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場營銷是什麼 學什麼 考試都考什麼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回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答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課程設置:基礎會計學、經濟數學基礎、經濟學原理、商務談判、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原理與實務、推銷實務、消費者行為學等。
專業自考
本科段: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研預測學》、《營銷渠道與物流管理》、《廣告學》、《商務談判》、《營銷組織與推銷管理》、《營銷策劃》、《國際市場營銷學》、《品牌與形象戰略》、《營銷倫理》、《服務營銷》、《網路營銷》等。
專科段:
畢業生畢業後應具備:掌握市場營銷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相關經濟法規、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場調查研究、市場開發和促銷等市場營銷工作必備的能力。
修業年限:三年,根據有關規定可參加專升本考試。
B. 市場營銷學考試的簡答題!
1、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是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的銷售,對戰術的連續性、戰略的導向型沒有一點好處。
戰術的連續性
戰術的連續性是指在所有營銷傳播中的創意要素要有一貫性。譬如在一個營銷傳播戰術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口號、標簽說明以及在所有廣告和其他形式的營銷傳播中表現相同行業特性等。心理的連續性是指對該機構和品牌的一貫態度,它是消費者對公司的「聲音」與「性格」的知覺,這可通過貫穿所有廣告和其他形式的營銷傳播的一貫主題、形象或語調等來達成。
戰略的導向性
戰略的導向性是設計來完成戰略性的公司目標。許多營銷傳播專家雖然製作出超凡的創意廣告作品,能夠深深地感動受眾甚至獲得廣告或傳播大獎,但是未必有助於本機構的戰略目標,例如銷售量市場份額及利潤目標等。能夠促使一個營銷傳播戰術整合的就是其戰略焦點,信息必須設計來達成特殊的戰略目標,而媒體則必須通過有利於戰略目標考慮來對其進行選擇。
2、
市場縫隙理論是由日本經濟學家長島總一郎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對幾百家企業的企業管理診斷率先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在現代市場中總會存在著市場的盲點。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要圍繞著「尋找市場縫隙」而展開,並以新產品的開發作為實施市場縫隙戰略的核心。
市場縫隙理論的主要內容
從本質上講,市場縫隙戰略是一種企業開拓市場的個性戰略,是一種能夠充分反映小企業特性的企業經營與發展戰略。凡是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之中生存與發展的小企業,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每個小企業都要具有與其他中小企業所不同的地方,才能創造商品的差異性,並帶來市場的繁榮。
後來Bain在此基礎上又對產業集中度較高的行業中的中小企業的相對進入優勢進行了剖析。Bain認為,對於一家企圖占據較小細分市場,求得生存的中小企業,現存大企業可能不予理睬。
市場縫隙理論的實例意義
市場縫隙理論客觀上為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全球營銷提供了幫助,比如溫州打火機之所以能夠占據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浙江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繁華的聖保羅商業區開山佔地4000平方米的中華小商品城就屬於這種情況。
3、顧客讓渡價值的定義:是指企業轉移的,顧客感受得到的實際價值。它的一般表現為顧客購買總價值與顧客購買總成本之間的差額。顧客讓渡價值是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一書中提出來的, 他認為, 「顧客讓渡價值」是指顧客總價值(Total Customer Value)與顧客總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間的差額。
通過產品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來增加顧客總價值
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合作及上下游企業間合作,提高顧客讓渡價值
通過降低顧客購買總成本實現增加顧客讓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