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新聞報道策劃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新聞報道策劃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2-03-10 17:53:04

① 新聞報道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新聞真實的基本含義就是新聞報道的事實必須同客觀事實相符合.其具體要求是:新聞來源必須真實可靠,報道內容必須准確無誤,包括新聞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關的人物、事件的過程、原因、結果,以及新聞中所用的數字、資料和描寫細節,都必須確有其事,實實在在,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不得加以主觀想像、拔高、誇張或隱瞞.

② 新聞報道策劃的主要類型包括哪些

包括系列性的報道,整個媒體報道的推進

③ 新聞報道策劃的內容包括哪些

新聞報道策劃是新聞編輯通過對新聞資源的開發與配置,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創造性活動。新聞報道策劃的主要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報道範圍、報道規模、報道方式、發稿計劃、力量配置、運行機制等。

報到策劃要遵循以下原則:實事求是、標新立異、靈活應變、切實可行。

(3)新聞報道策劃方案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聞報道策劃的類型:

(一)以報道客體發生狀態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可分為可預見性報道策劃和非可預見性報道策劃。

(二)以報道策劃的運行時態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可分為周期性報道策劃和非周期性報道策劃。

(三)以報道策劃的運行方式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可分為獨立性報道策劃和非獨立性報道策劃。

新聞策劃在實際使用中的4種含義:

(1)新聞事件/媒介事件策劃;

(2)「事件+報道」式策劃;

(3)新聞報道策劃;

(4)傳媒經營策劃。

在新聞報道策劃中,記者既是參與者,又是實施者,把握著新聞報道策劃的環節,需把握的環節有:

(1)要有一個好的創意。創意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腦力勞動,發揮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需要集中群眾的智慧。

(2)要有一個實現策劃的好環境,在這方面,領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媒體之間的合作,優勢互補。

(4)學會公關。不僅需要傳媒領導的支持,還需要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支持。

加強新聞報道策劃是提高傳媒宣傳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鍛煉提高記者的一個重要契機。

④ 企業公關新聞策劃包括哪些內容

公關活動
策劃方案是企業公關活動中必須要做好的內容,那麼,由
廣告買賣網
為大家介紹下,可供參考
1.分析企業形象現狀及原因。企業形象現狀及原因的分析工作,實際上就是要求在
公關策劃
之前,對企業形象現狀進行診斷,從而為選擇公關活動目標和方法提供依據。
2.確定目標要求。一般來說,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公關活動的具體目標,它服從於
樹立企業形象
這一總體目標。在策劃時,公關活動目標應明確、具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設計主題。公關活動的主題是對公關活動內容的高度概括,它對整個公關活動起著指導作用。主題設計得是否精采、恰當,對公眾活動成效影響很大。公關
活動主題
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一個口號,也可以是一句陳述或一個表白。
如日本
精工計時公司,為使
精工表
走向世界,利用在東京
舉辦
奧運會
的機會,進行了以「讓世界的人都了解:精工計時是世界第一流技術與產品」為目標的公關活動,活動的主題是:「世界的計時——精工表」。
公關活動的主題看似簡單,實非易事。設計一個好的活動主題一般要考慮三個因素:公關活動目標,即公關活動的主題必須與公關活動目標相一致,並能充分表現目標;信息特性,即公關活動主題的信息要獨特新穎,有鮮明的個性,突出本次活動的特色;
公眾心理
,即公關活動主題要適應公眾心理的需要,主題要形象,辭句能打動人心,青島
廣告策劃
使之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4.分析公眾。公關活動是以不同的方針對不同的公眾展開的,而不是像廣告那樣通過媒介把各種信息傳播給大眾。因此,只有確定了公眾,才能選定哪些公關活動方案最為有效。不同的公眾群體有著不同的要求。
5.活動方式選擇。公關活動方式的選擇是策劃的主要內容。通過什麼方式開展公關活動關繫到公關工作的成效。選擇活動方式是創造性的工作。公關活動是否新穎、有個性,關鍵取決於策劃人員的
創造性思維
是否活躍。因此,在選擇活動方式時,要充分發揮策劃人員的獨創能力和潛在能力
以上是公關活動策劃方案包括的內容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認識公關活動。

⑤ 新聞報道策劃的策劃技巧

指從發現新聞報道線索、確定報道選題到收集與分析各方面相關材料、確定報道效果目標的一段時間,這是報道策劃的預備階段。
發現新聞線索是產生報道選題的前提。報道者獲得新聞線索的途徑很多,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讀者在來信來電來訪中提供、報社的領導者或社會其他部門提供、編輯在其他媒介的報道中發現,等等。編輯記者每天獲得的新聞線索是大量的,需要根據新聞選擇的標准對這些線索作出分z析判斷,篩選出適合進行報道的線索進行采訪調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適合採訪調查的新聞線索,也並非都需要進行新聞報道策劃。需要編輯策劃的只是那些內容重要、意義重大、應該進行由表及裡的「線型」深度報道,或者由此及彼的「網狀」廣度報道的新聞。這種報道不是一兩篇稿件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兩個記者單槍匹馬所能勝任的,需要精心籌劃,多方合作,以成龍配套的新聞報道來實現。
一旦發現值得進行新聞報道策劃的重要新聞線索以後,策劃者首先要圍繞這一線索廣泛收集各類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
1.報道客體的信息。如報道一個重大事件,就需要了解有關這一事件的背景情況、進展勢態、各方面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與此事件有關的其他事件及人物的情況、歷史上的類似事件的情況、其他地區類似事件的情況,等等。報道策劃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報道客體的相關信息,才能對其本質和意義有更為准確的把握,從而決定報道如何進行。
2.報道接受者的信息。如讀者對這新聞線索是否已經有所了解,他們對此選題的獲知需求點究竟在哪裡,已知事件的讀者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有關領導者對事件的態度和對策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策劃者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策劃報道,而且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為報道的內容。
3.報道競爭者的信息。如對一些意義重大、媒介普遍會加以報道的選題,要設法了解其他新聞媒介的報道方案,弄清其報道的規模會有多大、可能選擇什麼報道方式等,這樣才能針對競爭對手的行動,採取相應的對策,在報道中揚長避短,出奇制勝。
信息是決策的依據,策劃前期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對於策劃至關重要。一些重視報道策劃的新聞媒介,甚至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這類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工作,並且在機制上予以保證。
收集與分析有關信息,一方面是為了對選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必要時作出修正和調整,另一方面還為了確定報道效果目標。所謂報道效果目標,是報道者根據報道策劃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對新聞報道可能取得的社會效果的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求達到的目標。報道效果目標,為報道策劃指明了方向,報道方案的設計將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來進行。
報道效果目標與報紙的社會功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政治宣傳、普及教育、輿論監督、社會服務、文化娛樂等多方面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都要通過具體的新聞報道來實現,因此報道效果目標也相應呈多元化的形態。如通過報道宣傳某種政策、觀念或主張;通過批評報道揭露社會弊端,促進問題的解決;通過追蹤報道傳播最新信息、監視社會環境;通過活動策劃與新聞報道的結合,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娛樂,或進行道德教育、解決社會問題,或塑造報紙形象,擴大社會影響等。具體到一次新聞報道策劃,其報道效果目標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復合的,即同時具有若干目標。報道效果目標可因報道選題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報道選題越重要,報道效果目標往往也越高。報道效果目標規定了報道策劃的方向,從而規定了報道規模、報道方式與表現形式,報道策劃方案是依據報道效果目標而設計的。 指根據報道效果目標,對報道進程、報道方式、表現形式大膽設想.最終形成系統的報道設計方案的這一階段。這是報道策劃的核心階段。
新聞報道策劃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而且這種創造性的勞動通常是以一兩人為主、更多的人參與進行的。報道思路是設計報道方案所依循的思考途徑,報道思路的形成有一個由醞釀期向明朗期過渡的過程。醞釀期是沉思和多方假設的階段,策劃者在此時對所收集的資料、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尋找報道的突破口,不斷從正面、反面去進行各種假設,並讓這些假設在頭腦中反復地組合、交叉、撞擊和滲透,不斷地否定、選擇,形成新的假設和創意。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呈現多種思維狀態的交替,思考強度大,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內心困惑出現。明朗期則是頓悟和突破階段,最終找到了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策劃者經過長期醞釀,創造的火花猛然爆發,靈感、直覺等非邏輯思維往往起決定作用。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是高度興奮的,豁然開朗的頓悟,突如其來的成功,往往使策劃者自己感到驚愕和快慰。
1991年底,《經濟日報》頭版刊登一條通訊《馬上就辦》,報道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行「馬上就辦」制度,在讀者中引起關注。也有讀者來信表示懷疑。有一位讀者直接在報紙上批字;「我不信,吹牛吧?」把報紙寄到了報社。針對這一情況,該報一位年輕編輯想出一個巧妙的連續報道方案,一舉獲得成功。這位編輯後來寫文章回顧這段經歷:
……《馬上就辦》寫得不凡。當時我正值夜班,得以先讀為快,讀後頓覺振奮。振奮之餘,我不免有所懷疑:「真的這么好嗎?」姑且心存一疑。
緊張的夜班工作告一段落,只等出大樣了。此時,我們請求老范(總編輯范敬宜)談談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采訪軼事。諸如從廢稿堆里抬出一版頭條,從采訪冷遇中引出大新聞,從夜宿鄉政府不聞電話聲中悟出農村生活變化等等,老范娓娓而敘,聽起來頗堪玩味,很是過癮。
說也巧,兩天後我見到了那封後來成為「秘訪」 由頭的來信,立即想起老范所說的軼事,隱隱覺得其中隱藏著大新聞。可那是什麼呢?請龐廷福(駐站記者)再訪「馬上就辦」……總社派記者暗訪,連同記者來信一起刊登?…?這都不失為新聞,但總嫌其形式不新,新聞味不夠濃烈。
這一天,我時不時記掛著這件事情。當晚,在同老范聊天中,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可否請這位讀者同記者一起去暗訪呢?一種瓜熟蒂落的喜悅、沖動。我試探著把設想說了出來……
這段經歷生動地說明了報道思路形成的過程。由一封讀者來信引出對一個報道選題的思索,先是冥思苦想的醞釀期,然後是豁然開朗的明朗期。一個富有新意的報道思路就這樣形成了,由此產生了比較成形的報道方案。這個方案又得到了總編輯的進一步補充,他建議這位編輯帶著讀者到鞍山市政府采訪時不要暴露真實身份,而以辦事者的身份實地體驗一下「馬上就辦」是實是虛,還對這一報道的其他細節問題作了詳細指導。於是,就有了報社記者和讀者一塊「秘訪」的不凡之舉,報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一下抓住了讀者。《秘訪「馬上就辦」》刊出後,有讀者來信寫道:「……我佩服你們敢於請讀者一起進行『秘訪』的膽識和魄力,也贊賞你們的求實精神和讀者觀念。不過,我想知道,如果『秘訪』的見聞不是《馬上就辦》所報道的那樣,你們會不會如實報道?」可見,讀者感興趣的不僅是報道方式,而且對實質性的內容更為關注。這種疑慮編輯在策劃報道時實際上早已有所考慮並做了兩種准備,正是為了達到有充分說服力的報道效果目標,才策劃「秘訪」這樣大膽而新穎的連續報道。
報道方案是報道思路的系統化、具體化產物,它將報道思路中的所有細節有條理地明確表述出來。重要選題的報道策劃一般還要形成文字稿,在報社內部向有關的報道參與人員公布,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做進一步修正。報道策劃方案的具體內容前文已經專門論及,主要包括;報道選題、報道範圍與重心、報道規模、發稿計劃、報道方式、報道的表現形式、報道力量配置與報道機制等。
在策劃重要報道活動時,經常需要設計多套報道設計方案,以便從中比較選擇。如 1997年元旦,上海《文匯報》國際新聞版策劃節日報道時,產生了三個報道設計方案。先想到的兩個方案,一個是搞畫刊,請幾位名家創作一組以1996年重大國際新聞為題材的漫畫。一個是出照片,版面以一幅世界地圖為中心,四周配上簡要文字說明的照片,再用箭頭將照片和新聞發生地,即地圖上的某一點聯起來。這兩個方案經討論研究都有問題:前一個方案的問題在於短時間內不太容易找到十來幅內容和形式都能令人滿意的作品,如果漫畫不「漫」,味道缺乏,或者「漫」 出邊界,弄巧成拙,都不好。後一方案的問題在於按報社當時的技術條件還達不到設計要求,也只能放棄。最後被選擇採用的是第三個方案,搞一組「外國人過新年」的專題報道,請駐外記者們走上街頭,從送舊迎新的角度觀察駐在國的方方面面,寫成800字左右的小特寫發回報社,組合成專版。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實施以後取得了很好的報道效果。⑩報道設計方案的優選,是報道策劃核心階段中的重要一步,這一決策關系整個報道的成敗。應該以什麼標准來優選設計方案呢?一般情況下主要考慮兩方面:
第一,對候選方案的效果進行預測,與報道效果目標兩相對照,選擇最接近效果目標的方案。對於那些效果預測不能肯定的方案,需要謹慎對待。
第二,對候選方案的實施條件進行分析,與報社內部現有的條件兩相對照,選擇兩者最接近的方案。對於那些報社不具備實施條件(含人力、財力、技術設備、管理水平、時間等)的方案,一般不宜採用。 指從報道策劃方案付諸實施到報道結束這一過程中,根據報道進展情況不斷修正原先的設計方案的這一段時間。
報道策劃與報道實施是傳播過程中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報道策劃不能脫離報道實施來進行。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策劃者必須隨時接受實施中的信息反饋,據此調整原先的策劃方案,形成「策劃??實施??再策劃??再實施」 這樣一個多次循環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報道效果必須以能夠有效地控制報道為保障。所以,新聞報道策劃在報道實施之前先期運作,形成設計方案;在報道實施過程中,報道策劃仍然與報道同步推進,一方面接受反饋,一方面修正方案,直至報道結束。
在報道進行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前期策劃中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如報道客體發生變化,報道的外部條件發生變化,讀者對報道的態度發生變化,等等。策劃者要掌握這些變化,在報道實施過程中適時修正方案,就需要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主動地、全面地、及時地接受各方面的信息。策劃者要接受的信息反饋主要包括:
1.報道者的反饋
記者、通訊員和作者是采訪報道的直接操作者,他們對實際情況的掌握最多最細,對報道的效果也獲知最快。他們既是報道的參與者,又是報紙和社會間溝通的橋梁。一個報道能否按原計劃推進下去,報道者的感覺往往是最靈敏的。而且,由於報道者對報紙。對讀者、對報道對象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他們常能對報道的調整和補充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如 1988年《經濟日報》開展過一場關於「三角六」的討論,起因是雞西市公共汽車公司的一名售票員被發現「貪污」 了三角六分票款而受處分。此事在處理過程中引起了一場爭論。有人認為,從嚴格企業管理講,處分有理;也有人認為,貪污三萬六的還未法辦,三角六算什麼?但最後省里領導還是認為應該處分。記者就此寫了一篇報道。當初,這篇報道是決定作為頭條發的,未想還沒發出,報社內部突然發生爭議。編前會上,大家把總編輯已經批準的這個頭條否決了。過了幾天,這個被「斃」掉的稿子又突然出現在2版頭條。總編輯不禁發問:這條新聞不能上頭版,為什麼能上2版?於是,編前會上又引出一場爭論,辯論雙方各執一理,互不相讓。據此,報道策劃者調整了原先的報道方案,將報社內部的這場爭論公諸報端,以引出社會討論,推進報道深度。《一篇在本報編輯部引起爭議的報道》見報後,果然引起廣泛關注,讀者紛紛參與討論,報道取得較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報道策劃者應注意接受報道者的意見反饋,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報道順利進展。
2.報道對象的反饋
被采訪者、被報道者是報道的當事人,他們能不能接受報道,能不能給予配合,在報道進行過程中有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觀點,都直接影響下一步報道的進行。因此,在報道中了解他們的情況至關重要。如 1998年 5月《解放日報》2版策劃了一個新專欄「與下崗兄弟姐妹同行」。原先的報道方案是采訪一批下崗再就業的先進人物,連續刊登體驗式新聞。但是,記者在與原先確定的報道對象相約采訪時,發現他們的社會活動極其繁忙。其中一位抱歉地對記者說:「這個星期全排.滿了,星期一某某電視台采訪,星期二某某電台……」這時,策劃者感覺到原先的方案必須修正,否則步人後塵,難有新意。於是,他們決定將目光轉向那些最普通的、具有代表性的下崗再就業職工,寫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心理感受。結果,這組報道以獨特的定位和鮮活生動的內容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在報道過程中,應被報道者要求而調整報道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如表揚性報道,被表揚者有顧慮,要求省略某些原定的報道內容。批評性報道,被批評者提出報道內容不實,或報道中說的情況已經有了變化;問題性報道,被采訪者提出反映的問題得到一點解決,或更進一步惡化等等。這些變化都是調整報道的重要依據。
3.有關部門和主管單位的反饋
被報道者的上級、報紙的主管部門和有關領導人員經常會在報道進行過程中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這也能成為報道調整的原因。如1991年《經濟日報》在報道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三角債」問題時,最初的設計是以大連起重機廠為典型,對其欠債情況和還債行為進行追蹤報道,再由點到面,促使與大連起重機廠有債務關系的企業共同解決問題。然而,在報道進行了一個階段以後,國務院下達指示,要以遼寧為主在東北開展清欠工作,三百餘家重點企業被確定為試點單位,並要求新聞報道加強配合。報社原定的報道方案顯然不能滿足上級領導部門的這一要求,因為只把著眼點放在一個大連起重機廠是有局限性的。於是,策劃者及時對方案作了調整,《「三角債」追蹤報道》欄目開始超出原計劃的范圍,進入第二階段,連續刊登系列述評,從深層次剖析「三角債」 形成的原因,並開始刊登記者跟隨討債組采寫的見聞,使報道的深度和廣度都超出了報道初期。
4.讀者的反饋
報道是否成功,讀者的反應是重要的衡量標准。如果報道在進行過程中沒有引起讀者的關注,或得到不好的評價,就說明報道的實際效果與報道效果目標之間有很大差距。因此,報道一旦開始,策劃者就應密切注意讀者的反應,並據此隨時修正報道方案。在現代傳播活動中,讀者的反饋除了作為決策的依據,還有更進一步的意義,即讀者意見本身就能成為報道客體。如 1997年《經濟日報》的「關廣梅現象」報道,構成整個報道主體內容的,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讀者的來信來稿。 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反饋,是報道策劃在報道實施過程中持續進行的重要依據。根據各方面反饋的信息,策劃者一般可對原先的報道方案作下列各種修正:
1.修正報道思路
這是報道策劃中最大的調整。報道思路的改變意味著對報道選題的重新認識,並且相應地要改變報道範圍和重心、報道規模、報道方法等。由於這幾乎是對原來報道策劃的全盤否定,所以實際工作中採用並不多,除非確實遇到與原來設想大相徑庭的情況,或遇到無法抗拒的阻力。它同時也說明,原來的報道策劃不適合實際要求,不現實,在最初設計中有很大的疏忽和漏洞,考慮不慎重,不細致。如 1988年,曾有一家報紙組織過一場《如何看待收人差距》的討論式報道。當時,經濟改革還不成熟,嚴重的分配不公是人們議論紛紛大發牢騷的熱門話題。這個報道披露了小車司機和公共汽車司機、醫院醫生和賓館醫生等的收入差距,立即在讀者中引起反響。然而,報道只進行了兩期就停下來了,原因是分配不公問題雖在社會上嚴重存在,也和「群眾脈搏」貼得很近,但它涉及到體制、政策、部門、企業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工作中一時還沒法解決;從當時中央精神看,對於這類前進中出現的問題,一時也不可能拿出成型的方案和措施,所以,在宣傳報道中也不宜強化。此外,關於大城市的房改、交通等問題,也出現過報道上操之過急的情況,於解決問題無益,還激化了矛盾。後來,客觀條件成熟了,這類報道再抓起來,效果就比較好。
報道思路的改變,可能是全盤推翻正在進行的報道。也可能是改變原來的報道選題,如由報道A主題轉為報道B主題;還可以是報道態度的變化,如由褒或貶變為中性的討論,等等。
2.調整報道內容
在不變更報道思路的前提下補充或壓縮報道內容,改變原來的發稿計劃,這也是對報道計劃較大的調整。如《經濟日報》的「三角債」報道,原定報道內容主要是圍繞大連起重機廠的欠人和人欠債務情況及還債情況進行追蹤報道,使讀者從中看到「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促進問題的解決。但由於中央對清理「三角債」有了新的部署,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原定的報道內容就不能勝任新的要求,這樣,在基本依照原報道思路的基礎上,擴大了報道範圍,增加了新的報道內容。可見,報道內容的調整,是報道的預期目標有了改變使然。目標一改變,報道面與報道重點也隨之改變,就必須調整原來的發稿計劃。
3.調整報道規模
通過延長或縮短報道時間,增加或減少報道篇幅,提高或降低報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變報道的陣勢和力度。調整報道規模常常是隨調整報道內容而來。如「三角債」報道的內容調整後,就只有延長報道時間,增加報道篇幅,提高版面地位。原定只有10組稿件,後來實際見報的欄頭就達到26次,各類報道60多篇,一版頭條就有十多篇。
4.改變報道方式
指變更報道的組織方式,使報道取得好的效果。前面我們說過幾種報道組織方式,它們在實際運用中並不相互排斥,能夠組合運用,並能由一種報道方式轉變到另一種報道方式。報道方式的改變,是根據報道思路的修正和報道內容的調整而來的。如前面所談的《經濟日報》關於「三角六」的討論,原來的設計是刊登記者采寫的新聞,後來這條新聞在報社內兩度引起爭議,才促使新的報道思路逐漸明朗,變客觀報道為組織討論,這樣,討論式就成了這個報道調整後的形式。
5.調整報道力量與報道機制
改變原定的報道人員部署、資金和技術設備的配置,建立新的報道機制等。這個調整是由報道內容和報道規模的調整而來的。如《經濟日報》的「三角債」報道,本來是由工交部、記者部一同策劃和操作的,後來報道規模擴大了,參與這個報道的人員也不斷增多,評論部、財貿部、遼寧記者站、上海記者站、北京記者站、吉林記者站、廣東記者站、安徽記者站、山西記者站等等,共有十幾個部門的記者投入了這場報道戰役,才使報道面大大擴展,報道聲勢大大加強。
總之,新聞報道策劃與新聞報道實施是並駕齊驅、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在報道進行的過程中,策劃者需要自始至終接受反饋,並據此隨時修正報道方案,從而有效地控制報道活動,促使報道盡可能實現效果目標。

⑥ 什麼是新聞策劃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目前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新聞策劃廣義上可以包括公關策劃、廣告策劃、經營策劃、競爭策劃」(武漢大學夏瓊教授);「新聞策劃只能限定在新聞報道的策劃,不要將媒介的經營管理活動拉進來,更不能搞策劃事實」(華中科技大學孫旭培教授);「新聞策劃應該包括自覺創造『信源』的新聞事實策劃和體現媒介主體性的新聞報道策劃」(華中科技大學舒永平教授);「應把新聞策劃的研究對象確定為『新聞媒介策劃』」。(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新聞策劃包含兩部分內容-----即對媒體本身的策劃和對媒體內容的策劃,前者包括市場定位、受眾對象、經銷策略等;後者包括專版時段的策劃、欄目的策劃、具體報道的策劃」。(中國人民大學周建明教授)。[1]
本文筆者引用蔡雯教授的定義:所謂「新聞傳播的策劃與組織」,指的是媒介新聞編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所從事的決策和設計性工作,以及對新聞傳播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具體說來,這項工作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媒介定位與新聞編輯方針的確定;第二、媒介新聞單元(指媒介產品中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要職能的那一部分)的設計與采編機構的設置和管理;第三、新聞報道的設計與組織。[2] 依照這一定義,可以將「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定義為:網路新聞策劃就是網路新聞編輯在網路傳播過程中所從事的決策和設計性工作,以及對網路傳播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⑦ 什麼是新聞策劃什麼是策劃新聞

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目前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新聞策劃廣義上可以包括公關策劃、廣告策劃、經營策劃、競爭策劃」(武漢大學夏瓊教授);「新聞策劃只能限定在新聞報道的策劃,不要將媒介的經營管理活動拉進來,更不能搞策劃事實」(華中科技大學孫旭培教授);「新聞策劃應該包括自覺創造『信源』的新聞事實策劃和體現媒介主體性的新聞報道策劃」(華中科技大學舒永平教授);「應把新聞策劃的研究對象確定為『新聞媒介策劃』」。(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新聞策劃包含兩部分內容-----即對媒體本身的策劃和對媒體內容的策劃,前者包括市場定位、受眾對象、經銷策略等;後者包括專版時段的策劃、欄目的策劃、具體報道的策劃」。(中國人民大學周建明教授)。[1]

本文筆者引用蔡雯教授的定義:所謂「新聞傳播的策劃與組織」,指的是媒介新聞編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所從事的決策和設計性工作,以及對新聞傳播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具體說來,這項工作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媒介定位與新聞編輯方針的確定;第二、媒介新聞單元(指媒介產品中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要職能的那一部分)的設計與采編機構的設置和管理;第三、新聞報道的設計與組織。[2] 依照這一定義,可以將「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定義為:網路新聞策劃就是網路新聞編輯在網路傳播過程中所從事的決策和設計性工作,以及對網路傳播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它也應該包含三方面內容:一、網站的定位與網路編輯方針的確定;二、網路媒介新聞單元的設計與采編機構的設置和管理;三、網路新聞報道的設計與組織。
什麼是策劃新聞?
沒聽說過

⑧ 新聞報道策劃的策劃類型

新聞報道策劃,在不同類型的媒介表現出不同的形態,這也正是它作為一種充滿智慧的腦力勞動所特有的魅力。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將新聞報道策劃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
1.以報道客體發生狀態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劃分為可預見性報道策劃和非可預見性報道策劃兩類。
可預見性的新聞報道策劃,是指對能夠提前獲知的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的報道策劃。如衛星發射、香港回歸、奧運會等新聞事件或活動,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等非事件性新聞等,都屬於可預見的新聞報道內容。對這類新聞的報道策劃,可以提前進行。
非可預見性的新聞報道策劃,是指對無法預見的突發事件的報道策劃,如地震、火災、飛機失事、戰爭爆發等,都屬於非可預見性的新聞報道內容。對這類新聞的報道策劃一般無法提前進行,通常是在事件發生之後立即策劃報道活動。
2.以報道策劃的運行時態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劃分為周期性報道策劃和非周期性報道策劃兩類。
周期性報道策劃,是指報社新聞采編部門對日常新聞報道的一種常規性策劃,策劃的時間具有周期性特點,如按季度、月、周等進行的報道策劃,均屬此類。
非周期性報道策劃,是指根據報道需要臨時進行的報道策劃,如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一般不可能提前納人常規性的報道策劃中,只有在事件發生之後立即策劃報道。這種策劃是周期性策劃之外的一種應變策劃。還有一些重要活動、會議的報道,雖然可以提前准備,納人周期性報道策劃中,但由於報道內容非常重要,需要以長時間、大規模的報道戰役來完成,有時也在周期性策劃之外專門進行報道策劃。
3.以報道策劃的運行方式作為分類標准,新聞報道策劃劃分為獨立型報道策劃和連動型報道策劃兩類。
獨立型報道策劃,是指報道策劃獨立存在,與其他策劃活動無關。報道策劃者單純策劃對新聞事件的報道活動,報道者並不介人報道客體中。如報道國務院機構改革、人大政協會議召開、海灣戰爭爆發等,新聞媒介通常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進行客觀報道。這種報道策劃是獨立運行的。
連動型報道策劃,是指報道策劃與其他策劃有關聯,並相互間發生作用。如前文所談到的,報道策劃者同時還參與策劃報道之外的其他活動,如策劃救助貧窮學生的公益活動、策劃宣傳媒介的公關活動等,並且使這些活動成為報道客體,報道策劃與活動策劃「連動」,報道者身兼「報道者」與「當事人」雙重角色。連動型報道策劃是一種非獨立存在的報道策劃,由於報道客體是公關新聞策劃的產物,新聞報道策劃與公關新聞策劃有緊密的聯系。

⑨ 新聞報道策劃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在新聞的及時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說一條非常重要的新聞,而你又在第一時間給報道了,那你不策劃也會一炮而紅,策劃很重要,但新聞的本質更重要

⑩ 如何寫新聞報道策劃

近年來,學校附近的網吧如雨後春筍般開辦起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教育和社會問題。
——是前些年吧?
老師出的題可真老啊。
報道力量配置與運行機制——滑稽。

閱讀全文

與新聞報道策劃方案包括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圖片 瀏覽:763
網路營銷推廣方計劃 瀏覽:725
圍棋課程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395
銀行節日營銷方案 瀏覽:249
幹部教育培訓質量提升年實施方案 瀏覽:594
慈善醫院營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83
2015裝修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81
西交市場營銷試題 瀏覽:659
鄉鎮防汛抗災培訓方案 瀏覽:242
商會招商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
產品的定義市場營銷 瀏覽:951
市場營銷調查實訓大綱 瀏覽:145
培訓部門激勵方案 瀏覽:382
農產品電子商務數據 瀏覽:834
大學生誠信知識競賽策劃方案 瀏覽:224
有關市場營銷的市頻 瀏覽:347
促銷活動用詞 瀏覽:918
凈水機促銷方案 瀏覽:300
佛山市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902
教室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