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鮮豐水果倉儲物流業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18:41
如何選擇倉儲外包公司?在2018年電商企業愈發飽和,導致其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背景下,考慮穩健和發展是一個平衡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下面我簡單從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進行分析,對影響電商企業服務出發,在選擇一般作為供應鏈負責人會考慮哪些節點。
如果你是電商企業中的電商供應鏈物流需要者,可以咨詢我們發網物流,我們也許就是您的優質合作夥伴。如果您是有自己倉庫,卻無好的倉儲物流管理方法或在成本的控制上艱難,也可以咨詢我們發網物流的服務,也許發網+你,能創造無限可能。那麼,言歸正傳,如何選擇倉儲外包公司看一下這幾點:
1、 倉儲外包公司實力看這些
一般簡單而言,外包公司注冊資本大小、辦公場地、硬體設施等是客戶客戶考察重要參考因素,軟實力包括系統實施能力,組織能力,處理突發事件、大訂單處理能力等。這些一般都是比較穩健參考因素,但有一些因素需要進行慎重考慮:
⑴、倉儲外包公司運作年限 年限一般代表企業在這個市場存活時間,新公司特別是第一次就吸收風投、外部投資的企業,一般運作風險無法把控
⑵、倉儲外包公司投資人結構 投資人如果是將供應鏈公司單純當成迎合國家或區域產業政策,沒有進行這方面運作,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副業,這類企業風險比較大;⑶、倉儲外包 高度自動化集成,或以自動化為賣點,一般外包企業都炫耀自身自動化程度,很多企業以自動化作為賣點,其實這點僅僅作為參考,自動化需要考慮較大訂單處理能力,系統整合能力,異常情況處理能力等,一般企業自動化只是噱頭,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和規模效應。
⑷、盡可能多了解企業一些運作內幕。
2、 電商倉儲物流運營團隊實力
一個企業商務條件再好、公司宏觀發展戰略藍圖再宏偉,沒有良好的運作團隊,良好培訓機制,這類企業一般很難做好服務,前期合作將出現一些不愉快,後期將漸入泥潭。倉儲類服務企業一般高層管理人員,不宜從社會上比較高端的甲方企業招募,比較強勢的甲方企業,特別是國內一些企業,服務意識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平台型企業,一直有強勢思維能力,相對服務比較口號化。如2014年某企業和某大型電商企業入倉合作時,產生有近千萬元,賬務核對不清晰,某企業高管去平台企業溝通,平台企業接待人員處理非常「你們一個供應商才一千萬,我們一千萬以上的供貨商多的去,一個人說我們口碑不好,我們不太在
② 做水果供應鏈怎麼賺錢
做水果供應鏈,想要賺錢的話,還是要靠走量,只有量多了,才能夠掙錢
③ 關於果蔬物流供應鏈調查研究應該訪問那些部門,急用啊,有勞各方高手幫忙啊
1、果蔬供應鏈上游企業,比如果農、菜農、種植廠等;
2、果蔬供應鏈執行者,比如貨運公司內、運輸司機等;
3、果蔬供容應鏈的中間企業,比如果蔬分銷商、轉銷商等;
4、果蔬供應鏈的下游企業,比如經銷商、菜場、消費者;
5、果蔬供應鏈設計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比如運輸主管部門、農業主管部門、果蔬協會、物流協會等。
④ 水果的供應鏈條
水果的供應鏈條,如果從最開始說應該是種子商人或者是苗木商人,然後,就是那個果農,下一個應該是,批發水果的人,或者是果農直銷,銷售水果的人在賣給,菜場上面的銷售人員,或者是在網上銷售
⑤ 做超市水果供應鏈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你要有較雄厚的資抄金,因為超市一般是月結或者半月結或者時間更長
二、在滿足條件一的前提下可以去和超市的采購談,至於能不能談下來看你自己本事,可以是一個或者幾個優勢單品。
三、達成條件一和二之後,該考慮倉庫、物流配送等等問題了
我以前做過超市水果,暫時只了解這么多,希望能夠幫到你。
有需要可以加QQ溝通:1012647153
⑥ 我國水果物流特別是水果倉儲發展現狀如何呢,那裡可以看到具體的信息呢工作需要,有誰懂嗎
生鮮電商以其毛利率高、消費頻次高等特點,在近幾年始終處於電商平台目光的「焦點」。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8年將達到1283億元。
然而,如何將生鮮產品從田間地頭保質保鮮地送上消費者的餐桌?「泡沫箱+冰袋」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標配,其中也凸顯冷鏈物流產業目前的短板和未來的發展前景。數據顯示,冷鏈成本通常占生鮮電商單價的40%以上,2015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1509億元,年增長22%,生鮮電商對其「增量」功不可沒。
但互聯網對冷鏈物流的影響並非僅僅停留在體量上,在試圖改變我國傳統冷鏈物流「小亂散」局面的同時,互聯網企業和物流企業同時體味到激情與困惑。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盡管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已達到1.12億噸,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我國的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7.6
萬輛,美國是25萬輛,日本是15萬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曾表示: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不足20%,而美國、日本則分別達到90%與98%。
激情也來自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表示,要著力解決農副產品標准化、物流標准化、冷鏈倉儲建設等關鍵問題,鼓勵發展社區自提櫃、冷鏈儲藏櫃、代收服務點等新型社區化配送模式。在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冷鏈配送則被視為推進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指出要「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准化示範,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同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從冷藏庫租賃到冷藏車、冷庫叉車購買,再到冷庫人工成本,冷鏈各環節成本基本都是普通物流配送的數倍以上。一份不完全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
4000餘家生鮮電商只有1%盈利,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自建冷鏈物流令成本陡增。市場研究機構萬擎咨詢CEO魯振旺表示,這是因為國內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生鮮物流配送體系,包裝、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尚未打通,簡而言之,冷鏈「斷鏈」了。
「斷鏈」怎麼解決?一方面倉儲、運輸、配送這些冷鏈環節需要從「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彼此打通,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秘書長劉京說,最重要的就是解決
「信息孤島」問題,「行業小而散,單體冷庫、單線運輸導致冷鏈物流資源分散,信息利用效率低已成為行業制約因素,資源和數據亟需在同一標准前提下進行整合」。
另一方面,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務質量同樣需要數據打通。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冷鏈公司服務質量差,很多時候還是因為從成本角度考慮。「車貨不匹配,冷藏車空車率經常在50%以上,但貨運單價不可能無限上漲,為了盈虧平衡,通常的方法就是等,這樣速度和服務質量當然得不到保障。」
在專家們看來,除了為冷鏈配送提供增量外,數據打通同樣是以互聯網提升冷鏈產業的重要抓手。即,將基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的基礎突破應用於冷鏈物流產業,通過智能分析,對供應鏈網路和資源進行優化和規劃,並提升對需求和供給預測的准確性。
好消息是,市場已經開始從多個渠道嘗試進行突破。在山東濰坊,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突破口,中凱智慧冷鏈物流園負責人鞠金偉表示,現在從貨車進入物流園開始,GPS、感測器等便開始收集數據,並實現與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的信息平台對接,發布車源匹配貨源、貨源匹配車源、車輛與貨物的定位等信息。
終端也被寄予「互聯網+」的期望。2015年9月,澳柯瑪發布了「互聯網+全冷鏈」計劃,在這份計劃中,藉助澳柯瑪自主研發的「智慧全冷鏈管理系統」,從產地預冷、冷鏈運輸、冷鏈終端存儲到家用製冷產品,一系列數據被匯集和分析,李蔚表示,最終希望形成的是從「最先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