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雙十一對消費者的利弊
利:網購已經是一種消費習慣,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平時的需求隨時可以滿足,但大家又都知道每年的雙11是個撿便宜的大機會,雖然有雷,雖然有坑,但毅然決然的認為雙11就是便宜,不過細心的消費者應該會發現,雙11的活動對於旗艦店來說就是便宜,那種特意抬高價格然後等活動降價的都是普通店家,加上平台對商家的限制,雙11價格不得高於該年度任何價格的最低價,所以旗艦店還是有保障的,雖然可能現在用不到,但囤貨的東西早晚還是會用到的,就算為了湊單買了一些可能用不到的東西,但你也不能保證平時你就不會買那些用不到的東西啊。
弊:1.各種坑,各種雷;2.明知有大活動,自然關注和搜索的時間比平時多,所以會各種買,沒有用或者可買可不買的就都買了;3.各大平台的「信用卡」板塊害人不淺,你看不到自己賬戶的變動,可等到需要還錢的時候,哭到淚崩。
Ⅱ 怎麼看待每年雙十一的瘋狂搶購的行為
每當每年雙十一的時候人們都會瘋狂的添加自己的購物車等到零點的那一刻按下結算的按鈕。因此每年雙十一,淘寶和其他的電商平台都會做好相應的准備。防止這一刻因為故障的發生而導致人們支付的失敗。所以雙十一又被稱為搶購行為,這種行為是商家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吸引顧客購買更多的商品,以保持自身的利潤。當然,我們能夠在淘寶上看見許多商品都有或多或少的打折以及滿減的優惠。這其實是基於一種眾多人購買商品的基礎上。因此雙十一也是一種大眾能夠通過價位便宜的價格去購買更多的商品的現象。
每年的雙十一都能看到官方公布的數據。交易額通常都在非常高的數字。這種瘋狂搶購的行為對於商家和購買者也是一種共贏的結果。
Ⅲ 雙十一促銷利大於弊辯論詞
大家晚上好!
隨著淘寶、天貓等電商的節日促銷,近年來的雙十一似乎不再是光棍節,而更像是一場購物狂歡,尤其是今年,191億的銷售額註定將載入史冊。而這也引起了我們今天關於雙十一網購促銷對大眾消費影響的討論。
開宗明義,所謂大眾消費是指大眾在內外因的誘導下、做出的消費決斷在整個群體的宏觀體現,其中消費者是其行為主體,商家、整體經濟市場是其價值外延。我方認為雙十一網購促銷無論是對消費者、商家還是整體經濟市場都是有利的。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雙十一網購促銷不同於以往的活動,它是一場全民化的購物狂歡,它在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的同時,以巨大的折扣和強有力的氛圍宣傳成功吸引了全民的目光,從而有效地推廣了網購這一方便快捷經濟環保的新的購物方式。
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購物選擇,讓更多的人了解並享受到網購為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諸多優點。
第二,從商家角度來看。首先雙十一網購給眾多中小型商家和創業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除去那些既有品牌,眾多依天貓或淘寶而生而成長的中小商家,也是這場狂歡節中的重要角色。10分鍾100萬的銷售額,14小時1.5萬單的發貨量。
如果告訴你這只是一個06年才在淘寶注冊的小小網店一七格格,或許你便會理解這些商家對天貓的感情,對雙十一的感情。其次,雙十一對其他大品牌電商更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他們藉助雙十一這個平台和自己固有的品牌影響。
薄利多銷回報老顧客,拓展新顧客,擴大市場佔有份額,不僅創造了破百億的銷售奇跡,對其長遠發展同樣十分重要。
第三,從整體經濟市場來看。首先雙十一處在國慶已經過去,聖誕節還未到來的銷售淡季,而自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傳統實體市場又長期處於不景氣的困境,因此雙十一網購促銷有效地拉動了廠家投資和顧客消費的增長。
這對於擴大內需,搞活商品市場顯然是必要且迫切的。其次,雙十一網購憑借其巨大的銷售額,沖擊了傳統銷售模式,這對推廣電子商務,促進新的經濟模式的優化升級,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我方承認現在的雙十一(網購促銷)還存在物流緊張、系統壓力大等問題。
但它何嘗不是對整個網路銷售系統的一次大檢驗呢?我們通過雙十一,把以前就已經存在或潛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及時尋找解決方案,(如今年物流開通了綠色通道和無縫對接,天貓推出了新品預售等措施)不是更有利於其今後的健康發展嗎?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雙十一網購促銷有利於大眾消費。
Ⅳ 來談談雙十一的利與弊有哪些
雙十一的影響:影響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企業與個人對網路營銷的影響等。利:提升消費體驗、加速新零售發展、提高商家企業知名度。弊:過度消費、監管不易、活動壓力。
利:
1、提升消費體驗。
在我國的電子商務模式中,往往採用的是商家入駐的模式,淘寶,京東基本都是這種模式,這其中在雙十一特賣的品牌和商家共計高達上百萬家,去年也就是18年雙十一期間總共成交金額超過了2000億,按照前幾年的增幅對比,去年比前年的增幅降低了十幾個點。
2、加速新零售發展。
2010年以前是線下零售商店的主流消費模式,2016年以前是電商單方面的碾壓式消費模式,而如今新零售的發展在雙十一的影響下,線上線下結合成為了主要的市場消費模式。
3、提高商家企業知名度。
在雙十一當中,幾大平台京東、淘寶、哪怕包括新起之秀拼多多都會對於商家或者某些品牌商提供大幅度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打造品牌和宣傳在前期預熱時間,或者雙十一晚上進行一些廣告宣傳。
弊:
1、過度消費。
雙十一活動為什麼吸引人大量消費,主要的原因就是折扣,在提高了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容易使消費者造成過度消費行為,這其中以女性消費為典型,由於購買了許多不需要的商品,從而造成的過度消費,消費者的預期利益將會受到損害。
2、監管不易。
這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在雙十一期間商品數量不斷增加,各大電商平台也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難以對商品進行該有的正常監管。
這就導致了在雙十一期間就會出現很多價格欺詐行為,或者是商品質量低的問題,對於商家而言也可以在這種監管不能正常的情況下,事前調整商品價格然後在活動期間進行商品降價處理以獲取消費者的消費。
3、活動壓力。
這一點的壓力主要是對於一些中小型商家,在雙十一期間,電商的相互競爭主要就是通過壓低價格,或者活動優惠,對於大型商家和品牌店來說,這些都是可以回本的買賣,而對於小商家來說,不良的競爭環境,導致雙十一過程中前期策劃和活動宣傳付出大量的成本和精力。
Ⅳ 電商雙11節活動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雙十抄一購物狂歡節幾乎被人們所襲知,其中網路成為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方式,電視和朋友成為其次的傳播渠道,而報紙和雜志少有起到宣傳的作用,這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夠更好地進行比較和計劃。
雙十一期間大部分的店鋪都會有很大的優惠力度,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夠享受更多的優惠,並且在眾多的店鋪優惠中,也能夠進行比較後來挑選最為合適的。
(5)雙十一促銷活動對消費者行為擴展閱讀:
大部分消費者所表現出的消費行為都很理性,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有購物需要時才會在雙十一買東西,而不是為了新奇或是跟風。而吸引他們在雙十一期間進行購物的創意廣告宣傳片、准點搶購和現金券,不是以前單一的搶紅包活動。
但是有些消費者認為,雙十一期間所領到的優惠券使用門檻太高或是沒什麼用處,這點使他們的購物慾降低。但是不買又會覺得浪費掉優惠券,所以消費者會除了買自己需要的商品外,也會買家人需要的東西。
Ⅵ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不要迷信雙十一低價,雙十一如何避免被坑
雙11購物之前要考慮該物品買來對自己是否有用處,不要為了湊熱鬧買一些對自己沒有用的東西。另外任何一樣物品下單之前可以多個商家進行對比,然後選好評最多,價格最低的商品購買。買一樣東西,記得把價格加到總價裡面,有些人消費之所以大手大腳,就是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當看見花得錢越來越多,用戶會開始學會節省。
雙11購物不要囤貨。
有些消費者以為雙11可以買到便宜的東西,所以會提前囤積一些生活用品。消費者協會提醒大家,購買時一定要保持理智,生活用品短時間內價格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囤在家裡不僅佔地,很可能因為過期造成損失。
Ⅶ 試分析2021年雙十一期間的市場狀況和消費行為,說明怎麼樣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
摘要 雙十一雙十二等節日,跟春節中秋性質差不多。
Ⅷ 雙十一秒殺價比平時貴,商家算欺詐嗎消費者該如何避坑
每年的雙十一成為了所有消費者囤貨的日子,所有的電商購物平台都會在這天瘋狂促銷,消費者提早把商品加入購物車,都等著在這一天支付下單。絕大部分商家都會在這一天真正讓利消費者,給消費者足夠的低價進行商品秒殺搶購,但也有少部分商家不老實,他們的秒殺商品不僅不便宜,甚至比平時的時候還要貴一些。
想要在雙十一購物秒殺時不被商家欺詐,在購物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攻略,了解清楚這款商品的平時價格是否比秒殺價格低。准備秒殺商品時可以通過翻看以往消費者留下的評論,從而得知這款商品秒殺活動的優惠力度,如果在下單之後發現商品的價格比平時高,也要敢於向商家討說法,如果他們不給予解決的話,就向購物平台反應,勇敢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其他消費者再被商家欺詐。
Ⅸ 分析雙十一的消費心理
為什麼看直播更容易「買買買」?雙十一消費心理解析來啦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陳李育 張嘉倫 李曜)雙十一你買了嗎?購物券、滿減優惠、店鋪優惠……看到這么多優惠,是不是覺得不買就虧了?進入直播間後,看見大家買,你也忍不住地按下了購買鍵?這個雙十一,多彩貴州網邀請貴州省人民醫院心身科李莎莎副主任醫師,為你解析「買買買」背後的消費心理。
問題一:為什麼看直播更容易「買買買」?
直播當中產生的購物沖動,與心理學上的時間壓力效應有關系。時間壓力效應是指在快速消費的時候,非理性思維帶來的一種沖動性。此外也與從眾心理有關,從眾心理就是跟隨群體的選擇去做自己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人也是沒有辦法理性思維的。
問題二:「不買就虧了」,從心理學上怎麼解釋?
人有一個心理叫做心理定勢效應,就是我們會由之前產生的印象,來決定之後選擇的行為。如果說之前已經形成了「這個雙十一不買的話,會錯過很多優惠」的概念,就很難轉變這個思維。另外還有門檻效應,就是說如果前期得到了一些優惠券,如果覺得已經到手的優惠不用的話,就會很虧,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就會造成一種「不買就虧了」的心理。
問題三:「買東西」真的能緩解人內心的焦慮嗎?
買東西確實能讓很多人擁有滿足感、成就感,甚至在購物的行為中,有一種控制感。很多人其實並不是因為缺少這個物質去購物,只是享受購物這個過程的愉快感。
問題四: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如果購物行為已經造成了自己或者家人很嚴重的經濟負擔,或者造成主觀很嚴重的痛苦體驗,那麼這種行為就是過度了,這樣的過度行為是需要去控制。可以給自己列一些清單,看看什麼東西是需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需要的。其次可以記賬,通過記賬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購物的能力,或者說購物的現況。如果過度的購物行為自己不能控制的話,建議到專業的機構尋求專業的幫助