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有哪些
簽約服務內容
1、為簽約居民建立家庭和個人健康檔案。
2、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開展健康教育講座。
3、對0—6歲兒童進行計劃免疫接種和保健服務。
4、對孕產婦進行健康管理服務。
5、對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
6、對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體檢一次,每年不少於4次面對面的健康管理服務。
7、對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每年不少於4次面對面的管理服務。
8、對簽約居民個人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並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9、接受簽約家庭成員的電話健康咨詢。
10、按需求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開展門診預約服務和雙向轉診服務。
通過互聯網信息平台、診室、電話等方式,為簽約居民提供分時段預約服務;為就診的簽約居民做好問診、檢查、診斷、治療、會診、轉診、病情告知和健康管理服務;為符合上轉標準的簽約居民提供預約上級醫院門診、檢查檢驗、住院等轉診服務。
家庭醫生可參與簽約居民的住院查房、病案討論、治療方案修訂及出院後的針對性健康宣教、用葯指導、營養指導、康復指導、預約復診服務,實施連續性健康管理;設立全-專科聯合門診,為有專科診療需求的簽約居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門診服務。
根據相關防治管理指南,提供健康教育、篩查、診斷、治療及長期隨訪管理等醫防融合的一體化管理服務;在保證用葯安全的前提下,為病情穩定、依從性較好的簽約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處方服務;合理配備葯品,滿足簽約居民的用葯需求,提供用葯咨詢電話服務,定期開展合理用葯講座,普及合理用葯知識。
②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重點是什麼
國家衛生計生委5月10日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及全國護理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劉利群稱,另外,我們也要加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力度,今年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組織確定的第七個「世界家庭醫生日」,我委專門印發了通知,要求各地在「世界家庭醫生日」前後集中舉辦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③ 貧困人口家醫簽約服務方案出台有何意義
8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方案》。《方案》要求,2018年至2020年,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重點加強對已簽約貧困人口中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與健康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實際探索擴大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病管理范圍。
根據《方案》,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採取家庭醫生團隊形式提供。村醫是第一聯絡人,鄉鎮衛生院要明確專人與鄉村醫生分組對接,鼓勵縣級醫院醫生加入簽約醫生團隊。加強縣級醫院與家庭醫生團隊的協作,對確需轉診的患者及時予以轉診或提供就醫路徑指導。縣級及以上醫院要指定專人負責對接,為貧困人口轉診患者建立綠色通道。賦予家庭醫生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留床位等資源,拓寬患者上轉渠道。對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病患者,明確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
《方案》明確,簽約服務費中需簽約居民個人承擔的部分,各地要明確補償渠道,適當減輕貧困人口經濟負擔。各地要將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評價范圍,考核結果與家庭醫生團隊和個人績效分配掛鉤,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④ 目前國家家庭醫師簽約服務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不利於改善就醫環境、均衡醫療資源、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等。
面臨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慢性病高發等諸多挑戰,以醫院和疾病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難以滿足群眾對長期、連續健康照顧的需求。同時,居民看病就醫集中到大醫院,也不利於改善就醫環境、均衡醫療資源、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等。
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證明,在基層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新形勢下保障和維護群眾健康的重要途徑。家庭醫生以人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區,以維護和促進整體健康為方向,為群眾提供長期簽約式服務,有利於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讓群眾擁有健康守門人,增強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為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奠定基礎。
(4)家庭醫生簽約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相關要求規定:
1、根據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基層服務能力、自然環境、貧困人口數量及慢性病患病情況等多種因素合理確定「應簽」的范圍,做到重履約、重質量、重服務感受度。
2、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服務具體任務目標由省、地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確定。
3、通過門診治療、隨訪、健康咨詢、信息推送等多種方式,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服務需求提供精準健康服務,當好簽約居民的健康參謀。
⑤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取得了哪些成效
國家衛生計生委5月10日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及全國護理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他還說,2011年至今,根據中央確定的方向和原則,各地因地制宜開展了大量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