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預防癌症的市場調查

預防癌症的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2-07 07:50:33

『壹』 導致癌症的原因。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楊秉輝 教授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左圖)

2、李嵐 電影演員(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里是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預防癌症方面的問題。首先來看一組數據:今後20年全球癌症新患者將由目前每年1000萬增加到5000萬,因癌症死亡人數將由每年600萬增至1000萬。這是一組很沉重的數據,今天我們將要談到的就是如何預防癌症的話題。

主持人:癌症可以預防嗎?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調查短片:

群眾甲:我覺得癌症沒法預防,因為如果能夠預防就不會有這么多人得癌症了。

群眾乙:我覺得癌症不是傳染病,不能夠預防。

群眾丙:我覺得現在科技發展得這么快,癌症應該是可以預防的,但是到底怎樣預防我說不清楚。

楊秉輝:前面有位群眾說起傳染病的防治的時候我就想說說種痘防治天花,普及了這種防治方法後現在全世界已經消滅天花了,很多人就在想如果也能夠用類似於種痘的方法來預防癌症就好了,可惜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將來即使有了預防方法可能也不能夠解決全面的問題。因為癌症的病因很多而且很大量的跟我們的生活行為密切相關,因此要預防癌症恐怕就不是打所謂的預防針就能夠解決的,而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主持人:生活方式和癌症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

楊秉輝:腫瘤學界已經注意到了很有癌症的發生原因,包括遺傳、職業等,但是大多數的癌症(80%)的病因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當中,也就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生活方式癌」這樣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警世人民大眾要注意生活方式。

主持人:您所理解的生活方式問題具體都有哪些?

李嵐:我覺得首先應該是抽煙就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

楊秉輝:抽煙和癌症的關系絕對是很密切的,我們有研究表明抽煙的人發生肺癌的可能性要比不抽煙的人高8-12倍。香煙裡面的有害物質大概在600種以上,其中已經證實肯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就有40種左右,抽煙不僅可能導致肺癌還有可能影響到喉部、食管、膀胱等。

主持人:有沒有一些能夠說明抽煙危害的具體數據呢?

楊秉輝: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肺癌的發病率是在不斷增長的,但是今年年初美國癌症研究所發布的美國肺癌發病率報告是很值得關注的,美國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前肺癌也是在不斷增加,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肺癌的發病率就趨於平緩了,但是從1996年開始肺癌發病率每年以0.4個百分點在下降。另外前年歐洲方面也提出了他們的肺癌發生率也開始下降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據他們自己所說這是因為與控煙為代表的生活行為的改善密切相關,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煙民很多,抽煙的人大約佔到了人口總數的46%,經過30年的努力吸煙人數百分比就降到了24%,所以他們的肺癌發病率也就下降了。我真希望我國的控煙工作也能夠做得如此出色。

在癌症的諸多病因中

飲食因素佔35%

煙草佔30%

飲酒佔3%

性與生育佔7%

食品添加劑佔1%

葯品佔1%

其他

李嵐:我想問問平時經常吃油炸的東西有沒有可能致癌?

楊秉輝:過多的油膩的飲食不僅會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另外還與癌症有關系,特別肯定的是與腸癌有關。20年前上海的大腸癌發生率在各種癌症的發生率排位是在第6位,而隨著這2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買油也不需要油票了,食物中油的含量明顯增加,這樣大腸癌的發生率上升到了第4位。有人認為高脂肪的膳食還會促發乳腺癌,國外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系。

李嵐:平時做菜肯定是要放油的,到底吃什麼油更好?

楊秉輝:過去很多人都認為動物油(葷油)應該少吃,但是從防癌的角度上來說植物油也要控制。南方有些清淡的菜比如蒸菜、煲湯等都是很利於健康的。

李嵐:我曾竟在雜志上看到過吃土豆、地瓜等可以防癌的文章,是這樣嗎?

楊秉輝: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類似於土豆、地瓜這樣的食品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基本上是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腸道里可能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因此我們提倡飲食不要吃得太精緻,應該吃得粗糙一些,不僅從營養角度還是從防癌的角度,特別是預防腸癌有很多好處。

主持人:有沒有數據表明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健康?

楊秉輝:我們提倡的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益於健康,另外還有益於防癌。

沒人每天的蔬菜攝入量

從150克增至400克

肺癌的危險性可降低50%

從100克增至35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可降低60%

從50克增至30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則可減低50%

改變膳食可以預防

50%的乳腺癌

75%的胃癌

75%的結腸癌

李嵐: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時吃餃子的時候習慣吃剛從鍋里撈出來的,覺得這樣吃很舒服,這樣對嗎?

楊秉輝:這樣的吃法是不對的,吃太燙的東西容易損害食管的粘膜,經常吃燙的食物容易使食管產生慢性炎症,很多腫瘤學專家的研究都表明癌症實際上就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主持人:北方人喜歡吃腌酸菜,另外還有吃四川泡菜等食物與癌症有關系嗎?

楊秉輝:酸菜、腌菜和泡菜裡面含有一種叫做亞硝酸鹽的物質,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肯定是形成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建議大家要少吃一些酸菜、腌菜和泡菜。

主持人:說完食物再來談談平時我們飲用的比如飲酒會致癌嗎?

楊秉輝:實際上酒精並不是致癌物質,但是酒精有促癌的作用,我曾經做過這樣的研究,通過調查肝炎患者發現得過肝炎不再喝酒的人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小,而得過肝炎後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發生肝癌的可能性高兩倍。

李嵐:有人說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是有癌細胞的,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出來了,而有的人沒有表現出來,這種說法對嗎?

楊秉輝:不對,醫學上的定義是只要查出有癌細胞就可以確診為癌症。但是人體都有原癌基因,在致癌物質的促進下會爆發然後產生癌症。

主持人:湖南易先生 37歲 我是乙肝小三陽患者,最近總感到肝部疼痛,請問長期這樣會不會得肝癌?

楊秉輝:乙肝小三陽的人肯定比沒有乙肝小三陽的人得肝癌的危險因素更高。

主持人:北京魯女士 40歲 我得胃病4、5年,飯前飯後都有胃疼的感覺,請問胃病繼續惡化會不會致癌?

楊秉輝:臨床上有一個現象就是十二指腸潰瘍幾乎和癌症沒有什麼關系,但是胃潰瘍老是不好還是有發展為癌症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lm/560/31/86053.html
回答者:老妖真精 - 首席運營官 十二級 11-7 15:52

--------------------------------------------------------------------------------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2 條

最主要是心情愉快 多吃水果 尤其是含各種衛生素的水果要綜合吃 還有菌類也是抗癌好食品
回答者:ned_qiu - 童生 一級 11-7 15:53

--------------------------------------------------------------------------------

52種花木含促癌物質

走親訪友,帶盆花草當禮物,既雅觀又時尚。可是,科學家們提醒大家,有些色彩斑斕的花木可能是癌症的「幫凶」。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控制所的李澤琳教授。

李教授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病毒病控制所的曾毅院士及同事一直在研究致病病毒與鼻咽癌的關系,並在鼻咽癌的高發地區———廣西梧州市和蒼梧縣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當地普遍栽植的油桐樹是「幫凶」,它的花粉會促使一種病毒引起鼻咽癌,這種病毒叫EB病毒。經過進一步的研究,曾院士及同事從1693種植物中檢出52種含有促癌物質的植物。李教授說,如果居室中種有這些植物,人們會由於長期吸入花粉、根部塵土顆粒等原因引發癌症。至於植物揮發的氣體會不會致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在病毒病控制所公布的這52種花木中,大多數為園林和中草葯苗圃中的植物,其中可能出現在普通百姓家中的植物主要是鐵海棠(刺兒梅)、變葉木、鳶尾、烏桕、紅背桂花、油桐、金果欖,有些人家中可能還有曼陀羅等少見品種。

李教授說,誘發癌症的因素很多。就鼻咽癌來說,遺傳因素是基礎,EB病毒在鼻咽癌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而環境中的EB病毒誘導物、促癌物和致癌物只起協同作用。「對於不清楚自己是否有鼻咽癌遺傳基因的市民來說,最好不要在家裡養這些植物,以免引發疾病」。

記者走訪了一些花卉市場,很容易就找到了鐵海棠、變葉木、金果欖等植物。由於它們造型別致、顏色鮮亮、價格適中,購買的人很多。對此,李教授說,大自然充滿著辯證法,越是漂亮和鮮艷的植物,越有可能是帶毒的植物。

李教授說,病毒病控制所一直想出本書,把那些有害植物的圖片、情況匯集成冊,向民眾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同時,他們也在積極地與園林部門聯系,一是建議他們調整公共場合景觀花木的品種,二是呼籲苗圃不要栽植和銷售對人體有害的花木,在源頭上堵住促癌物質的擴散。

記者了解到,52種促癌植物有:石粟、變葉木、細葉變葉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貓眼草、澤漆、甘遂、續隨子、高山積雪、鐵海棠、千根草、紅背桂花、雞尾木、多裂麻風樹、紅雀珊瑚、山烏桕、烏桕、圓葉烏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結香、狼毒、黃芫花、了哥王、土沉香、細軸芫花、蘇木、廣金錢草、紅芽大戟、豬殃殃、黃毛豆腐柴、假連翹、射干、鳶尾、銀粉背蕨、黃花鐵線蓮、金果欖、曼陀羅、三梭、紅鳳仙花、剪刀股、堅莢樹、闊葉獼猴桃、海南蔞、苦杏仁、懷牛膝。

『貳』 如何預防癌症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楊秉輝 教授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左圖)

2、李嵐 電影演員(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里是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預防癌症方面的問題。首先來看一組數據:今後20年全球癌症新患者將由目前每年1000萬增加到5000萬,因癌症死亡人數將由每年600萬增至1000萬。這是一組很沉重的數據,今天我們將要談到的就是如何預防癌症的話題。

主持人:癌症可以預防嗎?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調查短片:

群眾甲:我覺得癌症沒法預防,因為如果能夠預防就不會有這么多人得癌症了。

群眾乙:我覺得癌症不是傳染病,不能夠預防。

群眾丙:我覺得現在科技發展得這么快,癌症應該是可以預防的,但是到底怎樣預防我說不清楚。

楊秉輝:前面有位群眾說起傳染病的防治的時候我就想說說種痘防治天花,普及了這種防治方法後現在全世界已經消滅天花了,很多人就在想如果也能夠用類似於種痘的方法來預防癌症就好了,可惜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將來即使有了預防方法可能也不能夠解決全面的問題。因為癌症的病因很多而且很大量的跟我們的生活行為密切相關,因此要預防癌症恐怕就不是打所謂的預防針就能夠解決的,而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主持人:生活方式和癌症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

楊秉輝:腫瘤學界已經注意到了很有癌症的發生原因,包括遺傳、職業等,但是大多數的癌症(80%)的病因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當中,也就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生活方式癌」這樣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警世人民大眾要注意生活方式。

主持人:您所理解的生活方式問題具體都有哪些?

李嵐:我覺得首先應該是抽煙就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

楊秉輝:抽煙和癌症的關系絕對是很密切的,我們有研究表明抽煙的人發生肺癌的可能性要比不抽煙的人高8-12倍。香煙裡面的有害物質大概在600種以上,其中已經證實肯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就有40種左右,抽煙不僅可能導致肺癌還有可能影響到喉部、食管、膀胱等。

主持人:有沒有一些能夠說明抽煙危害的具體數據呢?

楊秉輝: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肺癌的發病率是在不斷增長的,但是今年年初美國癌症研究所發布的美國肺癌發病率報告是很值得關注的,美國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前肺癌也是在不斷增加,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肺癌的發病率就趨於平緩了,但是從1996年開始肺癌發病率每年以0.4個百分點在下降。另外前年歐洲方面也提出了他們的肺癌發生率也開始下降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據他們自己所說這是因為與控煙為代表的生活行為的改善密切相關,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煙民很多,抽煙的人大約佔到了人口總數的46%,經過30年的努力吸煙人數百分比就降到了24%,所以他們的肺癌發病率也就下降了。我真希望我國的控煙工作也能夠做得如此出色。

在癌症的諸多病因中

飲食因素佔35%

煙草佔30%

飲酒佔3%

性與生育佔7%

食品添加劑佔1%

葯品佔1%

其他

李嵐:我想問問平時經常吃油炸的東西有沒有可能致癌?

楊秉輝:過多的油膩的飲食不僅會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另外還與癌症有關系,特別肯定的是與腸癌有關。20年前上海的大腸癌發生率在各種癌症的發生率排位是在第6位,而隨著這2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買油也不需要油票了,食物中油的含量明顯增加,這樣大腸癌的發生率上升到了第4位。有人認為高脂肪的膳食還會促發乳腺癌,國外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系。

李嵐:平時做菜肯定是要放油的,到底吃什麼油更好?

楊秉輝:過去很多人都認為動物油(葷油)應該少吃,但是從防癌的角度上來說植物油也要控制。南方有些清淡的菜比如蒸菜、煲湯等都是很利於健康的。

李嵐:我曾竟在雜志上看到過吃土豆、地瓜等可以防癌的文章,是這樣嗎?

楊秉輝: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類似於土豆、地瓜這樣的食品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基本上是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腸道里可能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因此我們提倡飲食不要吃得太精緻,應該吃得粗糙一些,不僅從營養角度還是從防癌的角度,特別是預防腸癌有很多好處。

主持人:有沒有數據表明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健康?

楊秉輝:我們提倡的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益於健康,另外還有益於防癌。

沒人每天的蔬菜攝入量

從150克增至400克

肺癌的危險性可降低50%

從100克增至35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可降低60%

從50克增至30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則可減低50%

改變膳食可以預防

50%的乳腺癌

75%的胃癌

75%的結腸癌

李嵐: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時吃餃子的時候習慣吃剛從鍋里撈出來的,覺得這樣吃很舒服,這樣對嗎?

楊秉輝:這樣的吃法是不對的,吃太燙的東西容易損害食管的粘膜,經常吃燙的食物容易使食管產生慢性炎症,很多腫瘤學專家的研究都表明癌症實際上就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主持人:北方人喜歡吃腌酸菜,另外還有吃四川泡菜等食物與癌症有關系嗎?

楊秉輝:酸菜、腌菜和泡菜裡面含有一種叫做亞硝酸鹽的物質,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肯定是形成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建議大家要少吃一些酸菜、腌菜和泡菜。

主持人:說完食物再來談談平時我們飲用的比如飲酒會致癌嗎?

楊秉輝:實際上酒精並不是致癌物質,但是酒精有促癌的作用,我曾經做過這樣的研究,通過調查肝炎患者發現得過肝炎不再喝酒的人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小,而得過肝炎後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發生肝癌的可能性高兩倍。

李嵐:有人說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是有癌細胞的,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出來了,而有的人沒有表現出來,這種說法對嗎?

楊秉輝:不對,醫學上的定義是只要查出有癌細胞就可以確診為癌症。但是人體都有原癌基因,在致癌物質的促進下會爆發然後產生癌症。

主持人:湖南易先生 37歲 我是乙肝小三陽患者,最近總感到肝部疼痛,請問長期這樣會不會得肝癌?

楊秉輝:乙肝小三陽的人肯定比沒有乙肝小三陽的人得肝癌的危險因素更高。

主持人:北京魯女士 40歲 我得胃病4、5年,飯前飯後都有胃疼的感覺,請問胃病繼續惡化會不會致癌?

楊秉輝:臨床上有一個現象就是十二指腸潰瘍幾乎和癌症沒有什麼關系,但是胃潰瘍老是不好還是有發展為癌症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lm/560/31/86053.html

『叄』 多吃什麼食物可以預防胃癌

在我國,胃癌是惡性腫瘤當中位居第一,它的發病率比較高。晚期胃癌治癒率非常低,基本可定義為不可治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胃癌的早期診斷水平,是改善胃癌預後的關鍵。

得了胃癌除了接受醫院的正規治療以外,養生專家建議多吃以下食物進行預防是最佳的選擇!

一、山葯:

山葯,即薯蕷,別名懷山葯 、淮山葯 、土薯、山薯、山芋、玉延。山葯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葯食兩用之品。

山葯因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餘種微量元素,及其它礦物質,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中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

山葯含有微量元素鍺,有機鍺Ge-132可抑制癌細胞的轉移,並具有抗癌增效活性;山葯水浸液具有促進干擾素生成和增加T細胞數量的作用,可升高腫瘤細胞cAMP水平,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抑制唾液酸酶,對突變細胞有產生抑制的傾向。

二、大蒜:大蒜營養豐富:每100克含水分69.8克,蛋白質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6克,鈣5毫克,磷44毫克,鐵0.4毫克,維生素C3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蒜素、檸檬醛以及硒和鍺等微量元素。含揮發油約0.2%,油中主要成分為大蒜辣素,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水解產生。

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和癌細胞的生長,實驗發現,癌症發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美國國家癌症組織認為,全世界最具抗癌潛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

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發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而這是胃癌非常重要的誘因。

『肆』 各種各樣的癌症是怎樣引起的,該如何預防

一、防癌的基本觀念

癌這個字起源於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採行什麼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

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

癌症病變形成的原因和我們遺傳、病毒、化學物質、輻射線等都有很大關系。最重要的是和我們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質有關。其中大約有七○%的癌症形成是和我們飲食及生活方式有關,只有三○%是因為遺傳、病毒、輻射線等相關。因此只要飲食上做很好的調養就能預防七○%癌症的發生。

當我們正常的細胞和這些飲食中的致癌因子接觸,就會形成癌的初始細胞,可能今天我們吃了不當的飲食,明天或是後天便會產生一大堆的癌症初始細胞。但是它還要再經過十幾、二十年才會形成癌的前期細胞,而變成癌細胞則還要一、二年的時間,我們根本不會察覺這些身體內的變化。

一旦癌細胞形成到讓我們發現,臨床上一公分就含有十的九次方的癌細胞,大約十億個細胞我們才發現它的存在。大概長到十公分(約十的十二次方的癌細胞)時,我們人就死亡了,癌細胞也會死亡。所以癌細胞從一個分裂四十次後人就死了,而分裂三十次才被發現,我們以為很早發現,事實上卻已經很晚了。癌細胞最可怕的就是它會到處亂跑,大約到了它有十的七次方個時,它就會亂跑。因此我們防癌主要是要防止它長到十的七次方個,而不是等長到十的九次方個時再發現、治療。

在某些癌症形成時都會有某些症狀發生,如皮膚癌、乳癌、鼻咽癌、直腸癌、口腔癌等等,都有某些先兆,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症狀並且加以治療,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飲食改變癌症因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胃癌。美國自從二次大戰後胃癌大數就逐漸減少,研究顯示原因是因為冰箱的發明使得人們可以將新鮮的食物保存起來,也保存了食物中維他命A、維他命C等防癌因子。並且減少人們食用腌漬食品所攝取過多的鹽份等,因而減少了胃癌的發生。

最後再提醒一次,從飲食方面著手防癌,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脂肪攝取,不抽煙、不嚼檳榔,才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對付癌症的總體戰

近幾十年來人口增加,科技突飛猛進,導致生態失衡,居住環境中到處充滿了危機。我們的空氣、水源和土壤受污染;食物過份精製和加工:我們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吞服大量的化學品,我們用的化妝品和家庭電器或醫療器具有的帶有致癌性。這一切都與癌的生成有關,但是它們並不直接造成癌症。它們都是癌症的遠因。

這些致癌性物質性質雖異,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奪走了身體中的氧,因而造成組織缺氧症狀,引起細胞病變。

我們都知道,吸煙可以引起肺癌,可是也有許多吸煙者並未發生肺癌,理由何在?一九六○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貝奈特(Sir F. Macfarlane Burnet),因在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榮譽。根據他的理論,正常人體中每日產生大約十萬個癌細胞。可是一般人的免疫系統(防衛機制)都能有效地將這些癌細胞予以破壞。

尼波(H. Nieper)指出,死於非癌症原因病人驗屍的統計顯示,約有22%的病人,生前曾得過惡性腫瘤而未被發現。可見癌細胞的產生是正常生理現象,問題在如何予以有效控制,以免如脫韁野馬,釀成大禍。

答案是保持正常防衛機制。換句話說,保持健康。健康是個總體觀念。健康不良的人有個共同病理現象——組織缺氧。因此,恢復整體健康就是防治癌症的不二法門。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平均潛伏期為卅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

癌症的病理和其他各種全身、退化性疾病一樣。因為個人的宿因不同,有的表現為關節炎,有的表現為糖尿病,有的表現為癌症。
因為毒素、不完全消化和排泄作用,癌症患者的重要器官中毒很深。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即是為身體解毒,特別是肝膽系統。

新鮮蔬果汁禁食療法可使身體由腎臟、大腸、肺臟、皮膚等器官黏膜排泄毒素。同時,新鮮蔬果汁含有豐富礦物質、微量元素、酵素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腺體代謝功能。
抵抗惡性腫瘤的防衛能力削弱到某一程度時,即會生出惡性瘤。腫瘤的生成有時需要一項引發因素(a trigger factor),或為肉體上的,或為精神上的。腫瘤的數目不一,或為一個,或為多個。這是第四階段。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隻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

抗癌勇士——李豐醫師
張翠芬

李豐與淋巴癌
和平共處30年
她,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
三十歲不到被宣判罹患癌症,
李豐,這位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沒有被癌症擊倒,
走過三十年漫漫抗癌心路,
她沒有怨,反而感謝癌症,
讓她學會省視人生。

三十年前,當時正在加拿大研究所進修的李豐,被醫師診斷罹患惡性淋巴瘤,估計只能再活半年,那時候她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三十歲不到,正打算去開創美好人生,『癌症』擊垮她一切夢想與希望;三十年過去了,李豐還活著,走出生命谷底,健康狀況也不斷在爬坡,她笑說:『我要感謝我的癌症,因為我賺到了,到現在已經多活了六十個半年!』

今年暑假從台大醫院退休的病理科醫師李豐,是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被宣判罹癌症
猶如青天霹靂

李豐說,得到癌症,即使治好了,也不表示病人已痊癒,因為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她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一位已治癒的鼻咽癌病人,廿六年來癌症未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著,隨時伺機而動。
直到十二年前,她持續發燒住院兩周,醫院一直以肺結核做治療,抽血結果卻顯示她吃了太多葯物而引起中毒性肝炎,肺結核其實是誤診,她躺在病床上深思,平白吃了這么多葯,卻惹來一身副作用,她自問,我要因為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並發症而死?

練瑜伽吃素禮佛
十年來未曾住院

她看到西醫的極限,轉而尋求其他方法。從那天起,李豐拒絕再當個葯罐子,不再吃任何一顆葯丸,包括維他命丸。現在她每天練瑜伽、吃全素、打坐、禮佛,每周和先生去爬爬山,這十年來沒再住過院,連感冒都很少了。
如同許多癌症病人一樣,李豐也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健康食品,但是試過三個月沒效果就馬上停止,如今,她什麼補品都不吃,只吃全素(不吃蛋、牛奶),李豐說,只要是新鮮的食物,不經加工的蔬果、糙米飯,就是最天然的營養品,她認為,人活得越自然越好,簡單清淡,讓她的健康一天比一天好。

癌症病人三處方
多笑積極不生氣

原本是急性子,凡事講求效率的李豐,罹患癌症之後,改變最大的就是『隨時反省自己,學會放鬆』,李豐給癌症病人三個處方:第一就是要多笑,第二是生活態度要積極,第三是學會不生氣;她自己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

卅年來,她的癌症不曾再發作過,當初那個鴨蛋大的腫瘤,已經萎縮剩下一個小疤。李豐說,癌症病人要從心態及生活上去改變,學放鬆、樂觀處世,讓身體免疫力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她常以自己的例子告訴其他癌症病人:『生命長短沒辦法預測,但生命品質卻可以控制』,罹患癌症,讓人學會自我反省,重新檢視生命,李豐認為,健康必須靠自己,如果能身體力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都會自動讓步!

癌症可以預防

癌症對一般人來說,大都認為它是絕症而感到恐懼。在我今天的講演里,我要用我的所知所學,貢獻大家,說明這是一項誤會,請大家改變觀念,癌症並非絕症,不但可以治療,而且可以預防。但我今天講的只是預防,因為得了病再治療,總是麻煩的事。預防的方法,既方便又容易更省錢,何樂而不為?

首先我要介紹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腫瘤研究所。這所醫院的規模,在美國癌症方面,是數一數二的,它具有治療、教育和研究三方面的任務。我在一九七七年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就在那裡工作。我的本行,原是物理化學而非生化,所以我的研究方向,重點在從生物物理觀點出發,與一般同僚的方向頗不相同。我的許多看法,也因我的所學背景與訓練的關系,使我容易接受許多民間自然療法。

癌症因發生部位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名稱。簡單的說,癌症是指細胞的無限制分裂,能夠在身體其他部位重新建立基地,重新生長。

癌症高居美國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其中以肺癌最為普遍,其次是直腸癌和乳癌。美國的肺癌罹患率,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以女性人數的上升最為顯著,這可能是女性吸煙人數增多之故。

美國人也非常恐懼癌症,因為肺癌的治療效果,如果以五年存活計算,平均只有百分之十。我再要強調的是,治療與不治療的生存率都差不多。一般人以為美國治癌很進步,這種想法是不確實的。其次是乳腺癌與直腸癌的生存率為百分之五十,而血癌與淋巴腺癌則只有百分之三。從這些統計看來,可以說,西方的醫學還沒有解決治癌問題,否則其治療率數字不應如此之低。因此使我產生一項推測,可能是研究的方向錯誤,大家將癌病視為局部或個別疾病來處理,而忽略了它整體的生物物理觀念。

我之所以說癌病可以預防,是基於以下幾個不同方向的事實與研究統計資料為依據。

第一、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社會,癌病的發病率不同,這個現象說明癌病不是天然而生,是隨環境不同而有差異的。

第二、癌病的發生率,可因移民而有變化。例如日本人的胃癌本來很普遍,在移民美國之後,第一代胃癌仍多,但第二代與第三代後,其發病率就與美國人相近,這表示了遺傳不是癌病的主因。因移民而影響到癌病的發生,也證實了癌病是可以預防的。

第三、癌病可以隨時間而有所改變。例如美國五十年來胃癌的發生,一直在自然的下降,但在治療技術方面,並無特殊的成就。其原因可能與五十年來生活、飲食的改變有關。

第四、由於致癌物質的發現,如果減低致癌物質的污染或產生,就可以達成預防癌病的目的。例如已知黃麴毒素可以引發肝癌;又知亞硝胺(Nitrosamine)是一種化學致癌物,在胃的消化過程中形成,證明能致胃癌。我們只要管制了這些致癌物質,自然就能減少癌的發生。

第五、癌病的發展,是可以逆轉的。據研究得知,吸煙者得肺癌的機會,是數倍於不吸煙的人;但如果在戒煙五年或十年以後,其患癌的機會也大大的減低。這是因為停止了侵擾之後,吸煙者也就恢復了原有的抵抗力。

如何減少致癌機會
雷久南博士

以下是美國國家科學會綜合各方研究資料,向美國人士提供如何減少得癌機會的具體建議:

第一、減少脂肪的攝取:美國人的卡洛里有40%來自脂肪,科學會建議降低為30%,事實上仍然比日本人的10%偏高很多,因為一般人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故30%的建議,是希望容易達成目標,推行順利,至少可能減低美國乳癌與直腸癌兩種普遍癌症的人數。

第二、多吃蔬菜水果及帶麩的穀物(Whole Grain):因為它們都含有保護作用的植物荷爾蒙與維他命C。前面所提及的是引起癌症的食物,現在所談的是一些有保護作用的食物。人體能夠排毒,全靠肝臟的功能,肝臟進行排毒,須有各式各樣的氧化脢(Mixed Function Oxidases)的參與。植物荷爾蒙能增加脢的形成。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如喂飼致癌食物,而同時給予含植物荷爾蒙很多的蔬菜,則其患癌機會即降低。植物荷爾蒙在幼嫩的蔬菜中含量特別豐富,所以能多吃、常吃嫩芽,應對癌症有益處。一般的蔬菜如花菜、包心菜、結球甘藍等的含量也很高。植物荷爾蒙還有一項特性,就是較不受加熱的影響,在烹熟之後,還是會發生作用。

其次是纖維的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排泄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纖維的來源,多存於五穀、麩皮及糙米中,此種粗糙食物中,所含的礦物質也多些。在美國曾發現南方土壤中,硒(一種有防癌作用的礦物質)的含量比北方高,所以癌症患者也比北方低。一般人如果飲食太精,就會感到礦物質不夠,所以提倡吃粗面糙米,是很合乎營養的事情。又豆類中含有的蛋白脢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也有保護作用,此物對於由化學葯物引起的癌症很有效。實驗中一組用黃豆,另一組用牛奶,結果吃黃豆一組的發癌率比吃牛奶低,即因豆中含有蛋白脢抑制劑之故。這也說明了河南林縣食道癌特高的原因,因為該縣幾乎不產黃豆。相反的,在距該縣車程不到四小時的范縣,其食道癌患者,大大低於林縣,因該地黃豆生產多,縣民經常用黃豆磨粉或漿,混合作餅吃。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

第三、少吃熏肉或鹽腌食物:因其在製造過程中常易產生致癌物質,如果一定要吃肉,最好是吃新鮮的。

第四、減低致癌物的污染:例如在穀物貯藏期中,應該盡量減少黃麴毒素的形成,此物毒性很強,我們在實驗中,只用很少份量,即可引發癌症。(註:黃麴毒素系黃麴菌及其他真菌之代謝產物,根據台灣糖業公司在63及69年期的研究,此類真菌在160℃經一小時或在121℃ 15磅壓力之下,亦須十五分鍾才能殺滅。而其所產之毒素,在更高溫度及壓力之下,縱將穀物本身組織與營養物同時破壞,亦不容易破壞它。此毒素一旦進入人體之後,即蓄積在肝臟中,不易排出,影響肝功能,為肝病形成原因之一。由於本省處於高溫多濕狀態之下,適於此類真菌生長繁殖,因此一般穀物,均應盡速乾燥貯藏,除減少真菌污染外,亦使其缺乏繁殖而產生毒素的條件;最好不要貯存過久,及早使用新鮮品。因此,已發霉的花生、黃豆、玉米及其產品,均不可食用。)

第五、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的致癌物質,以減少得癌的機會。

第六、減少煙酒的使用:我們只能說吸煙是促成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決不會說凡是吸煙的人,一定會得癌症。至於我們醫院的實際情形是:在肺癌患者當中,90%以上都是有吸煙習慣的人,其他當然也與空氣污染等有關。又吸煙與飲酒常是分不開的,酒能使致癌物易於溶解,深入皮膚,增加致癌作用。此點我要特別強調,希望能有助於戒煙酒的行動。

防癌良方

癌症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罹癌,偏偏目前治療癌症技術仍有其限制,因此預防重於治療,如何才能防癌?醫師建議,要注意『生理營養』及『心理營養』,包括去除不良生活習慣、多吃低脂及高纖食物、遠離刺激物質、保持情緒穩定及維持固定運動習慣等。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明燦指出,根據目前醫學研究發現,許多致癌因子是可以預防的,像日本已漸漸將癌症歸類於生活習慣不良的疾病,所謂生活習慣不良包括,飲食不當、吸菸及喝酒。

目前科學上已經知道飲食與癌症有關的部分有,(一)食用低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及結腸癌的機率;(二)吃富含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的飲食有助於預防肺癌、膀胱癌、食道癌、咽喉癌等有關癌症;(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胃癌、食道癌等有關癌症;(四)常吃黃錄色十字花菜類食物,有助於防癌;(五)不吃高度腌漬或加工食物,以減少胃癌的發生;(六)不吃發霉的食物,因為像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七)不要吸菸,也不要喝酒,因為吸菸、酗酒都使罹患肝癌、食道癌、胃癌的機率大為增加。

林明燦醫師也提醒民眾注意,防癌除了要注重『生理營養』外,也要注意『心理營養』,也就是要保持情緒平穩。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噪音、強光、監禁及電極環境下,產生的生理變化,會造成胸腺萎縮,而胸腺是人體兔疫系統中,防止感染及罹癌的重要器官,一旦萎縮,發生癌症的機會就大增。

此外,也有科學研究顯示,某些心理特質有助於病患復元健康,其中腦內荷爾蒙(β—ENDORPHINE),在心理層面有重要影響,而我們心靈就是一個堅強豐富的葯局,可以不斷的製造強力葯物,使身體健康。而心靈創傷常是導致一個人喪失求生意志及鬥志,疾病纏身的重要因素。

運動對於防癌也有重大影響,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三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罹癌,但是每七名愛好運動的美國人中,才有一人得到癌症。運動的好處很多,包括供應組織氧氣,使偏好無氧狀態的癌細胞難以生存。運動也有助於血糖穩定,改善免疫功能。

人類是屬於運動的動物,所以不活動就是一種異常,讓氧化作用低落,而新陳代謝不平衡正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無論如何都應盡量養成每天『動一動』的習慣。即使萬一不幸發現罹患癌症,也應勇敢面對現實,積極抗癌,同時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及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於癌症的治療及防止手術後的再發,使生活品質更好。

二、飲食是防癌長壽最大的關鍵

世界上最長及最短的平均壽命

在我們人類歷史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習慣認為,吃所有我可找到,所種植、所殺獵或所畜養的東西,但是,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飲食?不同的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問題從來未曾被深入探討過。像這樣的問題,在以前是連想都不可能去想的。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們首次廣泛地收集並編纂全世界各種飲食習慣與健康有關聯性的統計資料。

這些資料中,一個不斷出現的事實就是,大量肉食與短壽之間強而心有力的相互關系。愛斯基摩人、拉布蘭島人(Laplanders,譯者按:居住在北歐之一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之北部及前蘇聯的可拉半島之人民)、格林蘭人島人、克基族人(Russian Kurgi tribes),這些人口很顯著地,有最高的肉類消耗量,同時平均壽命亦為最短—通常只有三十歲。

另外又發現了這些地區艱苦的氣候並非造成短壽的唯一因素,其他也住在嚴厲的氣候中但因很少吃肉或完全以素食維生的民族,卻有世界最高的平均壽命。舉例來說,在世界性的健康統計資料中發現:為數不少的白俄人、尤克坦印地安人,東印度托達,以及巴基斯坦宏薩克特人,都有高達九十至一○○歲的平均壽齡。

美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學技術,還具有最溫和的氣候,美國肉類及動物類食品的消耗量卻躋身世界最高消耗量國家當中,平均壽命成了先進工業國家中最低的。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文化種族:居住在厄瓜多安地斯山的維康巴斯人(Vilcambas),居住在前蘇聯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Abknasians),還有居住在北巴基斯坦喜馬拉亞山的宏薩人(Hunazs)。雖然這些種族分散在地球上不同的各個角落,研究人員卻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雷同處』,這三個種族全是素食或非常接近素食。宏薩人在這三個種族當中為數最多,他們幾乎不吃動物類食品,肉類及奶類品加起只佔他們所食卡洛里的百分之一點五。

讓曾經實地訪問過這些種族的研究人員驚異的是,這些人不但活得長命,活得充滿活動,而且沒有跡象顯示他們患有困擾美國這個國家老人的退化性疾病。

『他們一直工作,遊玩到八十歲,甚至超過,大多數人到百歲生日時還非常活躍,退休一事是未曾聽說的。因為他們的飲食不含過量的蛋白質,造成他們緊實曲線的身形以及比較緩慢的生長過程。這些邊遠地區的老人家們因為年齡與智慧的累積,而生理的退化又有限,他們對社會有很獨特的貢獻,而且很受人尊崇。』

(摘自新世紀飲食)

素食與長壽
傅益永

健康,是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的目標;『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也是人們祝賀親友生日的習慣用語。但人類平均壽命至今最高的國家還是只有七十多歲,離理想很遠。所以對於世界三處長壽地區,人們都有很濃厚的興趣。日本電視台特別花費鉅資,組團前往調查,製成兩小時的節目,於前年(西元一九八二年)播出兩次,妙趣橫生,令人叫絕。陳恆嘉先生譯有『神秘的長壽村』一文,曾在聯合報刊載多日。這三處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芬扎(或譯芬芝)、蘇聯的高加索與南美厄瓜多的畢路卡邦巴。三個地區內一百歲以上的人瑞,多如牛毛,最高者達一百卅多歲。老人中多的是到一百一十多歲還能騎在馬鞍上賓士,身體矯健。記者們就采訪所得,歸納他們長壽的原因,共有三項:除了勤勉的勞動與家族的敬愛兩項之外,主要在於粗茶淡飯,而不是精美食物。照營養學者的分析,畢村人每日攝取的熱量,不會超過一千兩百卡洛里,而他們並沒有營養失調的現象。據蘇聯老人研究所裘莫達夫博士的分析結果;這些食物絕無人工添加物;他們都吃新鮮植物食物,不攝取動物性脂肪;都是低熱能食物;充分攝取了活性乳酸;幾乎不吃鹽與糖。

三、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營養學家認為癌症是血液呈酸性反應時才開始發作,換言之,如果人體血液保持鹼性反應,則不易生癌;亦即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類,蛋類、海產類酸性食品者,所以癌症患者如能將體內的酸性血液性質改變,在飲食上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使血液變為鹼性,則癌細胞在營養失調下即可抑制其繁殖,如此再配合葯物的治療,癌細胞在衰弱不振之下便易於撲滅。一般人常以為燉雞、鴨、紅蟹、龍蝦等動物性食品可滋補患者虛弱的身體,殊不知這些食品會使患者血液成為酸性,而使癌細胞更加茁壯繁殖,真可謂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呢!有些忽略這種原理的醫師,在講求癌症患者的營養,愈是進補魚、肉等酸性食物愈是豐腴了癌細胞的繁殖,因此,常被認為有效的葯物卻不能將癌有效的控制或撲滅,此即是原因之一。

(摘自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

防癌、抗癌的飲食—蔬食

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聖經中的記載,當巴比倫國王奈布喀奈撒,苦於病魔時,由神的指示,乃如牛吃青草般地盡量服食蔬菜而得痊癒。美國神學博士安娜•維格毛亞女士,由這段聖經的啟示而開始研究野草。她發現小麥的青苗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素,乃用麥苗作成青草汁,令嚴重的癌症患者每天飲用四杯,竟出現奇跡,使病自行痊癒。她曾作過這種醫療發表,按麥苗中並不含有什麼治癌劑,而是將肉食停止,給與這種偏鹼性並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草汁,使血液由酸性變為鹼性,這樣即可阻止癌細胞的繁殖。

(摘自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

四、第一號殺手—肉

第一號殺手—肉

隨著經濟的起飛,歐美各國、日本、台灣等地區肉食的分量不斷增加。當肉食猖狂的占據餐桌時,人類也攻佔了醫院、開刀房、病房和葯櫃,不然也是半個生病的文明人。『肉食』已是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但是,人類對肉了解多少呢?希望所有閱讀本文的人,都能夠深切的體會——人類舉起屠刀揮向動物的同時,也正揮向他自己!

五、防癌的秘密—鉀與鈉的比例

防癌的秘密—鉀與鈉的比例

鹽和鉀都是我們身體需要的東西,但我們身體里的鉀應維持在鹽的二倍以上。現在台灣的食物可能和美國的食物差不多,剛好反過來,我們現在吃二倍的鹽與一倍的鉀,這怎麼能跟我們的老祖宗比呢?一萬多年前人類攝取的鉀是鹽的十六倍,從十六倍變成○.五倍,你想差別有多大?而這引起的毛病可多了!一個是糖尿病,一般想,也許是糖吃太多了,當然,這是有影響的,但主要的原因在於胰島素分泌的不夠。胰島素的分泌是受鉀的影響,鉀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當我們飲食中鹽吃得多,鉀吃得少,胰島素的分泌就少,這就產生糖尿病。還有一個是高血壓,有人用動物做實驗,給動物吃很多的鹽,發現血壓會上升,而給它吃很多的鉀,血壓又會下降,所以鉀和鈉的比例會影響血壓。
食物中鉀與鈉的比例

要說明素食為什麼能治病防病,則需討論食物鉀和鈉的比例。植物含鉀最高,如以鉀對鈉的比例為標准,南瓜是三六○(即鉀是鈉的三六○倍),黃豆三三一,香蕉三八○,橘子二二一;而雞鴨魚肉大約三到五,火腿是○.三,即鈉高於鉀。總而言之,一般蔬菜水果都在二○○以上,而加工食品如糕餅、罐頭等,都在一以下。

為什麼鉀跟我們的健康有密切關系?原來細胞如要維持正常功能,必須攝取鉀,排斥鈉。細胞內鉀是鈉的十倍左右,如果細胞受損失去鉀的話,就會立刻開始繁殖分裂。癌細胞能無限制的生長,可能和鉀的含量缺乏有直接有關。目前統計學己有報導,癌症發病率和鉀的攝取量成反比,說明鉀對癌症有預防作用。

一般來說,高血壓和鈉的過多有關,而鉀能降血壓,素食人如不吃過鹼,是不會有高血壓。正常人應該攝取鉀多於鈉,鉀和鈉比例是二:一,但事實上現在攝取比例是○.七,難怪癌症、心臟病等越來越普遍了。

植物是鉀最好的來源。現在一般人蔬菜吃得少,因為生活富裕,大部份人喜歡吃雞鴨魚肉,只要加一點鹽調味,鉀鈉比例為○.一,即是鈉比鉀多十倍,為了身體健康著想,食物的鉀鈉比例值得密切注意。

『伍』 目前治療癌症的最前沿的方法

專家給癌症病人的建議
「癌症病人1/3是嚇死的,1/3是用葯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最後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的。」這話雖無科學根據,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病人若能樂觀對待並採取正確的治療行為,就可能戰勝癌症,延長生命。
主講人:劉魯明,男,51歲,醫學教授,從醫28年。專長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治療,尤擅長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統腫瘤。先後承擔的國家、部省級科技項目主要有:「以外放射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大肝癌」、「參麥注射液現代化示範研究」等。1990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中醫葯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等7項科技進步獎,近年來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編《肝癌綜合治療學》。現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博士研究會理事、中國中醫葯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葯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患上癌症怎樣選擇並進行治療
【態度積極,樂觀主動,是一切治療的開始】
現代醫學的進展表明,很多癌症並非不治之症。經過積極治療,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復查,堅持「扶正」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確認識癌症的發生與治療後,癌症病人及家屬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准備,共同培養樂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積極、必勝的信念,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生活環境。
中醫學認為,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復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體臟腑功能損傷,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病。現代醫學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研究也證實了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的密切關系。有人指出:影響癌症發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於癌症起病前6~8個月,而憂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已有的研究還發現,死亡、離別的悲哀、憂郁和焦慮,在癌症發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見到。
臨床上,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時,會表現出恐懼與焦慮、孤獨和抑鬱、憤怒與仇視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變化。有一種「想像療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自我進行。病人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如:想像自己如何戰勝了癌症,已經戰勝了癌症,等等,這樣有可能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
平時,患者還應努力在生活中擇其樂而從之,迂其憂而棄之。不要因患上癌症帶來的諸多變化而怨天尤人、厭世悲觀,而應該努力培養「恬淡虛無」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化和精神刺激,做到開朗樂觀、寬宏大度,遇事「泰然處之」,使自己有良好的「應付能力」。心態如何,對治療效果絕對是關系重大。
【不急不躁,制定五年「作戰」計劃】
對待癌症這樣的頑固慢性病,患者需要平和的心態,醫生也應該努力為病人制定全程治療方案(暫且定為「5年治療方案」),並將治療可能的過程告訴患者,使患者獲得最大自信心。戰勝病魔需要的是時間、智慧及信念,還有各方的通力合作。
癌症患者其實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導者。如若把治療癌症的過程看作是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戰役,醫生只是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主要提供行軍打仗的戰略戰術等謀略,並執行戰斗命令;患者丈夫或妻子是政委,協助司令共同定奪進退大權;子女應是副司令或副政委;而患者本人才是統帥全軍的總司令,掌管操控生死的兵權,選取參謀長的方案,根據自己部隊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作戰方案和作戰部長,並且指揮作戰。患者不要因為某些症狀始終得不到緩解而喪失信心,而應在醫生(參謀長和/或作戰部長)的幫助下,統觀全局,明白5年抗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關卡、出現的變化,採取各種預防和應對措施。
這種現代的治療模式,讓患者自己參與到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並擔負責任,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加強參與感,真正做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他們的情緒由低迷、消極、急躁轉變為主動、積極、不急不躁。同時也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理解與合作。
【病急不亂投醫】
很多病人一旦患上癌症,病人和家屬就自然而然地將所有的事情都拱手交給了醫生,把醫生當作了「神仙」。對自己的病情、以往的治療過程、檢查結果都不太了解,認為這些都只是醫生們的事,只需告訴他們怎樣服葯,怎樣治療,生命還剩多久即可。其實這樣難以與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患者應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主導的地位,擔當起總司令的職責,選擇並引導醫生為自己看病。這就是歷來所謂「求醫」的真諦。
患者每一次就醫時,都要抓住就診的重點,向醫生描述你當前最為困擾的症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疾病治療期望值、經濟上可以投入於治療的預算、希望在哪裡進行治療等等。初診的病人還可以選擇時間相對寬裕的特需門診就醫,雖然掛號的價格稍貴,但比起有些外地病人買黃牛票要物超所值得多。特需門診讓你有充分的時間認識了解自身疾病,並與醫生探討最佳的、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途徑。癌症這樣的慢性病,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醫患之間的相互磨合與了解,需要的是病人的毅力與忍耐,當然還需要必要的經濟支持。
患了癌症,「病急亂投醫」的心理自然在所難免,而許多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這種心理,受保健品市場巨大利潤的驅使,利用漫天的虛假廣告,蒙住消費者的雙眼,欺騙癌症患者。
我們知道,葯品與保健品的區別最主要是在於其中各種成分的劑量以及使用方法。癌症患者往往在保健品廣告中看到與葯品一樣的成分,就誤將保健品當作葯品一樣服用以期商家承諾的奇效出現。最終,癌症患者不但受到了經濟上的損失,還因此耽誤了病情,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癌症病人應該相信醫院,相信正規的治療。癌症目前沒有特效葯,這個世界也沒有萬能葯,只有接受專業的治療,才有機會治好。
【不向病人隱瞞病情,可抓住治療良機】
在我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屬出於善意常會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瞞住病情的真相,將生癌說成沒生,將惡性說成良性,將晚期說成早期,這樣也許的確是讓病人得到了暫時的心理安慰或平衡。但是且不說這種隱瞞剝奪了患者的知情權,就是於治病而言也是害處甚多。在門診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屬搶先進診療室向醫生提出對病人隱瞞病情的要求,出於尊重與理解,醫生一般都會答應。待診治結束後,家屬又先將患者支開,再告訴醫生患者真正的病情,拿出事先藏好的真實檢查報告,甚至還有記錄著以往診治經過的真實病歷。這樣的就診過程,不僅擾亂了醫生的正確判斷,還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掉以輕心,治療的依從性降低。
另外,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其實有些病人得不到家屬及醫護人員的真實交流,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情比實際的重,反而加重了他的思想負擔,甚至還可能對治療產生消極或叛逆心理而錯失治療良機,讓人扼腕。所以,在就醫之前,家屬不僅應該向患者告知真實病情,還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詳細解釋。這樣,醫生也能和患者更好地交流,不必躲躲閃閃,反而能更好地幫助其減少困難與痛苦。
正確對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在癌症的治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都會讓患者及其家屬痛苦不堪,喪失繼續治療下去的信心。或者由於放、化療在大規模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細胞造成危害,損傷正氣,影響生活質量。
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葯物對細胞的作用、給葯途徑、體內的分布、組織內的活化速度及程度、組織內的滅活強度及速度等。同一葯物由於使用方法不同,毒性表現也不一樣。葯物對機體的毒性還存在選擇性,某些葯物骨髓抑制重,但嘔吐反應輕;某些葯物嘔吐反應重,但骨髓抑制輕。抑制骨髓的葯物有些主要抑制白細胞生長,有些主要抑制血小板生長;有致吐作用的葯物在發生作用時間、持續作用時間方面也多有不同。
多葯聯合化療時,殺癌細胞率通常有所增加,毒性也往往增大。由於肝臟是葯物的主要代謝器官,葯物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其次是通過膽汁由糞便排出,因此各種抗腫瘤葯物都對肝腎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不良反應分類方法有多種,按發生時間分類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按轉歸分類有可逆性毒性和非可逆性毒性;按影響器官和系統分類有造血系統、胃腸道、肝臟、泌尿系統、心臟、肺臟、神經系統、皮膚及其附屬器官、血管及其他特殊器官等;其他的還有變態反應、免疫抑制等;
中醫葯對腫瘤手術、放療、化療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獨特的療效。如化療造成的肝功能損害,可以健脾化濕、疏肝和胃、調理氣機,佐以解毒法治之。調理脾胃宜葯取:「輕靈性平味淡」,避免溫燥壅補;對化療造成的骨髓抑止可以補氣血、益脾腎,佐以活血化瘀治之;對放射性肺炎在早治守方的情況下以宣(宣肺)、降(降肺)、通(通肺絡)、化(化痰),酌用清(清肺)、潤(潤肺)治之,並注意調肺兼調五臟……均可收到較理想的療效。其他,像癌痛、頑固性呃逆、嘔吐、納獃等,在辨病辨證結合的情況下,除了運用中草葯,還可以通過針灸、火罐、敷貼等中醫的物理療法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解除腫瘤痛苦。
依靠自我康復治療
【合理飲食與保健治療】飲食調理對營養支持、功能恢復和體質增強有重要意義。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要學會科學地「吃」,並不容易。飲食不節,飢飽失調足以傷人,一方面,「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而另一方面,「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癌症病人飲食偏食,不注意多樣化的情形是常有的。在臨床上曾遇一胰腺癌患者,病後連吃2個甲魚,結果並發重症胰腺炎,搶救無效,活了不到2周。中醫學認為,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養人,但偏嗜也可以傷人。通俗地講,「雜吃」比「挑剔地吃」好得多。不少癌症患者經常問醫生:「我多吃些什麼食物好?」其實「多吃」與「少吃」都是有度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不要強迫自己多吃些什麼或少吃些什麼,而應該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五穀雜糧多樣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攝取,素食葷食適度調整並強調素食的選擇,使飲食「活潑多樣」。
所謂「忌口」問題,經常受到病人和家屬的注意。由於中醫有「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之說,故有些資料提出了癌症的忌口問題,甚至過分強調忌口。筆者認為對此不宜太講究,許多問題缺乏臨床和試驗研究。癌症病人應適當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油膩肥厚烹炸之物,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以不偏嗜為要。過分強調忌口,不利於營養支持。
【起居有常,適度鍛煉】癌症患者在治療和康復中應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要慎起居,適氣候,避邪氣。一要注意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動要多樣,包括體育鍛煉、氣功、太極拳、舞蹈……等。靜要「調神」,既要注意過勞則氣耗,又要警惕過逸則氣壅。二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要懂得欲速則不達。三要注意持之以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身體出現某些不適或病情有反復跡象時,應及時請醫生診療或檢查,不能盲目迷信鍛煉。四要注意與情志調整相結合,把「練身」和「練心」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葯物調理】癌症康復治療中症狀的康復,包括腫瘤治療中的對身體某些損傷的恢復,還必須依賴葯物調理。要讓病人明白,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5年治療)才能預防復發和轉移。加上放化療的不良影響及毒副作用,長期的葯物調理必不可少。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療1年半後會出現厭治現象,這是患者及其家屬和醫生都應該注意的問題,應提前做好思想准備。
【科學進「補」】癌症患者康復治療中,常常涉及「補」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少患者確實不同程度存在著「虛」,另一方面,不少補葯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扶正可以抑癌,因此使補法的運用比較廣泛。
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濫補。有些病人一到秋冬季節,就要求醫生為其進補,甚至自己「偷偷」地補,最後反而加重了病情。這就違反了中醫理論中「虛則補之」的原則,補後使邪氣留戀體內不出。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於爾辛教授認為,癌症治療中,調補脾胃十分重要。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癌症常常由於脾胃損傷而發生,癌症治療過程又常常損傷脾胃。因此,癌腫的治療和康復中,脾胃調理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調理脾胃宜選甘淡葯物為主,「避壅補,遠滋膩」,並應注意緩調,假以時日。
另外,還應注意「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的道理。
在癌症治療與康復中,科學、正確地使用補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順利克服癌症,是醫患雙方都應重視的問題。

『陸』 喝咖啡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癌症的作用嗎

喝咖啡當然可抄以預防一些癌症,但是全部癌症它是可能預防不了的,比方腸癌呀,敏感呀,這些乳腺癌它可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別的癌症沒有顯示它能起到作用,主要是咖啡裡面有咖啡因,能促進腸道的吸收,而且它裡面有一些胰島的作用,可以對糖尿病的患者可能能起到一些作用,所以他不是說的,嗯,能對任很多的癌症都起到作用,只是個別的一些癌症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柒』 預防癌症有哪些飲食要則

人類癌症的發生盡管與遺傳因素有關,但主要還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英國《自然》周刊發表的一份報告強調,吃什麼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決定身體能否對癌症有預防能力。

美國一些醫學家對某教派進行考察,該教派成員生活非常有節制,不吸煙、不喝酒,而且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消費很少,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調查結果顯示,這一人群的肺癌、結腸癌、直腸癌以及乳腺癌的死亡率顯著低於當地同一種族的其他居民。

美國腫瘤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強調,有35%的癌症是因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吸煙造成的肺癌大約也是同樣的概率。這一例子有力地說明,在同一種族和同一居住地區的條件下,膳食、營養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對於癌症的發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這種癌症。專家指出,類似胃癌這種消化系統的毛病,其他的如胃炎、胃潰瘍、腸癌等,主要是因為吃太多動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以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哈薩克族人以肉、乳為主食,因此,比同一地區以穀物為主食的維吾爾族人患胃癌的死亡率高兩倍。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的醫務工作者在對我國胃癌高發區,如河南林縣、陝西延安地區的居民飲食結構調查中發現:患胃癌的病人中,與食用大量腌制食物有關,而在腌制食物中,又因腌制方法不當,在腌製品中會出現大量亞硝酸鹽。並因此得出結論,為了避免胃癌的發生,一定要防止食入含大量亞硝酸鹽的食物。

在現代都市,集貿市場不法商販用工業用鹽或者其他粗鹽腌制的各類蔬菜如酸白菜、雪裡蕻、酸豆角,以及很多食品廠生產的熟肉中,都含有大量亞硝酸鹽。

口腔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癌症,科學家們很早就已經發現,吸煙和飲酒會增加口腔癌的發病危險,但對個人飲食習慣在口腔癌中所扮演的角色卻知之甚少。美國每年都有22000人被確診患上口腔癌,其中有近5000人病情嚴重。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某些食物有降低口腔癌風險的作用。研究人員對該地區100名剛被確診患有口腔癌的病人和100名年齡、性別與這些病人相匹配的健康人進行了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谷類和澱粉類食品、橄欖油、水果、牛奶和乳製品能降低口腔癌的風險,而肉類和肉類製品卻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癌症》雜志上。

美國腫瘤學家強調,飲食方式需要革命,靠蔬菜、水果和豆類的營養,同時每周至少進行3次、每次半小時的行走鍛煉,這樣能使癌症發病率降低40%左右。

『捌』 預防癌症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什麼關系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讓你預防癌症。比如不抽煙,不吃隔夜的飯菜,要多喝白水,多吃水果蔬菜雜糧等等,每天可步行半小時,還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祝你健康

『玖』 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癌怔呢,現在的染發劑有致癌物質/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楊秉輝 教授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左圖)

2、李嵐 電影演員(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里是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預防癌症方面的問題。首先來看一組數據:今後20年全球癌症新患者將由目前每年1000萬增加到5000萬,因癌症死亡人數將由每年600萬增至1000萬。這是一組很沉重的數據,今天我們將要談到的就是如何預防癌症的話題。

主持人:癌症可以預防嗎?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調查短片:

群眾甲:我覺得癌症沒法預防,因為如果能夠預防就不會有這么多人得癌症了。

群眾乙:我覺得癌症不是傳染病,不能夠預防。

群眾丙:我覺得現在科技發展得這么快,癌症應該是可以預防的,但是到底怎樣預防我說不清楚。

楊秉輝:前面有位群眾說起傳染病的防治的時候我就想說說種痘防治天花,普及了這種防治方法後現在全世界已經消滅天花了,很多人就在想如果也能夠用類似於種痘的方法來預防癌症就好了,可惜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將來即使有了預防方法可能也不能夠解決全面的問題。因為癌症的病因很多而且很大量的跟我們的生活行為密切相關,因此要預防癌症恐怕就不是打所謂的預防針就能夠解決的,而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主持人:生活方式和癌症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

楊秉輝:腫瘤學界已經注意到了很有癌症的發生原因,包括遺傳、職業等,但是大多數的癌症(80%)的病因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當中,也就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生活方式癌」這樣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警世人民大眾要注意生活方式。

主持人:您所理解的生活方式問題具體都有哪些?

李嵐:我覺得首先應該是抽煙就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

楊秉輝:抽煙和癌症的關系絕對是很密切的,我們有研究表明抽煙的人發生肺癌的可能性要比不抽煙的人高8-12倍。香煙裡面的有害物質大概在600種以上,其中已經證實肯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就有40種左右,抽煙不僅可能導致肺癌還有可能影響到喉部、食管、膀胱等。

主持人:有沒有一些能夠說明抽煙危害的具體數據呢?

楊秉輝: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肺癌的發病率是在不斷增長的,但是今年年初美國癌症研究所發布的美國肺癌發病率報告是很值得關注的,美國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前肺癌也是在不斷增加,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肺癌的發病率就趨於平緩了,但是從1996年開始肺癌發病率每年以0.4個百分點在下降。另外前年歐洲方面也提出了他們的肺癌發生率也開始下降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據他們自己所說這是因為與控煙為代表的生活行為的改善密切相關,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煙民很多,抽煙的人大約佔到了人口總數的46%,經過30年的努力吸煙人數百分比就降到了24%,所以他們的肺癌發病率也就下降了。我真希望我國的控煙工作也能夠做得如此出色。

在癌症的諸多病因中

飲食因素佔35%

煙草佔30%

飲酒佔3%

性與生育佔7%

食品添加劑佔1%

葯品佔1%

其他

李嵐:我想問問平時經常吃油炸的東西有沒有可能致癌?

楊秉輝:過多的油膩的飲食不僅會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另外還與癌症有關系,特別肯定的是與腸癌有關。20年前上海的大腸癌發生率在各種癌症的發生率排位是在第6位,而隨著這2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買油也不需要油票了,食物中油的含量明顯增加,這樣大腸癌的發生率上升到了第4位。有人認為高脂肪的膳食還會促發乳腺癌,國外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系。

李嵐:平時做菜肯定是要放油的,到底吃什麼油更好?

楊秉輝:過去很多人都認為動物油(葷油)應該少吃,但是從防癌的角度上來說植物油也要控制。南方有些清淡的菜比如蒸菜、煲湯等都是很利於健康的。

李嵐:我曾竟在雜志上看到過吃土豆、地瓜等可以防癌的文章,是這樣嗎?

楊秉輝: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類似於土豆、地瓜這樣的食品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基本上是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腸道里可能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因此我們提倡飲食不要吃得太精緻,應該吃得粗糙一些,不僅從營養角度還是從防癌的角度,特別是預防腸癌有很多好處。

主持人:有沒有數據表明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健康?

楊秉輝:我們提倡的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益於健康,另外還有益於防癌。

沒人每天的蔬菜攝入量

從150克增至400克

肺癌的危險性可降低50%

從100克增至35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可降低60%

從50克增至300克

患胃癌的危險性則可減低50%

改變膳食可以預防

50%的乳腺癌

75%的胃癌

75%的結腸癌

李嵐: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時吃餃子的時候習慣吃剛從鍋里撈出來的,覺得這樣吃很舒服,這樣對嗎?

楊秉輝:這樣的吃法是不對的,吃太燙的東西容易損害食管的粘膜,經常吃燙的食物容易使食管產生慢性炎症,很多腫瘤學專家的研究都表明癌症實際上就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主持人:北方人喜歡吃腌酸菜,另外還有吃四川泡菜等食物與癌症有關系嗎?

楊秉輝:酸菜、腌菜和泡菜裡面含有一種叫做亞硝酸鹽的物質,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肯定是形成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建議大家要少吃一些酸菜、腌菜和泡菜。

主持人:說完食物再來談談平時我們飲用的比如飲酒會致癌嗎?

楊秉輝:實際上酒精並不是致癌物質,但是酒精有促癌的作用,我曾經做過這樣的研究,通過調查肝炎患者發現得過肝炎不再喝酒的人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小,而得過肝炎後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發生肝癌的可能性高兩倍。

李嵐:有人說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是有癌細胞的,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出來了,而有的人沒有表現出來,這種說法對嗎?

楊秉輝:不對,醫學上的定義是只要查出有癌細胞就可以確診為癌症。但是人體都有原癌基因,在致癌物質的促進下會爆發然後產生癌症。

主持人:湖南易先生 37歲 我是乙肝小三陽患者,最近總感到肝部疼痛,請問長期這樣會不會得肝癌?

楊秉輝:乙肝小三陽的人肯定比沒有乙肝小三陽的人得肝癌的危險因素更高。

主持人:北京魯女士 40歲 我得胃病4、5年,飯前飯後都有胃疼的感覺,請問胃病繼續惡化會不會致癌?

楊秉輝:臨床上有一個現象就是十二指腸潰瘍幾乎和癌症沒有什麼關系,但是胃潰瘍老是不好還是有發展為癌症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lm/560/31/86053.html

閱讀全文

與預防癌症的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的形式有什麼 瀏覽:13
培訓班雙十二活動方案 瀏覽:828
鍾震講網路營銷 瀏覽:138
全國2009年7月自考電子商務法概論答案 瀏覽:55
深圳網路營銷招聘 瀏覽:316
中國十九冶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20
網路營銷實務網路課程心得 瀏覽:814
市場營銷蛋糕店ppt 瀏覽:365
以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為例作者 瀏覽:723
某餐飲品牌新店開業推廣方案 瀏覽:613
炫彩電子商務商城源碼 瀏覽:448
愛眼公益進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70
慶國慶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440
工作培訓及管理方案 瀏覽:837
電子商務企業文化標語 瀏覽:159
憶童年電子商務 瀏覽:898
中國發展電子商務優勢 瀏覽:742
全員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37
大型公益系列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88
市場營銷與策劃的論文題目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