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法制教育講座可涉及哪些方面
我認為,針對當前教育實際,小學必須重視法制教育,讓小學生從小學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識。這已是教育戰線當前不可迴避的現實課題。下面是我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開展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意義
近年來,由於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增高,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造成了不良後果。因此讓小學生從小學習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識很有必要,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法律規定那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錯的,對學生的行為能起到醫治和預防的作用。學生懂法後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法律的約束,在平時就能做到遵紀守法。所以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是預防犯罪的基礎,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方明建設。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結合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促進他們遵紀守法,提高整體素質。
1.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小學生法制教育內容可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教育讀本等書作為教材。在教育中要有針對性,與當前學生中存在的比較普遍的法制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例如,要讓學生懂得未成年人不允許進入營業性歌舞廳、電子游戲室等場所。因為,如今學生減負後有了較多的空餘時間,如果學校沒有對學生加強教育和正確引導,他們就容易誤入營業性電子游戲室之類場所活動,危害身心健康。又如,讓學生懂得自覺抵制有害讀物的傳播很重要。因為小學生平時喜歡看雜志、畫報之類的讀物。由於他們年齡小,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刊物所引誘,毒害非淺。學生學了我國頒布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後,懂得未成人嚴禁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和讀物等有關法律知識後,就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再如,近幾年父母離婚的學生逐漸增多,這些孩子有的被父母拋棄,無人關心,失去了家庭的溫曖,容易走入邪道。學生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懂得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棄監護職責等法律知識,使自己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B. 教授法制教育講座屬於什麼活動
學校舉辦法制教育報告會屬於課外校外教育活動中的(c)
A.小組活動
B.群眾性活動
C.學科活動
D.課外閱讀活動
C. 法制宣傳活動主持詞 法制講座主持詞 法制報告會主持詞 法律宣傳活動主持詞
找了好多,這些是精選的一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978d1e01010r3l.html
《法制教育會主持詞》《學校法制講座主持詞》
《安全法回制教育專題講座上答的主持詞》《法制宣傳講座主持詞》
《法制宣傳講座主持詞》《法制報告會主持詞》《法制宣傳周活動主持詞》
D. 法制教育講座開場白寫什麼好(80字左右)
法制教育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通過專法制教育,使同屬學們知法、懂法、守法。從小守紀律,將來守法律;從小會自製,將來懂法制。通過法制教育,有助於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做當做之事,拒為恥之行。
E. 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講座活動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當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實施的工作格局,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為,我國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尚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法制教育形勢的需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於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託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他們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其沒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麼接踵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如果不能遵規守法、擇良從善,那麼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佔了很大的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特別是在校學生犯罪,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公檢法司提供的數據和大量案例資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於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F. 學校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講座"活動
為了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意識,有效地預防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容,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的熱潮。
通過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青少年掌握與自己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青少年自護意識和防範能力,使青少年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達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目的,將青少年教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力量,為打造平安德化、構建和諧德化作出新的貢獻。
G. 法制講座感言、怎麼寫
一)自身預防
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應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盡管他們還處於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較差的階段,但對於真善美與假惡丑還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們應當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當然,這需要和後面要談的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相結合,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應從家庭抓起。1980年聯合國第三屆預防犯罪及罪犯處理大會的有關材料指出:「家庭在所有國家中都是影響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子不善,則是父母的罪惡。一個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當,能夠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生。
搞好家庭預防,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父母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為人父母者,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這也是社會有關部門需要做的一項工作,要提高婚姻質量,加強對父母(家長)的培養,不僅要提高這些家長的科學文化知識,並且要教會他們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當,過分溺愛和縱容,不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訓也是深刻的。武漢一酷愛玩網路游戲的16歲少年徐某,拿起菜刀向熟睡的母親砍去,其目的是索要8000元錢。母親的臉、腰上被砍了6刀(後經搶救脫離危險)。當他逃離現場時,母親還追著喊:「伢,你把毛線衣穿上,莫凍著了!」(26)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都是嬌慣、縱容種下的苦果。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們如何做人,經常觀察、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關心什麼事,結交什麼人,要平等地與他們溝通,多一分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分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專橫。對於失足、犯錯誤的孩子,更應給以家庭的溫暖,絕不可棄而不管,放任自流。
3、教子不力,應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23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規定父母應當履行對未成年子女所承擔的教育義務和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職責,但並未規定父母教育不力所應承擔的嚴厲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我國《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第49條只是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責令其嚴加管教」,但不管教怎麼辦?尤其是對父母已經離異(且已另外組合新的家庭)的孩子。法律應增加規定教子不力的「拘留」、「罰款」等行政責任,嚴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在英國就有「孩子逃學、父母坐牢」的做法。一位母親因為女兒經常逃學,而被判監禁60天,她上訴後,盡管刑期減半,但仍要執行30天的監禁。(27)在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上,有委員就曾提出建議:針對青少年犯罪,建議在法律責任中加入對父母的處罰條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28)看來,完善這方面的立法,很有必要。
(三)學校預防
學校作為家庭的延伸,對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處在《綜合性預防犯罪措施匯編》第10條中寫到:「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兒童的發育成型有許多年是在為了滿足他們的教育和社會化需要而設立的各種機構中度過的。……學校能提供種種機會來倡導社會平等、文化多元性和個人的親密關系,並幫助青少年獲得道德標准、社會技能和公民的責任感。更具體地說,學校能指導學生了解他們應盡的公民義務、犯罪的性質、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犯罪的種種後果、刑事司法制度的工作情況以及預防犯罪的方式。」一個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情操高尚,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人;否則,如果學校教育不力或不利,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甚至違法犯罪。筆者以為,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主要做到:
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抓好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1款)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做法,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學校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學校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個高尚的人;然後才是「授業解惑」,傳授各種知識,增強將來為社會服務的本領。那種只「授業」不「傳道」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尤其應注意抓好「後進生」、「雙差生」的教育。對此,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第2款明確規定:「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一般來講,這些只是一些方面、一時的「差」,並不代表全面、永遠的差,經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和教育,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先進生」,成為將來對社會有益的人 或者國家的棟梁之材。
2、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注重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的培養。
「為人師表」!教師對學生的模範表率和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響是終生受益的。這方面不乏其例。要想使學生懂法,教師必須先學法,要想使學生做好人,教師必須先做好人,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這須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國現已開始實行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應大膽改進教師制度,使教師能進能出,對那些品質低劣、不能為人「師」的人,要及時將其淘汰出局;對於那些歧視學生,動輒體罰學生的教師,要予以嚴厲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3、要抓好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法制課要作為必修課,配備專門的法制課教師,不僅要搞好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豐富多採的法制教育活動。筆者作為三門峽市依法治市講師團的講師曾被邀請到學校給青少年講法制課,結合自己所辦案例和青少年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反映效果良好。通過這些法制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什麼行為是社會提倡和法律允許的,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什麼行為是違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紀守法。
(四)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主要是指凈化社會環境,給青少年創造一個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保護,以控制和減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打擊力度,凈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黃色」、「灰色」和「黑色」這「三大污染」對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堅決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