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減災日活動方案
圍繞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的主題:抵禦災害,減輕易損性,結合安徽災害實際,為了有效減輕洪水、乾旱、台風、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和火災等人為災害的易損性,擬在今年10月10日前後一周在全省組織開展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具體意見和方案如下:
一、宣傳活動的內容
本次宣傳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總結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例子,深入宣傳減輕洪水、乾旱、台風、地震、滑坡、火災等
各種災害的易損性的必要性及其具體途徑、辦法。其中,要特別重視科學技術在減輕災害易損性的作用,重視提高建築物抗災能力,重視發揮地方社區和科學管理在減災中的作用。各個單位、各個部門應結合行業的實際,宣傳災害的成因、特點及減輕災害易損性的規劃、計劃、活動和取得的進展、效益以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了解減輕災害易損性的科學知識,增強戰勝災害的決心和信心。
二、宣傳活動形式
宣傳活動可採取人們喜聞樂見易有成效的廣播、電視、報刊報道和街頭咨詢等各種方式,既要有一定規模、又要扎實,不搞形式主義。初步計劃:
1、由省政府發明傳電報印發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求在國際減災日期間認真組織開展宣傳活動。
2、要求各市、縣組織有關部門在10月10日(前後)聯合開展城市街頭宣傳咨詢活動,通過展板、宣傳資料等方式,宣傳今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省會合肥市由省災協和合肥市災協聯合組織。
3、在省電台組織相關報道,由水利、農業、地震、地質、建設、氣象、林業、消防等部門撰寫專稿播出。各地也可仿效。
4、由安徽日報、省電視台組織一次對相關減災部門的深入采訪報道。具體部門待告。(如水利、地震)
5、在省災協刊物《減災與發展》上組織專題宣傳。
6、編寫國際減災日宣傳材料《抵禦災害,減輕易損性》。由水利、農業地震、地質、氣象、建設、消防、林業等部門提供宣傳內容,省災協匯編印發,供各地開展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使用。
三、本次宣傳活動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具體由災協牽頭,會同保險公司共同組織,所需要經費自行籌措
2. 如何做好社區防災減災工作
一、 摸清底子
目前社區共有危、舊宿舍房共計戶。其中重點危房有267戶,市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佔267戶中的90%,主要分布在細巷子、楠屋坪、石巷子、橫街片區,有94戶無人居住。老宿舍房有369戶,主要為湘潭原壓縮機廠拐角樓宿舍、水運公司宿舍、再生公司廢舊宿舍、華南倉庫宿舍、東坪糧店宿舍等。80%左右的老宿舍房有居民居住。
二、 採取措施
(一)夯實基礎 有效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社區成立了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年初制定了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立足實際制定了應急預案、完善了綜合減災基礎設施,建立了臨時安置點、醫療救護點、防災減災辦公室、物資儲備室等、制定了災害風險地圖、綜合避難圖、應急救援過程圖、建立健全了防災減災日常管理制度、隱患檢查記錄台帳,組建了防災減災志願隊伍,積極宣傳動員居民參與、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及各類活動等。針對暴雨期、防汛期,制定值班安排表,加強巡查,做好防範措施,杜絕隱患。
(二)有的放矢 積極解決轄區災害風險
1、原低窪易澇地段汽車東站、扁擔街、太平街一帶58戶。該地域每逢湘江漲水期必定內澇,東坪街道、橫街社區常態化地設置緊急轉移安置場所,以便在湘江漲水期能及時轉移人員及重要財產、發放生活補貼、租船巡防保安全等。街道、社區自2009年至2011年累計投入資金10萬余元。該地段通過燒窯港項目工程進行改造,已於2011年建成了濕地公園,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2008年,細巷子一帶房管所危房戶房屋半夜倒塌,街道與社區將受災民居緊急轉移安置居住旅館,發放生活補貼。當年街道爭取政府支持於2009年解決該類廉租房45戶。
3、2009-2010年,針對石巷子片區成堆房屋漏雨嚴重,居民無法居住,街道耗資8萬余元對該片房屋進行修繕和維護。
4、2010年,街道耗資7000餘元搭防護架,對細巷子2號家用電器廠內多家危房傾斜,牆頭磚瓦經常掉落嚴重影響過道行人安全的地段進行補救,以確保行人安全。
5、2013年3月11日凌晨2點,橫街32號居民家發生火災,周邊都是危房,磚木結構。消防車又進不來,導致該戶財產全部銷毀,所幸未刮一點風,未造成人員傷亡,也未燒及鄰戶。社區將其轉移安置並對其鄰居造成窗戶破裂等賠償近萬元。
6、2013年,橫街危房影響行人安全及周邊住戶,街道耗資近2萬余搭建了防護棚。
7、2013年,由於橫街一家企業原有舊圍牆因水澇發生局部倒塌,危及鄰近幾戶居民住宅安全,由街道出資2萬余元對該圍牆進行修繕。
8、對沿街經常內澇的地段爭取區建設局支持對石巷子片區主馬路修建了下水道,共耗資5萬余元,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9、2014年,針對石巷子片區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社區結合同心社區創建,與岳塘房管所溝通聯系,爭取支持,房管所將其納入棚改項目進行了改造,對房屋進行了修繕、改裝、對道路進行了提質、重點危房區域修建了防護牆,杜絕隱患。
三、下步工作
1、加大廉租房申報和落實力度。針對由於社區危房戶多的具體情況,應全面加強危房戶的排查,對重點危房實行快報快審批,及時轉移安置,確保居民居住安全。
2、對控規區域落實危房審批特事特辦的機制。對符合政策申報三原維修建設的居民戶實行特事特辦,縮短審批時間。
3、政府加大對東坪街道各社區存在危險的公共設施、重點部位的維修改造投入,確保居民居住和出行平安。
3. 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辦事處秦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