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

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

發布時間:2022-03-01 07:22:00

⑴ 如何有效落實技能培訓工作倉庫

有效落實技能培訓工作,倉庫的話,那你就要按照它的技能培訓的職業來分配工作

⑵ 職業技能培訓有補貼,哪些人可以享受補貼標准多少

可享受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的人員包括四大類,分別是企業技能崗位的中、青年職工,職業院校學生,失業人員,農村適齡勞動力。

⑶ 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有哪些

適合殘疾人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

1、中式烹調師:學習烹調基礎理論以及烹調操作技術,常用烹飪原料及其加工方法,烹調工具及設備、火候的掌握、油溫的識別等,以及廚房衛生與安全知識;運用刀工操作以及燜燒類、爆炒類等菜餚的製作方法。。

2、中式面點師:了解糕點原料及糕點生產的基本知識,包括饅頭、花捲、各種糕點、饅頭、餃子等中國糕點生產。

3、西式面點師:西點的基礎知識和製作,主要以各式麵包、蛋糕為主。

4、服裝製版師:了解服裝號型及面料的特點與應用,學習和掌握人體結構與服裝制圖的關系,以1:1打板方法為主,學習服裝結構變化的剪裁技術。

5、創業培訓:適合殘疾人特點,有助於殘疾人自身創業的培訓項目,如互聯網+、咖啡師、按摩師、小吃美食等。

(3)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針對殘疾人的職業培訓:

根據中國殘聯辦公廳2016年5月份發布的關於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可以看到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就業技能培訓

對殘疾人中新成長勞動力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開展專項技能或初級技能培訓。以就業為導向,依託技工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培訓機構、就業培訓中心、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培訓對象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重點加強適合殘疾人特點的職業培訓,扶持一批民間工藝和民族傳統文化技藝傳承人。

2、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對用人單位在崗殘疾職工開展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訓。由用人單位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其他各類培訓機構,根據行業特點和崗位技能需求,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對新錄用殘疾職工開展崗前培訓或學徒培訓,對已在崗殘疾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高技能人才培訓。

3、創業培訓

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殘疾人開展提高創業能力的培訓。依託培訓機構,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需求組織開展創業培訓。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提高培訓對象的創業能力。



⑷ 職業技能鑒定實施方案編制等項目採用什麼方式進行培訓

職業技能鑒定實施方案編制等項目採用知識要求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進行培訓。

國家實施職業技能鑒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方面。這些內容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准、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即考試大綱)和相應教材來確定的,並通過編制試卷來進行鑒定考核。

相關信息介紹:

職業技能鑒定活動的具體工作任務包括:

1、受理職業技能鑒定的申請,對申報人的資格條件進行審查,經鑒定指導中心核准後,簽發准考證。

2、組織申報人員按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進行考核或考評。

3、協調鑒定過程中的有關事務。

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依據市場需要自行開展能力水平評價活動,不得變相開展資格資質許可和認定,證書不得使用「國家」、「全國」、「職業資格」或「人員資格」等字樣和國徽標志。對資格資質持有人因不具備應有職業水平導致重大過失的,負責許可認定的單位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⑸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以及什麼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以及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

一、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

加大政府、企業、社會等各類培訓資源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訓供給能力。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建設培訓中心、職業院校、企業大學,開展職業訓練院試點工作,為社會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行業人才需求發布、就業狀況分析、培訓指導等工作。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相銜接、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完善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評價結果有機銜接。

健全技能人才評價管理服務體系,加強對評價質量的監管。建立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以國家和行業競賽為主體、國內競賽與國際競賽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大力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拓展技能人才評價選拔渠道。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

對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制定政府補貼培訓目錄、培訓機構目錄、鑒定評價機構目錄、職業資格目錄,及時向社會公開並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以培訓合格率、就業創業成功率為重點的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

結合國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於互聯網的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技能培訓和鑒定評價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就業、社會保障信息聯通共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支持勞動者憑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指導企業不唯學歷和資歷,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技能價值激勵導向。

制定企業技術工人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推動技術工人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政策,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和股權期權等激勵方式,鼓勵憑技能創造財富、增加收入。

落實技能人才積分落戶、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參與職稱評審、學習進修等政策。支持用人單位對聘用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比照相應層級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其待遇。

完善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公務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湯濤指出,職業技能培訓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與勞動者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它是提高就業質量、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一個根本舉措。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同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技能扶貧也是個非常有效的措施。

「同時也是職業技能培訓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湯濤指出,「目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職業技能覆蓋面還不夠廣泛;二是職業技能培訓服務供給不足;三是培訓針對性、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四是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能力仍需要加強。這四個問題要解決好,才能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做好。」

《意見》提出「建立並推行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湯濤表示「終身」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培訓對象的覆蓋上是全體勞動者,包括就業人員和准備就業人員。

二是就業培訓的補貼,職業技能培訓有政府補貼培訓,這個補貼要覆蓋終身職業生涯,你只要是在崗、在職勞動或者工作,就可以接受這個培訓。

三是技能評價激勵的活動要覆蓋培訓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大家有更高的積極性。

《意見》對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及保障措施等多個方面提出要求。湯濤指出,《意見》明確了促進普惠均等、堅持需求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統籌推進的基本原則,這將有利於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建設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強大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務院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職業技能培訓迎來政策利好

⑹ 農業機械化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示範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怎麼寫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是最好的選擇,後專注於電腦設計的農業機械內,相對較好的工資和工作容條件的這篇文章,使CAD的相關文件(包括計算機等級證),以及英語水平是極為重要的。
二是要考慮更多地參與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申請民事或市政機構。所以,只要你測試什麼都不重要,只要溝通好就行了。
如果沒有找到滿意的位置,可以考慮農業機械的銷售,雖然有點辛苦,但很不錯的收入。

⑺ 2020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2020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工作重點在於: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培訓穩就業、促創業和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及就業能力的重要作用,適應就業創業和企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通過職業技能提升,擴大就業,穩定社會。此外就是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及就業能力,為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基建建設培養和提供更多人才,精準發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⑻ 長沙市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做什麼方面的

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
(1)基本素質培訓包括文化知識、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公共關系與社會知識、生產知識與技能。這種培訓主要是培養熟練工,培訓的內容以基本素質培訓為主,並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及職業要求進行培訓;
(2)職業知識培訓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指導、勞動安全與保護知識、社會保險知識等。使求職者了解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以及個人選擇職業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求職技巧、開業程序與相關政策;了解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有關政策和知識;掌握社會保險方面的知識和政策;
(3)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學員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好基礎;
(4)社會實踐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觀學習和勤工儉學等。
(8)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職業培訓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培訓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均根據職業技能標准、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確定。經過職業培訓的畢(結)業生可上崗作業。
(2)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培訓形式上可採取聯合辦學、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在培訓期限上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可以脫產也可以半脫產;在培養對象上依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在教學形式上不受某種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3)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學要緊緊圍繞生產實際進行,另一方面要貫徹勤工儉學、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原則,通過教學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既培養了人才,又創造了物質財富,獲得社會、經濟的雙重效益。
(4)培訓方法上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技能操作訓練

⑼ 職業技能培訓後續服務響應時效和應急方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6

⑽ 雄安新區「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有何具體措施

及時出台《雄安新區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補貼標准目錄》,完成1.5萬人職業技能培訓任務。
.把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意願的引導性培訓納入公共課程,增設不低於10學時的道德禮儀、安全法紀等適應性培訓。
對40歲以下的有就業意願的勞動力,採取「崗位+技能+勞動力」的培訓模式,重點開展適合新區市場急需緊缺工種的技能培訓。
對40歲以上的,拓寬培訓領域,積極開展園林綠化、公共服務、家政服務、家庭手工業、現代服務業、電子商務等就業技能培訓。

閱讀全文

與落實可職業技能培訓大行動工作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
蘋果公司的市場營銷環境 瀏覽:690
優衣庫促銷方案 瀏覽:165
年度品牌推廣方案和預算 瀏覽:403
聚餐的策劃方案 瀏覽:992
2015元旦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