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易經智慧的企業創新發展
教授認為,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經營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哲學是企業文化的基礎。 大道自然。中國管理哲學倡導在繼承和回歸易學思維傳統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管理哲學的歷史局限,通過對人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發展方式等社會實踐,進行系統的科學反思、哲學反思、文化反思,秉承中國哲學和優秀文化傳統,認真探索和思考人類的終極價值,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和重建普適性組織基因和理論模型,初步建立起全息的哲學理論體系,包括理論法則、方法工具、實踐應用;為戰略管理、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文化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基礎的理論平台;為個人事業、企業組織的成長、變革、創新和發展,提供普適化的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理論指導和戰略管理工具;為全球化文化融合與和諧世界構建,做出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偉大民族應有的貢獻;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管理哲學為思想基礎,結合中國企業的歷史實踐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哲學和管理思想體系,是時代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② 易經智慧全集的內容提要
《易經》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化巨著。國際《易經》學會主席成中英先生說:「《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弘揚易經智慧,關鍵在於學以致用,達成高層次的人生境界,相信本書對讀者會大有裨益。
③ 易經的智慧
《易經的智慧》講座長達150集,歷時半年,曾教授將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輕松幽默的語言,引領觀眾和讀者自在挖掘《易經》這座智慧的寶藏!本書由《易經的智慧》電視講座整理而成。這是曾仕強教授首次講授《易經》64卦,教授告訴我們,64卦代表了人生的64種情境,掌握這64種情境的應對方式,趨吉避凶,是學習《易經》的基本點。此番曾教授針對《易經》原文來講述《易經》的智慧,對《易經》原文晦澀難懂的語言進行了現代化詮釋,賦予了《易經》全新的生命意義,這讓更多徘徊在易學門外的人們,也能夠輕松領悟那深邃而又簡單易行的人生智慧。《易經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從開天闢地到師憂比樂》,從乾坤定位開始展開,講述始生之難,蒙以養正,待機之道,爭強好勝,師出正道,親比和諧等人生智慧。通過對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八個卦進行細致分析,引出卦象背後的大智慧。本書的智慧摘要如下:如何用三枚硬幣來卜卦?如何用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維看待每一卦的吉凶禍福?為什麼說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為什麼做大做強不如做長做久?如何用乾坤之道處理上下級關系和夫妻關系?如何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什麼需要不可以馬上滿足?為什麼說打官司沒有贏家?為什麼《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戰?中國特色的人際關系究竟是什麼,如何處理?……曾教授秉持一貫的幽默講述方式,引用我們身邊的大量案例,用淺近的語言娓娓道出深邃的智慧,引人入勝,更令人流連忘返。如果說《易經的奧秘》是打開易經之門的金鑰匙,那麼《易經的智慧》則是把握人生各個階段的64個秘訣!
這里有易經的智慧啊,這里有易經的智慧,我還是找不到易經的智慧,到處問哪裡有的話告訴我易經的智慧的網址吧,易經的智慧挺難找的,我現在真的需要易經的智慧,誰要是可以找到易經的智慧,就告訴我易經的智慧網址吧,謝謝告訴我易經的智慧,找到易經的智慧挺不容易的啊,這兒有易經的智慧啊,這里有易經的智慧,我還是找不到易經的智慧,到處問哪裡有的話告訴我易經的智慧的網址吧,易經的智慧挺難找的,我現在真的需要易經的智慧,誰要是可以找到易經的智慧,就告訴我易經的智慧網址吧,謝謝告訴我易經的智慧,找到易經的智慧挺不容易的啊,謝謝啊
④ 易經哲學如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豐富的寶庫
譬如
天行健
君子當自強不息
效仿地
厚德載物
虎變
等等
⑤ 易經里的智慧和規律,怎麼去學習
易經是我國的一部古典文學,其存在的時間已有上千年。裡面凝聚了我國古人的智慧,以及對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指導意義。但是易經學起來相對比較難,因此要有系統性的去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掌握易經的智慧和規律。
易經的學習可能是枯燥無味的,但是一旦掌握這些方法以後,就可能會越學越輕松,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學習效果。
⑥ 易經智慧的項目綱要
教授認為,現代企業的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生產環境、人力資源環境、信息環境等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等矛盾問題越來越難以調和,甚至逐漸成為制約企業成長和經濟發展的瓶頸;組織生涯目標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沖突,企業官僚只注重過程細節的本位主義,忽視企業運作的整體性,部門間互相制肘,管理者越位、缺位、錯位,產業發展周期、產品市場周期、技術變革周期成為決定著企業生長周期的「宿命」;當代西方管理學和管理行為規范正面臨著嚴峻挑戰。
1、農業經濟文明、工業經濟文明與知識經濟文明
2、自私、自利、利他的人性特徵與重建和諧人文精神
3、企業組織形態、人格價值與社會倫理責任的進化
4、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論方法所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5、企業變革、發展創新與社會轉型呼喚新的理論支持
6、中國易學精神和文化傳統與全息管理思維 教授認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企業家、職業經理人、管理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們,都開始認真反思傳統經營方式、競爭手段和發展管理模式所面臨的各種矛盾和挑戰,紛紛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從工業文明的先鋒歐美帝國,還是到正在崛起的亞洲巨龍——中國,普遍出現了反思傳統、走向自然、文化回歸的思潮,國學易學近百年來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人們希望從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破解迷思,汲取靈感、反哺修煉、追求超越,為我們的企業、社會、民族,描繪和諧、發展、復興的壯美藍圖。
1、易經
2、易傳
3、易學的基本范疇
4、河圖
5、洛書
6、太極圖
7、先天八卦圖
8、後天八卦圖
9、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 在二十多年研習易經的基礎上,總結和創立了了以下12大易學思維原理:
1、無極原理
2、太極原理
3、易學與陰陽五行
4、直觀思維
5、形象思維
6、象數思維
7、邏輯思維
8、系統思維
9、辨證思維
10、易學的哲學解構
11、全息思維
12、自然管理法則 1、易學與組織基因的表象系統;
2、組織基因的時間生命結構模型;
3、組織基因DNA結構模型;
4、企業組織DNA遺傳密碼圖譜;
5、組織基因DNA的結構力學模型;
6、組織基因數學模型;
7、組織基因動力學模型與創新管理;
8、組織DNA全息結構模型 1、戰略創新系統:泰、大畜、需、小畜、大壯、大有、夬、乾;
2、價值文化系統:臨、損、節、中孚、歸妹、睽、兌、履;
3、制度管控系統:明夷、賁、既濟、家人、豐、離、革、同人;
4、運營模式系統:復、頤、屯、益、震、噬磕、隨、無妄;
5、組織架構系統:升、蠱、井、巽、恆、鼎、大過、姤;
6、營銷管理系統:師、蒙、坎、渙、解、未濟、困、訟;
7、產品服務系統:謙、艮、蹇、漸、小過、旅、咸、遁;
8、資本運營系統:坤、剝、比、觀、豫、晉、萃、否. 1、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2、組織基因與組織生命周期;
3、組織基因與組織行為遺傳;
4、組織基因與創新管理能力;
5、組織基因與和諧企業文化;
6、組織基因與企業管理行為;
7、組織基因與人力資源管理;
8、組織基因與核心競爭能力;
9、組織基因、品牌與企業變革。 1、易學與現代企業家精神;
2、易學與企業文化管理、價值創新、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
3、易學與企業組織基因、管理行為和生命周期管理;
4、易學與企業組織變革與戰略轉型;
5、易學與企業信息化和資源管理;
6、易學與HR管理和職業生涯規劃;
7、易學與企業決策管理和商業戰略聯盟;
8、易學與中國管理哲學理論、方法與實踐應用;
9、易學與中國企業高速成長密碼
10、易學在風水、養生、姓名、觀相、婚姻、家庭、事業等方面的應用。
⑦ 易經智慧的中國文化
教授認為,中國的文化結構決定了中華民族特有性格,決定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文明傳承。從伏羲到三皇五帝,再經過西周、東周,歷數幾千年,直至春秋戰國時期,以易學為起源,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說。「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從管理哲學上講,百家之中主要是五家,即以老、庄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孫武、孫臏為代表的兵家,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蘊含有極其豐富的辯證思維方式和易理之道。先秦以後的歷代政治家和哲學家,秉承易學和五家思想傳統,在他們的「文集」中進一步闡釋和總結出了中國的治國管理之道。中國歷代文人學者浩瀚的作品中,有深邃而睿智光芒的說理深邃的政論、奏議、書信、雜說,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管理思想。系辭中道: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成就,無不閃耀著易學和合人文精神與可大可久的生命哲學智慧。
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傳統與中國文化文化的建設有哪些關系?很多專家和企業家已經認識到,一流的企業做文化,二流的企業做標准,三流的企業做品牌,四流的企業做服務,末流的企業做製造。按照系統科學原理,結構決定功能,易學的結構決定了中國的文化特徵和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同樣的道理,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特徵和企業的發展,企業的變革不能忽視企業文化的變革,更不能脫離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基因,整合西方先進文化元素,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建設起頗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可能塑造起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⑧ 什麼是真正的周易
目前有關周易的話題很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去年有司馬南大戰巨天中,今年又有劉大鈞先生作客鳳凰衛視,孰是孰非,年青人恐怕不易分辨。本人研究易學已二十餘年,在此發表一些看法,以備一說。 自伏羲畫卦以來,易經從創始發展到應用研究已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目前易學大致可以分為象數,義理二大派別,這兩派孰優孰劣?是應以義理為主還是應以象數為主?目前雖然尚無定論,但在官方的文化教育學術研究的機構中,海峽兩岸均以義理派為主。問題在於,象數派自漢朝京房被宦官誣殺之後,一直都沒能再理直氣壯的站起來,只是在一般民間社會和「士」這個階層半明半暗地自然流傳著。必須指出,上述這種現象是一種歷史的錯誤的現象,是中國人在易學研究中出現的一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嚴重的錯誤行為。現在是終結並糾正這個錯誤的時候到了,「必也正名乎!」真正的正直的易學之士必須窮本溯源,澄清歷史還周易以原來的真面目。 本文主要闡述論證下列幾大問題: 一、易經(周易)現在出版的版本,海峽兩岸都以朱熹的集注版為誰,而朱子的這個版實質就是孔子刪述後的版本。請注意:中國過去曾有一副對聯是稱頌孔子的話,記得很清楚是八個字:「刪述六經,垂憲萬世。」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版本都是被孔子的刪述過的內容。那末請問孔子以前或未經孔子「刪述」過的易經是什麼樣子的?其內容大概如何?這個問題以前從未有人提出過。這裡面還有一個連帶問題:「連山」「歸藏」是自然失傳的,還是被孔子「刪述」掉的?(「連山」「歸藏」就是夏商二易)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它牽涉到二個問題,一是周易的原貌,二是孔子在這個問題上的功過。還有一種可能,在春秋百家爭鳴時期,這「百家」是從哪裡來的?除了一部份的「家」是原來就存在的學科外,更多的一些新「家」,大都是從老「家」(老學科)中分化,獨立出來的新學派。這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現象。既然如此,周易也不會例外。周易也會像其它諸家一樣進行發展,分裂甚至擴張出新的學派(家)。如有名的「鬼穀子」「陰陽家」「兵家」「縱橫家」「老子」都可以說是和周易的淵源關系很深,或原本屬於周易的一部份,爾後在發展過程中擴張獨立成為新的學派。 二、誰是正統?易學分為象數和義理兩大派,這兩派到底哪一派是正統?也就是說到底哪一派才是真正的易學?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大陸只承認義理派的合法性,不承認象數派的合法地位。即使在台灣,在正式的大學講堂上,象數派也沒有什麼真正的份額。(聽說前一段時間,台灣大學有試講象數的情況)而若干自然科學家們(不分政治信仰)幾乎都目之為「偽科學」。如此等等,象數派要想恢復到京房前的輝煌狀態實為艱難。因此只有把若干問題闡述論證清楚並徹底地毫不留情地駁倒義理派和偽科學論,並將自然科學家們所提出的責難給予有力的有效的回答,象數派才能真正地重新站起來。「必地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現在是為周易象數學正名的時候到了。 三、我既要批駁義理派和一般的責難,又要狠狠抨擊周易象數中江湖派的欺騙行為,重新將正統的周易象數學告知民眾,使廣大民眾對周易象數學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概念。 4、闡述周易象數的基本原理(六爻八卦)和周易象數學的最重要的衍生物——八字算命的主要原理。 5、綜合評論兩岸三地(海峽兩岸,三地是:中國大陸,台灣,港澳)的象數發展狀況,以及其它若干情況。 6、「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黃石老人傳給張良的那本書才是全本真本的《周易》。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正統的完整的周易 「刪述六經,垂憲萬世」。這是前人頌揚孔子的一副對聯,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當我們細細品味這副對聯時,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刪述」就是既刪節了若幹部份,又自己表述了若幹部份。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周易(易經)的通行版本並不是一本完全符合原貌的完整的周易。而是經過孔子私自刪節和增加(表述)的版本,亦可稱之為「孔子版」。 通過對「孔子版」 分析,我們又可看到其中一隱蔽的問題:即孔子到底刪掉了哪些內容?這些被刪掉的內容又具備何種價值?是不是就是現在被稱作「象數」的部份?抑或其它更有意義的內容?尤其要指出的是孔子在當時刪述易經的時候屬於個人行為,因為當時的儒家僅僅是多的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已!不過經過孔子這一刪,就破壞了整個文史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無形中增加了後人對易經研究的難度。就這一點來說秦皇武燒,孔子文刪,異曲同工,到底是垂憲萬世,還是貽害千年,恐怕日後還有討論的餘地。 經過上面的分析,完全可以肯定現在流行的朱熹集注的周易版本,只能稱之為「孔子刪述本」—不完全本。孔子到底刪掉了多少,沒人知道,至今也沒人研究,後來的人,特別是秦漢以後的人就在這個並不完全的基礎上繞來繞去地繞了近兩千年。你們說可笑不可笑,而又可悲不可悲? 要想正確地研究推測易經的全貌及被孔子刪掉的若幹部分,就必須從易的創始,發展,運用功能及與其有關的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逐一分析,這樣才能得到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文王拘而演周易」太史公這句話也是人人皆知,那末為什麼周文王非要在坐牢後而不是在坐牢前推演周易?這是邏輯思維推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須知周文王作為諸候(相當於省長兼省軍還司令)的同時又是一個著名的位於高層的商紂王的政敵,正因為這樣才被商紂王逮捕並囚於羑里。在這種沉重而沉痛的失敗之中,他當然要在斗爭策略,政治綱領及組織用人上進行全面的反思和總結。在進行這些總結時,肯定十分需要哲學的策略的測算的思想理論支持,而此種思想理論必須具備綜合性的多功能的效用。能夠具備此種政治的哲學的策略運籌的綜合性的思想經典就是易經,也只須易經才能擔此重任。 周文王以周朝前的夏易和商易為基礎,對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的失敗與成功的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總結,除了一般的政治策略手腕和必要的戰略戰術之外,還從更高的思維角度出發,對整個隱秘的抽象的測算邏輯系統 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提升,在此周文王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夏易和商易,並把夏易商易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周易。(當然這裡面還有姜太公和周公旦的功勞) 這個周易不僅包括了夏易商易以及周文王本人對易學的新創造新貢獻,還包含了當時各階層易學研究者的各類型成果的總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只有像周文王這樣地位的人,才有可能進行此類搜集整理加工和提高的活動。 再則,渭水遇姜尚,司馬遷說得很清楚「甚悅」——非常高興!君臣二人在渭水邊上談的十分投機,還商定了推翻和消滅商紂王的計劃。(見《齊太公世家》)請注意:「甚悅」包含了二個內容,第一個是共同的政治見解,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因周文王是個職業政治家(世襲的政客,貴族式的官僚)如沒有共同的政見,就不會有更深入的交談。第二姜尚曾設硯賣卜,這就肯定了姜尚懂易。可以想見渭水之濱,君臣二人在政治軍事,時局策略,易數天機等問題各抒已見,真是「酒逢知已千杯少」乾脆,你老薑就到我王府里幫幫忙,如此才出現了姜尚輔佐文武二王的情況。 從上面的歷史史實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即君臣二人在共同的政治理念的基礎上還有共同的策略思想。通過反復研究與論證策劃,制訂了一系列的戰略戰術行動方案,一旦歷史時機成熟就立刻行動!從而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在這個歷史過程里,包含了何等豐富的具有無比重要價值的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理論和策略思想。而現有的流行版周易(指由孔子刪述後,又由朱熹集注的版本)則完全沒有這些內容。同時還應當看到現在朱子集注又被李光第(清)加註的周易版本,其中所表現的各種內容根本達不到上述歷史變革的高度與深度。現在流行版的周易,無論你發揮怎樣的想像力也和文王太公的歷史作為難以吻合。即使有策略的政治的思想部分也非常簡單,根本不能承擔一個偉大的變革斗爭。盡管有些人不顧一切地牽強附會地進行吹噓擴大,但那隻是表面熱鬧,實際內容貧乏空虛,於社會人生的競爭與斗爭無補。一看就知道是腐儒之談,表面宏論,實質淺薄,禍國殃民,誤人子弟。 這種空談的義理派周易追溯根源只能怪罪於孔子了,因孔子在前,秦皇在後。同時我們可以仔細地看一看,現在書店裡流行版的周易是一本不著邊際可以作任何解釋的天書,幾乎是隨你怎樣發揮都行。如果撇開其它的因素不談,單就此書論周易的話,那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任何一方都無法把對立的另一方完全駁倒。象數派有象數派的見解,義理派有義理派的看法,義理派之間鑽字眼。「胡亂揣測」(章太炎語)的把戲則更多。而文王和太公二人都是有相當頭腦且又有極為嚴肅的歷史責任感的偉大的政治家和策略家,此二位先賢不可能搞一個這么沒頭沒腦的東西留給後人亂猜。 以上的分析推理是一個根據歷史的史實進行的合乎邏輯的反推理,這個反推理很重要,揭露了一個重要的矛盾:那就是現存的流行版的周易與姜太公周文王二人的歷史作為不相稱,這個「不相稱」肯定和「刪述六經」有關!沒有這個「刪述」周易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個面貌。目前在市面上流行版的易經僅僅是孔子的一家之言,不是百家之言,也不是易經原來的全貌(周易)。 為了弄清楚易經的全貌,我們還要作進一步的敘述和論證,易經從伏羲畫卦開始直到劉伯溫為止,作為一個歷史大階段的結束,這個創始和發展的過程顯示了一些什麼? 伏羲畫卦是公理,公理不需要證明。八卦同時又是漢民族最早的文字,這是國學大師章太炎錢穆的共識,此論恐怕至今無人能反駁。那末伏羲又是什麼人呢?畫卦創造了最早的漢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語言文字學家。而伏羲氏又是氏族首領,約相當於今日之總統,主席,委員長或總書記之類的職務。八卦雖是最早的漢字,但同時又是一種多功能符號。後來的領袖繼承人神農氏依據陰陽五行八卦的原理創造了中醫葯學,所以又有「易醫同源」之說。再後的繼承人,同時又是戰車專家的軒轅氏依八卦方位創造了指南車,大戰蚩尤,終獲全勝,為後來的漢族國家奠定了版圖基礎。可見我祖宗在創造文字,開拓疆土,發展醫療衛生等各種重大的社會活動中,易學象數的思想原理都起了津梁的作用,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歷史過程。 周文王姜太公之事前面已敘述過,此地不再贅述。 從西周開國到春秋戰國有很多易占的故事,大多數人都知道就不一一例舉了解。 秦皇焚書坑需獨周易未燒,這個易經應理解為孔子刪述後的那種版本的易經。對此,一般的解釋是易經乃占卜所用,故秦皇未燒。這種解釋有些勉強。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種類占卜的方法和有關占卜類的書籍,沒有人專門統計研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決不止這一種占卜的方法。那末為什麼唯獨孔子刪述後的易經不燒呢?再看焚書坑需,即是坑儒那矛頭首先是對誰儒家的,當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焚書坑儒的同時也迫害或焚燒了其它諸子百家的人或代表性著作。在這種嚴酷的迫害中,唯獨孔子刪述後的易經未被燒,這並不單是因為這是一本用以占卜的書的原因,而是經過孔子「刪述」以後的易經已沒有燒的價值了——因為孔子的這種所謂「刪述」其實質就是一種閹割行為。原來的周易經過孔子的閹割,已經沒有戰鬥力了。焚書本是愚民的需要,主要用以控制思想,孔子「刪述」——「閹割」以後的周易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儒家可以按儒家的思想去解釋,道家可按道家的思想去解釋,秦皇李斯也可按照他們的需要去解釋,當今香港的「無厘頭」,也可按「無厘頭」的方法去解釋,對愚民政策已無妨礙,這當然不必要再燒,一部幾乎可以任意解釋的書,也沒有燒的價值了。 但真正的正本周易仍在民間悄悄地流傳,「書外有書焚不盡,一篇圯上漢功名。」就是這個問題的最好說明。 現在我們可以說到秦末漢初的張良了,張良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易」的精神的人。(無形之易與有形之易)從他年輕時刺秦博浪沙「咸陽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就可看出此人機警過人,且志氣堅定。爾後經過黃石老人的考驗,終於將正本周易傳於張良,張良得此啟發如虎添翼,先巧妙地借用了劉邦的力量滅秦報了韓仇,接著又擊敗了項羽(這不是張良的初衷)。然後趁著劉邦這個土流氓皇帝正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的時候,爬起屁股就跑(從赤松子游)。等到劉邦這個流氓皇帝清醒過來,想像除韓信彭越那樣除掉張良時,已經找不到人了,高明呀,真是高明!這才是真正的周易的傑作呀。 當然,有關張良的結局,太史公另有不同的記載。張良從赤松子游跑掉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傳說,這種說法似乎更像張良的個性與智慧。 至於張良又將周易之學傳給誰,那就更難考證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周易象數學的公開失勢,實在是從京房被害開始。從本質上講秦漢以前的易學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象數義理之分,並且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所謂義理是作為象數的輔料而存在的,當時象數是唯一的主流。正是京房死後,周易象數學沉寂了相當的一段時間之後,作為新的一派(義理派)才逐漸單獨抬頭,這個歷史的過程,應當加以注意。這個歷史的過程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這個過程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又包含了哪些其它的問題?應當看到京房的死實質上是一個歷史的分界線,此後在官方的場合里象數派逐漸淡出,而貌似新穎實質曲解周易的義理派逐步發展起來,最終佔領了主流陣地,成為封建獨裁政權的欽定教科書。 這里要補充說明的是後來的義理派所持的義理內容和秦漢以前的義理所包含的內容幾乎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秦漢以前的義理(還不存這個「派」只是具有這種內容或成份)是對象數進行支持性的補充說明。而在京房死後,從三國時期開始產生的以王弼為首的義理派,則是因為這些帶有痞性和奴性的封建士大夫知識份子在無法知曉象數玄機推演方法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不懂的胡亂揣測,看似有理實質是歪曲性的捏造和故作驚人的詭辯。 有些書上所說的某人傳易與孔子,孔子又傳於何人,何人又傳於何人……,實際上那些人都是些沒有什麼作為的平庸之輩!只不過是這些人適合於封建統治者的需要罷了。而在京房以後得周易之真傳者武侯是也!其餘的那些人不是胡亂扯就是馬屁精。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已足以說明一切。一篇《隆中對》是最好的易!孔明馬前課,八陣圖是象數易學在實踐上的又一創新,「正統不慚萬古傳」。 現在這種義理派的開派人物一般認為是三國時的王弼,王弼寫了一本大約叫《周易略例》的書,此書的本質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是因為王弼本人對象數玄機奧妙無從知曉且一竅不通的情況下而對周易進行的歪曲性的臆想與不懂裝懂的胡亂揣測,義理派是標準的偽周易。 這個問題等會再細細分析,現在再看: 迨至隋末,天下大亂,英雄豪傑蜂起,以至於有「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之說。於是又有魏徵李靖徐茂功等人秉周易之大智大勇,挾象數之策略技巧輔佑唐太宗遂定天下,創造了漢民族在封建時期中的鼎盛階段「貞觀之治」。此間在象數技術上有李葯師的「六花陣」,在周易學說的運用上有魏徵徐茂功等如張良如姜尚。 後有李虛中在象數的基礎上創算命術,但算命術充其量是周易象數學的衍生物(也可稱之為副產品)。不管是納音法還是子平正五行,都是一樣,都屬於方術之列,非易學象數之本身,周易的本身本質屬性就是六爻。 北宋初有陳摶,一般認為陳摶是道士,但陳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士。談的本質一點:陳摶是一個未得志或還沒來得及動手就已失去戰機的政客領袖。陳以道教和華山為基地,暗中積蓄力量,准備相機奪取後周政權。陳去京城探聽虛實之時,見趙匡胤已是高材捷足,有必然先登之勢,故大吃一驚從驢背上跌下來。陳自襯不能勝趙,乾脆隱居華山。這正是《太公兵法》上所說的:「如其不遇,沒世而已」的思想體現。老趙也爽快,順勢將華山送給陳,做個順水人情。又拉攏了陳,又免了干戈之爭,一舉兩得「和平統一」且不快哉! 宋又有邵康節創梅花易數,擴張了六爻之中的一個邏輯體系,使得該邏輯系統更豐富,更完善,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作一定程度的獨立推演,此貢獻較大。 由此可見象數易學都是在「士」這個階層里或明或暗地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這種傳承有時有姓名可尋(如陳摶、邵康節、孔明等)有時也沒有姓名可尋,如「黃石老人」?易的傳承線路決不止孔子那一條線!我們把話說透了:漢武帝之前,孔子算什麼呀?還不是和一個普通的民辦大學的校長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聖」不「聖」的!注意:孔子是私立「大學」。 又據民間傳談,劉伯溫臨死前,自己親手焚燒了許多象數易學及有關天文之類的書籍,周易象數學的發展到劉伯溫為止,已是一個大的歷史階段的終結。 清以後,由於漢民族已成亡國奴,根本不是什麼二等公民的問題,而是沒有任何等級的奴民。象數易學也從此徹底轉入民間,並大量應用於民事,求財婚嫁官訟考試等等。用現在的名詞講就是「軍轉民」的一種行為。此時有著名的易學象數專家王洪緒先生(林屋山人)對象數進行了一次系統的總結,其書名曰《卜筮正宗》。與王先生大約同時且前後相距不遠的還有野鶴老人的《增刪卜易》以及其它易林高手的《易隱》《斷易天機》等。這些書各有千秋,互為補充,但其總原則都離不開《卜筮正宗》的原理。這些書的優點是在技術上見解精闢,有相當成熟的經驗,有一定的邏輯程序,具可操作性。缺點是在「理」的問題上幾乎沒有論述,沒有建立起易學象數的論戰之理!注意,此「理」非義理派之「理」也。以至於後來象數派不能以堂堂正正的形象面對正反兩面各種不同的問題與責難。甚至被眾多的江湖之徒所利用,成為詐騙他人的工具和手段。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象數易學的創立發展傳承運用的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創立易學象數與運用的最成功的人都是職業政治家策略家或卧虎藏龍的豪傑之士,決非一般的等閑之輩或貌似有為其實無能的庸俗官僚和所謂的「官方學者」。也就是說易學象數首先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蓋世法寶,這才是真正的周易象數學,而訣不是那些迂腐透頂,空談仁義道德的「義理」。但這一最重要的部份,真正能顯示周易象數學文韜武略大智大勇的內容部份,在目前周易中(即被孔子刪述後的版本)卻找不到。由此可見,孔子「刪述六經」所「刪」去的就是這些最重要的部份——周易的數理部份,所謂「數」就是「象數」,「理」就是運籌帷幄的策略學運籌學部份。 由此,又可推斷,易經中最具活力戰鬥力又最能實際操作的象數數理部份,被孔子在「刪述六經」時「刪」去了。我的這個推斷不僅符合歷史的推理而且也與孔孟的思想原理相吻合。孔子孟子只言仁與義不言利,且反對資本積累發展(不患財之寡也,而患財不均也)孔孟的仁義禮有許多是空論,根本無法實現。而易學象數的基本原則是以功利為主導,八卦斷卦的最重要就是強者為王,「世爻旺相最為強」就是這個道理。必要時也可不擇手段以取得勝利或逃避凶險,「君子豹變,大人虎變。」「苦節不可貞」等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大家不妨把火珠林斷卦原理和運籌帷幄的策略計算與孔子思想主張相比較,就可以看出雙方立論的本質基礎完全不同,機關就在這裡面!希望大家注意到這一點,一個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絕不會把劉徹和歷代皇帝吹捧孔子的御批空話大話放在自己的頭頂上。 因此可以說觀存的流行版的周易只是原周易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另外的部份被孔子「刪述」和顛倒甚至曲解了。 這樣,這種經過刪述的周易就很難進行實戰操作。既不能實戰,又不妨礙始皇的愚民政策,秦皇當然不必燒!刪的原因已很明白:周易象數學中的數理與孔子的仁義道德之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理。儒家有排他性「黨同伐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不能容忍持不同意見的人,而且孔子本人也有不少愚民的想法:「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二句話不僅表現了剝奪民眾知情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易學象數中更隱秘的部份(測算玄機,策略運籌,審時度勢……)當然都是屬於「語上」的部份,而這些「語上」的部份,孔子認為只有「中人以上」的人才能知曉,對於其它「中人以下」的人則需隱瞞,既在如此,當然筆削春秋,一刪了之。 或有人說這是不是只在「批林批孔」呀?我說完全不是,「批林批孔」是政治運動,這是文革中的事,現在不爭論。本文所分析的是孔子的治學態度與政治思想及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刪述」六經,對「六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或可能的影響。 那末真正的全部的一本完整的周易應當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認為一部真正的完整的周易應包括下面三大部份:第一大部份是縱橫卑闔,攻守進退的策略運籌理論分析部分,也就是《史記》《齊太公世家》裡面所寫的義王與姜尚在渭水邊談話的內容部份。第二大部份就是火珠林或稱之為京房易的部份。第三大部份即是現今流行的被孔子刪述後的周易。 以上三部份整合起來,才是一部真正的完整的全面的周易。才符合周易的本質精神,才是真正的周易。 其具體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大部分:《陰符經》、《太公兵法》又名《黃石兵法》、《鬼穀子》以及縱橫家陰陽家兵家和《老子》的部分內容都和周易有關。也可說後來的縱橫陰陽家等都是從周易中擴張獨立出去的部分,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了獨立的學派。 第二大部分:火珠林——京房易(包括梅花易)。當然也可算上《奇門遁甲》,不過《奇門遁甲》今已失傳許多,實際操作意義不大。 第三大部分:現在通行的朱子集注版(即孔子刪述版)的周易。 為什麼講《太公兵法》《鬼穀子》……是真周易的第一大部份呢?因為歷史是這樣記戴的:文王出獵,渭水遇姜尚,二人交談「甚悅」,二人同時還商談了興周滅商的戰略戰術設想,這裡面除了共同的政治見解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以易經為主導的策略運籌思想。在此項內容方面,未見周文王有什麼專著傳世,倒是姜太公有一部《太公兵法》又稱作《黃石兵法》的書單獨傳述。這本書實質上體現了姜尚與文王的共同的戰略思想,正因為如此文王才聘請太公為軍師(相當於安全事務助理兼三軍參謀總長)後又兼顧命大臣。如果姜尚沒有深刻的易學運籌之略,文王就根本不可能託付他這樣的歷史重任。武王伐紂這樣扭轉乾坤的偉大歷史變革也就無法順利進行。 再則春秋時期有個「百家爭鳴」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里許多原來的學科或學派都有著不同程度發展與擴張或重新立派的情況。周易之學也不會例外,如果從本源上來探究的話,《老子》《鬼穀子》《縱橫家》《陰陽家》《兵家》……等等都沾了周易的邊,或者說這些「子」或「家」的內質思想和周易都有著不同一般的密切關系,有的甚至就是易經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個綱領性的意見被後來的研究者發展和擴張成為一個獨立的新的學派。尤其是像《太公兵法》一類的著述,很可能就是被孔子「刪述」掉的某一部分。當然春秋諸子及以後的若幹人等,可能或多或少地增添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甚至添了較多的內容,但其原則精神未變,特別是不能否定原作者的存在。 還有的人把現在流行版的周易中的一些章句拿出來孤立地進行分析,實質是庸人自擾。要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的初稿是在被囚地羑里完成的。在那種特殊的情況下,文王不可能放言直書,有些晦澀聱牙的文字語句不排除是周文王為了糊弄商紂王和獄吏而故意用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方法來表述。那末,鑽這種字眼有什麼價值呢? 還有孔子的刪述,一「刪」一「述」,周易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了,請諸位真正有見識的學者還是先做探討原貌的工作吧! 現在下面還要進一步談的是原來的周易如果是由我所說的上述三大部分組成的話,那又具有怎樣的可操作性呢,請看下面的程序,首先是依據第一部分的策略運籌理論(《太公兵法》《鬼穀子》等等……)對客觀目標進行基本分析,並在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可行性的戰略或戰術計劃。第二步則是用六爻八卦(周易的技術部分)對已制定的戰略戰術方案進行預測性的檢驗,如卦象大吉,則表示此計劃可行,如果是兇卦,則表示此方案決不可行。此後還可以再考慮新的計劃方案,再進行預測。注意:易卦具備選擇性的功能,這是一般人的不知道的情況。現存在的周易則可對前面的操作進行綜合性的支持。 例如武王伐紂是文王與太公早就擬訂好的戰略計劃,太公已算定最終是大吉。但第一次進攻,盡管集中的兵力不少,形勢表面很好,卜之不吉,表示一定有暗藏的凶險,於是就忍耐退回,等待時機,第二次八百諸侯齊會孟津,卜之大吉,遂一鼓作氣攻克商都,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革之時大矣哉」,指的就是這種類型的「革」。 這里還必須著重指出的確是:《太公兵法》本來就應當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思想學說,是與周易配合存在並具備周易特性的思想著作.因為姜太公周文王是一種合作式的君臣關系,和那種主奴式的君臣關系完全不同。正因為姜尚與文王雙方都具有易學思想,所以才能在渭水邊一談就攏,也可以說由於姜尚的配合,從而豐富了文王的易學思想,形成了獨立於夏易商易之外的周易。 《鬼穀子》《老子》縱橫家,陰陽家……都具有易的思想性質,但其本來都未必是一個獨立的門派,只是到春秋時期才作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獨立學派出現。從本質上講諸子百家中若干(不是所有)家都和原來的「巫」有關,而在早期社會中的「巫」不僅管占卜還兼管或參與政治計謀等方面的事。尤其是《鬼谷》《老子》和周易的關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