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讀書活動如何開展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內在品質。
2、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全面地發展。
3、面向全體學生,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注意特長與學生個性的培養。
4、培養讀、寫、說的興趣和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指導思想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唯有不懈努力地去讀書,才能不斷吸取有益的精神養料,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好的讀書習慣要從小培養,讓書籍走進孩子的心靈,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能力,造就未來高素質人才!
三、活動對象
全班學生
四、活動口號
品書香之氣,鋪人生之路。
五、活動安排
(一)、第一階段:思想發動、宣傳教育
1、在晨會進行全班宣傳,講明閱讀的重要性。
2、利用校訊通與家長聯系,獲得他們的支持與參與。
(二)、第二階段:讀前准備、制定計劃
1、制定讀書計劃書
(1)個人閱讀計劃書
a、內容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計、裝飾,其中要有讀書的內容、目標、措施、等內容。
b、時間
通常利用每天7:30分之前、中午的休息時間和晚上做完家庭作業後。
(2)班級閱讀計劃書
a、內容
每周學習誦讀兩首古詩
b、時間
通常利用課前兩分鍾
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1)、從老師做起,每天和同學們一起讀書。
(2)、建立班級讀書角
a、發動學生把個人存書「捐」出來放在班裡。
b、對讀書角進行裝飾,增加積極向上、輕松愉悅的氛圍。
c、選擇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任管理員,定期開放圖書角。
d、將書籍進行編號,建立借用登記制度,保證書籍的完整性。
(3)、鼓勵學生節約零用錢購買課外書,建立個人小書庫,提倡同學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
(4)、組織學生向校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倡導全體學生涉獵古今中外的優秀讀物。
(三)、第三階段:組織實施、跟蹤考查
1、設立個人讀書成長冊,每天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定。
2、鼓勵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以此來促進學習方法,讀書范圍的良性發展。
3、利用黑板報和手抄報舉行讀書筆記成果展示,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後進生。
4、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匯報活動:如「古詩誦讀會」、「讀書心得交流會」、「詞句積累運用比賽」、「讀書知識競賽」、「我愛讀書演講比賽」等等。
6、在每個學期的期末評選一名「閱讀愛好者」,並給予一定的獎勵。
六、活動要求
1、教師應強閱讀指導。
(1)、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
(2)、協助學生制定閱讀的序列。
(3)、交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4)、督促學生學會做筆記、摘佳句、寫體會。
2、改革家庭作業的布置方式,保證每個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
3、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確保讀書活動扎實、有效地進行。
❷ 讀書活動方案
「親子共讀國學經典」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中小學生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在誦讀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讓中華文化發揚廣大,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動主題 親子共讀「一盞燈一本書一條路」 三、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帶動家長朋友積極參與,掀起學習經典、踐行美德的新高潮,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努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和諧家庭氛圍。 1、通過親子共讀活動,開拓孩子的知識視野,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念,養成讀書習慣,讓孩子和書成為好朋友。 2、通過親子共讀活動,豐富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鍛煉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3、通過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孩子樹立偉大理想,熏陶優秀品質。讓孩子明白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4、通過親子共讀活動,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增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密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四、活動原則及要求 1、開展親子共讀經典活動,要立足豐富創新,堅持多元融合、百花齊放,以嶄新的視角、靈活的手段和方式,展示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體現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和優秀文化; 2、開展親子共讀經典活動,要注重家庭對孩子的熏陶感染,讓孩子對國學經典「入眼、入耳、入心」,領悟國學經典中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3、開展親子共讀經典活動,要以「聞、思、修」為指導思想,結合父母耳濡目染,讓孩子在誦讀、反思、實踐中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 4、開展親子共讀經典活動,把握好老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相結合,校內誦讀與家庭誦讀相結合的原則,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不增加家長經濟負擔。 五、主要內容 (一)實施「十百千」計劃 1、熟讀十部經典名篇 2、背誦百首詩詞歌賦 3、知曉千個成語故事 (二)落實「三個深入」 1、繼續堅持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校園——校內誦讀 學校繼續堅持在每周一、三、五小班會時間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培育心靈,吸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營造儒雅高潔的校園文化。 2、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家庭——親子共讀 學校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報」等各種契機,提高家長對經典誦讀活動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舉行「書香家庭評比」、「親子共讀示範家庭」等活動,帶動家長共同參與到誦讀活動中,在親子共讀中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 3、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社區——社區賞讀 盡可能利用社區文化交流、表演、大型集會、主題活動等契機,開展千人國學經典誦讀、情景劇展演,使社區居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獲得古聖先賢的智慧之光。 (三)突出「三個體現」 1、體現於校園禮儀之中——促進校園和諧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優化育人環境,讓學生領悟傳統經典中蘊涵的教書育人的深刻哲理,並應用到學習、生活實踐中;把經典誦讀活動積極融入到學生日常禮儀等常規教育,弘揚傳統禮儀道德,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2、體現於家庭生活之中——促進家庭和睦 指導家長在家庭中積極營造國學經典誦讀的氛圍,組織多種形式開展家庭經典誦讀活動,樹立傳統家庭觀念,掀起家庭誦讀的熱潮,促進和睦家庭的建設。 3、體現於社會實踐之中——促進社會文明 將誦讀活動送進社區,實現學校、社區、家庭「三結合」聯動,促進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 六、活動安排 1、父母親要做到以身作則,讀書時間不開電視電腦,不幹無關事務,周一至周五最少一刻鍾時間,周末最少保證白天半小時,晚上半小時; 2、利用周末時間和孩子一起聽、看故事光碟,然後視情節進行童話劇分角色表演; 3、建立專門的摘抄本,讀書過程中發現優美段落、句子都要摘抄下來,將「親子共讀」的讀書進展情況和讀後感及時做好讀書筆記、這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七、讀書獎勵 1、設計每月讀書表格,每天按時、有效完成讀書計劃的,書讀完了可獎勵新書一本。當月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完成讀書計劃的,可滿足合理要求一個(家庭)。 2、根據「親子共讀國學經典」實施情況,每學期末開展「書香家庭評比」(每班5個)、「親子共讀示範家庭」(每班5個)的評比活動(學校),並在升旗儀式或開學典禮上表彰獎勵。 希望通過我們的親子共讀國學經典計劃,能讓外校孩子們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培養其善良、開朗、幽默、自信的人格特性,也希望所有孩子在學習上有所進步。 附:「親子共讀國學經典」必讀書目(內容) 二年級誦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指定篇目)前36首 三年級誦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補充篇目)前45首 四年級誦讀:《孟子語錄》(校園網下載)及《孟子》自選2-3章節。 五年級誦讀:《大學》(前五章) 六年級誦讀:《中庸》前20章 七年級誦讀《論語》的《學而》、《為政》、《八佾》三篇 八年級誦讀《論語》的《述而》、《泰伯》、《子罕》三篇 九年級誦讀《論語》的《顏淵》、《子路》、《憲問》三篇 「親子共讀國學經典」選讀書目 (教育部語文新課標推薦28本國學經典書目系列) 第1部《道德經》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2部《莊子》 莊子 (戰國約公元前369-前286) 第3部《墨子》 墨子 (戰國約公元前468-前376) 第4部《荀子》 荀子 (戰國約公元前313-前238) 第5部《韓非子》 韓非 (戰國公元前280-前233) 第6部《孔子兵法》 孫武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7部《左傳》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詳) 第8部《楚辭》 屈原 (戰國約公元前340-前278) 第9部《呂氏春秋》 呂不韋 (戰國?-公元前235) 第10部《史記》 司馬遷 (西漢約公元前145-前87?) 第11部《漢書》 班固 (東漢32-92) 第12部《論衡》 王充 (東漢27-約97) 第13部《嵇康集》嵇康 (三國·魏約223-約263) 第14部《陶淵明集》 陶淵明 (東晉約365-427) 第15部《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403-444) 第16部《文心雕龍》 劉勰 (南朝·梁約465-約532) 第17部《六祖壇經》 慧能 (唐代638-713) 第18部《韓昌黎文集》韓愈(唐代768-824) 第19部《資治通鑒》 司馬光 (北宋1019-1086) 第20部《蘇東坡全集》 蘇軾(北宋1037-1101) 第21部《四書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2部《傳習錄》 王陽明 (明代1472-1529) 第23部《焚書》 李贄 (明代1527-1602) 第24部《日矢口錄》 顧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5部《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6部《讀通鑒論》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7部《龔自珍全集》龔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28部《人間詞話》 王國維 (清末民初1877-1927)
❸ 怎樣寫讀書活動策劃書
讀書會策劃書活動目的豐富部門的生活,加強部門成員間的交流與聯系,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友誼;同時開拓大家的事業,加深對生活的思考,以及對大學生涯的規劃。活動時間每周一晚上7:00-8:30活動地點勤工辦公室(人多時可改再改動地點)活動內容話題可大可小,但都應是貼近大學生的健康,積極的,如:1. 閱讀一本好書,或看一部電影後與大家一起分享,並討論讀後感或觀後感。2. 國內外發生的與當代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時事。3. 一些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經驗的交流。4. 最近一段時間遇到的煩惱,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共同解決。或者是有趣的有意義的事都可與大家共享自己的感觸。活動方式1.每期的話題由一名幹事負責並主持,一個話題活動結束時就確定下一個話題的內容。2.搜集相關話題的訪談節目或講座。3.集體觀看相關話題的有聲資料,之後圍坐成一圈,以茶話會的方式輕松交流。4.話題討論適當的話可以辯論的形式進行。5.每期的讀書會都應做記錄,並總結經驗。6.可邀請資深的老師或同學參加,並予以評價。備注1. 讀書會先在宣傳部試行,成功的話可邀請中心的其他部門,進而推廣到整個中心——「中心讀書會」2. 中心以外的同學,尤其是貧困生,都歡迎參加。
❹ 小學班級讀書活動方案及評價方法,敬煩各位同仁指教。
去
中國教師
視頻網。裡面很多這樣的資源
❺ 如何開展小學生課外讀書活動
一、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意義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實質上就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然而現在的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忽略或輕視,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他(她)們通常只是強調字的讀音、詞的意義、句子怎樣理解等等,字音、詞義固然重要,但沒有反復的閱讀,詞義、句子又怎麼能理解呢?教師機械地給學生抄詞義,學生也就機械地背詞義,這樣的教學不僅不是閱讀教學,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學生當著一種機械使用。當然,有些教師也是反復引導學生對此文閱讀,通過閱讀來理解的,但僅理解此篇課文而已。教學中教師通常把閱讀教育的目標簡單理解為讓學生讀懂課文,而不是學會讀書。他(她)們習慣性地用支離破碎的繁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閱讀體驗,當然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親近、熱愛之情,使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新課標對閱讀提出了這一系列的要求,總體來說就是要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學生形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啟迪,心靈上得到美的享受。 二、根據兒童的性格特徵來調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陶行知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為了讓小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徵來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新奇的事物他們總想看一看、試一試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喚起學生的注意,從他們感興趣的彩繪版的童話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哈利波特》等,閱讀時他們可以藉助書中的拼音識字,結合精美的彩圖,走進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安徒生童話》中還設有「星星詞典」,對故事中的生詞進行適時解釋,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在每個童話結束後,「智慧加油站」將為小朋友介紹故事寫作時的背景或寓意,讓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還設有「腦筋轉轉轉」,讓孩子在讀完故事後進行思考,從小培養勤於思考、善於動腦的習慣,做到「學習與思考互動」。《哈利波特》也是小學生們特喜愛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強烈的科幻色彩,每個故事情節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過彩圖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學生很容易接受。這樣,既增加了他們課外閱讀量,又滿足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了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藉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於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於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如:愛鶴失眾、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並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誇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並及時給予他(她)表現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四、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增強其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據這一規律,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眼、口、手的實踐去感知事物,獲得表象,藉助圖像直觀、語言啟迪,促進思維逐步內化,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結構。如讓學生根據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彩繪圖來表演,親身感受故事。把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這不僅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且還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❻ 【急求】讀書分享會的活動方案
讀書會方案
一、讀書會主題:最是書香能致遠
二、讀書會前安排
1、讀書會主持人:祁琛夫,沈連舟(並負責寫主持詞)
2、評委與觀眾:全體初三三班同學
3、本次讀書會採取以小組為單位的加分制度(A1A2展示次加四分,B1B2展示次加六分,小組展示次加八分,台下互動、評價次加兩分,根據內容評選兩個最佳展示小組,各加十分)經統計後,四個獲勝小組獲得主持人准備的獎品,讀書交流會方案。
三、讀書會展示形式:
1、讀書會開始時,採取抽簽形式臨時決定個人或小組的展示順序。
2、讀書展示時,可以小組成員集體展示,也可以推選個人展示(每組1-2次機會,若小組展示一次,時間控制在3-4分鍾;若小組展示兩次,每次時間控制在2分鍾左右。
3、讀書展示的內容為近兩個周所讀的書目,展示方式可以是選取片段或進行全書展示,展示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朗讀,賞析,寫內容梗概,展示讀後感、表演、演講,也可以做「PPT」輔助展示。
讀書交流展示活動安排
一、 活動主題,讀後感《讀書交流會方案》.「激揚文字,豐富心靈。」
二、 活動時間.大約在11月28或29日下午活動課舉行。
三、 參加人員.兩名主持人(已定,沈連舟和祁琛夫)、全班同學及老師們(若有興趣參加) 。
四、 活動流程。
(1)准備:每位同學將自己十一月所讀的書拿好,提前可以先寫好讀後感和書評,准備交流展示.主持人寫好主持詞。
(2)主持人首先念主持詞,把握好氣氛和時間(5到8分鍾) 。
(3)示意同學可以上台交流展示.同學們可以自製幻燈片展示;同時可以分享讀書收獲、讀讀自己的書評;可以對書中的優美片段進行展示、賞析;還可以好書,一些自己喜歡、新穎並且有意義的書籍,說明書的概況、作者信息及理由(展示方法不局限於以上幾種,歡迎更有創意的展示方式.時間:35到40分)。
(4)主持人念結束詞,並宣布活動結束(2到3分)。
備註:(1)展示的同學提前做好准備,每人交流2至3分鍾.主持人可以選擇舉手的同學,也可以隨意抽取(舉手的同學優先)。
(2)展示的同學進行物質(待定)和精神獎勵(把分數加在語文或總表上.A1,A2展示加3至4分;B1,B2展示加3至5分)。
(3)要求傾聽的同學對主持人和展示者表示尊重,主持人可以隨意抽取同學進行點評及適當獎罰 。
〔讀書交流會方案〕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❼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學會讀書》
一、教學目標就是:學會讀書、學會讀書的一些注意事項。比如:生字的掌握、正確的發音等等。二、教學過程:可以多准備幾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字少的文章作為選文供學生閱讀。三、自己上網收集資料。有關閱讀方面的資料、小竅門。四、身為老師你當然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帶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小學生的讀書興趣五、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管理好紀律。不要出現鬧哄哄的場景。這樣小學生就感受不到讀書的魅力了。
❽ 如何開展小學低段班級閱讀活動方案
班級應該如何開展閱讀活動呢,下面是幾個閱讀方案,大家可以參考。
1.營造出一個書香氛圍(小學各年級)
1)製作書訊板報。在孩子們容易看到的教室牆上或者樓道的牆上安排一個讀書宣傳欄,介紹一些新書、好書、受關注的書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告訴孩子們該讀什麼書,還會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呢。如果能貼出新書的封面或者書的簡介效果會更好。到了高年級(三年級及以上),這項工作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比如每天的值日生等來做,可以促使孩子們了解更多的閱讀資訊,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責任心。
2)建立班級圖書角。
捐書。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個孩子捐上一本書,圖書角就會有幾十本了。為了激勵孩子們的捐書熱情,我們不妨借鑒一下藍紫老師的「妙招」:根據孩子捐書的數量和質量,分別給孩子們的借閱卡定為「會員卡」「銀卡」「金卡」「白金卡」等,根據借閱卡的等級決定借閱時間的長短和能否帶回家去讀;
設置圖書管理員。建議通過競選決定,讓真正愛書的孩子擔任,負責圖書的保管並協助老師完成其他管理事宜。圖書管理員接受全班同學的監督,設定任期,期滿再次競選,做得好的可以連任。建立班級圖書登記簿,以方便管理。
制定班級圖書借閱制度。比如,每周借閱一次,每次借閱不要超過2本;借閱時間為1周,可以續借,但不要超過一個月(也可按借閱卡類型決定);周二、周四下午放學為借還書時間,由圖書管理員做好借還登記;確保每人至少正在讀一本書。
3)教室布置:教室板報中開辟類似 「我的推薦」「讀書之星評比」這樣的欄目。(附「書牆」設計的設想:每個教室中開辟 「書牆」,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選取那些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的書報,展覽學生的讀書筆記、讀書成長冊,「書牆」上有學生的新書推薦,也有老師的「經典導讀」,讓教室默默的牆壁靜靜地說話,無形中引領學生讀書)
2.大聲給孩子讀書
要讓兒童愛上閱讀,最終歸結到一點: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師為孩子大聲地朗讀起來。——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
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初二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
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那些復雜、有趣的故事,卻無法自己看懂故事書。
《晨讀10分鍾》認為:朗讀的過程是把文字傳達給大腦,大腦把它轉化為聲音發出來,聲音再傳回耳朵,去指揮頭腦中的儲存系統。因此,朗讀有助於增強記憶效果。
聽故事時,除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之外,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包括字詞所蘊含的情感通過語氣表現出來,最後,他們會把這些詞傳輸到大腦,並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對字詞的理解力。
調查發現,影響學生選擇書籍的最大原因是,他們在班上看到或聽說其他同學有這樣的書。研究報告指出,68%的中學生選書是因為老師或同伴們在討論某一本書,這本書在班上顯得很熱門。所以當老師朗讀給學生聽時(不論是對較幼小的孩子還是大孩子),都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去找那些在班上被讀過的書。
除了自己大聲給孩子讀書,老師還可以讓班裡一些程度比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孩子讀書。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讓高年級的孩子給低年級的孩子讀書、講故事。
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需要經常給孩子讀書,至少要堅持到三年級。給孩子讀書適合在課前、幾節課後孩子情緒有點煩的時候,或者放學回家前。朗讀童謠或者兒童詩歌時最好能像唱歌一樣帶上一點曲調,這樣孩子們能跟著節奏動起來會更高興。
大聲讀書,我們可以讀什麼?
讀童詩,讀經典,讀科普,讀各種各樣對孩子有幫助的書。
除了古典的詩詞,還有很多優美的童詩,故事等,在記誦的過程中,可以在孩子的心中撒播下真善美、自信樂觀、滿懷希望的種子。
比如侯長纓老師在班級里與學生們共同誦讀的案例:生日詩、節日詩。
3.全班共讀一本書
制定讀書計劃,對讀書時間、每天的讀書量等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寫讀後感,形式可以是讀書筆記或讀書卡,寫出對書的感悟,加深理解。
1)小學低年級可以採用讀寫繪的形式或建立讀書卡
讀寫繪如何開展呢?
讀寫繪」中的「讀」,指的是在幼兒階段(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所讀的繪本及兒歌、童謠,這是生命在這個特定階段的最佳營養;而「寫繪」,是生命在這個特定階段的完整講述。
一個完整的讀寫繪作品由三部分組成:繪畫語言:畫面(一幅或者多幅);口頭語言:孩子的講述;文字語言:畫面上的相關文字(對白、解釋,相關情節)。
讀寫繪老師、學生、家長可以做的工作:
老師:完整地給孩子講故事,將「角色、游戲」融入故事中,在互動的氛圍中共讀故事。
學生:將老師講的故事復述給父母聽,然後完成寫繪作業,將故事進行創造性地續編並以「繪畫+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
家長:和孩子做好親子共讀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把其講述的故事內容寫在繪畫作品上。
老師通過書信、便箋、家校通、手機簡訊、家長會等方式,不斷向家長反饋孩子在讀寫繪上的進展與出色表現,鼓勵家長開展親子閱讀。
(濮陽油田一小的侯長纓老師、可兒老師在低段讀寫繪方面做得非常好。)
河南省實驗小學外國語分校有位叫范葦的老師,她為了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她把孩子們的讀書卡在班裡展示,用小夾子細心地夾在一根鐵絲上。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讀書卡的內容還比較簡單,包括書名、閱讀時間、我喜歡的詞語、我的問題、我的收獲、家長的評價等內容。每張讀書卡可以換一個小紅花,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裡展示,還得了很多小紅花,高興得不得了。
2)高年級的孩子,老師可以引導他做讀書筆記,寫出自己的看書感悟。
點評,老師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點評,修改;點評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地發現孩子的優點,他用了一個好詞,一個好句子,都要圈出來,給他鼓勵。當然,老師可以藉助校訊通的博客批改班級作文,讓更多的學生共享學習,家長也能了解孩子的寫作近況。
建立閱讀成長記錄袋,將孩子們的初稿和定稿等整理起來,作為孩子們閱讀歷程的記錄,比如在校訊通網站上建立班級博客圈,記錄在孩子們各自的博客上。當然,除了讀後感外,其他相關的東西也可以保存在記錄袋裡;
另外,我們也可以進行閱讀接力賽。每位同學可以從班級圖書角里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讀完後寫上導讀語,夾在書中,把書傳給下一位同學。如果你的導讀語非常精彩,吸引了更多的同學來看,還可以獲得大家的獎勵。
這種方法,在校信通博客中,也有博友採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孩子們把它當成了難寫的作業,但隨著圖書推移,他們愛上了這項接力活動——
「花兒隨風舞蹈、鳥兒和著陽光歌唱,小草也給春天鋪上了地毯。這是多美的句子啊!別急,文章中還有很多很多美的句子呢,你想了解嗎?那就快快讀一讀這本書吧,你會有更多的驚喜呢!」
「《丑小鴨》是我認為很值得一讀的書,不妨寫下你的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給你帶來樂趣,也希望你把樂趣帶給下一個人。」
「愛心傳遞」的故事曾經溫暖了很多人的心靈,這個「閱讀接力賽」帶給老師和孩子們的除了驚喜,也有更多感動。一段時間後,很多書中都夾上了各式各樣、各種顏色的插頁,插頁上寫著生動活潑且有吸引力的導讀語。導讀語涵蓋了書中美的句子、故事的梗概以及熱情洋溢的推薦等。不少內容,都是孩子們的精心創作!
4.建立班級讀書或寫作小組
1)選擇組員。孩子們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閱讀夥伴來組建閱讀小組,給小組取一個(美麗)富有特色的名字,選出一個組長。
2)讀書。每天的閱讀課時間,孩子們就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和交流,並定時展開評比。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比賽,不僅引發了學生間的良性競爭,還利於孩子們互相鼓勵,維持對閱讀的長久興趣。讀書比賽,可以是朗讀比賽,還可以是背誦大賽,甚至,還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讀後感來比較。從讀到寫,全面鍛煉。
3)活動。閱讀小組還可以開展每日一詩、每日一文的評選等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一些好的文章讀給其他人聽。選擇文章的過程,既會讓他下功夫去讀書,挑選優秀的內容,也是對學生鑒別和思考能力的一種檢測。
當然,學生們不僅需要閱讀,也需要交流,那麼,要如何交流呢?
5.定期召開「班級讀書會」
班級讀書會是以班級為單位,有計劃地展開讀書活動,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討論和交流。它可以有多種活動形式:
1)開展「主題讀書會」。比如,讀書心得、美文誦讀、背誦名文詩詞和優秀摘記展評等。另外,讀書會的主題可以結合時令制定,可以讓孩子們有更深的感觸;
2)「書蟲講壇」。給孩子們一個展示、交流閱讀成果的平台,或講故事,或談讀書心得,或朗誦美文,或表演,或畫畫……
3)閱讀比賽。我們還可以舉行「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辯論賽」、「詞語接龍大賽」等等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在比賽的過程中獲得思想碰撞,理解到更多的知識。孩子們的爭勝心可是很強烈的哦。
6.巧設讀書作業,激發孩子興趣
老師製作作業條,每個紙條上的內容可以不同,比如 「在樹蔭下讀詩集」、「給奶奶讀書」、「參觀好朋友家的家庭圖書館」、「寫上5本自己喜歡的書籍」、「給自己最喜愛的作家寫一封信」等等。看到這些特色作業,孩子會很樂意來完成。如果再加上「寫出父母需要讀的書目」等類似作業內容的話,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平時不讀書的父母也會因此抓緊時間讀書,這樣更易營造孩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溫馨提示:孩子們喜歡的讀書作業
給媽媽或奶奶讀書;
站在書店中讀書並從書店買一本書回家;
去朋友家一起看書一起玩;
寫出父母所讀書籍的目錄;
製作精美書簽。
7.定期開展家校讀書交流活動
這項活動可以作為一個主題家長會來進行,包括以下內容:
1)向家長展示學生閱讀成果。如讀書筆記、讀書交流卡、活動表現等;
2)推薦書目。老師可以通過推薦書目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閱讀情況,並對親子閱讀進行指導(指導應具體),當然如果家長有什麼好的閱讀資源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3)家長對班級閱讀提出建議。家長可以對學校的閱讀活動提出建設性意見,有問題指出大家討論解決,有好的方法貢獻出來大家一起分享。
4)閱讀講座等。如果條件允許,請一些專家、名師來對班級、家庭的閱讀活動進行指導,是最好不過了。
適時的獎勵,對孩子們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維持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比如,定期評選「閱讀小天使」或「狀元文」,對優秀表現發「小紅花」或「星星」,累計積分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將孩子們的作品輯錄成書,恐怕是對孩子們最好的鼓勵了,可以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哦。
8.名著閱讀活動方案(適合小學高年級)
准備:各組推選出組長,確定組名(如星河隊、追夢隊,選擇孩子喜歡的名字),嚴格挑選組員,一般沒讀過所負責書籍的人不予接納,如有例外,該同學應迅速完成本書的閱讀。
各組將本組組名、負責書籍名、組長、組員等情況匯報到科代表處。
注意:在活動期間,凡是有組員不按時認真完成所分配的正當任務,經組內表決通過後,隨時可將其除名。
第一階段:撰寫名著知識梳理報告階段(兩周時間)
組長根據組員情況分配好各自的工作。
名著知識梳理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作家情況:筆名、原名、稱號、朝代、國別等。
2.作品簡介:性質地位、主題、內容簡介(500-800字)。
3.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和性格歸納。
4.作品相關:詩句、名言、成語與歇後語等。
5.其它:如中考名著閱讀題精選等。
組長負責匯總成文,列印手寫稿均可。
第二階段:舉行名著人物見面會階段(三周時間)
准備:小組討論確定組員每人另外閱讀至少一本名著。
舉行:本階段第三周的某一天,各組派兩到三人扮演所研究名著的主角,不能報名字,只能用動作、道具、語言表現,時間一分鍾,其他組競猜,表演和猜中的組各自得分。
第三階段:舉行名著人物人才招聘會階段
名著人物原型已死,但因大家的閱讀,其靈魂不滅。假設他們也想來現在的人才市場應聘,他們各自理想的職業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優勢獲得這一職位?
各組事先寫好三分鍾的應聘自我介紹,派一人扮演他去應聘,自我介紹後,還要接受評委的一個提問。根據自我介紹的水平和應答的反應,評委進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