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防控培訓內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毀掉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鬆懈、不大意,堅持做好防護,才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
2、戴口罩、要堅持。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比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堅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場所、密閉空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正確佩戴口罩。
3、打噴嚏、講禮儀。咳嗽、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常常攜帶病毒,可直接或間接導致病毒傳播。因此,咳嗽、噴嚏時一定要用紙巾、手絹、手肘來捂住口鼻。
4、勤洗手、講衛生。勤洗手、講衛生是保證身體健康比較重要的方法。飯前便後、接觸外界物品後,觸摸口眼鼻之前,請務必認真清洗雙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風、不可少。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動,可有效降低空氣中病毒和細菌的濃度,減少疾病傳播風險。每天應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鍾,尤其是密閉的空調房一定要定期開窗通風。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線,出行勿擁擠,保持安全距離,於人於己都有益。
7、少出門、不聚集。公共場所人員多、流動大,聚餐、聚會易導致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因此人多場所不要去,擁擠場所要迴避。少出門、不扎堆。
②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合易認為:疫情之下,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控。
1)關心員工的健康。企業專在屬疫情發生時,應做好對員工、客戶的保護工作,體現出非常時期的人性關懷。鑒於此次肺炎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各企業應把員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對員工進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內部採取嚴格的衛生防範措施,定期對辦公區域、生產區域進行全面消毒。
2)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項資金。疫情來臨時,企業應成立應急應變指揮小組,並安排應對疫情的專項資金,解決非常時刻的臨時緊急問題。
3)保持企業內部的穩定,努力練好「內功」。受疫情影響,企業的部分業務可能難以正常開展。此時,企業不妨將目光內轉,在系統戰略思考的同時,將以往沒有精力顧及和放鬆了的基礎管理工作抓起來,練好內功,為疫情過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4)建立健全危機預防機制。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有的盡管有企業危機管理機制的一些要素,但並沒有制度化。肺炎疫情的爆發再一次給中國企業界上了一堂沉重而有價值的危機管理課,中國企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建立完備的危機預防制度。
③ 學校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有哪些
1、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教育學生打噴嚏時要主動掩住口鼻,及時洗手,提高防病意識。
2、搞好學校各類場所環境衛生,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3、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要求一批學生進去消毒一次。
4、減少不必要的校內各種大型師生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
5、開展手部衛生教育,各類場所應配備洗手龍頭及洗手液。
(3)全校疫情防控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加強對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並向主管部門報告。
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④ 如何做好班級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階段 | 師生返校(開學)前
1.學校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家庭均進行日常體溫檢測,如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要就醫排查,成為確診(疑似)病例的,同時報告學校。
全體家長根據學校的隨時通知,報告其他相關情況。
2.做好防疫宣傳教育。學校轉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轉發時注意:轉官方權威媒體信息;可使用學校公眾號轉發;無必要時,不必轉發防控知識以外的其他信息。
3.學校全體教職工、家長、學生要主動、仔細、深入地學習防控知識,尤其是新冠肺炎症狀表現、日常防護等內容。
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專業性,細分性,如果粗淺的泛泛而讀,難以掌握。我們為孩子安全,對自己要求要高些。
4.學校準備防疫場所和物資。
①設置規范的觀察室,暫時留觀身體不適的師生。
②准備紅外體溫測量儀、水銀體溫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洗滌用品、消毒液、消毒設施等物品。
③有條件的每班級配備紅外體溫測量儀,衛生間必須放置香皂或洗手液,及時補充。
④設置專門的口罩回收垃圾桶,套袋加蓋,張貼標識;每日至少進行1次回收口罩銷毀處理,或交給當地專門機構集中處理。
5.在允許人員流動後,異地居住的教職工應盡快返回學校所在地,居家避免外出,為返校做好准備。
6.開學前,學校應繼續堅持校級領導在校,控制教職工在校人數;開會通過網路視頻形式;工作需要的到校人員,相互間保持安全距離。
7.學校要制定和完善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現在大家都說「兩案八制」(還有說「兩案九制」)。
「兩案」是指:開學准備工作方案(本文內容可列入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八制」是指: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等。當然,不一定受這個局限,可以根據實情增減。
方案和制度要以學校正式文件發布(即使學校很小),別弄張紙隨意列印,格式字體都很亂。
相應的報表也要設計好,既要素全面,又簡明扼要。
8.向教職工和學生明確「五個一律」: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對發燒咳嗽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9.嚴格中小學和幼兒園封閉管理,明確校門口更嚴格的人員管控制度。高校也要實施校園劃區劃片管理,學生公寓封閉管理。
10.校車維護保養和消毒,校車司機和照管員及家庭同樣要確保健康才能上崗。
11.對教師、家長、員工(餐廳人員、物業人員、保安、校車司機、校車照管員)等,可將其職責和注意事項做成告知書(責任書),由其簽字確認。
第三階段 | 開學之初
開學之初事務較多,但防疫仍是開學之初的重點工作。各項措施不光是防控新冠肺炎,同時也是防控其他傳染病。
在防疫和安全方面,做好4點:
1.可優化分批錯時開學辦法,入校人數與體溫檢測能力相匹配,在校門口對每一名入校者進行體溫檢測,檢測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護。
發現未按照要求居家隔離,對發熱者(≥37.3℃)拒絕入校,要求其進一步觀察和就醫,決不允許帶病返校。
2.落實防疫的方案和制度,落實中發現有漏洞和障礙的,及時優化完善。
3.開學之初及開學後一個月,學生比較興奮,對校園環境和紀律屬於重新認識和強化階段,是安全事故高發時段,學生磕碰受傷很多,這既導致學生傷亡,也易引起矛盾糾紛。
所以,開學第一課是防疫知識教育、安全教育。如果可能,可以開學第一天全部是防疫知識和安全教育,因為相關知識內容多。
必要的話可以進行相應考試。
4.給學生發放新學期安全責任書,防控疫情告知書,家長簽字確認。在家庭成員(學生)身體有新冠肺炎等疑似症狀時,一定要報告學校並就醫檢查,不得帶病入校。對故意隱瞞情況導致師生傳染的,向上級報告並計入學生綜合評價。
第四階段 | 開學後的日常
1.根據專門的消毒規范做好場所環境的消毒,做好室內通風和各處衛生清理。
2.測量體溫(晨午檢),對異常情況及處理情況做好記錄。
3.統計教職工及學生家庭情況信息,做好缺課登記,核查。
4.教師日常觀察學生狀況,不光是及時發現身體狀況,還能及時發現學生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從事及時發現學生遭遇的傷害。
5.有餐廳的學校,嚴格人員衛生、采購、消毒、留樣等各項制度落實。
6.學校門口繼續嚴格管理,這是外來人員拒絕入內,家長如果給學生送東西,可放校門處,進行消毒後交學生領走。
7.在疫情完全解除之前,學校還是要謝絕來訪、參觀和交流事項。確需入校的,進行體溫檢測、消毒、登記等,由相關聯系人接入學校,要求其不在校園內到處走動。
8.在疫情完全解除之前,不外出仍是必要的,包括:住校生不外出;高校學生不外出;教職工和學生及家長放學下班後不外出。
第五階段 | 後疫情時代
疫情徹底結束後,學校回歸常規的傳染病預防機制即可,不用那麼緊張了。
我們原來的傳染病防控制度、飲用水衛生制度、環境衛生、消毒制度、傳染病知識教育制度等等,都有。因為這次疫情,我們對這些制度措施更重視了。
疫情終將過去,但疫情防控的很多做法不能放棄,需要總結完善到學校的各項制度中,也要形成教職工和學生(還有家長)的日常衛生習慣。
包括不限於以下方面:
1.消毒通風。不需要很頻繁,但定期的學校環境消毒制度、通風制度要強化。
2.日常防護。例如,戴口罩,這是防止很多傳染病人傳人的基本措施。尤其是在流感高發季節,有時到班級,很多學生咳咳咳,是因為防護沒做好。
3.環境衛生。有的學校管理不好,學校里有衛生死角,垃圾不及時處理,既不符合學校教書育人環境要求,又導致傳染病,還誘導師生不良的衛生習慣,所以,學校日常的環境衛生要做好,自我要求要「苛刻」。
4.個人衛生。疫情過去,用俗話活「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打噴嚏、咳嗽要捂住口鼻,要勤洗手,衣物身體要整潔干凈,這些事要進一步強化,強化一段時間,就形成了習慣。
5.體育鍛煉。健身不僅是提高免疫力,而且是積極上進的生活方式,學生一定要養成健身鍛煉的習慣,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
6.拒絕野味。學生家長從事各種行業,通過這次疫情要汲取教訓,如果有從事野生動物捕獵、販賣、烹制等行業及關聯行業的,應進行行業調整。這事跟學校沒直接關系,只是事關社會文明和大家安全,協助進行宣傳教育。
⑤ 學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怎樣才能圍繞破除小勝即滿思想,牢固樹牢慎終如始意識
隨著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發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校上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嚴格的措施,全力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如下:
1、要認清嚴峻形勢,綳緊思想之弦。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實抓細。要時刻保持防範意識,堅決杜絕僥幸心理,毫不放鬆地嚴格落實各項防控工作。
2、嚴防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發生,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強化責任擔當,壓實各方責任。全校上下嚴格做好每個環節和細節的防控工作。嚴格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幹部要帶頭,不參加規模性聚會、聚餐及聚集性活動,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校內。
3、 要堅持「人物同防」,做到應檢盡檢,對校區內外來人員進行密切關注和排查登記,並做好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
4、要抓好重大活動、重點場所防控,公共場所一律佩戴口罩,嚴格落實測體溫、核驗安康碼等防控舉措。對於食堂、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重點關注、重點防控;對於學校公共場所要嚴加防範、全面消殺。
5、 堅持科學防控,加強督導檢查。認真制定並落實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細化舉措、強化部署,全面加大宣傳力度,及時普及科學知識,廣泛動員學生,加強聯防聯控,有效提高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效率,確保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教育部提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四點要求
一、全面恢復教育教學秩序
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意義,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印發的各級各類學校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國衛辦疾控函〔2020〕668號)要求,結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實際,積極穩妥制定開學工作方案。
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園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組織教職員工做好開學准備,落實對師生員工的健康監測要求,全面排查各類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按照「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屬地統籌」等原則,周密安排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相關工作,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科學精準做好校園疫情防控
要壓實學校防控主體責任,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
開學前,要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當地醫療服務預案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和校園環境衛生整治,「一人一檔」制定返校學生信息台賬,確保學生返校全程可追溯。
開學後,要嚴格日常管理,嚴格把好校門,嚴格活動管控,強化教室、食堂、宿舍、實驗室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繼續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突出對「重點地區、重點人、重點節點、重點事」的防控。
針對國內境外疫情重點地區、無症狀感染者、有重點地區旅行史或病史人員、秋冬季傳染病高發時節等強化關鍵環節管理。要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配合,健全預警、預防機制,確保對突發疫情做到「四早」。
三、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各地各校要堅持底線思維,制定完善本地本校應急處置預案,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要組建應對學校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工作隊伍,加強應急工作人員培訓。要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點對點」的協作機制,協同開展應急預案全員、全過程、全要素演練,把做好應急演練作為開學、開園的必要條件。
要確保應急工作機制運轉順暢,一旦發現疫情,能夠快速啟動,第一時間隔離、第一時間報告,高效處置,將疫情處置控制在合理范圍。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地各校主要負責同志要充分認識學生全面返校、學校滿負荷運行、應對「疫後綜合征」的壓力挑戰,強化組織領導。
確保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制度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校防疫物資儲備充足,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對條件薄弱學校改善衛生基礎設施和防疫物資配備支持力度,加強對學校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
要強化轄區、教育部門、學校、家庭個人「四方責任」,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教育系統應對「疫後綜合征」工作方案》,針對教育管理、教學改革、心理援助等重點問題,細化方案,做好應對。
及時排查師生心理狀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切實提高心理疏導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⑥ 疫情防控培訓記錄內容有哪些
一、培訓目的
為強化「人人都是感控踐行者和責任人」的意識,加強全院不同部門不同人群的感染防控意識和水平,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落實醫院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提高全院全員醫、護、技、工勤、保衛等人員的院感防控意識和能力,熟練掌握感控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疫情防控打下堅實基礎。
二、培訓內容
1、國家和省市下發的新冠疫情防控相關知識。
2、醫院感染基本知識。
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最新版)。
4、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最新版)。
5、安徽省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指引。
6、醫院感染管理范疇涉及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
7、防護用品和核酸採集的理論及操作考核。
三、培訓對象
全院醫、護、技、工勤、保衛及第三方人員(食堂、空調等人員)。
四、培訓包含
理論+技能。
五、培訓方式
1、院內集中培訓:新下發的法規、規范;院感重點防控措施及流程;通過監督檢查發現問題較多的相關制度。
2、科室組織學習:本科室制定的制度;專業性強的院級制度、流程、預案、規定;專業性強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
3、理論+技能考核。
六、不同人員分類培訓內容
(一)、醫院感控專職人員
1、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最新版)。
2、衛生行政部門或相關質控中心組織的業務培訓。
3、省市和有關上級單位組織的質控年會和管理培訓會議。
(二)、科室感控管理小組:
1、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最新版)。
2、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和應急處置。
3、醫院感染基礎知識。
4、手衛生知識及技能。
5、標准預防、分級防護、職業暴露處置等相關知識。
6、消毒隔離相關知識。
7、醫療廢物管理。
8、多重耐葯菌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危險因素、流行病學。
9、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
10、院感相關規范、指南、法規。
(三)、工勤人員培訓:
1、手衛生。
2、地面物表的清潔消毒及職業防護。
3、含氯消毒劑的配置。
(四)、第三方人員(食堂、空調、洗滌公司)的培訓內容:
1、清潔、消毒。
2、職業暴露處置及職業防護。
3、醫廢管理相關知識(醫療廢物條例、交接登記、暫時儲存、運送)。
(五)新上崗醫護人員的培訓內容:
1、醫療廢物。
2、手衛生。
3、職業防護。
4、無菌物品的使用。
(六)重點部門專項培訓
發熱門診、急診、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ICU、內鏡室、血液透析室、CT室、核酸檢測實驗室、手術室。
1、國家和省市下發的新冠疫情防控相關知識。
2、醫院感染基本知識。
3、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最新版)。
4、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最新版)。
5、安徽省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指引。
6、醫院感染管理范疇涉及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
7、防護用品和核酸採集的理論及操作考核。
8、各專業相應的新規范。
⑦ 疫情防控演練方案及流程是什麼
方案:每日晨檢演練,發現1名學生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
流程:
1、參與晨檢的老師提前到達學校,進行消毒、體溫檢測等環節處理,做好學生晨檢准備。
2、學生到達校門處,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預案》中規定的各班級入校次序,在規定通道按1米以上間隔距離有序進入校園。
3、值班老師對到校學生依次進行手部消毒、健康情況詢問等,待學生進入指定通道口,晨檢老師檢測學生體溫,檢測體溫正常的學生迅速按照指定通道進入教室。
疫情應急處置流程
1、報告,一旦發現疑似病人,值班老師或班主任立即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啟動應急處置流程,綜合協調、疫情監測、現場處置、對外聯絡、消毒防疫、宣傳教育各組當班教職工迅速進入崗位,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2、隔離,迅速將患病學生帶到隔離室觀察,穩定學生情緒後,再次測量體溫,並對疫情學生進行初步救治。患病學生所在班級其他學生停止校內常態活動,轉移到備用教室,消毒防疫組對該班教室進行消毒。
3、送醫,立即通知學生家長,由家長自駕接學生去醫院就醫, 如果家長不能及時趕到就撥打120,如120遇突發情況不能及時趕到,迅速調用其它車輛將其送往定點醫院發熱門診。
⑧ 班級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及措施
班級預防病情防控措施經常洗手,不要亂吃東西,勤洗手,嗯,注意衛生垃圾,不要亂丟,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口水,不要弄到其他的
⑨ 疫情防控期間校園空間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
醫療衛生機構和教育部門尤其是學校加強溝通協調,要形成「點對點」的協作機制內。
學校容要對老師和學生開展健康監測,尤其是對於班級做好晨午檢制度,嚴禁一些有症狀的孩子帶病上課。要控制聚集性活動和校內人員的密度,孩子們之間要保持一個安全的防護距離。
加強學校的環境衛生治理。尤其是要加強教室、食堂、宿舍、洗手間、洗漱間這些場所的環境衛生。
做好學校的應急處置,加強對學校的督導檢查。
⑩ 校園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校園疫情防控措施:
1、嚴格執行開學「三不「標准。
區域疫情未達到低風險的不開學、學校疫情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管理不到位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未有效落實不開學。
2、嚴格實行教職員工核酸檢測。
各類學校參與返校復學的教職員工返崗前要全部進行核酸檢測,確保應檢盡檢,未完成教職員工核酸檢測的學校不得復課。
3、鞏固聯防聯控機制。
著力加強學校醫療保健機構管理,建立學校與醫院、疾控等醫療衛生機構點對點的」綠色通道「,具體責任到人,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演練。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形成閉環管理,確保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防控有效,堅決防止疫情在校園擴散蔓延。
4、加強家校聯動防控。
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和家長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減少外出,減少聚餐聚會。鼓勵家長自駕車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接送後快速離開。學生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學,要做好個人防護。
5、主動納入屬地社區網格化管理。
學校要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服從屬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凡是有中、高風險地區返校的師生,學校要在第一時間向屬地指揮部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屬地指揮部要求執行隔離醫學觀察和醫學檢測。
6、嚴格把好校門關口。
堅持「五個一律」原則,即∶未經學校批准學生—律不準進出校門,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溫、核驗綠碼通行(所有教職員工和高校學生),對疑似症狀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