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幼兒游戲活動方案
這樣的活動方案還多哦,喜歡嗎?點個贊!私信發你學前(二)班防火意識教育《著火了,我不慌》;活動目標了解有關火的基本知識,懂得不隨便玩火,知道火警電話及簡單的防火知識。;活動准備收集有關火災和滅火的錄象碟及磁帶。;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以火為主題展開討論,說一說火對人類有利的方面(烤火取暖、燒水、做等)。 2、;幼兒觀看有關火災的錄象,討論火災對人的危害:"火災會燒毀我們的房屋、財產,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和生命。 3、;引導幼兒討論,如果遇到火災怎麼辦? (1)火情發生時,先用水(沙子、棉被等)隔絕空氣滅火。 (2)火勢漸起時,到鄰居家求救或打火警電話119。 (3)火情嚴重,火勢猛烈時,用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沖出煙火區。4、;放有關滅火的錄象,讓幼兒了解消防員是如何救火的,培養幼兒熱愛和尊敬消防員的情感。5、;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防火,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火意識。(1)啟發幼兒討論形成火災的原因。(2)啟發幼兒討論如何防火背景:"消防日"在以往是我們小班孩子從不涉及的活動,因為老師的忽視、成人認識上的偏差,認為3歲的孩子是倍受保護的,只要大人在,他們是決不會受到"火"的威脅。再者孩子那麼小會懂什麼!認識上的種種誤區讓我們小班孩子遠離"消防"。;但"二期理念"卻重新給我們"洗禮",讓我們重新認識孩子,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觀--;"消防"活動也正因為這樣的理念引領,被推進了我們的日常教學進程中,下面就是我們班的有關活動記錄:;案例一:消防活動全園性--周一國旗下講話"你們知道'119'是什麼日子嗎?"鄭老師問了三四個孩子都回答不上。"著火了該怎麼辦呢?"鄭老師的提問又在一些孩子的抓耳撓腮中沉落。由園長與個別孩子的互動中折射出孩子對"火";對"消防"意識的匱乏。反思:1、對學前兒童的"消防"教育刻不容緩。2、在國旗下講話中我們小班寶寶初步對"119"有了感知,知道"火"是危險的,但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案例二:消防意識日常化:散步中--"牆上那個紅紅的罐子是什麼?"乘著帶孩子們散步的機會我指著牆上的"滅火栓"問道。你們知道它們要來干什麼的嗎?"我又具體的問。一片啞然。"那是滅火器。"我自問自答到。然後又追問:"滅火器要來干什麼的?你們知道嗎?"迎來的仍是孩子們的茫然眼神。"當有東西著火了,我們就可以拿滅火器來把火滅掉。"繼續自問自答。忽然小星出了一句話"發燒了,也可以用它來噴一噴。"運傑的話並未引起其他寶寶的疑異,似乎是一種沉默的認可。"發燒了,怎麼可以用滅火器噴呢?"我的話剛說完,小星又插了話"可以的,我在電視里看到的。""發燒了頭會很燙的,噴一噴就不燙了。"佳音竟然還會為小星解釋。反思:經常出入於樓層的走廊,卻從未引導過孩子去關注"滅火栓",在寶寶們的眼中那隻是一個擺設,或者連擺設都不是,只是牆的一部分。運傑、佳音的話讓我們體驗到孩子的想法是"獨特"的,他們已經有了"遷移"的能力,並以自己的認知角度去理解周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