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恩施土司城的介紹
恩施土司城,又稱墨衛樓。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對山灣回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答500米。屬古跡與建築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 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生態旅遊州、民族風情園發展方略,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庄園建築群。屬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牆、鍾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卧虎鐵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30餘個景點。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命名並題寫為恩施土司城。
⑵ 土司城簡介
恩施土司城
Enshi city of toast
恩施土司城
Enshi city of toast
恩施土司城
Enshi city of toast
恩施土司城
Enshi city of toast
⑶ 中國的一座土司城是如何受到國內外遊客喜愛的
到我國西南地區許多地方旅遊,經常會聽到“土司”這個詞,這是我國古代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管理制度。雲南麗江曾有土司,湖南湘西曾有土司,而就在湖北的恩施,也曾經有過土司。現在湖北恩施還建有一座土司城,遊客可以來此了解土司文化。
作為一座城堡,土司城還建有城牆。土司城的城牆依山而建,全長2320米,寬1.2米,最初修建的目的是為了戍守、防護,城牆上也設有瞭望台、烽火台,危機之時,會燃狼煙預警。
⑷ 恩施土司城是那個皇帝
土司制度是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歸屬中央,權力自治專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家族屬地區的土司制度,則起於元代止於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歸流",歷經元明清三朝,前後450餘年。土司與中央封建王朝的關系,就是土司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中央王朝對土司實行冊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圖,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戶籍,生殺在掌、稱雄一方。土司王:實際就是一個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建制,歷朝都有變化,元代設立29個土司,明代設立31個土司,清代設立20個土司。土司管轄地區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區及現屬宜昌的長陽、五峰的部分地區。
⑸ 恩施州旅遊發展前景淺析
二流子太多!窮!沒發展前途!
、
⑹ 湖北恩施土司城和女兒城區別
1. 土司城
屬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牆、鍾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卧虎鐵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30餘個景點。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題寫為"恩施土司城"
夏季:8:00-18:30
冬季:8:30-17:30
門票價格: 成人票:50元;優惠票:25元
最佳時間: 一年四季均可
恩施火車站30路公交車直達土司城站,共13站。
主要看土司城門樓,風雨橋,廩君廟,土司校場,土家族民居等等,主要感受古文化。
2. 女兒城
囊括300家小商品,500間風情客棧,30家特色餐飲,40家美味小吃,8000平景觀草坪,10000平綜合運動中心以及全國首創室內情景劇場-女兒城大劇院,同時還擁有湖北省內最大的水上樂園。恩施土家最負盛名的特色民俗相親活動—女兒會,也將永久落戶土家女兒城!
自2013年10月19日開城以來,古城內的旅遊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主要包括旅遊、餐飲、住宿、商業、休閑娛樂、文化等各種業態。這些業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即住宿(特色客棧)、餐飲(主題餐館、特色餐廳、本地小吃)、購物(特色購物商店)和休閑娛樂(酒吧、咖啡館、書吧等)。從業態配比上來看,四類業態數盆相對均衡,沒有占絕對樂倒性的業態類型。
主要吃喝玩樂,比較全面。
⑺ 恩施土司城特點用成語概括
朋友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親,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
⑻ 去過恩施土司城的都來說說對那個裡面的印象。
我是10.7去的,人不多不少,網購的票45元,提前電話預約好的。裡面主要3個建築回群,蠻有地域特色的,最答好跟個導游,聽聽裡面的文化寓意。九進院空間很豐富,看了一會歌舞表演,一開始覺得還不錯,後面就不怎麼樣了。背後有城牆、烽火台,我上去了下,感覺不太好,去的人也少,去城牆很繞,不方便,沒有去,很多人都想上城牆,都不知道怎麼去。烽火台也沒找著,看到有個吊橋,好不容易去了,確不能走,寫著待維修。植物沒有特別栽植,比較野,入口旁的水也不幹凈。
缺點:景觀環境可以再梳理一下,後山部分的人氣不足,城牆可達性太差.
優點:建築本身挺好
望採納,謝謝!
⑼ 恩施土司城的主要景點
走進恩施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聳的是土司城門樓。土司城門樓也稱土司朝門或看樓,是顯示土司威儀和功德的紀念性建築。極其注重外觀的莊重華麗,建築內容上則集中體現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間觀念和技術上的聰明才智。
門樓前面左右兩座神人牽著龍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表現的是土家人普遍存在望子成龍心理 。右側牆上三幅壁畫,除中間一幅表現的是民族團結外,右邊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毛古斯就是稱之為的稻穀神。民以食為天,稻穀便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對稻穀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農耕初期對生命存在的強烈意識。左邊一幅的兩個彪形大漢,環眼突睛,虎視眈眈,像似瞄著每個過往行人,那是土家語稱作的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是土司城門樓的守護神。
土司城門樓高25米,寬12米,是棟純粹榫卯結構的木樓。高大壯觀、結構精良;布局精巧合理。兩邊走馬轉角樓梯可盤旋至頂,層層相通相連。門樓門窗由200扇門,189塊鏤空雕花圖案組成,內容多為戲文及民間傳奇故事。有趣的是,整座門樓還隱含著許多奇巧而又寓意雙關的數字,如門樓高4層、12根柱、24根梁。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年中的4季、12個月和24個節氣。還有門樓屋頂上數只蝙蝠拱托著一枚古錢的裝飾雕塑,它叫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錢就是那枚銅錢了。真算是無字勝似有字,於無聲處說吉祥了。 坐落在遊船碼頭對面山上的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廩君廟,廩君廟為三層三進重檐廊柱式建築,坐西朝東,雄峙山腰,巍峨氣勢。緊傍廟宇,沿山壁繪有巨大長卷壁畫,壁畫記載了廩君一生的豪情壯舉,謂之廩君開疆拓土勝跡圖。
巴人及其後裔土家族崇尚的廩君,還有段十分神奇而動人的傳說。相傳廩君是生活在長陽武洛鍾離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務相。鍾離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別住著巴、樊、覃、相、鄭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餘四姓住在黑穴。蠻荒之初,沒有頭領。於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劍於石穴,投中者尊為頭領。經比試,唯巴姓之子巴務相一劍投中,其餘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氣,再次約定乘坐土船游於江中,土船不沉的立為頭領。比試結果,又是巴務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餘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認為這是天意,於是推舉巴務相作頭領,統領巴人。巴務相胸懷大志,嫌鍾離山狹小,決意要為巴人另創基業。便率領五姓巴人,沿古稱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開疆拓土。途中經過叫鹽陽地方,鹽陽有位專司熬鹽濟世的女神,愛慕巴務相超凡豪雄,以身相許要與巴務相結為夫妻,並勸巴務相留居鹽陽。巴務相雖感女神多情,但仍覺鹽陽不夠廣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堅持溯江而上繼續前進。女神無奈,便晚上前來陪宿,早上化成飛蟲與諸蟲同飛,遮天蔽日,令巴務相與眾巴人不辯南北西東,寸步難行。巴務相於焦慮中斷定是女神暗中阻撓,便乘女神陪宿之機割下自己一綹頭發,作為信物贈與女神。女神即將頭發系於項間。待次日諸蟲再飛之時,巴務相瞄準系有頭發的飛蟲,挽弓搭箭,將化為飛蟲的女神射落,天開明朗。巴務相便繼續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稱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務相覺得夷城地方廣闊,便留住下來,建立了巴國。巴人由此便從以漁獵為生的原始落後生活方式轉為了較先進的農耕生活。
巴務相心願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後化為白虎。眾巴人為緬懷巴務相功德,建廩君祠立像祭祀,同時也感女神熬鹽濟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於廩君之側,稱巴務相為廩君,稱女神為德濟娘娘,春秋餉祭,四時煙火不絕。從此,廩君即成了巴人及巴人後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這里是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築--吊腳樓。吊腳樓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後多植果木與竹林。在綠樹掩遇中,一樓挑出,凸顯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
這叫一開三間的單邊吊腳樓。左邊兩間落在實處,右邊一間懸空。左邊是火房、中間為堂屋,右邊即是廂房。廂房下面有柱無壁,即所謂吊腳樓了。樓上乾燥,用來住人或堆放糧食。這樣安排,既可避免毒蛇野獸對人傷害,樓下又可喂養牲口、安置粗重傢具、堆放柴草,可算是一舉幾得。 所謂百花園,實際就是土司皇城的御花園。各個土司不僅注重王府宅院恢宏氣勢的建設,顯示土司的尊貴和威儀,他們也注重亭園的設置,以滿足王室休閑和娛樂。各土司多有名稱不一的花園、萬春園、芹香園、槿園等、土司王室於園中賞花、賦詩、撫琴、吟詠以及猜謎鬥草,盡其賞心悅目。當然,這種雅興在當時也只是土司的專利,下人和雜役人員是做夢也享受不到的。
這座土司百花園,不用說玉階玲瓏,假山參差,碧水游魚點,曲欄幽徑,盡顯出王室花園的富貴。單就園中春有桃花櫻花、夏有牡丹芙蓉、秋有丹桂海棠、冬有梅花飄香,林林總總,奼紫嫣紅,加上古柏蒼松,茂林修行。真可以說不是圖畫,勝似圖畫,花香醉遊人,遊人在畫中啊! 在白虎山下的深溝叫卧虎溝,卧虎溝上橫跨一座軟索鐵橋,稱為卧虎橋也稱作卧伏橋。是形容遊人過橋,橋身晃盪利害,膽怯的人便感到害怕而止步不前,俯身卧伏於橋上,所以叫卧伏橋。其實是卧虎橋,是因卧虎溝而得名。
卧虎橋橋高22米,橋長66米,橋寬2米。橋下流水淙淙,橋上白雲悠悠。舉步橋上,鐵索橋晃晃盪盪,令人頭昏目眩。有恐高症或心力不濟的人是不敢貿然一試的 民族藝苑是土司城內專設的藝術展館區。方圓15畝,4棟仿民居的建築,青磚青瓦,坐落其間。展館前場地,獨具匠心地按土家織錦西蘭卡普的幾何圖案雙八鉤進行布局,呈二方連續展開而組合成形,以一串紅和女貞子花木,按圖形栽植。紅綠相映相襯,亮麗奪目。其中心按仿根雕雕塑,設置作展區標志。除此,花圃中還植有四時花草,以象徵藝術繁花似錦、爭妍斗勝,四季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