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農貿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麼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15億~20億元。

然而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卻長期處在「無政府」狀態,這就給某些不法商販提供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灰色產業」空間。因此何東平的設想是,「必須由政府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

在何東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倡導下,自今年起,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將分別建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在處理垃圾的同時,每天還能生產25噸生物柴油和40萬立方米沼氣。

「經濟效益第二,社會效益第一。」何東平說,只要這個城市存在,這些廠就應該存在。按照他的設想,全國600多個城市,只要建成3000多個這樣的工廠,不但能緩解「垃圾圍城」,同時也能徹底解決地溝油問題。

實際上,在國內某些地區已經有相關的政策出台。浙江省寧波市早在2006年就實施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寧波市區飯店、食堂的餐廚垃圾將實行統一收運、集中無害化處置,以便從源頭上封殺地溝油。何東平曾赴寧波考察,發現效果顯著。

最近,北京市也出現了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把餐廚垃圾製作成有機飼料和有機肥的企業,這些清潔技術受到了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

由何東平等科研工作者參與制定的《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准》也有望於2011年出台。「例如,未來要加強流通領域的管理,要求散裝油也必須有標志。」何東平說。據這位一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㈢ 關於食用油的市場調查報告

食用油中國版圖品牌格局 看不見的戰場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且漲幅均在10%%上下……有人開始高呼:請有關方面正視此次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說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也有人慷慨激昂:這是外資壟斷的必然結果!放眼市場,近年來,橄欖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種、新品類食用油不斷涌現,以大米為主要產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這些號稱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現,對中國食用油品類及品牌格局的影響值得人們拭目以待。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價?此次調價,到底是供不應求?還是產量過剩、存在滯銷而由某些油品品牌進行的商業炒作?抑或是糧油製品加入國際競爭行列隨行就市?食用油多品類的格局對價格趨勢有何影響?或許,回眸近年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發展狀況,會對我們有所啟迪。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從小包裝食用油熱潮到健康、營養用油的「食用油新時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中國市場。從此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這個市場幾乎被外資及南方品牌壟斷,遼寧品牌大多曇花一現,2009年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稻穀深加工產業基地,以利是品牌進軍食用油市場,遼寧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國油脂大市場的版圖,與群雄共競爭。

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全年食用油消費大約在2400萬噸,進口的棕櫚油、豆油、菜籽油的總量高達68%%,由於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油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無法擴大,直接導致了中國食用油無法自給自足、以及中國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這種與稻穀共享耕地資源並依賴於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的誕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給佔比有了改變的可能,促進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再次洗牌。

「時勢造英雄」———食用油市場競爭狀況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現之前,油脂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市場上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市場42.20%%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福臨門」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嘉里糧油&「金龍魚」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嘉里糧油又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形成的「雙寡頭」

幾年前,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那場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並,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

中國品牌建設專家李光斗指出,在後WTO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戰。據其介紹,在入世最初,汽車、家電等行業最先受到沖擊。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

迎接食用油新時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戰中精彩亮相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眾所周知,作為13億人口大國,中國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戰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糧食自給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開始大於進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卻一直過度依賴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國際石油、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以及中國南方百年未遇冰凍雪災直接因素,中國出現了以食用油、豬肉為明顯特徵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已凸顯中國食用油的戰略安全隱患。

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基本生活必須品和其他食品生產」。並提出「國際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優勢產品「稻米油」躋身食用油市場,化硝煙於無形

在這場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食用油漲價風波里,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顯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從事期貨貿易的趙總在這場風波的外圍,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旁觀者清。他說他羨慕整合之後的中糧集團所擁有的昭然實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集團為什麼不走出國門?為什麼不想辦法在全世界種中國的地?因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製得了價格。所謂「巨頭游戲」,說白了就是一種控制———資源的絕對控制。

中國是稻米的生產大國,擁有2982公頃水稻種植面積及年產2億噸的水稻產量。然而,由於提煉技術及設備的困擾,盡管眾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卻無法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時任生威糧食集團董事長的趙毅就對中國的水稻產業、物流體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布局。他曾表示:稻穀加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稻米企業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水稻期貨上市是大勢所趨,南糧北儲、稻米深加工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商機。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9年6月末,通過對稻米油加工過程的持續改良及精心研製,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終於成功下線。

2009年9月10日,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國推介會」在沈陽賓館隆重召開。中國油脂學會副會長劉世鵬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淑媛教授分別做了《稻米油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和《稻米油與健康》的精彩講演,從產品高度和營養解析角度分別給予稻米油產品高度評價。

由於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場推廣伊始,頗為艱難。商超均以「炒作概念」、「價值不高」、「消費者很難認可」等多種理由將「利是」稻米油產品拒之門外。

然而,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稻米油是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用油,因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維素,維E維物甾醇的營養之素,又可以降低膽固醇、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力,是適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國,被心臟病學會推薦為心臟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為中小學生烹飪營養用油。

稻米油高煙點的優點,又特別適合中國人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烹飪少油煙,廚房更潔凈。

強勁的品牌宣傳與貨真價實的產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產品終於從7月中旬陸續在家樂福、沃爾瑪、新瑪特、興隆、中興、樂購等系統賣場上架銷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擺貨當天在無任何優勢排面、無任何促銷、導購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然走貨。

隨著消費者逐漸對稻米油產品認可,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機會、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只有油煙的食用油江湖大戰中,遼寧中稻可以說是敢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嘗到當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創造「歷史」的人。

[2009中國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金龍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臨門FORTUNE中國名牌,中國糧油食品集團,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魯花食用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山東魯花集團,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滿園/胡姬花含元寶/鯉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獅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獅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廈門中盛糧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紅蜻蜓重慶名牌,重慶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嘜/紅燈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順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鷹嘜食用油廣東省名牌,中山市鷹嘜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㈣ 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農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我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市場做了小范圍的調查研究工作, 收集了 食用油市場的需求數據,了解了消費者消費意向的有關信息。 本次調查面向咸寧地區,但受訪者主要集中於咸安區。調查側重 於消費者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了解狀況及消費意向, 同時涉及現行 食用油市場的發展狀況。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小 品種油,雖然它的功能與品質都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但在消費者心中 的認知度卻不高, 所以我們就消費者對山茶油的了解度以及對其各項 特質的關心度設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在進行調查時,我們介紹了師智 敏有機山茶油並特意說明其因為具有強心、美容、益智等功能因而價 格較高時,有 77.1%的政府單位上班的消費者表示可以試用,還有部 分消費者表示看價格而定或者是直接願意購買,而只有 5.7%的消費 者表示不會去嘗試, 大部分消費者會去試是因為對於任何新鮮事物人們總是會非常 好奇,或是想要去驗證一下其好壞與否。作為營銷人員,我們應該牢 牢抓住這個心理打好第一仗,無論是油質、色澤、功能等方面都要給 消費者留下最好的印象,從而穩固地抓住消費者。 關於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價格問題, 現在市場上的茶油價格普遍 較高,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價格太高消費者會難以接受,絕大多數人 普遍認為山茶油比別的油就是要貴, 很多人願意接受山茶油價格貴這 個事實,作為山茶油的生產商及銷售商,必須從原料的購買到生產工 藝的改進再到銷售渠道的構建都應該注重成本的降低。 尤其是生產工
藝的改進,更是刻不容緩,因為這直接關繫到山茶油市場的開拓。 在銷售渠道構建方面,65.7%的消費者願意在超市購買食用油。 另外,對於專門的售油門市或者高檔油專賣店和小區便利商店,有 25%的消費者願意從那裡購買,所以在大方向上我們可以通過超市大 力推進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銷售。 對於如何提高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產品的知名度, 我們集取了消費 者的建議,74.2%的消費者表示應該加大廣告宣傳力度。雖然現在社 會廣告泛濫,但是其作用還是不可小視的。播放頻繁的廣告讓消費者 認知和接受某種產品或品牌 ,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廣告建設品牌, 這是生產廠家建設品牌、推出品牌的手段之一。同時,有 31.4%的消 費者表示應該加大生產能力。 建議增加和開發其保健功能的則占 20%。 現代社會的流行趨勢是讓廣告以及商品遍布每一個角落, 讓消費者沒 有辦法避開廣告,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過卻是成本過高,並且在 不確定市場前景的情況下投入大量的資金也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們必 須另外尋找出路。 適當地借鑒現代廣告宣傳並同時採取其他的宣傳策 略,當然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地探討與研究。從被調查者容易接觸的媒 體來看,電視佔到了 54.3%,網路占 37.1%,報紙占 25.7%。 由此可見,傳統的電視廣告仍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起到 很好的宣傳作用。但是,隨著電子時代的來臨,網路以其信息量大、 速度快等特點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作為健康一代的食用油——師 智敏有機山茶油,在市場知名度還較低的時候,應該依靠以上的三大 媒體, 尤其要發揮網路的優勢, 發布廣告, 提高山茶油的市場知名度。
在對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禮品贈送親友進 行統計後發現,60%的消費者會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禮品。可見, 送禮送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山茶油的製造成本還很高, 價格也高於一般的健康保健食品。一般的家庭不能接受其價格,不會 經常性地食用,但是作為禮品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所以,在營銷過程 中需要強調其與豐富的營養、神奇的保健功效,弱化其價格因素,使 人們認識到購買本產品物超所值。同時,人們對包裝要求上檔次,這 也從側面了解到人們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保健功效不再持懷疑態 度。 對於山茶油生產廠家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 同度。在受調查者中,絕大多數的人選擇金龍魚,可見金龍魚這個大 品牌已經深入人心, 目前在中百超市有一種富川山茶油可以和我們的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相提並論,富川有禮品裝 750ml 的兩瓶裝,價格是 218 元,雖然價格比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便宜,但是我們的師智 敏有機山茶油是 2L 兩瓶裝 288 元, 在這方面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 油有一定優勢,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對富川的品牌還沒有一個認可 度,只要我們大做宣傳的話應該可以優先強占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山茶油市場推廣的以下結論: 一是山茶油市場空白、機遇與挑戰並存。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 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認知度偏低, 在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比重僅占 到 31.4%,而消費者目前大量長期食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豆油、花生 油占 34.3%,菜籽油占 62.9%,動物油 5.7%
由此表明,山茶油市場目前還屬於空白市場,而隨著消費者保健 意識的逐步增強,山茶油憑借強身、益智、美容等高品質優勢,將會 在我國食用油市場迅速發展。 山茶油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是山茶油開發 的優勢所在。從數據中我們也可看出,消費者對山茶油的認知度低於 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相對早期上市的橄欖油、玉米油和棕櫚油。因 此, 在山茶油市場推廣中, 應注重對產品的宣傳介紹, 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宣傳產品功效、特質。 二是注重品質和性價比。 在關於消費者選用食用油主要考慮因素 這一項中,有 42.9%的受訪者選擇了色澤、品質好的,有 34.3%的人 選擇大瓶實惠的,另外 22.8%的人選擇了包裝上檔次和廣告中經常看 到的產品。數據顯示,在食用油作為一種人們日常中必不可少的必需 品,品質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關鍵因素。而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大多 是家庭主婦,這一特殊顧客群相比其他顧客群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 她們往往在購買過程中貨比三家,從價格和品質兩方面入手擇優選 購。所以,在山茶油的市場開發推廣過程中,要注重產品品質,嚴把 質量關;同時,找到適當低價與高品質的最優平衡點,以迎合消費者 的需求。 三是走品牌戰略,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在關於消費者對食用油的 品牌忠誠度調查中,我們發現,有 71.4%的消費者相信品牌,並一直 購買某一品牌; 20%的消費者隨機購買, 偶爾購買品牌油; 而僅有 8.6% 的消費者從不注重品牌。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品牌的重視程度和忠誠 度。這一結論為我們建議現在生產廠家要走品牌路線,塑造品牌形象
提供了理論支柱。 在品牌化商品越來越多地佔據市場領導者地位的今 天, 塑造產品品牌和企業形象已經成為各個行業企業管理者的首要課 題。 因此,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在質量過硬、 價格令顧客滿意的前提下, 更要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培養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唯有如此,才能 開創良好的局面。

㈤ 食用油的產業危機

日前,有報道稱黑龍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產企業處於停產狀態,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對於國人而言,東北是盛產大豆的地方,東北大豆更是聞名遐邇。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現實就擺在那裡。而且,不僅是東北缺豆,整個中國都缺豆。中國已經從大豆的世界第一生產大國變為第一進口大國。無豆自然無油,產業鏈下游的食用油已經嚴重依賴進口,依存度超過60%以上。超市裡大量人們司空見慣的食用油品牌,其實都來自於國外。在A股市場上,專注於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憐的2家,1家是三季報每股虧損0.32元的東凌糧油,1家是借殼上市的西王食品。這主要源於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而銷售價格一直受國家管控,所以中國食用油產業其實已經退無可退。而另一個方面,行業危機導致行業從業人員陸續轉行,而新興人才也越來越少選擇這個行業,13年行業從業人員主要來自於武漢工業學院,河南工業大學,江南大學以及多個糧校,根據河南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油脂英才網對2013年人才流動數據調查顯示,社會行業人才從業人員不及6萬人,人才大多流向食品產業其他行業,包括乳業、飲料以及化工行業等。2013年,行業還因為餐飲業萎縮,以及中儲糧入市食用油行業,再加上14年年調和油必須標注調和產品比例,2014年食用油企業還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

㈥ 關於食用油市場調查和推銷

據我了解,鄭州食用油批發有一些專業的糧油市場,北邊的慶豐、南邊的金回海。如果從北邊答過來,可能慶豐會方便一些,他們也比較大。

本地食用油銷售,大品牌比較多,主要是金龍魚和魯花,但也有一些本地散裝油罐裝的,比如愛廚等。河南省食用油消耗量比較大,但是本生產量難以供應全省,所以外來品牌非常多。目前比較大的,鄭州的愛廚、周口魯花、鄭州好像剛建了個金龍魚,本省其他小品牌主要供應當地,鄭州市場不太多。建議你到上面提到的兩個市場實地考察。

㈦ 到菜市場的糧油店去調查,發現很多不知道是飯店還是食堂的在那兒進貨,買的都是大桶裝的很便宜的油,過去

很正常,現在外面做生意的,不拿「地溝油」炒菜都算良心了,你還指望他們拿「非轉基因」菜油來當食用油?無奸不商,你要記住。

㈧ 央視曝光了調和油市場的什麼亂象

據央視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產企業對外打著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幾乎都是採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標示量,標稱「非轉基因」其實是轉基因油等情況。

了解到,目前食用調和油並沒有國家強制標准。而日前,專家透露,食用調和油新國標已經獲得標准委員會通過,有望今年出台。這一新國標是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准,其中規定,食用調和油要標明配方比例。而這也意味著難產近10年的食用調和油新國標終於有了結果。

了解到,新國標難出台的原因與檢測技術方面有關,油脂的本質為甘油三酸酯,結構相同、性質相近,在混合後檢測起來難度很大,雖然可以檢測出調和油中含有什麼食用油品種,但無法對配料比例進行定量分析,也就無法對配方公布的真實性進行判定。目前經過多年的努力,檢測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這方面新國標也有所准備,成分配比將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來排列,而低於2%的將不許標注。

㈨ 怎樣做餐飲油市場調查及評估

我國高端食用油市場營銷策略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要: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絕大多數是家庭主婦,電視是她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窗口。雖然食用油品牌不遺餘力地向電視台不斷投放廣告,但是硬文廣告滲透力弱、商業味道濃,導致食用油企業將大量資金用於廣告投放,卻沒有理想的傳播效果的現象出現。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網路平台的巨大傳播效應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網路平台上發力。
2012-2016年中國食用油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創造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從「有油吃」到「吃好油」的轉變,就是中國人對健康、天然、營養、稀缺的追求以及與世界距離的不斷拉近。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也決定了食用油流通和消費第一大國的必然地位。隨著大豆、花生等原材料價格上揚,傳統低端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等紛紛提價,失去了價格優勢。眾多消費者開始嘗試高端食用油,伴隨銷量的攀升,國內高端食用油行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一、從硬文廣告傳播轉向深層合作

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絕大多數是家庭主婦,電視是她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窗口。為此,眾多高端食用油品牌企業結合該目標群體的興趣、愛好特點,不斷加大硬文廣告投入力度,持續進行狂轟濫炸。雖然食用油品牌不遺餘力地向電視台不斷投放廣告,但是硬文廣告滲透力弱、商業味道濃,導致食用油企業將大量資金用於廣告投放,卻沒有理想的傳播效果的現象出現。於是,一些品牌食用油將目光轉向可能引起家庭主婦關注的電視劇,開始採用電視劇廣告植入這一新的電視廣告傳播方式。如金龍魚在《金婚風雨情》和《你是我兄弟》中進行廣告植入。魯花花生油冠名贊助美食電視節目,對中央電視台的《廚藝大賽》進行贊助和品牌植入。目前的食用油行業的廣告傳播呈現出硬文廣告減少,植入廣告、冠名廣告、贊助廣告、軟文廣告增多的態勢。

二、公益營銷競爭激烈

針對消費特性日趨分眾化、個性化、碎片化的特點,國內眾多食用油企業非常注重廣告傳播平台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國內外的重大賽事、熱點事件都是食用油企業非常看好的傳播推廣平台,進而使其成為食用油行業激烈競爭的傳播資源。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金龍魚食用油品牌由於投入重金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和奧運會牽手的食用油品牌。其老對手中糧集團也不甘落後,2010 年,中糧集團正式成為上海世博會高級贊助商,集團旗下的「福臨門」產品獲得「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糧油產品」稱謂。中糧集團為此開展了宣傳中糧品牌的線上、線下一系列活動。這些事例既顯示了食用油企業對事件傳播的看重,也說明公益營銷已經成為當今食用油品牌借力發力的主要載體。

三、電子商務提升廣告傳播效果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網路平台的巨大傳播效應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網路平台上發力。

從企業網站的更新維護到微博營銷、社區網站,主要的食用油品牌都做得風生水起。金龍魚和福臨門品牌分別以金龍魚3A 智囊團和中糧福臨門的名字在微博落戶,隨時與消費者溝通交流。食用油企業積極介入新載體的態度,在表現具有傳播潛力的新媒體容易引起企業興趣的同時,令食用油行業的廣告投放形式和內容出現了新的變化。

四、渠道傳播形式多樣

食用油作為快速消費品,大型商場、超市一直是其重要的銷售平台,也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發生最多的地方。因此,各大商場和超市單頁、海報宣傳、降價促銷和買贈活動是食用油產品銷售推廣的常用手段。

但伴隨食用油產品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終端促銷及傳播也在不斷升級,各種促銷形式、傳播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如金龍魚食用油的生產企業專門定做了食用油瓶形的紙貨架配合促銷主題,吸引消費者關注,以突出主打產品的形象,促進產品銷售,為如今的食用油商場、超市廣告傳播平添了幾分新的氣息。

五、強調市場細分,精耕細作

伴隨經濟發展和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用油種類的日益豐富,國內消費者在食用油的使用偏好上開始出現消費分層。不同的消費群體產生了差異化的食用油品牌消費偏好。如白領消費群體更加追求生活品質,老年人更加註重健康,中低端消費群體則需要經濟、實惠的食用油。為此,食用油企業推出了不同定位、定價的產品,廣告傳播也開始更加的人性化,有了分層次的針對性的精準傳播。花生油、玉米油以大眾消費群為主,這些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但企業利差空間不斷減少。針對這部分油品,企業往往以自然銷售為主,很少開展相關廣告促銷活動。高端食用油等產品定價相對較高,相關食用油企業不僅配合電視廣告投放,還結合電子商務等新形式展開細致的溝通與互動。

閱讀全文

與山東食用油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
植樹節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781
南京東之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4
網易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87
黃岡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14
超市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114
胡家廟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93
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131
急診急救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120
企業培訓方案考慮問題點 瀏覽:895
風機高空逃生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