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製作菏澤市就業市場調查報告

製作菏澤市就業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2-09-27 08:43:44

1.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會經驗、七成期望值過高 >> (轉載《科技日報》)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近日,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該報告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作了詳實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次問卷調查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人員共向全國近百所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4000份,回收率為86.88%%。該調查對44位服務於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以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所進行的訪談結果,與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而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高達65.9%%,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56.8%%),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用人單位表示,大學生與其他的就業群體相比,缺乏工作經驗是其明顯的劣勢。

此外在接受訪談的單位中,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於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且也有27.3%%用人單位也表示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有72.7%%的單位認為在招聘時沒有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到工作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除性別因素外,地區差異是影響就業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薪酬要求日趨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而這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6成以上(66.1%%)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於1000—2000元之間。在大學生對收入要求日趨合理的同時,有1.58%%的大學生提出了「零工資」,這折射出大學生對個人發展機會的極度渴望、對自己能力和職業前景的復雜心態以及面對就業窘境的無奈。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路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對於此次調查,出席報告會的有關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認為,該調查報告系統、深入、詳實、可信,是他近幾年看到的較好的一篇研究報告。

同時,他就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調控體系。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就業信息網路和檢測、預警系 統,制定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第二,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第三,要面向市場,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門要加大和促進高校的教育改革,進行高校學科建設及專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轉變辦學理念的長期工作,樹立新的質量觀,以市 場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不斷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2. 大學生創業或就業調查報告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1.大學生就業形勢空前嚴峻。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用人需求大量減少,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量卻比往年攀升。到目前為止,受調查的幾所學校畢業生簽約率在20%左右。有的近百人的專業只有1-2人簽約。高校盲目設置專業帶來的學生就業困難更加突出,一所工科大學的生物科學76人中只有1人找到工作。畢業生的工資普遍下降10-30%。

2.就業市場混亂,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侵害學生利益。一些企業先以優厚的條件去吸引學生,簽約時和上崗後又以各種借口降低待遇。河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今年有兩名畢業生在招聘會上應聘某食品公司,企業承諾1500元月工資,但到單位後真正拿到手的才500元。石家莊一個教育機構要求應聘者提供300名高中畢業生名單和資料就算通過面試,實際上是變相讓求職學生為它找客戶。

3.實習難成為就業難的前奏;一些學校超前謀劃教育教學改革取得效果。目前,「有一年以上的相關崗位實踐經驗」成了許多單位招聘的首要條件,成了大學生就業必須邁過的門檻。用人單位希望新員工一上崗就能幹活,但是一些學校沒有提供實踐機會。一所學校參加座談的21人中只有3人在校期間參加過一般性實踐活動。河北省一些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培養模式的優勢。河北師范大學從2005年開始的頂崗實習支教啟動了培養模式變革和教學領域的全面改革,拓展了學生素質,使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大競爭優勢。資源與環境學院師范專業的供求比例目前為1?1.67。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按照辦學定位全面改革培養模式,各工科和管理類專業都外聘有實際經驗的教師講課,實訓課把車間和市場變成課堂,考試由答卷改為直接動手操作,學校的設備學生都能摸得到,到了企業就能上手工作。石家莊學院計算機系爭取北京一家公司以學生直接實訓的方法取代廣告宣傳,使全系280個畢業生全部免費參與校外實訓五天。河北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組織學生參加火炬計劃,免費實習五天,學生就業感到有了底氣。

4.畢業生面臨種種矛盾沖突。一是理想與現實沖突。一般畢業生工資期望值在800元以上,但實際上大都在600元左右。企業說,現在的大學生給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卻天天想干大事,掙大錢。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專業的一位學生說,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焦慮,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也很難受,感到自己是廉價勞動力,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而上大學家裡花了五萬元。二是長遠發展與現實沖突。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一名畢業生說:「我們不能回農村。農村孩子上大學就是為了離開農村,享受城市生活。」大部分學生離校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會接受低水平就業,在城市游盪,就業的穩定性差,對未來生活的預期不樂觀。三是內心價值觀與社會不良現象沖突。石家莊學院政法系70%左右的專科生以及其他學校的很多同學能夠找到的都是中小醫葯和酒業廠家的推銷工作,有的產品是低成本高售價,一盒成本價4元的葯品要賣到400元,主要是賣給老年人;有的是質次價高。學生一方面想堅守道德底線,時時感到內心良心博弈,另一方面又難以找到其他工作。

5.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比例小;自主創業同學的特點是價值理念進步,實踐能力強。有創業意向的同學不到10%,真正開始創業的同學在各高校都是個別典型,面向農村需要創業的畢業生更少。選擇自主創業的同學大都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其顯著特點是價值理念進步,實踐能力強。石家莊學院應用計算機專業的徐兵兵兩年前開始自主創業,畢業前夕用自己掙下的六萬元創立了一個基於第三代通訊系統的智能辦公服務公司。他認為「有知識」的大學生自主創業不應該再是「小本買賣」模式,抓住了互聯網暴利的最後一塊蛋糕,以一種先發制人的盈利模式在互聯網上開辟自己的事業。石家莊學院楊凱同學從自己網上購物受騙的經歷中萌生創意,要結合自己的動畫專業開設一家讓別人不再受騙的購物網站。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創業培訓不足、創業氛圍較差、創業意識不濃、市場經驗缺乏、技術積累薄弱、資金籌集困難、貸款擔保難尋、注冊資格受限。

6.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實施的效果有待提高;就業指導與服務標准低,信息公開不到位。一是就業政策實施的影響力小。畢業生對政府促進就業的政策文件知之甚少並心存疑慮。由政府選拔的選調生和三支一扶項目在政策上有保障,報名踴躍,但名額有限,且不惠及近年擴招人數最多的專科學生;國家的就業政策管不了用人單位的土政策;許多大學生對於到基層就業政策的保障性和延續性持保留和觀望態度,寧願留在城市底層,也不去農村基層。二是就業指導與服務標准低,信息公開不到位,大學生的政策知曉率低。就業信息網的相關政策文件內容不夠完善;政策文件解讀宣講沒有進入高校就業指導課。50多個學生參加三所高校的座談會,只有3個人表示分別從報紙、手機報和公交車廣播上知道有就業優惠政策。畢業生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就業政策,但是,我們於3月19日對網路上的就業政策信息進行檢索,網路等商業搜索引擎能夠提供的政策文件極少,且分散不易查找,點擊後大多隻是新聞報道中涉及的文件名或是文件號。政府相關部門和一些高校的就業網站提供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是鏈接無法打開。燕山大學的就業網站信息較為全面,訪問量較高。(

3. 社會調查範文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注農民、農業、農村

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是我黨在革命和建設中始終高度重視的基本問題。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表明,農業豐收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定則社會安寧,「三農」問題始終關系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在解決「三農」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解決「三農」問題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越來越有利與農村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氣氛。為響應共青團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團委的號召,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充實自己,我們青之隊一行就「三農」問題做了如下調查,調查地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
馬嶺崗鎮簡介:馬嶺崗鎮歷史文化豐厚,春秋戰國癸丘盟台——青邱崮堆遺址、龍王廟、八畝台、黃巢廟遺址具有神奇的傳說,現有萬畝黃金梨、1.3萬畝雜果、4萬畝無公害蔬菜,為馬嶺崗鎮提供了豐富的生態農業資源。馬嶺崗鎮以鄉村旅遊為起點,以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為依託,努力打造省級科技示範園、青邱崮堆、解馬路綠色長廊的「三點一線」的旅遊項目,利用萬畝黃金梨舉辦梨花節,把農村生態游抓出特色、形成亮點。把馬嶺崗真正建設成為「魯西南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和「菏澤城的後花園」。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的馬嶺崗鎮人民隨時歡迎四方遊客觀光旅遊。
一、當前馬嶺崗鎮農業農村發展現狀
(一)2007年農業農村的發展勢頭良好
2007年的農業農村形勢承接了前幾年的上升的好勢頭,繼續保持著向好的發展的態勢。在自然災害頻發、上年基數較高仍然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1糧食生產穩步上升。2005年馬嶺崗糧食總產量8000萬斤,2006年糧食總產量8300萬斤比上一你增產300萬斤;糧食增產300萬斤是創歷史新高,而2007年的糧食生產,在自然災害嚴重的情況下,預計總產量將達到8500萬斤,實現了三年連續增長的目標。
2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馬嶺崗鎮農民人均收入1940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20元,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2120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80元。現在政府正在完善補貼制度現在農民得到的實惠都有小麥補貼我鎮按地的多少來分每畝地15塊多塊錢、還有化肥補貼、和柴油補貼,現在的惠農政策正在進行中。
3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新方向。2006年國家實施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馬嶺崗約有6000個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村小學生享受了免除學雜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還在推廣中,而且還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馬嶺崗鎮已有500人納入了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300人納入了「五保」供養,150人納入了農村特困戶定期定量救濟。
4 扶貧工作取得了新突破。預計馬嶺崗鎮2007年底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將降低為0人,底收入的貧困人口將比上一年減少約400人。
5 保障農民工權益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民工在用工合同、工作標准、改善勞動環境以及在解決子女上學、工傷、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權益保障都取的了一定的新進展。
6 農村社會保持穩定。農民群眾總體上心情比較舒暢,農村黨群和干群關系進一步好轉。群眾性事件、惡性案件繼續減少,農村社會總體穩定。
7 農村旅遊業的啟動 2007年9月17日,馬嶺崗鎮穆李村新建的農民廣場上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人聲鼎沸,熱鬧非凡,12門禮炮響過,牡丹區暨馬嶺崗鎮穆李村鄉村旅遊啟動儀式正式啟動市政府副市長李法洪、市人大副主任彭靖華、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淑風、市旅遊局局長王殿常、牡丹區政府區長丁志剛、副區長杭新傑等有關領導和馬嶺崗鎮主要領導參加了啟動意識,儀式由副區長杭新傑主持,馬嶺崗鎮黨委書記陳效存致開幕詞,市旅遊局局長張政致賀詞,丁志剛區長、李法洪副市長分別做了重要講話。
近年來,穆李村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四四一」工程為目標,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瞄準鄉村旅遊市場,突出優勢,發揮特色,精心規劃,狠抓落實,經濟發展迅速,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木瓜、柿餅、麵塑」號稱穆李村的三大寶;月亮灣魚塘、農民廣場、村文化大院、牌坊是穆李村的四大標志性建築。戶戶通上了自來水,環村路、果園路、村內各胡同全部硬化,四通八達。村內街道整潔,兩側上果下花,果樹與綠化樹木相間,呈現出一派「春有花,秋有果,花果環抱,四季常青」的美麗景象。現有200畝的無公害蔬菜供遊客品嘗,有400畝的觀光採摘園供遊人隨意採摘、購買,有100餘畝的魚塘供遊人靜心垂釣。風味獨特的農家飯更讓人回味無窮。穆李村天藍地綠、花果飄香、民風純朴、民俗眾多、熱情好客,發展鄉村生態民俗旅遊具有獨特資源和先天優勢。
穆李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魯西南梅花拳、查拳的發源地,一直保留著梅花拳表演藝術團。曾哺育過原南華縣宣傳部長、革命烈士穆德謙;獲「國家工藝美術老藝人」稱號的麵塑名家李俊興;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的麵塑藝術大師李芳清。有「麵塑第一村」的美譽,麵塑藝術享譽海外。 穆李村鄉村旅遊包括:遊客果園採摘活動;垂釣愛好者組織的魚塘垂釣活動;全區各類名優農產品集中展示會、魯錦、骨雕、彩蛋、剪紙、皮毛玩具等各類手工藝品展示會;組織穆李村麵塑藝人表演麵塑製作藝術,展現麵塑藝術村的風采;組織梅花拳、洪拳、太極拳等多拳種、流派及武術器械表演;組織多劇種參加的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地方戲曲表演;品嘗鄉村美食的農家風味餐品嘗。
在穆李村鄉村旅遊的整體規劃中,下一步還要建設生態園,,計劃兩年內把1000畝舊村莊改造成全市第一個集旅遊、採摘、垂釣、餐飲、休閑於一體的千畝生態農業觀光園。(轉摘: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網站)

(二)農村農業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
馬嶺崗鎮農業尚有諸多層次的矛盾還未解決,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物質技術裝備落後,農民擴大就業的門路不多、增收困難、等基本情況尚未改變。
1生產條件日漸嚴峻。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將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時期,這是馬嶺崗鎮發展的導向,這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耕地急劇減少、淡水資源的短缺將是障礙農村發展的絆腳石。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2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馬嶺崗鎮農村小學教育質量低、農民缺醫少葯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目前,馬嶺崗鎮農村還有20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公路,越4萬農民飲用水不安全,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學生只能佔到4%,高中生還不到15%,文盲還佔到6%。醫療設備比較差技術含量比較低。目前還有鎮所有的行政村沒有文化站,實現了「村村通」的地區也只能看到三四套電視節目。但是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很是垃圾,作為電視台應該傳播文明,點名批評菏澤電視台、他們播出的節目都是賣保健品的、嚴重影響的地區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這樣的電視台應該取締。
3 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 在2005年暴雨襲擊了菏澤地區馬嶺崗鎮也沒有倖免5個小時降雨達200毫米,導致河水暴漲,在低窪的村莊四周都是水積水達300毫米深,莊稼長期在水中浸泡,導致大面積死亡顆粒無收;在2006年雨下的比上一年少了一點;2007是三年來災情最為嚴重的一年,8月13號下午2到5點暴風雨襲擊了馬嶺崗鎮,降水達200毫米,期間還夾雜著冰雹,雨後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樹木被連跟拔起,大面積傾倒,傾倒樹木答8000與棵,玉米傾倒面積達20多公頃,玉米長期在水中浸泡導致大面積死亡,顆粒無收,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在調查中看到最多的是農民的無奈…………
二、現代化農業建設的任重道遠
建設現代化農業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涉及到農村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實行工業支持農業發展,以城市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鞏固完善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資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歷史時期的農村工作的總綱,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方向必須長期堅持,但又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階段性、年度性的工作重點:
1農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農業要實現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也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背景下,農業必須加快轉變增長方式,調整農業結構,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這樣才能既實先又快又好的發展,又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必須加快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
推進現代化農業已經到了實質性階段 現在在電視上、雜志上、政府信息網上都在強調現代化農業,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比較薄弱的地方,現在的發展亮點是以工業促進農業、以城市帶動鄉村是現在經濟發展的導向。
3 建設現代化農村的工作任務比較重 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優化產業結構、村村通工程還有待於完成、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緩慢、提高農民素質、深化改革等內容,從而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起來。
4 先進的管理理念 建設現代化農業,就要用現代的發展理念來管理農業,用物質條件來裝備農業,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改造農業,用現代的經營形式來管理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的現代化噴灌方式、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業的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5 新型農業 新型農民 大力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努力把農民培養成較有市場意識、有較高的生產技能、有一定的經濟管理能力的現代化農民。同時要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三教堂葡萄種植基地、程樓村的蘋果園林式經營),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向農民傳授先進的技術和現代的經營理念,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6城鎮化道路還有很多障礙 現代社會農民為了掙錢,他們不的不走出家門,走向發達的城市,但是農民進城容易定居難的現象由為突出,農村勞動力離開戶籍所在地進入了城市,但是由於各種體制的阻礙,這些農民雖然進了城但是在城裡定不了居,由於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險等困難,流動進城市的農民很難轉變身份成為市民、融入城市。
三、為實現現代化農業、農村還應該做什麼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共產黨員先進行教育活動,選好配強鄉村黨組織的領導班子,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健全村黨組織、完善村務公開制度,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健康發展。
2 要搞好農村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農村安定有序。
3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促進農村的和諧發展。
4 加強河道治理力度,要保證在汛期河流的暢通,使自然災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強治理田間的排水渠道,解決農民因排水發生的糾紛。
5 天氣預報要及時、准確。是取得防災抗災的先決條件。
6 農村體育設施不完善、農村全民健身運動還沒有落實到各各村莊和各各鄉鎮。
7 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發展教育,提升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水平,建設完善的師資隊伍,壯大農村的教育事業。
8 醫療、衛生事業刻不容緩,合作醫療在農村還沒有推廣開,看病難就醫難在農村還是屢見不鮮,飲水不安全在農村普遍存在。
四、社會實踐感受
我們青之隊一行7人來到菏澤市馬嶺崗鎮鎮,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在馬嶺崗鎮的五天中,我們深入農村、農民之中調查研究。在農村裡,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索農村問題。其中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
現在我國開始實施了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對農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調整,國民經濟能否發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基礎是否穩固。只有加強農業基礎,確保農產品供給,才能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只有加強農業基礎,開拓農業市場,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繫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繫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在這里我們不僅找到學術理論的體現和驗證,更能找到一種貼近現實的真實感。在求知和收獲的同時順利完成了實踐任務。因為我們謹記團隊的宗旨:團結、友愛、互助、進步。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
回首此次社會實踐的路程,我覺得很欣慰,雖然沒有什麼光輝的成就,但使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也看到了自己為社會發展的作為!我們走出了校園,走向了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檢驗知識、鍛煉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對未來激烈的人才的競爭和商品經濟社會的日趨完善,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保證自己在職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廣闊的社會,還有許多未開拓的領域等待著年輕的我們為之奮斗,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創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的風采。農村是一塊真正的熱土,是青年人成長的搖籃,也是青年人事業發展的廣闊天地。未來的道路還更遠更長,只有永遠保持向上的姿勢,積極的姿態,沒有什麼可以抗拒的,更何況成長帶來的就是成熟,我相信自己的成熟會把今後的學習與工作做得更上一層樓!

4. 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怎麼寫

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標簽:報告書 調查報告 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
摘要:[資料下載][字數: 34304 ] [目錄]不存在[原文]歲末年初,正是大學畢業生為工作辛苦奔波的時候,200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情況如何?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挑戰,前所未有的機遇」來形容2003年的就業形勢。本科畢業生劇增。據了解,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有212.2萬人,其中研究生12.1萬人。本科生91.9萬人,專科生108.2萬人,畢業生總數將比2002年增加67萬人,增幅達46.2%。中國的大學生真的是太多了嗎?回答是否定的。2003年將有950萬個就業崗位,而大學畢業生只有212萬,為什麼很多畢業生仍然感覺很難找到工作?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基本的就業空間。非國有經濟的迅速崛起和第三產業的大發展,為畢業生就業開辟了重要渠道。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然依靠科技進步和高素質的勞動者,這為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也應該看到,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000萬人,下崗再就業人員1000萬人,再加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就業市場出現「三峰疊加」的局面,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是,我國加入了WTO,國外的資本、技術介入將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將有利於吸引大學生就業。今後全國每年將會增加450萬個就業機會,而且不同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逐漸走俏。更多企業會加大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選擇,因為大學生掌握著當前最新的科技知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強。所以今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會逐漸轉好,大學生仍將是最有競爭力的就業群體。在壓力和機遇並存的今天,八類人才就業形勢看好: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人才,農業技術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和律師 .

5. 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

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調查

結 題 報 告

--------------------------------------------------------------------------------

組長:劉月

組員:姜海峰 王雪 幺振興 閆冬梅 朱宣政

指導教師:趙景瑤 施政 陳曉偉

一、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確立,競爭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下崗」對我國人民來說已不那麼陌生。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也已成為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因為它不僅關繫到我國人民的家庭生活而且關繫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了切實了解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實際情況和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再就業,我們小組決定進行「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的研究。

二、 研究步驟

明確課題以後,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經過全組討論,我們決定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1、 為了了解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現狀,我們采訪了有關企業和勞務市場,並製作了100份問卷;

2、 為了了解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整體情況,我們采訪了市勞動局就業科;

3、 為了了解我市的就業結構,我們采訪了市人才交流中心;

4、 為了找出影響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要因素,我們采訪了下崗職工中優先實現再就業的典型;

5、 為了擴大我們對此問題的信息佔有量,我們還經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6、 分析、加工、整理資料,得出研究結論。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小組首先來到已經破產的市第二毛紡廠。從這高懸的廠規,我們依稀可以看出她昔日的輝煌,然而這緊閉的廠門和斑駁的廠房又清楚地告訴人們:她已被市場競爭無情地淘汰出局。我們原想從這兒的留守人員那裡查到准確的下崗職工人數,現在看來我們已無法實現此行的目的了。看來我們只有另闢溪徑了。經過全組的討論我們深入到各種市場和社區家政服務領域,對那些從業人員和小商販、港田駕駛員等人進行走訪調查,並發放調查問卷。剛開始有許多人認為我們是在瞎胡鬧,不願意填寫問卷,經過我們的努力最終100份問卷都如期完成。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深入他們生活,了解他們對再就業的真實感受。在問卷調查中給我們印象較深的是原市第二毛紡廠的下崗職工,現在他們大多數是港田駕駛員,通過采訪我們感到提起市第二毛紡廠的破產,他們至今仍非常痛心,但他們中大多數人已經從下崗初期的迷茫中走出來,開始從事新的行業,但仍有極少數人,現在仍待業在家。

基於上述情況,我們想進一步了解一下全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整體情況,為此我們采訪了市勞動局就業科的有關人員。在我們出示了學校介紹信以後,那裡的有關人員接待了我們。從那裡我們得知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總數為33606人,現已實現再就業的有30985人,再就業率達92.2%,其中從事服務業的人數約佔下崗職工總數的70%左右,個體經商者約佔下崗職工總數的10%,到其它企業就業的人約佔下崗職工總數8%,到外地就業的約佔下崗職工總數5%,目前尚有7.8%的下崗職工未就業。圍繞這些數字我們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首先給我們講述了就業的含義,他指出:有活兒干,有合法收入就是就業。他還指出我市的再就業途徑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由原企業安置;2、自謀職業、自主創業;3、承包五荒四閑;4、對下崗職工進行再就業培訓。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建立了「下崗再就業」工程,先後出台了許多相關制度和優惠政策,如《大慶市人民政府部分企業解困與再就業工程實施辦法》、

《關於進一步作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

《關於貫徹實施<黑龍江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規定>的意見》、

《大慶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管理辦法》、

《大慶市工商局支持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的優惠政策21條》。為了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政府提出對他們減免一定的稅費,如從事社區服務的下崗職工一年內減免一切稅費。對再就業弱視群體,市裡還有關於保證他們最低生活標准重要保障。

與此同時,我們還多次到大慶市「人才交流中心」進行調查,在交易大廳里,通過對各單位用人標準的調查,我們深刻體會到高素質、高技能在就業中的優勢。下崗職工中那些年輕的大學生大都已實現了再就業,但一些年齡偏大,技術水平低的下崗職工確實很難的到合適的工作,為了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中心舉辦了微機操作、服裝裁剪等培訓班,下崗職工憑借「下崗證」在這里可以免費接受再就業培訓。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的認識,我們又預約采訪了原市第二毛紡廠下崗職工,現已受聘私營企業的戴經理和電話采訪了在深圳受聘的原下崗職工李先生。他們都表示:下崗職工要想實現再就業,我們不能等,不能靠,要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堅定信心,加強學習。

此外,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還積極利用計算機上網查閱了一些國家和其它省市的有關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我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實施較好。

三、 研究結果

1、 現狀與原因

通過上述調查過程,我們可得出:下崗是市場競爭和結構調整的必然產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市轄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進行得很好。總的來說,我市市轄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總數較少,而我市目前又處於「二次創業」的大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特別是服務業的就業潛力很大,因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機會就比其他城市多,他們從事的新行業一般也比較穩定,據調查我市那些在勞動力市場上打零工的人絕大多數是外來民工,下崗職工很少。另外,由於我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居全省前列,有一些人在下崗後,利用自己的積蓄,在市裡優惠政策引導下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的行列中來,這也是我市市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再就業進行好的一大特色。

2、 建議與倡議

當然,在全國就業壓力普遍嚴峻的狀態下,我市市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形勢也很嚴峻,不容盲目樂觀,為此我們小組經過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建議政府加大新就業觀的宣傳力度,使下崗職工轉變過去就業觀念。

第二,建議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適當控制外來人口數量,特別是外來民工數量,緩解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壓力。

第三,建議政府加大對下崗職工的職業培訓力度,拓寬他們的就業空間。

第四,建議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我市的就業能力。

第五,對那些吸收下崗職工再就業多的單位,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它們繼續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做出貢獻。

倡議書(略)

四、研究感悟

通過研究,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到處都充滿了競爭,我們必須勇於接受優勝劣汰的挑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和擇業觀,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敢於提出新問題,勇於挑戰社會上的流行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們的創新精神。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如被調查者拒絕與我們合作,我們通過努力使他們與我們合作,這鍛煉了我們的社交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資料分析整理中,鍛煉了我們對資料搜、查、選、加工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處理資料過程中,鍛煉了我們對不同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預定的目標,我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高三政治常識中的有關政府職能、黨的領導的知識,同學們戲虐地稱我們是提前進入了高三。特別是在訪談中,我們不完全接受對方觀點的局限,能從整體上把握「下崗再就業」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們的探索研究精神,提高了我們的訪談技巧,學會了多角度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

6. 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2000字)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作者:蔡文強(徐州師范大學高教)

最後更新:2010-6-13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我國經濟也遭受其影響,就業市場更是雪上加霜,給09屆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壓力,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觀。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們進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 言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09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09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沖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准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為96.4%。樣本中男、女分別佔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體、美學生60人。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為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為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佔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為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為信息量少;21.91%認為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10.30%認為能力不足;8.99%認為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為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於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麼當大家同台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有壓力,佔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為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為就業率在50%-70%;6.22%認為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為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為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09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2000元;選擇2000元以上的佔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為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為在1501-2000之間;24.90%認為在2001-2500之間;28.42%認為在2501-4000之間;認為求在4001以上的,佔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佔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為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佔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占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於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後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佔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為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為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佔大多數,比例為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71.7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為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佔9.54%、6.43%,6.85%認為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佔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佔71.16%、70.75%,也有49.38%認為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復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於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製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為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信息欄;26.1%認為是人才招聘會;5.6%認為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佔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准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准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22%認為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占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占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並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幫扶政策。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准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並享受失業人員就業優惠扶持政策。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後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採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為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路,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致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發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2007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2003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布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製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於成為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准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准,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局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許可權。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7. 一高中生的水平寫一份「就業問題」調查報告

「求職之路難」是很多求職者的感嘆。以前,經常在報紙、電視等媒體看到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多、就業非常困難。那時,我對此毫無概念,好像離我很遠。當我自己在暑假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認真調查後,我發覺:大學生的就業真的是一個引起各界關注的全社會的問題。
8月初,我以「大學生就業前景」為社會實踐調研課題,走訪了揚州市人才市場、高郵市人事局、以及高郵市機關黨工委等單位,聽取介紹,查閱信息。
以下是我的實踐和調研結果綜合: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06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四、五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 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 沒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說,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裡?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社會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分析
1、從需求的單位類型看:目前,該市企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占整個人才需求的一半多,達到54%,各級國家機關需求佔35%,事業單位僅佔11%。
2、從需求的單位性質看:金融部門無可厚非地佔據了首位,佔到37%;法律類次之,佔到31%;財務會計類名列第3,佔到11%;其他如小語種外語類、計算機類、物業管理類、人才管理類和信息開發類等社會應用型人才,均為今後外企需求人才的幾大熱點。
3、從需求的人才類型看:復合型人才是最受企業單位所歡迎的一種社會人才,佔到社會總需求的67%,這是市場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為創新型;再而分別為技術型、應用型、智能型等。
4、從需求的人才素質看:「熱愛國家」是眾多選取票數最多者,佔97%;「有事業心」緊隨其後,選取率佔95%。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自信心」為首,佔到94%;「與人合作能力」的選取率佔88%,
5、從需求的人才專業素養看:眾多的社會單位選擇主要集中於「掌握寬闊的基礎理論知識」,佔62%;「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佔86%;「掌握精深的專業技術知識」佔65%;「了解一些跨學科知識」佔65%;「了解一般的自然科學知識」佔57%;「了解一般的社會科學知識,佔70%;「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學知識」佔73%。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的社會單位對所需人才掌握基礎知識的要求,已從過去的「深厚」,轉換為「寬闊」,亦即全面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社會人才方為社會單位歡迎。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樂觀的原因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復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四、破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舉措
1、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
3、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政策導向。
4、進一步明確未來就業求職的發展格局。
自己在相對你的角色改改~!~!~~!

8. 山東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山東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職責及各科室職責

山東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中心總職責
貫徹落實國家關於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教育和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規范畢業生就業行為,開展就業指導 、咨詢與培訓,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培育校園就業市場,開展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供需見面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雙向選擇活動,落實全校的就業方案,使畢業生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
·就業市場部工作職責
一、開展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查研究、分析,預測和掌握就業形勢、市場動態;開展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學校人才培養的社會評價的調查反饋,並撰寫調查報告。
二、加強對外宣傳,密切與各地、各區域、各行業人事部門、人才機構、用人單位溝通和聯系,廣泛搜尋畢業生需求信息,鞏固和拓展學校就業市場。
三、印製學校介紹和畢業生資源信息等宣傳材料,通過多種媒介,展示我校風采和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努力推介畢業生就業。
四、做好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就業、創業)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加強校地、校企等合作,積極培育基礎就業市場和重點就業市場。
五、利用政策導向,開發有效平台,積極拓寬就業渠道。
六、籌備、組織各類大、中型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斷探索小型化、專業化就業市場。
七、組織安排校園招聘活動,公開、公平、及時發布校園招聘相關信息,為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
八、協助維護和完善用人單位信息庫。
九、認真做好領導安排的其他各項工作,協同其他部門共同做好中心的各項工作。
·就業管理部工作職責
一、依據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制定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意見。
二、畢業生生源的統計上報;維護和完善畢業生生源信息庫。
三、就業推薦表、就業協議書的發放與審核。
四、就業協議書的簽訂與管理。
五、定期調查與匯總各學院就業工作進展情況。
六、就業方案的編制與報批。
七、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的審核發放。
八、畢業生派遣及檔案轉遞。
九、畢業生離校後就業遺留問題的處理。
十、組織實施山東省優秀畢業生和山東大學優秀畢業生的評選。
十一、山東省特困家庭畢業生的推選、上報及就業求職補貼的發放。
·就業指導部工作職責
一、根據就業形勢和國家政策,開展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包括新生入學教育、畢業教育活動和全程就業指導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面向全校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組織協調各方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三、組織開設就業指導課,編寫就業指導教材及相關就業宣傳材料。
四、組織開展學生職業能力(傾向)測試,維護網路課堂的良性互動,並注重相關網路平台的建設和發展。
五、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師培訓等。
六、組織協調校內外力量,針對畢業生實際需要提供就業咨詢服務。
七、開展畢業生就業過程、動態和結果的調查;開展在校生職業發展情況的調查。
八、開展就業工作的理論研究。
九、負責編印「年度就業情況分析報告」、「山大就業簡報」、「就業工作信息交流」,做好對內對外宣傳工作。
十、指導記者團、職業發展協會和公務員協會日常活動的開展。
十一、特殊學生群體的幫扶和指導,特殊去向畢業生的表彰和跟蹤調查。
十二、就業工作的考評和評優。
·就業信息部工作職責
一、學生就業信息網站的建設、維護、完善和管理。
二、畢業生有效就業信息的廣泛收集與公開發布。
三、建立用人單位信息庫,開發維護用人單位信息管理系統。
四、網上招聘活動的組織、管理,推動學生就業信息網上交流、網上推薦和網上招聘功能的實現。
五、加強網站合作,實現就業信息共享,拓展網上就業市場。
六、製作專題網站,加大宣傳力度,為學生提供深度就業信息服務。
七、完善信息統計功能,加強網站調研反饋機制建設。
八、做好技術支持,開發完善中心學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
九、加強信息監控和管理,保障學生就業信息安全。

9.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與啟示

摘要】通過對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有針對性地問卷調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客觀分析,指出了高職院校
國貿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通過更新培養方案和突出專業技能等方法對學生強化專業培養和就業指導,
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每年畢業生數
量也在快速增長,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許多高職院校關注的
重點和難點。為更准確地了解高職院校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
形勢及就業狀況,進一步加強學生在校期間專業課程設置與
工作崗位的緊密程度,同時也為更好地組織教學工作,提高
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依據,課題組於2008年8月-9月期間對
本校2008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展開了問卷調查並進
行了整理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2008年8月-9月期間,課題組對本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
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情況調查。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
調查對象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屆畢業生,共發放問卷100
份,收回問卷97份,其中有效問卷96份,占被調查者的96%;
2008屆國貿專業畢業生共四個自然班,有效問卷中一班24
份,二班28份,三班22份,四班22份,被調查學生分布較
為均勻,基本能夠反映本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的整體情況。
(二)2008屆畢業生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畢業生落實工作相對較晚
據調查,截至2008年9月中旬,僅有52位同學落實工
作單位,占被調查者的54.2%,由此不難看出,高職院校國貿
專業應屆畢業生落實工作相對較晚。通過與部分同學的直接
交流和深入思考,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1)就業崗位有限與大學生絕對數量增加的矛盾日漸明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迅速從
「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近年來連續不斷的高校
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迅速;而另一方面,在我國
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經濟總量的限制,本身提供給大學生
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再加上一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過程
中盲目追求高學歷或是片面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無疑
是雪上加霜,給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2)參加「專轉本」考試與盡快落實工作不能兼顧
根據調查表的結果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未落實單位的44
位應屆畢業生中有59.1%的同學選擇了參加「專轉本」考試或
繼續學習。每年的「專轉本」考試在5月進行,學生在畢業前
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專轉本」的復習與考試過程中,對找工
作熱情不高。通過交流發現,很多同學的想法都是為自己選
擇「兩條路」,先參加「專轉本」考試,再找工作。面對激烈
的社會競爭,他們在選擇了所謂的「兩手准備」的同時,也
可能錯過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被別人捷足先登。
(3)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相當較弱,缺乏崗位競爭力
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
則相對較弱,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比不上本科學生,而同
時在職業技能上又沒有明顯優勢,導致其在就業過程中缺少
崗位競爭力。再加上一部分學生盲目地追求大城市、好企業、
優崗位、厚待遇等不科學、不合理的就業觀念,往往是四處
碰壁,由此給自身帶來了更大的就業阻力。
2.自己主動應聘找工作的較少
通過調查,在已落實工作的52位同學中,依靠家裡的社
會關系找到工作的比例較高,佔69.2%,而自己主動應聘找工
作的相對較少,僅佔30.8%(表1)。
表1獲得工作的途徑調查
你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目前的工作的:
自己應聘家人介紹同學介紹其他
人數(人)16 36//
比例30.8%69.2%//
這一數據,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在找工作時受到的來自自
身條件及社會競爭的阻力較大,更多的是通過社會關系來尋
找工作;但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學生對自己應聘找工作的
途徑了解不多,依賴心理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氣。
3.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知識密切程度不高
根據調查顯示,在已落實工作的同學中,工作崗位與所
學專業知識聯系緊密的只佔15.4%,工作崗位與專業知識聯系
一般的卻高達71.2%,大部分同學在實際工作中,只需要用到
一小部分所學的專業知識,同時我們也發現仍然有13.4%的學
生所從事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知識毫無關系(表2-2)。
表2工作與專業密切程度調查
目前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聯系是否緊密:
緊密一般豪無關系

10.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

近年來,青年失業率持續上揚,2022年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其中,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到19.9%,較上年同期高出3.7個百分點,較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高出15.6個百分點,反映出青年人群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包含了該年齡段的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兩個主要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1年,16-20歲、21-30歲的農民工分別占農民工總量的1.6%、19.6%。

考慮到農民工群體的失業率相對較低,2022年7月,外來農業戶籍人口(這部分人員主體是農民工)調查失業率為5.1%。因此,大致估算可知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較高,這將造成人力資源的較大浪費,亟需出台針對性政策予以應對。

另外,青年失業率的持續攀升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速提高,不僅造成了我國近年來人力資本投資的較大浪費,也使得一些中長期的矛盾在短期內更快暴露。

由於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持續增加,青年失業率的變化逐漸呈現出季節性失業與長期趨勢疊加的態勢。以往以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失業大多具有摩擦性失業的特徵,即在畢業季失業率升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勞動力市場上供求信息逐步得到消化,青年失業率就會逐步下行。

但目前青年失業率長期上揚的趨勢已經形成,意味著短期的摩擦性失業有可能越來越多地轉換成長期失業。青年人長期脫離勞動力市場,一方面將導致個人失去「干中學」提升人力資本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勞動力市場總體供求關系趨於緊張的情況下,加劇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近年來,由於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不斷疊加,畢業季更高的失業率,在其後雖稍有回落,但難以恢復到畢業季前的均值水平。大學生失業的不斷累加意味著部分大學畢業生可能陷入長期失業的困境,需要進一步摸清長期失業的具體情況。

從就業統計看,僅僅觀察失業率指標的變動,已經不能完整地反映青年失業狀況的主要性質,針對個體失業時間的統計越來越重要。同時,從積極就業政策的應對看,針對處於失業周期不同階段的大學畢業生需要有差異化的政策。這對積極就業政策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


閱讀全文

與製作菏澤市就業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情深深雨蒙蒙橋取景地 瀏覽:558
一個關於打了胎小孩電影 瀏覽:286
哪裡的電影可以免費看 瀏覽:978
新三國演義大電影版和普通版區別 瀏覽:632
電影百度網盤資源公眾號 瀏覽:484
戰狼1下載 瀏覽:393
理論片2020電影 瀏覽:602
東莞樓盤開盤促銷活動2014 瀏覽:681
李采潭出演的關於生育的電影 瀏覽:23
有沒有男同的電影有激情戲 瀏覽:133
市場營銷到品牌推廣 瀏覽:573
道德對市場營銷的影響是直接的嗎 瀏覽:700
善至友 瀏覽:56
燒餅的電影作品 瀏覽:312
關之琳有沒有演過大尺度電影 瀏覽:433
沙漠完整版電影免費 瀏覽:742
一個叫叮咚的電影 瀏覽:275
男男大尺度電影gay 瀏覽:663
電子商務專業工資高嗎 瀏覽:945
艾旦影視官網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