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Oxfam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樂施會(Oxfam)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展和救援組織的聯盟,它由十三個回獨立運作的樂施會成員組成答。1942年Canon Theodore Richard Milford (1896年 - 1987年)在英國牛津群成立,原名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組成目的是在二戰運送食糧到被同盟國封鎖的德國納粹黨佔領希臘人民。1963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會。 1965年起改以電報地址OXFAM作為名稱。
救援給食物以解決飢荒。多年來,樂施會都有開展種種策略對付飢荒的原因。除了食物和葯物之外,樂施會也向人們提供生活、工作用具令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同時爭取開放自由的國際貿易,使貧窮地區生產的貨品令以公平的價格出售。
❷ 求:關於社會學就業信息的網站,以及中國針對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網站
一般而言,找工作的主要時間是大四第一學期的9月份到第二年的7月,核心時間是春節前3個月到春節後4個月.對於大多數沒有很多社會經驗的同學而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茫然.本人就自己和一些社會學專業同學找工作的實際經驗,向同學們傳遞一些簡單的體會.希望能起到一點綿薄的作用.
找工作和學習一樣,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同學們要為自己的踏入社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多努力.就應屆畢業生而言,幾乎沒有太多人能夠非常容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所有的人都會有一個尋找和被拒絕的過程.大家要有百折不撓的心態,四處出擊多方嘗試,只要多嘗試總會有相對合適的工作的.行動將有可能有收獲,不行動將一定沒有收貨.一般而言,對大多數同學,從開始找工作到最後落實工作,這可能是一個3-6個月或再長一點的過程.另外,同學們也要有一個職業生涯設計的概念.對同學們而言,年輕是你們最大的優勢,而沒有工作經驗是最大的劣勢,未來的工作,職位是一個上升的過程.第一份工作不一定是一輩子的工作,而僅僅是一個開始,而且一定是將來會越來越好.走出這一步,從這個開始,就是工作經驗的積累.比起高不成低不就的等待而言,先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做著,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後,騎馬找馬,是比較理性的態度.
祝願每一位同學最終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總體思路
社會學就其學科而言,專業性不是特別強,沒有特別對口的大的職業渠道,同時社會的認知度也還有待提高,因此給大家找工作帶來一些困難.但困難往往也是契機,社會學學科因為涉及面比較寬泛,因此就業的面比較寬.同學們應當首先確立這樣一個理念:許多文科方面的工作,只要不是非常專業化的,社會學專業都可以勝任,大家都不妨投遞簡歷嘗試.除了本校網站發布的就業信息,同學們可以經常上清華北大的就業信息發布網站,關注裡面的找工作信息,裡面經常有就業指南,各大公司在北京招聘的信息,全國各地招聘會的信息等.也可以直接上51job等專業找工作的網站.
社會學專業可以從事的方向
以下這些方面是社會學專業主要就業方向,同學們都可以勝任,在找工作時不妨重點留意,投遞一些簡歷(針對不同的方向,簡歷應該有所側重):
各種公司的業務部,營銷部,策劃部人員,從事跑業務,營銷和市場調查,公關策劃,市場策劃等工作.此類工作的門檻往往較低,但如果幹得好,幾年下來,往往升遷較快,還可能積累一些個人創業的經驗和資本.適合不怕吃苦,有創業和開拓精神的同學.除了大的外企如保潔,旁氏等以外,目前一些國內的私營企業也日益正規和壯大,大家都可以關注.
從事文秘,咨詢方面的工作.目前咨詢公司很多.社會學專業完全可以勝任其中的公關策劃,公共形象設計,文秘等工作.
各種公司的人事或人力資源部職員,一些人力公司和獵頭公司職員.社會學專業學習過社會心理學,勞動社會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和公共關系等課程,另外還有社會工作方面課程,應該能夠勝任人事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擔任過學校幹部的同學應聘時可適當凸顯這一履歷.目前一些大的國企和私企的人力資源部也開始正規化了,同學們都不妨投遞簡歷嘗試.
專業的調查公司,包括市場調查公司,媒體調查公司等.譬如央視零點調查公司,賽迪數據等.這類公司也是較大的社會學就業渠道.社會學專業系統學習了高等數學,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和數據分析技術SPSS等課程,可以很好的勝任此類工作.應聘的同學最好有過編寫問卷和實地調查的經驗.
傳媒方面的記者,編輯,社會評論,信息量化分析,策劃等.包括報紙,雜志,電台,電視台,網站等均可.我們學過社會學方面的課程,對於一些大眾,社會時事方面的報道,社會評論等,應該視角更獨特,更有深度.很多大的媒體有社會調查部,也是社會學專業非常適合的部門.文筆好,文科功底好的同學從事編輯工作也應該勝任.應聘的同學最好發表過一些文章,文筆較好,或在一些媒體實習過.
從事社會工作方面的工作.在工,青,婦等各種社會團體,各類科技園區,社會社區中從事各類社會工作的管理,咨詢與服務工作.
應聘或報考公務員.這些請同學們提前關注北京或當地的公務員招考情況(時間地點等).一般而言,街道,居民委員會,各地民政系統,新聞出版系統等較可能招收社會學方面的人員.黨員,有學生會方面經驗也許有助於這方面的應聘,要考公務員的同學考前最好事先練習一些公務員考試題.
應聘中外NPO,NGO組織.目前國內外的此類組織在中國越來越多,譬如中國的兒童村,環境保護組織等.聯合國,日內瓦的一些駐中國辦事機構,福特基金會,綠色和平,樂施會,英國兒童基金會,美國教育基金會等駐中國辦事處.同學們不妨上網好好搜索,廣泛投遞簡歷嘗試.希望去這些機構,英語功底要好.
其它.中國目前基本還是一個注重人際關系網的社會,同學們盡可能通過各種親屬關系找工作.只要有關系,專業是否非常對口不是很重要.同學們要盡可能調動這方面的潛力.
工作地點的選擇
如果有可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工作當然是最佳選擇.就目前情況,地方發展也很快,如果能夠在各省會城市找到合適工作,也是相當不錯,生活質量說不定會比在北京上海高.另外,一些較為發展的地級市也不錯.
准備什麼樣的簡歷
應該在9,10月分就准備好兩份簡歷,一份為單頁表格式簡歷,便於投遞.另一份為較為詳細的簡歷,包括成績單,各種榮譽證書復印件等(最好同時准備這兩份簡歷的英文版).前者可多投遞撒網,後者有重點投遞(注意不同的工作方向簡歷側重點不同).網上寄簡歷的,根據對方要求下載,填寫並Email就可以了.(單頁簡歷請參考附件:單頁式簡歷)
注:簡歷中的"工作經歷"一欄,如果沒有工作過,可以填寫寒暑假實習,參加社會活動方面的事項.
如何填寫表格或應付筆試考題
請上網搜索,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全面
面試中的注意事項
1)這兩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公司的題目不同,不同應聘崗位,回答和策略都會有所不同.建議同學們上一些關於招聘的網站和BBS,多看看別人的經驗,多總結.總之:有備無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關於一些面試題,請參考附件:寶潔面試題,著名企業招聘典型試題精選,特別是《著名企業招聘典型試題精選》的題目,大家不妨好好做做,事實上有助於幫助每個人了解自己.
2)另外:面試時著裝正常整潔,稍為正式就可以了.不必穿名牌,不要太邋遢,也不要大冷天穿裙子等.頭發和鞋子干凈整齊,人顯得自信精神即可.
3)在面試時,有一些兩難問題,並沒有固定答案,如被問到,不要緊張,如果一下子懵了,可以鎮定一下,考慮好了以後再回答.總之,主要是顯示自己的理性處理問題能力和潛在的社會溝通能力.譬如,如果面試人員詢問:如果公司給你安排的崗位不是你一開始申請的崗位,你會如何面對.你應該回答:"我會和上級領導溝通,看領導的意思,是否領導安排的崗位更適合我,如果是,就愉快地接受,如果感覺不是,就和領導商量,是否我申請的崗位更適合我,更能發揮我的特點和能力,給公司帶來更多利益."
總之,回答要有理有利有節,不亢不卑,顯示自己積極拓展和理性溝通的態度.
4)面試官可能會關注的能力:
智商:有敏銳洞察力,判斷力,應變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愛崗敬業,富有責任心,有很強的獨立工作能力;
情商:以誠相待,不卑不亢,有很強的協調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面對工作壓力能自我調節和激勵.
To同學們:
大家剛剛踏入社會,困難在所難免,但機會也蘊含其中.起點也不過如此,未來會越來越好,祝大家都能馬到成功.
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個80/20定律.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奮斗和成功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獲,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找工作也類似,大家一開始有點盲目,自我定位也可能不準確,對專業適應的工作也沒有把握,對如何自我介紹,如何應對面試也沒有經驗.經過幾次失敗後,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教訓,做事情就比較理性,比較客觀了,這時候,求職的成功率就上升了.此時一定要克服悲觀失望和畏難情緒,以更加自信的態度去積極尋找.最後20%的努力將帶來80%的成果.
制度背景和大環境一時難以改變,但自己的心態和行動是可以改變的.不要過多受到網路或其它方面的悲觀,怨天尤人等消極情緒的影響.作為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同學們事實上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要自我肯定,樂觀向上,堅持就是勝利!
❸ 樂施會是干什麼的
樂施會(Oxfam)是國際發展及抄救援的非政府組織,1942年Canon Theodore Richard Milford (1896年 - 1987年)在英國牛津群成立,原名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組成目的是在二戰運送食糧到被同盟國封鎖的德國納粹黨佔領希臘人民。 1963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會。 1965年起改以電報地址OXFAM作為名稱。 救援給食物以解決飢荒。多年來,樂施會都有開展種種策略對付飢荒的原因。除了食物和葯物之外,樂施會也向人們提供生活、工作用具令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同時爭取開放自由的國際貿易,使貧窮地區生產的貨品令以公平的價格出售。 現在樂施會除了在救濟上,還參與以下議題的工作: · 國際貿易 · 教育 · 救援 · 安定生活及居所 · 健康 · HIV/艾滋病 · 社會公平 · 戰爭和天災 · 民主和人權
求採納
❹ 悲傷面孔會令人們更易支持公益
一項發表在《心理科學》雜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使用悲傷面孔作為宣傳,能夠號召更多的人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因為擬人化的物體通常會增強人們的保護欲。
今年年末,國際援助組織樂施會(Oxfam)在非洲開展應對飢餓的活動中,決定徹底改變他們以往的宣傳策略,即把原先的那些悲傷的、挨餓的孩子們的照片替換成相對輕松的非洲自然奇觀。但據調查,受訪者普遍認為那些飽受疾病和飢餓困擾的人物圖像更讓人「感到壓抑、絕望並會受到驅使」。
受到驅使?也許吧,但是否真的有效?最新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比起美麗的風景,悲傷的面孔似乎比我們想像得更有用。在《心理科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中,一組來自加拿大和韓國的營銷學教授指出,當一項社會事業以任何一種面孔作為特徵時,都更有可能獲得人們的支持。該研究主要考察了環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沒有生命的物體被安上面孔來尋求人們的幫助。結果發現,受試者更願意支持那些採用了擬人化物體的活動。研究人員認為,這也許是由於我們會感到一種「預期的愧疚」,即現在的不作為會導致將來的愧疚感。研究人員認為,為了避免這種愧疚感,人們會選擇捐助。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96名大學生在實驗中模擬的節能活動宣傳中的表現。活動使用了兩張海報,一張上畫有一個帶悲傷、哭泣面孔的電燈泡,另一張上則只有一隻普通的電燈泡,並附上一句話「我們的燈泡在發燙,出門前請隨手關燈!」結果顯示,那些看到擬人化燈泡的受試者更願意參與這項節能運動。在另一項測試中,來自不同專業的104名大學生觀看了兩張用於宣傳堆制肥料的活動海報。其中一張是一個帶有面孔的垃圾桶,正在向人們請求說「請喂我食物垃圾!」另一張上則是一個綠色的普通垃圾桶,正在說「請丟食物垃圾!」結果顯示,比起看普通垃圾桶的受試者,看到擬人化垃圾桶的受試者更願意參與食物垃圾回收計劃。他們在設想不能參加這項活動時會感到更多的愧疚感和責任感。
第三項研究考察了人們是否會為一項植樹活動捐款,研究人員在一家咖啡店設置了一個捐款箱並附上了一張宣傳海報。其中一張海報上畫了一棵樹,它睜大了眼鏡和嘴巴喊著「救救我!」,另一張海報上只有一棵普通的樹和一句話「保護樹木!」結果顯示,在前一種情況下,48位顧客里有31位捐了款,而在後一情況下,49位顧客中只有21位捐了款。不僅如此,帶有面孔的樹會讓顧客捐得更多。
「當目睹一個實體遭受痛苦時,我們通常會感到愧疚如果我們原本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這一切,」 來自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的營銷學副教授潘卡?阿克瓦(Pankaj Aggarwal)解釋說。「我們不希望有良心上的負擔,因此會採取相應的行動。」以往的研究表明,擬人化的大自然會讓人們覺得與它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增強人們想要保護它的慾望。
(翻譯/崔卓亞 審稿/顧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