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育紅色旅遊文化
LZ是否要寫個文章,提供一些材料,供參考:
紅色旅遊是指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發展紅色旅遊應當注重綜合效益,將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將紅色旅遊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探索出一條產業良性循環之路。
同時,要構建紅色旅遊產業格局。只有將紅色旅遊內容做豐富了才能吸引遊客,如果紅色旅遊線路做不到精耕細作,沒有眾多遊客的參與和整個社會的認同,紅色旅遊就成了一個空泛的概念,愛國主義教育也相應削弱了效果。
還有,要豐富紅色旅遊品牌內涵,變「單色」為「多色」,讓「孤景」成「群景」。隨著遊客觀念的提高,遊人不可能專門只看烈士陵園或名勝古跡,在移步換景沿途,遊人應該看到什麼呢?如江蘇宿遷在此方面,特別推出「五彩宿遷」的旅遊專線。在旅遊線路的設計上,將「紅色」「古色」「綠色」「藍色」「水色」景點結合起來,搞捆綁式專線。「五彩宿遷」的紅色是指紅色紀念地,古色是指文化遺產,綠色是指遍布城鄉的樹,水色是指得天獨厚純凈清潔的水,藍色則指以洋河藍色經典為代表的宿遷酒文化。
此外,要防止紅色旅遊變味走調。因為紅色景點大都地處偏僻,是經濟欠發達、比較貧困的革命老區,根據其獨有的資源——革命歷史舊址和接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開發紅色旅遊,將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生態旅遊結合在一起,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原本不失為一種創意之舉,但一些地區在開發商的鼓吹下,在紅色景點中或附近開發各種娛樂性的項目,修建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等,不僅與紅色旅遊一點兒邊都沾不上,還改變了革命歷史舊址周圍的初始風貌和原生態環境,甚至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對革命歷史舊址的破壞。
綜上所述,紅色旅遊弘揚紅色精神,是一種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發展紅色旅遊,述說那一段歷史,重走長征路,接受思想洗禮,讓靈魂不斷地升華,無疑是給人們的一種先進文化的熏陶。發展紅色旅遊,應結合其革命歷史,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體現出真正的市場價值,這樣才能使紅色旅遊保持長久生命力。
❷ 如何提升對鹽城紅色旅遊對外宣傳力度
我現在關於這部分旅遊的宣傳的話,基本上都是通過網路,還有電視媒體,當然了,傳統宣傳也是有的,比如報紙六排燈箱之類的傳統宣傳嗯,包括紙質媒體的印刷物品的宣傳都是有的
❸ 關於紅色旅遊、休閑旅遊的項目建議書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名稱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背景
湯家匯鎮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區之一,是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有眾多的革命遺址,如:金寨地區第一個黨小組成立舊址——筆架山大廟、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赤色郵政局——徐氏祠、「六區一鄉」列寧小學、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胡氏祠及紅軍醫院、工會、俱樂部、機械局、赤南縣少共委、婦女聯合會等三十餘處。其中1908年創建的筆架山甲種蠶科學校(現筆架山職業中學),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仁人志士,1924年在該地成立的共產黨活動小組是金寨縣成立的第一個黨組織,立夏起義的骨幹力量,肖方、周維炯、漆德瑋等革命先烈都是在該校受黨的影響而加入黨組織的,鄧小平政委、徐向前元帥、徐海東上將與一大批革命先輩曾在湯家匯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許許多多的先烈墓碑、各級蘇維埃政府部門及機關革命遺址聚集在湯家匯,實為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但由於年久失修,當地政府無力維護,現在部分的革命遺址損毀嚴重,部分面臨倒塌,搶救性維修迫在眉睫。地處豫皖交界的金剛台主峰高1548米,更是山勢雄偉,景色迷人,堪與天堂寨媲美,所以湯家匯也是集紅色、綠色旅遊資源於一身的鄉鎮。「十一五」期間,金寨縣旅遊開發三年規劃已將湯家匯鎮列入紅色、綠色兩條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點,湯家匯鎮必將成為金寨旅遊目的地中的又一重要景區,所以湯家匯鎮的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既十分必要,更迫在眉睫。
三、項目選址
1、「六區一鄉」列寧小學。
2、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紅25軍、28軍匯編地)——胡氏祠。
3、赤誠縣郵政局——徐氏祠。
4、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
5、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
6、紅軍醫院、少共赤南縣委——易氏祠。
7、紅軍俱樂部——廖氏祠。
8、紅軍總工委——胡宅。
9、紅軍槍械局——石氏祠。
10、赤南縣委駐地——何氏祠。
四、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
2、文物保護及申報。
3、恢復文物原貌。
4、周邊環境保護。
5、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6、旅遊景點標示標牌等接待設施建設。
五、項目預算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3處,姚氏祠、易氏祠、列寧小學,需資金50萬元(省文保中心已做規劃)。
2、恢復文物原貌8處,接善寺、廖氏祠、何氏祠、石氏祠、三輩祠、鍾氏祠、王氏祠、胡氏祠,需資金450萬元。
3、道路、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資金50萬元。
4、標示、標牌建設,需資金5萬元。
以上四項工程需資金共計555萬元。
六、項目效益分析
從社會效益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是事關湯家匯鎮旅遊資金的開發與利用,事關湯家匯經濟與發展的一件大事。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能更好地滿足縣內外遊客的需要,更能帶動地方經濟朝著環保、節能、高效方向發展,不僅能增加群眾收入,還能促進環境保護,同時眾多的革命遺址的建設與恢復也將為全縣青少年開劈了又一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從環境效益來看,湯家匯紅色、綠色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部分群眾轉向旅遊業,直接減少一批群眾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與依賴,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群眾收入不斷增加,更加會激起群眾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促使湯家匯的環境保護步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從經濟效益來看,隨著湯家匯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湯家匯鎮很快融入到金寨旅遊發展大環境中,每年必將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觀光、旅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旅遊業也必將促使金寨的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既環保又持久的發展項目。
七、項目實施方案
1、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組。組長:張偉,副組長:王玉寶、肖揚凌,成員:徐敏、王全兵(鎮政府)、房揚國(林業站)、陳亮(土管)、張傳金(城建)、胡遵達(街道居委會)、何昭成(中學)、周世坤(列寧小學)。
2、項目建設時限:2008年6月——2010年12月。
3、質量進度監督:金寨縣文化局、金寨縣環保局、金寨縣旅遊局分別派員監督項目進度及質量。
4、資金籌措及應用。地方政府自籌資金25萬元,申請省級財政扶持300萬元,市級財政150萬元,縣級財政80萬元,資金全部用於紅色旅遊景點建設,實行項目招投標,資金專款專用,納入鎮財政統一管理。
❹ 紅色旅遊的基本特點
1、學習性
紅色旅遊的學習性,主要是指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遊為手段,學習和旅遊互為表裡。但是,這種學習不宜搞成灌輸式的「現場報告會」,而應營造出自我啟發的教育氛圍,達到「游中學、學中游」,寓教於游、潤心無聲的境界。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對說教性而言,反映出人們對歷史吸引物的取捨觀。到一些紅色旅遊點,給人的感覺是在參觀「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地區展覽。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靜態有餘,動感不足,缺乏實景地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親切感和「奼紫嫣紅」的美感。這里除了經濟條件落後、展陳手段單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觀等陳舊觀念影響下產生的人為缺陷之一。
3、參與性
有些紅色旅遊景點的旅遊過程較為艱苦,為改變這種狀況,少數景點努力過頭,出現城鎮化、商業化、舒適化的傾向,有損害紅色旅遊本質特色的危險。為避免重蹈覆轍,紅色旅遊點應緊跟體驗經濟的潮流,突出旅遊節目的參與性。紅色旅遊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學習。
(4)紅色旅遊文化宣傳推廣方案擴展閱讀:
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內涵與「研學旅行」相結合
紅色旅遊資源具有的厚重的革命歷史內涵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的珍貴教材。
紅色旅遊資源的革命歷史遺存和旅遊吸引力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它具備著實現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和旅遊載體統一的條件。而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是當前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從紅色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看,歷史賦予革命老區人民的紅色旅遊資源,是加快推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雄厚物質基礎,具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政治意義。
研學旅行切實符合寓教於樂的方式,對於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紅色旅遊資源涵蓋了研學所要傳授的很多內容,比如歷史、黨性、民族英雄、革命精神等。當前應充分利用國家「研學旅行」的政策措施,抓住紅色旅遊載體作用,實現寓教於樂的雙贏模式。
❺ 紅色旅遊有什麼運營模式
把紅色旅遊與其它東西進行整合。整合模式主要有:
1、 紅色與政治(公費旅遊)聯姻
紅色旅遊,應該用足政治優勢、做足文化文章、實現經濟發展。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各種單位都有政治需求,包括黨政軍機關及企業集團,每逢黨的重大活動,就要到附近的紅色旅遊點去。
2、 紅色向質朴(鄉村旅遊)回歸
鄉村旅遊的休閑性是很多城市居民嚮往的感覺,讓孩子體會鄉村的味道也是很多城市父母的願望。老區的鄉村比起商業化的城市郊區型鄉村來說,更具有原汁原味的滋味。紅色旅遊區一般都彌漫著濃濃的鄉村風情和獨特的紅色魅力。瑞金的蘇維埃政權從本質上講是工農政權,紮根於農村,成長於農村,從農村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豐厚的養料。紅色向質朴的鄉村旅遊回歸不僅順應了旅遊發展的時尚潮流,而且突出了瑞金紅色旅遊的特色和魅力。
3、紅色與綠色(生態旅遊)相映
以綿江河民俗生態漂游項目為例,綿江河是瑞金城市的靈氣聚集,是貫穿於瑞金的文化和景觀的核心軸線。因此,打造從葉坪――城區濱河公園――烈士陵園――紀念館的整條水上游線,成為瑞金旅遊整合紅色與綠色的最佳方式。既可以把葉坪的大量遊客,直接導入綿江河休閑漂流,形成全新的遊憩方式,提升遊客的游樂興趣,實現延長滯留時間,增加遊客消費的效果。
4、紅色與城鄉建設(城市建設、旅遊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結合
很多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實際上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要和街區、城市相結合,就要跟街區的發展,城市的發展結合,即 「景城一體化」。而且紅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託城市和中心城鎮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為旅遊者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服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紅色旅遊的發展必須與城市建設和旅遊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紅色旅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著天然的契合關系。發展紅色旅遊有利於解決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就業,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更在於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提高文化科技素質的機會和條件,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5、紅色與時尚(自駕車)結盟
自駕車運動是近期國內興起的一項有挑戰性的時尚運動,自駕車的車主多為城市中高收入者,嚮往田野,嚮往自由,是一群有愛心和不畏艱苦的性情中人,自駕車到老區去,不僅有風景,也收獲了給予的快樂,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
自駕車旅遊在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仍然是一個特種旅遊的范疇,它的市場群體更多的是一些喜愛探險、崇尚自然的人。而大多數紅色旅遊景區所處的地區基本處於一種原始的未開發狀態,很少受到外來者的「干擾」,這種氣氛正契合了自駕車旅遊者尋求僻靜和開拓新旅遊點的心理。
6、紅色與紅色聯合(區域合作)
瑞金紅色旅遊的發展,應該全力捆綁周邊旅遊目的地,並根據不同的客源市場安排多條遊程線路,達到紅色與紅色的整合,紅色與綠色整合,紅色與彩色的整合,實現多目的地旅遊效果。如瑞金與永安土樓、廈門、井岡山、武夷山、廬山之間的捆綁銷售,建立聯合營銷的協議書,通過有效的獎勵手段,形成捆綁銷售的巨大收益。
❻ 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需要哪些思路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遊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遊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下面艾肯機構便以專業角度為各位展開說明,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可以怎麼思考。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❼ 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
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
1、紅色旅遊具有不可比擬的教育宣傳功能,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
2、紅色旅遊不僅是革命精神的實踐之旅,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觀念和旅遊產業觀念與時俱進的結合,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是我國旅遊產業一個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3、發展紅色旅遊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契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近一段時間來,中國內地很多地方都在對「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湖南省花垣縣對國立八中進行全面維修和保護。
發展對策
紅色旅遊這種特殊的旅遊形式,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以特殊的歷史遺跡和文物等旅遊資源為依託發展起來的。有利的政治因素和紅色資源的不可替代性使紅色旅遊在發展初期是以政策—資源為導向的。
作為一個新興的旅遊市場,目前我國「紅色旅遊」存在的問題較突出,要改善紅色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緊跟國家發展政策與步驟的情況下,須將紅色旅遊的特色展現出,我們要作好紅色旅遊的發展研究工作。
❽ 什麼是紅色旅遊文化
紅色旅遊是什麼?
--------------------------------------------------------------------------------
「紅色旅遊」是指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弘揚的是革命精神,採取的是旅遊方式,滿足的是人民群眾的需求,是紅色文化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是旅遊業在產品內容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