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奢侈品的營銷特點
奢侈品的營銷特點
《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指出,當社會財富迅速增加時,新貴和新貴的家屬們熱衷於享受奢侈行為,並且通過這種行為來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
以前奢侈品是貴族階層的物品,它是地位、身份、高人一等的權力象徵,是貴族形象的代表。雖然社會在變遷,但在中西方這種觀念並未改變,奢侈品正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這種本能要求。
因此,奢侈品的營銷本質是製造「距離感」,滿足一小部分高端用戶的「自我實現需求」,他們希望追求與眾不同的氣質,從而彰顯自己的獨特品味、貴族身份等。
出於這個目的,奢侈品的營銷一定是高價、高知名度、符號性、稀缺性,同時,為了區別於「土豪」,奢侈品一般擁有較高產品品質、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接下來,我們從營銷的角度來詳細分析一下奢侈品的這6個特點:高價、高知名度、符號性、稀缺性、高品質、文化內涵。
1) 高價
前面說,奢侈品的目的是製造「距離感」,而達到這一目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高產品價格,用價格塑造購買門檻,讓奢侈品真正只服務一小部分人。
而且,不僅產品高價,奢侈品的宣傳和銷售渠道也傾向於高價格。比如廣告會選擇知名衛視、知名影星、大牌時尚雜志,而不會做電梯廣告、地鐵廣告;同時,大多數奢侈品品牌都有皇室、貴族背書;奢侈品銷售渠道肯定是一線城市高端商圈設立旗艦店。
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目標用戶的內心優越感,設置消費壁壘,據大眾於千里之外。
2)高知名度
奢侈品品牌雖然是為小部分人群服務的,但是,由於它的本質在於讓用戶產生優越感,因而需要讓大多數的人知道,使實際擁有和認識品牌的人在數量上形成巨大反差,真正做到「夢寐以求,少數擁有」。
畢竟,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奢侈品來炫耀或者展示自我身份的人來說,背沒有人認識的奢侈品品牌的包,將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
3)符號性
正是由於奢侈品需要有高認識度,因此奢侈品在設計上往往有非常明顯的視覺識別特徵,比如LV的字母、GUCCI的兩個字母G、BURBERRY的經典格子、迪奧的菱格等,都是為了方便用戶識別。
4)稀缺性
奢侈品是限量生產,營造了稀缺的狀態而使其彌足珍貴。
例如, 箱包類的全球頂級品牌路易威登LV,曾是拿破崙皇後的專寵;勞斯萊斯轎車、賓利跑車全球限量發行,因此很難覓其蹤跡睹其芳容。稀有性使得奢侈品對於許多人 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正由於稀有性,奢侈品才具有了使人憧憬的神秘感。
一旦讓大多數人感覺可望而不可及,那目標消費者的優越感也就保住了。
5)高品質
高品質包括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
從產品品質來說,奢侈品在工藝上往往「吹毛求疵」,注重細節,能帶給消費者一種高雅和精緻的生活方式。
在服務上,奢侈品品牌往往有鑽石級服務,讓客戶體驗到「上帝」的感覺。
6)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有兩個部分:歷史故事、價值主張
奢侈品既是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也是一個時代文化條件的產物,必定會烙上時代文化的印記,包括外觀造型設計、色澤、包裝裝潢、品牌等方面。
作為一種藝術美學,奢侈品被賦予了許多的文化、歷史、藝術、哲學和社會涵義,其背後有一個由幾十年或上百年傳承下來的文化體系支撐,是一種高品位生活方式的外在體現。每一個奢侈品品牌都有一個美麗的品牌故事,比如迪奧小姐的故事。
價值主張:奢侈品品牌地域性特別明顯,比如提起時尚我們就會想到米蘭,提到精工我們會想到德國,提到浪漫我們會想到法國,法國的香水、紅酒馬上會浮上腦海,而如果要買雪茄那一定是要古巴的品牌。
「當顧客購買我們產品的時候,他們期盼的是西方的品質。」LV的總裁如此強調。雖然隨著貿易往來的密切,很多奢侈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外包出一部分業務,但產品最終下線肯定是在原產地。古奇這個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傳奇品牌也將生產嚴格控制在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完成,以保證產品的純正和高品質。
㈡ 香奈兒公司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作為奢侈品,其成功在於近百年的專注、堅持和創新。香奈兒的目標客戶是優雅、有消費能力的時尚女性。因為客戶聚焦,客戶集中,在營銷方面,香奈兒就更側重引領時尚,藉助時尚引領消費人群口碑。
從1971年可可?香奈兒去世到20世紀80年代初,香奈兒品牌的主設計師幾經更換,但基本上都是讓香奈爾服裝原地踏步。直到1983年1月卡爾?拉格菲爾德出任香奈兒首席設計師,情況才得以改變。那時候的香奈兒被人稱為「睡美人」,雖然受人尊崇,但並不代表她能賺錢。香奈兒品牌需要復甦,卡爾?拉格菲爾德的任務就是喚醒一位「睡去的女人」。
在那個年代,品牌復甦的概念並不存在。但是,卡爾?拉格菲爾德的確用行動詮釋了這個概念。卡爾?拉格菲爾德天生充滿決心,從來沒有苦讀或取得任何證書,完全即興創造。他知道自己不是夢想家,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怎麼做。
1984年,卡爾?拉格菲爾德執掌香奈兒第二年,首次推出了高級時裝系列。在卡爾?拉格菲爾德看來,每6個月的循環才有意義,因為他愛改變,不留戀任何事物,不能被什麼東西牽制。他知道,時尚是短暫、冒險、不公平的。他必須時時刻刻如履薄冰,並在它破裂之前跨出下一步。
為了使香奈兒品牌迅速走出陰霾,卡爾?拉格菲爾德不僅設計香奈兒時裝,還兼職香奈兒平面廣告攝影,出任香奈兒藝術大片的幕後指導,接受香奈兒跨界合作的邀約。卡爾?拉格菲爾德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我只出點子和設計。問題不斷在變,我做這行就因為沒有一定的答案。」
卡爾?拉格菲爾德不可思議地把兩種對立的藝術品感覺統一在設計中,既奔放又端莊。如今,香奈兒品牌的拉格菲爾德版本,色調較為艷麗,裁工則更加高雅素媚,有著融典雅與幻想為一體的特徵。
《長松組織系統》工具包——建立科學營銷方案、營銷品牌等等。提高客戶忠誠度的秘密武器!
拉格菲爾德版的香奈兒在高級時裝、高級成衣、香水、珠寶首飾、手錶、皮製品、化妝、個人護理、服裝配件等領域引領了時尚潮流。「香奈兒從服裝延伸到配飾、手錶、香水,這一做法可以引導和培養潛在消費者。」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夥人李哲說。
如今,卡爾?拉格菲爾德讓香奈兒起死回生,創造了另一個神話。
「可以這么說,如果卡爾?拉格菲爾德讓哪個模特紅,這個模特一定紅,不論這個模特是哪個國家的。」錢丹丹的一席話足以讓人們明白,為什麼卡爾?拉格菲爾德被稱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
「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些超模,這與卡爾?拉格菲爾德有密切的關系。近幾年,迪奧男裝的設計師海蒂?斯曼,也是卡爾?拉格菲爾德捧出來的。」張大川說。
「他非常了解服裝設計,可以說他是時裝江湖的老大。如今香奈兒在全世界的定位跟他是分不開的。很多人認為,香奈兒已經不太偏向於年輕人了,而是偏向擁有消費能力的人。其實,近期香奈兒發布的服裝都適合年輕人。對於卡爾?拉格菲爾德這樣一個年紀很大的設計師,他能夠與時俱進,不放棄原來的東西,把活力注入到服裝設計里,讓一個古老的品牌年輕化,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很多品牌都失敗了。」張大川說。
《長松組織系統》工具包——建立科學營銷方案、營銷品牌等等。提高客戶忠誠度的秘密武器!
「香奈兒作為奢侈品,其成功在於近百年的專注、堅持和創新。香奈兒的目標客戶是優雅、有消費能力的時尚女性。因為客戶聚焦,客戶集中,在營銷方面,香奈兒就更側重引領時尚,藉助時尚引領消費人群口碑,而不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李哲說,「香奈兒不是簡單地按照年齡定義目標消費者,而是更關注消費者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消費欣賞能力。有些奢侈品品牌,雖然在中國業務增長很快,但是由於營銷定向、營銷方式的原因,變成了『擁有XX品牌等於擁有財富、有面子』,受到高收入人群的追捧,雖然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炫富需求,但品牌內涵被忽略了。」
㈢ 你見過的最精彩的營銷方案是什麼
今年的匹克態極就很成功,成功營銷幾乎可以稱之為一款失敗的產品。
㈣ 古馳的銷售渠道具體有哪些
有不少呢,線上線下都有的,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手機APP,方便快捷,可以自己拍圖片定價格發這先賣賣,然後考慮寄賣,最後考慮回收,這樣可以多賣些。
㈤ Gucci為什麼成價值增速最快的奢侈品牌
榜單顯示,GUCCI 的年度品牌價值——由消費者品牌認知和財務數據計算——增長了 66%,是今年增長最快的奢侈品牌, 等品牌領導者曾擔心數字化會稀釋品牌權威,但現在他們正在擁抱數字技術,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移動商店,還是在街邊的商店,品牌正通過多個渠道向消費者提供無縫購物體驗。
以Gucci為代表的數字營銷高手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個性表達的訴求的心理,甚至將這一群體納入到內容創作的范圍中,以互動性形成傳播力。
從時間來看,Gucci 的數字創意項目非常密集,且強調個性主義和販賣情感。回顧梳理Gucci去年大事件的時間軸,Gucci數字創意項目的發生頻率幾乎達到每個月一次,均獲得了良好的反饋結果。
2017 年 2 月,Gucci 首次直播男女裝合並時裝秀,發布2017秋冬系列,成為米蘭時裝周期間在Instagram上被討論最多的品牌。
㈥ 做LV,GUCCI銷售大概會有多少收入
待遇很好的。
從事奢侈品行業的區域經理年薪中位值超過30萬元,店長年薪達到22萬元以上,高級銷售和普通銷售年薪分別可以達到84534元和63434元。二線城市由於奢侈品消費額度與一線城市差異較大,所以相關崗位薪酬水平基本打了對折。
一線品牌的銷售員年薪過8萬,而二線品牌的銷售員年薪大多都在4萬~5萬元。一般奢侈品牌的店面銷售員起薪往往為2500~3500元左右,但某些高端奢侈品精品店的銷售員也可以拿到5000元以上。
(6)gucci營銷方案擴展閱讀:
應聘一線品牌的櫃姐需要:找到地方去投遞簡歷、有充足的面試准備、注意自我的著重。詳細介紹如下:
1、最一開始投簡歷的時候可以去專櫃問招不招櫃姐,然後帶著簡歷給工作人員,或者去官網的郵箱寄簡歷,然後大概半個多月到一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們的工作人員會打電話約面試,或者了解情況。
2、在准備面試的時候需要准備根據品牌來深入了解,一般來說考核主要是面試,要有良好的氣質,中英口語能力也只非常重要。
3、絕大多數品牌都需要考核櫃姐的銷售能力,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口才,在去應聘之前多准備一些推銷的案例對求職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4、著裝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要去一線品牌櫃姐的人,在著重和化妝上盡量向品牌靠攏,多講一些自己和品牌之間的故事對求職成功有很大的幫助。
㈦ Gucci不好好做奢侈品牌,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玩成「潮牌爆款」
幾十年前,明星們就開始主動追GUCCI了,當時的GUCCI,連個正眼都不看一下人家
別以為明星穿的都是潮牌,在嘻哈界,他們有三大最愛奢侈品牌:Versace、GUCCI和勞力士。明星們最開始穿奢侈品牌,思路和他們戴金鏈是一樣的:顯得自己有錢。1982年,被視為把高級時尚引入嘻哈界鼻祖的Dapper Dan,在紐約哈林區開了一家精品店,專門賣帶著大牌logo的山寨服裝。
潮牌,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潮牌。上流社會萎縮的同時,青年群體在崛起。想想以前,網路不發達,沒有社交媒體的年代,支持年輕人搞事情的牌子,都是非主流,因為沒有主流媒體為他們發聲。現在世道變了,年輕人不僅多,還能在網路上為自己大聲說話。潮牌變得更加流行,擁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2015年新上任的CEO MarcoBizzarri和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都深刻意識到,現在的市場,是屬於年輕人的市場。
Alessandro Michele 說:「街上的年輕人真的是當下的時尚代表……他們給我很多靈感,是世界上最時髦的人。」
所以,GUCCI要改變陳舊的面貌,要積極向年輕人靠攏,要把自己玩成「潮牌爆款」
㈧ 關於gucci
去GUCCI應聘什麼職位?導購的話,應該是外貌、禮儀和察言觀色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勢利眼),當然普通話要標准,有奢侈品銷售的工作經驗顯然比什麼都不懂新人強很多。
設計助理的話,可能你的作品比什麼都重要。
市場營銷方面,最差也要個經濟學碩士或者數學碩士(運籌學方向)吧,統計學估計也用得著。
㈨ 奢侈品品牌開發周邊產品有何營銷策略
一年兩次的大牌時裝發布被認為是時尚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設計師透過這個平台向公眾展示最新創意,媒體通過設計師發布樂此不疲地分析盤點流行趨勢,明星藉此機會穿梭各大秀場增加出鏡率,時尚人士憑借秀場中第一排的寶座鞏固圈中地位,大眾則在這場由時尚界導演的熱鬧大戲中尋找樂趣。人們通常認為在轟轟烈烈的場面過後,那些華麗衣衫能為品牌賺得盆滿缽滿,其實並不見得,高級時裝的沒落足以說明這一點。
對於相當多的品牌來說,它們真正販賣的奢侈品其實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些為它們賺取大量利潤的產品往往不是成衣,而是其他周邊產品。利用多元化產品線大肆斂財逛街時稍加留意奢侈品品牌店鋪的櫥窗,很容易發現箱包、鞋履等配飾產品往往占據了其中的主打位置,翻開各種時裝雜志,也不難發現奢侈品品牌的廣告中配飾才是主角,成衣反而淪為配角。「看完一場時裝秀後,能夠給我留下印象的都是配飾,而不是服裝。」某資深時尚人表示。「配飾會在時尚界擁有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它與時尚周期有著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在於它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專攻奢侈品戰略管理的意國時尚負責人嚴駿總結道。最先發現奢侈品配件價值的品牌是Chanel,隨後由Prada提出的手袋價值再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近年來Louis
Vuitton、Gucci在塑造年輕、動感、沖擊力的配件方面也作出了不少貢獻。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今主流的奢侈品品牌幾乎都有被冠以「經典」的配件產品,比如箱包類產品中,Louis
Vuitton的Speedy
25、Chanel的菱格紋2.55、Prada的尼龍包、Hermès的Brikin等,都是品牌經久不衰的熱賣單品,甚至為數不少的奢侈品品牌在依靠售賣配件產品維持費用龐大的成衣開發。與服飾配件不同,香水和化妝品的開發實際上並不是由奢侈品品牌完成,因為這兩項產品開發的科技含量較高,需要由專業的研發公司根據品牌要求進行開發,這個過程對品牌來說並不復雜,它們只需要選擇適合品牌定位的香調和產品包裝,然後坐在辦公室等待研發公司的人送來成品。這個過程就相當於生產香水和化妝品的公司為奢侈品品牌進行貼牌生產。然而,這兩個被劃規為 「奢侈品品牌入門級產品」的系列,恰恰是人們以較低的價格換取奢侈體驗的最佳途徑,而奢侈品品牌也可從中以極低的成本換取高額利潤。Vertu高檔手機進入中國,宣告了奢侈品手機時代的來臨,隨後Giorgio
Armani、Prada分別聯手專業手機品牌共同推出手機產品。人們習慣性地頻繁更換手機,讓奢侈品品牌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機。與此同時,奢侈品品牌對筆記本電腦也打起了主意,據嚴駿的調查推測,具有收納攜帶筆記本功能的箱包將成為奢侈品品牌爭搶的下一個配件領域。跨界合作分享同級客戶資源世界頂級相機品牌徠卡剛剛宣布與Hermès合作推出紀念版M7旁軸相機,全球限量發行200套。此前,Hermès為日本著名地產集團商森大廈株式會社的豪華直升機提供了全套設計。200台照相機和一架直升飛機,數量這么少,品牌能賺多少錢?其實這種跨界合作明擺著沒有多少即時利益可圖,Hermès之所以這么做,顯然另有目的。
世界頂級相機的用戶和直升機的乘坐者都是什麼人?答案當然是極具消費實力的群體,它們用得起徠卡和直升飛機,光顧Hermès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類似這樣的奢侈品品牌跨界合作屢見不鮮,其實質是兩個同級別品牌意圖進行客戶資源分享。通過開發周邊產品擴大市場的同時,奢侈品品牌不失時機地推出能夠倡導生活方式的產品:Chanel先後設計了漁具、滑雪板、迴旋鏢、網球拍、自行車等運動用具;Louis
Vuitton每年更換旅行手冊,製造限量版麻將,以及出售價格為450美元的筷子……只要生活中需要的,奢侈品幾乎都有所涉及。「配件既能盈利,又容易創新,為什麼不做呢?」嚴駿一語道破奢侈品品牌開發周邊產品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